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5106B - 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5106B
CN108835106B CN201810913461.6A CN201810913461A CN108835106B CN 108835106 B CN108835106 B CN 108835106B CN 201810913461 A CN201810913461 A CN 201810913461A CN 108835106 B CN108835106 B CN 1088351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cimen
seedling
sargassum horneri
die
glu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34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5106A (zh
Inventor
辛美丽
丁刚
吕芳
刘玮
吴海一
詹冬梅
王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9134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5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5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5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5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5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00Preservation of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e.g. inhibiting evaporation, improvement of the appearance of leaves or protection against physical influences such as UV radiation using chemical compositions; Grafting wa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其包括支撑架和由硅胶制成的模具主体,所述支撑架由中空的方形管和倒四棱锥状的模具放置盒组成,所述模具放置盒插入至方形管内,所述模具放置盒的顶端四周与方形管的顶端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模具主体为底面开放且侧面由4片三角形硅胶片拼接围成的四棱锥状结构,所述模具放置盒的顶部开放且用于放置倒置的模具主体。本发明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在肉眼状态观察下,不仅在较少的胶用量下获得更多的角度和观察面,而且,非标本位置胶质通透,没有气泡,铜藻幼苗状态伸展自然,纹路清晰。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藻标本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铜藻(Sargassum horneri)藻株高大,枝叶繁茂,是中国暖温带海域浅海区海藻场的主要连片大型褐藻物种。其藻体为黄褐色,树状,枝叶繁茂,高0.5-1米,可达7米。主枝圆柱形,下部有数条纵走浅沟,直径1.5~3毫米。互生、对生分枝,吟片披针形,中肋及顶,锯齿深裂。柄细长。气囊圆柱形,长0.5~l厘米,直径2~3毫米,两端尖细,冠吟羽裂,中肋及顶,固着器裂瓣状。生殖托圆柱形,有短柄,雄托长4~8厘米,直径1.5~2毫米;雌托长1.5~3厘米,直径2~3毫米。生长在风浪较大的干潮线以下至3米处的岩石上或低潮带石沼中,生长盛期3~5月。为了对铜藻进行生物学形态观察,以充分了解其不同品系特征及生活史发育阶段,并进行其他的生物学分析,往往需要制备铜藻标本。
现阶段藻的制作标本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脱水干燥,固定,然后进行压膜封装。发明专利CN 104616578 A公开了一种羊栖菜标本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选菜;除杂、脱盐;脱糖;清洗;脱水;展枝、修剪;形态固定;压平吸水;阴干定形;胶粘、固定;定型;标记;装裱;完成对羊栖菜不同品系特征及生活史发育阶段的标本制作,由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羊栖菜标本能够保持其原本生长形态及色泽,能够长期保存,利于科学研究及实践教学。发明专利CN101548670 A公开了一种海藻标本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标本清洗、标本浸泡、标本纸套衬和标本干燥步骤,标本浸泡步骤是将标本依自然状态浸泡在浸泡液中,标本纸套衬步骤是将标本从浸泡液中托出后,依标本的自然状态将标本衬在标本纸上,在标本干燥步骤之前的其中之一步骤中,在标本面上覆衬上塑料膜,标本干燥步骤为将6~10层吸水纸垫在标本纸的下面,用标本夹夹紧让标本干燥,前3天干燥需每天更换吸水纸一次,3天后为每2~5天更换吸水纸一次;该发明是一种标本破损较少、标本表面光泽度较好,标本与标本纸的粘接较牢固的海藻标本的制作方法,该方法还降低了制作标本的劳动强度。
由现有方法制备的海藻标本比较平整,便于运输,能保存较长时间。但是也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的标本制作技术将原本立体的海藻压为平面进行观察保存,因此,不能观察到藻的立体结构;(2)同时,因为制作周期较长,藻体与空气接触时间较长,藻体存在颜色氧化变色情况,标本与新鲜采摘时藻体在表征与形态有较大区别;(3)而且现有只能对藻体进行标本的制作且步骤复杂,因此大部分都是采集成藻进行制作。由此可见,目前,藻类的标本制作都是采用成藻作为样品,但是,由于海藻幼苗体积小、娇嫩且不易操作等因素,不适于进行压片、干燥等操作方法,因此,现在技术还没有以幼苗为样品进行海藻标本制作的先例。但是,海藻(包括铜藻)的生活史包含幼苗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因此,采集铜藻幼苗并对其进行标本制作对其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铜藻幼苗体积小、娇嫩、不易操作等因素而无法用于标本制作的技术问题,从而将养殖的铜藻幼苗完整地立体保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其包括支撑架和由硅胶制成的模具主体,所述支撑架由中空的方形管和倒四棱锥状的模具放置盒组成,所述模具放置盒插入至方形管内,所述模具放置盒的顶端四周与方形管的顶端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模具主体为底面开放且侧面由4片三角形硅胶片拼接围成的四棱锥状结构,所述模具放置盒的顶部开放且用于放置倒置的模具主体。
优选的,所述方形管和模具放置盒均由PVC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模具还包括一标本固定装置,所述标本固定装置为透明的玻璃片/玻璃板。
优选的,所述模具主体的底边长为15cm,棱长为20cm,高度为17cm。
优选的,所述模具主体的侧面设有容量刻度。
优选的,所述玻璃片/玻璃板的尺寸为10cm×3cm。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样品的处理:选取目标铜藻幼苗连同苗绳一起剪下;
(2)铜藻幼苗的固定:在标本固定装置的中央滴加α-氰基丙烯酸乙酯,将苗绳粘于标本固定装置上,≥5min后,将标本固定装置粘有铜藻幼苗的一面朝下置于模具主体内部,并使标本固定装置水平放置;
(3)注胶:将胶液缓慢倒入模具主体内;
(4)标本的分离:将模具主体放置于常温10h后以确保胶液凝固,将模具主体从模具放置盒中取出,从模具主体外侧轻轻揉搓凝固胶与硅胶片的接触面,以使凝固胶与模具主体分离,最终将凝固胶从模具主体中完整取出,即获得铜藻幼苗标本。
优选的,步骤(1)中,铜藻幼苗的长度为1cm,剪后苗绳的长度为10cm。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胶液为混合胶液,所述混合胶液由双酚A环氧树脂和聚醚胺D-230按照1:2.5的体积比混合制成,每次混合胶液的混合总量≤50ml;所述混合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备好的双酚A环氧树脂和聚醚胺D-230倒入容器内,用玻璃棒搅拌至没有拉丝,将胶液置于40℃水浴下至没有气泡后,置于常温,即获得所述混合胶液。
进一步,步骤(3)中,将所述混合胶液缓慢倒入模具主体内,静置并计时,期间再用相同的混合胶液制备方法配制50mL混合胶液,待上一次倒入的混合胶液凝固20min后,将新配制的混合胶液倒入模具内,重复操作至混合胶液的量刚没过标本固定装置为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首次采用四棱锥形模具,相较于常见的正方体模具而言,其在保证大大节省了胶用量的同时为铜藻幼苗标本提供了360°的观察视野。
(2)本发明的模具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法简单且可以重复使用。
(3)本发明首次利用铜藻进行标本的制作,而且首次采用铜藻幼苗而非成藻作为样品,并首次将藻以立体的状态进行标本制作保存。
(4)相较于传统的封压式标本制作方法,本发明采用立体状态的保存方式,能更好地保存了铜藻生长状态,同时降低了传统方法对幼苗颜色及形态的破坏。
(5)而且,相较于传统的封压式标本制作方法,本发明制作的海藻标本更加牢固,更易保存,不易受到破坏,而且透过通透的胶进行观察,更美观。
(6)本发明将幼苗连同苗绳一起保存,更好地表征了幼苗在苗绳上生长的真实状态,并解决了幼苗保存的技术问题。
(7)本发明的标本制作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易掌握,周期较短,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在肉眼状态观察下,不仅在较少的胶用量下获得更多的角度和观察面,而且,非标本位置胶质通透,没有气泡,铜藻幼苗状态伸展自然,纹路清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模具主体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铜藻幼苗在玻璃板/玻璃片上固定的示意图;
图4为将固定了铜藻幼苗的玻璃板/玻璃片在模具主体内放置的示意图;
图5为由实施例1的模具和方法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的侧面示意图1;
图6为由实施例1的模具和方法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的侧面示意图2;
图7为由实施例1的模具和方法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的底面示意图;
图8为由实施例2的模具和方法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的示意图1;
图9为由实施例2的模具和方法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的示意图2;
图10为由实施例2的模具和方法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的示意图3;
附图标记:1、模具主体;1-1、硅胶片;2、方形管;3、苗绳;4、标本固定装置;5、铜藻幼苗;6、模具放置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其包括由PVC塑料(其他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硬质材料亦可)制成的支撑架和由硅胶制成的模具主体1,所述支撑架由中空的方形管2和倒四棱锥状的模具放置盒6组成,所述模具放置盒6插入至方形管2内,所述模具放置盒的6顶端四周与方形管2的顶端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模具主体1为底面开放且侧面由4片三角形硅胶片1-1拼接围成四棱锥状结构,所述模具放置盒6的顶部开放且用于放置倒置的模具主体1。所述模具主体1的底边长为15cm,棱长为20cm,高度为17cm,所述模具主体1的侧面设有容量刻度(图中未示出),可参考样品的体积,进行胶液量的配置。
所述的铜藻幼苗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样品的处理:选取铜藻幼苗5连同苗绳3一起剪下。铜藻幼苗的长度为1cm左右为宜,剪后苗绳的长度为10cm左右。
因为铜藻幼苗扎根于苗绳,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将苗绳一起做成标本能更好地表征铜藻在苗绳上的生长状态,如果将幼苗从苗绳上取下进行标本的制作,幼苗比较娇嫩且与苗绳接合紧密,不易分离,容易破坏铜藻幼苗的整体结构。
(2)铜藻幼苗的固定:选用一块10cm×3cm透明玻璃片/玻璃板作为标本固定装置4,在玻璃片/玻璃板中央滴一滴α-氰基丙烯酸乙酯,将苗绳粘于其上。5min后待α-氰基丙烯酸乙酯凝固后,将标本固定装置粘有铜藻幼苗的一面朝下置于模具主体内部,并使玻璃片/玻璃板水平放置。
α-氰基丙烯酸乙酯为502胶的主要成份,其凝固时间短,主要通过其粘固苗绳以固定铜藻幼苗。所述玻璃片/玻璃板为一次性消耗品,鉴于铜藻幼苗小而质轻,玻璃片/玻璃板用于将轻质样品与之粘合,以增加样品的整体重量,从而避免在注入胶液后轻质的样品浮起,而且因其透明不影响样品的形态学观察。如若样品较重,则不需要使用玻璃片/玻璃板。
(3)注胶:将双酚A环氧树脂(深圳市欧斯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聚醚胺D-230(深圳市欧斯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按照1:2.5的体积比(或者按照1:3重量比)倒入容器内混合,用玻璃棒搅拌至没有拉丝,将胶液置于40℃水浴下至没有气泡后,置于常温,即获得所述混合胶液。将所述的混合胶液缓慢倒入模具主体内,静置并计时,期间再用相同的混合胶液制备方法配制50mL混合胶液,待上一次倒入的混合胶液凝固20min后,将新配制的混合胶液倒入模具内,重复操作至混合胶液的量刚没过玻璃片/玻璃板为止。
每次混合胶液的制备量不得超过50ml。因为胶体成份过量混合会产热,导致胶体产生气泡,影响成品的通透性,故在制备混合胶液时,每次混匀量以50mL为上限。
(4)标本的分离:将模具主体放置于常温10h后以确保胶液凝固,将模具主体从模具放置盒中取出,从模具主体外侧轻轻揉搓凝固胶与硅胶片的接触面,以使凝固胶与模具主体分离,最终将凝固胶从模具主体中完整取出,即获得铜藻幼苗标本。取出后本发明的模具还可重复使用。由此可见,将模具主体采用硅胶制备,有利于凝固后的标本与模具的分离,相对于现有的手动晃震易造成标本磕破、产生裂纹甚至破碎,硅胶模具不仅能够迅速将模具和标本进行软性分离,更有利于保证标本的完整性。
本实施例的模具以及标本制作方法,不仅可以用于铜藻幼苗的标本制作,亦可以用于其他相近的海藻幼苗的标本制作。
如图5-7所示,对于实施例1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进行观察评价:由实施例1制作的标本在肉眼状态下,非标本位置胶质通透,没有气泡,标本内部的铜藻幼苗状态伸展自然,纹路清晰;且幼苗藻体完整,没有破损;铜藻幼苗状态与新采摘时的立体结构(整体的结构形态以及伸展度等)没有差别。因此,可以通过实施例1制作的标本对铜藻幼苗生长状态及其与苗绳的连接状态进行观察。并且,实施例1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为四棱锥状,能在较小胶用量(无大空间的胶浪费)的条件下获得360°较好的观察效果,且四棱锥的5个面的观察效果都很好。而且,实施例1的方法操作简单,周期短,24h内可以制作完成,实际实验室操作时间(除去等待最终胶凝固)4h左右。
对比例1采用现有的成藻标本制作技术制作铜藻幼苗标本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选用顶部开放的长方体状模具(硬质,非硅胶)制备方形标本。其模具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但是标本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的铜藻幼苗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样品的处理:选取铜藻幼苗连同苗绳一起剪下。铜藻幼苗的长度为1cm左右为宜,剪后苗绳的长度为10cm左右。
(2)铜藻幼苗的固定:选用一块10cm×3cm透明玻璃片/玻璃板作为标本固定装置,在玻璃片/玻璃板中央滴一滴α-氰基丙烯酸乙酯,将苗绳粘于其上。5min后待α-氰基丙烯酸乙酯凝固后,将标本固定装置粘有铜藻幼苗的一面朝下置于长方体状的模具内部,并使玻璃片/玻璃板水平放置。
(3)注胶:将双酚A环氧树脂和聚醚胺D-230按照1:2.5的体积比(或者按照1:3重量比)倒入容器内混合,用玻璃棒搅拌至没有拉丝,将胶液置于40℃水浴下至没有气泡后,置于常温,即获得所述混合胶液。将所述的混合胶液缓慢倒入长方体状的模具内,静置并计时,期间再用相同的混合胶液制备方法配制50mL混合胶液,待上一次倒入的混合胶液凝固20min后,将新配制的混合胶液倒入长方体状的模具内,重复操作至混合胶液的量刚没过玻璃片/玻璃板为止。
(4)标本的分离:将长方体状的模具主体放置于常温10h后以确保胶液凝固,将长方体状的模具倒扣或震荡以使凝固胶与模具主体分离,最终将凝固胶从模具主体中完整取出,即获得铜藻幼苗标本。
现有的模具多为立方体状,实施例2利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标本制备方法并结合现有的模具制备铜藻幼苗标本。
由图8-10所示,将对比例1制备的铜藻幼苗标本在肉眼状态下进行观察,其非标本位置胶质通透,没有气泡,铜藻幼苗状态伸展自然,纹路清晰。由此可见,对比例1采用实施例1的标本制作方法能够最大的保护铜藻幼苗的原始形态。但是,明显可以看出,对比例1采用正常用胶量的选择长方体(含立方体)形状的模具制作成的长方体状的标本,仅能在前后两个较大表面积的观察面才能较好的观察铜藻幼苗形态,但在其左右两个侧面、顶面以及底面这些面积较为窄小的面,不能够充分观察到藻体形态。针对长方体形状的模具,如果想获得更大角度好的观察效果,就必须提高标本的高度(假设标本正面的两条边代表的为长度和宽度),这就会大大增加胶的用量。因此,同等的胶用量,相较于对比例1,实施例1的四棱锥状的模具更能在较小胶用量的条件下获得360°较好的观察效果。
对比例2
选取幼苗长度1cm左右的海上生长的铜藻幼苗,连同苗绳一起剪下约10cm长度,4~8℃低温冷藏、避光运至实验室;置于实验室后,经3~5h缓慢恢复温度至24℃置于海水中,使样本充分舒展。手工去除肉眼可见的其它附着藻类和动物等杂志,用淡水缓慢冲洗3~5min,脱去样本表面盐分;再将样本置蒸馏水中多次清洗,直至彻底清除其表面残留褐藻胶和盐分;将幼苗小心地从苗绳上分离开来,一根根于平板处展平样本,用吸水纸轻轻吸取其表面多余水分;
展枝、修剪,将样本置固定、铺平的吸水纸或报纸表面,用解剖针和镊子将幼苗充分展开,压平吸水,根据固定后样本大小,选择大小适度的标本夹,并将样本置事先铺好多层吸水纸上,上部再放置多层报纸,此步骤可以进行多层叠加;阴干定形,压紧、固定标本夹,置室温(本处的室温泛指常规室内温度)、避光、通风处,每3~4天更换一次吸水纸,至标本充分失水定型,同时,样本可在此步进行长期保存。取出定型后样本,去除透明胶带,将样本一侧面,均匀、适量涂抹乳胶,保持充分突出各部形态特征前提下,逐步粘贴置事先准备好的标本纸板上;将胶粘固定后的样本置事先铺置吸水纸的标本夹中,定型固定3~5天,至固定时间后,待胶干且样本固定于标本夹上,取出固定样本,仔细检查固定情况,若出现疏漏胶固器官,可用解剖针从新补胶固定;选择适当大小标签纸,详细标记标本名称、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生活史阶段、主要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信息,装裱,选择大小适当标本装裱框,将标记羊栖菜标本的标本板装入其中,背部添加防水板,后封固标本。
对比例2制备的标本的观察评价结果:
(1)铜藻幼苗形态平整,可清晰看到叶片的纹路,但叶片与刚采时生长形态不一致(由于长时间失水定型),难以通过此标本来观察幼苗的实际生长状态。
(2)对比例2的铜藻幼苗标本中较少能看到幼苗的根部,样本多为根部断裂的幼苗,因为1cm的铜藻幼苗比较娇嫩,根部紧植于苗绳,而方法不能将苗绳一起保存,需要将铜藻幼苗从苗绳上取下,操作过程中,则会破坏铜藻假根。
(3)对比例2的标本制作方法操作繁复,周期长。
因此,相较于对比例1的模具以及对比例2的标本制备方法而言,本发明的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以及标本制备方法,不仅能够在较小胶用量的条件下获得更多个面较好的观察效果,而且由本发明制备的标本在肉眼状态下,非标本位置胶质通透,没有气泡,铜藻幼苗状态伸展自然,纹路清晰。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支撑架和由硅胶制成的模具主体,所述支撑架由中空的方形管和倒四棱锥状的模具放置盒组成,所述模具放置盒插入至方形管内,所述模具放置盒的顶端四周与方形管的顶端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模具主体为底面开放且侧面由4片三角形硅胶片拼接围成的四棱锥状结构,所述模具放置盒的顶部开放且用于放置倒置的模具主体;
所述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样品的处理:选取目标铜藻幼苗连同苗绳一起剪下;
(2)铜藻幼苗的固定:在标本固定装置的中央滴加α-氰基丙烯酸乙酯,将苗绳粘于标本固定装置上,≥5min后,将标本固定装置粘有铜藻幼苗的一面朝下置于模具主体内部,并使标本固定装置水平放置;
(3)注胶:将胶液缓慢倒入模具主体内;
(4)标本的分离:将模具主体放置于常温10h后以确保胶液凝固,将模具主体从模具放置盒中取出,从模具主体外侧轻轻揉搓凝固胶与硅胶片的接触面,以使凝固胶与模具主体分离,最终将凝固胶从模具主体中完整取出,即获得铜藻幼苗标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管和模具放置盒均由PVC塑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的底边长为15cm,棱长为20cm,高度为17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一标本固定装置,所述标本固定装置为透明的玻璃片/玻璃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片/玻璃板的尺寸为10cm×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侧面设有容量刻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铜藻幼苗的长度为1cm,剪后苗绳的长度为1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胶液为混合胶液,所述混合胶液由双酚A环氧树脂和聚醚胺D-230按照1:2.5的体积比混合制成,每次混合胶液的混合总量≤50ml;所述混合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备好的双酚A环氧树脂和聚醚胺D-230倒入容器内,用玻璃棒搅拌至没有拉丝,将胶液置于40℃水浴下至没有气泡后,置于常温,即获得所述混合胶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所述混合胶液缓慢倒入模具主体内,静置并计时,期间再用相同的混合胶液制备方法配制50mL混合胶液,待上一次倒入的混合胶液凝固20min后,将新配制的混合胶液倒入模具内,重复操作至混合胶液的量刚没过标本固定装置为止。
CN201810913461.6A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8835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3461.6A CN108835106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3461.6A CN108835106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5106A CN108835106A (zh) 2018-11-20
CN108835106B true CN108835106B (zh) 2024-02-09

Family

ID=6419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3461.6A Active CN108835106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51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3633A (zh) * 2019-11-19 2020-06-02 长春中医药大学 动物药鲜品环氧树脂标本制作方法及标本制作设备
CN113491266A (zh) * 2020-04-02 2021-10-12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鱼类标本制作方法
CN111328799A (zh) * 2020-04-27 2020-06-26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软体藻标本制作方法
CN112205393B (zh) * 2020-10-16 2022-03-15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大型海带成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6247A (zh) * 2007-09-11 2009-03-18 天津市世纪东方建筑景观雕塑技术开发中心 一种干坚果标本挂饰的制作方法
CN101548670A (zh) * 2009-04-21 2009-10-07 宁波大学 一种海藻标本的制作方法
KR20110116822A (ko) * 2010-04-20 2011-10-26 주식회사 뉴브라이트 유리 금형을 이용한 장식용 수지 패널 제조방법
CN203658087U (zh) * 2014-01-10 2014-06-18 长安大学 一种沥青四组分实验取样模具
CN105474829A (zh) * 2015-11-24 2016-04-13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坡用植物钉
CN106157775A (zh) * 2015-03-24 2016-11-23 郝长青 一种透明动物标本
CN107136051A (zh) * 2017-07-17 2017-09-08 广州越城丰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琥珀标本的制作方法
CN107183002A (zh) * 2017-05-10 2017-09-22 广西柳州中嘉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蝴蝶标本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6247A (zh) * 2007-09-11 2009-03-18 天津市世纪东方建筑景观雕塑技术开发中心 一种干坚果标本挂饰的制作方法
CN101548670A (zh) * 2009-04-21 2009-10-07 宁波大学 一种海藻标本的制作方法
KR20110116822A (ko) * 2010-04-20 2011-10-26 주식회사 뉴브라이트 유리 금형을 이용한 장식용 수지 패널 제조방법
CN203658087U (zh) * 2014-01-10 2014-06-18 长安大学 一种沥青四组分实验取样模具
CN106157775A (zh) * 2015-03-24 2016-11-23 郝长青 一种透明动物标本
CN105474829A (zh) * 2015-11-24 2016-04-13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坡用植物钉
CN107183002A (zh) * 2017-05-10 2017-09-22 广西柳州中嘉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蝴蝶标本制作方法
CN107136051A (zh) * 2017-07-17 2017-09-08 广州越城丰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琥珀标本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5106A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5106B (zh) 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Luhan et al. Growing the reproductive cells (carpospores) of the seaweed, Kappaphycus striatum, in the laboratory until outplanting in the field and maturation to tetrasporophyte
CN103843728B (zh) 一种利用液体培养基繁殖果蝇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49093A (zh) 北方海区滩涂及浅海牡蛎单体养殖方法
CN108012995B (zh) 一种绿翅绢野螟的室内饲养方法及装置
CN104616578B (zh) 一种羊栖菜标本的制作工艺
Boboyev et al. PREPARATION OF WAX CUPS USED FOR RAISING QUEEN BEES
De la Roche et al.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larval and post‐larval growth of the tropical scallop Nodipecten (= Lyropecten) nodosus (L. 1758)(Mollusca: Pectinidae)
CN105284714B (zh) 一种多功能养蚕盒的使用方法
CN104872068A (zh) 一种黄胸蓟马室内养虫室和饲养方法
CN208783649U (zh) 一种用于铜藻幼苗标本制作的模具
Keller et al. Myxomycete plasmodia and fruiting bodies: unusual occurrences and user-friendly study techniques
CN206453020U (zh) 一种适用稻飞虱隔离饲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的装置
CN114467912A (zh) 一种树脂高分子材料及硅胶仿真动植物模型
CN202374894U (zh) 小卵繁蜂释放器
CN109374378A (zh) 一种甜菜叶石蜡包埋制片的方法
CN211241005U (zh) 一种方便后续清理的种子选育用育苗盘
CN203262063U (zh) 一种多功能养蚕盒
CN211211047U (zh) 单头豌豆修尾蚜的饲养装置
CN201830731U (zh) 一种用于海萝属藻类人工育苗的采苗器
Asano et al. Growth, structure and lignin localization in rose prickle
CN203446275U (zh) 育苗盆
CN112857953A (zh) 一种利用简易包埋模具制备大型海藻冰冻切片样品的方法
US8938909B2 (en) Process of rapid isolating Monostroma latissimum filamentous bodies for mass-scale breeding
CN105660416B (zh) 杉木试管苗诱导生根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