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0704A - 耳机和耳机充电组件 - Google Patents
耳机和耳机充电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10704A CN108810704A CN201810741705.7A CN201810741705A CN108810704A CN 108810704 A CN108810704 A CN 108810704A CN 201810741705 A CN201810741705 A CN 201810741705A CN 108810704 A CN108810704 A CN 1088107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phone
- hard contact
- actuator
- charging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耳机和耳机充电组件,其中,耳机包括壳体、固定安装于壳体内的主板、固定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池、电池充电组件及驱动件;电池与主板电连接,电池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线和导电件,充电线的一端通过主板与电池电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金属触点,导电件穿设壳体,且导电件包括靠近第一金属触点的第二金属触点,第二金属触点与第一金属触点之间设置有间距;其中,充电线和/或导电件具有在第一金属触点至第二金属触点的方向可伸缩的弹性部;驱动件绝缘连接弹性部,并可驱动弹性部被拉伸,以使第一金属触点和第二金属触点的至少其中一者朝靠近另一者的方向运动并相互接触。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在耳机未充电状态,可实现防静电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和应用该耳机的耳机充电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蓝牙耳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娱乐生活中,蓝牙耳机不用通过连接线接入手机或电脑等声音播放设备,而是通过双方的蓝牙设备配对后,即可完成耳机与声音播放设备的连接过程。蓝牙耳机内部通常具有主板、电池等。在对耳机进行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需要先通过主板,然后转换为合适电压的电流后对电池进行充电。
但是目前接入外部电源的触点与主板之间是一条连接线,即在非充电过程中接入外部电源的触点与主板之间也处于连接的状态。这样使得静电接触该触点后会对主板提供电流,从而对主板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旨在解决目前蓝牙耳机无法防止静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耳机,包括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电池充电组件及驱动件;所述电池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线和导电件,所述充电线的一端通过所述主板与所述电池电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金属触点,所述导电件穿设所述壳体,且所述导电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金属触点的第二金属触点,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之间设置有间距;其中,所述充电线和/或所述导电件具有在所述第一金属触点至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的方向可伸缩的弹性部;所述驱动件绝缘连接所述弹性部,并可驱动所述弹性部被拉伸,以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和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的至少其中一者朝靠近另一者的方向运动并相互接触。
优选地,所述充电线包括所述弹性部,所述驱动件绝缘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且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至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的连线方向,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部具有滑槽,且所述滑槽的开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至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的连线方向一致,且所述充电线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优选地,所述电池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电池与所述壳体形成所述导向槽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充电线和所述导电件均具有两个,两根所述充电线分别通过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电池的两个电极;所述驱动件设置有一个,且所述驱动件同时连接两个所述弹性部。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两个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驱动件设置于两根所述充电线的中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组件,包括耳机充电盒和上述的耳机,所述耳机充电盒具有容置所述耳机的容纳腔,所述耳机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从动磁铁,所述耳机充电盒内安装有与所述从动磁铁对应设置的驱动磁铁,所述驱动磁铁和所述从动磁铁相吸合,且所述驱动磁铁驱动所述弹性部拉伸、并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接触。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挂钩,所述耳机充电盒内设置有吊环,所述挂钩钩入所述吊环内,且所述挂钩驱动所述弹性部拉伸、并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接触。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充电线远离主板一端的第一金属触点与导电件靠近第一金属触点的一端的第二金属触点之间设置有间距,使得耳机在未充电状态下,第二金属触点与第一金属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如此可以防止外部静电通过导电件进入充电线,进而进入主板内,避免了耳机的损坏。另外,导向件和/或充电线具有弹性部,驱动件可驱动弹性部被拉伸,并驱动第一金属触点和第二金属触点的至少其中一者朝靠近另一者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金属触点与第二金属触点能够相互接触,则当外部电源接入导电件后,外部电源能将电流传至充电线,进而通过主板传至电池中,实现了对电池的充电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耳机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耳机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耳机充电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耳机充电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耳机与耳机充电盒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耳机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耳机100包括壳体110、固定安装于壳体110内的主板120、固定安装于壳体110内的电池130、电池充电组件及驱动件150;电池130与主板120电连接,电池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线141和导电件142,充电线141的一端通过主板120与电池130电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金属触点141b,导电件142穿设壳体110,且导电件142包括靠近第一金属触点141b的第二金属触点142a,第二金属触点142a与第一金属触点141b之间设置有间距;其中,充电线141和/或导电件142具有在第一金属触点141b至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方向可伸缩的弹性部141a;驱动件150绝缘连接弹性部141a,并可驱动弹性部141a被拉伸,以使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至少其中一者朝靠近另一者的方向运动并相互接触。
充电线141的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导电件142的第二金属触点142a之间设置有间距,则在自然状态下(本发明中自然状态是指耳机100不处于充电状态,即驱动件150不驱动弹性部141a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充电线141与导电件142没有电性连接。如此,即使有外部电源接入导电件142后也不能实现对主板120和电池130传导电流的效果。从静电防护角度考虑,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起到防止静电对主板120造成的损坏作用。
通过充电线141和/或充电件具有在第一金属触点141b至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方向可伸缩的弹性部141a,且驱动件150绝缘连接该弹性部141a,使得驱动件150可驱动弹性部141a伸缩。具体地,当驱动件150驱动弹性部141a拉伸时,弹性部141a会带动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第二金属触点142a相互靠近,直至相互接触,如此便可实现充电线141与导电件142的电性连接效果,则当有外部电源接入导电件142后,外部电源的电流会相继通过导电件142、充电线141传至主板120,进而通过主板120传至电池130内,从而实现对电池130的充电效果。
具体地,驱动件150的驱动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用户手动拉动驱动件150,进而通过驱动件150带动弹性部141a实现拉伸的状态,进而实现导电件142与充电线141的电性连接效果。或者,驱动件150也可以是单向旋转轮,驱动件150与弹性部141a之间通过绝缘的连接线连接,且连接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弹性部141a,另一端缠绕于旋转轮上,通过旋转旋转轮,实现连接线拉动弹性部141a拉伸的效果。当然,驱动件150可以为磁体,外部或者耳机充电盒200内设置另一个磁铁,通过吸引驱动件150运动以带动弹性部141a实现拉伸状态。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充电线141远离主板120一端的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导电件142靠近第一金属触点141b的一端的第二金属触点142a之间设置有间距,使得耳机100在未充电状态下,第二金属触点142a与第一金属触点141b处于断开状态,如此可以防止外部静电通过导电件142进入充电线141,进而进入主板120内,避免了耳机100的损坏。另外,驱动件150可驱动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至少其中一者朝靠近另一者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能够相互接触,则当外部电源接入导电件142后,外部电源能将电流传至充电线141,进而通过主板120传至电池130中,实现了对电池130的充电过程。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基于上述充电线141和/或导电件142具有弹性部141a的方案,由于充电线141一端连接主板120,主板120通常安装于壳体110的内部,因此导电件142相对于导向线更靠近壳体110的外部。若要充电线141的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导电件142的第二金属触点142a实现电性连接,则需要导电件142靠近第一金属触点141b的部分朝壳体110的内部被拉伸、或者需要充电线141靠近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部分朝壳体110外部方向被拉伸。
考虑到对于驱动件150操控的便利性,本发明优选充电线141包括上述的弹性部141a,驱动件150绝缘连接第一金属触点141b,且于第一金属触点141b至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连线方向,驱动件150与壳体110滑动连接。
通过驱动件150连接第一金属触点141b,且在第一金属触点141b至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连线方向,驱动件150与壳体110滑动连接,如此可以保证驱动件150在朝壳体110外部滑动时,第一金属触点141b会随驱动件150运动并与第二金属接触,进而实现充电线141与导电件142的电性连接效果。当驱动件150不被外部所驱动时,第一金属触点141b也不会运动,从而始终保持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断开的状态,进而防止外部静电通过导电件142和充电线141进入主板120内部而造成对耳机100的损坏作用。
请参照图2和图3,为了在驱动件150滑动时具有较好的导向效果,壳体110内部具有滑槽160,且滑槽160的开口连通壳体110的外部,驱动件150安装于滑槽160内。如此可以保证驱动件150始终沿滑槽160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进而保证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能够实现有效的接触。另外,滑槽160的开口连通壳体110的外部,提供给驱动件150朝壳体110外部运动的空间,进而保证弹性部141a具有较佳的伸长效果,使得导电件142与充电线141能够良好接触。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2,壳体110内部设置有导向槽170,导向槽17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金属触点141b至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连线方向一致,且充电线141位于导向槽170内。
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内部设置导向槽170,使得位于导向槽170内的充电线141在伸长过程中能够沿导向槽170的长度方向伸长,由于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金属触点141b至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连线方向一致,因此充电线141的伸长方向直接朝向第二金属触点142a,如此为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接触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导向效果。
为了简化制造工艺,电池130的侧壁与壳体110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电池130与壳体110形成导向槽170的侧壁。
通过将电池130的侧壁与壳体110的侧壁之间设置间隙,使得电池130的侧壁与壳体110组合形成一个槽体,其中电池130的侧壁与壳体110的侧壁可为该槽体的侧壁。本实施例中将该槽体作为上述的导向槽170,并对充电线141伸长时具有导向作用和左右限位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3,电池130具有两个电极,为了实现对电池130的充电效果充电线141和导电件142具有两个并平行设置,两根充电线141分别通过主板120连接电池130的两个电极,驱动件150设置有一个,且驱动件150同时连接两个弹性部141a。
当充电线141具有两根时,驱动件150设置有一个,且该驱动件150同时连接两个第一金属触点141b,如此可以减少零件的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驱动件150,且两个驱动件150分别驱动两个弹性部141a,并使两个弹性部141a均能处于拉伸状态或收缩状态,以实现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相接触或相互断开的效果。
为了保证两个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两个第二金属触点142a能够同时接触,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两组相对设置的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之间的间距相等,驱动件150设置于两根充电线141的中部。如此,可以保证驱动件150驱动弹性部141a拉伸的长度相同,进而保证每一组相对设置的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能够同时接触,从而当导电件142接入外部电源后能够实现对电池130的充电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耳机100充电组件,如图4和图6所示,该耳机100充电组件包括耳机充电盒200和耳机100,该耳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耳机100充电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耳机充电盒200具有容置上述耳机100的容纳腔210,耳机100安装于该容纳腔210内。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能够保证耳机100放置于耳机充电盒200后,接通电源即可自行对耳机100进行充电,本发明提供第一种实施例:驱动件150为从动磁铁,耳机充电盒200内固定设置有与从动磁铁对应设置的驱动磁铁201,驱动磁铁201和从动磁铁相吸合,且驱动磁铁201驱动弹性部141a拉伸、并使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接触。
通过将驱动件150采用从动磁铁,耳机充电盒200内安装于与从动磁铁对应的驱动磁铁201,则当耳机100放置于耳机充电盒200内后,驱动磁铁201与从动磁铁相互吸引。由于驱动磁铁201固定连接于耳机充电盒200内部,因此从动磁铁朝靠近驱动磁铁201的方向运动,进而通过连接线带动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其中一者朝另一者方向运动,直至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相接触,进而实现充电线141和导电件142的电连接效果。当导电件142连接外部电源后,外部电源相继通过导电件142和充电线141进入主板120,再由主板120进入电池130内,从而实现对电池130的充电效果。
具体地,与驱动件150连接的电池充电线(充电线141或导电件142)至少一部分为导电的弹性部141a,以便于电池充电线(充电线141或导电件142)在驱动件150的驱动下能够伸缩,以满足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第二金属触点142a相互接触或远离的效果。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驱动磁铁201驱动弹性部141a拉伸的效果,本发明中当耳机100刚刚放置于耳机充电盒200内、且弹性部141a处于自然收缩状态时,从动磁铁与驱动磁铁201之间设置有间距,且该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金属接触点和第二金属接触点之间的距离;而当从动磁铁朝驱动磁铁201的方向运动时会驱动弹性部141a处于拉伸状态,进而实现第一金属接触点与第二金属接触点的电连接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第二种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的驱动件150不同,同时对应的耳机充电盒200配合驱动件150的结构也有所不同。第二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驱动件150为挂钩,耳机充电盒200内设置有吊环202,挂钩钩入吊环202内,且挂钩驱动弹性部141a拉伸并使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50为挂钩,耳机充电盒200内设置有吊环202,通过将挂钩钩入吊环202内,使得挂钩通过连接线带动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第二金属触点142a的其中一者朝另一者方向运动,直至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相接触,进而实现充电线141和导电件142的电连接效果。当导电件142连接外部电源后,外部电源相继通过导电件142和充电线141进入主板120,再由主板120进入电池130内,从而实现对电池130的充电效果。
具体地,与驱动件150连接的电池充电线(充电线141或导电件142)包括弹性部141a,以便于电池充电线(充电线141或导电件142)在驱动件150的驱动下能够伸缩,以满足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第二金属触点142a相互接触或远离的效果。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耳机充电盒200内具有容纳耳机100的容纳槽,当耳机100刚刚放置于容纳槽内、且挂钩还未钩入吊环202内时,弹性部141a仍处于自然收缩状态,此时挂钩与吊环202之间设置有间距,且该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金属接触点和第二金属接触点之间的距离。然后,当用户拉动挂钩朝吊环202方向运动并使挂钩的钩部穿设吊环202的通孔后,用户松开挂钩,则挂钩钩入吊环202内。同时,在用户拉动挂钩朝吊环202的方向运动时,由于挂钩与弹性部141a连接在一起,因此挂钩的运动会带动弹性部141a伸长,弹性部141a的伸长进而会使第一金属触点141b与第二金属触点142a相互靠近,继而实现二者相互接触的效果。
当完成对耳机100的充电过程后,若用户需要将耳机100从耳机充电盒200内取出,可先通过用户手动将挂钩从吊环202内脱出,随即松开挂钩,则弹性部141a不再受外力驱动,进而恢复自然状态;当弹性部141a恢复自然状态的同时,弹性部141a驱动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第二金属触点142a相互远离以使耳机充电盒200无法再对耳机100充电,同时驱动挂钩朝远离吊环202的方向运动,如此完全实现挂钩与吊环202的脱钩过程。接着,用户从耳机充电盒200的容纳槽内可轻松取出耳机100。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为了便于将耳机100放置于耳机充电盒200内或者便于从耳机充电盒200内取出耳机100,耳机充电盒200具有足够耳机100通过的安装口。进一步考虑到用户手动将挂钩钩入吊环202上的便利性,安装口可设置于靠近挂钩的一侧,且安装口处设置有与耳机充电盒200的壳体铰接的盖子220,吊环202固定连接于盖子220朝向壳体内部的一侧。
当用户打开盖子220并将耳机100装入耳机充电盒200后,盖子220具有吊环202的一侧显露于外部(可以理解为吊环202显露于外部)。此时用户可将手穿过安装口并拉起挂钩;接着反向拉动挂钩再次穿过安装口,并朝吊环202的方向运动;最后用户驱动挂钩穿过吊环202的通孔,随即用户松开手,挂钩钩入吊环202内。与此同时,与挂钩连接的弹性部141a对挂钩具有回弹力;在该回弹力的作用下,挂钩带动吊环202(或者可以理解为盖子220)朝壳体内部方向转动。如此,则在保证挂钩钩入吊环202的同时还可实现自动关闭耳机充电盒200的盖子220的效果。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挂钩与吊环202之间设置有间距,且该间距大于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第二金属触点142a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挂钩带动盖子220盖合安装口时,第一金属触点141b和第二金属触点142a仍能保持接触的状态。
当挂钩需要脱开吊环202时,用户先在弹性部141a的弹性阻力作用下将盖子220打开,此时吊环202显露在眼前,且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然后用户手动从吊环202上摘下挂钩。当用户松开挂钩后,挂钩在弹性部141a的回弹作用下恢复原始状态,同时第一金属触点和第二金属触点也处于断开状态,耳机100进入未充电状态。在该情况下,用户即可又从耳机充电盒200内顺利取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关于驱动件150的驱动方式以及驱动件150与耳机充电盒200的连接方式不仅限于上述两个实施例,只要驱动件150安装于耳机充电盒200后能够驱动第一金属接触点与第二金属接触点处于接触状态均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主板,所述主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电池,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电池充电组件,所述电池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线和导电件,所述充电线的一端通过所述主板与所述电池电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金属触点,所述导电件穿设所述壳体,且所述导电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金属触点的第二金属触点,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之间设置有间距;其中,所述充电线和/或所述导电件具有在所述第一金属触点至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的方向可伸缩的弹性部;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绝缘连接所述弹性部,并可驱动所述弹性部被拉伸,以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和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的至少其中一者朝靠近另一者的方向运动并相互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包括所述弹性部,所述驱动件绝缘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且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至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的连线方向,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具有滑槽,且所述滑槽的开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至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的连线方向一致,且所述充电线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电池与所述壳体形成所述导向槽的侧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和所述导电件均具有两个,两根所述充电线分别通过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电池的两个电极;所述驱动件设置有一个,且所述驱动件同时连接两个所述弹性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两个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驱动件设置于两根所述充电线的中部。
8.一种耳机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充电盒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所述耳机充电盒具有容置所述耳机的容纳腔,所述耳机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从动磁铁,所述耳机充电盒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从动磁铁对应设置的驱动磁铁,所述驱动磁铁和所述从动磁铁相吸合,且所述驱动磁铁驱动所述弹性部拉伸、并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接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挂钩,所述耳机充电盒内设置有吊环,所述挂钩钩入所述吊环内,且所述挂钩驱动所述弹性部拉伸、并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相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41705.7A CN108810704B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耳机和耳机充电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41705.7A CN108810704B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耳机和耳机充电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10704A true CN108810704A (zh) | 2018-11-13 |
CN108810704B CN108810704B (zh) | 2020-05-22 |
Family
ID=64075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41705.7A Active CN108810704B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耳机和耳机充电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1070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98503A (zh) * | 2019-04-25 | 2019-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 |
WO2020199280A1 (zh) * | 2019-04-02 | 2020-10-08 | 宜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套件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04093A (zh) * | 2012-09-27 | 2013-01-30 |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 金属端子和具有该金属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
CN102904117A (zh) * | 2012-09-27 | 2013-01-30 |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插座 |
US20130329925A1 (en) * | 2012-06-06 | 2013-12-12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Hearing instrument system with a rechargeable battery |
CN204031426U (zh) * | 2014-06-30 | 2014-12-17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电路板及一种蓝牙耳机 |
CN104253350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诺基亚公司 | 静电放电保护 |
CN205453184U (zh) * | 2015-12-31 | 2016-08-10 | 深圳市凯狮博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蓝牙耳机 |
CN106131725A (zh) * | 2016-02-19 | 2016-11-16 | 精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耳机充电装置及耳机充电电路 |
CN206506677U (zh) * | 2017-03-08 | 2017-09-19 | 东莞市名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磁吸式充电耳机 |
-
2018
- 2018-07-06 CN CN201810741705.7A patent/CN1088107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329925A1 (en) * | 2012-06-06 | 2013-12-12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Hearing instrument system with a rechargeable battery |
CN102904093A (zh) * | 2012-09-27 | 2013-01-30 |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 金属端子和具有该金属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
CN102904117A (zh) * | 2012-09-27 | 2013-01-30 |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插座 |
CN104253350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诺基亚公司 | 静电放电保护 |
CN204031426U (zh) * | 2014-06-30 | 2014-12-17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电路板及一种蓝牙耳机 |
CN205453184U (zh) * | 2015-12-31 | 2016-08-10 | 深圳市凯狮博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蓝牙耳机 |
CN106131725A (zh) * | 2016-02-19 | 2016-11-16 | 精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耳机充电装置及耳机充电电路 |
CN206506677U (zh) * | 2017-03-08 | 2017-09-19 | 东莞市名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磁吸式充电耳机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99280A1 (zh) * | 2019-04-02 | 2020-10-08 | 宜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套件 |
US11863926B2 (en) | 2019-04-02 | 2024-01-02 | Yibai Science &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 Headset kit |
CN110198503A (zh) * | 2019-04-25 | 2019-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 |
CN110198503B (zh) * | 2019-04-25 | 2021-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 |
US11962983B2 (en) | 2019-04-25 | 2024-04-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Wireless earphon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10704B (zh) | 2020-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90179B (zh) | 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磁连接器 | |
EP4170415A1 (en) | Smart glasses, wireless earphones, wearable device assembl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209659365U (zh) | 终端设备 | |
CN108810704A (zh) | 耳机和耳机充电组件 | |
CN208766391U (zh) | 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 |
CN109038720A (zh) | 一种充电装置、终端设备及充电方法 | |
CN108882088A (zh) | 耳机充电盒 | |
CN205753502U (zh) | 充电器 | |
WO2021254359A1 (zh) | 可穿戴设备组件 | |
CN206532930U (zh) | 一种智能机器人触点式充电结构 | |
WO2022017230A1 (zh) | 头戴式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及耳机充电系统 | |
CN201397963Y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 | |
CN209561749U (zh) | 连接座和连接头 | |
CN204231508U (zh) | 电子设备 | |
TW202313160A (zh) | 視訊遊戲系統 | |
CN110380593A (zh) | 一种功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05681487U (zh) | 柔性防尘智能手机及柔性壳体 | |
CN209692091U (zh) | 带插头的线缆及终端设备组件 | |
CN212366373U (zh) | 一种磁铁吸附便收纳数据线 | |
CN208956290U (zh) |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装置以及蓝牙耳机套件 | |
CN210839987U (zh) | 蓝牙耳机充电装置 | |
CN109888546A (zh) | 电子产品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08142865U (zh) |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 |
CN109068220B (zh) | 耳机、耳机充电盒和耳机套装 | |
CN112887556A (zh) | 电子设备及摄像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