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3646B - 一种保护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3646B
CN108833646B CN201810380233.7A CN201810380233A CN108833646B CN 108833646 B CN108833646 B CN 108833646B CN 201810380233 A CN201810380233 A CN 201810380233A CN 108833646 B CN108833646 B CN 108833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layer
heat
terminal
protectiv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02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3646A (zh
Inventor
易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802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36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3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3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3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3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应用于终端领域,可以解决保护套的散热能力较差,导致终端的散热程度较低的问题。该保护套,具体应用于终端,包括:壳体和均温层,壳体中设置有第一空腔,均温层设置于第一空腔内;均温层包括毛细结构和遍布在毛细结构中的工作介质,该工作介质用于扩散终端通过壳体传递的热量。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如,智能手机)中各个器件的功耗的增大、应用功能的提高(如需运行大型游戏、快充和高清拍照/摄像等功能),终端整机的功耗大幅度增大,即终端的发热程度大幅度增大。为避免终端严重发热导致终端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终端对散热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由于终端外表面为热量从手机内部散发至外部空间的必经之路,因此终端外表面的散热能力对该终端的散热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终端的外表面可能安装有保护套,此时该保护套的散热能力决定了终端的散热程度。
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保护套通常采用皮革、硅胶、布料、硬塑、软塑料、绒和丝绸等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导热效果均较差、不利于热量的扩散,因此导致保护套的散热能力较差,从而导致终端的散热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以解决保护套的散热能力较差,导致终端的散热程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应用于终端,包括:壳体和均温层,壳体中设置有第一空腔,均温层设置于第一空腔内;均温层包括毛细结构和遍布在毛细结构中的工作介质,该工作介质用于扩散终端通过壳体传递的热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保护套的壳体中的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均温层,而均温层中的工作介质和毛细结构使得该均温层的导热能力较好,因此可以改善保护套扩散热量的效果。从而,使得保护套可以通过均温层均匀扩散终端的热量,以避免终端局部过热,进而可以提高终端的散热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英文:of)”,“相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常见的保护套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保护套100包括壳体101,该壳体101为一个单层结构。其中,该壳体101采用皮革、硅胶、布料、硬塑、软塑料、绒和丝绸等材料制成。如此,导致保护套的散热能力较差,进而导致终端的散热程度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由于保护套的壳体中设置的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均温层,因此,该保护套可以通过该均温层避免终端局部过热,进而提高终端的散热程度。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以下以针对终端为手机的情况,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保护套200中包括壳体201,该壳体201中设置有第一空腔202,均温层203设置于第一空腔202内;均温层203可以包括毛细结构2031和遍布在毛细结构2031中的工作介质2032。其中,保护套200可以应用于终端,工作介质2032用于扩散终端通过壳体201传递的热量。
为了清楚说明均温层203位于第一空腔202内的位置关系,图2中示出的均温层203和第一空腔202之间具有一定空隙,而实际中均温层203和第一空腔202之间没有空隙。
具体的,由于终端中存在局部发热的点热源(如终端中的一些芯片所在的位置),因此需要保护套200能够将点热源均匀扩散为面热源,以避免终端局部过热。
例如,终端中局部发热的点热源可以为其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所在位置的热量;此时,保护套200需要均匀扩散终端的CPU所在位置的热量,以避免终端局部过热。
需要说明的是,工作介质2032在毛细结构2031的第一端中受热汽化之后,可以从毛细结构2031的第一端沿着毛细结构2031导通至毛细结构2031的第二端;在第二端中受冷液化后,可以从毛细结构2031的第二端沿着毛细结构2031导通至毛细结构2031的第一端。其中,毛细结构2031的第一端和毛细结构2031的第二端相对设置。
可选的,第一空腔202内可以为真空环境,即均温层203处于真空环境中。
具体的,均温层203中除毛细结构2031和工作介质2032之外,还包括真空的空隙。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毛细结构2031可以由金属制成,如由铜制成。具体的,毛细结构2031具有良好的毛细吸水效果,即具有毛细力。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工作介质2032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处于预设范围内,例如该预设范围为60~100摄氏度(℃)。另外,工作介质2032为化学性质稳定,且不与壳体201发生化学反应的介质。例如,工作介质2032可以是甲醇、乙醇或纯水等,甲醇、乙醇和纯水的沸点分别为64.7℃、78.3℃和100℃。
另外,在终端为手机的情况下,终端正常工作的温度处于28~43℃中。具体的,终端的CPU所在位置的温度可以处于28~43℃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结构2031的第一端(如图2示出的箭头A1指示的一端)可以记为受热端,例如该受热端与终端的CPU所在位置相对设置;毛细结构2031的第二端(如图2示出的箭头A2指示的一端)可以记为冷凝端,该冷凝端与该受热端是相对。
具体的,液体的工作介质2032可以在毛细结构2031的受热端中受热汽化为蒸汽;该蒸汽可以在微小的压差下经过真空的空隙导通至温度相对较低的冷凝端、释放热量并凝结成液体;随后,该液体可以靠毛细力沿着毛细结构2031导通至受热端。
如此,来自终端的热量在毛细结构2031的第一端(即受热端)和毛细结构2031第二端(即冷凝端)之间循环,可以实现均温层203将终端的点热源转化为面热源,即通过均温层203实现保护套200均匀扩散终端的热量。
可以理解的是,一种材料或者部件的导热能力可以由其导热系数表征。其中,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米(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度差为1开尔文(K),在1秒(s)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导热系数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开尔文(W/m·K)。
其中,一种材料或部件的导热系数越大,该材料或部件扩散热量越容易,即该材料或部件扩散热量的效果越好。
示例性的,塑料的导热系数约为0.5W/m·K,皮革的导热系数约为0.2W/m·K(参考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3W/m·K)。
具体的,工作介质2032在毛细结构2031在工作过程可以实现均温层203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10000W/m·K,即使得均温层203的导热能力较好。如此,相比于现有的保护套100,均温层203使得保护套200扩散热量较为容易,即保护套200可以均匀扩散热量。
可选的,壳体201可以由金属制成。例如,壳体201可以由铜制成,如壳体201可以采用厚度为0.08~0.1毫米(mm)的铜板制成。
具体的,金属的壳体201均有良好的导热能力。例如,铜的导热系数在330~360W/m·K,即铜制的壳体201的导热能力较好。如此,壳体201可以使得保护套200扩散热量更加容易,即可以进一步改善保护套200扩散热量的效果。
另外,由于金属的结构强度较好,因此金属的壳体201均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使得保护套200的结构强度较好且不易形变。进而,金属的壳体201中第一空腔202的结构强度较好,使得第一空腔202中的均温层203不易形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200,由于保护套200的壳体201中第一空腔202内设置有均温层203,而均温层203中的工作介质2032和毛细结构2031使得均温层203的导热能力较好,因此可以改善保护套200扩散热量的效果。从而,使得该保护套200可以通过该均温层203均匀扩散终端的热量,以避免终端局部过热,进而提高终端的散热程度。
并且,通过金属的壳体201可以进一步改善保护套200扩散热量的效果,以进一步提高终端的散热程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结合图2,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架构示意图。图3示出的保护套200,毛细结构2031包括网状部件20311和与网状部件20311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
具体的,网状部件20311可以由铜丝制成,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中每个支撑部件20312可以为铜柱。此时,网状部件20311和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烧结实现连接。
或者,网状部件20311和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由铜粉烧结制成。
其中,由于铜制成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的结构强度较好,因此可以使得均温层203的结构强度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工作介质2032遍布在毛细结构2031中,指的是工作介质2032遍布在网状部件20311和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之上,即在均温层203中除毛细结构2031和工作介质2032之外的真空的空隙中。
具体的,上述毛细结构2031的第一端为网状部件20311的一端,毛细结构2031的第二端为网状部件20311的另一端。即网状部件20311的一端为受热端,另一端为冷凝端。
可以理解的是,网状部件20311的结构可以使得毛细结构2031具有良好的毛细吸水效果。如此,终端的热量在均温层203中的网状部件20311的受热端和冷凝端之间循环,可以使得均温层203实现保护套200均匀扩散终端的热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的第一端20312a与网状部件20311的第一表面20311a连接,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的第二端20312b与第一空腔202的第一内表面2021接触,网状部件20311的第二表面20311b与第一空腔202的第二内表面2022接触,网状部件20311的第一表面20311a和网状部件20311的第二表面20311b相对设置,第一空腔202的第一内表面2021和第一空腔202的第二内表面2022相对设置。
具体的,结合图3示出的保护套200,网状部件20311的第一表面20311a可以位于图3示出的平面B1中。第一空腔202的第一内表面2021位于图3示出的平面C1中。网状部件20311的第二表面20311b位于图3示出的平面B2中,第一空腔202的第二内表面2022位于图3示出的平面C2中。
具体的,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的第一端20312a与网状部件20311的第一表面20311a通过焊接或者烧结进行连接。
可选的,上述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的第二端20312b还可以与第一空腔202的第一内表面2021连接,如通过焊接或者烧结进行连接。
可选的,上述网状部件20311的第二表面20311b还可以与第一空腔202的第二内表面2022连接,如通过焊接或者烧结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可以提高均温层203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保护套200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2,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架构示意图。图4示出的保护套200中,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穿插设置在网状部件20311中。
其中,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的第一端20312a与第一空腔202的第一内表面2021接触,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0312的第二端20312b与第一空腔202的第二内表面2022接触,第一空腔202的第一内表面2021和第一空腔202的第二内表面2022相对设置。
类似的,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图3中示出的保护套200中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201的第一表面2011设置有第一凹槽2011a,第一凹槽2011a可以用于放置终端,如卡住终端;壳体201的第二表面2012设置有第二凹槽2012a,保护套20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凹槽2012a中的储热层204;壳体201的第一表面2011和壳体201的第二表面2012相对设置。
示例性的,结合图3,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架构示意图。结合图5示出的保护套200,还包括储热层204。
具体的,壳体201的第一表面2011可以位于图5示出的平面D1中,壳体201的第二表面2012可以位于图5示出的平面D2中。
类似的,上述壳体201的第二表面2012可以不设置第二凹槽2012a,而是直接在壳体201的第二表面2012上设置储热层204。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的热量传递到储热层204时,可以被储热层204吸收。如此,储热层204可以在吸收热量的同时,保持储热层204的表面温度基本不变。例如,当终端运行高能耗应用时产生的大量热量可以通过保护套中的储热层进行有效吸收。
这样一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200,由于储热层204可以吸收来自均温层203的热量,因此通过储热层可以提高保护套200的储热能力,以进一步提高终端的散热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储热层204可以包括泡棉基材2041以及分布在泡棉基材2041中的至少一个储热粒子2042。
可选的,泡棉基材2041可以为硅橡胶泡棉或聚氨酯泡棉等,该泡棉基材2041具有良好的压缩回弹缓冲性能。如此,泡棉基材2041可以使得保护套200不易性形变。另外,泡棉基材2041具有粘性,可以支持储热层204直接粘合在壳体201的第二表面2012上。
具体的,泡棉基材2041的厚度可以为0.7mm,即储热层204的厚度可以为0.7mm。
可选的,储热粒子2042可以包括金属壳20421以及设置于金属壳20421内的相变材料块20422。例如,金属壳20421可以由铜制成,相变材料块20422可以由石蜡制成。
其中,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具体的,相变材料具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其物理状态的能力。以固-液相变为例,在加热到熔化温度时,就产生从固态到液态的相变,熔化的过程中,相变材料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潜热;当相变材料冷却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要散发到环境中去,进行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潜热。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
示例性的,通过泡棉基材2041中的储热粒子2042,使得储热层204存储的热量可以大于或等于160焦耳/克(J/g)。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200可以通过泡棉基材2041中的储热粒子2042,使得储热层204能够储存热量,以通过储热层204提高保护套200的储热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5,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架构示意图。图6示出的保护套200中,保护套200还包括热辐射层205。
其中,热辐射层205设置于第二凹槽2012上的热辐射层205。
可选的,上述壳体201的第二表面2012可以不设置第二凹槽2012a,而是直接在壳体201的第二表面2012上设置储热层204和热辐射层205。
可选的,上述壳体201的第二表面2012上可以直接设置热辐射层205,而不设置储热层204。
其中,终端的热量传递到热辐射层205时,如终端的热量经过储热层204传递到热辐射层205时,热辐射层205可以将热量快速辐射到外部空间,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保护套200整体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200,通过热辐射层205可以将热量快速辐射到外部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套200的散热能力,以进一步提高终端的散热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6,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架构示意图。图7示出的保护套200中,储热层204、热辐射层205以及第二凹槽2012a形成第二空腔206,第二空腔206中设置有隔热层207。
其中,终端的热量传递到隔热层207时,如终端的热量经过储热层204传递到隔热层207时,隔热层207可以消除对流传热,从而防止热量散发至保护套200之外(即外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200,通过隔热层207可以将防止热量扩散至保护套200之外,以减低保护套200的外表面(即隔热层207靠近外部空间的表面)的发热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7,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保护套的可能的架构示意图。图8示出的保护套200中,隔热层207包括分布在第二空腔206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件2071,每个第二支撑部件2071包括二氧化硅柱体20711和设置于二氧化硅柱体20711中的无纺布基材20712;其中,每个第二支撑部件2071中的二氧化硅柱体20711的第一端20711a与储热层204接触,每个第二支撑部件2071中的二氧化硅柱体20711的第二端20711b与热辐射层205接触。
可选的,第二空腔206中可以填充有空气。具体的,隔热层207中除了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件2061之外为填充有空气的空隙。
具体的,结合图7示出的保护套200,每个第二支撑部件2071中二氧化硅柱体20711的第一端20711a可以即为靠近储热层204的一端,每个第二支撑部件2071中的二氧化硅柱体20711的第二端20711b即为靠近热辐射层205的一端。
可选的,可以将无纺布基材20712设置于凝胶状态的二氧化柱体20711中,冷却形成固体的二氧化柱体20711。
其中,空气(即上述填充有空气的空隙)的导热系数为0.03W/m·K。如此,隔热层207可以利用填充有空气的空隙隔热,以实现通过隔热层207消除对流传热,从而防止热量散发至保护套200之外,避免造成保护套200的外表面过热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第二支撑部件2071的导热系数可以为0.05W/m·K。
其中,由于设置有无纺布基材20712的二氧化硅柱体20711为多孔结构,即第二支撑部件2071为多孔结构,因此可以通过小孔限制空气流动,以实现通过隔热层207消除对流传热,,从而防止热量散发至保护套200之外。
另外,由于第二支撑部件2071的结构强度较好,因此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件2071可以提高隔热层207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200,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件2071以及填充有空气的空隙可以实现隔热层207均有隔热能力,从而使得隔热层207可以将防止热量扩散至保护套200之外,避免造成保护套200的外表面过热的情况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辐射层205包括粘结层2051以及设置于粘结层2051上的石墨粉层2052;其中,每个第二支撑部件2071中的二氧化硅柱体20711的第二端20711b与粘结层2051接触。
可选的,石墨粉层2052可以采用纳米人工石墨粉制成,该石墨粉层2052的厚度可以为30微米(μm)。
其中,比表面积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且比表面积通常指内表面积。常用单位为平方米/克(m2/g)。其中,纳米人工石墨粉的比表面积处于在1~20m2/g。
另外,一种材料或部件的热辐射系数用于反映该材料或部件的热辐射能力。其中纳米人工石墨粉的热辐射系数较大,如大于0.99。通常一种材料或部件的热辐射系数越大,该材料或部件的热辐射能力越强。
可选的,一种材料或部件的热辐射能力可以由该材料或部件的比表面积与热辐射系数的乘积的数值反映,该数值越大该材料或部件的热辐射能力越强。
可选的,粘结层2051可以由胶黏剂制成,该粘结层2051的厚度可以为20μm。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200,通过石墨粉层2052可以实现热辐射层205具有较高的热辐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保护套200的散热能力,以进一步提高终端的散热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移动终端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移动终端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移动终端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套,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均温层,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均温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均温层包括毛细结构和遍布在所述毛细结构中的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用于扩散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壳体传递的热量;
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放置所述终端,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保护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的储热层,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和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包括网状部件和与所述网状部件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支撑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网状部件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每个第一支撑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内表面接触,所述网状部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内表面接触,所述网状部件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网状部件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内表面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支撑部件穿插设置在所述网状部件中,所述每个第一支撑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内表面接触,所述每个第一支撑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内表面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上的热辐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层、所述热辐射层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中设置有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二空腔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件,每个第二支撑部件包括二氧化硅柱体和设置于所述二氧化硅柱体中的无纺布基材;
其中,所述每个第二支撑部件中的二氧化硅柱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储热层接触,所述每个第二支撑部件中的二氧化硅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热辐射层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层包括粘结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粘结层上的石墨粉层;
其中,所述每个第二支撑部件中的二氧化硅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粘结层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层包括泡棉基材以及分布在所述泡棉基材中的至少一个储热粒子,所述储热粒子包括金属壳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壳内的相变材料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中为真空环境,所述第二空腔中填充有空气。
CN201810380233.7A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保护套 Active CN108833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0233.7A CN108833646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保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0233.7A CN108833646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保护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3646A CN108833646A (zh) 2018-11-16
CN108833646B true CN108833646B (zh) 2020-10-02

Family

ID=6415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0233.7A Active CN108833646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保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3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5249A (zh) * 2019-05-29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637A (zh) * 2013-07-23 2015-02-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4902727A (zh) * 2015-05-26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CN105352351A (zh) * 2015-11-03 2016-02-24 刘树宇 一种均温板改进结构
CN105578840A (zh) * 2015-07-31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878924U (zh) * 2017-07-05 2018-01-12 王奕凡 一种降温手机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637A (zh) * 2013-07-23 2015-02-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4902727A (zh) * 2015-05-26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CN105578840A (zh) * 2015-07-31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5352351A (zh) * 2015-11-03 2016-02-24 刘树宇 一种均温板改进结构
CN206878924U (zh) * 2017-07-05 2018-01-12 王奕凡 一种降温手机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3646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41473B (en) Thermal module with temporary heat storage
US7191820B2 (en) Phase-change heat reservoir device for transient thermal management
EP3133364B1 (en) Heat spreading modul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20144811A1 (en) Phase-change heat reservoir device for transient thermal management
JP5702280B2 (ja) 積層熱電モジュール
US20050007740A1 (en) Optimised application of pcms in chillers
TWI660474B (zh) 用於手持電子設備的蒸發冷卻解決方案
JPWO2008126444A1 (ja) 放熱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JP2005514491A (ja) 冷却デバイス内のポリマー複合材料における相変化物質(pcm)としてのパラフィン含有粉末の使用
CN106102415B (zh) 散热装置、电池和电子设备
KR20140147131A (ko) 방열 피쳐들, 방열 피쳐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디바이스들, 및 방열 피쳐들을 형성하는 방법들
CN107396592B (zh) 终端设备及其散热结构
CN107408545A (zh) 用于热管理的能量储存材料以及相关联的技术和配置
KR102136310B1 (ko) 높은 방열 성능을 갖는 방열 소자의 방열 구조
CN108833646B (zh) 一种保护套
WO2012029240A1 (ja) 放熱筐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電池パック、並びに、半導電性放熱用テープ
TW502102B (en) Thermal transfer devices
WO2014000333A1 (zh) 一种石墨膜导热体
CN210072530U (zh) 一种石墨烯单向导热板
CN212851276U (zh) 充电器壳体、充电器和电子装置套件
TWI569711B (zh) Mobile phone cooling module
JP2003060141A (ja) 超伝熱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
CN108323127B (zh) 电视棒
CN103209566A (zh) 散热结构
Singh et al. Flat miniature heat pipe with composite fibre wick structure for cooling of mobile handheld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