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4272A - 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4272A
CN108874272A CN201810550088.2A CN201810550088A CN108874272A CN 108874272 A CN108874272 A CN 108874272A CN 201810550088 A CN201810550088 A CN 201810550088A CN 108874272 A CN108874272 A CN 108874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terminal
brightness
display
sensing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00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宇
许永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500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42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4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42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S200:传感单元将当前距离与预设于智能终端内的预设距离比较;S300:当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传感单元向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S400:控制单元根据控制命令,保持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同时实现正常使用智能终端时对显示亮度的自动调节,及娱乐使用时固定显示亮度的控制机制。

Description

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 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类智能终端在实现基本的通信功能外,越来越重视可玩性以及功能多样性的开发。而其中不少优化,均是根据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时的体验逐渐形成的。其中,对于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例如显示屏的显示亮度的调节,已实现了根据智能终端所处环境亮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或是由用户手动对该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当使用光感传感器感知环境光照强度,自动调节屏幕背光。使得手机显示亮度符合环境需求时,可省去用户自行调节的步骤,并帮助用户将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节至可同时满足阅读、护眼等效果的最佳亮度。
但在上述方案中,若用户使用智能终端进行娱乐类应用,如观看视频、操作游戏或者横屏看电影时,用户通常握取智能终端的手势为,将放置在智能终端的两端。而由于检测智能终端的环境光照强度的光感传感器设置在该两端,用户的手容易挡住光感传感器检测环境亮度,从而导致智能终端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光照强度变暗,但实际环境光照强度不变,也就是说,该手势导致了光感传感器的误检,体现到智能终端中,其显示屏的亮度将变暗。
而若是弃用智能终端的自动调光模式,光感传感器无法感知环境光照强度,屏幕自动调光功能关闭,无法给到用户最佳体验。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和逻辑,可智能地识别到用户对智能终端的特殊握法,并在此类特殊握法出现时固定智能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可同时实现正常使用智能终端时对显示亮度的自动调节,及娱乐使用时固定显示亮度的控制机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所述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所述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
S200:所述传感单元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于所述智能终端内的预设距离比较;
S300:当所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传感单元向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
S40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保持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
优选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中,
所述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所述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的步骤S100包括:
S110: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处于横屏状态或是否启动至少一个娱乐应用;
S120: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横屏状态或是否启动至少一个娱乐应用时,所述传感单元形成所述当前距离。
优选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中,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保持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的步骤S400包括:
S410:所述智能终端内预设有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与所述智能终端所述环境的环境亮度的相互关系;
S42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忽略所述相互关系,并获取所述显示单元的当前亮度;
S430: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维持为所述当前亮度。
优选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S410包括:
S411:所述智能终端的光感传感器检测所述环境亮度,并将所述环境亮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步骤S420包括:
S421:所述控制单元存储所述环境亮度,并获取收到所述控制命令前,根据所述相互关系对应于所述环境亮度的显示亮度作为所述当前亮度。
优选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中,所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S500:当所述当前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传感单元向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解除命令;
S60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解除命令,控制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根据所述智能终端所处环境的环境亮度变化。
优选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中,
当所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传感单元向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的步骤S300包括:
S310:所述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内设有一后台服务;
S320:当所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传感单元向后台服务发送一遮挡事件;
S330:所述后台服务根据所述遮挡事件,于所述控制单元内形成所述控制命令。
优选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中,所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S700:所述智能终端接收一外部调节指令;
S800:根据所述外部调节指令,改变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控制所述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所述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
S200:控制所述传感单元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于所述智能终端内的预设距离比较;
S300:当所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传感单元向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
S40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保持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
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控制所述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所述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
S200:控制所述传感单元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于所述智能终端内的预设距离比较;
S300:当所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传感单元向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
S40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忽略用于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所述环境的环境亮度的光感传感器,并保持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
优选地,所述传感单元与所述光感传感器设于所述智能终端的同一表面的同一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保留了原有智能终端中显示屏的亮度可根据环境光自动变化的机制;
2.在用户横置智能终端时,即便用户的手改变了智能终端的光感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也将维持显示亮度不变,不影响用户的娱乐使用;
3.识别用户挡住光感传感器的精度高,用户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亮度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亮度显示控制方法的步骤S100流程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亮度显示控制方法的步骤S400流程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亮度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亮度显示控制方法的步骤S300流程示意图;
图6为符合本发明又一优选实施例中亮度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智能终端、11-显示单元、12-传感单元、13-光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阅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亮度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为判断用户当前对智能终端的握持是否会影响对智能终端的显示屏亮度的调节,以及为避免在用户的握持方式影响了智能终端的光感传感器对环境光的检测后,违背用户意愿调节显示屏亮度的结果,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包括了如下步骤:
S100: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
由于智能终端上用作显示的显示单元的占比越发提高,如85%以上,甚至90%以上,则当用户握持智能终端时,用户通常选择在不遮挡显示单元的位置处握持,而此类位置,在智能终端的普遍的设计中,设置了前置摄像头、各类传感器、麦克风、听筒等硬件。用户握持的手放置在这些位置后,将势必对这些硬件的运作产生影响。因此,在步骤S100中,将利用已设置在这些位置上的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用户是否握持在这些位置。
具体地,传感单元可以是接近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向外发送检测信号,如接近传感器通过外发红外信号,并接受反馈信号,根据收发信号的相位差计算获得接近物体与智能终端的间距,再如超声波传感器,根据发送和接收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差来计算获得接近物体与智能终端的间距。利用此类传感单元的性质,当用户的手越发接近智能终端时,传感单元将检测该用户的手或者是其他接近智能终端的对象与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可以理解的是,该当前距离,首先为传感单元检测的对象与自身的距离,而由于传感单元的位置,通常在智能终端内较为接近表面的位置,因此对象与传感单元的距离,可视为对象与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另外,由于用户的手(手掌、手心、手指部分)的表面并不平整,且与传感单元处于相对位置时,也很难正对传感单元。因此,传感单元优选配置为可智能识别对象与传感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器件,以补偿由于偏离检测方向、对象快速移动等情况造成的检测结果的误差。
S200:传感单元将当前距离与预设于智能终端内的预设距离比较
在智能终端内,设有一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作为与对象与智能终端件的当前距离的比较对象,通常根据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使用习惯配置。例如,预设距离可以是2cm~5cm中的任意数值,即接近于智能终端的对象,如用户的手等,与智能终端的距离在2cm~5cm间时,将处于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临界值。值得注意的是,该优选的2cm~5cm的选定,主要依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而来。若作为比较对象的预设距离配置较大,则当用户的手在距离智能终端较远位置处,就会触发本发明的亮度显示控制机制,敏感度过高;而若作为比较对象的预设距离配置较小,敏感度过低,将无法及时触发本发明的亮度显示控制机制。因此,2cm~5cm为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预设距离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在部分实施例中,也用于其他场景。例如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拨打电话或使用听筒时,将智能终端靠近于耳边,此时传感单元将感应该场景,并自动控制智能终端灭屏。上述应用中,传感单元同样设有触发靠近灭屏的配置距离,则本发明中的预设距离,可以等同于上述应用中的配置距离,也可由使用者另行配置。也就是说,可在智能终端内向用户提供可自由配置预设距离的接口,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触发本发明中对显示屏亮度显示控制的敏感度。
S300:当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传感单元向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
当当前距离与预设距离的比较结果为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表明用户的某些部位或外部有一部件,其与智能终端的距离较小,或具有更加接近智能终端的趋势,当处于上述情形下时,极有可能用户的这些部位或是外部的部件将遮挡与传感单元相邻或位置较为接近的智能终端的光感传感器,则在遮挡的情况下,智能终端所处环境的实际环境光照程度与光感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光照程度将不匹配,即很可能引起智能终端的显示屏不遵从用户意愿的调节。因此,当上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传感单元将向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指令,以告知控制单元上述情况的发生。控制单元作为智能终端的总体控制部件,将执行相应的操作。
S400:控制单元根据控制命令,保持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
在接收到控制单元后,控制单元将保持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当前显示亮度不变,也就是说,对于设有自动调节显示亮度的智能终端而言,即便控制单元接收到光感传感器发来的环境光变化信息,要求改变显示单元的亮度以配合变化的环境光照亮度,控制单元也将忽略该环境光变化信息及要求改变显示单元的亮度的指令,维持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
通过上述配置,利用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识别用户的手或其他外部部件对智能终端的接近动作,进而用于控制显示单元的亮度始终维持在某一亮度上,可有效地防止环境光检测结果与实际不符时,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也错误地调节的情况发生。且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对于智能终端配置而言,传感单元的作用为当检测到用户的部位靠近于智能终端时,对于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将调整为直接灭屏。而本发明配置中,不同于常规的配置,或者进一步地,与常规的配置完全相反,不仅不对显示单元进行灭屏操作,反而控制其亮度不变,通过完全不同的手段,解决了非用户意愿下自动调光策略方案的不足之处。
参阅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00具体由以下步骤完成:
S110: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处于横屏状态或是否启动至少一个娱乐应用
考虑到可能发生用户的手遮挡住光感传感器的情况通常发生在用户横向使用智能终端,使智能终端处于横屏状态,或是用户点击安装在智能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娱乐应用对应的图标,从而启动至少一个娱乐应用时,因此,优选地,在传感单元对对象的检测其与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前,将首先检测智能终端的状态。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时,通常有竖屏或横屏使用,竖屏状态下,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呈长度方向较窄、宽度方向较长的显示状态,例如保持16:9、18:9、19:9等显示形式,而横屏状态下,则反之与竖屏状态,显示单元呈宽度方向较窄、长度方向较长的显示状态。
该步骤的设置,主要考虑到用户在横屏状态下使用智能终端时,通常的握持智能终端的习惯为,两手分别握持在智能终端的最两端,类似于手握书本状。这类握持方式易遮挡光感传感器。
对于横屏状态的检测,可直接读取智能终端内的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的数据,而对于是否启动有至少一个娱乐应用的检测,可获取智能终端的安装系统内的运行应用列表,是否当前运行有符合娱乐类型的应用。本发明所指的娱乐应用,通常为游戏类应用程序、流媒体播放等应用程序。
S120:当智能终端处于横屏状态或是否启动至少一个娱乐应用时,传感单元形成当前距离。
在判断智能终端已处于横屏状态,或正运行有至少一个娱乐应用,且该娱乐应用前台运行在智能终端时,传感单元将被触发为检测对象与智能终端的间距,以形成当前距离。
通过该配置,传感单元的检测工作将有条件地被激活,通过间歇性地唤醒传感单元,可降低传感单元的功耗,提高智能终端的续航能力。
参阅图3,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400具体由以下步骤完成:
S410:智能终端内预设有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与智能终端环境的环境亮度的相互关系;
对于保持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的目的而言,由于自动调光机制并未完全去除,因此在智能终端内仍设有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与智能终端环境的环境亮度的相互关系,例如,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在控制单元内。当智能终端的自动调光机制仍然适用时,将根据该表格内记录的相互关系,基于环境光照强度的变化调节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
S420:控制单元根据控制命令,忽略相互关系,并获取显示单元的当前亮度;
在控制单元接收到传感单元发来的控制指令后,对于显示单元的亮度显示调节时,将从显示单元处获取此时刻下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当前亮度。也就是说,即便是环境光照强度的数据发生变化,控制单元也将跳过存储有相互关系的表格,或是忽略相互关系,不以相互关系为基准变化显示亮度。
S430:控制单元将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维持为当前亮度
最后,控制单元将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维持在当前亮度。在用户侧而言,即便是对智能终端握持时使用了“死亡之握”(用户的握法影响了智能终端内的天线收发和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显示单元的显示效果仍将维持不变。
更进一步地,为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步骤S410中,还将执行一步骤S411:智能终端的光感传感器检测环境亮度,并将环境亮度发送至控制单元。也就是说,对于环境光照强度的检测,光感传感器将持续检测。而步骤S420中,还将执行一步骤S421:控制单元存储环境亮度,并获取收到控制命令前,根据相互关系对应于环境亮度的显示亮度作为当前亮度。在该实施例中,为确保对显示单元所维持的显示亮度为用户体验最佳的亮度,控制单元将根据光感传感器不断获得的环境光照强度,在收到控制指令的前一时刻下,该环境光照强度在相互关系内对应的显示亮度,并将该亮度作为当前亮度后,用户将不会感受到显示亮度的变化。在视觉上消除了显示亮度的突变后,用户可专注于当前进行的操作。
参阅图4,在一进一步实施例中,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S500:当当前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传感单元向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解除命令;
由于用户的手为活动物体,或是原靠近于智能终端的外部物体为活动物体,则在上述物体发生位置变化,从靠近于智能终端的位置处向外移开时,传感单元将检测到上述对象与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由此,无需再根据本发明的调节机制控制显示亮度,则传感单元将向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解除命令。
S600:控制单元根据解除命令,控制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根据智能终端所处环境的环境亮度变化。
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解除命令,将不再固定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即从显示亮度固化切换至显示亮度适配化,根据智能终端的环境亮度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若用户当前手持的方式或外部靠近的物体与智能终端间的距离恰交替于预设距离,则可对控制单元配置为,当该情况出现一次,即当前距离先小于预设距离,后又再次大于预设距离即为一次,则在接下来的预设时间内,即便智能终端的环境光照强度变化,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将始终固定。该预设时间可以是1s、2s、3s等,用户可根据喜好自行设置。
参阅图5,在又一优选实施例中,对于控制命令形成的步骤S300,具体由以下步骤实现:
S310: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内设有一后台服务;
智能终端内安装有一操作系统,如安卓系统或是ios系统,并在该操作系统内,构架设计一后台服务,该后台服务为软件化传感单元对接近物体的实时检测。智能终端启动后,将自动开启该服务。
S320:当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传感单元向后台服务发送一遮挡事件;
在传感单元检测到检测对象与智能终端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意味着传感单元被遮挡,同时光感传感器也被遮挡。此时,传感单元将向后台服务发送一遮挡事件,或是在后台服务内形成一遮挡事件。相反,若传感单元检测到检测对象与智能终端间的当前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传感单元将向后台服务发送一恢复事件,或是在后台服务内形成一恢复事件。
S330:后台服务根据遮挡事件,于控制单元内形成控制命令。
例如在安卓系统内,后台服务基于android binder架构构建,其转发遮挡事件至安卓系统内的android system_server进程,android system_server进程继而在控制单元内形成保持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保持不变的控制指令。相反,后台服务同样可基于androidbinder架构,转发恢复时间至卓系统内的android system_server进程,android system_server进程继而在控制单元内形成解除指令。
在上述过程中,android system_server进程始终等待来自后台服务的消息,以最快速地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应性变化。
参阅图6,在显示单元受控将显示亮度固化的过程中,用户仍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进行调节。具体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S700:智能终端接收一外部调节指令;
用户打开智能终端的控制面板,通过滑动、点触等方式向智能终端发送外部调节指令。
S800:根据外部调节指令,改变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
该外部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单元后,控制单元根据用户的调节需求改变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使得智能终端在未收到用户自行产生的外部调节指令时,仍以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公开的调节显示亮度。而一旦外部调节指令产生,将优先执行。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控制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
S200:控制传感单元将当前距离与预设于智能终端内的预设距离比较;
S300:当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控制传感单元向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
S400:控制单元根据控制命令,保持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
同样地,参阅图7,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10,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控制智能终端10的传感单元12检测靠近于传感单元12的一对象与智能终端10的当前距离;
S200:控制传感单元12将当前距离与预设于智能终端10内的预设距离比较;
S300:当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控制传感单元12向智能终端10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
S400:控制单元根据控制命令,忽略用于检测智能终端10环境的环境亮度的光感传感器13,并保持智能终端10的显示单元11的显示亮度不变。
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7和图8,智能终端上的传感单元与光感传感器设置在智能终端的同一表面的同一侧,该表面通常为智能终端上设置有显示单元的表面。在制造智能终端时,传感单元与光感传感器可分立设置,或为节省智能终端的硬件开孔数量,提高显示单元的屏占比,传感单元与光感传感器可集成设置(未示出),即安装在智能终端上的传感器同时具有接近感应和光感功能。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智能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0:所述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所述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
S200:所述传感单元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于所述智能终端内的预设距离比较;
S300:当所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传感单元向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
S40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保持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所述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的步骤S100包括:
S110: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处于横屏状态或是否启动至少一个娱乐应用;
S120: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横屏状态或是否启动至少一个娱乐应用时,所述传感单元形成所述当前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保持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的步骤S400包括:
S410:所述智能终端内预设有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与所述智能终端所述环境的环境亮度的相互关系;
S42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忽略所述相互关系,并获取所述显示单元的当前亮度;
S430: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维持为所述当前亮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10包括:
S411:所述智能终端的光感传感器检测所述环境亮度,并将所述环境亮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步骤S420包括:
S421:所述控制单元存储所述环境亮度,并获取收到所述控制命令前,根据所述相互关系对应于所述环境亮度的显示亮度作为所述当前亮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S500:当所述当前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传感单元向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解除命令;
S60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解除命令,控制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根据所述智能终端所处环境的环境亮度变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传感单元向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的步骤S300包括:
S310:所述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内设有一后台服务;
S320:当所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传感单元向后台服务发送一遮挡事件;
S330:所述后台服务根据所述遮挡事件,于所述控制单元内形成所述控制命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S700:所述智能终端接收一外部调节指令;
S800:根据所述外部调节指令,改变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控制所述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所述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
S200:控制所述传感单元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于所述智能终端内的预设距离比较;
S300:当所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传感单元向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
S40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保持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
9.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控制所述智能终端的传感单元检测靠近于所述传感单元的一对象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距离;
S200:控制所述传感单元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于所述智能终端内的预设距离比较;
S300:当所述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传感单元向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发送一控制命令;
S40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忽略用于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所述环境的环境亮度的光感传感器,并保持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不变。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单元与所述光感传感器设于所述智能终端的同一表面的同一侧。
CN201810550088.2A 2018-05-31 2018-05-31 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Pending CN1088742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0088.2A CN108874272A (zh) 2018-05-31 2018-05-31 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0088.2A CN108874272A (zh) 2018-05-31 2018-05-31 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4272A true CN108874272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36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0088.2A Pending CN108874272A (zh) 2018-05-31 2018-05-31 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42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4034A (zh) * 2019-12-23 2020-05-05 青岛黄海学院 一种亮度可调式计算机显示器辅助设备及其辅助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5972B1 (en) * 2013-06-26 2014-08-12 Kaspersky Lab Zao Multi-platform operational objective configurator for computing devices
CN105830016A (zh) * 2014-11-25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和电源管理装置
CN106453892A (zh) * 2016-10-11 2017-02-22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亮度动态调节的Android屏幕常亮与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652922A (zh) * 2017-01-04 2017-05-1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7390858A (zh) * 2017-07-24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5972B1 (en) * 2013-06-26 2014-08-12 Kaspersky Lab Zao Multi-platform operational objective configurator for computing devices
CN105830016A (zh) * 2014-11-25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和电源管理装置
CN106453892A (zh) * 2016-10-11 2017-02-22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亮度动态调节的Android屏幕常亮与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652922A (zh) * 2017-01-04 2017-05-1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7390858A (zh) * 2017-07-24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KDEV: "ADROID 2.1架构解析 3 亮度设置", 《CSDN博客》 *
ZHUANGXUJUN: "android设置系统屏幕亮度", 《CSDN博客》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4034A (zh) * 2019-12-23 2020-05-05 青岛黄海学院 一种亮度可调式计算机显示器辅助设备及其辅助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5212B2 (en) Method for gradually adjusting screen brightness when switching operating system
CN110839096B (zh) 一种具有折叠屏的设备的触控方法与折叠屏设备
US9443476B2 (en)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US100735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operation mode of a mobile terminal
US11474664B2 (en) Application icon mo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071970B2 (en) Terminal device
KR101561155B1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와 함께 외부 디스플레이의 사용을 구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58308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182614B (zh) 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150067550A1 (en) Dual screen system and method
US1084146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operating section for receiving ope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ickup system, control method of display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673783B (zh) 一种触控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09710150B (zh) 按键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901695B (zh) 屏幕省电的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27165B (zh) 一种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707430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0020788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in a portable terminal
EP34228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mart flashlight and smart device
CN108874272A (zh) 智能终端的亮度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KR102255456B1 (ko) 화면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5628657B2 (ja) 携帯通信端末、バックライト制御方法、記録媒体
KR20130093962A (ko) 휴대 단말기등의 디스플레이부에서 사용자 편의성을 고려하여 안면 인식을 이용한 소비 전력 저감 방법 및 장치
CN112509510A (zh) 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918014B (zh) 页面显示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3115633A (ja) 情報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