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3347A - 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03347A CN108803347A CN201810874056.8A CN201810874056A CN108803347A CN 108803347 A CN108803347 A CN 108803347A CN 201810874056 A CN201810874056 A CN 201810874056A CN 108803347 A CN108803347 A CN 1088033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ment
- model
- new breath
- increment
- indica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多模型描述系统状态空间模型;步骤2、设计多模型描述系统的被控对象控制器。与传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不同,本方法采用改进的状态空间模型,针对过程状态变量和跟踪误差进行分别组合和调节,使得它们可以分别在目标函数优化中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改进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器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因此,针对多模型描述系统的控制性能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工业过程控制领域,涉及到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扰动和不确定性,这将导致相关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会恶化到不可接受的程度,而模型预测控制正好对此问题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例如,多模型描述系统就具有时变和模型不定的特性,为了获得针对该系统的较好控制性能,许多研究人员前赴后继,提出了众多控制方法,如,模型预测控制与最小二乘在线参数估计控制的组合策略方法,具有有界扰动和状态不可测的线性多描述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等。关于多模型描述系统的控制问题,使用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最广,为了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鲁棒控制方法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针对多模型描述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与传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不同,本方法采用改进的状态空间模型,针对过程状态变量和跟踪误差进行分别组合和调节,使得它们可以分别在目标函数优化中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改进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器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因此,针对多模型描述系统的控制性能得以提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模型建立、控制器设计、预测机理、优化等手段,设计了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针对多模型描述系统的控制性能。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1、建立多模型描述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具体方法是:
1-1.建立多模型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多模型描述系统模型,其形式如下:
x(k+1)=Akx(k)+Bku(k)
y(k+1)=Cx(k+1)
且满足:
其中k表示多模型描述系统的运行时刻,i是大于等于零的正整数,x(k)、x(k+1)分别是k时刻、k+1时刻的系统状态,u(k)是k时刻的系统输入,Δu(k+i)是k+i时刻的系统输入增量,y(k+1)是k+1时刻的系统输出,y(k+i+1)是k+i+1时刻的系统输出,Ak,Bk,C分别表示第k个系统相关矩阵,ymin,ymax分别是系统输出下界、上界,Δumin,Δumax分别是系统输入增量的上界、下界。
1-2.选取在鲁棒模型预测控制设计目标下的目标函数,为:
且满足:
其中J∞(k)表示k时刻稳态目标函数,l是大于零的自然数,Ω=Co{A1|B1,A2|B2,…,AL|BL},Co表示组,αl(k)是k时刻第l个非负的系数,A1|B1,A2|B2,…,AL|BL分别表示第L对系统矩阵组,[Ak|Bk],[Al|Bl]分别是第K,L对系统矩阵组,yr(k+i)是k+i时刻的系统期望输出,Q,R为相应的输出误差、输入增量的加权矩阵,ΔU(k)是一组k时刻的未来系统输入增量。
1-3.设计由n个自由度控制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下的新息状态空间方程:
首先,定义新息系统状态:
其中z(k)表示k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Δx(k)是k时刻的系统状态增量,e(k)是k时刻的系统输出误差。
然后得出新息状态空间方程,其表示如下:
z(k+1)=Amkz(k)+BmkΔu(k)
Δy(k+1)=Cmz(k+1)
其中z(k+1)表示k+1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Δy(k+1)是k+1时刻的系统输出增量,
1-4.根据1-3,得到新的目标函数为:
且满足:
其中z(k+i)表示k+i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
进一步得到新息状态空间方程的约束表达式,
-ymin-yr(k+i+1)≤Cez(k+i+1)≤ymax-yr(k+i+1)
-Δumin≤Δu(k+i)≤Δumax
其中yr(k+i+1)是k+i+1时刻的系统期望输出,z(k+i+1)是k+i+1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Ce=[01]。
步骤2、设计多模型描述系统的被控对象控制器,具体是:
2-1.基于步骤1,多模型描述系统的系统状态预测模型如下:
其中z(k+2),z(k+3)…z(k+N)分别表示k+2,k+3,…,k+3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Δu(k+1),Δu(k+2),…,Δu(k+N-1)分别表示k+1,k+2,…,k+N-1时刻的系统输入增量。
2-2.进一步得到系统最终的目标函数如下:
且满足:
[Aml+BmlF(k)]TPl[Aml+BmlF(k)]-Pl+Q+F(k)TRF(k)≤0,l=1,2,…,L
其中表示k时刻最终的目标函数,ξl(k+i)是k+i时刻第l个新息非负的系数,Pl是第l个系统正矩阵,是新息系统输入增量,F(k)是k时刻的求解黎卡提方程的所需矩阵。P(i,k)是k时刻第i个新息系统加权矩阵。分别是不同的新息系统矩阵,分别是不同的第N个新息系统矩阵。
2-3.依照2-1到2-2中的步骤依次循环分别求解多模型描述系统k,k+1,…,k+N-1时刻的最优输入增量Δu(k),Δu(k+1),…,Δu(k+N-1),再将其作用于多模型描述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注塑成型工艺为例:
这里以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填料压力加以描述,调节手段是控制比例阀的阀门开度。
步骤1、建立注塑成型过程的状态空间模型,具体步骤是:
1-1.建立注塑成型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注塑成型过程系统模型,其形式如下:
x(k+1)=Akx(k)+Bku(k)
y(k+1)=Cx(k+1)
且满足:
其中k表示注塑成型过程的运行时刻,i是大于等于零的正整数,x(k)、x(k+1)分别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时刻、k+1时刻的系统状态,u(k)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时刻的阀门开度,Δu(k+i)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i时刻的阀门开度增量,y(k+1)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1时刻的填料压力,y(k+i+1)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i+1时刻的填料压力,Ak,Bk,C分别表示第k个注塑成型过程相关矩阵,ymin,ymax分别是填料压力下界、填料压力上界,Δumin,Δumax分别是阀门开度增量的上界、下界。
1-2.选取注塑成型过程中在鲁棒模型预测控制设计目标下的目标函数,为:
且满足:
其中J∞(k)表示注塑成型过程中k时刻稳态目标函数,l是大于零的自然数,Ω=Co{A1|B1,A2|B2,…,AL|BL},Co表示组,αl(k)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时刻的第l个非负的系数,A1|B1,A2|B2,…,A|L|BL分别表示第L对注塑成型过程矩阵组,[Ak|Bk],[Al|Bl]分别是第K,L对注塑成型过程矩阵组,yr(k+i)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i时刻的期望填料压力,Q,R为相应的填料压力误差、阀门开度增量的加权矩阵,ΔU(k)是k时刻的一组未来阀门开度增量。
1-3.设计注塑成型过程中由n个自由度控制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下的新息状态空间方程:
首先,定义新息系统状态:
其中z(k)表示注塑成型过程中k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Δx(k)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时刻的系统状态增量,e(k)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时刻的填料压力误差。
然后得出注塑成型过程的新息状态空间方程,其表示如下:
z(k+1)=Amkz(k)+BmkΔu(k)
Δy(k+1)=Cmz(k+1)
其中Cm=[C 0],z(k+1)表示注塑成型过程中k+1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Δy(k+1)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1时刻的填料压力增量,
1-4.根据1-3,得到注塑成型过程的新息目标函数为:
且满足:
其中z(k+i)表示注塑成型过程中k+i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
进一步得到注塑成型过程的新息状态空间方程的约束表达式,
-ymin-yr(k+i+1)≤Cez(k+i+1)≤ymax-yr(k+i+1)
-Δumin≤Δu(k+i)≤Δumax
其中yr(k+i+1)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i+1时刻的期望填料压力,z(k+i+1)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i+1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Ce=[0 1]。
步骤2、设计注塑成型过程的注塑成型控制器,具体是:
2-1.基于步骤1,注塑成型过程的系统状态预测模型如下:
其中z(k+2),z(k+3)…z(k+N)分别表示注塑成型过程中k+2,k+3,…,k+3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Δu(k+1),Δu(k+2),…,Δu(k+N-1)分别表示注塑成型过程中k+1,k+2,…,k+N-1时刻的阀门开度增量。
2-2.进一步得到注塑成型过程最终的目标函数如下:
且满足:i≥N
[Aml+BmlF(k)]TPl[Aml+BmlF(k)]-Pl+Q+F(k)TRF(k)≤0,l=1,2,…,L
其中表示注塑成型过程中k时刻最终的目标函数, ξl(k+i)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i时刻第l个新息非负的系数,Pl是第l个系统正矩阵,是新息阀门开度增量,F(k)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时刻的求解黎卡提方程的所需矩阵。P(i,k)是注塑成型过程中k时刻第i个新息系统加权矩阵。分别是注塑成型过程中不同的新息系统矩阵,分别是注塑成型过程中不同的第N个新息系统矩阵。
2-3.依照2-1到2-2中的步骤依次循环分别求解注塑成型过程中k,k+1,…,k+N-1时刻的最优阀门开度增量Δu(k),Δu(k+1),…,Δu(k+N-1),再将其作用于注塑成型过程。
Claims (3)
1.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多模型描述系统状态空间模型;
步骤2、设计多模型描述系统的被控对象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建立多模型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多模型描述系统模型,其形式如下:
x(k+1)=Akx(k)+Bku(k)
y(k+1)=Cx(k+1)
且满足:
其中k表示多模型描述系统的运行时刻,i是大于等于零的正整数,x(k)、x(k+1)分别是k时刻、k+1时刻的系统状态,u(k)是k时刻的系统输入,Δu(k+i)是k+i时刻的系统输入增量,y(k+1)是k+1时刻的系统输出,y(k+i+1)是k+i+1时刻的系统输出,Ak,Bk,C分别表示第k个系统相关矩阵,ymin,ymax分别是系统输出下界、上界,Δumin,Δumax分别是系统输入增量的上界、下界;
1-2.选取在鲁棒模型预测控制设计目标下的目标函数,为:
且满足:
其中J∞(k)表示k时刻稳态目标函数,l是大于零的自然数,Ω=Co{A1|B1,A2|B2,…,AL|BL},Co表示组,αl(k)是k时刻第l个非负的系数,A1|B1,A2|B2,…,AL|BL分别表示第L对系统矩阵组,[Ak|Bk],[Al|Bl]分别是第K,L对系统矩阵组,yr(k+i)是k+i时刻的系统期望输出,Q,R为相应的输出误差、输入增量的加权矩阵,ΔU(k)是一组k时刻的未来系统输入增量;
1-3.设计由n个自由度控制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下的新息状态空间方程:
首先,定义新息系统状态:
其中z(k)表示k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Δx(k)是k时刻的系统状态增量,e(k)是k时刻的系统输出误差。
然后得出新息状态空间方程,其表示如下:
z(k+1)=Amkz(k)+BmkΔu(k)
Δy(k+1)=Cmz(k+1)
其中Cm=[C 0],z(k+1)表示k+1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Δy(k+1)是k+1时刻的系统输出增量,
1-4.根据1-3,得到新的目标函数为:
且满足:
其中z(k+i)表示k+i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
进一步得到新息状态空间方程的约束表达式,
-ymin-yr(k+i+1)≤Cez(k+i+1)≤ymax-yr(k+i+1)
-Δumin≤Δu(k+i)≤Δumax
其中yr(k+i+1)是k+i+1时刻的系统期望输出,z(k+i+1)是k+i+1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Ce=[0 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基于步骤1,多模型描述系统的系统状态预测模型如下:
其中z(k+2),z(k+3)…z(k+N)分别表示k+2,k+3,…,k+3时刻的新息系统状态,Δu(k+1),Δu(k+2),…,Δu(k+N-1)分别表示k+1,k+2,…,k+N-1时刻的系统输入增量;
2-2.进一步得到系统最终的目标函数如下:
且满足:
[Aml+BmlF(k)]TPl[Aml+BmlF(k)]-Pl+Q+F(k)TRF(k)≤0,l=1,2,…,L
其中表示k时刻最终的目标函数,ξl(k+i)是k+i时刻第l个新息非负的系数,Pl是第l个系统正矩阵,是新息系统输入增量,F(k)是k时刻的求解黎卡提方程的所需矩阵。P(i,k)是k时刻第i个新息系统加权矩阵。分别是不同的新息系统矩阵,分别是不同的第N个新息系统矩阵;
2-3.依照2-1到2-2中的步骤依次循环分别求解多模型描述系统k,k+1,…,k+N-1时刻的最优输入增量Δu(k),Δu(k+1),…,Δu(k+N-1),再将其作用于多模型描述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74056.8A CN108803347B (zh) | 2018-08-02 | 2018-08-02 | 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74056.8A CN108803347B (zh) | 2018-08-02 | 2018-08-02 | 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03347A true CN108803347A (zh) | 2018-11-13 |
CN108803347B CN108803347B (zh) | 2021-05-11 |
Family
ID=64079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74056.8A Active CN108803347B (zh) | 2018-08-02 | 2018-08-02 | 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03347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22193A1 (en) * | 2009-07-27 | 2011-01-27 | Siemens Industr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self-configured, model-based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ler for multi-zone regulation systems |
CN105045097A (zh) * | 2015-05-26 | 2015-11-11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微陀螺仪反演全局滑模模糊控制方法 |
CN105955027A (zh) * | 2016-05-30 | 2016-09-21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多阶运动信息估计的前馈控制方法 |
CN106773648A (zh) * | 2016-12-19 | 2017-05-31 | 华侨大学 | 一种自抗扰控制的鲁棒保性能设计与参数整定方法 |
CN106773700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遗传算法优化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
CN106873658A (zh) * | 2017-01-17 | 2017-06-20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时滞化工生产过程的预测输出两自由度控制方法 |
US9710925B2 (en) * | 2014-06-08 | 2017-07-18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Robust anytime tracking combining 3D shape, color, and motion with annealed dynamic histograms |
CN107797451A (zh) * | 2017-10-21 | 2018-03-13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未知干扰下不确定性系统时滞依赖鲁棒约束预测控制方法 |
-
2018
- 2018-08-02 CN CN201810874056.8A patent/CN1088033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22193A1 (en) * | 2009-07-27 | 2011-01-27 | Siemens Industr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self-configured, model-based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ler for multi-zone regulation systems |
US9710925B2 (en) * | 2014-06-08 | 2017-07-18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Robust anytime tracking combining 3D shape, color, and motion with annealed dynamic histograms |
CN105045097A (zh) * | 2015-05-26 | 2015-11-11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微陀螺仪反演全局滑模模糊控制方法 |
CN105955027A (zh) * | 2016-05-30 | 2016-09-21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多阶运动信息估计的前馈控制方法 |
CN106773648A (zh) * | 2016-12-19 | 2017-05-31 | 华侨大学 | 一种自抗扰控制的鲁棒保性能设计与参数整定方法 |
CN106773700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遗传算法优化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
CN106873658A (zh) * | 2017-01-17 | 2017-06-20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时滞化工生产过程的预测输出两自由度控制方法 |
CN107797451A (zh) * | 2017-10-21 | 2018-03-13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未知干扰下不确定性系统时滞依赖鲁棒约束预测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UNFENG ZHANG: "Linear programming-based robus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positive systems", 《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 |
徐广治,等: "反向响应时滞过程的二自由度Smith预估控制", 《应用科学学报》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03347B (zh) | 2021-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42667B (zh) | 基于时变时滞和干扰的注塑过程混杂2d跟踪控制方法 | |
CN109407512B (zh) | 依赖时滞的间歇过程2d输入输出约束控制方法 | |
CN104318090A (zh) | 基于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的溶菌酶发酵过程中的广义预测方法 | |
CN111123871B (zh) | 针对化工过程遗传算法优化的预测函数控制方法 | |
CN105739309B (zh) |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主控系统解耦补偿控制方法 | |
CN101763036A (zh)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赖氨酸发酵过程补料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5334751B (zh) | 一种批次注塑过程的稳定控制器设计方法 | |
CN106773654A (zh) | 一种分数阶pid控制器参数优化整定方法 | |
CN103995466B (zh) | 一种基于软约束的区间预测控制建模及优化方法 | |
CN109240362B (zh) | 一种基于分数阶PID控制器的废水pH值调节方法 | |
CN114403486B (zh) | 基于局部峰值编码循环网络的气流式烘丝机智能控制方法 | |
CN108803347A (zh) | 一种反向过程鲁棒控制方法 | |
CN117455320B (zh) | 基于qgmvpn模型的多釜聚合过程熔体质量指标在线预测方法 | |
CN113641101A (zh) |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的多渠池控制参数寻优算法 | |
CN103412486A (zh) | 一种聚氯乙烯汽提过程智能控制方法 | |
CN117847730A (zh) | 一种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新风机组主动节能优化控制方法 | |
CN110794677B (zh) | 基于迭代学习的抽汽供热发电机组协调系统预测控制器 | |
CN110015740B (zh) | 一种基于ph值动态模型的废水处理过程控制方法 | |
CN113126576A (zh) | 集输系统能耗优化模型构建方法与集输系统能耗控制方法 | |
Pawlowski et al. | Event-based sele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raceway reactor: A simulation study | |
CN114609986A (zh) | 基于预测控制的水泥分解炉脱硝调控优化系统和方法 | |
CN103760930A (zh) | 一种变最佳应变速率超塑胀形多气路压力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和使用方法 | |
CN114411858A (zh)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绞吸式挖泥船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0058527A (zh) | 一种工业过程无穷时域优化先进控制方法 | |
CN108897219B (zh) | 一种化工不确定工业过程约束预测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