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9277A - 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9277A
CN108879277A CN201810759754.3A CN201810759754A CN108879277A CN 108879277 A CN108879277 A CN 108879277A CN 201810759754 A CN201810759754 A CN 201810759754A CN 108879277 A CN108879277 A CN 108879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axial line
metal strip
layer
cor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597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9277B (zh
Inventor
王智勇
孔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597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92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9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9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9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9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3/0249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for simultaneous welding or soldering of a plurality of wires to contact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信号传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首先将多根长度相同的同轴线对齐排列;其次割掉各同轴线的外绝缘层并露出屏蔽线层;然后将各屏蔽线层剥开并露出内绝缘层;然后将各内绝缘层去除并露出传输芯线;然后在金属条上开设多个通孔,将各传输芯线插入对应通孔中;最后将各传输芯线与对应引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多根同轴线插装在金属条上对应的通孔中,多根同轴线中的信号线和地线可分别与连接器上对应的引脚连接,不仅可省去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条和铜爪结构,进而可省略相应步骤,提高同轴线的连接效率;而且地线可直接与连接器的引脚连接接地,可提高连接器的抗干扰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用于信号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同轴线由于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信号传输领域中。同轴线往往具有多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传输芯线、内绝缘层、屏蔽线层和外绝缘层。用于与连接器连接的信号线和地线大多使用同轴线,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目前信号线和地线与连接器连接时,需要先通过金属板将连接器上的多个金属接触点连接,将连接器上的多个接地的引脚通过铜爪与金属板连接;其次将信号线和地线焊接在金属条上;最后将金属条上的同轴线分别与对应的金属接触点连接,将金属条与金属板通过热压或焊接在一起。然而这种设计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地线焊接在金属条上,再通过金属板和铜爪实现接地,这种接地方式为相对接地,这就导致在信号传输速率很高的情况下,不能够达到地线将每根信号线分开保护的目的,也不能有效抗外界干扰;2、将信号线和地线均焊接在金属条上,再将金属条与连接器上的金属板焊接,信号线和地线的连接操作复杂,加工成本高,也相对地增大了接地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同轴线与连接器连接操作复杂,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该同轴线包括传输芯线、套设于所述传输芯线上的内绝缘层、套设于所述内绝缘层上的屏蔽线层和套设于所述屏蔽线层上的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根长度相同的同轴线对齐排列,多根所述同轴线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线和用于接地的地线;
S2、于各所述同轴线的同一位置,通过切割机割掉各所述同轴线的所述外绝缘层并露出所述屏蔽线层;
S3、将S2步骤中的各所述同轴线露出的所述屏蔽线层剥开并露出所述内绝缘层;
S4、将S3步骤中的各所述同轴线露出的所述内绝缘层去除并露出所述传输芯线;
S5、在金属条上且对应于连接器的各引脚的位置开设有多个供各所述传输芯线分别穿过的通孔;
S6、将各所述同轴线于所述传输芯线的一端插入对应所述通孔中,将各所述同轴线剥开的所述屏蔽线层焊接于所述金属条上;
S7、各所述同轴线的所述传输芯线与对应所述引脚连接,所述连接器上的多个金属接触点分别与所述金属条连接,所述金属条设于所述连接器上。
进一步地,于S5步骤中,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金属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于该金属条上,两个相邻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0mm-15mm。
进一步地,于S6步骤中,各所述信号线的端部与各所述地线的端部分别伸出所述金属条靠近所述引脚的一面,各所述信号线的端部和各所述地线的端部伸出所述金属条靠近所述引脚的一面的长度H相等,且所述长度H的范围为10mm-20mm。
进一步地,于S7步骤中,各所述传输芯线与对应所述引脚之间为焊接或铆接。
进一步地,于S7步骤中,所述金属条为由铜材料制成的长条状,所述金属条分别与各所述金属接触点焊接或热压连接。
进一步地,于S2步骤中,所述切割机为激光切割机。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芯线为多芯线组成的传输铜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内绝缘层为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圆筒状构型,所述内绝缘层的内周面与所述传输芯线的外周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线层为由金属丝编织成的圆筒状构型,所述屏蔽线层的内周面与所述内绝缘层的外周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绝缘层为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圆筒状构型,所述外绝缘层的内周面与所述屏蔽线层的外周面贴合。
本发明提供的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信号线和地线均采用同轴线,通过将多根信号线和多根地线均设于金属条上,再将金属条设于连接器的外壳上并与各金属接触点连接,各信号线和各地线可分别与连接器上对应的引脚连接,不仅可省去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板和铜爪结构,进而可省略相应操作步骤,提高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效率;而且地线可直接与连接器的引脚连接接地,将传统的相对接地变为直接接地,不仅可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安全性,而且可提高连接器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与连接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与金属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属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同轴线;11-传输芯线;12-内绝缘层;13-屏蔽线层;14-外绝缘层;15-信号线;16-地线;
2-金属条;20-通孔;
3-连接器;31-引脚;32-金属接触点;3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连接器3、多根同轴线1和用于支撑多根同轴线1的金属条2连接组合形成连接器组件。多根同轴线1包括多根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线15和用于接地保护的地线16。该连接器3包括多个用于与各同轴线1连接的引脚31和用于支撑各引脚31的外壳33,该外壳33上设有用于与各引脚31连接的多个金属接触点32。多个金属接触点32通过金属条2连接,金属条2固定安装在外壳33上。
与连接器3连接的同轴线1设计为四层结构,该同轴线1包括传输芯线11、套设于该传输芯线11上的内绝缘层12、套设于该内绝缘层12上的屏蔽线层13和套设于该屏蔽线层13上的外绝缘层14。多根同轴线1设置在同一金属条2上。多根同轴线1通过金属条2与连接器3连接形成连接器3组件。
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根长度相同的同轴线1对齐排列,多根同轴线1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线和用于接地以起保护作用的地线。连接器3的多个引脚31被定义为两种:一种是用于与信号线连接;另一种是用于与地线连接。用于分别连接信号线和地线的引脚3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S2、于各同轴线1的同一位置,通过切割机割掉各同轴线1的外绝缘层14,并使各同轴线1的屏蔽线层13露出。
S3、将S2步骤中各同轴线1露出的屏蔽线层13剥开,以使各同轴线1的内绝缘层12露出。
S4、将S3步骤中各同轴线1露出的内绝缘层12去除,以使各同轴线1的传输芯线11露出。
S5、在金属条2上且对应于连接器3的各引脚31的位置开设有多个供各同轴线1的传输芯线11分别穿过的通孔20。
S6、将各同轴线1于传输芯线11的一端插入对应的通孔20中,并将各同轴线1剥开的屏蔽线层13焊接于金属条2上。
S7、各同轴线1的传输芯线11与对应的引脚31连接,金属条2将连接器3上的多个金属接触点32连接,金属条2设于连接器3上。
本发明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信号线15和地线16均采用同轴线1,通过将多根同轴线1插装在金属条2上对应的通孔20中,多根同轴线1中的信号线和地线可分别与连接器3上对应的引脚31连接,不仅可省去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条和铜爪结构,进而可省略相应步骤,提高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效率;而且地线16可直接与连接器3的引脚31连接接地,将传统的相对接地变为直接接地,可提高连接器3的抗干扰能力。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6,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于S5步骤中,多个通孔20沿金属条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于该金属条2上,两个相邻通孔20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0mm-15mm。具体地,两个相邻通孔20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3mm。此结构,通孔20等间距设置在金属条2上,各同轴线1的传输芯线11穿过对应的通孔20后能整齐成列,便于各传输芯线11与连接器3的对应引脚31连接,提高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效率;且各传输芯线11间隔设置,各传输芯线11之间互不干扰,信号传输效果高。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于S6步骤中,各信号线15的端部与各地线16的端部分别伸出金属条2靠近引脚31的一面,各信号线15的端部和各地线16的端部伸出金属条2靠近引脚31的一面的长度H相等,且该长度H的范围为10mm-20mm。具体地,各信号线15的端部和各地线16的端部伸出金属条2靠近引脚31的一面的长度H优选为15mm。此结构,各同轴线1的传输芯线11穿过对应的通孔20,被剥开的屏蔽线层13将通孔20阻挡,仅传输芯线11可穿过通孔20,便于将屏蔽线层13焊接在金属条2的一侧面上;各传输芯线11距对应通孔20的距离相等,使得各同轴线1的信号传输稳定一致。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于S7步骤中,各传输芯线11与对应引脚31之间为焊接或铆接。此结构,传输芯线11与引脚31焊接,可实现快速连接,进而提高连接效率,也有利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传输芯线11与引脚31铆接,便于传输芯线11的拆装和更换,便于维护。在其它实施例中,各传输芯线11与对应引脚31之间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连接,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于S7步骤中,金属条2为由铜材料制成的长条状,该金属条2分别与各金属接触点32焊接或热压连接。此结构,铜是优良的导电体,由铜材料制成的金属条2将各金属接触点32连接,各金属接触点32与多个引脚31连接,使得信号传输速率高,信号稳定性好。通过焊接方式,可实现金属条2与各金属接触点32的快速连接,进而提高连接效率;通过热压方式,金属条2与各金属接触点32的连接效果好,便于信号的传输,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高。在其它实施例中,金属条2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的不同构型;金属条2与各金属接触点32之间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连接,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于S2步骤中,切割机为激光切割机。具体地,该激光切割机优选为YAG(钇铝石榴石)激光器。此结构,通过激光器将各同轴线1的外绝缘层14切割,使得外绝缘层14的切割精度高,效果好。在其它实施例中,切割机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切割设备,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传输芯线11为多芯线组成的传输铜导线。具体地,传输芯线11的直径范围为0.4mm-0.6mm,优选为0.5mm。此结构,采用多芯线制成的传输芯线11的柔软性和散热性好,还具有很好的抗屈服性和抗折断性。传输芯线11由铜材料制成,电阻率小,导电导热效果好。在其它实施例中,传输芯线11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内绝缘层12为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圆筒状构型,该内绝缘层12的内周面与传输芯线11的外周面贴合。具体地,该内绝缘层12的外径范围为0.6mm-0.8mm,优选为0.7mm。此结构,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内绝缘层12具有耐高温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可有效将传输芯线11与屏蔽线层13隔开。在其它实施例中,内绝缘层12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屏蔽线层13为由金属丝编织成的圆筒状构型,该屏蔽线层13的内周面与内绝缘层12的外周面贴合。具体地,该屏蔽线层13的外径范围为0.8mm-1mm,优选为0.9mm。此结构,通过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线层13具有良好的抗外界干扰信号的能力,使得同轴线1与连接器3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以在很高的速率下完成,进而提高信号的传递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1与连接器3的连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绝缘层14为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圆筒状构型,该外绝缘层14的内周面与屏蔽线层13的外周面贴合。具体地,该外绝缘层14的外径范围为1mm-1.2mm,优选为1.1mm。此结构,聚氯乙烯制成的外绝缘层14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可对屏蔽线层13、内绝缘层12和传输芯线1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能与外界隔离,起到一定的抗干扰作用。
在上述焊接工艺中,通过脉冲加热或者激光加热的方式获得230度以上的高温进行焊接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该同轴线包括传输芯线、套设于所述传输芯线上的内绝缘层、套设于所述内绝缘层上的屏蔽线层和套设于所述屏蔽线层上的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根长度相同的同轴线对齐排列,多根所述同轴线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线和用于接地的地线;
S2、于各所述同轴线的同一位置,通过切割机割掉各所述同轴线的所述外绝缘层并露出所述屏蔽线层;
S3、将S2步骤中的各所述同轴线露出的所述屏蔽线层剥开并露出所述内绝缘层;
S4、将S3步骤中的各所述同轴线露出的所述内绝缘层去除并露出所述传输芯线;
S5、在金属条上且对应于连接器的各引脚的位置开设有多个供各所述传输芯线分别穿过的通孔;
S6、将各所述同轴线于所述传输芯线的一端插入对应所述通孔中,将各所述同轴线剥开的所述屏蔽线层焊接于所述金属条上;
S7、各所述同轴线的所述传输芯线与对应所述引脚连接,所述连接器上的多个金属接触点分别与所述金属条连接,所述金属条设于所述连接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S5步骤中,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金属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于该金属条上,两个相邻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0mm-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S6步骤中,各所述信号线的端部与各所述地线的端部分别伸出所述金属条靠近所述引脚的一面,各所述信号线的端部和各所述地线的端部伸出所述金属条靠近所述引脚的一面的长度H相等,且所述长度H的范围为10mm-2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S7步骤中,各所述传输芯线与对应所述引脚之间为焊接或铆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S7步骤中,所述金属条为由铜材料制成的长条状,所述金属条分别与各所述金属接触点焊接或热压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S2步骤中,所述切割机为激光切割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芯线为多芯线组成的传输铜导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层为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圆筒状构型,所述内绝缘层的内周面与所述传输芯线的外周面贴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线层为由金属丝编织成的圆筒状构型,所述屏蔽线层的内周面与所述内绝缘层的外周面贴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层为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圆筒状构型,所述外绝缘层的内周面与所述屏蔽线层的外周面贴合。
CN201810759754.3A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Active CN108879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9754.3A CN108879277B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9754.3A CN108879277B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9277A true CN108879277A (zh) 2018-11-23
CN108879277B CN108879277B (zh) 2023-11-10

Family

ID=64301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59754.3A Active CN108879277B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927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3753B1 (en) * 2000-10-19 2001-08-1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Twinax coaxial flat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5019342A (ja) * 2003-06-27 2005-01-20 Jst Mfg Co Ltd 同軸ケーブルの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192359A (ja) * 2007-02-01 2008-08-21 Kel Corp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20100081302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Amphenol Corporation Ground sleeve having improved impedance control and high frequency performance
JP2010092732A (ja) * 2008-10-08 2010-04-22 Fujikura Ltd 箱型グランドバー及び前記箱型グランドバーを用いた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並びに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アセンブリ方法
CN106785772A (zh) * 2016-11-18 2017-05-3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细同轴线实现高频信号传输的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3753B1 (en) * 2000-10-19 2001-08-1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Twinax coaxial flat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5019342A (ja) * 2003-06-27 2005-01-20 Jst Mfg Co Ltd 同軸ケーブルの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192359A (ja) * 2007-02-01 2008-08-21 Kel Corp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20100081302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Amphenol Corporation Ground sleeve having improved impedance control and high frequency performance
JP2010092732A (ja) * 2008-10-08 2010-04-22 Fujikura Ltd 箱型グランドバー及び前記箱型グランドバーを用いた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並びに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アセンブリ方法
CN106785772A (zh) * 2016-11-18 2017-05-3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细同轴线实现高频信号传输的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9277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4389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98828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9256236B (zh) 线缆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US9178287B2 (en) Multi-core cable assembly
CN102945711B (zh) 用于电连接的柔性软铜排组件的制备方法
CN106785772B (zh) 一种极细同轴线实现高频信号传输的加工工艺
JP6117481B2 (ja) コネクタ用組立部品、整列プレートおよび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209029632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108879277A (zh) 一种同轴线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CN102570077B (zh) 一种屏蔽双绞线接线器及屏蔽双绞线装接方法
US20070095555A1 (en)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cable assembly
CN205863572U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
CN20668558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4022379B (zh) 电连接器
TWI681174B (zh) 多點式溫度探測裝置
CN209217218U (zh) 一种任务系统航电总线热熔式焊接电缆组件
CN202839050U (zh) 多芯电缆组件
CN206947925U (zh) 一种航空航天用高可靠性超低损耗高频电缆组件
CN102362395B (zh) 金属接合方法以及金属接合装置
JP5437847B2 (ja) 棒状ハンダ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ハンダ付け方法
CN101719605A (zh) 基于多块电路板间大电流传输的连接器
CN220963798U (zh) 一种同轴线束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CN108511932A (zh) 电缆安装用基板、带电缆的基板和对电缆安装用基板连接电缆的方法
CN109473788A (zh) 一种多点接线用强化电线
CN201284884Y (zh) 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