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1813B -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1813B
CN108831813B CN201810603300.7A CN201810603300A CN108831813B CN 108831813 B CN108831813 B CN 108831813B CN 201810603300 A CN201810603300 A CN 201810603300A CN 108831813 B CN108831813 B CN 1088318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tube
tube
plate
glass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033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1813A (zh
Inventor
杨小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Pul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Pul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Pul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Pul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033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1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1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1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1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1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5/00Details relating to vessels or to leading-in conductors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5/20Seals between parts of vessels
    • H01J5/22Vacuum-tight joints between parts of vessel
    • H01J5/26Vacuum-tight joints between parts of vessel between insulating and conductive parts of vess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 H01J9/26Sealing together parts of vess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38Exhausting, degassing, filling, or cleaning vessels
    • H01J9/385Exhausting vess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38Exhausting, degassing, filling, or cleaning vessels
    • H01J9/395Filling 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包括铜棒,所述铜棒的外侧套接有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另一端内侧均通过填充胶与铜棒连接,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备料、步骤二:固定、步骤三:焊接、步骤四:剪裁、步骤五:填胶、步骤六:抽真空排气、步骤七:充气和步骤八:安装。本发明通过在铜棒的两端外侧均设置有环形挡板,使得铜棒能够保持在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中心,不需要进行后期调整,提高了放电管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电装置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用在废弃治理的设备中,通过脉冲式放电产生高能电子,通过高能电子治理废废气,对污染气体进行分解。随着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国产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也开始发展有着自己特点的核心技术,放电管就是其中之一。但此种放电管为玻璃制品,玻璃制品是一种通过加热使玻璃材料软化,再通过人工调整达到所需形状的产品。这种加工方式需要在高温下通过人工的经验判断玻璃材料软化的程度,并根据玻璃材料软化程度的不同人工调整出不同的形状来满足零件外形尺寸的需求。因此决定了传统的玻璃加工 (包括国外在内)均为手工加工,手工加工无法保证玻璃管与铜棒的位置精度。而且传统的手工加工不能完全去除放电管内的空气,不能提高放电管的安全性。因此,提出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解决了现有的放电管无法保证玻璃管与铜棒的位置精度以及不能完全去除放电管内空气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包括铜棒,所述铜棒的外侧套接有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所述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另一端内侧均通过填充胶与铜棒连接,所述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盖;
所述填充胶的一侧贴合连接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靠近填充胶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位于填充胶内,所述环形挡板远离填充胶的一侧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凹槽的一侧与通气管的一侧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另一侧与绝缘盖贴合连接;
所述绝缘盖的一侧中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的一侧与铜棒贴合连接,所述导电板的另一侧边缘通过压缩弹簧与槽口的内壁连接,且导电板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伸缩导电柱的一端,所述伸缩导电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电块的一端,所述导电块镶嵌于绝缘盖的内部,所述导电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绝缘盖的另一侧中部开设有空槽,所述导电片位于空槽内,所述空槽的中部开口处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外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位于空槽内,且压板与导电片之间设置有铜线。
可选的,所述贴合板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外径均与贴合板的内径相等,且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外表面均通过密封胶与贴合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环形挡板的外壁通过密封圈与第一玻璃管贴合连接,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通过凝胶与铜棒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空槽的,两端均贯穿绝缘盖的侧壁,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与空槽的槽口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长度小于空槽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压缩弹簧设置有多个,多个压缩弹簧延导电板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导电板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槽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一种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提供铜棒、第一玻璃管、第二玻璃管和绝缘盖;
步骤二:固定:采用工装夹具将所述铜棒固定,然后将两个环形挡板分别套接在铜棒的两侧,所述环形挡板与铜棒端部的间距为5~ 8cm,然后通过凝胶将环形挡板固定安装在铜棒上;
步骤三:焊接:首先分别将所述第一玻璃管和所述第二玻璃管套接在铜棒的两侧,然后采用工装夹具将所述第一玻璃管和所述第二玻璃管固定,最后通过焊枪将所述第一玻璃管和所述第二玻璃管的一端焊接;
步骤四:剪裁:首先将所述第一玻璃管和所述第二玻璃管的另一端置于1200~1400℃下,待所述第一玻璃管和所述第二玻璃管软化后,将所述第一玻璃管和所述第二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裁剪至铜棒的两端处;
步骤五:填胶:首先将所述填充胶填入铜棒的一端,直至铜棒与第一玻璃管的间隙被填满(注意不要堵塞通气管),然后将所述填充胶填入铜棒的另一端,直至铜棒与第二玻璃管的间隙被填满;
步骤六:抽真空排气:将经过填胶的放电管半成品接入专用的真空排气台上,抽真空至10-4Pa~8-4Pa,然后升温到450~550℃,通过排管排掉管壁上的水蒸汽及其它杂质;
步骤七:充气:降温冷却至常温后,通过通气管向第一玻璃管内注入惰性混合气体N2·Ar;
步骤八:安装:将两个绝缘盖分别安装至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另一端端部,通过密封胶将绝缘盖上的贴合板与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步骤三焊接之后,对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焊接处进行退火处理,所述退火处理时的温度为800~1000℃。
可选的,所述第一玻璃管和所述第二玻璃管均采用耐1000℃以上高温的玻璃管材。
可选的,所述第一玻璃管和所述第二玻璃管均为石英玻璃管。
可选的,所述步骤七中惰性混合气体N2·Ar混合比例为4:1,气压为500~700Pa。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铜棒的两端外侧均设置有环形挡板,使得铜棒能够保持在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中心,不需要进行后期调整,节省了放电管的加工时间,提高了放电管的加工效率。
(2)、本发明通过在铜棒的两端设置有填充胶,填充胶的设置能够防止外界空气进入放电管内,避免了电阻升温时管材爆裂,提高了放电管的安全性;在填充胶内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的设置使得放电管内的空气易被抽出以及容易向放电管内填充惰性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通气管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环形挡板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绝缘盖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绝缘盖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中:铜棒1、第一玻璃管2、第二玻璃管3、填充胶4、绝缘盖 5、环形挡板6、通气管7、凹槽8、密封板9、贴合板10、槽口11、导电板12、压缩弹簧13、伸缩导电柱14、导电块15、导电片16、空槽17、固定板18、螺纹柱19、压板20、铜线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包括铜棒1,铜棒1的外侧套接有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一玻璃管2 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内侧均通过填充胶4与铜棒1连接,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盖5;
填充胶4的一侧贴合连接有环形挡板6,环形挡板6靠近填充胶4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通气管7,通气管7位于填充胶4内,环形挡板6远离填充胶4的一侧顶端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活动连接有密封板9,凹槽8的一侧与通气管7的一侧连通,通气管7的另一侧与绝缘盖5贴合连接;
绝缘盖5的一侧中部开设有槽口11,槽口11内设有导电板12,导电板12的一侧与铜棒1贴合连接,导电板12的另一侧边缘通过压缩弹簧13与槽口11的内壁连接,且导电板12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伸缩导电柱14的一端,伸缩导电柱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电块 15的一端,导电块15镶嵌于绝缘盖5的内部,导电块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16,绝缘盖5的另一侧中部开设有空槽17,导电片16位于空槽17内,空槽17的中部开口处设置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的中部外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柱19,螺纹柱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板20,压板20位于空槽17内,且压板20与导电片16之间设置有铜线21。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贴合板10设置为环形结构,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外径均与贴合板10的内径相等,且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外表面均通过密封胶与贴合板10 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环形挡板6的外壁通过密封圈与第一玻璃管2贴合连接,环形挡板6的内壁通过凝胶与铜棒1 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空槽17的,两端均贯穿绝缘盖5的侧壁,固定板18的两端均与空槽17的槽口固定连接,固定板18的长度小于空槽17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压缩弹簧13设置有多个,多个压缩弹簧13延导电板12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压缩弹簧 13的一端与导电板12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3的另一端与槽口11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密封板9由两个活动板组成,两个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密封条贴合连接,两个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通过销轴与凹槽8的侧壁连接,且两个活动板的边缘均通过弹性密封层与凹槽8的内壁连接。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提供铜棒1、第一玻璃管2、第二玻璃管3和绝缘盖5;
步骤二:固定:采用工装夹具将铜棒1固定,然后将两个环形挡板6分别套接在铜棒1的两侧,环形挡板6与铜棒1端部的间距为 5cm,然后通过凝胶将环形挡板6固定安装在铜棒1上;
步骤三:焊接:首先分别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套接在铜棒1的两侧,然后采用工装夹具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固定,最后通过焊枪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一端焊接;
步骤四:剪裁:首先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置于1200℃下,待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软化后,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分别裁剪至铜棒1的两端处;
步骤五:一段填胶:首先将填充胶4填入铜棒1的一端,直至铜棒1与第一玻璃管2的间隙被填满注意不要堵塞通气管7,然后将填充胶4填入铜棒1的另一端,直至铜棒1与第二玻璃管3的间隙被填满;
步骤六:抽真空排气:将经过填胶的放电管半成品接入专用的真空排气台上,抽真空至10-4Pa,然后升温到450℃,通过排管排掉管壁上的水蒸汽及其它杂质;
步骤七:充气:降温冷却至常温后,通过通气管7向第一玻璃管 2内注入惰性混合气体N2·Ar;
步骤八:安装:将两个绝缘盖5分别安装至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端部,通过密封胶将绝缘盖5上的贴合板10与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固定连接。
其中,步骤三焊接之后,对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焊接处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时的温度为800℃;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均采用耐1000℃以上高温的玻璃管材;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均为石英玻璃管;步骤七中惰性混合气体N2·Ar混合比例为4:1,气压为500Pa。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包括铜棒1,铜棒1的外侧套接有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一玻璃管2 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内侧均通过填充胶4与铜棒1连接,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盖5;
填充胶4的一侧贴合连接有环形挡板6,环形挡板6靠近填充胶 4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通气管7,通气管7位于填充胶4内,环形挡板6远离填充胶4的一侧顶端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活动连接有密封板9,凹槽8的一侧与通气管7的一侧连通,通气管7的另一侧与绝缘盖5贴合连接;
绝缘盖5的一侧中部开设有槽口11,槽口11内设有导电板12,导电板12的一侧与铜棒1贴合连接,导电板12的另一侧边缘通过压缩弹簧13与槽口11的内壁连接,且导电板12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伸缩导电柱14的一端,伸缩导电柱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电块 15的一端,导电块15镶嵌于绝缘盖5的内部,导电块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16,绝缘盖5的另一侧中部开设有空槽17,导电片16位于空槽17内,空槽17的中部开口处设置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的中部外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柱19,螺纹柱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板20,压板20位于空槽17内,且压板20与导电片16之间设置有铜线21。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贴合板10设置为环形结构,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外径均与贴合板10的内径相等,且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外表面均通过密封胶与贴合板10 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环形挡板6的外壁通过密封圈与第一玻璃管2贴合连接,环形挡板6的内壁通过凝胶与铜棒1 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空槽17的,两端均贯穿绝缘盖5的侧壁,固定板18的两端均与空槽17的槽口固定连接,固定板18的长度小于空槽17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压缩弹簧13设置有多个,多个压缩弹簧13延导电板12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压缩弹簧 13的一端与导电板12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3的另一端与槽口11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密封板9由两个活动板组成,两个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密封条贴合连接,两个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通过销轴与凹槽8的侧壁连接,且两个活动板的边缘均通过弹性密封层与凹槽8的内壁连接。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提供铜棒1、第一玻璃管2、第二玻璃管3和绝缘盖5;
步骤二:固定:采用工装夹具将铜棒1固定,然后将两个环形挡板6分别套接在铜棒1的两侧,环形挡板6与铜棒1端部的间距为 6cm,然后通过凝胶将环形挡板6固定安装在铜棒1上;
步骤三:焊接:首先分别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套接在铜棒1的两侧,然后采用工装夹具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固定,最后通过焊枪将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一端焊接;
步骤四:剪裁:首先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置于1300℃下,待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软化后,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分别裁剪至铜棒1的两端处;
步骤五:一段填胶:首先将填充胶4填入铜棒1的一端,直至铜棒1与第一玻璃管2的间隙被填满注意不要堵塞通气管7,然后将填充胶4填入铜棒1的另一端,直至铜棒1与第二玻璃管3的间隙被填满;
步骤六:抽真空排气:将经过填胶的放电管半成品接入专用的真空排气台上,抽真空至9-4Pa,然后升温到500℃,通过排管排掉管壁上的水蒸汽及其它杂质;
步骤七:充气:降温冷却至常温后,通过通气管7向第一玻璃管 2内注入惰性混合气体N2·Ar;
步骤八:安装:将两个绝缘盖5分别安装至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端部,通过密封胶将绝缘盖5上的贴合板10与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固定连接。
其中,步骤三焊接之后,对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焊接处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时的温度为900℃;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均采用耐1000℃以上高温的玻璃管材;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均为石英玻璃管;步骤七中惰性混合气体N2·Ar混合比例为4:1,气压为600Pa。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包括铜棒1,铜棒1的外侧套接有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一玻璃管2 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内侧均通过填充胶4与铜棒1连接,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盖5;
填充胶4的一侧贴合连接有环形挡板6,环形挡板6靠近填充胶 4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通气管7,通气管7位于填充胶4内,环形挡板6远离填充胶4的一侧顶端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活动连接有密封板9,凹槽8的一侧与通气管7的一侧连通,通气管7的另一侧与绝缘盖5贴合连接;
绝缘盖5的一侧中部开设有槽口11,槽口11内设有导电板12,导电板12的一侧与铜棒1贴合连接,导电板12的另一侧边缘通过压缩弹簧13与槽口11的内壁连接,且导电板12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伸缩导电柱14的一端,伸缩导电柱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电块 15的一端,导电块15镶嵌于绝缘盖5的内部,导电块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16,绝缘盖5的另一侧中部开设有空槽17,导电片16位于空槽17内,空槽17的中部开口处设置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的中部外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柱19,螺纹柱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板20,压板20位于空槽17内,且压板20与导电片16之间设置有铜线21。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贴合板10设置为环形结构,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外径均与贴合板10的内径相等,且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外表面均通过密封胶与贴合板10 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环形挡板6的外壁通过密封圈与第一玻璃管2贴合连接,环形挡板6的内壁通过凝胶与铜棒1 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空槽17的,两端均贯穿绝缘盖5的侧壁,固定板18的两端均与空槽17的槽口固定连接,固定板18的长度小于空槽17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压缩弹簧13设置有多个,多个压缩弹簧13延导电板12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压缩弹簧 13的一端与导电板12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3的另一端与槽口11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 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密封板9由两个活动板组成,两个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密封条贴合连接,两个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通过销轴与凹槽8的侧壁连接,且两个活动板的边缘均通过弹性密封层与凹槽8的内壁连接。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提供铜棒1、第一玻璃管2、第二玻璃管3和绝缘盖5;
步骤二:固定:采用工装夹具将铜棒1固定,然后将两个环形挡板6分别套接在铜棒1的两侧,环形挡板6与铜棒1端部的间距为8cm,然后通过凝胶将环形挡板6固定安装在铜棒1上;
步骤三:焊接:首先分别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套接在铜棒1的两侧,然后采用工装夹具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固定,最后通过焊枪将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一端焊接;
步骤四:剪裁:首先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置于1400℃下,待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软化后,将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分别裁剪至铜棒1的两端处;
步骤五:一段填胶:首先将填充胶4填入铜棒1的一端,直至铜棒1与第一玻璃管2的间隙被填满注意不要堵塞通气管7,然后将填充胶4填入铜棒1的另一端,直至铜棒1与第二玻璃管3的间隙被填满;
步骤六:抽真空排气:将经过填胶的放电管半成品接入专用的真空排气台上,抽真空至8-4Pa,然后升温到550℃,通过排管排掉管壁上的水蒸汽及其它杂质;
步骤七:充气:降温冷却至常温后,通过通气管7向第一玻璃管 2内注入惰性混合气体N2·Ar;
步骤八:安装:将两个绝缘盖5分别安装至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端部,通过密封胶将绝缘盖5上的贴合板10与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固定连接。
其中,步骤三焊接之后,对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焊接处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时的温度为1000℃;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均采用耐1000℃以上高温的玻璃管材;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均为石英玻璃管;步骤七中惰性混合气体N2·Ar混合比例为4:1,气压为700Pa。
通过以上三组实施例均可以制得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其中第二组实施例制得的放电管效果最好,本发明通过在铜棒 1的两端设置有填充胶4,填充胶4的设置能够防止外界空气进入放电管内,避免了电阻升温时管材爆裂,提高了放电管的安全性;在填充胶4内设置有通气管7,通气管7的设置使得放电管内的空气易被抽出以及容易向放电管内填充惰性气体,在环形挡板6上设置有密封板9,需要抽气时,先将细长的抽气管插入通气管7内,将密封板9 上的两个活动板顶开,将放电管内的空气抽掉,需要注入惰性气体时,将充气管对准通气管7,然后气体产生的压力将密封板9上的两个活动板顶开,惰性气体注入放电管内,当惰性气体注入完成后,拿开充气管,此时管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此时密封板9上的两个活动板在压力的作用下闭合,不会将惰性气体放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包括铜棒(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棒(1)的外侧套接有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内侧均通过填充胶(4)与铜棒(1)连接,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盖(5);
所述填充胶(4)的一侧贴合连接有环形挡板(6),所述环形挡板(6)靠近填充胶(4)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通气管(7),所述通气管(7)位于填充胶(4)内,所述环形挡板(6)远离填充胶(4)的一侧顶端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内活动连接有密封板(9),所述凹槽(8)的一侧与通气管(7)的一侧连通,所述通气管(7)的另一侧与绝缘盖(5)贴合连接;
所述绝缘盖(5)的一侧中部开设有槽口(11),所述槽口(11)内设有导电板(12),所述导电板(12)的一侧与铜棒(1)贴合连接,所述导电板(12)的另一侧边缘通过压缩弹簧(13)与槽口(11)的内壁连接,且导电板(12)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伸缩导电柱(14)的一端,所述伸缩导电柱(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电块(15)的一端,所述导电块(15)镶嵌于绝缘盖(5)的内部,所述导电块(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16),所述绝缘盖(5)的另一侧中部开设有空槽(17),所述导电片(16)位于空槽(17)内,所述空槽(17)的中部开口处设置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的中部外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柱(19),所述螺纹柱(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板(20),所述压板(20)位于空槽(17)内,且压板(20)与导电片(16)之间设置有铜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贴合板(10)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外径均与贴合板(10)的内径相等,且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外表面均通过密封胶与贴合板(1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板(6)的外壁通过密封圈与第一玻璃管(2)贴合连接,所述环形挡板(6)的内壁通过凝胶与铜棒(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17)的,两端均贯穿绝缘盖(5)的侧壁,所述固定板(18)的两端均与空槽(17)的槽口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8)的长度小于空槽(17)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13)设置有多个,多个压缩弹簧(13)延导电板(12)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所述压缩弹簧(13)的一端与导电板(12)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13)的另一端与槽口(11)的内壁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提供铜棒(1)、第一玻璃管(2)、第二玻璃管(3)和绝缘盖(5);
步骤二:固定:采用工装夹具将所述铜棒(1)固定,然后将两个环形挡板(6)分别套接在铜棒(1)的两侧,所述环形挡板(6)与铜棒(1)端部的间距为5~8cm,然后通过凝胶将环形挡板(6)固定安装在铜棒(1)上;
步骤三:焊接:首先分别将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所述第二玻璃管(3)套接在铜棒(1)的两侧,然后采用工装夹具将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所述第二玻璃管(3)固定,最后通过焊枪将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所述第二玻璃管(3)的一端焊接;
步骤四:剪裁:首先将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所述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置于1200~1400℃下,待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所述第二玻璃管(3)软化后,将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所述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分别裁剪至铜棒(1)的两端处;
步骤五:一段填胶:首先将所述填充胶(4)填入铜棒(1)的一端,直至铜棒(1)与第一玻璃管(2)的间隙被填满(注意不要堵塞通气管(7)),然后将所述填充胶(4)填入铜棒(1)的另一端,直至铜棒(1)与第二玻璃管(3)的间隙被填满;
步骤六:抽真空排气:将经过填胶的放电管半成品接入专用的真空排气台上,抽真空至10-4Pa~8-4Pa,然后升温到450~550℃,通过排管排掉管壁上的水蒸汽及其它杂质;
步骤七:充气:降温冷却至常温后,通过通气管(7)向第一玻璃管(2)内注入惰性混合气体N2·Ar;
步骤八:安装:将两个绝缘盖(5)分别安装至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另一端端部,通过密封胶将绝缘盖(5)上的贴合板(10)与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焊接之后,对第一玻璃管(2)和第二玻璃管(3)的焊接处进行退火处理,所述退火处理时的温度为800~100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所述第二玻璃管(3)均采用耐1000℃以上高温的玻璃管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管(2)和所述第二玻璃管(3)均为石英玻璃管。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惰性混合气体N2·Ar混合比例为4:1,气压为500~700Pa。
CN201810603300.7A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 Active CN108831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03300.7A CN108831813B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03300.7A CN108831813B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1813A CN108831813A (zh) 2018-11-16
CN108831813B true CN108831813B (zh) 2020-05-19

Family

ID=64145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03300.7A Active CN108831813B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18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7343A (zh) * 2019-06-04 2019-09-13 湖州普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介质等离子协同催化剂一体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2599395B (zh) * 2020-12-15 2021-09-07 燕山大学 一种半导体放电管修复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8410A1 (de) * 2000-09-29 2002-04-11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Dielektrische Barriere-Entladungslampe
CN101923998B (zh) * 2009-06-09 2011-12-28 孝感市汉孝电子有限公司 高能点火放电管制造工艺
CN202210506U (zh) * 2011-08-23 2012-05-02 百圳君耀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放电管
CN103880274B (zh) * 2012-12-21 2017-01-25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十字型放电管的加工制作方法
CN105457488A (zh) * 2015-12-24 2016-04-06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催化剂联合等离子体脱除氮氧化物的装置及方法
CN105752915A (zh) * 2016-03-31 2016-07-13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瓶用灌装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1813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1813B (zh) 一种用于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管及其加工工艺
US4851955A (en) Electrical surge arrester/diverter having a heat shrink material outer housing
US4992906A (en) Use of a surge arrester as a combined surge arrester and support insulation
EP2122712B1 (en) Lithium ion battery of crimping shape of increased safety
CN103441306A (zh) 弯曲电池制造方法
WO2015046696A1 (ko) 각형 전지 케이스의 제조방법
CN110088937A (zh) 电池模块
CN209786122U (zh) 一种镍氢镍镉电池环保覆膜设备
CN100595945C (zh) 电池盖用铝合金板
CN106271458A (zh) 一种方形动力锂离子电池铝壳的加工技术
CN102696129A (zh) 用于防止衬垫下垂的盖组件以及具有该盖组件的圆柱形二次电池
CN110870091A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顶部绝缘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5657127U (zh) 高倍率聚合物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EP376441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1471958B1 (ko) 벤트 구조를 갖는 2차 전지용 캡 플레이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캡 플레이트
CN104091913B (zh) 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体加工工艺及动力电池极柱体
KR102158089B1 (ko) 원통형 전지캔, 이를 포함한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들
CN210110954U (zh) 改善锂电池内部含水量的生产线
KR20010061303A (ko) 일체형 안전판을 이용한 리튬이온 전지
CN216389428U (zh) 一种复合辊压装置
CN105070544A (zh) 电容器芯包引脚刺孔脱料组件及其工作方法
CN112509752B (zh) 一种电力电缆制造用绝缘生产交联设备
CN101931090A (zh) 一种电池组合盖帽及采用该组合盖帽的圆柱形电池
CN113903551A (zh) 一种sf6气体绝缘变压器可抽真空箱沿结构及方法
CN211972121U (zh) 一种汽车前挡玻璃真空吸附成型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