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1889A - 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1889A
CN108801889A CN201810529679.1A CN201810529679A CN108801889A CN 108801889 A CN108801889 A CN 108801889A CN 201810529679 A CN201810529679 A CN 201810529679A CN 108801889 A CN108801889 A CN 108801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ss
sample
cartridge
loading
side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96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1889B (zh
Inventor
周霄骋
石亮
蔡景顺
刘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296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18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1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1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1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1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bending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26Combination of several types of applied for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和方法。本发明所述装置包括复合应力加载装置、应力监测装置、信息采集装置及环境模拟发生装置,复合应力加载装置的应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信息采集装置连接,信息采集装置通过数据线连接应力监测装置,应力监测装置可以实时显示应力变化信息,环境模拟发生装置通过底梁环境开口、环境模拟连接管件与介质盒连接,模拟溶液、干湿循环、薄液膜等多种试验环境,实现对工况多因素耦合的模拟。采用本所述装置及方法可以模拟钢筋及钢筋混凝土复合受力的实际工况,并实现多试样同时加载,快速、准确的对腐蚀情况进行评价。

Description

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腐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腐蚀及其影响给中国带来3000亿美元的损失,占国家GDP的3%。而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项目中,腐蚀介质和各种载荷十分复杂:大多情况下不仅仅是受单一的拉应力或弯曲应力,而是同时收到拉弯作用;南部海洋工程受高温、高湿、高氯,西部地区受盐碱、硫酸盐等严酷环境的考验,多因素耦合形成很大的应力腐蚀失效隐患。
通过室内模拟钢筋或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际受力形式,耦合溶液、干湿循环、薄液膜等模拟工况,进而评价在不同腐蚀性介质、复合加载下钢筋及钢筋混凝土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实验室模拟过程中,如何简便的对钢筋及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复合加载,并精确控制应力加载大小成为影响试验和评价效果的关键因素。
现有的应力加载装置一般仅对金属试样进行恒拉或恒弯加载,少有针对钢筋混凝土试样试件的设计,功能单一;另一方面大部分装置采用固定的结构设计使得无法同时对多个试样进行加载,也无法对不同尺寸试样进行加载试验,使得试验难度及成本增大。
中国专利2014420797164.7(申请日2014.12.15)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粘结试样在应力作用下腐蚀试验的加载装置,采用杠杆方式对钢筋混凝土加载恒拉应力,但该装置由于结构原因体积大,且一次性只能加载一个试样,另一方面无法对钢筋混凝土试样进行复合应力加载;而本公开所述弹性元件可采用碟簧,具有较小的空间内承受极大的载荷、组合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修正了许多使用弹簧加载应力装置的缺点。中国专利201410713430.8(申请日2014.11.30)公开了一种恒弯曲应变的加载装置和方法,但该装置只能单一的对金属加载固定应变,而且即便采取绝缘措施仍无法避免加载装置与试样间的电偶腐蚀。中国专利201510275558.5(申请日2015.05.26)、201410148919.3(申请日2014.04.11)各自公开了一种试样的恒载荷拉伸试验装置,都只能对金属试样进行拉伸试验,且该装置通过贴在试样中部的应变片加载恒拉应力,需要根据应力-应变转换关系确定加载值,方法繁琐。中国专利201510874287.5(申请日2015.12.02)公开了一种复合加载应力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提供对金属拉、扭的负荷加载,与本装置拉、弯复合加载有较大差别,且通过应力环进行加载时,需要频繁对应力环进行系数较准,随着试验精度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试验量的增加,该加载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实际工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及方法,为实验室内评价钢筋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作用及复合受力作用下腐蚀情况提供一种可行的装置与方案。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包括复合应力加载装置、应力监测装置、信息采集装置及环境模拟发生装置;
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包括上盖、底梁、底座、左侧梁、右侧梁、介质盒、至少一个横向加载梁和至少一个纵向加载梁;所述纵向加载梁包括上下两个螺母、第一螺杆、第一弹性部件、第一应力传感器、垫片,所述第一螺杆位于第一弹性部件内部,第一螺杆的外螺纹用于第一螺母加载,内螺纹用于安装试样,试样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应力传感器及垫片的内部,并用第二螺母安装紧固;所述横向加载梁包括第二螺杆、第三螺母、第二弹性部件、第二应力传感器和绝缘套筒,所述绝缘套筒弧面的一端与试样相接触,所述第二螺杆一端套设在所述绝缘套筒内部,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内部,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与所述第三螺母相安装;
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采用装配式结构,所述底梁插接在左右两底座之间,所述介质盒放置在所述底梁上,所述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置于介质盒的左右两侧并通过第二紧固件和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盖置于介质盒上方且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安装孔安装于左侧梁与右侧梁上;所述介质盒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上开口,所述介质盒的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下开口,所述上开口与下开口位于同一轴线且数量一一对应;所述上盖设有与所述上开口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纵向加载梁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上开口用于加载试样;所述介质盒的上开口与试样直接相通,下开口上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下开口与第二密封件位于同一轴线且外径相同;所述底梁采用凹槽结构,试样远离第一螺杆的一端穿过安装在介质盒下开口的第二密封件、第三通孔、第一应力传感器、垫片,以第二螺母将第一应力传感器安装在底梁凹槽内;
所述左侧梁、右侧梁上各自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介质盒左、右两端与左侧梁、右侧梁上的第二通孔同轴线位置设有侧开口,所述横向加载梁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安装在所述绝缘套筒内,安装有绝缘套筒的第二螺杆穿过所述介质盒的侧开口用于对试样加载弯曲应力;用于加载同一个试样的所述纵向加载梁与所述横向加载梁垂直,所述纵向加载梁用于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所述横向加载梁用于对试样施加弯曲载荷;
所述介质盒底部设有介质盒环境开口,与底梁上设置的底梁环境开口位于同一轴线,且内部与第一密封件相配合,所述第一密封件内设有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紧固件上接有环境模拟连接管件;
其中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的第一、第二应力传感器通过第一数据线与信息采集装置连接,信息采集装置通过第二数据线连接应力监测装置,应力监测装置可以实时显示应力变化信息,环境模拟发生装置通过底梁环境开口、环境模拟连接管件与介质盒连接,模拟溶液、干湿循环、薄液膜等多种试验环境,实现对工况多因素耦合的模拟。
所述弹性部件优选碟簧,具有较小的空间内承受极大的载荷、组合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适合长期、高应力加载。
本发明可通过更换不同高度的侧梁或侧梁下增加垫板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试样进行拉弯加载试验。
所述左侧梁、右侧梁增设三角形的加强筋,加强筋的两个直角边以焊接方式固定在侧梁两个垂直面上,以提高L型的左、右侧梁在试样加载时的抗压强度,提高了装配式结构的安全性。
所述底梁采用凹槽结构,有效利用装配式结构中底座与底梁形成的底部剩余空间,试样远离螺杆的一端穿过安装在介质盒下开口的密封件、通孔、应力传感器、垫片,以螺母将应力传感器安装在底梁凹槽内;所述应力传感器可选用圆形内孔式结构设计,适用于螺栓预紧力的实时监测,比传统的千分表应力加载方式精度、准确度高,并有效节省空间。
所述与介质盒下开口上的密封件内径与试样外径过盈配合,保证试样下部不进水;介质盒高度小于试样高度,保证试样上部高于介质盒上部,试样不进水。
所述绝缘套筒一方面防止螺杆与试样间的电偶腐蚀,另一方面通过螺杆的压紧力有利于介质盒的防水。
所述密封件、绝缘套筒可采用软性绝缘材质,如四聚氟乙烯、橡胶。
本发明所述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备好的试样安装在复合应力加载装置上:
S1.将试样一端穿过底梁,并将第二密封件内螺纹与试样外螺纹相安装,位于底梁凹槽一侧的试样另一端穿过第一应力传感器、垫片后将第二螺母安装在试样上,完成对试样的初步固定和定位;
S2.将第一密封件、第三紧固件、环境模拟连接管件安装在底梁的介质盒环境开口处,然后将底梁插接在底座上;
S3.将试样与第二密封件穿过介质盒的下开口、上开口,同时将第一密封件安装在介质盒环境开口内,完成介质盒的定位和安装;
S4.将横向加载梁的第一螺杆穿过左侧梁或右侧梁,然后套设绝缘套筒,所述第一螺杆另一端安装第一应力传感器、第一弹性部件,并以第二螺母相安装;
S5.将绝缘套筒安装在介质盒的侧开口,然后以第二紧固件、第一安装孔完成左侧梁、右侧梁的安装紧固;
S6.将试样穿过第一通孔,并以第一紧固件、第二安装孔完成上盖的安装;
S7.将螺杆安装在试样上,螺杆外分别套设弹性部件,最后安装分别螺母,从而完成复合应力加载装置的安装;
(2)根据实验要求,准备需要的环境模拟发生装置,并通过底梁环境开口、第三紧固件、环境模拟连接管件、第一密封件与介质盒连接;
(3)将复合应力加载装置的第一、第二应力传感器通过第一数据线与信息采集装置连接,将信息采集装置通过第二数据线连接应力监测装置,应力监测装置可以实时显示应力变化信息,完成所述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的搭建;
(4)根据实验要求,打开应力监测装置、信息采集装置,对试样进行拉应力、弯曲应力或者拉弯复合应力的精确加载,打开环境模拟发生装置,开始试样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实验;
(5)实验结束后,取出试样,进行试样腐蚀评价。
使用本发明模拟钢筋或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际受力形式,耦合溶液、干湿循环、薄液膜等模拟工况,进而评价在不同腐蚀性介质、复合加载下钢筋及钢筋混凝土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腐蚀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2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中介质盒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中绝缘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中底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中各标注为:1应力监测装置,2信息采集装置,3复合应力加载装置,4环境模拟发生装置,5-1第一数据线,5-2第二数据线,6环境模拟连接管件,7-1第一螺杆,7-2第二螺杆,8-1第一螺母,8-2第二螺母,8-3第三螺母,9-1第一弹性部件,9-2第二弹性部件,10-1第一紧固件,10-2第二紧固件,10-3第三紧固件,11上盖,12左侧梁,13加强筋,14底座,15介质盒,16底梁,17-1第一密封件,17-2第二密封件,18垫片,19-1第一应力传感器,19-2第二应力传感器,20绝缘套筒,21右侧梁,22-1第一通孔,22-2第二通孔,22-3第三通孔,23试样,24-1第一安装孔,24-2第二安装孔,25底梁环境开口,26上开口,27下开口,28介质盒环境开口,29侧开口,30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8,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搭建的这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包括:1应力监测装置、2信息采集装置、3复合应力加载装置、4环境模拟发生装置、5数据线、6环境模拟连接管件、7螺杆、8螺母、9弹性部件、10紧固件、11上盖、12左侧梁、13加强筋、14底座、15介质盒、16底梁、17密封件、18垫片、19应力传感器、20绝缘套筒、21右侧梁、22通孔、23试样、24安装孔、25底梁环境开口、26上开口、27下开口、28介质盒环境开口、29侧开口、30垫板。
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3的应力传感器19通过数据线5与信息采集装置2连接,信息采集装置2通过数据线5连接应力监测装置1,应力监测装置1可以实时显示应力变化信息,环境模拟发生装置4通过底梁环境开口25、环境模拟连接管件6与介质盒15连接,模拟溶液、干湿循环、薄液膜等多种试验环境,实现对工况多因素耦合的模拟。
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3包括上盖11、底梁16、底座14、左侧梁12、右侧梁21、介质盒15、至少一个横向加载梁和至少一个纵向加载梁,其中,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采用装配式结构,所述底梁16插接在左右两底座14之间,所述介质盒15放置在所述底梁16上,所述左侧梁12和所述右侧梁21置于介质盒15的左右两侧并通过紧固件10-1和安装孔24-1固定在所述底座14上,所述上盖11置于所述介质盒15上方且通过紧固件10-2和安装孔24-2分别安装于左侧梁12与右侧梁21上;所述介质盒15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上开口26,所述介质盒15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下开口27,所述上开口26与下开口27位于同一轴线,上开口与试样直接相通,下开口与密封件外径相同;所述上盖11设有与所述上开口26相对应的通孔22-1,所述纵向加载梁穿过所述通孔22-1、上开口27用于加载试样23,所述左侧梁12、右侧梁21上各自设置至少一个通孔22-2,所述介质盒15左、右两端与左侧梁12、右侧梁21上的通孔22-2同轴线位置设有侧开口29,每个所述横向加载梁穿过在所述通孔22-2安装在所述绝缘套筒20内,安装有绝缘套筒20的螺杆7-2穿过所述介质盒15的侧开口29用于对试样23加载弯曲应力;用于加载同一个试样23的所述纵向加载梁与所述横向加载梁垂直,所述纵向加载梁用于对试样23施加拉伸载荷,所述横向加载梁用于对试样23施加弯曲载荷。
所述纵向加载梁包括螺母8-1、螺杆7-1、螺母8-3、弹性部件9-1、应力传感器19-1、垫片18,所述螺杆7-1位于弹性部件9-1内部,螺杆7-1的外螺纹用于螺母8-1加载,内螺纹用于安装试样23,试样23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应力传感器19-1、垫片18的内部,并用螺母8-3安装紧固。
所述横向加载梁包括螺杆7-2、螺母8-3、弹性部件9-2、应力传感器19-2和绝缘套筒20,所述绝缘套筒20弧面的一端与试样23相接触,所述螺杆7-2一端套设在所述绝缘套筒20内部,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弹性部件9-2的内部,所述螺杆7-2的螺纹与所述螺母8-3相安装。
所述弹性部件9优选碟簧,具有较小的空间内承受极大的载荷、组合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适合长期、高应力加载。
所述左侧梁12、右侧梁21增设三角形的加强筋13,加强筋13的两个直角边以焊接方式固定在左侧梁12和右侧梁21的两个垂直面,以提高L型的左侧梁12、右侧梁21在试样23加载时的抗压强度,提高了装配式结构的安全性。
所述底梁16采用凹槽结构,有效利用装配式结构中底座14与底梁16形成的底部剩余空间,试样远离螺杆7-1的一端穿过安装在介质盒15的下开口28的密封件17-2、通孔22-3、应力传感器19-1、垫片18,以螺母8-2将应力传感器19-1安装在底梁16的凹槽内。所述应力传感器19-1可选用圆形内孔式结构设计,适用于应力的实时监测,比传统的千分表应力加载方式精度、准确度高,并有效节省空间。
所述绝缘套筒20一方面防止螺杆7-2与试样23间的电偶腐蚀,另一方面通过螺杆7-2的压紧力有利于介质盒15的防水。
所述密封件17、绝缘套筒20可采用软性绝缘材质,如四聚氟乙烯、橡胶。
所述腐蚀评价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备好的试样安装在复合应力加载装置上:
S1.将试样一端穿过底梁,并将密封件内螺纹与试样外螺纹相安装,位于底梁凹槽一侧的试样另一端穿过应力传感器、垫片后将螺母安装在试样上,完成对试样的初步固定和定位;
S2.将密封件、紧固件、环境模拟连接管件安装在底梁的介质盒环境开口处,然后将底梁插接在底座上;
S3.将试样与密封件穿过介质盒的下开口、上开口,同时将密封件安装在介质盒环境开口内,完成介质盒的定位和安装;
S4.将横向加载梁的螺杆穿过左侧梁或右侧梁,然后套设绝缘套筒,所述螺杆另一端安装应力传感器、弹性部件,并以螺母相安装;
S5.将绝缘套筒安装在介质盒的侧开口,然后以紧固件、安装孔完成左侧梁、右侧梁的安装紧固;
S6.将试样穿过通孔,并以紧固件、安装孔完成上盖的安装;
S7.将横向加载梁的螺杆和纵向加载梁的螺杆安装在试样上,螺杆外套设弹性部件,最后安装螺母,从而完成复合应力加载装置的安装;
(2)根据实验要求,准备需要的环境模拟发生装置,并通过底梁环境开口、紧固件、环境模拟连接管件、密封件与介质盒连接;
(3)将复合应力加载装置的应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信息采集装置连接,将信息采集装置通过数据线连接应力监测装置,应力监测装置可以实时显示应力变化信息,完成所述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的搭建;
(4)根据实验要求,打开应力监测装置、信息采集装置,对试样进行拉应力、弯曲应力或者拉弯复合应力的精确加载,打开环境模拟发生装置,开始试样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实验;
(5)实验结束后,取出试样,进行试样腐蚀评价。
实施例二
参见图9,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通过在左侧梁12及右侧梁20下增加垫板30,实现对不同长度试样19进行拉弯精确加载及应力监控。
实施例三
通过更换不同高度的左侧梁12、右侧梁21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试样23进行拉弯加载试验。

Claims (9)

1.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应力加载装置(3)、应力监测装置(1)、信息采集装置(2)及环境模拟发生装置(4);
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3)包括上盖(11)、底梁(16)、底座(14)、左侧梁(12)、右侧梁(21)、介质盒(15)、至少一个横向加载梁和至少一个纵向加载梁;所述纵向加载梁包括上下两个螺母(8-1,8-2)、第一螺杆(7-1)、第一弹性部件(9-1)、第一应力传感器(19-1)、垫片(18),所述第一螺杆(7-1)位于第一弹性部件(9-1)内部,第一螺杆(7-1)的外螺纹用于第一螺母(8-1)加载,内螺纹用于安装试样(23),试样(23)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应力传感器(19-1)及垫片(18)的内部,并用第二螺母(8-2)安装紧固;所述横向加载梁包括第二螺杆(7-2)、第三螺母(8-3)、第二弹性部件(9-2)、第二应力传感器(19-2)和绝缘套筒(20),所述绝缘套筒(20)弧面的一端与试样(23)相接触,所述第二螺杆(7-2)一端套设在所述绝缘套筒(20)内部,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9-2)的内部,所述第二螺杆(7-2)的螺纹与所述第三螺母(8-3)相安装;
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3)采用装配式结构,所述底梁(16)插接在左右两底座(14)之间,所述介质盒(15)放置在所述底梁(16)上,所述左侧梁(12)和所述右侧梁(21)置于介质盒(15)的左右两侧并通过第二紧固件(10-2)和第一安装孔(24-1)固定在所述底座(14)上;所述上盖(11)置于介质盒(15)上方且通过第一紧固件(10-1)和第二安装孔(24-2)安装于左侧梁(12)与右侧梁(21)上;所述介质盒(15)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上开口(26),所述介质盒(15)的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下开口(27),所述上开口(26)与下开口(27)位于同一轴线且数量一一对应;所述上盖(11)设有与所述上开口(26)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2-1),所述纵向加载梁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2-1)、上开口(26)用于加载试样(23);所述介质盒(15)的上开口(26)与试样(23)直接相通,下开口(27)上设有第二密封件(17-2),所述下开口(27)与第二密封件(17-2)位于同一轴线且外径相同;所述底梁(16)采用凹槽结构,试样(23)远离第一螺杆(7-1)的一端穿过安装在介质盒下开口(27)的第二密封件(17-2)、第三通孔(22-3)、第一应力传感器(19-1)、垫片(18),以第二螺母(8-2)将第一应力传感器(19-1)安装在底梁(16)凹槽内;
所述左侧梁(12)、右侧梁(21)上各自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通孔(22-2),所述介质盒(15)左、右两端与左侧梁(12)、右侧梁(21)上的第二通孔(22-2)同轴线位置设有侧开口(29),所述横向加载梁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2-2)安装在所述绝缘套筒(20)内,安装有绝缘套筒(20)的第二螺杆(7-2)穿过所述介质盒(15)的侧开口(29)用于对试样(23)加载弯曲应力;用于加载同一个试样的所述纵向加载梁与所述横向加载梁垂直,所述纵向加载梁用于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所述横向加载梁用于对试样施加弯曲载荷;
所述介质盒(15)底部设有介质盒环境开口(28),与底梁(16)上设置的底梁环境开口(25)位于同一轴线,且内部与第一密封件(17-1)相配合,所述第一密封件(17-1)内设有第三紧固件(10-3),所述第三紧固件(10-3)上接有环境模拟连接管件(6);
其中所述复合应力加载装置(3)的第一、第二应力传感器(19-1,19-2)通过第一数据线(5-1)与信息采集装置(2)连接,信息采集装置(2)通过第二数据线(5-2)连接应力监测装置(1),应力监测装置(1)可以实时显示应力变化信息,环境模拟发生装置(4)通过底梁环境开口(25)、环境模拟连接管件(6)与介质盒(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9-1,9-2)为碟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梁(12)与右侧梁(21)下方可增加不同高度的垫板(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梁(12)、右侧梁(21)增设三角形的加强筋(13),加强筋(13)的两个直角边以焊接方式固定在侧梁两个垂直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传感器(19-1,19-2)可选用圆形内孔式结构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介质盒下开口(27)上的第二密封件(17-2)内径与试样(23)外径过盈配合,介质盒(15)高度小于试样(23)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7-1,17-2)、绝缘套筒(20)采用软性绝缘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7-1,17-2)、绝缘套筒(20)的材质为四聚氟乙烯或橡胶。
9.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备好的试样(23)安装在复合应力加载装置(3)上:
S1.将试样(23)一端穿过底梁(16),并将第二密封件(17-2)内螺纹与试样(23)外螺纹相安装,位于底梁(16)凹槽一侧的试样(23)另一端穿过第一应力传感器(19-1)、垫片(18)后将第二螺母(8-2)安装在试样(23)上,完成对试样的初步固定和定位;
S2.将第一密封件(17-1)、第三紧固件(10-3)、环境模拟连接管件(6)安装在底梁(16)的介质盒环境开口(28)处,然后将底梁(16)插接在底座(14)上;
S3.将试样(23)与第二密封件(17-2)穿过介质盒的下开口(27)、上开口(26),同时将第一密封件(17-1)安装在介质盒环境开口(28)内,完成介质盒(15)的定位和安装;
S4.将横向加载梁的第一螺杆(7-1)穿过左侧梁(12)或右侧梁(21),然后套设绝缘套筒(20),所述第一螺杆(7-1)另一端安装第一应力传感器(19-1)、第一弹性部件(9-1),并以第二螺母(8-2)相安装;
S5.将绝缘套筒(20)安装在介质盒的侧开口(29),然后以第二紧固件(10-2)、第一安装孔(24-1)完成左侧梁(12)、右侧梁(21)的安装紧固;
S6.将试样(23)穿过第一通孔(22-1),并以第一紧固件(10-1)、第二安装孔(24-2)完成上盖(11)的安装;
S7.将螺杆(7-1,7-2)安装在试样(23)上,螺杆(7-1,7-2)外分别套设弹性部件(9-1,9-2),最后安装分别螺母(8-1,8-2,8-3),从而完成复合应力加载装置(3)的安装;
(2)根据实验要求,准备需要的环境模拟发生装置(4),并通过底梁环境开口(25)、第三紧固件(10-3)、环境模拟连接管件(6)、第一密封件(17-1)与介质盒(15)连接;
(3)将复合应力加载装置(3)的第一、第二应力传感器(19-1,19-2)通过第一数据线(5-1)与信息采集装置(2)连接,将信息采集装置(2)通过第二数据线(5-2)连接应力监测装置(1),应力监测装置(1)可以实时显示应力变化信息,完成所述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的搭建;
(4)根据实验要求,打开应力监测装置(1)、信息采集装置(2),对试样(23)进行拉应力、弯曲应力或者拉弯复合应力的精确加载,打开环境模拟发生装置(4),开始试样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实验;
(5)实验结束后,取出试样,进行试样腐蚀评价。
CN201810529679.1A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88018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9679.1A CN108801889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9679.1A CN108801889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1889A true CN108801889A (zh) 2018-11-13
CN108801889B CN108801889B (zh) 2020-11-17

Family

ID=64090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9679.1A Active CN108801889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188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3940A (zh) * 2019-02-28 2019-06-14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基于受力钢筋电化学信号的腐蚀度与力学性能退化规律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1678804A (zh) * 2020-07-10 2020-09-18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用于混凝土构件抗侵蚀性试验的静力弯曲荷载装置
CN113295513A (zh) * 2021-06-09 2021-08-2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应力腐蚀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14791375A (zh) * 2022-05-04 2022-07-26 浙江致远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建材检验的智能设备
CN117309742A (zh) * 2023-12-01 2023-12-29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多源腐蚀加速模拟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0323A (ja) * 1998-12-10 2000-06-30 Ohbayashi Corp 一定荷重付与装置
JP2003262581A (ja) * 2002-03-11 2003-09-19 Taisei Corp コンクリートの耐久性試験方法
JP2007286036A (ja) * 2005-12-01 2007-11-01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試験装置と材料試験片
JP2008051632A (ja) * 2006-08-24 2008-03-06 Toshiba Corp 応力腐食割れ進展試験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1275892A (zh) * 2008-03-04 2008-10-01 东南大学 弯拉应力与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多因素耐久性实验装置
CN101776555A (zh) * 2010-01-25 2010-07-14 广州大学 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的加载装置
CN102466596A (zh) * 2010-11-12 2012-05-23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用恒定加载的装置
JP2013092373A (ja) * 2011-10-24 2013-05-16 Seiko Epson Corp センサー装置
CN203231939U (zh) * 2013-04-17 2013-10-09 江苏华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抗弯曲、抗拉伸检测装置
CN104697844A (zh) * 2013-12-04 2015-06-10 大连愚人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下的油管在线测试方法
CN105445176A (zh) * 2015-12-14 2016-03-30 榆林学院 一种有压情况下混凝土耐久性评价仪器
CN106596269A (zh) * 2017-01-25 2017-04-26 长安大学 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试验持荷装置
CN107228805A (zh) * 2017-06-21 2017-10-03 河海大学 三向拉压力‑高水力梯度作用混凝土溶蚀试验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0323A (ja) * 1998-12-10 2000-06-30 Ohbayashi Corp 一定荷重付与装置
JP2003262581A (ja) * 2002-03-11 2003-09-19 Taisei Corp コンクリートの耐久性試験方法
JP2007286036A (ja) * 2005-12-01 2007-11-01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試験装置と材料試験片
JP2008051632A (ja) * 2006-08-24 2008-03-06 Toshiba Corp 応力腐食割れ進展試験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1275892A (zh) * 2008-03-04 2008-10-01 东南大学 弯拉应力与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多因素耐久性实验装置
CN101776555A (zh) * 2010-01-25 2010-07-14 广州大学 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的加载装置
CN102466596A (zh) * 2010-11-12 2012-05-23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用恒定加载的装置
JP2013092373A (ja) * 2011-10-24 2013-05-16 Seiko Epson Corp センサー装置
CN203231939U (zh) * 2013-04-17 2013-10-09 江苏华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抗弯曲、抗拉伸检测装置
CN104697844A (zh) * 2013-12-04 2015-06-10 大连愚人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下的油管在线测试方法
CN105445176A (zh) * 2015-12-14 2016-03-30 榆林学院 一种有压情况下混凝土耐久性评价仪器
CN106596269A (zh) * 2017-01-25 2017-04-26 长安大学 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试验持荷装置
CN107228805A (zh) * 2017-06-21 2017-10-03 河海大学 三向拉压力‑高水力梯度作用混凝土溶蚀试验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GO EGÜEZ ÁLAVA,ET AL: "Chloride interaction with concretes subjected to a permanent splitting tensile stress level of 65%",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
刘红 等: "氯盐侵蚀钢筋混凝土研究进展", 《山西建筑》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3940A (zh) * 2019-02-28 2019-06-14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基于受力钢筋电化学信号的腐蚀度与力学性能退化规律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9883940B (zh) * 2019-02-28 2021-05-28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基于受力钢筋电化学信号的腐蚀度与力学性能退化规律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1678804A (zh) * 2020-07-10 2020-09-18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用于混凝土构件抗侵蚀性试验的静力弯曲荷载装置
CN113295513A (zh) * 2021-06-09 2021-08-2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应力腐蚀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14791375A (zh) * 2022-05-04 2022-07-26 浙江致远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建材检验的智能设备
CN114791375B (zh) * 2022-05-04 2022-10-04 浙江致远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建材检验的智能设备
CN117309742A (zh) * 2023-12-01 2023-12-29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多源腐蚀加速模拟装置
CN117309742B (zh) * 2023-12-01 2024-02-02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多源腐蚀加速模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1889B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1889A (zh) 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的腐蚀评价装置及方法
US10961696B2 (en) Fabricated intelligent joint provided with particle damping chambers for energy dissipation and assembly method
Rafiee et al. On the stiffness prediction of GFRP pipes subjected to transverse loading
CN105588751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粘结段拉拔疲劳与腐蚀耦合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6442136A (zh) 一种测试金属材料在流体高压下应力腐蚀行为的装置
CN102778389A (zh) 荷载与多因数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试验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
JP2012149929A (ja) 水圧再現載荷試験装置
CN206177710U (zh) 一种测试金属材料在流体高压下应力腐蚀行为的装置
CN111189698B (zh) 测试腐蚀蠕变条件下锚固岩体内外变形特征的装置及方法
Davids et al. Modeling creep deformations of FRP-reinforced glulam beams
Barbash et al. Critical plane analysis of rubber bushing durability under road loads
CN200993573Y (zh) 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结构应变的测量装置
CN104964796B (zh) 一种盾构隧道弹性密封垫“两道防水”水密性检验方法
CN110749495A (zh) 一种锚索与内锚头的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08968910U (zh) 油井水泥石三轴压缩试样的养护模具
Evans et al. 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EHAVIOUR OF BOX GIRDERS CURVED IN PLAN, L
CN114577662A (zh) 一种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
Hou Wireless and electromechanical approaches for strain sensing and crack detection i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materials
CN211122258U (zh) 一种锚索与内锚头的力学特性测试装置
CN212621888U (zh) 一种用于发射箱密封盖薄弱区样件的加载试验装置
Jiang et al.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Course of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Based on Practical Tests: A Case Study on Design of Columns in China
CN208313586U (zh) 双面桥路面模拟装置
CN216132646U (zh) 一种用于芳纶耐油橡胶垫片的气密性测试装置
Wang Studies on composite joints under gravity and lateral loads
Barros et 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behaviour of RC beams shear strengthened with ETS ba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