CN108902068B - 一种智能打窝船及打窝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打窝船及打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02068B
CN108902068B CN201810697206.2A CN201810697206A CN108902068B CN 108902068 B CN108902068 B CN 108902068B CN 201810697206 A CN201810697206 A CN 201810697206A CN 108902068 B CN108902068 B CN 108902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ish
intelligent
main control
n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72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02068A (zh
Inventor
汤永报
李治洋
周培双
丁俊
钟德武
沈雪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Xins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Xins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Xins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Xins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972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02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02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2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02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2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 A01K97/02Devices for laying ground-bait, e.g. chum dispensers, e.g. also for throwing ground-ba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88Son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5/96Son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ting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打窝船及打窝方法,属于钓鱼用品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打窝船无法自动、准确的找到打窝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打窝船。其包括终端、通讯模块、主控制模块、探鱼模块和打窝模块。所述终端内置专家库,所述终端和所述主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进行通讯,通过探鱼模块得到的第一数据与终端的专家库进行比对,当第一数据与专家库中的某种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均符合时,终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打窝指令到主控制模块中,主控制模块再将打窝指令发送到打窝模块进行打窝,从而自动、准确找到打窝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打窝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打窝船及打窝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钓鱼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打窝船及打窝方法。
背景技术
打窝船,是辅助钓鱼人打窝的渔具配件之一。在水库或者较开阔的水面钓鱼时,只靠人力无法将诱饵投放到需要的地方,需要使用打窝船,通过打窝船,可有效集中鱼情,给钓手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有的打窝船对饵料抛撒装置进行一系列改进,解决了打窝船打窝时,打窝料抛撒不均匀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517939A,公开日20171229,其涉及一种垂钓打窝船。包括:船身、船身上还设有斗状投料仓,投料仓下方设有旋转轴,投料仓上方设有物料罩,物料罩为上、下开口的倒立斗状,物料罩下开口直径小于投料仓上开口直径,物料罩和投料仓之间留有缝隙。其目的是让窝料能够均匀、规整、快速的分散在水面上,投料范围精准可控,起到非常好的诱鱼效果。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411291U,公开日20180529,公开了一种饵料抛撒装置及其打窝船,包括:饵料盒、电机盒、抛撒盒、电机以及基座;饵料盒的底面设置有通孔;电机盒固定安装于饵料盒内;基座固定安装于饵料盒的下方;抛撒盒位于饵料盒和基座之间,抛撒盒内间隔设置抛撒叶片;电机安装于电机盒内,且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依次穿过电机盒、通孔后,与抛撒盒驱动连接;其中,通孔的口径大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直径;该抛撒装置依靠离心力,不仅抛撒区域广,而且抛撒的均匀度高,抛洒范围可调,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其目的也是让打窝料抛撒均匀。
综上所述,现有的打窝船仅仅解决了如何让打窝料抛撒均匀的问题,但是要找到鱼的前提是准确找到打窝点,然后在打窝点附近抛撒打窝料,而现有打窝船无法自动、准确的找到打窝点。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打窝船无法自动、准确的找到打窝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打窝船。其包括终端、通讯模块、主控制模块、探鱼模块和打窝模块。所述终端内置专家库,所述终端和所述主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进行通讯,所述专家库为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所述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包括鱼在水中所处位置、鱼适宜生长的水温、水底硬度、水域水草生长情况、水域乱石情况、鱼群大小和鱼密度之一或组合。通过探鱼模块得到的第一数据与终端的专家库进行比对,当第一数据与专家库中的某种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均符合时,终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打窝指令到主控制模块中,主控制模块再将打窝指令发送到打窝模块进行打窝,从而自动、准确找到打窝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打窝方法。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通讯模块、主控制模块、探鱼模块和打窝模块;
所述终端内置专家库,所述终端和所述主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进行通讯,所述专家库为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所述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包括鱼在水中所处位置、鱼适宜生长的水温、水底硬度、水域水草生长情况、水域乱石情况、鱼群大小和鱼密度之一或组合;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所述终端与所述主控制模块之间进行通讯;
所述主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打窝模块进行打窝;
所述探鱼模块用于探测水中鱼的相关信息和水的相关信息,并处理获得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主控制模块;其中:所述鱼的相关信息包括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之一或组合;所述水的相关信息包括水的温度、水的硬度、水域水草生长情况和水域乱石情况之一或组合。
优选的,所述打窝模块包括饵料舱和抛钩装置组成,所述打窝模块接收到主控制模块发送的打窝指令后,所述打窝模块打开饵料舱,饵料舱中饵料投入打窝点,所述抛钩装置在打窝点附近抛钩。
优选的,所述智能打窝船还包括动力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动力模块从而控制智能打窝船的位置、智能打窝船的速度和智能打窝船的船头方向中的一种或组合。
优选的,所述通讯模块包括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双向通讯,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双向通讯,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模块双向通讯。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导航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导航模块发送的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智能打窝船的经纬度信息。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导航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二导航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控制智能打窝船的位置、智能打窝船速度和船头方向中的一种或组合。
优选的,还包括协议转化模块,所述探鱼模块按照第一数据传输协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到所述协议转化模块,所述协议转化模块接收按照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并转化为按照第二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第二数据;
所述主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按照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所述第二数据。
优选的,所述协议转化模块,用于处理并压缩所述第一数据。
优选的,所述探鱼模块包括探鱼数据处理模块、电声换能器、温度计和硬度计;
所述电声换能器连接所述探鱼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温度计连接所述探鱼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硬度计连接所述探鱼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探鱼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协议转化模块。
优选的,所述终端内置打窝点管理系统,所述打窝点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打窝点管理系统包括保存模块、删除模块或加载模块之一或组合;
所述保存模块保存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删除模块删除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加载模块加载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打窝点的相关信息包括找到打窝点时的系统时间、打窝点的经纬度、打窝点的水温、打窝点的水底硬度、打窝点水草情况或打窝点乱石情况之一或组合;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模块接收到终端发来的第三控制指令,然后发送到动力模块;
所述第三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所述动力模块,让智能打窝船按“弓”字形路线和/或“米”字形路线巡航。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模块和终端的信号连接超过预定时间时,触发智能打窝船进行自主返航。
优选的,所述智能打窝船还包括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发送电量信号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接收到电池模块发送的电量信号后,依次发送给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和终端。
一种打窝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智能打窝船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自动航行;
(S2)智能打窝船的探鱼模块将探测到的水中鱼的相关信息和水的相关信息处理后获得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主控制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发送到终端,所述终端接收到第一数据后,将第一数据与专家库进行比对;
(S3)当第一数据与专家库中的某种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均符合时,进入步骤(S5);
(S4)当第一数据与专家库中的所有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均不符合时,进入步骤(S6);
(S5)终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打窝指令到主控制模块中,主控制模块再将打窝指令发送到打窝模块进行打窝;
(S6)终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寻找打窝点指令到主控制模块中,主控制模块再将寻找打窝点指令发送到动力模块让智能打窝船继续航行,寻找打窝点。
优选的,所述打窝模块打窝后,发送保存打窝点指令到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发送到终端,终端打开打窝点管理系统的保存模块,保存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打窝船,其包括终端、通讯模块、主控制模块、探鱼模块和打窝模块。所述终端内置专家库,所述终端和所述主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进行通讯,所述专家库为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所述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包括鱼在水中所处位置、鱼适宜生长的水温、水底硬度、水域水草生长情况、水域乱石情况、鱼群大小和鱼密度之一或组合。通过探鱼模块得到的第一数据与终端的专家库进行比对,当第一数据与专家库中的某种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均符合时,终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打窝指令到主控制模块中,主控制模块再将打窝指令发送到打窝模块进行打窝,从而自动找到打窝点;
(2)本申请中,通过在探鱼模块和主控制模块之间设置协议转化模块,协议转化模块将探鱼模块发送的探鱼协议转换成主控制模块能够识别的数据协议,从而克服了探鱼模块与主控制模块通信困难,从而可以实现不同厂家的探鱼模块与主控制模块兼容,实现模块化,方便智能打窝船的升级或更换不同厂家探鱼模块;
(3)本申请中的协议转化模块可以压缩探鱼模块处理得到的数据,从而精简(整合)探鱼报文,减少数据量,提高数传电台传输距离;
(4)本申请中的智能打窝船,通过设置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和终端,可以方便的实时监控水域中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等信息;通过设置第一导航模块、第二导航模块,从而实现了智能打窝船的自主导航和手动导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优选的智能打窝船的主要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优选的智能打窝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优选的智能打窝船的“弓”字形巡航路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优选的智能打窝船的“米”字形巡航路线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优选的智能打窝船打窝流程示意图。
图中:1、下船体;2、上船体;3、第一导航模块;4、第二导航模块;5、主控制模块;6、协议转化模块;7、探鱼模块;71、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2、电声换能器;73、温度计;74、硬度计;8、第一通讯模块;9、第二通讯模块;10、终端;11、电池模块;12、动力模块;121、电机;122、保护罩;123、舵;124、螺旋桨;13、打窝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智能打窝船,包括终端10、通讯模块、主控制模块5、探鱼模块7和打窝模块13;
所述终端10内置专家库,所述终端10和所述主控制模块5通过通讯模块进行通讯,所述专家库为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所述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包括鱼在水中所处位置、鱼适宜生长的水温、水底硬度、水域水草生长情况、水域乱石情况、鱼群大小和鱼密度之一或组合;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所述终端10与所述主控制模块5之间进行通讯;
所述主控制模块5控制所述打窝模块13进行打窝;
所述探鱼模块7用于探测水中鱼的相关信息和水的相关信息,并处理获得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主控制模块5;其中:所述鱼的相关信息包括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之一或组合;所述水的相关信息包括水的温度、水的硬度、水域水草生长情况和水域乱石情况之一或组合。
通讯模块包括第一通讯模块8、第二通讯模块9,第一通讯模块8和第二通讯模块9可以双向通讯。
如图1、图2、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探鱼模块7采用超声探测鱼的相关信息。具体的:探鱼模块7与主控制模块5连接,探鱼模块7包括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电声换能器72、温度计73和硬度计74,电声换能器72与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连接,温度计73与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连接,硬度计74与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连接。温度计73可以测定水体温度,硬度计74可以测定水底硬度。
电声换能器72、温度计73和硬度计74三者都安装在下船体1的底部,伸入水中,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安装在上船体2中,主控制模块5安装在上船体2中。
工作的时候,探鱼模块7中的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发射200KHz的电子脉冲信号,电子脉冲信号经过调制,升压后,经电声换能器72转换为大功率声波信号传递到水中,声波信号经水底或水中物体反射到电声换能器72中,电声换能器72将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信号放大与滤波后,发送到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中,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接收后,对其进行处理。温度计73将测得的水温信号发送给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接收后对其进行处理,硬度计74将测得的水底硬度信号发送给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接收后对其进行处理。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将接收到的电信号(电声换能器72将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转换后得到的电信号)、硬度计74发送的水底硬度信号和温度计73发送的水温信号处理后得到第一数据,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将第一数据发送给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第一数据后,发送给第一通讯模块8,第一通讯模块8接收到第一数据后,发送给第二通讯模块9,第二通讯模块9接收到第一数据后,发送给终端10。第一数据可以反映鱼的相关信息和水的相关信息,所述鱼的相关信息包括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之一或组合;所述水的相关信息包括水的温度、水的硬度、水域水草生长情况和水域乱石情况之一或组合。反射回来的声波简称反射波。
终端10内置专家库,所述专家库为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所述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包括鱼在水中所处位置、鱼适宜生长的水温、水底硬度、水域水草生长情况、水域乱石情况、鱼群大小和鱼密度之一或组合。比如可以预先存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鱼类的生长习性数据见表1。
Figure BDA0001713865510000061
1)鲤鱼,底栖鱼类(也即底部),适宜生长水温20-25℃,水底偏硬,有较多乱石;较多水草;
2)鲫鱼,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适宜生长水温18-25℃,水底较软,大量水草;
3)草鱼,栖息在浅滩(也即上部),适宜生长水温20-28℃,水底较软,大量水草;
4)青鱼,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适宜生长水温22℃-28℃,水底偏硬,有较多乱石;
5)黑鱼,底栖鱼类(也即底部),适宜生长水温18℃-25℃,水草丛生,水底较软;
其中,鱼在水中位置、水域乱石情况和水域水草生长情况通过电声换能器72来实现,水温通过温度计73测定的数据来判断、水底硬度通过硬度计74测定的数据来判断。
在本实施例中,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以115200bps的速率向主控制模块5发送1030Byte第一数据。
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系统设置信息主要包括探鱼量程、分辨率、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电压、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发射电子脉冲信号的发射功率、水温度等原始数据,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系统设置信息的数据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系统设置信息的数据大小为30Bytes;
反射波的信息主要包括反射波信号形状,反射波的强度等信息,反射波的信息的数据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反射波的信息的数据大小为1000Bytes,根据探鱼量程与分辨率,再结合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数据处理模型,可以确定每一字节代表的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水域乱石情况和水域水草生长情况;
反射波的信号强度范围用0-255之间的自然数表示,0表示反射波的信号强度最小,255表示反射波的信号强度最强,数字越大,表示反射波的信号强度越大;
比如探鱼量程为10米,则反射波的发回来第一个字节可以表示为水深度1厘米的反射波信号强度,第二字节可以表示为水深度2厘米的反射波信号强度,依次类推,第n个字节表示水深度n厘米的反射波信号强度。又比如每条鱼的体重,大小不一样,则反射波的信号强度和形状不一样。又比如水中的石头,水中的水草返回的反射波的信号强度和形状也不一样;
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通过前期大量探鱼得到数据,总结出每种鱼的对应的反射波的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反射波的信号形状、及该种鱼喜欢待的位置,该种鱼喜欢待位置的周围乱石情况、该种鱼喜欢待位置的周围水草情况,从而建立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
比如本实施例中,鱼在水中的位置可以这样定义,水的深度为H,水的最低处为H,水的最高处为0,“底部”表示水深范围为0.9H-H,“中下层”表示水深范围为0.5H-H,“上部”表示水深范围为0.2H-0。
将水底硬度值最大定义为100,最小定义为0,则硬度值的范围0-100,值越大,表示硬度越大,80-100定义为偏硬,30-40定义为较软。
将水域乱石情况值最大定义为100,最小定义为0,则水域乱石情况值范围为0-100,值越大表示石头越多。“水域乱石较多”表示水域乱石情况值范围为70-80。
将水域水草生长情况值最大定义为100,最小定义为0,则水域水草生长情况值范围为0-100,值越大表示水草越多。“较多水草”水域水草生长情况值范围定义为60-70,“大量水草”水域水草生长情况值范围定义为70-80。“水草丛生”水域水草生长情况值范围定义为90-100。
终端10将得到的第一数据与终端10内置的专家库进行比对,当第一数据与专家库中的某种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均符合时,智能打窝船停止航行,此时根据探鱼模块7确定的鱼在水中的位置A,位置A垂直向上与水面交点处附近(附近表示以交点为圆心,直径1米以内的圆周内)即为打窝点,然后终端10依次通过第二通讯模块9、第一通讯模块8,将打窝指令发送到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打窝指令后,发送给打窝模块13,打窝模块13接收到打窝指令后,打开饵料舱,饵料舱中饵料投入打窝点,抛钩装置在打窝点抛钩。
终端10将得到的第一数据与终端10内置的专家库进行比对,当第一数据与与专家库中的所有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均不符合时,终端10通过通讯模块发送寻找打窝点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中,主控制模块5再将寻找打窝点指令发送到动力模块12让智能打窝船继续航行,寻找打窝点,直到第一数据与专家库中的某种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均符合时,智能打窝船停止航行。或者如果一直没有找到打窝点,则主控制模块5按照预先在主控制模块5存储的返航路线,发射返航指令到动力模块12,动力模块12接收到信号后,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从而实现智能打窝船的自主返航。
第一数据与终端10内置的专家库比对的方法如下:
比如在某个第一数据中,鱼在水中的位置为0.7H,鱼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水底硬度为35,水域乱石情况为0,水域水草生长情况为75,则第一数据与专家库中的鲫鱼的生长习性数据相符,判断为鲫鱼,可以作为鲫鱼的打窝点,然后智能打窝船停止航行,此时根据探鱼模块7确定的鲫鱼在水中的位置A,位置A垂直向上与水面交点处附近(附近表示以交点为圆心,直径1米以内的圆周内)即为打窝点。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终端10内置打窝点管理系统,所述打窝点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打窝点管理系统包括保存模块、删除模块或加载模块之一或组合;
所述保存模块保存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删除模块删除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加载模块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窝点的相关信息包括找到打窝点时的系统时间、打窝点的经纬度、打窝点的水温、打窝点的水底硬度、打窝点水草情况或打窝点乱石情况之一或组合;
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打窝模块13打窝后,发送保存打窝点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依次通过第一通讯模块8、第二通讯模块9将保存打窝点指令发送到终端(10),终端10打开打窝点管理系统的保存模块,保存打窝点的相关信息。所述打窝点的相关信息包括找到打窝点时的系统时间、打窝点的经纬度、打窝点的水温、打窝点的水底硬度、打窝点水草情况或打窝点乱石情况之一或组合。
打窝点管理系统可以打开删除模块,删除预先存储的任意一个打窝点的相关信息,所述打窝点的相关信息包括找到打窝点时的系统时间、打窝点的经纬度、打窝点的水温、打窝点的水底硬度、打窝点水草情况或打窝点乱石情况之一或组合。
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探鱼模块7处理第一数据后,发送第一数据采用的探鱼协议(探鱼协议也即第一数据传输协议)不同,导致不同厂家的不同的探鱼协议不能和主控制模块5进行通信,从而导致不同厂家的探鱼模块7不能和主控制模块5兼容。
所以,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还包括协议转化模块6,协议转化模块6用于将不同探鱼模块7按照各自的传输协议传输的数据转化为可以被主控制模块5兼容的第二数据传输协议。探鱼模块7传输数据的过程为:探鱼模块7按照内置第一数据传输协议将第一数据发送到协议转化模块6中,协议转化模块6对第一数据进行压缩并处理后,得到第二数据,同时协议转化模块6将第一数据传输协议转化为主控制模块5能够识别的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然后协议转化模块6采用第二数据传输协议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到主控制模块5中,发送第二数据可以通过通过串口或者其他总线形式发送给主控制模块5。这样就可以兼容不同的厂家的探鱼模块,做到模块化,方便智能打窝船更换不同厂家探鱼模块或升级。
另一方面,协议转化模块6对第一数据进行压缩,从而精简(整合)探鱼报文,减少数据量,提高数传电台传输距离。
协议转换模块6的主处理器为AVR单片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串口,包括但不限于2个串口,其中第一串口与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相连,读取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发送的第一数据,第一串口的数据解析部分将第一数据传输协议转换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经过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进行处理后得到第二数据,然后通过第二串口以第二数据传输协议将第二数据传输到主控制模块5中。
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以一定的速率向第一串口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的原始数据主要包括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系统设置信息及反射波的信息两方面的数据。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对第一数据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数据,从而可以反应出鱼的相关信息和水的相关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以115200bps的速率向第一串口发送1030Byte第一数据。
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系统设置信息主要包括探鱼量程、分辨率、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电压、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发射电子脉冲信号的发射功率、水温度等原始数据,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系统设置信息的数据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系统设置信息的数据大小为30Bytes;
反射波的信息主要包括反射波信号形状,反射波的强度等信息,反射波的信息的数据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反射波的信息的数据大小为1000Bytes,根据探鱼量程与分辨率,再结合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数据处理模型,可以确定每一字节代表的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等信息;
反射波的信号强度范围用0-255之间的自然数表示,0表示反射波的信号强度最小,255表示反射波的信号强度最强,数字越大,表示反射波的信号强度越大;
比如探鱼量程为10米,则反射波的发回来第一个字节可以表示为水深度1厘米的反射波信号强度,第二字节可以表示为水深度2厘米的反射波信号强度,依次类推,第n个字节表示水深度n厘米的反射波信号强度,又比如每条鱼的体重,大小不一样,则反射波的信号强度和形状不一样,如水中的石头,水中的水草返回的反射波的信号强度和形状也不一样;
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数据处理模型还可以根据反射波的形状及反射波信号强度,对水体中的干扰信号进行过滤,比如可以通过对水中探测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水中的干扰信号如:水中的石头,水中的水草返回的反射波的信号强度和形状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过滤模型,将水中的石头,水中的水草返回的反射波的信号强度和形状过滤掉,去掉这些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包括水中的石头,水中的水草返回的反射波的信号强度和形状,但不限于此。由于过滤掉了干扰信号,所以数据量大大减少,同时又不影响数据的精度和准度,能够真实的反应的水中的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等信息。然后通过第二串口将第二数据传输到主控制模块5中。通过设置协议转化模块6,本优选的技术方案满足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在低带宽,远距离条件下的稳定和快速传输的要求。考虑到不同的厂家的探鱼协议并不一致,应用此方法,只需要更改协议转化模块中的第一串口的数据解析部分即可实现兼容不同厂商的产品。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根据反射波的形状及反射波信号强度,通过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的数据处理模型处理后,得到第一数据,然后发送第一数据到协议转化模块6,协议转化模块6处理后得到第二数据,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协议转化模块6发送的第二数据后,实时将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第四数据,第四数据通过第一通讯模块8发送到第二通讯模块9,第二通讯模块9再发送到终端10中,终端10对第四数据进行处理后,绘制得到水底的图像,通过该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水中的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水的温度和水底硬度等信息。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智能打窝船还包括第一导航模块3。
所述主控制模块5接收第一导航模块3发送的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智能打窝船的经纬度信息。
所述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后,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到动力模块12中,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为控制智能打窝船的位置、智能打窝船速度和船头方向中的一种或组合。
本实施中,第一导航模块3安装在上船体2中,第一导航模块3能够向智能打窝船的主控制模块5发送智能打窝船当前的经纬度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航模块3优选为GPS/北斗定位系统,主控制模块5中内置电子罗盘,陀螺仪与加速度计等传感器。第一导航模块3具有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能。主控制模块5还包括微处理器。
具体实施的时候,主控制模块5中的微处理器接收GPS/北斗定位系统发送的经纬度信息(也即第三数据),并实时解析主控制模块5中的电子罗盘,陀螺仪与加速度计的姿态信息,进行姿态位置信息融合,以获取当前精确(亚米级)的智能打窝船位置信息、智能打窝船速度信息和船头方向信息。在终端10的路径规划系统中预先设定好智能打窝船的航行信息,智能打窝船的航行信息包括规划好的航线及航行速度、航向。终端10将航行信息发送到第二通讯模块9中,第二通讯模块9再发送到第一通讯模块8中,第一通讯模块8将航向信息发送到主控制模块5中,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航向信息后,储存在主控制模块5中。主控制模块5将接收到的GPS/北斗定位系统经纬度信息与预先存储的航向信息进行实时比对,从而将当前智能打窝船的实际位置、智能打窝船船头方向、智能打窝船的速度与预先设定好的航行路线、航行速度比较,算出偏差值,根据偏差值,主控制模块5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到动力模块12,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从而实现智能打窝船的自主导航。第二控制指令为控制智能打窝船的位置、智能打窝船速度和船头方向中的一种或组合的指令。智能打窝船将航行过程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得到第一数据发送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一通讯模块8,第一通讯模块8再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通讯模块9,第二通讯模块9再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终端10,然后与终端10的专家库进行比对,从而判定哪里适合打窝。
另一方面,主控制模块5能够实时的将智能打窝船的实时的位置信息、实时速度信息和船头方向,实时的通过第一通讯模块8、第二通讯模块9发送到终端10中,进行处理后,在终端10中的显示设备上显示智能打窝船的实时的位置信息、实时速度信息和船头方向信息,可以用图像的形式进行显示。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终端10可以打开打窝点管理系统加载模块,加载终端10预先存储的任意一个打窝点的的经纬度、打窝点的水温、打窝点的水底硬度、打窝点水草情况或打窝点乱石情况及找到该打窝点时的系统时间,从而在终端10中显示出来。首先,加载打窝点的的经纬度后,知道了该打窝点的经纬度,然后可以在终端10设定好智能打窝船的航行速度,然后终端10将航行信息发送到第二通讯模块9中,第二通讯模块9再发送到第一通讯模块8中,第一通讯模块8将航向信息发送到主控制模块5中,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航向信息后,储存在主控制模块5中。主控制模块5将接收到的GPS/北斗定位系统经纬度信息与预先存储的航向信息进行实时比对,从而将当前智能打窝船的实际位置、智能打窝船船头方向、智能打窝船的速度与预先设定好的航行路线、航行速度比较,算出偏差值,根据偏差值,主控制模块5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到动力模块12,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从而实现智能打窝船的自主导航至该打窝点。
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智能打窝船还包括第二导航模块4。
所述主控制模块5接收第二导航模块4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控制智能打窝船的位置、智能打窝船速度和船头方向中的一种或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航模块4可以手动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智能打窝船速度和船头方向。第二导航模块4由智能打窝船操作人员携带,体积小,携带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航模块4优选为手持遥控器。第二导航模块4具有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能。第二导航模块4与主控制模块5连接,可以无线连接,如蓝牙、WIFI,也可以有线连接,如通过电缆连接。本实施中优选为WIFI连接。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智能打窝船操作人员在岸上观察智能打窝船的的位置、智能打窝船速度和船头方向,当观察到智能打窝船偏离航向时,通过手持遥控器发射第一控制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中,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手持遥控器发射的第一控制指令后,通过控制电机、舵、螺旋桨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从而实现智能打窝船的手动控制。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智能打窝船操作人员在岸上设定好智能打窝船的航行路线、智能打窝船速度等信息后开始执行自动导航行驶,当智能打窝船检测到其偏离预定航向时,通过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检测到的智能打窝船实时状态信息后,进行解析,与预先存储的航向信息进行实时比对,从而将当前智能打窝船的实际位置、智能打窝船船头方向、智能打窝船的速度与预先设定好的航行路线、航行速度比较,算出偏差值,根据偏差值,主控制模块5发送调整信号到动力模块12,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从而实现智能打窝船的自动导航。手持遥控器也可以直接发送调整信号到动力模块12,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从达到直接手动控制(也即手动模式)船体前进、后退、转向等动作,及时迅速的纠正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
通过第一导航模块3、第二导航模块4可以实现智能打窝船的自主导航和手动导航。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智能打窝船具有失效保护机制,当主控制模块5与终端10的信号连接长时间断开,会触发智能打窝船自主返航行为,即返回到出发点,以防止智能打窝船丢失。失效保护机制具体过程为:
正常连接时,终端10和主控制模块5之间每1秒发送一次心跳报文,当连接中断超过一定时间时,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是15秒,当连接断开超过15秒时,也即智能打窝船的主控制模块5没有接收到来自于终端10的心跳报文15秒,就判定信号断开了,然后主控制模块5按照预先在主控制模块5存储的返航路线,发射返航指令到动力模块12,动力模块12接收到信号后,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从而实现智能打窝船的自主返航。自主返航可以实现智能打窝船返回到岸边或智能打窝船的出发位置。自主返航可以按最近距离返航,即直线返航,也可以按原路程返回,防止撞到水中的障碍物,直线返航是在宽阔的水域中使用,节省电力。原路返回是在复杂的环境下使用,避免撞到东西。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智能打窝船还包括:电池模块11;所述电池模块11包括电池、电池供放电管理器、电压调节器和电量显示器。
所述电池模块11分别为所述主控制模块5、所述第一通讯模块8、所述动力模块12和所述探鱼模块7供电。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池可以为锂电池、蓄电池,本方案提供的智能打窝船优选电池为3S-6S锂电池,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实施例4
如图1、图2所示,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智能打窝船还包括第一通讯模块8、第二通讯模块9和终端10;
所述主控制模块5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8、所述第二通讯模块9和所述终端10依次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模块8安装在上船体2的头部,第二通讯模块9放置在岸上合适的位置,终端10由操控智能打窝船的人员携带在身边或放在岸上合适的位置。
第一通讯模块8为安装在智能打窝船上的船载通讯模块,本实施中优选为一对工作在ISM频段的数传电台构成,第一通讯模块8能够接收和发射信号;
第二通讯模块9为岸基通讯模块,本实施中优选为一对工作在ISM频段的数传电台和蓝牙构成,第二通讯模块9能够接收和发射信号,ISM频段的数传电台和岸基通讯模块建立点对点连接;
终端1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带有显示装置的设备,终端10能够接收和发射信号,终端10具有处理数据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终端10优选为笔记本电脑,终端10中装有可以处理数据的软件,终端10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或有线通讯与第二通讯模块9连接,如蓝牙、WIFI等无线通讯,如电缆等有线连接。本实施例中,终端10优选通过WIFI与第二通讯模块9连接。主控制模块5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或有线通讯与第一通讯模块8连接,如蓝牙、WIFI等无线通讯,如电缆等有线连接。本实施中优选为蓝牙连接。
具体实施的时候,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协议转化模块6发送的第二数据后,实时将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第四数据,第四数据通过蓝牙发送到ISM频段的数传电台中,ISM频段的数传电台将第四数据发送到岸基通讯模块中,岸基通讯模块通过WIFI将第四数据发送到笔记本电脑中,从而实时的在笔记本电脑中显示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水温等信息,比如可以用鱼图标等图像形式显示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等信息。从而实现作业人员远程操控智能打窝船,无需人工水面作业。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打窝船能够实时的在终端10上以图像形式显示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水温等信息,续航能力强,一次可探测水域面积广,效率高,携带方便。
智能打窝船通过设置第一通讯模块8、第二通讯模块9,将通讯模块分开设置,大大减少了通讯模块的体积,从而可以缩小智能打窝船的体积,同时通过两个通讯模块之间的中继通讯,从而实现通信距离远的优点。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终端10可以直接发送第三控制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中,或终端10依次通过第二通讯模块9、第一通讯模块8,将第三控制指令发送到主控制模块5中,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后,再发送到动力模块12中,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第三控制指令可以让智能打窝船按“米”字形路线或“弓”字形路线或其他自行设定路线进行探鱼。
本实施例的提供的智能打窝船由于运输便携,方便野外作业,体积设计较小,故智能打窝船上装的电池模块大小被限制,如果用手动模式来控制智能打窝船进行巡航找鱼,那么如果距离太远,比如超过200米,则有可能无法看见智能打窝船,或者无法分辨智能打窝船的船头和船尾,很容易造成探鱼方向走错、重复性探鱼、电池模块电量浪费等情况,从而探鱼效率低下,从而避免智能打窝船在水中探鱼时因电量不足导致无法回到岸边的情况。
本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终端10可以直接发送第三控制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后,再发送到动力模块12中,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第三控制指令可以让智能打窝船按“米”字形路线或“弓”路线进行探鱼。
如图3所示,为“弓”字形巡航路线示意图,智能打窝船可以沿着图3所示的实线进行移动,按箭头所示方向进行移动,也可以按箭头所示的反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弓”字形巡航。
如图4所示,为“米”字形巡航路线示意图,智能打窝船可以沿着图4所示的实线来回进行移动,从而实现“米”字形巡航。
“弓”字形巡航和“米”字型巡航配合使用控制过程:
终端10直接发送第三控制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后,再发送到动力模块12中,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让智能打窝船按“弓”字形路线进行探鱼。通过控制智能打窝船,让智能打窝船先按“弓”字形进行探鱼巡航,能够快速的扫描完一片水域,同时也不会漏掉有鱼的区域,快速实现大片水域的覆盖扫描,“弓”字形探鱼巡航完后,找到了有鱼的区域,第一导航模块3或第二导航模块4把该有鱼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主控制模块5发送到第一通讯模块8,然后发送到第二通讯模块9,最后上传到终端10中,终端10储存该地理位置信息。第一导航模块3或第二导航模块4把该有鱼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接受到该地理位置信息后也可以直接发送到终端10中。终端10接受该地理位置信息后,终端10中再次发送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中,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指令后,再发送到动力模块12中,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控制智能打窝船进入到上次上传到终端10的地理位置,进入到相应的地理位置后,终端10再次发送第三控制指令,让智能打窝船按“米”字形进行巡航。通过“米”字形巡航,在“米”字交叉的地方,可以实现交叉重复扫描,进一步提高准确率。
“弓”字形巡航探鱼和“米”字形巡航探鱼两者,相对于手动遥控探鱼在探鱼范围和探鱼效率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手动遥控探鱼的情况下,智能打窝船在水中前行超过一百米范围后人眼在岸边将无法清楚分辨船头朝向以及行驶距离,仅能通过智能打窝船一段时间的行驶判断船头大致朝向,无法进行直线行驶。若通过望远镜辅助,虽然可以分辨智能打窝船行驶方向但前行距离和行驶速度且受望远镜的限制,控制直线行驶较为困难,故手动遥控探鱼方式适用于水域较小或者水库湖泊角落等近距离探鱼。“米”字形巡航探鱼的优势在于适用于较大范围内(如400米内)快速准确的探查鱼群,且能快速的探查鱼群聚集区域。“米”字形巡航探鱼在一片水域中采用“二分法”通过不断将范围一分为二缩小探测范围,用最短的的时间和最小的精力探测鱼群。“弓”字形巡航探鱼的优势在于适用于较大范围内地毯式探查鱼群,且不会出现手动遥控探鱼的遥控方向偏差导致重复性探鱼和“米”字形探鱼中心交叉点多次重复探鱼。“弓”字形巡航探鱼在智能打窝船配备的通讯模块信号覆盖范围内,均可按照“弓”字形向前行驶,即使超过人眼识别范围(如:300-400米)也可正常直线行驶或按照预定路线进行转弯或者掉头,每个地点只扫描探测一次,也可以达到可以接受的准确度。通过“弓”字形字形巡航和“米”字型巡航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如下效果:“弓”字形巡航可以实现大片水域的快速筛查,快速而且相对准确的找到有鱼的区域,然后再通过“米”字形巡航,进一步提高找鱼的准确率。两则结合,实现了大面积水域快速和准确找鱼的统一。
“弓”字形巡航和“米”字形巡航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控制过程:
“弓”字形巡航单独使用:
终端10直接发送第三控制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后,再发送到动力模块12中,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让智能打窝船按“弓”字形路线进行探鱼。通过控制智能打窝船,让智能打窝船按“弓”字形进行探鱼巡航,“弓”字形巡航可以让电声换能器的扫描从区域内一边到另外一边,从而实现全区域地毯式覆盖。“弓”字形巡航能够快速的扫描完一片水域,同时也不会漏掉有鱼的区域,快速且相对准确的实现大片水域的覆盖扫描。
“米”字形巡航单独使用:
终端10发送第三控制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后,再发送到动力模块12中,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让智能打窝船按“米”字形路线进行探鱼。通过控制智能打窝船,让智能打窝船按“米”字形进行探鱼巡航,其先对区域进行简单的十字交叉的覆盖,然后再进行区域多次斜向精细化覆盖,“米”字形巡航相对较为省时精准。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电池模块11向主控制模块5发送电量信号,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电池模块11发送的电量信号后,主控制模块5再依次发送给第一通讯模块8,第二通讯模块9和终端10。电量信号包括如下信息:电池模块11的剩余电量信息及智能打窝船预计剩余航程信息及电量不足信息。终端10处理后在终端10上显示电池模块11的剩余电量信息及智能打窝船预计剩余航程。如果巡航找鱼期间出现电池模块11的电量不足以使智能打窝船返回起始点或返回岸边等情况,此时终端10可以采用电量红色高显、低电量声音报警、低电量弹窗等一种或组合的低电量报警形式。当终端10接收到电量不足信号后,终端10也可以直接发送电量不足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从而触发智能打窝船自主返航行为。具体过程如下: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终端10发送的电量不足指令后,主控制模块5再发射返航指令到动力模块12,动力模块12接收到信号后,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调整智能打窝船的位置、速度、航向,从而实现智能打窝船的自主返航。从而避免智能打窝船由于电量不足,停在水面上,需要人工去找回,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当终端10接收到电量不足信号后,智能打窝船操控人员,看到终端10上显示的电量不足报警信号后,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持遥控器手动操控智能打窝船返航。从而避免智能打窝船由于电量不足,停在水面上,需要人工去找回,降低成本。
本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电池模块剩余电量低于某个阈值时,判定电池模块电量不足,从而触发电池模块发送电量不足的电量信号到主控制模块5。比如可以根据湖面的大小,如果需要探鱼的水域很大,则需要设置较大的阈值,这样剩余电量才能让智能打窝船返回岸边或起始点。也即该阈值最优值可以为:能让智能打窝船返回起始点的电量或返回岸边的电量。当然也可以适当提高阈值的大小,预留部分电量。该阈值可以在终端10中自动设定。比如可以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加前期智能打窝船探鱼数据的积累,终端可以自动调整该阈值的大小。比如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在某片水域,智能打窝船从需要探鱼的水域的某处返回起始点需要至少剩余10%的电量,则该阈值可以设置为≥10%,比如10%,15%都可以。当电池模块电量≤10%时,电池模块发送电量不足信号到主控制模块5中。
实施例5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智能打窝船还包括:动力模块12;
所述动力模块12与所述主控制模块5连接。
本实施例中,动力模块12可以为智能打窝船提供动力,让智能打窝船在水面上航行。动力模块12与主控制模块5连接,主控制模块5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到动力模块12,从而控制智能打窝船的航行方向、速度、路线。
作为本实施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动力模块12包括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和保护罩122,动力模块12具有接收信号的功能。本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电机121可以为电机使用直流有刷或者无刷电机,可以采用双电机差速推进方式或者单电机+单舵推进方式推进。舵123控制智能打窝船航行的方向,直流电机安装在智能打窝船的下船体1中,通过轴伸出下船体1到水中,连接到螺旋桨124上,推进器外有保护罩122,防止推进器上缠绕上水中杂物对动力模块12造成损伤。舵123安装在下船体1的尾部,螺旋桨124安装在下船体1的尾部。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主控制模块5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到动力模块12,动力模块12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后,通过控制电机121、舵123、螺旋桨124来控制智能打窝船的航行方向、速度、路线。

Claims (13)

1.一种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10)、通讯模块、主控制模块(5)、探鱼模块(7)和打窝模块(13);
所述终端(10)内置专家库,所述终端(10)和所述主控制模块(5)通过通讯模块进行通讯,所述专家库为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所述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库包括鱼在水中所处位置、鱼适宜生长的水温、水底硬度、水域水草生长情况、水域乱石情况、鱼群大小和鱼密度之一或组合;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所述终端(10)与所述主控制模块(5)之间进行通讯;
所述主控制模块(5)控制所述打窝模块(13)进行打窝;
所述探鱼模块(7)用于探测水中鱼的相关信息和水的相关信息,并处理获得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主控制模块(5);其中:所述鱼的相关信息包括鱼群大小、鱼密度、鱼所处位置之一或组合;所述水的相关信息包括水的温度、水的硬度、水域水草生长情况和水域乱石情况之一或组合;
所述智能打窝船还包括动力模块(12),所述主控制模块(5)控制所述动力模块(12)从而控制智能打窝船的位置、智能打窝船的速度和智能打窝船的船头方向中的一种或组合;
所述探鱼模块(7)包括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电声换能器(72)、温度计(73)和硬度计(74);
所述电声换能器(72)连接所述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
所述温度计(73)连接所述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
所述硬度计(74)连接所述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
所述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终端(10)发来的第三控制指令,然后发送到动力模块(12);
所述第三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所述动力模块(12),让智能打窝船按“弓”字形路线和/或“米”字形路线巡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窝模块(13)包括饵料舱和抛钩装置组成,所述打窝模块(13)接收到主控制模块(5)发送的打窝指令后,所述打窝模块(13)打开饵料舱,饵料舱中饵料投入打窝点,所述抛钩装置在打窝点附近抛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包括第一通讯模块(8)和第二通讯模块(9),所述终端(10)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9)双向通讯,所述第二通讯模块(9)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8)双向通讯,所述第一通讯模块(8)与所述主控制模块(5)双向通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打窝船还包括第一导航模块(3),所述主控制模块(5)接收所述第一导航模块(3)发送的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智能打窝船的经纬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打窝船还包括第二导航模块(4),所述主控制模块(5)接收所述第二导航模块(4)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控制智能打窝船的位置、智能打窝船速度和船头方向中的一种或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打窝船还包括协议转化模块(6),所述探鱼模块(7)按照第一数据传输协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到所述协议转化模块(6),所述协议转化模块(6)接收按照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并转化为按照第二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第二数据;
所述主控制模块(5),用于接收按照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所述第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转化模块(6),用于处理并压缩所述第一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鱼数据处理模块(71)连接所述协议转化模块(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10)内置打窝点管理系统,所述打窝点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打窝点管理系统包括保存模块、删除模块或加载模块之一或组合;
所述保存模块保存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删除模块删除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加载模块加载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所述打窝点的相关信息包括找到打窝点时的系统时间、打窝点的经纬度、打窝点的水温、打窝点的水底硬度、打窝点水草情况或打窝点乱石情况之一或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模块(5)和终端(10)的信号连接超过预定时间时,触发智能打窝船进行自主返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打窝船还包括电池模块(11),所述电池模块(11)发送电量信号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接收到电池模块发送的电量信号后,依次发送给第一通讯模块(8)、第二通讯模块(9)和终端(10)。
12.一种打窝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打窝船,包括如下步骤:
(S1)智能打窝船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自动航行;
(S2)智能打窝船的探鱼模块(7)将探测到的水中鱼的相关信息和水的相关信息处理后获得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主控制模块(5),所述主控制模块(5)通过通讯模块发送到终端(10),所述终端(10)接收到第一数据后,将第一数据与专家库进行比对;
(S3)当第一数据与专家库中的某种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均符合时,进入步骤(S5);
(S4)当第一数据与专家库中的所有鱼的生长习性数据均不符合时,进入步骤(S6);
(S5)终端(10)通过通讯模块发送打窝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中,主控制模块(5)再将打窝指令发送到打窝模块(13)进行打窝;
(S6)终端(10)通过通讯模块发送寻找打窝点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中,主控制模块(5)再将寻找打窝点指令发送到动力模块(12)让智能打窝船继续航行,寻找打窝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窝模块(13)打窝后,发送保存打窝点指令到主控制模块(5),主控制模块(5)通过通讯模块发送到终端(10),终端(10)打开打窝点管理系统的保存模块,保存打窝点的相关信息。
CN201810697206.2A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智能打窝船及打窝方法 Active CN108902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7206.2A CN108902068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智能打窝船及打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7206.2A CN108902068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智能打窝船及打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2068A CN108902068A (zh) 2018-11-30
CN108902068B true CN108902068B (zh) 2021-02-05

Family

ID=64422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7206.2A Active CN108902068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智能打窝船及打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020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6402A1 (en) * 2021-12-28 2023-07-06 Uab Deeper Area scanning and bait distribution for fishing
EP4205543A1 (en) * 2021-12-28 2023-07-05 UAB Deeper Bait distribution for fish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300220A (ja) * 2008-06-12 2009-12-24 Furuno Electric Co Ltd 水中探知装置
CN101782780A (zh) * 2010-01-15 2010-07-21 汤晓东 无线遥控钓鱼船
CN104849717A (zh) * 2015-04-03 2015-08-19 吴李海 一种自动探鱼系统
CN205754421U (zh) * 2016-06-24 2016-11-30 四川福豆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集群的应用服务器终端机
CN106530660A (zh) * 2016-12-06 2017-03-22 北京臻迪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无人船控制系统
CN107787933A (zh) * 2017-11-03 2018-03-13 湖北思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投饵装置的遥控垂钓船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300220A (ja) * 2008-06-12 2009-12-24 Furuno Electric Co Ltd 水中探知装置
CN101782780A (zh) * 2010-01-15 2010-07-21 汤晓东 无线遥控钓鱼船
CN104849717A (zh) * 2015-04-03 2015-08-19 吴李海 一种自动探鱼系统
CN205754421U (zh) * 2016-06-24 2016-11-30 四川福豆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集群的应用服务器终端机
CN106530660A (zh) * 2016-12-06 2017-03-22 北京臻迪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无人船控制系统
CN107787933A (zh) * 2017-11-03 2018-03-13 湖北思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投饵装置的遥控垂钓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2068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9179B2 (en) Castable sonar devices and operations in a marine environment
US10725469B2 (en) Unmanned vehicle control and operation in a marine environment
WO2017140096A1 (zh) 一种无人船及系统
CN106240774B (zh) 一种无人船及系统
CN103039394B (zh) 一种池塘自动投饵机
CN106530660A (zh) 一种水下无人船控制系统
JP2020018255A (ja) 収穫作業システム
CN207052081U (zh) 一种水下无人船控制系统
KR101835107B1 (ko) 어군 탐지용 드론
JP2018176905A (ja) 無人飛行体を用いた水中調査システム及び水中調査方法
CN108902068B (zh) 一种智能打窝船及打窝方法
CN110667813A (zh) 一种用于水质监测和增氧的移动式仿生机器鱼及控制方法
CN108646753A (zh) 一种无人船控制系统及无人船
CN110199961A (zh) 一种自主避障寻迹识别的多功能智能捕鱼船
JP7352418B2 (ja) 水中調査装置
US20190263484A1 (en) Remote controlled unmanned fishing boat
CN113291420A (zh) 一种智能无人船系统
CN214758692U (zh) 一种自动钓鱼无人船
CN109116395B (zh)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无人机集鱼系统
CN207396730U (zh) 一种高精度无线探鱼船系统
CN111707798B (zh) 一种电气化水产养殖场水体溶氧量监控系统
CN210017528U (zh) 一种探鱼无人船
US20050223618A1 (en) Intelligent submersible device for locating and intercepting marine species for control and harvesting
JPH1020382A (ja) 水中観察装置
CN110447607A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捕鱼装置和捕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088 Room 1103, J1 Building,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efei High-tech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Xins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1200 Taohuayuan Residential Area, East of Chang'an Avenue, Taohua Town, Feixi County,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3 404 blocks

Applicant before: Anhui Xinsi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