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4296B -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94296B
CN108794296B CN201710310925.XA CN201710310925A CN108794296B CN 108794296 B CN108794296 B CN 108794296B CN 201710310925 A CN201710310925 A CN 201710310925A CN 108794296 B CN108794296 B CN 108794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dichloroolefin
catalyst
isoprene
molar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09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94296A (zh
Inventor
程晓波
吕英东
张涛
陈海波
黎源
华卫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109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94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94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4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94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4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013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addition of halogens
    • C07C17/02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addition of halogens to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1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reacting carboxylic acids or symmetrical anhydrides with ester groups or with a carbon-halogen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2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modifying the hydroxylic moiety of the ester, such modification not being an introduction of an ester group
    • C07C67/29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modifying the hydroxylic moiety of the ester, such modification not being an introduction of an ester group by introduc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含有催化剂1和阻聚剂的有机溶剂中通入异戊二烯、Cl2,进行加成反应,制得包含1,4‑二氯代烯烃的反应液;(2)将步骤(1)得到的二氯代烯烃与乙酰化试剂在缚酸剂、助催化剂、催化剂2作用下反应得到氯代烯醛醇酯;(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与六次甲基四胺反应生成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所述方法以异戊二烯和氯气为起始原料,是常见的化工原料,廉价易得,不需要使用贵金属催化剂,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是一条有效的合成路线。

Description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中间体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以下简称“五碳醛”)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中间体。由于五碳醛在合成维生素A行业的重要性,五碳醛的合成工艺一直是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
目前五碳醛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三类:1)以环氧乙烷为起始原料,主要缺点是:会产生大量的不稳定中间体,对中间体的存储以及反应的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2)以二甲氧基丙酮为起始原料,主要缺点是:路线长,收率较低,产生大量的副产物;3)以异戊二烯和次氯酸钠为起始原料,主要缺点是:原有的工艺路线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较严重。
专利US5453547公开了一种以二甲氧基丙酮为起始原料的制备五碳醛的合成路线,反应式如下。二甲氧基丙酮与乙炔和氢气反应生成化合物2,化合物2与醋酸酐反应生成化合物3,化合物3在Cu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异构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4进行水解最终得到五碳醛。该路线的缺点在于工艺路线较长,收率低,路线总收率为35-45%。
Figure BDA0001287073950000021
专利US5424478公开了一种以异戊二烯为起始原料的制备五碳醛的合成路线。异戊二烯与次氯酸钠加成得到两种构型加成产物,在醋酸作用下进行酰化得到化合物8,再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氧化剂,制备五碳醛。该方法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较严重。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87073950000022
专利US4124619公开了一种以丁烯二醇为起始原料的制备五碳醛的合成路线。该方法以化合物10为原料,经过乙酸酐酰化后得到化合物11,在Rh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与合成气加成得到化合物12,进一步脱羧得到五碳醛的异构体13,在氢气氛围中异构体13发生临氢异构得到五碳醛。该方法没有废水产生,较为环保合理,但是需要用到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87073950000031
专利CN101092355A公开了一种以异戊二烯为起始原料的制备五碳醛的合成路线。该方法以异戊二烯为原料,直接与次氯酸叔丁酯加成得到化合物16,再以六次甲基四胺为氧化剂得到五碳醛。该步骤路线较短,但次氯酸叔丁酯制备工艺复杂,存储条件要求高,且副产物较多。制备工艺如以下反应式所示:
Figure BDA0001287073950000032
专利CN101723827A提供了一条以2-卤代乙醇为起始原料的制备五碳醛的路线。该路线以2-卤代乙醇为起始原料,在醋酸酐中酰化之后得到化合物19,与亚磷酸酯反应得到化合物20,与二甲氧基丙酮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21,酸中进一步水解得到五碳醛。该方法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但是反应步骤较长。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87073950000041
专利US4873362描述了一种环氧乙烷制备五碳醛的方法。该方法以环氧乙烷为原料,环氧乙烷与醋酸开环加成后,制备得到化合物24,在Ag催化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制备中间体25,与丙醛反应缩合得到五碳醛。该方法的中间体25极其不稳定,与丙醛的缩合反应难以控制选择性。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87073950000042
专利CN103467287A公开了一种以环氧乙烷和丙烯醛为起始原料制备五碳醛的合成路线。该方法以丙烯醛和环氧乙烷为起始原料,在有机膦试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化合物28,进一步乙酰化得到中间体29,在Pd催化剂作用下临氢异构得到五碳醛。该方法同样存在不稳定中间体29,且路线中大量消耗价格昂贵的有机膦试剂。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87073950000043
上述各方法中均存在相应的缺陷,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合成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路线。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1、阻聚剂,通入异戊二烯、Cl2,进行加成反应,制得包含1,4-二氯代烯烃的反应液;
(2)将步骤(1)得到的加成产物与乙酰化试剂在催化剂2、缚酸剂、助催化剂存在下发生酰化反应得到氯代烯醛醇酯;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与六次甲基四胺反应生成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1287073950000051
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催化剂1选自FeCl3和/或FeCl2,优选FeCl3。所述的催化剂1与异戊二烯摩尔量比为0.0001-0.005:1,优选0.001-0.0015:1。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的阻聚剂选自N-氧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亚磷酸三酯、2,4-二甲基苯醌、四甲基苯醌、四甲氧基苯醌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N-氧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所述的阻聚剂与异戊二烯质量比为0.01-0.05:1,优选0.02-0.03:1。阻聚剂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异戊二烯聚合速率,以提高氯气与异戊二烯加成产物的收率。
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仿等中的一种,优选1,2-二氯乙烷。所述的有机溶剂与异戊二烯质量比为16-24:1,优选18-20:1。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的氯气与异戊二烯摩尔量比为0.88-1:1,优选0.95-0.96:1。
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加成反应温度为45-75℃,优选55-60℃。
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加成反应表压为200-500kPa,优选300-350kPa。
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加成反应时间为1.5-5.5h,优选2.5-3h。
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加成反应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使用的惰性气体为氮气。
通过步骤(1)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催化剂的选择,使得优先发生1,4-加成反应,反应产物中1,4-二氯代烯烃的收率可以控制在83%以上。
步骤(1)加成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过滤,常压精馏,得到1,4-加成的二氯代烯烃。
本发明步骤(2)所述的酰化反应使用的二氯代烯烃、乙酰化试剂、缚酸剂、助催化剂、催化剂2的摩尔量比为1:(1-1.2):(0.5-1):(0.05-0.12):(0.05-0.12),优选1:(1.10-1.12):(0.6-0.7):(0.09-0.11):(0.09-0.11)。
本发明步骤(2)所述的酰化反应使用的乙酰化试剂选自醋酸钠和/或醋酸钾,优选醋酸钾。
本发明步骤(2)所述的酰化反应使用的催化剂2选自NaI和/或KI,优选KI。
本发明步骤(2)所述的酰化反应使用的缚酸剂选自吡啶、2-甲基吡啶、2-乙基吡啶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吡啶。缚酸剂的作用是为反应体系提供合适的弱碱性环境,有利于乙酰氧基选择性取代氯原子,以得到单取代的产物4-乙酰氧基-2-甲基-1-氯-2-丁烯醛,单取代产物的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本发明步骤(2)所述的酰化反应使用的助催化剂选自磷酸氢二铯和/或磷酸二氢铯,优选磷酸氢二铯。助催化剂的作用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并且反应在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步骤(2)所述的酰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40-55℃,优选45-50℃。
本发明步骤(2)所述的酰化反应的反应时间为6-12h,优选7-9h。
本发明步骤(2)所述的酰化反应所使用的溶剂是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其中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分数40-60%,优选45-55%;溶剂的用量为:1mol二氯代烯烃使用的溶剂体积为1000-1400mL,优选1200-1300mL。
步骤(2)反应完成后,用醋酸调节pH=6-7,减压精馏得到氯代烯醛醇酯。
本发明步骤(3)中将步骤(2)的产物与六次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发生氧化反应,得到产物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所述氧化反应在同一反应器内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六次甲基四胺与氯代烯醛醇酯的反应,第一步反应完成后向反应液中加入水、升温、加入醋酸进行第二步反应。所述的氧化反应的第一步中使用的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仿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甲苯和/或二甲苯;溶剂的用量为:1mol氯代烯醛醇酯,使用的溶剂的用量为400-600mL,优选500-550mL。第一步反应温度为45-60℃、优选50-55℃,反应时间为5-7h、优选6-6.5h。
本发明步骤(3)所述的氧化反应使用的六次甲基四胺与氯代烯醛醇酯摩尔量比为0.8-1.1:1,优选0.9-1:1。
本发明步骤(3)所述的氧化反应,在第一步反应结束后加入水,水的用量为:1mol初始加入的氯代烯醛醇酯,使用的水的用量为400-600mL,优选500-550mL;加入水之后将体系进行升温至70-85℃、优选75-80℃,然后向体系内滴加醋酸进行第二步反应,使用的醋酸与初始加入的氯代烯醛醇酯摩尔量比为1.5-2:1,优选1.6-1.8:1,第二步反应的反应时间为8-18h、优选12-14h。
步骤(3)反应完成后,分液,干燥有机相,减压精馏得到最终产物五碳醛。
本发明路线与现有合成五碳醛的其他路线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效果:起始原料简单易得廉价;反应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贵金属催化剂;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容易;反应收率较高,以异戊二烯为起始原料计算,路线总收率可以达到70%以上,高于现有技术中的55%-6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气相色谱分析(GC)条件:
色谱型号:Agilent WAX:1701.42249
载气:高纯氮气
进样模式:自动进样器
氮气流量:64.5ml/min
汽化室温度:280℃
分流进样,分流比:1:40
进样量:0.2μl
柱流速1.5ml/min
柱温:一阶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2分钟,然后以15℃/min的速率升至230℃,保持15分钟;运行总时间为25.67min
检测器温度300℃
选用外标法定量。
实施例中部分试剂规格及来源
Figure BDA0001287073950000091
实施例1
(1)二氯代烯烃的制备:在内衬聚四氟材质夹套的反应釜内加入1,2-二氯乙烷2800g,无水FeCl30.3g,N-氧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2.8g,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开启搅拌,缓慢将140g液态异戊二烯加入反应体系内,氮气充压至300kPa,常温下开启搅拌,稳定10min后,通入氯气135g(使用数字流量计控制),开始反应放热升温,用冷却装置控制温度波动在60±3℃,2h内加入完毕,开启加热,继续搅拌1.5h。反应结束后,过滤反应液,使用理论塔板数为16的填料塔常压精馏,回流比为5:1,收集塔顶115-118℃的馏分,得到二氯代烯烃,收率为85.56%。
(2)氯代烯醛醇酯的制备:在1L玻璃烧瓶中加入600mL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水的体积分数50%),加入23.7g吡啶、18.1g磷酸氢二铯、8.3gKI、53.9g醋酸钾,搅拌升温,温度为50℃恒定后,将步骤(1)得到的二氯代烯烃69.5g滴加到烧瓶中,1h内滴加完毕,继续恒温反应7h后,用醋酸调节反应液pH=6,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47-50℃的馏分,得到氯代烯醛醇酯,收率为92.59%。
(3)五碳醛的制备:将1mol氯代烯醛醇酯加入到500mL二甲苯中,再加入1mol六次甲基四胺,维持温度在50℃左右,反应6小时,向溶液中加入500mL水,升温至75℃,将1.8mol冰醋酸在2h内滴加进去,继续反应12h,反应完毕后分液,用无水氯化镁干燥有机相,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58-62℃的馏分,得到五碳醛,收率90.53%,GC测量纯度为98.35%。
实施例2
(1)二氯代烯烃的制备:在内衬聚四氟材质夹套的反应釜内加入1,2-二氯乙烷2240g,无水FeCl30.05g,四甲氧基苯醌2.8g,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开启搅拌,缓慢将140g液态异戊二烯加入反应体系内,氮气充压至300kPa,常温下开启搅拌,稳定10min后,通入氯气135g(使用数字流量计控制),开始反应放热升温,用冷却装置控制温度波动在60±3℃,1h内加入完毕,开启加热,继续搅拌0.5h。反应结束后,过滤反应液,使用理论塔板数为16的填料塔常压精馏,回流比为5:1,收集塔顶115-118℃的馏分,得到二氯代烯烃,收率为85.56%。
(2)氯代烯醛醇酯的制备:在1L玻璃烧瓶中加入500mL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水的体积分数60%),加入27.9g 2-甲基吡啶、18.1g磷酸氢二铯、8.3gKI、49g醋酸钾,搅拌升温,温度为50℃恒定后,将步骤(1)得到的二氯代烯烃69.5g滴加到烧瓶中,1h内滴加完毕,继续恒温反应7h后,用醋酸调节反应液pH=6,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47-50℃的馏分,得到氯代烯醛醇酯,收率为92.11%。
(3)五碳醛的制备:将1mol氯代烯醛醇酯加入到400mL二甲苯中,再加入1mol六次甲基四胺,维持温度在45℃左右,反应5小时,向溶液中加入400mL水,升温至85℃,将2mol冰醋酸在2h内滴加进去,继续反应16h,反应完毕后分液,用无水氯化镁干燥有机相,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58-62℃的馏分,得到五碳醛,收率91.44%,GC测量纯度为99.05%。
实施例3
(1)二氯代烯烃的制备:在内衬聚四氟材质夹套的反应釜内加入1,2-二氯乙烷3360g,无水FeCl31.5g,四甲基苯醌2.8g,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开启搅拌,缓慢将140g液态异戊二烯加入反应体系内,氮气充压至300kPa,常温下开启搅拌,稳定10min后,通入氯气135g(使用数字流量计控制),开始反应放热升温,用冷却装置控制温度波动在60±3℃,3h内加入完毕,开启加热,继续搅拌2h。反应结束后,过滤反应液,使用理论塔板数为16的填料塔常压精馏,回流比为5:1,收集塔顶115-118℃的馏分,得到二氯代烯烃,收率为84.12%。
(2)氯代烯醛醇酯的制备:在1L玻璃烧瓶中加入700mL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水的体积分数40%),加入32.1g 2-乙基吡啶、18.1g磷酸氢二铯、8.3gKI、58.8g醋酸钾,搅拌升温,温度为50℃恒定后,将步骤(1)得到的二氯代烯烃69.5g滴加到烧瓶中,0.5h内滴加完毕,继续恒温反应5.5h后,用醋酸调节反应液pH=7,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47-50℃的馏分,得到氯代烯醛醇酯,收率为91.98%。
(3)五碳醛的制备:将1mol氯代烯醛醇酯加入到500mL二甲苯中,再加入0.8mol六次甲基四胺,维持温度在60℃左右,反应6小时,向溶液中加入500mL水,升温至75℃,将2mol冰醋酸在2h内滴加进去,继续反应14h,反应完毕后分液,用无水氯化镁干燥有机相,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58-62℃的馏分,得到五碳醛,收率90.37%,GC测量纯度为98.15%。
实施例4
(1)二氯代烯烃的制备:在内衬聚四氟材质夹套的反应釜内加入氯仿2800g,无水FeCl30.3g,四甲基苯醌2.8g,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开启搅拌,缓慢将140g液态异戊二烯加入反应体系内,氮气充压至500kPa,常温下开启搅拌,稳定10min后,通入氯气128g(使用数字流量计控制),开始反应放热升温,用冷却装置控制温度波动在45±3℃,2h内加入完毕,开启加热,继续搅拌1.5h。反应结束后,过滤反应液,使用理论塔板数为16的填料塔常压精馏,回流比为5:1,收集塔顶115-118℃的馏分,得到二氯代烯烃,收率为83.47%。
(2)氯代烯醛醇酯的制备:在1L玻璃烧瓶中加入600mL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水的体积分数50%),加入19.8g吡啶、9.1g磷酸氢二铯、10.0gKI、53.9g醋酸钾,搅拌升温,温度为55℃恒定后,将步骤(1)得到的二氯代烯烃69.5g滴加到烧瓶中,2h内滴加完毕,继续恒温反应10h后,用醋酸调节反应液pH=6,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47-50℃的馏分,得到氯代烯醛醇酯,收率为92.41%。
(3)五碳醛的制备:将1mol氯代烯醛醇酯加入到600mL二甲苯中,再加入1mol六次甲基四胺,维持温度在55℃左右,反应6小时,向溶液中加入600mL水,升温至80℃,将1.5mol冰醋酸在2h内滴加进去,继续反应8h,反应完毕后分液,用无水氯化镁干燥有机相,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58-62℃的馏分,得到五碳醛,收率90.53%,GC测量纯度为98.35%。
实施例5
(1)二氯代烯烃的制备:在内衬聚四氟材质夹套的反应釜内加入四氯化碳2800g,无水FeCl20.25g,N-氧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1.4g,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开启搅拌,缓慢将140g液态异戊二烯加入反应体系内,氮气充压至200kPa,常温下开启搅拌,稳定10min后,通入氯气142g(使用数字流量计控制),开始反应放热升温,用冷却装置控制温度波动在75±3℃,2h内加入完毕,开启加热,继续搅拌1.5h。反应结束后,过滤反应液,使用理论塔板数为16的填料塔常压精馏,回流比为5:1,收集塔顶115-118℃的馏分,得到二氯代烯烃,收率为83.59%。
(2)氯代烯醛醇酯的制备:在1L玻璃烧瓶中加入600mL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水的体积分数50%),加入31.6g吡啶、19.9g磷酸氢二铯、4.2gKI、53.9g醋酸钾,搅拌升温,温度为40℃恒定后,将步骤(1)得到的二氯代烯烃69.5g滴加到烧瓶中,1h内滴加完毕,继续恒温反应7h后,用醋酸调节反应液pH=7,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47-50℃的馏分,得到氯代烯醛醇酯,收率为90.03%。
(3)五碳醛的制备:将1mol氯代烯醛醇酯加入到500mL二甲苯中,再加入1.1mol六次甲基四胺,维持温度在50℃左右,反应7小时,向溶液中加入500mL水,升温至75℃,将1.8mol冰醋酸在2h内滴加进去,继续反应12h,反应完毕后分液,用无水氯化镁干燥有机相,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58-62℃的馏分,得到五碳醛,收率91.44%,GC测量纯度为99.05%。
实施例6
(1)二氯代烯烃的制备:在内衬聚四氟材质夹套的反应釜内加入1,2-二氯乙烷2800g,无水FeCl30.3g,N-氧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7g,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开启搅拌,缓慢将140g液态异戊二烯加入反应体系内,氮气充压至300kPa,常温下开启搅拌,稳定10min后,通入氯气135g(使用数字流量计控制),开始反应放热升温,用冷却装置控制温度波动在60±3℃,2h内加入完毕,开启加热,继续搅拌1.5h。反应结束后,过滤反应液,使用理论塔板数为16的填料塔常压精馏,回流比为5:1,收集塔顶115-118℃的馏分,得到二氯代烯烃,收率为84.67%.
(2)氯代烯醛醇酯的制备:在1L玻璃烧瓶中加入600mL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水的体积分数50%),加入23.7g吡啶、11.5g磷酸二氢铯、7.5gNaI、45.1g醋酸钠,搅拌升温,温度为50℃恒定后,将步骤(1)得到的二氯代烯烃69.5g滴加到烧瓶中,1h内滴加完毕,继续恒温反应7h后,用醋酸调节反应液pH=7,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47-50℃的馏分,得到氯代烯醛醇酯,收率为91.75%。
(3)五碳醛的制备:将1mol氯代烯醛醇酯加入到500mL二甲苯中,再加入1mol六次甲基四胺,维持温度在45℃左右,反应5小时,向溶液中加入500mL水,升温至80℃,将1.8mol冰醋酸在2h内滴加进去,继续反应14h,反应完毕后分液,用无水氯化镁干燥有机相,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58-62℃的馏分,得到五碳醛,收率90.37%,GC测量纯度为98.15%。
对比例
对比例以异戊二烯和次氯酸钠为起始原料的路线,反应分为三步。
(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500mL1mol/L的次氯酸钠的水溶液,升温至40℃后,向烧瓶中滴加35g液态异戊二烯,2.5h内滴加完毕,继续保温2h,加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物,取上层有机相,蒸发乙酸乙酯后,得到两种构型加成产物的混合物,收率为81.24%。
(2)在烧瓶中加入61g步骤(1)得到的产物,加入250mL溶剂DMF,升温至100℃,将54g醋酸酐缓慢滴加到烧瓶内,1.5h滴加完毕,继续反应1h。降温后用碳酸氢钠调节pH=7。反应结束后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47-50℃的馏分,得到氯代烯醛醇酯,收率为86.54%。
(3)将1mol氯代烯醛醇酯加入到500mL甲苯中,再加入1mol二甲基亚砜,维持温度在65℃左右,反应12小时后,将500mL4mol/L的K2HPO4/水溶液在2.5h内滴加进去,继续反应4.5h,反应完毕后分液,在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使用理论塔板数为40的填料塔减压精馏,回流比为3:1,收集塔顶58-62℃的馏分,得到五碳醛,收率68.49%,GC测量纯度为96.21%。

Claims (17)

1.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含有催化剂1的有机溶剂中通入异戊二烯、Cl2,进行加成反应,制得包含1,4-二氯代烯烃的反应液;
所述的催化剂1选自FeCl3和/或FeCl2;催化剂1与异戊二烯摩尔量比为0.0001-0.005:1;所述的加成反应温度为45-75℃;反应表压为200-500kPa;反应时间为1.5-5.5h;
(2)将步骤(1)得到的二氯代烯烃与乙酰化试剂在催化剂2、缚酸剂、助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氯代烯醛醇酯;所述催化剂2选自NaI和/或KI,所述缚酸剂选自吡啶、2-甲基吡啶和2-乙基吡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催化剂选自磷酸氢二铯和/或磷酸二氢铯;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与六次甲基四胺反应生成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催化剂1为FeCl3;催化剂1与异戊二烯摩尔量比为0.001-0.00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使用阻聚剂,所述的阻聚剂选自N-氧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亚磷酸三酯、2,4-二甲基苯醌、四甲基苯醌和四甲氧基苯醌中的一种或多种;阻聚剂与异戊二烯质量比为0.01-0.0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聚剂为N-氧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阻聚剂与异戊二烯质量比为0.02-0.03: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氯气与异戊二烯摩尔量比为0.88-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氯气与异戊二烯摩尔量比为0.95-0.9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加成反应温度为55-60℃;反应表压为300-350kPa;反应时间为2.5-3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乙酰化试剂选自醋酸钠和/或醋酸钾;二氯代烯烃与乙酰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1-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乙酰化试剂为醋酸钾;二氯代烯烃与乙酰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1.10-1.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二氯代烯烃与催化剂2的摩尔比为1:0.05-0.1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催化剂2为KI;二氯代烯烃与催化剂2的摩尔比为1:0.09-0.11。
12.根据权利要求1、8、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二氯代烯烃与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0.5-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缚酸剂为吡啶,二氯代烯烃与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0.6-0.7。
14.根据权利要求1、8、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二氯代烯烃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助催化剂为磷酸氢二铯,二氯代烯烃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9-0.11。
16.根据权利要求1、8、11、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反应温度为40-55℃;反应时间为6-12h。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反应温度为45-50℃;反应时间为7-9h。
CN201710310925.XA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794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0925.XA CN108794296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0925.XA CN108794296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4296A CN108794296A (zh) 2018-11-13
CN108794296B true CN108794296B (zh) 2021-03-09

Family

ID=64054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0925.XA Active CN108794296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942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1426B (zh) * 2020-09-29 2024-01-23 马鞍山科思化学有限公司 催化氧化法制备4-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
CN113336647A (zh) * 2021-06-21 2021-09-03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48925B1 (zh) * 1970-04-27 1974-12-24
US3932543A (en) * 1973-04-13 1976-01-13 Scm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halogen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to dihalogenated butene products
US4001307A (en) * 1973-05-10 1977-01-04 Scm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haloesters from dienes
CN101092355A (zh) * 2007-07-09 2007-12-26 广州智特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反式-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CN101270048A (zh) * 2007-03-21 2008-09-24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 1-氯-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48925B1 (zh) * 1970-04-27 1974-12-24
US3932543A (en) * 1973-04-13 1976-01-13 Scm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halogen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to dihalogenated butene products
US4001307A (en) * 1973-05-10 1977-01-04 Scm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haloesters from dienes
CN101270048A (zh) * 2007-03-21 2008-09-24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 1-氯-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的合成方法
CN101092355A (zh) * 2007-07-09 2007-12-26 广州智特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反式-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 SYNTHESIS OF THIALEUKOTRIENE-A4;TOLSTIKOV, GA;《TETRAHEDRON LETTERS》;19851231;第26卷(第32期);第3867-386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4296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igrie et al. Stereospecific formation of enolates from reaction of unsymmetrical ketenes and organolithium reagents
CN108997112B (zh)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CN108794296B (zh)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CN111039769B (zh) 一种甲基丁炔醇合成甲基庚烯酮的方法
Katzenellenbogen et al. Highly stereoselective and completely regiospecific method for the dehydration of. beta.-hydroxy esters via. beta.-alanoxy enolates. Application to the synthesis of trisubstituted olefins and two ant mandibular gland secretions
CN111484400B (zh) 一种2-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Brook et al. Optically active silyl-and germylmethyllithium reagents and the stereochemistry of carbene insertions into the silicon-hydrogen and germanium-hydrogen bonds
CN111217775B (zh) 一种糠醛制备糠酸的方法
US5326887A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1,4-dioxane-2,5-diones
CN112661639A (zh) 一种4-乙酰丁酸酯类化合物合成方法
CN114149324B (zh) 一种6-羟基-8-氯辛酸乙酯、6,8-二氯辛酸乙酯及硫辛酸的合成方法
KR101154117B1 (ko) α-토코페릴 아세테이트의 제조방법
EP2048139A1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3a,6,6,9a TETRAMETHYLDECAHYDRONAPHTHO[2,1-b]FURAN-2(1H)-ONE
US3524886A (en) Novel phosphonium halides
Ito et al. Preparation and reactions of γ, γ-dialkoxyallylic zirconium species: α, β-Unsaturated acyl anion equivalent
Yasuda et al. Stereoselective 1, 4-addition of dialkylaluminum benzenethiolate to vinyl oxiranes
CN1348434A (zh) 用卡罗尔反应制备γ,δ-不饱和酮
EP0137444B1 (en)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6(R)-[2-[8(S)(2,2-dimethylbutyryloxy)-2(S),6(S)-dimethyl-1,2,3,4,4a(S),5,6,7,8,8a(S)-Decahydronaphthyl-1(S)]ethyl]-4(R)-hydroxy-3,4,5,6-tetrahydro-2H-pyran-2-one
CA2023704C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erpenes
EP2948245B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4-methylpent-3-en-1-ol derivatives
JP4558742B2 (ja) トリメチルヒドロキノンジアルカノエートの製造方法
Watrelot et al.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Allyltins from Vinyltins: A New Route to Enantioenriched. alpha.-Substituted (. gamma.-Alkoxyallyl) tins from Vinyltin Acetals
Trost et al. . alpha.-Substitution-spiroannulation of saturated ketones
Mamedov et al. Substituted benzaldehydes in the darzens condensation with alkyl dihaloacetates
Cruz‐Almanza et al. Bentonitic earth catalyzed rearrangement of aryl 1, 1‐dimethylpropargyl ethers. Synthesis of 2, 2‐dimethyl‐2H‐1‐benzopyra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