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6678A -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26678A
CN108826678A CN201810913450.8A CN201810913450A CN108826678A CN 108826678 A CN108826678 A CN 108826678A CN 201810913450 A CN201810913450 A CN 201810913450A CN 108826678 A CN108826678 A CN 108826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onnector
water
cas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34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汝春
胡楚鑫
覃开福
石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091345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266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26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6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4/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eat pumps
    • F24H4/02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28D7/02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he conduits of two or more media in 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he coils having a cylindrical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该换热器结构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盘绕围成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一套管设有用于与水箱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二套管设有用于与所述水箱的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换热器结构占据空间小,具备结构紧凑的优点;空气能热水器包括上述换热器结构,因此,该空气能热水器同样也具备占据空间小,结构紧凑的优点。

Description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水器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空气能热水器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制造相同的热水量,是一般电热水器的4-6倍,其年平均热效比是电加热的4倍,利用能效高。
然而,传统的空气能热水器中的换热器占用空间大,致使换热器与水箱安装不便利,影响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该换热器结构占据空间小,具备结构紧凑的优点;空气能热水器包括上述换热器结构,因此,该空气能热水器同样也具备占据空间小,结构紧凑的优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结构,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盘绕围成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一套管设有用于与水箱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结构内,所述第二套管设有用于与所述水箱的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上述换热器结构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二套管穿设于由所述第一套管盘绕围成的第一容纳结构内,此时,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能够最大程度的集成在一起,进而,与传统的换热器结构相比,在设置同等长度的套管时,本申请涉及的换热器结构占据空间小,结构紧凑且安装便利;进一步,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水箱的一端连接,将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设置于所述水箱的端部,如此,换热器结构与水箱的水路距离较近,与传统的设置于外机的换热器结构相比,本申请涉及的换热器结构具备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套管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或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供暖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供暖装置的进水口连通。如此,可以根据需要连接第二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串联,提升热水器的使用功率;或者将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均与水箱连通,将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与供暖装置连通,此时该热水器能够实现供热水和供暖两个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热器结构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及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第四管道与供暖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套管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接口通过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五管道的侧壁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六管道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四进水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通过第七管道与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侧壁设有第五进水口,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第八管道与所述第五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九管道与所述供暖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如此,根据换热器结构所要充当的功能,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的开关,此时,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对应的实现串联或并联的关系,使所述换热器结构对应实现单独供热水或者同时供热水和供暖。此时,在切换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串联或并联时,无需拆装管道,避免对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产生损伤,提升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使用寿命。在本次实施例中,供暖装置可以是地暖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热器结构还包括第一冷媒管、第二冷媒管及第三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套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媒管包括第一冷媒进口,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另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所述第二冷媒管连通,所述第三冷媒管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套管连通,所述第三冷媒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冷媒出口和所述第一冷媒进口均用于与压缩设备连通。如此,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冷媒管与第一套管连通,第二冷媒管连通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三冷媒管与第二套管连通,将第一冷媒进口与第一冷媒出口与压缩设备连通,使冷媒能够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与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水沿第一出水口和/或第二出水口进入水箱;或者沿第一出水口进入水箱,沿第二出水口进入供暖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媒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设有第二冷媒进口,所述第二冷媒进口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所述第二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冷媒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一端设有第三冷媒进口、另一端设有第三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设有第四冷媒出口,所述第四冷媒出口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所述第四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三冷媒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壁设有第四冷媒进口,所述第四冷媒进口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所述第四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三冷媒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媒管的一端设有第五冷媒进口、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冷媒出口,所述第二套管设有第五冷媒出口,所述第五冷媒出口靠近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所述第五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五冷媒出口连通。如此,在使用时,由于第二冷媒进口靠近第一出水口设置,因此,冷媒能够在第一出水口的附近与水进行热交换,保证了热交换的效率;由于第四冷媒出口靠近第一进水口设置,此时,冷媒能够在第一进水口附近就开始与水进行热交换,保证了热交换的效率;同理,由于第四冷媒进口靠近第二出水口设置,如此,冷媒能够在第二出水口的附近与水进行热交换,保证了热交换的效率;同理,由于第五冷媒出口靠近第二进水口设置,因此,冷媒能够在第二进水口的附近与水进行热交换,保证了热交换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管盘绕形成第二容纳结构,所述第二冷媒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结构,且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三冷媒进口,所述第三冷媒进口与所述第四冷媒出口连通,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三冷媒出口,所述第三冷媒出口与所述第四冷媒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媒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结构,所述第三冷媒管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五冷媒进口,所述第五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五冷媒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媒管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冷媒出口、并伸出所述第二容纳结构设置。如此,进一步地缩减了整个换热器结构的占据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为第一同轴式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为第二同轴式套管,所述第一同轴式套管盘绕围成所述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二同轴式套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一同轴式套管与所述第二同轴式套管同轴设置。此时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能够最大程度的缩小占据空间,使整个换热器结构更加紧凑。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空气能热水器,包括换热器结构,所述第一套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水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水箱的一端连接。
上述空气能热水器包括上述换热器结构,上述换热器结构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二套管穿设于由所述第一套管盘绕围成的第一容纳结构内,此时,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能够最大程度的集成在一起,进而,与传统的换热器结构相比,在设置同等长度的套管时,本申请涉及的换热器结构占据空间小,结构紧凑且安装便利;进一步,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水箱的一端连接,将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设置于水箱的端部,如此,换热器结构与水箱的水路距离较近,与传统的设置于外机的换热器结构相比,本申请涉及的换热器结构具备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空气能热水器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如此,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将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安装在所述水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三连接体及第四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四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朝向相反的方向,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有第五连接体和第六连接体,所述第五连接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体连接,所述第六连接体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五连接体、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五连接体与所述第六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六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搭接配合形成安装槽。如此,所述第二连接体和所述第六连接体能够起到支撑整个换热器结构的功能,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配合形成安装槽,将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设置于安装槽内,然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五连接体连接,进而,第五安装体与第一安装体能够实现夹紧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使整个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能够撑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换热器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换热器结构的剖视视图;
图3为第一套管的左视图;
图4为图3中第一套管的俯视图;
图5为第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换热器结构安装在水箱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换热器结构,110、第一套管,111、第一容纳结构,112、第一进水口,113、第一出水口,120、第二套管,121、第二进水口,122、第二出水口,123、第二容纳结构,131、第一冷媒管,132、第一冷媒进口,133、第二冷媒管,134、第三冷媒管,135、第一冷媒出口,140、第一安装支架,141、第一连接体,142、第二连接体,143、第三连接体,144、第四连接体,150、第二安装支架,151、第五连接体,152、第六连接体,200、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结构100,包括:第一套管110,第一套管110盘绕围成第一容纳结构111,第一套管110设有用于与水箱200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未示出);及第二套管120,第二套管120穿设于第一容纳结构111内,第二套管120设有用于与水箱200的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未示出)。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10螺旋盘绕围成第一容纳结构111。
上述换热器结构100在使用时,将第二套管120穿设于由第一套管110盘绕围成的第一容纳结构111内,此时,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能够最大程度的集成在一起,进而,与传统的换热器结构100相比,在设置同等长度的套管时,本申请涉及的换热器结构100占据空间小,结构紧凑且安装便利;进一步,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与水箱200的一端连接,将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设置于水箱200的端部,如此,换热器结构100与水箱200的水路距离较近,与传统的设置于外机的换热器结构100相比,本申请涉及的换热器结构100具备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如图6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10设有用于与水箱200顶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套管120设有用于与水箱200顶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如此,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水箱200的顶端连接,将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安装在水箱200的顶端,使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的高度高于水箱200,进而,得机组在不使用时,第一套管110内的水和第二套管120内的水能够回流到水箱200里,避免北方冬天过冷出现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出现破裂;如图6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该换热器结构100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40及第二安装支架150,第一安装支架140的一端与第一套管110通过焊接或者是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水箱200顶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第二安装支架150的一端与第二套管120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水箱200的顶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
有必要指出的是,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套管1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套管1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第一套管110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套管120的数量为连个或两个以上时,最内层可以是第二套管120,设置于最内层的第二套管120穿设于由第一套管110的螺旋盘绕围成的第一容纳结构111内,此时该第一套管110可以穿设于另一个第二套管120的螺旋盘绕围成的第二容纳结构123内,或者穿设于由另一个第一套管110螺旋盘绕围成的第一容纳结构111内,如此交替套设,形成一个换热器结构100。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套管110包括第一进水口112和第一出水口113,第二套管120包括第二进水口121和第二出水口122,第一出水口113和第二进水口121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一进水口112与水箱200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出水口122与水箱200的进水口连通;或第一进水口112与水箱200的出水口连通,第一出水口113与水箱200的进水口连通,第二进水口121与供暖装置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出水口122与供暖装置的进水口连通,如此,可以根据需要连接第二进水口121和第一出水口113,将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串联,提升热水器的使用功率;或者将第一进水口112和第一出水口113均与水箱200连通,将第二进水口121与第二出水口122与供暖装置连通,此时该热水器能够实现供热水和供暖两个功能。
当然了,在别的实施例中,该换热器结构100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及第三三通阀,第一套管110包括第一进水口112和第一出水口113,第一进水口112通过第二管道与水箱200的出水口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出水口113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水箱200的进水口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第四管道与供暖装置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套管120包括第二进水口121和第二出水口122,第二三通阀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二进水口121连通,第五管道的侧壁设有第三进水口,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通过第六管道与第三进水口连通,第一管道设有第四进水口,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通过第七管道与第四进水口连通;第三管道的侧壁设有第五进水口,第三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第八管道与第五进水口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九管道与供暖装置的进水口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二出水口122连通。如此,根据换热器结构所要充当的功能,控制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的开关,此时,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的对应的实现串联或并联的关系,使换热器结构对应实现单独供热水或者同时供热水和供暖。此时,在切换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的串联或并联时,无需拆装管道,避免对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产生损伤,提升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的使用寿命。在本次实施例中,供暖装置可以是地暖设备。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换热器结构100还包括第一冷媒管131、第二冷媒管133及第三冷媒管134,第一冷媒管131的一端固设于第一套管110的侧壁、并与第一套管110连通,第一冷媒管131包括第一冷媒进口132,第二冷媒管133的一端固设于第一套管110的外壁、另一端固设于第二套管120的外壁,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通过第二冷媒管133连通,第三冷媒管134的一端固设于第一套管110的侧壁并与第一套管110连通,第三冷媒管13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冷媒出口135,第一冷媒出口135和第一冷媒进口132均用于与压缩设备连通。如此,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冷媒管131与第一套管110连通,第二冷媒管133连通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第三冷媒管134与第二套管120连通,将第一冷媒进口132与第一冷媒出口135与压缩设备连通,使冷媒能够在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内与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水沿第一出水口113和/或第二出水口122进入水箱200;或者沿第一出水口113进入水箱200,沿第二出水口122进入供暖装置。有必要说明的是,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均设有内管道和外管道,外管道用于传输压缩后的冷媒,内管道用于传输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冷媒管13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冷媒出口(未示出),第一套管110的侧壁设有第二冷媒进口(未示出),第二冷媒进口靠近第一出水口113设置,第二冷媒进口与第二冷媒出口连通;第二冷媒管133的一端设有第三冷媒进口(未示出)、另一端设有第三冷媒出口(未示出),第一套管110的侧壁设有第四冷媒出口,第四冷媒出口(未示出)靠近第一进水口112设置,第四冷媒出口与第三冷媒进口连通,第二套管120的侧壁设有第四冷媒进口(未示出),第四冷媒进口靠近第二出水口122设置,第四冷媒进口与第三冷媒出口连通;第三冷媒管134的一端设有第五冷媒进口(未示出)、另一端设有第一冷媒出口135,第二套管120设有第五冷媒出口(未示出),第五冷媒出口靠近第二进水口121设置,第五冷媒进口与第五冷媒出口连通。如此,在使用时,由于第二冷媒进口靠近第一出水口113设置,因此,冷媒能够在第一出水口113的附近与水进行热交换,保证了热交换的效率;由于第四冷媒出口靠近第一进水口112设置,此时,冷媒能够在第一进水口112附近就开始与水进行热交换,保证了热交换的效率;同理,由于第四冷媒进口靠近第二出水口122设置,如此,冷媒能够在第二出水口122的附近与水进行热交换,保证了热交换的效率;同理,由于第五冷媒出口靠近第二进水口121设置,因此,冷媒能够在第二进水口121的附近与水进行热交换,保证了热交换的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套管120盘绕形成第二容纳结构123,第二冷媒管133穿设于第二容纳结构123,且第二冷媒管133的一端设有第三冷媒进口,第三冷媒进口与第四冷媒出口连通,另一端设有第三冷媒出口,第三冷媒出口与第四冷媒进口连通;第三冷媒管134穿设于第二容纳结构123,第三冷媒管134的一端设有第五冷媒进口,第五冷媒进口与第五冷媒出口连通,第三冷媒管13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冷媒出口、并伸出第二容纳结构123设置。如此,进一步地缩减了整个换热器结构100的占据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套管110为第一同轴式套管,第二套管120为第二同轴式套管,第一同轴式套管盘绕围成第一容纳结构111,第二同轴式套管穿设于第一容纳结构111,第一同轴式套管与第二同轴式套管同轴设置。此时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能够最大程度的缩小占据空间,使整个换热器结构100更加紧凑。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二套管120与第一套管110之间的间距应该尽量小。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空气能热水器,包括换热器结构100,第一套管110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水箱200的一端连接,第二套管120通过第二连接部与水箱200的一端连接。
上述空气能热水器包括上述换热器结构100,上述换热器结构100在使用时,将第二套管120穿设于由第一套管110盘绕围成的第一容纳结构111内,此时,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能够最大程度的集成在一起,进而,与传统的换热器结构100相比,在设置同等长度的套管时,本申请涉及的换热器结构100占据空间小,结构紧凑且安装便利;进一步,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与水箱200的一端连接,将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设置于水箱200的端部,如此,换热器结构100与水箱200的水路距离较近,与传统的设置于外机的换热器结构100相比,本申请涉及的换热器结构100具备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如图7至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空气能热水器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40和第二安装支架150,第一安装支架140的一端与第一套管110连接,另一端与水箱200连接;第二安装支架150的一端与第二套管120连接,另一端与水箱200连接。如此,通过第一安装支架140和第二安装支架150将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安装在水箱200上。
如图7至图8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安装支架140包括第一连接体141、第二连接体142、第三连接体143及第四连接体144,第一连接体141的一端与第一套管110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体142的一端连接,且第二连接体142与第一连接体141呈夹角设置,第二连接体14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体143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体143与第二连接体142呈夹角设置,第三连接体143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体144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体143与第四连接体144呈夹角设置,第三连接体14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体141的一端朝向相反的方向,第二安装支架150设有第五连接体151和第六连接体152,第五连接体15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套管120的内侧壁连接,第二端与第三连接体143连接,第六连接体152的一端固设于第五连接体151、并设置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五连接体151与第六连接体152呈夹角设置,第六连接体15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体142搭接配合形成安装槽。如此,第二连接体142和第六连接体152能够起到支撑整个换热器结构100的功能,且第一安装支架140和第二安装支架150配合形成安装槽,将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设置于安装槽内,然后通过第三连接体143与第五连接体151连接,进而,第五安装体与第一安装体能够实现夹紧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使整个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能够撑开。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141与第一套管110的外壁焊接,第五连接体151与第二套管120的内壁焊接,第三连接体143与第五连接体151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第四连接体144与水箱200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如图1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支架140的数量为三个,第二安装支架150的数量为三个,第一安装支架140和第二安装支架150对应形成一个安装组,三个安装组呈三角形布置,如此,使整个换热器结构100安装稳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盘绕围成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一套管设有用于与水箱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
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二套管设有用于与所述水箱的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套管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或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供暖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供暖装置的进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及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第四管道与供暖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套管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接口通过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五管道的侧壁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六管道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四进水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通过第七管道与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侧壁设有第五进水口,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第八管道与所述第五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九管道与所述供暖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媒管、第二冷媒管及第三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套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媒管包括第一冷媒进口,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另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所述第二冷媒管连通,所述第三冷媒管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套管连通,所述第三冷媒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冷媒出口和所述第一冷媒进口均用于与压缩设备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设有第二冷媒进口,所述第二冷媒进口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所述第二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冷媒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一端设有第三冷媒进口、另一端设有第三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设有第四冷媒出口,所述第四冷媒出口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所述第四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三冷媒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壁设有第四冷媒进口,所述第四冷媒进口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所述第四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三冷媒出口连通;
所述第三冷媒管的一端设有第五冷媒进口、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冷媒出口,所述第二套管设有第五冷媒出口,所述第五冷媒出口靠近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所述第五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五冷媒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盘绕形成第二容纳结构,所述第二冷媒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结构,且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三冷媒进口,所述第三冷媒进口与所述第四冷媒出口连通,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三冷媒出口,所述第三冷媒出口与所述第四冷媒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媒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结构,所述第三冷媒管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五冷媒进口,所述第五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五冷媒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媒管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冷媒出口、并伸出所述第二容纳结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为第一同轴式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为第二同轴式套管,所述第一同轴式套管盘绕围成所述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二同轴式套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一同轴式套管与所述第二同轴式套管同轴设置。
8.一种空气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结构,所述第一套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水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水箱的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三连接体及第四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四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朝向相反的方向,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有第五连接体和第六连接体,所述第五连接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体连接,所述第六连接体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五连接体、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五连接体与所述第六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六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搭接配合形成安装槽。
CN201810913450.8A 2018-08-13 2018-08-13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Pending CN1088266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3450.8A CN108826678A (zh) 2018-08-13 2018-08-13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3450.8A CN108826678A (zh) 2018-08-13 2018-08-13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6678A true CN108826678A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52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3450.8A Pending CN108826678A (zh) 2018-08-13 2018-08-13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266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7218A (zh) * 2018-12-07 2019-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93748A (en) * 1950-01-16 1953-07-08 Ice Water Dispensers Ltd An improv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chilled liquids
JP2005003209A (ja) * 2003-06-09 2005-0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2006017427A (ja) * 2004-07-05 2006-01-19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冷却システム
CN2828707Y (zh) * 2005-09-15 2006-10-18 葛建民 组合式涡旋型套管换热器
JP2010043798A (ja) * 2008-08-14 2010-02-25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CN203224035U (zh) * 2013-04-03 2013-10-0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换热器结构和热泵热水机
CN206959109U (zh) * 2017-06-22 2018-02-02 四季沐歌(洛阳)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供热系统
CN108361972A (zh) * 2018-05-22 2018-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水器及具有其的热水系统
CN208751025U (zh) * 2018-08-13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93748A (en) * 1950-01-16 1953-07-08 Ice Water Dispensers Ltd An improv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chilled liquids
JP2005003209A (ja) * 2003-06-09 2005-0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2006017427A (ja) * 2004-07-05 2006-01-19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冷却システム
CN2828707Y (zh) * 2005-09-15 2006-10-18 葛建民 组合式涡旋型套管换热器
JP2010043798A (ja) * 2008-08-14 2010-02-25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CN203224035U (zh) * 2013-04-03 2013-10-0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换热器结构和热泵热水机
CN206959109U (zh) * 2017-06-22 2018-02-02 四季沐歌(洛阳)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供热系统
CN108361972A (zh) * 2018-05-22 2018-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水器及具有其的热水系统
CN208751025U (zh) * 2018-08-13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7218A (zh) * 2018-12-07 2019-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1330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相变储热装置
CN208751025U (zh)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CN201184676Y (zh) 热水器
CN108826678A (zh) 换热器结构及空气能热水器
CN205536068U (zh) 相变储能设备与双电锅炉联合供暖系统
CN106168414A (zh) 一种即热水龙头与燃气热水器联动的节水系统
CN207006570U (zh) 分区卧式换热夹套水箱
CN104214953A (zh) 一种用于热泵热水器的水箱
CN205245306U (zh) 相变储能设备辅助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
CN205664703U (zh) 管联通部分壳管储水即热换热器
CN205561271U (zh) 内置换热器的搪瓷水箱
CN201014761Y (zh) 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装置
CN211060400U (zh) 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
CN200940927Y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102654307B (zh) 电热丝浸入水中发热不会漏电的热水器
CN207649076U (zh) 一种长效保温式热水器
CN201289149Y (zh) 带太阳能的供暖和热水两用型燃气壁挂炉
CN211398134U (zh) 一种液压冲洗站的加热管路
CN204084815U (zh) 一种多模电热水器
CN220379959U (zh) 一种公园直饮水装置用换热管放置机构
CN217423610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
CN204187840U (zh) 一种双盘管式换热水箱
CN216244871U (zh) 装有集热容器的电热水器
CN101900426B (zh) 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13066552U (zh) 一种新型模块式高能效供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