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2421A - 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和电磁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和电磁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2421A
CN108882421A CN201710328342.XA CN201710328342A CN108882421A CN 108882421 A CN108882421 A CN 108882421A CN 201710328342 A CN201710328342 A CN 201710328342A CN 108882421 A CN108882421 A CN 108882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il panel
power switch
turn
resonant capaci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83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2421B (zh
Inventor
孙赫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283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2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2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2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05B6/065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using coordinated control of multiple induction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和电磁加热设备,其中,加热控制方法,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设备包括选通开关、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和谐振电容,每个加热线圈盘在选通开关的控制下单独工作,且每个加热线圈盘串联和/或并联于谐振电容,谐振电容并联连接有功率开关,加热控制方法包括: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其中,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包括第一类线圈盘和第二类线圈盘。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完成加热线圈盘之间工作状态的切换,提高了加热效率,减少了重新检测锅具的步骤,降低了噪音。

Description

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和电磁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加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控制方法、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和一种电磁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多线圈电磁加热设备,一般采取微处理器控制加热线圈盘切换工作状态交替加热,相关技术中,加热线圈盘切换工作状态的过程,具有以下技术缺陷:
(1)存在一定的安全时间间隔,功率开关IGBT关断后,加热过程停止,影响加热效率;
(2)由低功率线圈盘切换到高功率线圈盘时,需要重新检测锅具,程序繁琐,浪费时间,噪音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热控制方法,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设备包括选通开关、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和谐振电容,每个加热线圈盘在选通开关的控制下单独工作,且每个加热线圈盘串联和/或并联于谐振电容,谐振电容并联连接有功率开关,加热控制方法包括: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其中,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包括第一类线圈盘和第二类线圈盘。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实现了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完成加热线圈盘之间工作状态的切换,一方面,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加热间断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重新检测锅具的繁琐程序,降低了噪音。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控制方案,不需要在加热线圈盘切换过程中设置时延,或对交流信号进行过零检测,控制方案简单且可靠性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前,还包括:在功率开关的导通过程中,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导通工作,以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导通过程中,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导通工作,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也即通过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前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待加热锅具的检测判断,在确定锅具放置于加热线圈盘的加热区域内时进行预热,以减少因加热线圈切换过于频繁而导致的元器件损坏,另一方面,在第一类线圈盘加热稳定时,进入功率开关截止过程,此时,进行加热线圈盘的切换,同时,可以将较多的磁场能转换为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减少因电场能不足而导致在加热线圈切换过程中加热中断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具体包括:在完成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后,控制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在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截止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谐振加热,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第一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在检测到第一类线圈盘负载的电势差为零时,控制第二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截止过程中的第二阶段谐振加热,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向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转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后,控制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以在截止过程中对线圈盘进行切换,避免了切换过程的纹波电流对功率开关造成击穿等影响,减少了线圈盘切换过程中过电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在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形成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在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第一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在维持第一类线圈盘加热过程不间断的同时,将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实现了谐振电容的充电过程,为加热线圈盘切换后的初期加热储存电场能。
通过在检测到第一类线圈盘负载的电势差为零时,控制第二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形成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在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向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转换,一方面,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切换时过电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元器件的寿命,另一方面,通过谐振电容的放电过程,将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为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实现了第二类线圈盘的初期加热,使得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加热过程不间断,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减少了重新检测锅具的过程,降低了噪音污染。
其中,第二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通常高于第一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且第二类线圈盘可以是多个高功率线圈盘(多个高功率线圈盘的加热功率可以不相同),同理,多个高功率线圈盘之间的工作模式切换也是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进行的,也即为了避免纹波电流对功率开关的冲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切换至第二阶段谐振加热后,控制功率开关以预设占空比导通,预设占空比用于限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切换至第二阶段谐振加热后,控制功率开关以预设占空比导通,降低了线圈盘的电感饱和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了加热线圈盘过电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预设占空比用于限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可以对应任一类线圈盘的饱和电流设置不同的功率开关预设占空比,以相应的预设占空比导通对应的一类线圈盘,也可以将预设占空比设为一个能使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的值,在功率开关导通后再调整占空比,使得加热线圈盘以额定功率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小于第二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以低功率加热线圈盘启动电磁加热设备,提高了检测锅具过程的安全性,在加热过程中灵活切换加热功率,提升了用户的烹饪体验,同时,提高了电磁炉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的持续时长为毫秒级别。
在该技术方案中,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的持续时长为毫秒级别,且小于谐振电容的充电和完全放电的总时长,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出现加热间断现象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热控制装置,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设备包括选通开关、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和谐振电容,每个加热线圈盘在选通开关的控制下单独工作,且每个加热线圈盘串联和/或并联于谐振电容,谐振电容并联连接有功率开关,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其中,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包括第一类线圈盘和第二类线圈盘。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实现了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完成加热线圈盘之间工作状态的切换,一方面,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加热间断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重新检测锅具的繁琐程序,降低了噪音。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控制方案,不需要在加热线圈盘切换过程中设置时延,或对交流信号进行过零检测,控制方案简单且可靠性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功率开关的导通过程中,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导通工作,以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导通过程中,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导通工作,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实现了检测锅具和较低功率加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前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加热线圈切换过于频繁而导致的元器件损坏,另一方面,在第一类线圈盘加热稳定时,进入功率开关截止过程,可以将较多的磁场能转换为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减少因电场能不足而导致在加热线圈切换过程中加热中断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完成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后,控制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截止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谐振加热,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第一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一类线圈盘负载的电势差为零时,控制第二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截止过程中的第二阶段谐振加热,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向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转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后,控制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以在截止过程中对线圈盘进行切换,避免了切换过程的纹波电流对功率开关造成击穿等影响,减少了线圈盘切换过程中过电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在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形成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在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第一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在维持第一类线圈盘加热过程不间断的同时,将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实现了谐振电容的充电过程,为加热线圈盘切换后的初期加热储存电场能。
通过在检测到第一类线圈盘负载的电势差为零时,控制第二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形成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在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向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转换,一方面,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切换时过电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元器件的寿命,另一方面,通过谐振电容的放电过程,将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为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实现了第二类线圈盘的初期加热,使得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加热过程不间断,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减少了重新检测锅具的过程,降低了噪音污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切换至第二阶段谐振加热后,控制功率开关以预设占空比导通,预设占空比用于限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切换至第二阶段谐振加热后,控制功率开关以预设占空比导通,降低了线圈盘的电感饱和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了加热线圈盘过电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预设占空比用于限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可以对应任一类线圈盘的饱和电流设置不同的功率开关预设占空比,以相应的预设占空比导通对应的一类线圈盘,也可以将预设占空比设为一个能使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的值,在功率开关导通后再调整占空比,使得加热线圈盘以额定功率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小于第二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以低功率加热线圈盘启动电磁加热设备,提高了检测锅具过程的安全性,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向高功率加热线圈盘切换,满足加热的循序渐进规律,提高了电磁炉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由高功率加热线圈盘切换到低功率加热线圈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的持续时长为毫秒级别。
在该技术方案中,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的持续时长为毫秒级别,减少了功率输出间断的可能性,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很短,小于谐振电容的充电和完全放电的总时长,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出现加热间断现象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设备,采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任一项的加热控制方法进行加热,和/或包括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任一项的加热控制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磁加热设备为电磁炉、电磁饭煲、电磁水壶、电磁采暖器和电磁饮水机中的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磁加热设备因采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任一项的加热控制方法进行加热,和/或包括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任一项的加热控制装置,因此具有上述加热控制方法和加热控制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加热控制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控制方法,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设备包括选通开关、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和谐振电容,每个加热线圈盘在选通开关的控制下单独工作,且每个加热线圈盘串联和/或并联于谐振电容,谐振电容并联连接有功率开关,加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2,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其中,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包括第一类线圈盘和第二类线圈盘。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实现了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完成加热线圈盘之间工作状态的切换,一方面,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加热间断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重新检测锅具的繁琐程序,降低了噪音。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控制方案,不需要在加热线圈盘切换过程中设置时延,或对交流信号进行过零检测,控制方案简单且可靠性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前,还包括:在功率开关的导通过程中,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导通工作,以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导通过程中,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导通工作,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实现了检测锅具和较低功率加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前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加热线圈切换过于频繁而导致的元器件损坏,另一方面,在第一类线圈盘加热稳定时,进入功率开关截止过程,可以将较多的磁场能转换为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减少因电场能不足而导致在加热线圈切换过程中加热中断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路况分析方法,步骤S102,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具体包括:步骤S202,在完成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后,控制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步骤S204,在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截止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谐振加热,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第一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步骤S206,在检测到第一类线圈盘负载的电势差为零时,控制第二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截止过程中的第二阶段谐振加热,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向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转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完成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后,控制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以在截止过程中对线圈盘进行切换,避免了切换过程的纹波电流对功率开关造成击穿等影响,减少了线圈盘切换过程中过电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在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形成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在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第一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在维持第一类线圈盘加热过程不间断的同时,将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实现了谐振电容的充电过程,为加热线圈盘切换后的初期加热储存电场能。
通过在检测到第一类线圈盘负载的电势差为零时,控制第二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形成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在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向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转换,一方面,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切换时过电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元器件的寿命,另一方面,通过谐振电容的放电过程,将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为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实现了第二类线圈盘的初期加热,使得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加热过程不间断,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减少了重新检测锅具的过程,降低了噪音污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在切换至第二阶段谐振加热后,控制功率开关以预设占空比导通,预设占空比用于限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切换至第二阶段谐振加热后,控制功率开关以预设占空比导通,降低了线圈盘的电感饱和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了加热线圈盘过电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预设占空比用于限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可以对应任一类线圈盘的饱和电流设置不同的功率开关预设占空比,以相应的预设占空比导通对应的一类线圈盘,也可以将预设占空比设为一个能使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的值,在功率开关导通后再调整占空比,使得加热线圈盘以额定功率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小于第二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
在该实施例中,以低功率加热线圈盘启动电磁加热设备,提高了检测锅具过程的安全性,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向高功率加热线圈盘切换,满足加热的循序渐进规律,提高了电磁炉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由高功率加热线圈盘切换到低功率加热线圈盘。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的持续时长为毫秒级别。
在该实施例中,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的持续时长为毫秒级别,减少了功率输出间断的可能性,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很短,小于谐振电容的充电和完全放电的总时长,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出现加热间断现象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实施例2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控制装置300,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设备包括选通开关、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和谐振电容,每个加热线圈盘在选通开关的控制下单独工作,且每个加热线圈盘串联和/或并联于谐振电容,谐振电容并联连接有功率开关,加热控制装置300包括:控制单元302,用于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其中,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包括第一类线圈盘和第二类线圈盘。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实现了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完成加热线圈盘之间工作状态的切换,一方面,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加热间断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重新检测锅具的繁琐程序,降低了噪音。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控制方案,不需要在加热线圈盘切换过程中设置时延,或对交流信号进行过零检测,控制方案简单且可靠性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单元302还用于:在功率开关的导通过程中,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导通工作,以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导通过程中,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导通工作,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实现了检测锅具和较低功率加热,通过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前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加热线圈切换过于频繁而导致的元器件损坏,另一方面,在第一类线圈盘加热稳定时,进入功率开关截止过程,可以将较多的磁场能转换为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减少因电场能不足而导致在加热线圈切换过程中加热中断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单元302还用于:在完成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后,控制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控制单元302还用于:在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截止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谐振加热,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第一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控制单元302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一类线圈盘负载的电势差为零时,控制第二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截止过程中的第二阶段谐振加热,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向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转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完成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后,控制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以在截止过程中对线圈盘进行切换,避免了切换过程的纹波电流对功率开关造成击穿等影响,减少了线圈盘切换过程中过电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在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控制第一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形成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在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第一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在维持第一类线圈盘加热过程不间断的同时,将磁场能向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实现了谐振电容的充电过程,为加热线圈盘切换后的初期加热储存电场能。
通过在检测到第一类线圈盘负载的电势差为零时,控制第二类线圈盘与谐振电容电导通,形成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在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向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转换,一方面,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切换时过电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元器件的寿命,另一方面,通过谐振电容的放电过程,将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为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实现了第二类线圈盘的初期加热,使得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加热过程不间断,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减少了重新检测锅具的过程,降低了噪音污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单元302还用于:在切换至第二阶段谐振加热后,控制功率开关以预设占空比导通,预设占空比用于限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切换至第二阶段谐振加热后,控制功率开关以预设占空比导通,降低了线圈盘的电感饱和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了加热线圈盘过电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预设占空比用于限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可以对应任一类线圈盘的饱和电流设置不同的功率开关预设占空比,以相应的预设占空比导通对应的一类线圈盘,也可以将预设占空比设为一个能使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的值,在功率开关导通后再调整占空比,使得加热线圈盘以额定功率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小于第二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
在该实施例中,以低功率加热线圈盘启动电磁加热设备,提高了检测锅具过程的安全性,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向高功率加热线圈盘切换,满足加热的循序渐进规律,提高了电磁炉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由高功率加热线圈盘切换到低功率加热线圈盘。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的持续时长为毫秒级别。
在该实施例中,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的持续时长为毫秒级别,减少了功率输出间断的可能性,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很短,小于谐振电容的充电和完全放电的总时长,在谐振电容放电过程完成之前,导通功率开关,减少了加热线圈盘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出现加热间断现象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400,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任一项的加热控制方法进行加热,和/或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任一项的加热控制装置30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磁加热设备400为电磁炉、电磁饭煲、电磁水壶、电磁采暖器和电磁饮水机中的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设备400因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任一项的加热控制方法进行加热,和/或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任一项的加热控制装置300,因此具有上述加热控制方法和加热控制装置3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多个两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分别为第一类线圈盘L1和第二类线圈盘L2,加热线圈盘的输入端为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对交流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后输出至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包括滤波电感L(或采用差模线圈)和滤波电容C1,加热线圈盘的输入端连接至谐振电容C2,第一选通开关S1控制第一类线圈盘L1的单独工作,第二选通开关S2控制第二类线圈盘L2的单独工作,谐振电容C2并联连接有功率开关T,滤波电容C1的一端接地,滤波电感L的一端连接整流电路,加热线圈盘的输入端,当接收到第一类线圈盘L1的加热控制信号后,控制第一选通开关S1闭合,同时控制第二选通开关S2断开,功率开关T导通,此时,第一类线圈盘L1开始检测锅具并加热,当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通过推挽电路控制功率开关T截止,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第一类线圈盘L1与滤波电容C1、谐振电容C2电导通形成谐振,第一类线圈盘L1的磁场能转换为谐振电容C2的电场能,在检测到电压U1=U2时,控制第二选通开关S2闭合,第一选通开关S1断开,第二类线圈盘L2与滤波电容C1、谐振电容C2电导通形成谐振,谐振电容C2的电场能转换为第二类线圈盘L2的磁场能,然后控制功率开关T以预设占空比导通(减小占空比,以避免加热线圈盘饱和),以控制第二类线圈盘L2加热,完成第一类线圈盘L1和第二类线圈盘L2工作状态的切换。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和电磁加热设备,通过在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实现了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完成加热线圈盘之间工作状态的切换,提高了加热效率,减少了重新检测锅具的步骤,降低了噪音污染。
本发明方法中的步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装置中的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加热控制方法,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选通开关、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和谐振电容,每个所述加热线圈盘在所述选通开关的控制下单独工作,且每个所述加热线圈盘串联和/或并联于所述谐振电容,所述谐振电容并联连接有功率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所述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包括第一类线圈盘和第二类线圈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前,还包括:
在所述功率开关的导通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类线圈盘与所述谐振电容导通工作,以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所述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具体包括:
在完成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后,控制所述功率开关进入所述截止过程;
在所述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控制所述第一类线圈盘与所述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所述截止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谐振加热,所述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所述第一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向所述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类线圈盘负载的电势差为零时,控制所述第二类线圈盘与所述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所述截止过程中的第二阶段谐振加热,所述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所述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向所述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切换至第二阶段谐振加热后,控制所述功率开关以预设占空比导通,
所述预设占空比用于限制所述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小于所述第二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的持续时长为毫秒级别。
7.一种加热控制装置,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选通开关、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和谐振电容,每个所述加热线圈盘在所述选通开关的控制下单独工作,且每个所述加热线圈盘串联和/或并联于所述谐振电容,所述谐振电容并联连接有功率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中,控制所述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指定两个加热线圈盘之间切换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包括第一类线圈盘和第二类线圈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功率开关的导通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类线圈盘与所述谐振电容导通工作,以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完成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的加热检测后,控制所述功率开关进入所述截止过程;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功率开关进入截止过程后,控制所述第一类线圈盘与所述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所述截止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谐振加热,所述第一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所述第一类线圈盘的磁场能向所述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类线圈盘负载的电势差为零时,控制所述第二类线圈盘与所述谐振电容电导通,记作所述截止过程中的第二阶段谐振加热,所述第二阶段谐振加热过程中,所述谐振电容的电场能向所述第二类线圈盘的磁场能转换。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切换至第二阶段谐振加热后,控制所述功率开关以预设占空比导通,
所述预设占空比用于限制所述多个并联的加热线圈盘中的任一类线圈盘的导通电流低于对应的饱和电流。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小于所述第二类线圈盘的加热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开关的截止过程的持续时长为毫秒级别。
13.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
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进行加热,和/或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加热设备为电磁炉、电磁饭煲、电磁水壶、电磁采暖器和电磁饮水机中的一种。
CN201710328342.XA 2017-05-11 2017-05-11 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和电磁加热设备 Active CN108882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8342.XA CN108882421B (zh) 2017-05-11 2017-05-11 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和电磁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8342.XA CN108882421B (zh) 2017-05-11 2017-05-11 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和电磁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2421A true CN108882421A (zh) 2018-11-23
CN108882421B CN108882421B (zh) 2021-05-07

Family

ID=64319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8342.XA Active CN108882421B (zh) 2017-05-11 2017-05-11 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和电磁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24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3283A (zh) * 2019-08-12 2021-02-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768A (zh) * 2006-03-20 2007-09-26 株式会社理光 升压电路、电源单元以及使用其的成像装置
CN101808433A (zh) * 2010-03-26 2010-08-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炉的对流加热控制方法及加热控制装置
EP2613608A1 (en) * 2010-09-03 2013-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
CN103596307A (zh) * 2013-11-05 2014-02-1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控制电路和电磁加热装置
CN203457344U (zh) * 2013-07-11 2014-02-2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CN203457342U (zh) * 2013-07-11 2014-02-2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CN203661321U (zh) * 2013-11-05 2014-06-1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控制电路和电磁加热装置
CN104284465A (zh) * 2013-07-11 2015-01-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多电磁加热单元对流加热的控制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CN104279587A (zh) * 2013-07-11 2015-01-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云对流加热的控制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CN104284464A (zh) * 2013-07-11 2015-01-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磁加热单元无缝切换的控制方法
CN104754789A (zh) * 2013-12-25 2015-07-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识别锅具大小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232490U (zh) * 2015-12-11 2016-05-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电路
CN105987410A (zh) * 2015-03-04 2016-10-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电烹饪器的加热控制装置
CN106162966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的谐振电路
CN106162967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的谐振电路
CN106136846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768A (zh) * 2006-03-20 2007-09-26 株式会社理光 升压电路、电源单元以及使用其的成像装置
CN101808433A (zh) * 2010-03-26 2010-08-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炉的对流加热控制方法及加热控制装置
EP2613608A1 (en) * 2010-09-03 2013-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
CN104279587A (zh) * 2013-07-11 2015-01-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云对流加热的控制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CN203457344U (zh) * 2013-07-11 2014-02-2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CN203457342U (zh) * 2013-07-11 2014-02-2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CN104284465A (zh) * 2013-07-11 2015-01-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多电磁加热单元对流加热的控制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CN104284464A (zh) * 2013-07-11 2015-01-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磁加热单元无缝切换的控制方法
CN203661321U (zh) * 2013-11-05 2014-06-1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控制电路和电磁加热装置
CN103596307A (zh) * 2013-11-05 2014-02-1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控制电路和电磁加热装置
CN104754789A (zh) * 2013-12-25 2015-07-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识别锅具大小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87410A (zh) * 2015-03-04 2016-10-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电烹饪器的加热控制装置
CN106162966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的谐振电路
CN106162967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的谐振电路
CN106136846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CN205232490U (zh) * 2015-12-11 2016-05-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3283A (zh) * 2019-08-12 2021-02-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2421B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5551C (zh) 逆变器电路和感应加热式烹调装置及它们的操作方法
CN100569031C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04538995U (zh)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KR102031875B1 (ko) 전자 유도 가열 조리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06160534B (zh)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03094996B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937863A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5485731B (zh) 微波炉电路和微波炉
KR20140088324A (ko) 전자 유도 가열 조리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204539511U (zh)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KR102031907B1 (ko) 전자 유도 가열 조리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05517219B (zh) 微波炉电路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微波炉
CN108882421A (zh) 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和电磁加热设备
CN206226275U (zh) 开关电源输出滤波单元、滤波电路和家用电器
CN204539509U (zh)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JP4795866B2 (ja) 加熱調理器
RU2567853C2 (ru) Индукционное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Sarnago et al. High-performance class-E quasi-resonant inverter for domestic induction heating applications
Sarnago et al. Dual-Output Extended-Power-Range Quasi-Resonant Inverter for Induction Heating Appliances
CN106162970A (zh) 电磁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电磁炉
CN109699095A (zh) 电磁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4993919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N205351423U (zh) 微波炉电路和微波炉
EP3637954B1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switch stress reduction structure
CN214069551U (zh) 一种厨用电力加热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