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3115A - 一种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63115A CN108863115A CN201810855928.6A CN201810855928A CN108863115A CN 108863115 A CN108863115 A CN 108863115A CN 201810855928 A CN201810855928 A CN 201810855928A CN 108863115 A CN108863115 A CN 1088631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cement
- clinker
- cacumen platycladi
- weight perc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7/00—Hydraulic cements
- C04B7/22—Iron ore cements ; Iron rich cements, e.g. Ferrari cements, Kühl ce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7/00—Hydraulic cements
- C04B7/14—Cements containing slag
- C04B7/147—Metallurgical sla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10—Production of cement, e.g. improving or optimising the production methods; Cement grind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分的组分:水泥熟料40~50份,石膏8~15份,侧柏炭3~8份,硅酸铝纤维2~5份,聚丙烯酰胺2~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40~50份水泥熟料;步骤二、取3~8份侧柏叶,在无氧环境下焚烧,得到侧柏炭等步骤。本发明的水泥添加了侧柏炭、硅酸铝纤维以及聚丙烯酰胺,有效的提高了水泥的隔热效果,使其很好的适用于温差大的地区;同时本发明中添加了侧柏炭,使其具一定的空气净化功能,符合目前的环保理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制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是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早期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水泥通常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以及特性水泥,通用水泥常用于一般的土木建筑工程,传统的通用水泥隔热性能较差,且不具备净化空气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通用水泥隔热性能较差,且不具备净化空气的功能的缺陷,提供一种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水泥,包括以下重量分的组分:水泥熟料40~50份,石膏8~15份,侧柏炭3~8份,硅酸铝纤维2~5份,聚丙烯酰胺2~5份。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石灰石80%,铁矿石5%,转炉渣5%,硅砂2%,粘土8%。
所述水泥熟料中SiO2的重量百分比为12.3%,Al2O3的重量百分比为2.1%,Fe2O3的重量百分比为25.3%,CaO的重量百分比为42.6%,MgO的重量百分比为6.52%。
一种水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40~50份水泥熟料;
步骤二、取3~8份侧柏叶,在无氧环境下焚烧,得到侧柏炭;
步骤三、将侧柏炭静置6~10小时后混入硅酸铝纤维和聚丙烯酰胺,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侧柏炭、硅酸铝纤维以及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3~8:2~5:2~5;
步骤四、将混合物与所述水泥熟料、石膏混合并研磨,得到水泥;所述水泥熟料与石膏的重量比为40~50:8~1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制备水泥熟料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灰石、铁矿石、转炉渣、硅砂以及粘土混合后粗磨,得到粗磨品;
(2)向粗磨品中加入清水搅拌,并浸泡4~6小时后过滤,得到含水混合物;
(3)将含水混合物细磨,得到含水料浆;
(4)将含水料浆经真空吸滤机脱水,得到混合滤渣;
(5)将混合滤渣烘干并研磨,得到生料粉;
(6)将生料粉分解,并送入回转窑中煅烧,得到水泥熟料;所述水泥熟料中石灰石、铁矿石、转炉渣、硅砂以及粘土的重量比为80:5:5:2:8。
所述步骤(6)中煅烧温度为1050℃~1300℃,煅烧时间为30~50min。
所述生料粉的粒度为20~45μm。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水泥添加了侧柏炭、硅酸铝纤维以及聚丙烯酰胺,有效的提高了水泥的隔热效果,使其很好的适用于温差大的地区;同时本发明中添加了侧柏炭,使其具一定的空气净化功能,符合目前的环保理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水泥,包括以下重量分的组分:水泥熟料40~50份,石膏8~15份,侧柏炭3~8份,硅酸铝纤维2~5份,聚丙烯酰胺2~5份。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水泥熟料为40份,石膏为8份,侧柏炭为3份,硅酸铝纤维为2份,聚丙烯酰胺为2份。
本发明的水泥中添加了硅酸铝纤维,从而很好的降低了水泥的导热率。侧柏炭则可以起净化空气的作用,聚丙烯酰胺可以确保水泥的粘结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水泥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石灰石80%,铁矿石5%,转炉渣5%,硅砂2%,粘土8%。
所述水泥熟料中SiO2的重量百分比为12.3%,Al2O3的重量百分比为2.1%,Fe2O3的重量百分比为25.3%,CaO的重量百分比为42.6%,MgO的重量百分比为6.52%。
本实施例的水泥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制备40~50份水泥熟料;本实施例中制备40份水泥熟料,水泥熟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灰石、铁矿石、转炉渣、硅砂以及粘土混合后在立磨中进行粗磨,得到粗磨品。
(2)将粗磨品从立磨中取出,并向粗磨品中加入清水进行搅拌,并浸泡4~6小时后过滤,得到含水混合物,清水需浸泡过粗磨品。
(3)将含水混合物细磨,得到含水料浆。
(4)将含水料浆泵入真空吸滤机脱水,得到混合滤渣。
(5)将混合滤渣烘干并研磨,得到生料粉,该生料粉的含水量为1~3%,粒度为20~45μm。
(6)将生料粉送入到分解炉中进行分解,并送入回转窑中煅烧,得到水泥熟料;其中,分解温度为800℃,煅烧温度为1050℃~1300℃,煅烧时间为30~50min。制得的水泥熟料中石灰石、铁矿石、转炉渣、硅砂以及粘土的重量比为80:5:5:2:8。
其次,水泥熟料制备好后,取3~8份侧柏叶,在无氧焚烧炉中焚烧,得到侧柏炭,本实施例中制得的侧柏炭为3份。
侧柏炭制备好后需将侧柏炭在无氧环境下静置6~10小时使其冷却,避免高温侧柏炭与空气反应。
再次,待侧柏炭准确后向侧柏炭中混入硅酸铝纤维和聚丙烯酰胺,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侧柏炭、硅酸铝纤维以及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3~8:2~5:2~5,本实施例中混合物中侧柏炭、硅酸铝纤维以及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3:2:2。
最后,将混合物与制备好的水泥熟料混合,并加入8~15份石膏进行研磨,最终得到水泥;本实施例中加入的石膏为8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水泥熟料为45份,石膏为12份,侧柏炭为5份,硅酸铝纤维为3.5份,聚丙烯酰胺为3.5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水泥熟料为50份,石膏为15份,侧柏炭为8份,硅酸铝纤维为5份,聚丙烯酰胺为5份。
对比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水泥熟料为40份,石膏为8份,侧柏炭为2份,硅酸铝纤维为1份,聚丙烯酰胺为1份。
对比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水泥熟料为40份,石膏为8份,侧柏炭为9份,硅酸铝纤维为6份,聚丙烯酰胺为6份。
对比例6
本实施例为传统水泥,其包括以下重量分的组分:石灰石66份,风积沙8份,粉煤灰3份,硫酸渣3份,石膏8份。
分别取上述实施例1~3及对比例4~6的水泥制成水泥浆涂于墙面上,涂于墙面上的水泥浆的厚度均为1.5cm,待水泥硬化后,测试6种水泥的隔热效果,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分别取上述实施例1~3及对比例4~6的水泥制成150mm×150mm×550mm的梁形试件,并测试不同时段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根据表1可以得知,实施例1~3中的水泥的隔热效果优于对比例6中的传统水泥的隔热效果,对比例4中的水泥的隔热效果与对比例6中的传统水泥的隔热效果相差无几,而对比例5中的水泥的隔热效果远优于对比例6中的传统水泥的隔热效果,其隔热效果为6个品种中最优的。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得知,对比例5中的水泥其隔热效果最优,但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则为6个品种中最差的;实施例1~3和对比例4中的水泥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与对比例6中的传统水泥相差无几。由此可见,实施例1~3为较优方案,实施例2则为最优方案。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Claims (7)
1.一种水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分的组分:水泥熟料40~50份,石膏8~15份,侧柏炭3~8份,硅酸铝纤维2~5份,聚丙烯酰胺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石灰石80%,铁矿石5%,转炉渣5%,硅砂2%,粘土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熟料中SiO2的重量百分比为12.3%,Al2O3的重量百分比为2.1%,Fe2O3的重量百分比为25.3%,CaO的重量百分比为42.6%,MgO的重量百分比为6.52%。
4.一种水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40~50份水泥熟料;
步骤二、取3~8份侧柏叶,在无氧环境下焚烧,得到侧柏炭;
步骤三、将侧柏炭静置6~10小时后混入硅酸铝纤维和聚丙烯酰胺,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侧柏炭、硅酸铝纤维以及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3~8:2~5:2~5;
步骤四、将混合物与所述水泥熟料、石膏混合并研磨,得到水泥;所述水泥熟料与石膏的重量比为40~50:8~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制备水泥熟料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灰石、铁矿石、转炉渣、硅砂以及粘土混合后粗磨,得到粗磨品;
(2)向粗磨品中加入清水搅拌,并浸泡4~6小时后过滤,得到含水混合物;
(3)将含水混合物细磨,得到含水料浆;
(4)将含水料浆经真空吸滤机脱水,得到混合滤渣;
(5)将混合滤渣烘干并研磨,得到生料粉;
(6)将生料粉分解,并送入回转窑中煅烧,得到水泥熟料;所述水泥熟料中石灰石、铁矿石、转炉渣、硅砂以及粘土的重量比为80:5:5:2: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煅烧温度为1050℃~1300℃,煅烧时间为30~50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料粉的粒度为20~45μ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55928.6A CN108863115A (zh) | 2018-07-31 | 2018-07-31 | 一种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55928.6A CN108863115A (zh) | 2018-07-31 | 2018-07-31 | 一种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63115A true CN108863115A (zh) | 2018-11-23 |
Family
ID=64306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55928.6A Withdrawn CN108863115A (zh) | 2018-07-31 | 2018-07-31 | 一种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6311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0989A (zh) * | 2019-04-30 | 2019-07-23 | 郑州科技学院 | 一种高性能建筑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13055A (ja) * | 2002-04-17 | 2003-11-06 | Daiseki:Kk | セメント原料及びセ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
CN101844895A (zh) * | 2010-06-07 | 2010-09-29 | 刘国尚 | 一种墙体硅酸铝复合保温涂料 |
CN101941821A (zh) * | 2010-08-31 | 2011-01-12 | 福州大学 | 活性炭水泥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942314A (zh) * | 2012-11-30 | 2013-02-27 | 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井水泥及其生产方法 |
CN106698982A (zh) * | 2016-12-13 | 2017-05-24 | 刘勇英 | 一种水泥熟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2018
- 2018-07-31 CN CN201810855928.6A patent/CN108863115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13055A (ja) * | 2002-04-17 | 2003-11-06 | Daiseki:Kk | セメント原料及びセ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
CN101844895A (zh) * | 2010-06-07 | 2010-09-29 | 刘国尚 | 一种墙体硅酸铝复合保温涂料 |
CN101941821A (zh) * | 2010-08-31 | 2011-01-12 | 福州大学 | 活性炭水泥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942314A (zh) * | 2012-11-30 | 2013-02-27 | 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井水泥及其生产方法 |
CN106698982A (zh) * | 2016-12-13 | 2017-05-24 | 刘勇英 | 一种水泥熟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王迎军: "《新型材料科学与技术 无机材料卷 中》", 31 October 2016,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0989A (zh) * | 2019-04-30 | 2019-07-23 | 郑州科技学院 | 一种高性能建筑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41028A (zh) |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64320B (zh) |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6866090B (zh) | 一种无水泥脱硫石膏抹灰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675657B (zh) | 一种利用废渣制备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体系熟料的方法 | |
CN110818376A (zh) | 一种新型道路缓凝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50794A (zh) | 一种铁尾矿硅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 | |
CN106186958B (zh) | 一种再生微粉轻骨料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191273A (zh) | 一种铁铝酸盐水泥熟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7902966A (zh) | 一种免烧赤泥陶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01062B (zh) | 利用磷固体废弃物制备地面自流平材料的方法 | |
KR101964801B1 (ko) | 레드머드 세라믹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4961363B (zh) | 一种用立窑厂处理废弃混凝土制活性渣粉和骨料的方法 | |
KR101658887B1 (ko) | 금광미를 이용한 경량골재 제조 방법 | |
CN108863115A (zh) | 一种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664273B1 (ko) | 시멘트 모르타르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멘트 모르타르, 그 제조방법 | |
CN114477810B (zh) | 一种基于废弃混凝土的低碳低热高贝利特水泥熟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149187B (zh) | 一种改性磷石膏基增强增韧胶凝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5572147A (zh) | 一种磷酸盐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30015A (zh) | 一种利用铝土矿尾矿制造的蒸养砖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17836A (zh) | 一种由电石渣制备电石渣水泥的方法 | |
CN105175004A (zh) | 一种利用黄河泥沙制备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 |
CN104892010A (zh) | 一种从粉煤灰中提取硅、铝复合耐火材料的方法 | |
CN110590213A (zh) | 一种混凝土膨胀剂及制备方法 | |
CN115893880B (zh) | 一种低碳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369040A (zh) | 一种新型复合水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