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2008A - 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2008A
CN108832008A CN201810507358.1A CN201810507358A CN108832008A CN 108832008 A CN108832008 A CN 108832008A CN 201810507358 A CN201810507358 A CN 201810507358A CN 108832008 A CN108832008 A CN 108832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b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073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2008B (zh
Inventor
廖良生
田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5073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2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2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2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2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2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10K50/12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for assisting energy transfer, e.g. sensitiz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激基复合物包括26DCzPPy或其衍生物和B4PyMPM或其衍生物,其作为主体材料应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有机发光二极管为蓝色或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每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导电基片以及依次设置在导电基片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有机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极修饰层和阴极层。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导电基片;在导电基片上依次蒸镀各功能层,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于电子阻挡层和有机发光层之间还设有激子阻挡层。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激基复合物制备的器件结构优异,制备重复性好,采用全真空蒸镀制备技术,获得了效率高、稳定性好的发光二极管器件。

Description

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领域,尤其涉及26DCzPPy和B4PyMPM或分别由两者的衍生物作为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全彩色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中等领域,这是由于它具有自发光,发光性能好,并且可以作为柔性显示设备等优势。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领域,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一直是个需要克服的困难,由于蓝光带隙大,三线态能量高,蓝光的发光效率低和驱动电压高都需要改善,这时主体材料需要比蓝光材料更高的三线态能级。这样的主体选择性很少,传统的蓝光主体材料合成也需要一定难度。而激基复合物就可以节省合成上的困难,用两种现有传输性质不同材料就可以形成,这将节省工艺成本,一般使用空穴传输型材料和电子传输型材料就可以形成激基复合物,这样会增加电荷传输能力,使电子空穴传输更加平衡,从而降低蓝光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而白光效率低,激子利用率低也是一直需要被解决的问题,采用传统材料做发光层的主体同样会造成器件驱动电压高,效率低等问题,而将激基复合物主体应用在白色发光二极管器件中并且结合设计好的器件结构,充分利用激基复合物的优势,将会提高白色发光二极管的效率,降低驱动电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低、电压高、稳定性差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使用该激基复合物制备的发光二极管器件效率高、电压低、稳定性、工艺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激基复合物应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作为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所述的激基复合物为2,6-双(3-(咔唑-9-基)苯基)吡啶(26DCzPPy)和双-4,6-(3,5-二-4-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B4PyMPM)组成的激基复合物、或者分别由两者的衍生物组成的激基复合物,所述2,6-双(3-(咔唑-9-基)苯基)吡啶的衍生物包括m-4′4-N,N′-二咔唑-联苯(m-CBP)或4′4-N,N′-二咔唑-联苯(CBP),所述双-4,6-(3,5-二-4-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的衍生物包括4,6-双(3,5-二(3-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B3PyMPM)或4,6-双(3,5-二(2-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B2PyMPM)。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为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或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每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导电基片以及依次设置在导电基片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有机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极修饰层和阴极层;
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有机发光层为有机蓝色发光层,并且于电子阻挡层和有机发光层之间还设有激子阻挡层;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有机发光层包括有机黄色发光层和有机蓝色发光层,所述有机黄色发光层位于电子阻挡层和有机蓝色发光层之间,所述有机蓝色发光层位于有机黄色发光层和空穴阻挡层之间;
每种发光二极管中的有机蓝色发光层材料以本发明所述的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材料、有机蓝色发光材料作为发光染料制备而得,优选的,所述的有机蓝色发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酸合铱(FIrpic)。
优选的,所述导电基片为ITO透明导电玻璃基片,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为2,3,6,7,10,11-六氰基-1,4,5,8,9,12-六氮杂苯并菲(HAT-CN)或4,4-(9-(2-乙基己基)-9H-咔唑-3,6-二基)二苯酚(MO3)或其衍生物,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或N′-二苯基-4,4′-联苯二胺(NPB)或其衍生物,所述电子阻挡层的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或其衍生物。
优选的,所述空穴阻挡层的材料为双-4,6-(3,5-二-4-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或4,6-双(3,5-二(3-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或其衍生物;所述电子传输层包含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n型掺杂剂;所述电极修饰层的材料为8-羟基喹啉-锂或电子注入材料;所述阴极层的材料为金属铝或金属银。
优选的,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为邻二氮杂菲,所述n型掺杂剂为氢化锂;所述电子注入材料为氟化锂(LiF)。
优选的,所述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有机黄色发光层以2,6-双(3-(咔唑-9-基)苯基)吡啶(26DCzPPy)或N,N'-二咔唑基-3,5-苯(mCP)或其衍生物作为主体材料、有机黄色发光材料作为磷光染料制备而得;优选的,所述有机黄色发光材料为双(4-苯并噻吩[3,2-C])吡啶-N,C2)乙酰丙酮合铱(PO-01)。
优选的,所述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激子阻挡层为2,6-双(3-(咔唑-9-基)苯基)吡啶(26DCzPPy)或其衍生物。
所述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导电基片,
(2)在导电基片上依次蒸镀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
(3)在第二步蒸镀得到的电子阻挡层上蒸镀激子阻挡层,
(4)采用三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在第三步蒸镀得到的激子阻挡层上蒸镀有机蓝色发光层,
(5)在第四步蒸镀得到的有机蓝色发光层上蒸镀空穴阻挡层,
(6)采用双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在制得的空穴阻挡层上蒸镀电子传输层,
(7)在制得的电子传输层上依次真空蒸镀电极修饰层和阴极层;
所述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导电基片;
(2)在导电基片上依次蒸镀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
(3)采用双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在第二步蒸镀得到的电子阻挡层上蒸镀有机黄色发光层;
(4)采用三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在第三步蒸镀得到的有机黄色发光层上蒸镀有机蓝色发光层;
(5)在第四步蒸镀得到的有机蓝色发光层上蒸镀空穴阻挡层;
(6)采用双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在制得的空穴阻挡层上蒸镀电子传输层;
(7)在制得的电子传输层上依次真空蒸镀电极修饰层和阴极层。
优选的,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5-10 nm,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20-100 nm,电子阻挡层的厚度为5-20nm,有机蓝色发光层的厚度为5-50 nm,空穴阻挡层的厚度为5-50 nm,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100 nm,电极修饰层和阴极层的厚度分别为1-10 nm和50-500 nm;其中,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激子阻挡层的厚度为1-10 nm,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有机黄色发光层的厚度为1-10 nm。
优选的,所述有机蓝色发光层材料中2,6-双(3-(咔唑-9-基)苯基)吡啶或其衍生物与双-4,6-(3,5-二-4-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或其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1、1:2 或2:1,有机蓝色发光材料的掺杂浓度为10-40%;所述电子传输层中掺杂剂的掺杂浓度为0.5-10%;其中,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黄色发光层中发光染料的掺杂浓度为0.5-10%。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26DCzPPy和B4PyMPM及其衍生物作为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制备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器件性能优异,采用新型激基复合物体系作为蓝色磷光发光材料的主体,该激基复合物由电子、空穴传输材料构成,因此器件的电荷传输性能好,传输平衡,大大提高了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降低了蓝光器件的驱动电压。并且在蓝光器件的基础上使用2 nm厚度的传统主体材料作为黄色磷光材料的主体,此结构的激子利用率高,能量转移完全,发出的白光效率高,性能稳定,电压低。制备过程易于操作,具有良好的工业前景,这将有效解决目前蓝光和白光效率低,电压高等问题,为蓝光和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作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白色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1)和实施例2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3)与对比例1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2)的性能对比图。
图3为实施例1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1)和实施例2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3)与对比例1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2)的性能对比图。
图4为实施例1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1)和实施例2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3)与对比例1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2)的性能对比图。
图5为实施例3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1)和实施例4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3)与对比例2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2)的性能对比图。
图6为实施例3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1)和实施例4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3)与对比例2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2)的性能对比图。
图7为实施例3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1)和实施例4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3)与对比例2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2)的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实施例使用的HATCN、TAPC、TCTA、26DCzPPy、CBP 、B4PyMPM、B3PyMPM、Bphen、LiH、Al购自Lumtec公司。
实施例1
采用26DCzPPy: B4pyMPM为激基复合物主体,FIrpic为蓝色磷光染料,制备蓝色发光二极管器件,FIrpic的掺杂浓度为15%。器件结构为ITO/HAT-CN (5 nm)/TAPC (30 nm)/TCTA(8 nm)/26DCzPPy (2 nm)/26DCzPPy: B4PyMPM: FIrpic (1: 1, 15 wt%, 20 nm) /B4PyMPM (15 nm)/Bphen: LiH 1 wt% (25 nm)/Al (120 nm)。
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制备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ITO透明导电玻璃基片先用清洗剂超声处理后,再用去离子水超声处理。然后用丙酮,乙醇超声清洗处理15 min各三次,放在烘箱中进行烘干后进行紫外臭氧处理15min,抽真空至4.0×10-4~5.0×10-4Pa;
第二步:在ITO透明导电玻璃基片上依次蒸镀HATCN空穴注入层,厚度为5 nm;TAPC空穴传输层,厚度为30 nm;TCTA 电子阻挡层 8 nm;蒸镀的速率控制在3 Å/s;
第三步:在第二步蒸镀得到的电子阻挡层后继续蒸镀26DCzPPy作为激子阻挡层,其中蒸镀的速率为2Å/s,蒸镀的膜厚为2 nm;
第四步:在第三步制备得到的激子阻挡层后制备有机发光层,用三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将质量比为1:1的26DCzPPy和B4PyMPM作为激基复合物主体,FIrpic作为发光染料制备有机蓝色发光层,Firpic的质量比为15 wt%,其中蒸镀的速率为2Å/s,蒸镀的厚度为20 nm;
第五步:在第四步制备得到的有机蓝色发光层上蒸镀B4PyMPM,形成空穴阻挡层,蒸镀的速率为3 Å/s,蒸镀的厚度为15 nm;
第六步:在第五步制备得到的空穴阻挡层后制备电子传输层,采用双加热源共蒸镀的的技术,将Bphen作为主体,LiH作n型掺杂剂形成电子传输层,LiH的掺杂浓度为1 wt%,蒸镀的速率为2Å/s,蒸镀的厚度为25 nm;
第七步:在第六步制备得到的n型掺杂电子传输层后真空蒸镀Al层,形成阴极,蒸镀速率是6Å/s,蒸镀的厚度为和120 nm。
实施例2
采用CBP: B3PyMPM为激基复合物主体,FIrpic为蓝色磷光染料,制备蓝色发光二极管器件,FIrpic的掺杂浓度为15%。器件结构为ITO/HAT-CN (5 nm)/TAPC (30 nm)/TCTA (8nm)/CBP (2 nm)/CBP: B3PyMPM: FIrpic (1: 1, 15 wt%, 20 nm) /B3PyMPM (15 nm)/Bphen: LiH 1 wt% (25 nm)/Al (120 nm)。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采用26DCzPPy: B4pyMPM为激基复合物主体,FIrpic为蓝色磷光染料,同时26DCzPPY作为主体,PO-01为黄色磷光染料,制备白色发光二极管器件,PO-01的掺杂浓度为4%,FIrpic的掺杂浓度为15%。器件结构为ITO/HAT-CN (5 nm)/TAPC (30 nm)/TCTA (8 nm)/26DCzPPy: PO-01 4 wt% (2 nm)/26DCzPPy: B4PyMPM: FIrpic (1: 1, 15wt%, 20 nm) /B4PyMPM (15 nm)/Bphen: LiH 1 wt% (25 nm)/Al (120 nm)。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制备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ITO透明导电玻璃基片先用清洗剂超声处理后,再用去离子水超声处理。然后用丙酮,乙醇超声清洗处理15 min各三次,放在烘箱中进行烘干后进行紫外臭氧处理15min,抽真空至4.0×10-4~5.0×10-4Pa;
第二步:在ITO透明导电玻璃基片上依次蒸镀HATCN空穴注入层,厚度为5 nm;TAPC空穴传输层,厚度为30 nm;TCTA 电子阻挡层 8 nm;蒸镀的速率控制在3 Å/s;
第三步:在第二步蒸镀得到的电子阻挡层后采用双加热源共蒸镀的技术,将26DCzPPy作为主体材料,PO-01作为发光染料制备有机黄色发光层,PO-01 的掺杂浓度为4 wt%,其中蒸镀的速率为2Å/s,蒸镀的膜厚为2 nm;
第四步:在第三步制备得到的电子阻挡层后制备有机发光层,用三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将质量比为1:1的26DCzPPy和B4PyMPM作为激基复合物主体,FIrpic作为发光染料制备有机蓝色发光层,Firpic的质量比为15 wt%,其中蒸镀的速率为2Å/s,蒸镀的厚度为20 nm;
第五步:在第四步制备得到的有机蓝色发光层上蒸镀B4PyMPM,形成空穴阻挡层,蒸镀的速率为3 Å/s,蒸镀的厚度为15 nm;
第六步:在第五步制备得到的空穴阻挡层后制备电子传输层,采用双加热源共蒸镀的的技术,将Bphen作为主体,LiH作n型掺杂剂形成电子传输层,LiH的掺杂浓度为1 wt%,蒸镀的速率为2Å/s,蒸镀的厚度为25 nm;
第七步:在第六步制备得到的n型掺杂电子传输层后真空蒸镀Al层,形成阴极,蒸镀速率是6Å/s,蒸镀的厚度为和120 nm。
实施例4
采用CBP: B3PyMPM为激基复合物主体,FIrpic为蓝色磷光染料,同时CBP作为主体,PO-01为黄色磷光染料,制备白色发光二极管器件,PO-01的掺杂浓度为4%,FIrpic的掺杂浓度为15%。器件结构为ITO/HAT-CN (5 nm)/TAPC (30 nm)/TCTA (8 nm)/CBP: PO-01 4 wt%(2 nm)/CBP: B3PyMPM: FIrpic (1: 1, 15wt%, 20 nm) /B3PyMPM (15 nm)/Bphen: LiH1 wt% (25 nm)/Al (120 nm)。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对比例1
采用26DCzPPy为单个传统主体,FIrpic为蓝色磷光染料,制备蓝色发光二极管器件。器件结构为ITO/HAT-CN (5 nm)/TAPC (30 nm)/TCTA (8 nm)/26DCzPPy (2 nm)/26DCzPPy:FIrpic 15 wt% (20 nm) /B4PyMPM (15 nm)/Bphen: LiH 1wt% (25 nm)/Al (120 nm)。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第四步中用26DCzPPy代替26DCzPPY: B4PyMPM,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2
采用26DCzPPy为单个传统主体,FIrpic为蓝色磷光染料,同时26DCzPPy为主体,PO-01为黄色磷光染料,制备白色发光二极管器件,PO-01的掺杂浓度为4%。器件结构为ITO/HAT-CN (5 nm)/TAPC (30 nm)/TCTA (8 nm)/26DCzPPy: PO-01 4 wt% (2 nm)/26DCzPPy:FIrpic 15wt%, (20 nm) /B4PyMPM (15 nm)/Bphen: LiH 1wt% (25 nm)/Al (120 nm)。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第四步中用26DCzPPy代替26DCzPPY: B4PyMPM,其他步骤均相同。
图2为实施例1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1)和实施例2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3)与对比例1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2)的性能对比图,从图中可知,在同等器件亮度下,器件B1和B3的功率效率比器件B2的效率高,这是因为使用26DCzPPY: B4PyMPM和其衍生物CBP: B3PyMPM形成的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可以降低器件的电压,提高功率效率,因此本发明使用26DCzPPY: B4PyMPM和CBP:B3PyMPM体系器件的效率更高。
图3为实施例1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1)和实施例2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3)与对比例1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2)的性能对比图,从图中可知,在同等器件亮度下,器件B1和B3的外量子效率比器件B2的效率高,这是因为使用26DCzPPY: B4PyMPM和其衍生物CBP: B3PyMPM形成的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可以时激子复合区域更大,电子空穴传输更加平衡,因此本发明使用26DCzPPY:B4PyMPM和CBP: B3PyMPM体系器件的效率更高。
图4为实施例1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1)和实施例2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3)与对比例1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B2)的性能对比图,从图中可知,在同等器件电压下,器件B1和B3的电流密度比器件B2的高,这是因为使用26DCzPPY: B4PyMPM和其衍生物CBP: B3PyMPM形成的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可以时可以提高电子和空穴的传输,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因此本发明使用26DCzPPY:B4PyMPM和CBP: B3PyMPM体系器件的驱动电压更低。
图5为实施例3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1)和实施例4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3)与对比例2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2)的性能对比图,从图中可知,在同等器件亮度下,器件W1和W3的功率效率比器件W2的效率高,这是因为使用26DCzPPY: B4PyMPM和其衍生物CBP: B3PyMPM形成的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可以降低器件的电压,提高功率效率,因此本发明使用26DCzPPY: B4PyMPM和CBP:B3PyMPM体系器件的效率更高。
图6为实施例3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1)和实施例4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3)与对比例2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2)的性能对比图,从图中可知,在同等器件亮度下,器件W1和W3的外量子效率比器件W2的效率高,这是因为使用26DCzPPY: B4PyMPM和其衍生物CBP: B3PyMPM形成的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可以使激子复合区域更大,电子空穴传输更加平衡,因此本发明使用26DCzPPY:B4PyMPM和CBP: B3PyMPM体系器件的效率更高。
图7为实施例3使用26DCzPPy: B4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1)和实施例4使用CBP: 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3)与对比例2中使用传统主体材料26DCzPPy制备得到的白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W2)的性能对比图,从图中可知,在同等器件电压下,器件W1和W3的电流密度比器件W2的高,这是因为使用26DCzPPY: B4PyMPM和其衍生物CBP: B3PyMPM形成的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可以提高电子和空穴的传输,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因此本发明使用26DCzPPY: B4PyMPM和CBP: B3PyMPM体系器件的驱动电压更低。
对实施例1(器件B1)、实施例2(B3)与对比例1(器件B2)制备得到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
表1
a)表示100 cd/m2和1000 cd/m2亮度下的驱动电压;b)表示最高效率和在1000 cd/m2亮度下的效率;c)在1000 cd/m2亮度下的色坐标。
对实施例3(器件W1)、实施例4(W3)与对比例2(器件W2)制备得到的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如下表2:
表2
a)表示100 cd/m2和1000 cd/m2亮度下的驱动电压;b)表示最高效率和在1000 cd/m2亮度下的效率;c)在1000 cd/m2亮度下的色坐标。

Claims (10)

1.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激基复合物应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作为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所述的激基复合物为2,6-双(3-(咔唑-9-基)苯基)吡啶和双-4,6-(3,5-二-4-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组成的激基复合物、或者分别由两者的衍生物组成的激基复合物,所述2,6-双(3-(咔唑-9-基)苯基)吡啶的衍生物包括m-4′4-N,N′-二咔唑-联苯或4′4-N,N′-二咔唑-联苯,所述双-4,6-(3,5-二-4-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的衍生物包括4,6-双(3,5-二(3-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或4,6-双(3,5-二(2-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
2.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为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或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每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导电基片以及依次设置在导电基片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有机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极修饰层和阴极层;
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有机发光层为有机蓝色发光层,并且于电子阻挡层和有机发光层之间还设有激子阻挡层;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有机发光层包括有机黄色发光层和有机蓝色发光层,所述有机黄色发光层位于电子阻挡层和有机蓝色发光层之间,所述有机蓝色发光层位于有机黄色发光层和空穴阻挡层之间;
每种发光二极管中的有机蓝色发光层材料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材料、有机蓝色发光材料作为发光染料制备而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片为ITO透明导电玻璃基片,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为2,3,6,7,10,11-六氰基-1,4,5,8,9,12-六氮杂苯并菲或4,4- (9-(2-乙基己基)-9H-咔唑-3,6-二基)二苯酚或其衍生物,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1,1-二[4-[N,N′-二(p- 甲苯基) 氨基] 苯基]环己烷或N′-二苯基-4,4′-联苯二胺或其衍生物,所述电子阻挡层的材料为4,4',4” - 三(咔唑-9-基)-三苯胺或其衍生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阻挡层的材料为双-4,6-(3,5-二-4-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或4,6-双(3,5-二(3-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或其衍生物;所述电子传输层包含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n型掺杂剂;所述电极修饰层的材料为8-羟基喹啉-锂或电子注入材料;所述阴极层的材料为金属铝或金属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为邻二氮杂菲,所述n型掺杂剂为氢化锂;所述电子注入材料为氟化锂。
6.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有机黄色发光层以2,6-双(3-(咔唑-9-基)苯基)吡啶或N,N'-二咔唑基-3,5-苯或其衍生物作为主体材料、有机黄色发光材料作为发光染料制备而得。
7.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激子阻挡层为2,6-双(3-(咔唑-9-基)苯基)吡啶或其衍生物。
8.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导电基片,
(2)在导电基片上依次蒸镀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
(3)在第二步蒸镀得到的电子阻挡层上蒸镀激子阻挡层,
(4)采用三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在第三步蒸镀得到的激子阻挡层上蒸镀有机蓝色发光层,
(5)在第四步蒸镀得到的有机蓝色发光层上蒸镀空穴阻挡层,
(6)采用双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在制得的空穴阻挡层上蒸镀电子传输层,
(7)在制得的电子传输层上依次真空蒸镀电极修饰层和阴极层;
所述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导电基片;
(2)在导电基片上依次蒸镀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
(3)采用双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在第二步蒸镀得到的电子阻挡层上蒸镀有机黄色发光层;
(4)采用三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在第三步蒸镀得到的有机黄色发光层上蒸镀有机蓝色发光层;
(5)在第四步蒸镀得到的有机蓝色发光层上蒸镀空穴阻挡层;
(6)采用双加热源共蒸镀技术在制得的空穴阻挡层上蒸镀电子传输层;
(7)在制得的电子传输层上依次真空蒸镀电极修饰层和阴极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5-10 nm,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20-100 nm,电子阻挡层的厚度为5-20 nm,有机蓝色发光层的厚度为5-50 nm,空穴阻挡层的厚度为5-50 nm,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100 nm,电极修饰层和阴极层的厚度分别为1-10 nm和50-500 nm;其中,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激子阻挡层的厚度为1-10 nm,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有机黄色发光层的厚度为1-10 nm。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蓝色发光层材料中2,6-双(3-(咔唑-9-基)苯基)吡啶或其衍生物与双-4,6-(3,5-二-4-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或其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1、1:2 或2:1,有机蓝色发光材料的掺杂浓度为10-40%;所述电子传输层中掺杂剂的掺杂浓度为0.5-10%;其中,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黄色发光层中发光染料的掺杂浓度为0.5-10%。
CN201810507358.1A 2018-05-24 2018-05-24 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Active CN108832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7358.1A CN108832008B (zh) 2018-05-24 2018-05-24 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7358.1A CN108832008B (zh) 2018-05-24 2018-05-24 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2008A true CN108832008A (zh) 2018-11-16
CN108832008B CN108832008B (zh) 2021-03-26

Family

ID=6414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7358.1A Active CN108832008B (zh) 2018-05-24 2018-05-24 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200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4308A (zh) * 2018-11-21 2019-03-1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904351A (zh) * 2019-03-18 2019-06-18 苏州大学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制备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10085765A (zh) * 2019-04-28 2019-08-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518132A (zh) * 2019-08-12 2019-11-29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b3pympm激基复合物共主体的绿磷光oled器件效率的改善方法
WO2021249160A1 (zh) * 2020-06-10 2021-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9948A (zh) * 2014-12-08 2016-06-1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450020A (zh) * 2016-11-22 2017-02-22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新型激基复合物主体的高效白光oled器件结构
KR20170029440A (ko) * 2017-01-25 2017-03-15 한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적색 인광 호스트 물질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6654032A (zh) * 2016-12-29 2017-05-10 苏州大学 一种单层全磷光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08634A (zh) * 2015-02-17 2017-11-28 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包括基质、磷光掺杂剂和荧光掺杂剂的有机发光装置
CN107665955A (zh) * 2016-07-28 2018-02-06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9948A (zh) * 2014-12-08 2016-06-1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408634A (zh) * 2015-02-17 2017-11-28 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包括基质、磷光掺杂剂和荧光掺杂剂的有机发光装置
CN107665955A (zh) * 2016-07-28 2018-02-06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CN106450020A (zh) * 2016-11-22 2017-02-22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新型激基复合物主体的高效白光oled器件结构
CN106654032A (zh) * 2016-12-29 2017-05-10 苏州大学 一种单层全磷光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029440A (ko) * 2017-01-25 2017-03-15 한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적색 인광 호스트 물질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4308A (zh) * 2018-11-21 2019-03-1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904351A (zh) * 2019-03-18 2019-06-18 苏州大学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制备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10085765A (zh) * 2019-04-28 2019-08-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85765B (zh) * 2019-04-28 2021-08-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518132A (zh) * 2019-08-12 2019-11-29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b3pympm激基复合物共主体的绿磷光oled器件效率的改善方法
WO2021249160A1 (zh) * 2020-06-10 2021-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2008B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2008A (zh) 激基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CN105418533B (zh) 一种红光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7403870B (zh) Woled器件
CN102136550B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21603B (zh) 一种非掺杂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JP6385575B2 (ja) 赤色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31104B (zh) 含四苯基硅及咔唑的蒽衍生物的双极性磷光主体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011047A (zh) 一种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2496682B (zh) 蓝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35954B (zh) 一种高效稳定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0020A (zh) 一种基于新型激基复合物主体的高效白光oled器件结构
CN111416049B (zh) 双激基复合物主体材料在制备磷光oled器件中的应用
CN102779948A (zh)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Li et al. Gre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up to nearly 30% based on an iridium complex with a tetraphenylimidodiphosphinate ligand
CN105322099A (zh) 一种全荧光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Pure-blue flu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y co-doping a supplementary host material into a light-emitting layer as an electron transport ladder
US20220278293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array substrate
Li et al. High performance pure blue organic fluorescen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by utilizing a traditional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 as the emitter
CN108807710A (zh) 非掺杂与掺杂互补白光串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13066935A (zh) 一种双激基复合物为主体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682748A (zh) 一种串联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860884B (zh) 类三苯基乙烯衍生物及其用途
Li et al. High performance r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based on a trivalent iridium complex with stepwise energy levels
CN111740020A (zh) 一种高效长寿命的蓝光器件
CN105609653A (zh) 一种白光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