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1794A - 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21794A
CN108821794A CN201810620248.6A CN201810620248A CN108821794A CN 108821794 A CN108821794 A CN 108821794A CN 201810620248 A CN201810620248 A CN 201810620248A CN 108821794 A CN108821794 A CN 108821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s
energy
wave
cabin
huma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02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家泉
夏禹廷
胡联平
戴筱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ezhen Jiaren Ecological Ceram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dezhen Jiaren Ecological Ceram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dezhen Jiaren Ecological Ceram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dezhen Jiaren Ecological Ceram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202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217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21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17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45Irradiation; Radiation, e.g. with UV or I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9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re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8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of only ceramic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检测陶瓷的固有频率后,再将陶瓷放入能量舱,然后,依次或同时通过能量舱内的声波舱、光波舱、电磁波舱和红外线发射舱对陶瓷加载波长为4~16微米的能量波频,常温下不少48小时的不间断对陶瓷全方位360度进行能量植入,陶瓷各面和角落均植入到位后,加载的能量与陶瓷产生共振,使陶瓷在原有波频上植入生物波,得生物波能量陶瓷。本发明制备的生物波能量陶瓷透过声、光、电、磁等物理介入方式与人体的体液发生共振,剥离人体细胞毒素,加速微循环运行;与人体接触,瞬间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运行速度;激发人体自愈系统以及肌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陶瓷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能量陶瓷,远红外陶瓷均是由多种成分经科学配比烧制而成,这种方法将远红外材料添加在陶瓷胚胎体或釉面中,其最大的弊端在于能量衰减问题,其远红外功效会逐渐衰退,通常半衰期是180天左右,这是天然材料必然的能量衰减属性问题,不能长期保持能量特征使其实用性受到了很大限制。通常还不能进行水洗,在经过水洗后所具备的的能量便会消失;或者暴露在电磁辐射之下,例如手机信号、灯光照射等等,都会使其能量快速消退直至消失,甚至是湿度、温度、光照等等因素都可以明显的影响和削弱这种能量陶瓷产品的功效。
由多种成分经科学配比烧制而成,这种方法将远红外材料添加在陶瓷胚胎体或釉面中的远红外陶瓷,产品接触人体后,微循环的改善要在10分钟左右。
传统矿物成份能量陶瓷无法透过声、光、电、磁发生纠缠。
几十年前,航天科学家对处于真空、失重、超低温、过负荷状态的宇宙飞船内的人类生存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太阳光当中波长为4000~16000(4~16微米)纳米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人们把这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也称生物波。
任何大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发射红外线,它的波长约在0.75~1000微米之间。每个物质都具有自己独有的震动频率,10的负8次方以下的微粒子也不例外。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发现,量子级的微粒子可以产生每秒高达上亿次的振动,这种高频共振可以形成生物波和能量场,生物波可以通过生物波转能加载舱进行能量的转移植入形成,该项技术已经获得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的科学认证。
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吴阶平院士提出了:发展量子医学,造福人类健康的口号。美国《科学》杂志报道:量子医学是一种不依赖任何药物和营养物质,而是利用物质产生所产生的印记波频率所转化的生物信息,激发人体自愈系统以及肌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安全、迅速、自然、温和的根治疾病,逆转衰老,达到不治自愈的效果,并且可以改善传统医学无法根治的疾病。量子医学以自然疗法和顺势疗法的方式,诱导人体细胞核内的电子运动,产生微弱磁场,使人体自身的细胞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微循环学会副会长赵克森指出:微循环障碍会引发人体的414种疾病和33种恶性肿瘤,是万病之源。人体中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就叫微循环。微循环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的血管和水管一样时间久了也会生锈,人们生活中大量摄取的蛋白质肉类带来的脂肪沉淀物、胆固醇、微血栓等使血管壁越来越厚,越来越硬,管腔越来越窄造成血液循环受阻,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一旦过高,就造成了高血压,微循环障碍引起的中风、偏瘫、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发展,提供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检测陶瓷的固有频率后,再将所述陶瓷放入能量舱,然后,依次或同时通过能量舱内的声波舱、光波舱、电磁波舱和红外线发射舱对所述陶瓷加载波长为4~16微米的能量波频,同时,常温下48~72小时不间断地对所述陶瓷全方位360度进行能量植入,保证所述陶瓷各面和角落均植入到位,加载的能量与所述陶瓷产生共振,使所述陶瓷在原有波频上植入生物波,得到生物波能量陶瓷。
进一步,所述陶瓷为普通陶瓷、特种陶瓷、日用瓷、艺术瓷或工艺瓷,产区不限。
再进一步,所述陶瓷为特种陶瓷,产区不限。
更进一步,所述特种陶瓷的主要原料成分包括氧化锆和氧化钇,烧成温度1200~180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波能量陶瓷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透过声、光、电、磁等物理介入方式与人体体液发生共振,剥离人体细胞毒素,加速微循环运行。
与人体接触,瞬间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运行速度。
激发人体自愈系统以及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在物质的分子层面进行驻波植入,在不改变原有物质属性的情况下加载生物波进陶瓷,不会改变陶瓷原有的分子结构和属性。经过能量舱植入后的陶瓷,波长在4~16微米范围内,法向发射率大于0.8;
②能长期使用、能火烧、刀割、水洗;
③能透过声、光、电、磁等物理介入方式与人体体液发生共振,剥离人体细胞毒素,加速微循环运行;
④与人体接触能瞬间即可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运行速度;
⑤不打针、不吃药,不依赖任何药物和营养物质,而是利用陶瓷所产生的印记波频所转化的生物信息,激发人体自愈系统以及肌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以达到安全、迅速、自然、温和的治疗疾病,逆转衰老,达到不治自愈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改善传统医学无法治疗的疾病;
⑥对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的亚健康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如头痛、颈椎痛、肩周炎、腰酸胀痛、冠心病、前列腺炎、痛经等有缓解疼痛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生物波能量陶瓷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的报告数据。
图2为实施例中生物波能量陶瓷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的报告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检测特种陶瓷的固有频率后,再将所述特种陶瓷放入能量舱,然后,同时通过能量舱内的声波舱、光波舱、电磁波舱和红外线发射舱对所述特种陶瓷加载波长为4~16微米的能量波频,同时,常温下48小时不间断地对所述特种陶瓷全方位360度进行能量植入,保证所述特种陶瓷各面和角落均植入到位,加载的能量与所述特种陶瓷产生共振,使所述特种陶瓷在原有波频上植入生物波,得到生物波能量陶瓷;
所述特种陶瓷为江西景德镇产,其主要原料成分包括氧化锆和氧化钇,烧成温度1700℃。
将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波能量陶瓷应用于医学方面,包括以下几方面:
透过声、光、电、磁等物理介入方式与人体体液发生共振,剥离人体细胞毒素,加速微循环运行;
与人体接触,瞬间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运行速度;
激发人体自愈系统以及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
上述生物波能量陶瓷转能加载驻波的过程原理是:依托高科技量子能量舱把所述特种陶瓷产品放进能量舱后经过“声、光、电、磁”等物理方式介入,进行能量植入。根据产品属性,经过精密的测算,对能量舱内的“声、光、电、磁”等进行频率和能量级别的调试,载入波长4~16微米的波段,然后经过48小时的量子能量转载加载驻波植入所述特种陶瓷中,48小时是一个最小限量时间,最长不超过72小时,时间越长,成本越高,所以最好控制在48小时。
上述生物波能量陶瓷能引用到人体生物电场中,利用频率共振原理,与人体生物电发生和谐共振,协调人体内的电流平衡,产生高达每秒上亿次的高频震动波,上述生物波能量陶瓷的能量场对改善人体微循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人体无法察觉的情况下修复人体微循环,对微循环障碍造成的多种疾病均有改善和修复的作用,达到加快微循环流量和流速,使得身体所有细胞有充足的氧气,养分供应,毒素得以排除体外,恢复人体的自我疗愈功能。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量子产品排出身体毒素和血管於堵物后,人体自然也就处于了健康状态了。
上述生物波能量陶瓷在对人体的健康调理过程中无任何有害辐射作用,安全可靠。生物波能量的产品已经“国防科工委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和核工业放射性计量测试中心”进行检测(证书编号:JC-A21-160418A201)合格。
人的平均体温为36.5℃,这个温度换算为波长约为9.4微米左右。虽然4000~16000(4~16微米)远红外线的能量非常低,但该特定的波长却可促使各细胞产生共同的震动频率,而且热传导效果最好。对人体细胞有益的波段,并不在热能的强弱高低,而是找到对应的波段最重要,即使能量很低,但能促使人体细胞产生共同的振动,使热能传导迅速,便能够促使生物体细胞吸收热能,展现生命力。4~16微米段波长的光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有效地促进人体细胞的生长。
人体97%的成分都是水分,食物中大部分组成成分也是水。所以,“生命光波”以水作为媒介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所以生命光波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
上述生物波能量陶瓷是通过处理磁场的有序化,而非改变电场、电流、电磁波,而需借助电场、电流、电磁波使之产生矢量量子纠缠,比传统矿物成份单向量子如托玛琳、电气石、远红外、负离子还进一步升级。因为矢量量子可透、声、光、电做媒介发生共振纠缠,而传统的矿物成份能量陶瓷无法透、声、光、电、发生纠缠。
上述生物波能量陶瓷(矢量量子陶瓷)与传统矿物成份的能量陶瓷(单向量子陶瓷)的测试方法:
①身体实验:将没有贴附量子产品的手机放于脚下,再用另一部手机将处理后之量子商品放置该手机上,若能以,声,光,电对被测试者进行重力施压或做平衡测试,而该产品若不对人体产生干扰,仍可承受重力及平衡度增强即为矢量量子陶瓷,反之无法承受重力或破坏平衡均为单向量子陶瓷(传统矿物成份的能量陶瓷)。因量子之纠缠作用需透过声、光、电及人体生物场之电流发生量子纠缠,若做不到此方式均为单向量子。
②微循环实验:单向量子产品在微循环实验中,产品接触人体后,微循环的改善要在10分钟左右,而矢量量子产品可以在接触人体的瞬间即可改善人体的微循环。
生物波能量陶瓷其突出特征是:液体的分子键具取向性;如水,即成为生长性的小分子团水;如血液,只要接触血液当即流变指标转优(微循环检测仪)。同时信息能量会导致平衡力加强等,这些特征都属于非即时感觉的校正型功能,一旦离开就难以在肌体存留。所以生物波能量陶瓷产品也需要经常、随身使用,才可以发挥最大作用。在使用的当下,无明显察觉出有立即好转感觉(除非血液流变可视检测);其对生物的实质有感变化需要较长时间不间断的使用才可能存在累积效果。
实施例中的生物波能量陶瓷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测试:法向发射率为0.87,波长在4~16微米的范围。并已开发了生物波能量陶瓷系列产品,如生物波能量陶瓷餐具、生物波能量陶瓷咖啡具、生物波能量陶瓷酒具、生物波能量陶瓷茶具、生物波能量陶瓷艺术品和陶瓷工艺品、生物波能量陶瓷手饰、生物波能量陶瓷项链、生物波能量陶瓷片等等。
上述生物波能量陶瓷作用于人体的主要功效如下:
1、促进身体能量均衡发挥,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免疫力;
2、提升耐力,提升人体机能,增强新陈代谢;
3、提升柔韧性且打通微循环。减轻和调节颈椎病以及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头麻腰酸背痛等;肩周炎、关节炎以及痛风引起的关节肿痛肌肉疼痛等问题;
4、提升平衡力,协调小脑和人体肌肉的平衡,长期使用或佩戴使用可以增加人体平衡力,防止摔跤;
5、高频振荡改善身体血液微循环,剥离细胞毒垢,排除细胞毒素,改善皮肤亚健康状态,改善血栓、血脂,调节血压,加快血流速度,防止凌晨出现脑梗心梗等致命伤害;
6、修复紊乱细胞磁场,改善细胞生存环境,促进细胞再生,延缓细胞衰老,恢复细胞弹性;
7、活血化瘀,消炎镇痛,改善手脚冰凉,预防和改善心脏、胃以及哮喘等器官和系统的病变状况。明显改善男性前列腺炎和女性痛经等症;
8、调节自律神经,改善睡眠问题,提高睡眠质量,长时间使用可以停止服用安眠药。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较优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饰、修改及替代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陶瓷的固有频率后,再将所述陶瓷放入能量舱,然后,依次或同时通过能量舱内的声波舱、光波舱、电磁波舱和红外线发射舱对所述陶瓷加载波长为4~16微米的能量波频,同时,常温下48~72小时不间断地对所述陶瓷全方位360度进行能量植入,保证所述陶瓷各面和角落均植入到位,加载的能量与所述陶瓷产生共振,使所述陶瓷在原有波频上植入生物波,得到生物波能量陶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为普通陶瓷、特种陶瓷、日用瓷、艺术瓷或工艺瓷,产区不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为特种陶瓷,产区不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种陶瓷的主要原料成分包括氧化锆和氧化钇,烧成温度1200~18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制备的生物波能量陶瓷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透过声、光、电、磁等物理介入方式与人体体液发生共振,剥离人体细胞毒素,加速微循环运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制备的生物波能量陶瓷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与人体接触,瞬间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运行速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制备的生物波能量陶瓷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激发人体自愈系统以及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
CN201810620248.6A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88217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0248.6A CN108821794A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0248.6A CN108821794A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1794A true CN108821794A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41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0248.6A Pending CN108821794A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2179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15512A (en) * 1974-06-05 1978-06-28 Atomic Energy Authority Uk Ceramic bodies
CN1339322A (zh) * 2000-08-21 2002-03-13 杨伏明 一种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材料和制法及其用途
CN1900016A (zh) * 2006-07-27 2007-01-2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远红外复合陶瓷辐射材料的系列制备方法
CN103664218A (zh) * 2013-12-18 2014-03-2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高韧高强远红外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0851A (zh) * 2017-11-14 2018-02-23 魏健 一种具备量子功能技术的复合功能颗粒及制备方法
CN108017412A (zh) * 2017-12-13 2018-05-11 魏健 一种植入量子技术功能的陶瓷球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15512A (en) * 1974-06-05 1978-06-28 Atomic Energy Authority Uk Ceramic bodies
CN1339322A (zh) * 2000-08-21 2002-03-13 杨伏明 一种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材料和制法及其用途
CN1900016A (zh) * 2006-07-27 2007-01-2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远红外复合陶瓷辐射材料的系列制备方法
CN103664218A (zh) * 2013-12-18 2014-03-2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高韧高强远红外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0851A (zh) * 2017-11-14 2018-02-23 魏健 一种具备量子功能技术的复合功能颗粒及制备方法
CN108017412A (zh) * 2017-12-13 2018-05-11 魏健 一种植入量子技术功能的陶瓷球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曲远方主编: "《现代陶瓷材料及技术》", 31 May 2008,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沈月新主编: "《水产食品学》", 31 May 2001,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田欣利 等: "《工程陶瓷先进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 31 May 2014, 国防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ung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of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bioceramic (a material of emitting high performance far-infrared ray) irradiation
CN102106873B (zh) 一种鳄鱼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540417A (zh) 一种释放远红外线的能量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99988B (zh) 一种具有保健养生功能的鹿角灵芝紫苏硒茶
CN108821794A (zh) 一种生物波能量陶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15328A (zh) 一种多功能磁性件及远红外和负离子磁功能养生装置
CN101353227B (zh) 一种远红外复合粉体
TW202200116A (zh) 尖刺狀金屬有機框架、其製備方法以及治療癌症之套組
CN207804799U (zh) 一种远红外线综合治疗床
CN107373398A (zh) 一种猪肉松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06231B (zh) 生命信息场导仪
Pastore et al. Far infrared technology (FIT) therapy patches, protects from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promotes cellular vitality
CN105146990B (zh) 无电磁波辐射分区控热的复合纤维节能电热毯
WO2020147481A1 (zh) 一种简便易行的不结球白菜增产方法及试验方法
TWI586400B (zh) Bioelectromagnetic circuit device
CN109105727A (zh) 一种健脾祛湿固肾粥秘方
CN111685926A (zh) 嵩药母石人体全息慢频扫描快速充能热疗医疗器械
CN207506856U (zh) 一种治疗床垫
CN208927442U (zh) 一种能够释放负氧离子和矿物微量元素的远红外发热装置
CN102212961B (zh) 一种蚕丝的加工方法
CN204466995U (zh) 一种恒温电热服
CN104366192A (zh) 含有稠李多糖的抗喉癌保健品
CN103623259B (zh) 一种治疗小儿肺结核的中药外敷剂
Wong et al. Treatment of physiotherapy-refractory secondary upper limb lymphedema with vascularized lymph node transfer: A case report with clinical and bioimpedance analysis correlation
CN104857636B (zh) 能量场感应储存与释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