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6232B -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6232B
CN108786232B CN201710306704.5A CN201710306704A CN108786232B CN 108786232 B CN108786232 B CN 108786232B CN 201710306704 A CN201710306704 A CN 201710306704A CN 108786232 B CN108786232 B CN 108786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aling
wall
filter elemen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67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86232A (zh
Inventor
那勤夫
朱泽春
方锡奉
刘宗印
金海军
赵慧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kelun Beijing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kelun Beijing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kelun Beijing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kelun Beijing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067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86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86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6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86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6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5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29/52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in parallel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4/00Filters compri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i.e. filtering material without any binder between the individual particles or fibres thereof
    • B01D24/002Filters compri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i.e. filtering material without any binder between the individual particles or fibres thereof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in parallel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2Combinations of filters of different ki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外壳、安装头,安装头位于外壳的一端,安装头包括外端盖和水路转换器;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沿轴向布置,且第一滤芯位于第二滤芯和安装头之间;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分别位于互相隔开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中,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分别包括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均位于安装头上;中心管贯穿第一滤芯而把第二滤芯和第二进出水口之一连通,中心管的内部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中心管的外壁与第一滤芯之间的过水间隙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水路转换器位于第一滤芯上端且其中设有流道,流道包括中央流道,中央流道的一端为第二进出水口之一,另一端与中心管连接。本发明属于家用净水领域。

Description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水约占一个成年人体重的50%,正常人每天平均耗水量为2000-2500毫升,体内物质氧质化可生水300毫升,故每日应该补充水分大约2000毫升,其中大部分通过饮水获得。但是,随着水污染不断的加剧,饮水健康水越来越难,人体其它器官也会因长期受到污染而受到伤害。日常饮用的自来水经过了多种清洁、杀菌消毒手段,经出厂水质检测能够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再经过漫长的管道和二次加压的水箱,流入千家万户。流入住户前,漫长的管道经过了复杂地形和道路,有些管道年久失修,有些水管与污水管交叉,楼里的一些水管甚至先要经过厕所,才能够到达厨房。因为水管四周的渗漏和二次加压水箱很少清理消毒,而水箱里不可能一尘不染,以及水管中的铁锈等诸多原因会造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铁锈、铅、酚等致病微生物、农药都有不同程度出现,其污染情况触目惊心。
随着人们对于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净水系统正逐渐进入家家户户的饮水体系中。目前市场上的净水机一般采用下述滤芯组件:一种滤芯组件内填充有单一滤材,为了实现多种滤材的过滤效果,则需多个滤芯组件串联在一起进行过滤,每个滤芯组件都需设置与之固定的安装座,且需单独更换维护,不仅占用体积较大,成本高,而且滤芯组件更换繁复,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另一种滤芯组件为复合滤芯组件,该种滤芯组件内填充有至少两种滤材,其内部具有一条水路将不同滤材串联在一起,其外部则具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水流自其进水口进入并沿着水路依次通过滤芯组件内部不同滤材后自出水口流出复合滤芯组件,但是这种复合滤芯组件的用途具有一定限制;还有的复合滤芯组件是将多个单一滤材的滤芯组件的外壳直接接驳在一起,虽然实现了多种过滤功能滤材的复合,但是多个滤芯组件外壳的接驳会形成多个裸露在外的连接部位,因此这些连接部位将会成为多个裸露在外的漏水隐患,一旦接驳部位密封或者焊接出现问题,就会有漏水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滤芯组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头,所述安装头位于外壳的一端,所述安装头包括外端盖和水路转换器;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沿轴向布置,且所述第一滤芯位于第二滤芯和安装头之间;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分别位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中,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互相隔开,所述第一水路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水路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均位于安装头上;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贯穿第一滤芯而把第二滤芯和第二进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中心管的内部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与第一滤芯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所述第一过水间隙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所述水路转换器位于第一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的端部,所述水路转换器中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中央流道,所述中央流道的一端为第二进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另一端与中心管连接进而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还包括位于中央流道外围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一过水间隙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流道远离第一滤芯一端的端部构成第一进水口或者第一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芯外设有将第一滤芯与第二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所述水路转换器的外壁和外端盖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出水或者进水的第二过水间隙,所述隔离罩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所述第二过水间隙与第三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流道还包括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过水间隙之间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隔离罩内部相通后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芯外设有将第一滤芯与第二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所述水路转换器的外壁和外端盖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出水或者进水的第二过水间隙,所述第一滤芯朝向安装头一端设有第一上端盖,所述第一上端盖和隔离罩内壁之间具有第四过水间隙,所述第二过水间隙与第四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所述外端盖上设有通槽,所述隔离罩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所述通槽与第三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芯外设有将第一滤芯与第二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所述水路转换器和外端盖之间形成密封,所述流道还包括位于第一流道外围且互相隔离开的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隔离罩内部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所述隔离罩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所述第三流道与第三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芯外设有将第二滤芯与第一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所述中心管内嵌套有第二中心管,所述流道还包括位于中央流道内且与中央流道互相隔离开的第二中央流道,所述第二中央流道与第二中心管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而与隔离罩内部相通,所述水路转换器的外壁和外端盖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进水或者出水的第二过水间隙,所述第二过水间隙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包括横向延伸段和纵向延伸段,所述横向延伸段位于流道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水路转换器的部分外壁和外端盖的部分内壁紧密配合,所述水路转换器的外壁和/或外端盖的内壁设有过水槽,所述过水槽即第二过水间隙;或者,所述水路转换器的外壁和外端盖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间隙即第二过水间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组件为上述复合滤芯组件,原水流经复合滤芯组件的第一水路或者第二水路后流出复合滤芯组件,而后返回复合滤芯组件的另一水路。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置滤芯组件,原水依次流经复合滤芯组件的第一水路或者第二水路、外置滤芯组件后返回复合滤芯组件的另一水路。
进一步的,所述外置滤芯组件为外置反渗透滤芯组件。
进一步的,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头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连通的水路,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纵向延伸且呈环状的密封壁,所述安装头上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位置分别设有呈环状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壁的内壁压紧密封圈进而形成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壁包括第一密封壁和位于第一密封壁外围的第二密封壁,所述密封槽包括位于中央流道朝向安装座一端的第一密封槽和位于外端盖外壁上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壁和第一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壁和第二密封槽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滤芯组件为上述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外端盖外壁上的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第二密封槽的上端,且所述第三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外端盖在第二密封槽和第三密封槽之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二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二密封壁内侧的第三密封壁,所述第三密封壁与第三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水路转换器上的第四密封槽,所述第四密封槽位于第一密封槽的下端,且所述第四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三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的第四密封壁,所述第四密封壁与第四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安装座在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通孔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一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四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另一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一密封壁内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滤芯组件为上述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外端盖外壁上的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第二密封槽的上端,且所述第三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二密封壁内侧的第三密封壁,所述通槽位于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所述通槽与第三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密封壁与第三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水路转换器上的第四密封槽,所述第四密封槽位于第一密封槽的下端,且所述第四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三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的第四密封壁,所述第四密封壁与第四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安装座在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通槽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过水间隙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四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一密封壁内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滤芯组件为上述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水路转换器上的第三密封槽和第四密封槽,所述第四密封槽位于第一密封槽的下端,且所述第四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第四密封槽的下端,且所述第三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大于第四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密封壁包括位于第一密封壁和第二密封壁之间的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所述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依次与第三密封槽和第四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安装座在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流道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四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三流道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一密封壁内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滤芯组件为上述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外端盖外壁上的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第二密封槽的上端,且所述第三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二密封壁内侧的第三密封壁,所述外端盖在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二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密封壁与第三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第二中央流道朝向安装座一端的第四密封槽,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一密封壁内侧的第四密封壁,所述第四密封壁与第四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安装座在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通孔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三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过水间隙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一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四密封壁内形成水路并与第二中央流道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密封壁呈同心状分布。
本发明提供的多种功能滤材复合的滤芯,所有滤材的复合都是在一个滤芯组件的内部,减少了裸露在外的连接点,大大降低了水直接漏在外部的风险,具体的说,由于复合滤芯组件的进出水口均位于一端,使得其密封点均设置于同一端,使其制造时与密封相关的尺寸公差容易控制,举个例子说,如果密封点分布于复合滤芯组件的两端,则由于复合滤芯组件的外壳等部件的公差,很容易造成密封点之间的实际尺寸不当而带来密封失效,如需精确控制这些部件的公差则必然带来部件良率的降低和成本的提高。另外,高度复合化的滤芯大大减小了净水机的体积,适应于现在家电小型化的趋势。同时,还提高了复合滤芯组件在整体拆装时的便捷性。并且,还可以使得复合滤芯组件的外壳与同一净水机的其它滤芯的外壳相同,提高零部件的标准化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复合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复合滤芯组件安装头一端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复合滤芯组件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复合滤芯组件安装头一端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采用了复合滤芯组件的净水机水路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复合滤芯组件的安装头与安装座固定后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复合滤芯组件与安装座固定后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复合滤芯组件与安装座固定后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复合滤芯组件安装头一端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中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复合滤芯组件与安装座固定后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复合滤芯组件安装头一端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复合滤芯组件与安装座固定后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复合滤芯组件安装头一端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复合滤芯组件与安装座固定后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6中复合滤芯组件安装头一端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复合滤芯组件与安装座固定后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8中复合滤芯组件安装头一端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复合滤芯组件与安装座固定后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中复合滤芯组件安装头一端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复合滤芯组件与安装座固定后的剖视图;
图23是图22中复合滤芯组件安装头一端的剖视图;
图24是图22中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复合滤芯组件与安装座固定后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26是图25中复合滤芯组件安装头一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外壳1和安装头2,安装头2位于外壳1的一端,安装头2包括外端盖21,滤芯组件内部的滤材通过外壳1上端的开口装入外壳1内,外端盖21焊接固定于外壳1上端的开口处。复合滤芯组件内还包括第一滤芯31和第二滤芯32,其中,第一滤芯31和第二滤芯32沿轴向布置,且第一滤芯31位于第二滤芯32和安装头2之间。第一滤芯31和第二滤芯32分别位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中,其中,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互相隔开,第一水路包括第一进水口411和第一出水口412,第二水路包括第二进水口421和第二出水口422。并且,第一进水口411、第一出水口412和第二进水口421、第二出水口422均位于安装头2上。一方面,提高了复合滤芯组件在整体拆装时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复合滤芯组件的外壳与同一净水机的其它滤芯的外壳相同,提高零部件的标准化率,降低成本,重要的是,由于复合滤芯组件的进出水口均位于一端,使得其密封点均设置于同一端,使其制造时与密封相关的尺寸公差容易控制,举个例子说,如果密封点分布于复合滤芯组件的两端,则由于复合滤芯组件的外壳等部件的公差,很容易造成密封点之间的实际尺寸不当而带来密封失效,如需精确控制这些部件的公差则必然带来部件良率的降低和成本的提高。
第一滤芯31中心处设置有中心管5,中心管5贯穿第一滤芯31而把第二滤芯32和第二进水口421连通,中心管5的内部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中心管5的外壁与第一滤芯31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61,第一过水间隙61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中,安装头2还包括水路转换器22,水路转换器22位于第一滤芯31靠近安装头2一端的端部,水路转换器22中设有流道,流道包括中央流道221,中央流道221的一端为第二进水口421,另一端与中心管5连接进而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
流道还包括位于中央流道221外围的第一流道222,第一流道222与第一过水间隙61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第一流道222远离第一滤芯31一端的端部构成第一出水口412。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流道包括横向延伸段和纵向延伸段,纵向延伸段主要用于轴向导水,而横向延伸段位于流道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部分,避免各流道间形成结构干涉。
第一滤芯31外设有将第一滤芯31与第二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7,水路转换器22的外壁和外端盖21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出水第二过水间隙62,本实施例中,水路转换器22的外壁和外端盖21的内壁间隙配合,即水路转换器22的外壁截面的径向尺寸小于外端盖21的内壁截面的径向尺寸。作为第二过水间隙的其它实施方式,水路转换器的部分外壁和外端盖的部分内壁紧密配合,形成抵靠定位,水路转换器的外壁和/或外端盖的内壁设置过水槽,过水槽即第二过水间隙,或者,水路转换器的外壁截面呈椭圆状,外端盖的内壁呈圆形,两者之间部分形成抵靠定位,另外部分则形成第二过水间隙。
隔离罩7的外壁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63,第二过水间隙62与第三过水间隙63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流道还包括位于第一流道222和第二过水间隙62之间的第二流道223,第二流道223与隔离罩7内部相通后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其中,隔离罩7的外壁具有定位凸起71,定位凸起71与外壳1的内壁抵靠形成径向定位,同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三过水间隙63。可以理解,该定位凸起也可以设置于外壳的内壁上,而与隔离罩的外壁形成抵靠定位。
隔离罩7的顶壁设有第一通孔72,第一水路的进水段、第一水路的出水段和第二水路的一部分均穿过第一通孔72,隔离罩7的底壁设有供中心管5内部水路穿过的第二通孔73。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73孔沿的外围设有朝向安装头2方向竖直延伸的环形的第二密封筋731,中心管5下端的外侧与第二密封筋731之间形成密封,避免第一过水间隙61内部与中心管5内部发生串水,当然,第二密封筋也可以伸入中心管内而与中心管下端的内侧形成密封。另一端,第一通孔72孔沿的外围也设有朝向安装头2方向竖直延伸的环形的密封筋732,该密封筋732与水路转换器22外壁的内侧形成密封,将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隔离开。
隔离罩7的底壁下端面设有背向安装头2方向竖直延伸的环形的第四密封筋74,第二滤芯32朝向安装头2一端设有环形的第五密封筋321,第四密封筋74和第五密封筋321插接并通过密封垫密封,进而将第二滤芯32前后端的进水段和出水段的水路互相隔离开。
本实施例中,第一滤芯31朝向安装头2一端设有封闭第一滤芯31端部的第一上端盖311,第一滤芯31的另一端与隔离罩7的底壁抵靠并封闭。第一上端盖311和隔离罩7内壁之间具有第四过水间隙75。其中,第四过水间隙75可以是由第一上端盖311和隔离罩7之间通过间隙配合而形成的过水间隙,也可以是通过两者紧密配合并且在其配合壁上设置槽状结构以供过水。第一上端盖311的中心区域具有环状的管壁3111,管壁3111的内壁和中心管5的外壁之间的过水间隙与第一过水间隙61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并且连通第一流道222。同时,第四过水间隙75作为第一水路的一部分,连通密封筋732与管壁3111之间的过水间隙,并且与第二流道223连通。
隔离罩7包括位于靠近安装头2一端的第一罩体761和位于另一端的第二罩体762,其中,第一通孔72位于第一罩体761顶壁的中心区域,第二通孔73位于第二罩体762底壁的中心区域。第一罩体761具有向下延伸的侧壁,第二罩体762的外边沿具有环形的第一密封筋7621,侧壁的内侧或者外侧与第一密封筋7621之间形成密封。在装配时,第一滤芯31置于第二罩体762上,并且其下端与第二罩体762抵靠并封闭,而后第一罩体761罩置其上,装配过程简便,结构可靠。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侧壁可以设置在第二罩体上,而第一罩体则相应设置密封筋与侧壁密封配合。另外,除了上述上下两部分罩体合围的方式,隔离罩也可以是两侧合围形成的。
基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制水过程中,水流自第一进水口411进入,沿着水路转换器22内的第二流道223流动。在进入隔离罩7后,具体的说,水流首先通过密封筋732和管壁3111之间的过水间隙,而后流经第四过水间隙75进入第一滤芯31的外壁和隔离罩63的内壁之间。在前端压力的作用下,由于第一滤芯31两端分别被第一上端盖311和隔离罩7的底壁封闭,水流则由外向内通过第一滤芯31,进入第一过水间隙61内,并通过管壁3111的内壁和中心管5的外壁之间的过水间隙,进入第一流道222,而后从第一出水口412流出,完成在第一水路内的净化过程。
在第二水路中,水流自第二进水口421进入,沿着水路转换器22内的中央流道221流动,并进入中心管5内部,沿着中心管5向下流动并通过隔离罩7底壁上的第二通孔73进入第二滤芯32的前端。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滤芯32为颗粒碳或者颗粒状树脂,其外部需单独设置填充支架8,以支撑内部填充的滤材。填充支架8的顶壁具有第三过水口用以与第二通孔73相连,而上述第五密封筋321则位于该第三过水口的孔沿。填充支架8的底壁或者侧壁的下端设有第四过水口。进入第二滤芯32前端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着纵向通过第二滤芯32,并自第四过水口流出第二滤芯32,而进入填充之间8的外壁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的过水间隙,并向上流动,依次通过第三过水间隙63和第二过水间隙62,而从第二出水口422流出,完成在第二水路内的净化过程。当然,第二滤芯也可以采用如第一滤芯相同的横向过水的类型,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会有进一步展开。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制水过程中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水流方向也可以与上面描述过程中的相反,例如,第一滤芯内的水流由内向外过滤净化,而第二滤芯内的水流由下向上,具体的制水过程基于上述结构描述的情况下较容易推导,此处不再进一步展开。
在采用了上述复合滤芯组件的净水机中,复合滤芯组件串联在整机的水路中,可以在复合滤芯组件前端设置一个前置滤芯。当然,第一滤芯或者第二滤芯可以采用复合滤材,例如PP棉和活性炭的复合材料等,对于整机来说,将进一步简化结构,该种方案下,即直接将原水导入复合滤芯组件内。在制水过程中,原水流经复合滤芯组件的第一水路后流出复合滤芯组件,而后返回复合滤芯组件的第二水路,可以理解的是,水流流经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先后顺序可以颠倒。可以在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之间设置增压泵、传感器、单向阀等部件,较优的,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相对复合滤芯组件外置的外置滤芯组件。从使用成本考虑,由于复合滤芯组件内复合了多种滤材,其使用寿命应当以相对较短寿命的滤材相适应,那么,相对较长寿命的滤材则会产生浪费。上述外置滤芯组件的设置则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而将使用寿命明显较长的滤材作为单独设置的外置滤芯组件。一般来说,PP棉和活性炭等滤材使用寿命相近,并且通过量的配比可以进一步优化调整,避免产生浪费,而反渗透膜作为一种滤材,其使用寿命是远远大于前两者的,并且其本身成本较高,如果将其复合入复合滤芯组件内,将产生较大浪费,同时,反渗透滤芯需要两出一进的水路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也并不适应。故而对于反渗透净水机来说,反渗透滤芯组件作为外置滤芯组件是较优的选择。
如图6所示,原水依次流经复合滤芯组件的第一水路、外置反渗透滤芯组件后返回复合滤芯组件的第二水路。较优的,第一滤芯可以采用PP棉和活性炭的复合滤材,一方面过滤了细小颗粒物,另一方面吸附了原水中的余氯等化学物质,整合了前置PP棉滤芯组件和前置活性炭滤芯组件的净化功能,而第二滤芯则采用活性炭滤材,作为外置反渗透滤芯组件的后置活性炭,以改善口感。同时,还可以在复合滤芯组件的第二进水口和外置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纯水出口之间的水路中设置储水压力桶,以提高出水效率,减少用户取水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般用水要求的情况下,在完成第一滤芯净化后的水也可以直接引出使用,而不经过后续的第二滤芯,例如,洗碗、清洗食材等。
如图7、图8所示,净水机内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头2的安装座9,安装座9内设有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连通的水路,安装座9上设有纵向延伸且呈环状的密封壁,安装头2上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位置分别设有呈环状的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壁的内壁压紧密封圈进而形成密封,隔离各水路,避免形成串水。另外,还可以在安装座9的相应水路中设置锁水装置,避免在拆下复合滤芯组件时,水路内的余水从安装座9的进出水口漏出。较优的,安装座9的密封壁呈同心状分布,一方面,制造方便,装配简便,另一方面,即使内侧的密封结构失效,而出现漏水,由于其外侧还有其它密封结构,使其仅仅形成内部的串水,而降低了出现大量向复合滤芯组件外漏水的概率。
具体的,密封壁包括第一密封壁93和位于第一密封壁93外围的第二密封壁94,密封槽包括位于中央流道221朝向安装座9一端的第一密封槽23和位于外端盖21外壁上的第二密封槽24,第一密封壁93和第一密封槽23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壁94和第二密封槽24密封配合。另外,密封槽还包括位于外端盖21外壁上的第三密封槽25,第三密封槽25位于第二密封槽24的上端,且第三密封槽25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密封槽24的径向尺寸,其中,径向尺寸差形成了水路,而外端盖21在第二密封槽24和第三密封槽25之间设有通孔241,通孔241与第二过水间隙62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该径向尺寸差形成的水路与之相通。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二密封壁94内侧的第三密封壁95,第三密封壁95与第三密封槽25密封配合。密封槽还包括位于水路转换器22上的第四密封槽26,第四密封槽26位于第一密封槽23的下端,且第四密封槽26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密封槽23的径向尺寸,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三密封壁95和第一密封壁93之间的第四密封壁96,第四密封壁96与第四密封槽26密封配合。在上述水路结构的基础上,安装座9在第二密封壁94和第三密封壁95之间形成水路并与通孔241相通,安装座9在第三密封壁95和第四密封壁96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222相通,安装座9在第四密封壁96和第一密封壁93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流道223相通,安装座9在第一密封壁93内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221相通。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222的出水口一端具有横向延伸段,而第二流道223的进水口则为纵向延伸段,故而它们与安装座9的配合关系如上所述,而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二流道的进水口设置横向延伸段而第一流道的出水口为纵向延伸段,那么,安装座与复合滤芯组件上的流道的配合关系将是,安装座在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流道相通,安装座在第四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相通。
实施例二:
如图9-图13所述,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外壳1a和安装头2a,安装头2a位于外壳1a的一端,安装头2a包括外端盖21a和水路转换器22a。复合滤芯组件内还包括第一滤芯31a和第二滤芯32a,其中,第一滤芯31a和第二滤芯32a沿轴向布置,且第一滤芯31a位于第二滤芯32a和安装头2a之间。第一滤芯31a和第二滤芯32a分别位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中,其中,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互相隔开,第一水路包括第一进水口411a和第一出水口412a,第二水路包括第二进水口421a和第二出水口422a。并且,第一进水口411a、第一出水口412a和第二进水口421a、第二出水口422a均位于安装头2a上。
第一滤芯31a中心处设置有中心管5a,中心管5a贯穿第一滤芯31a而把第二滤芯32a和第二出水口422a连通,中心管5a的内部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中心管5a的外壁与第一滤芯31a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61a,第一过水间隙61a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水路转换器22a位于第一滤芯31a靠近安装头2a一端的端部,水路转换器22a中设有流道,流道包括中央流道221a,中央流道221a的一端为第二出水口422a,另一端与中心管5a连接进而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流道还包括位于中央流道221a外围的第一流道222a,第一流道222a与第一过水间隙61a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第一流道222a远离第一滤芯31a一端的端部构成第一出水口412a。
第一滤芯31a外设有将第一滤芯31a与第二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7a,水路转换器22a的外壁和外端盖21a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进水的第二过水间隙62a。隔离罩7a的外壁与外壳1a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63a,第二过水间隙62a与第三过水间隙63a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流道还包括位于第一流道222a和第二过水间隙62a之间的第二流道223a,第二流道223a与隔离罩7a内部相通后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作为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在于,隔离罩7a包括隔离罩外壳771a和位于隔离罩外壳771a中心处的隔离管772a,隔离管772a和隔离罩外壳771a之间形成滤材填充区773a,滤材填充区773a内填充第一滤芯31a,除了压缩活性炭和PP棉滤材,第一滤芯31a还可以采用颗粒活性炭,隔离罩外壳771a和隔离管772a形成的滤材填充区773a可用于填充并支撑颗粒活性炭。隔离罩7a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有与第一滤芯31a相通的第一过水口721a和第二过水口722a,隔离管772a套设于中心管5a外,隔离管772a的内壁和中心管5a的外壁之间为第一过水间隙61a。第一过水口721a通过隔离罩7a与第一过水间隙61a隔离,第二过水口722a与第一过水间隙61a相通。上述结构的第一滤芯31a,水流是沿着纵向过水的,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横向过水形式,纵向过水的路径更长,水流与滤材的接触时间更长,有利于提高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滤芯32a朝向安装头2a一端设有第二上端盖322a,第二滤芯32a的上端与第二上端盖322a抵靠并封闭,第二滤芯32a的下端与外壳1a的底壁抵靠并封闭,或者,第二滤芯的下端设置第二下端盖,第二下端盖与外壳固定并且与第二滤芯的下端抵靠并封闭。第二上端盖322a中心区域具有第三通孔323a,第三通孔323a连通中心管5a和第二滤芯32a。第三通孔323a孔沿的外围设有朝向安装头2a方向竖直延伸的环形的第三密封筋324a,中心管5a下端的内侧或者外侧与第三密封筋324a之间形成密封,避免发生串水。隔离罩7a的底壁具有供中心管5a穿过的第四通孔73a,中心管5a的外壁和第四通孔73a之间形成环形的过水口,以供连通第二过水口722a和第一过水间隙61a。第二上端盖322a上设有向第一滤芯31a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密封筋325a,隔离罩7a的底壁设有向第二滤芯32a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密封筋74a,密封筋325a和密封筋74a之间形成密封,避免第二水路和第一水路发生串水。
本实施例二的具体制水过程为:水流自第一进水口411a进入,沿着水路转换器22a内的第二流道223a流动而进入隔离罩7a。随后,水流通过第一过水口721a而进入第一滤芯31a,在前端压力的作用下,水流则自上而下通过第一滤芯31a,并自第二过水口722a流出,进入由密封筋325a和密封筋74a密封形成的空间内,而后从第四通孔73a和中心管5a之间形成的形成环形的过水口流出,并进入第一过水间隙61a。通过第一过水间隙61a后进入第一流道222a,最后从第一出水口412a流出,进而完成在第一水路内的净化过程。在第二水路中,水流自第二进水口421a进入,沿着第二过水间隙62a流动,通过第三过水间隙63a而进入第二滤芯32a的外侧,随后横向自外向内通过第二滤芯32a,由于第二滤芯32a的两端均被封闭,水流进入第二滤芯32a的中心区域,而该区域通过第三通孔323a与中心管5a相通,并将水流依次通过中心管5a和中央流道221a导向第二出水口422a,从而完成在第二水路内的净化过程。
可以看到,与实施例一中第一滤芯为横向过水的类型、第二滤芯为纵向过水的类型不同,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滤芯31a为纵向过水的类型、第二滤芯32a为横向过水的类型。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滤芯或者第二滤芯还可以替换为实施例一中所用的结构,其相应的水路结构和密封结构需做适应性调整。此外,复合滤芯组件应用于净水机整机中的结构以及与安装座9a的安装配合结构可借鉴实施例一中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14-图17所示,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外壳1b和安装头2b,安装头2b位于外壳1b的一端,安装头2b包括外端盖21b和水路转换器22b。复合滤芯组件内还包括第一滤芯31b和第二滤芯32b,其中,第一滤芯31b和第二滤芯32b沿轴向布置,且第一滤芯31b位于第二滤芯32b和安装头2b之间。第一滤芯31b和第二滤芯32b分别位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中,其中,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互相隔开,第一水路包括第一进水口411b和第一出水口412b,第二水路包括第二进水口421b和第二出水口422b。并且,第一进水口411b、第一出水口412b和第二进水口421b、第二出水口422b均位于安装头2b上。
第一滤芯31b中心处设置有中心管5b,中心管5b贯穿第一滤芯31b而把第二滤芯32b和第二进水口421b连通,中心管5b的内部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中心管5b的外壁与第一滤芯31b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61b,第一过水间隙61b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水路转换器22b位于第一滤芯31b靠近安装头2b一端的端部,水路转换器22b中设有流道,流道包括中央流道221b,中央流道221b的一端为第二进水口421b,另一端与中心管5b连接进而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流道还包括位于中央流道221b外围的第一流道222b,第一流道222b与第一过水间隙61b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第一流道222b远离第一滤芯31b一端的端部构成第一出水口412b。
本实施例中,水路转换器22b的外壁和外端盖21b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出水或者进水的第二过水间隙62b。第一滤芯31b外设有将第一滤芯31b与第二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7b,第一滤芯31b朝向安装头2b一端设有第一上端盖311b,第一上端盖311b封闭第一滤芯31b的端部。第一上端盖311b和隔离罩7b内壁之间具有第四过水间隙75b,第二过水间隙62b与第四过水间隙75b相通后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外端盖21b上设有通槽211b,通槽211b的外端构成了第二出水口422b,其中,通槽211b为纵向延伸的,有利于减小第二出水口422b位置处的径向尺寸,当然,通槽也可以横向延伸或者倾斜延伸。隔离罩7b的外壁与外壳1b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63b,通槽211b与第三过水间隙63b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
隔离罩7b的顶壁设有第一通孔72b,第一通孔72b孔沿的外围也设有朝向安装头2b方向竖直延伸的环形的密封筋732b,外端盖21b在通槽211b内侧具有向第一滤芯31b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密封壁212b,上述密封筋732b与密封壁212b形成密封,将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隔离开。另一方面,第一上端盖311b的中心区域具有环状的管壁3111b,管壁3111b的上端与水路转换器22b的外壁内侧密封配合,进而管壁3111b的内壁和中心管5b的外壁之间的过水间隙与第一过水间隙61b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并且连通第一流道222b。
此外,隔离罩7b的其它结构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结构,而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滤芯的类型及相应的隔离罩结构同样可以采用实施例二中的方案,此处也不再具体展开。
本实施例三的制水过程为:水流自第一进水口411b进入,沿着第二过水间隙62b流动而进入隔离罩7b。水流进入隔离罩7b过程中,依次通过密封筋732b和管壁3111b之间的过水间隙和第四过水间隙75b,而进入第一滤芯31b的外侧和隔离罩7b的内侧之间,在前端压力的作用下,水流则自外向内通过第一滤芯31b,在完成过滤净化后,汇集于第一滤芯31b中心的第一过水间隙61b,而后沿着第一过水间隙61b,依次通过管壁3111b的内壁和中心管5b的外壁之间的过水间隙和第一流道222b,最后从第一出水口412b流出,进而完成在第一水路内的净化过程。在第二水路中,水流自第二进水口421b进入,依次通过中央流道221b和中心管5b,而进入第二滤芯32b的前端,在过滤净化后,水流沿着第三过水间隙63b向上流动,最后通过通槽211b自第二出水口422b流出,从而完成在第二水路内的净化过程。
在复合滤芯组件和安装座的安装配合方面,安装座9b的密封壁包括第一密封壁93b和位于第一密封壁93b外围的第二密封壁94b,安装头2b的密封槽包括位于中央流道221b朝向安装座2b一端的第一密封槽23b和位于外端盖21b外壁上的第二密封槽24b,第一密封壁93b和第一密封槽密23b封配合,第二密封壁94b和第二密封槽24b密封配合。密封槽还包括位于外端盖21b外壁上的第三密封槽25b,第三密封槽25b位于第二密封槽24b的上端,且第三密封槽25b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密封槽24b的径向尺寸,另一方面,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二密封壁94b内侧的第三密封壁95b,通槽211b即位于第二密封壁94b和第三密封壁95b之间,第三密封壁95b与第三密封槽25b密封配合。密封槽还包括位于水路转换器22b上的第四密封槽26b,第四密封槽26b位于第一密封槽23b的下端,且第四密封槽26b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密封槽23b的径向尺寸,另一方面,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三密封壁95b和第一密封壁93b之间的第四密封壁96b,第四密封壁96b与第四密封槽26b密封配合。故而,安装座9b在第二密封壁94b和第三密封壁95b之间形成水路并与通槽211b相通,安装座9b在第三密封壁95b和第四密封壁96b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过水间隙62b相通,安装座9b在第四密封壁96b和第一密封壁93b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222b相通,安装座9b在第一密封壁93b内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221b相通。此外,复合滤芯组件在整机中的应用可借鉴实施例一,此次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18-图21所示,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外壳1c和安装头2c,安装头2c位于外壳1c的一端,安装头2c包括外端盖21c和水路转换器22c。复合滤芯组件内还包括第一滤芯31c和第二滤芯32c,其中,第一滤芯31c和第二滤芯32c沿轴向布置,且第一滤芯31c位于第二滤芯32c和安装头2c之间。第一滤芯31c和第二滤芯32c分别位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中,其中,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互相隔开,第一水路包括第一进水口411c和第一出水口412c,第二水路包括第二进水口421c和第二出水口422c。并且,第一进水口411c、第一出水口412c和第二进水口421c、第二出水口422c均位于安装头2c上。
第一滤芯31c中心处设置有中心管5c,中心管5c贯穿第一滤芯31c而把第二滤芯32c和第二进水口421c连通,中心管5c的内部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中心管5c的外壁与第一滤芯31c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61c,第一过水间隙61c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水路转换器22c位于第一滤芯31c靠近安装头2c一端的端部,水路转换器22c中设有流道,流道包括中央流道221c,中央流道221c的一端为第二进水口421c,另一端与中心管5c连接进而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流道还包括位于中央流道221c外围的第一流道222c,第一流道222c与第一过水间隙61c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第一流道222c远离第一滤芯31c一端的端部构成第一出水口412c。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水路转换器22c和外端盖21c之间形成密封。具体的,外端盖21c中心处的通孔孔沿具有向下延伸的环形的密封筋213c,水路转换器22c的外壁上设置密封圈,密封圈与密封筋213c紧密抵靠而形成在两者之间形成密封,或者,水路转换器的外壁上设置的密封圈与该通孔的孔沿内壁紧密抵靠进而形成密封。
第一滤芯31c外设有将第一滤芯31c与第二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7c,流道还包括位于第一流道222c外围且互相隔离开的第二流道223c和第三流道224c。第二流道223c与隔离罩7c内部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隔离罩7c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63c,第三流道224c与第三过水间隙63c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
另外,隔离罩7c的顶壁设有第一通孔72c,第一通孔72c孔沿的外围也设有朝向安装头2c方向竖直延伸的环形的密封筋732c,该密封筋732c与水路转换器22c的外壁形成密封,将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隔离开。第一滤芯31c朝向安装头2c一端设有第一上端盖311c,第一上端盖311c封闭第一滤芯31c的端部。第一上端盖311c的中心区域具有环状的管壁3111c,水路转换器22b中第一流道222c的外壁与管壁3111b的上端密封配合,进而将第一流道222c和第二流道223c相应的水路隔离开,并且密封筋732c和管壁3111c之间的水路与第二流道223c连通。第三流道224c的下端具有横向延伸段2241c,该横向延伸段2241c位于水路转换器22c和外端盖21c密封位置的下方,并且用于连通第二出水口422c和第三过水间隙63c。
此外,隔离罩7c的其它结构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结构,而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滤芯的类型及相应的隔离罩结构同样可以采用实施例二中的方案,此处也不再具体展开。
在复合滤芯组件和安装座的安装配合方面,安装座9c的密封壁包括第一密封壁93c和位于第一密封壁93c外围的第二密封壁94c,安装座9c的密封槽包括位于中央流道221c朝向安装座9c一端的第一密封槽23c和位于外端盖21c外壁上的第二密封槽24c,第一密封壁93c和第一密封槽23c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壁94c和第二密封槽24c密封配合。密封槽还包括位于水路转换器22c上的第三密封槽25c和第四密封槽26c,第四密封槽26c位于第一密封槽23c的下端,且第四密封槽26c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密封槽23c的径向尺寸,第三密封槽25c位于第四密封槽26c的下端,且第三密封槽25c的径向尺寸大于第四密封槽26c的径向尺寸。相应的,密封壁包括位于第一密封壁93c和第二密封壁94c之间的第三密封壁95c和第四密封壁96c,第三密封壁95c和第四密封壁96c依次与第三密封槽25c和第四密封槽26c密封配合。安装座9c在第二密封壁94c和第三密封壁95c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流道223c相通,安装座9c在第三密封壁95c和第四密封壁96c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222c相通,安装座9c在第四密封壁96c和第一密封壁93c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三流道224c相通,安装座9c在第一密封壁93c内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221c相通。此外,复合滤芯组件在整机中的应用可借鉴实施例一,此次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四的制水过程为:水流自第一进水口411c进入,沿着第三密封壁95c和外端盖21c中心处通孔的内壁之间的过水间隙流动,而后依次通过第二流道223c、第一上端盖311c和隔离罩7c之间的过水间隙而进入第一滤芯31c的外侧和隔离罩7c的内侧之间,在前端压力的作用下,水流则自外向内通过第一滤芯31c,在完成过滤净化后,汇集于第一滤芯31c中心的第一过水间隙61c,而后沿着第一过水间隙61c,依次通过管壁3111c的内壁和中心管5c的外壁之间的过水间隙和第一流道222c,最后从第一出水口412c流出,进而完成在第一水路内的净化过程。在第二水路中,水流自第二进水口421c进入,依次通过中央流道221c和中心管5c,而进入第二滤芯32c的前端,在过滤净化后,水流依次通过第三过水间隙63c和第三流道224c的横向延伸段2241c及纵向延伸段,最后通过从第二出水口422c流出,从而完成在第二水路内的净化过程。
实施例五:
如图22-图26所示,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外壳1d和安装头2d,安装头2d位于外壳1d的一端,安装头2d包括外端盖21d。复合滤芯组件内还包括第一滤芯31d和第二滤芯32d,其中,第一滤芯31d和第二滤芯32d沿轴向布置,且第一滤芯31d位于第二滤芯32d和安装头2d之间。第一滤芯31d和第二滤芯32d分别位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中,其中,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互相隔开,第一水路包括第一进水口411d和第一出水口412d,第二水路包括第二进水口421d和第二出水口422d。并且,第一进水口411d、第一出水口412d和第二进水口421d、第二出水口422d均位于安装头2d上。
第一滤芯31d中心处设置有中心管5d,中心管5d贯穿第一滤芯31d而把第二滤芯32d和第二进水口421d连通,中心管5d的内部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中心管5d的外壁与第一滤芯31d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61d,第一过水间隙61d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中,安装头2d还包括水路转换器22d,水路转换器22d位于第一滤芯31d靠近安装头2d一端的端部,水路转换器22d中设有流道,流道包括中央流道221d,中央流道221d的一端为第二进水口421d,另一端与中心管5d连接进而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流道还包括位于中央流道221d外围的第一流道222d,第一流道222d与第一过水间隙61d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第一流道222d远离第一滤芯31d一端的端部构成第一出水口412d。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隔离罩7d位于第二滤芯32d外,将第二滤芯32d与第一水路隔离开。进一步的,中心管5d内嵌套有第二中心管52d,流道还包括位于中央流道221d内且与中央流道221d互相隔离开的第二中央流道223d。第二中央流道223d与第二中心管52d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而与隔离罩7d内部相通。水路转换器22d的外壁和外端盖21d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进水或者出水的第二过水间隙62d,第二过水间隙62d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隔离罩7d的内壁和第二滤芯32d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五过水间隙65d,隔离罩7d的顶壁设有第四通孔72d,第一滤芯31d具有第一下端盖312d。第一下端盖312d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密封筋313d,相应的,第四通孔72d的孔沿具有向上延伸的环形的密封筋723d,密封筋313d和密封筋723d密封配合,进而将第二水路和隔离罩7d外的第一水路隔离开。第二水路的进水段和第二水路的出水段均穿过第四通孔72d,中心管内壁与第二中心管外壁之间的过水间隙与第五过水间隙65d相通而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第一下端盖312d的中心区域具有连通第二中心管52d和第二滤芯32d的第一过水孔316d,第一过水孔316d的孔沿外具有向上延伸的密封筋314d,该密封筋314d与第二中心管52d的下端密封配合。第一下端盖312d在第一过水孔316d的外围具有第二过水孔317d,第二过水孔317d与中心管5d内壁与第二中心管52d外壁之间的过水间隙连通,另外,第二过水孔317d的孔沿外具有向上延伸的密封筋315d,该密封筋315d与中心管5d的下端密封配合。
本实施例中,隔离罩7d内设有填充支架8d,填充支架8d内填充第二滤芯,一般的,该第二滤芯32d为颗粒碳或者颗粒状树脂,其外部需单独设置填充支架8d,以支撑内部填充的滤材。第五过水间隙65d位于填充支架8d的外壁和隔离罩7d的内壁之间,填充支架8d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有第三过水口81d和第四过水口82d,第四过水口82d与第五过水间隙65d相通,另外,第三过水口81d具有向上延伸的管壁,相应的,第一过水孔316d的孔沿外具有向下延伸的密封筋,该密封筋与该管壁密封配合,从而第三过水口81d与第二中心管52d相通而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作为第二滤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滤芯朝向安装头一端设有封闭第二滤芯端部的第二上端盖,第二滤芯的另一端与隔离罩的底壁或者外壳的底壁抵靠并封闭,第二滤芯两端封闭,采用了横向过水的类型。而第二上端盖的中心区域具有环状的管壁,该管壁内部流道与第二中心管相通而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第四通孔和管壁的外壁之间的过水间隙连通第五过水间隙和中心管内壁与第二中心管外壁之间的过水间隙。
隔离罩7d包括位于靠近安装头2d一端的第三罩体781d和位于另一端的第四罩体782d,第三罩体781d具有侧壁,第四罩体782d的外边沿具有环形的第六密封筋783d,侧壁的内侧或者外侧与第六密封筋783d之间形成密封,进而形成与第一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7d。当然,侧壁也可以设置在第四罩体上,相应的,第六密封筋设置在第三罩体上。作为隔离罩的另外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下述方案:隔离罩具有顶壁和侧壁,外壳的底壁和隔离罩的侧壁下端之间通过卡扣或者螺钉固定并形成密封,进而在隔离罩和外壳的底壁之间形成容纳第二滤芯的空间;或者,隔离罩具有顶壁,外壳的侧壁内侧设有环状密封配合部,隔离罩和密封配合部固定,可以卡扣固定,也可以螺钉固定,并且在两者之间设置密封垫形成密封,进而在隔离罩、外壳的侧壁和外壳的底壁之间形成容纳第二滤芯的空间。
在复合滤芯组件和安装座的安装配合方面,安装座9d的密封壁包括第一密封壁93d和位于第一密封壁93d外围的第二密封壁94d,密封槽包括位于中央流道朝向安装座9d一端的第一密封槽23d和位于外端盖外壁上的第二密封槽24d,第一密封壁93d和第一密封槽23d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壁94d和第二密封槽24d密封配合。进一步的,密封槽还包括位于外端盖21d外壁上的第三密封槽25d,第三密封槽25d位于第二密封槽24d的上端,且第三密封槽25d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密封槽24d的径向尺寸,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二密封壁94d内侧的第三密封壁95d,外端盖21d在第二密封壁94d和第三密封壁95d之间设有通孔241d,该通孔241d即构成第一进水口411d,通孔241d与第二过水间隙62d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第三密封壁95d与第三密封槽25d密封配合。密封槽还包括位于第二中央流道223d朝向安装座9d一端的第四密封槽26d,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一密封壁93d内侧的第四密封壁96d,第四密封壁96d与第四密封槽26d密封配合。安装座9d在第二密封壁94d和第三密封壁95d之间形成水路并与通孔241d相通,安装座9d在第三密封壁95d和第一密封壁93d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过水间隙62d相通,安装座9d在第一密封壁93d和第四密封壁96d之间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221d相通,安装座9d在第四密封壁96d内形成水路并与第二中央流道223d相通。
本实施例五的制水过程为:水流自第一进水口411d进入,沿着第二过水间隙62d流动至第一滤芯31d的外侧,在前端压力的作用下,水流则自外向内通过第一滤芯31d,在完成过滤净化后,汇集于第一滤芯31d中心的第一过水间隙61d,而后通过第一流道222d,最后从第一出水口412d流出,进而完成在第一水路内的净化过程。在第二水路中,水流自第二进水口421d进入,依次通过第二中央流道223d和第二中心管52d,而进入第二滤芯32d的前端,在过滤净化后,水流依次通过第五过水间隙65d、中心管5d内壁与第二中心管52d外壁之间的过水间隙、中央流道221d,最后通过从第二出水口422d流出,从而完成在第二水路内的净化过程。
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Claims (14)

1.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头,所述安装头位于外壳的一端,所述安装头包括外端盖和水路转换器;
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沿轴向布置,且所述第一滤芯位于第二滤芯和安装头之间;
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分别位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中,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互相隔开,所述第一水路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水路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均位于安装头上;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贯穿第一滤芯而把第二滤芯和第二进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中心管的内部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与第一滤芯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所述第一过水间隙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所述水路转换器位于第一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的端部,所述水路转换器的外壁和外端盖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出水或者进水的第二过水间隙,所述水路转换器中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中央流道、位于中央流道外围的第一流道、以及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过水间隙之间的第二流道;
所述中央流道的一端为第二进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另一端与中心管连接进而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一过水间隙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流道远离第一滤芯一端的端部构成第一进水口或者第一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外设有将第一滤芯与第二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所述隔离罩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所述第二过水间隙与第三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流道与隔离罩内部相通后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外设有将第一滤芯与第二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所述第一滤芯朝向安装头一端设有第一上端盖,所述第一上端盖和隔离罩内壁之间具有第四过水间隙,所述第二过水间隙与第四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所述外端盖上设有通槽,所述隔离罩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所述通槽与第三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外设有将第一滤芯与第二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所述水路转换器和外端盖之间形成密封,所述流道还包括位于第一流道外围且互相隔离开的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隔离罩内部相通而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所述隔离罩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所述第三流道与第三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外设有将第二滤芯与第一水路隔离开的隔离罩,所述中心管内嵌套有第二中心管,所述流道还包括位于中央流道内且与中央流道互相隔离开的第二中央流道,所述第二中央流道与第二中心管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而与隔离罩内部相通,所述水路转换器的外壁和外端盖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进水或者出水的第二过水间隙,所述第二过水间隙构成第一水路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横向延伸段和纵向延伸段,所述横向延伸段位于流道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转换器的部分外壁和外端盖的部分内壁紧密配合,所述水路转换器的外壁和/或外端盖的内壁设有过水槽,所述过水槽即第二过水间隙;或者,所述水路转换器的外壁和外端盖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间隙即第二过水间隙。
8.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复合滤芯组件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原水流经复合滤芯组件的第一水路或者第二水路后流出复合滤芯组件,而后返回复合滤芯组件的另一水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置滤芯组件,原水依次流经复合滤芯组件的第一水路或者第二水路、外置滤芯组件后返回复合滤芯组件的另一水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滤芯组件为外置反渗透滤芯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头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连通的水路,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纵向延伸且呈环状的密封壁,所述安装头上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位置分别设有呈环状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壁的内壁压紧密封圈进而形成密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壁包括第一密封壁和位于第一密封壁外围的第二密封壁,所述密封槽包括位于中央流道朝向安装座一端的第一密封槽和位于外端盖外壁上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壁和第一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壁和第二密封槽密封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组件为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外端盖外壁上的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第二密封槽的上端,且所述第三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外端盖在第二密封槽和第三密封槽之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二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二密封壁内侧的第三密封壁,所述第三密封壁与第三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水路转换器上的第四密封槽,所述第四密封槽位于第一密封槽的下端,且所述第四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三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的第四密封壁,所述第四密封壁与第四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安装座在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通孔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一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四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另一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一密封壁内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相通;
或者,所述复合滤芯组件为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外端盖外壁上的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第二密封槽的上端,且所述第三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二密封壁内侧的第三密封壁,所述通槽位于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所述通槽与第三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密封壁与第三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水路转换器上的第四密封槽,所述第四密封槽位于第一密封槽的下端,且所述第四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三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的第四密封壁,所述第四密封壁与第四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安装座在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通槽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过水间隙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四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一密封壁内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相通;
或者,所述复合滤芯组件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水路转换器上的第三密封槽和第四密封槽,所述第四密封槽位于第一密封槽的下端,且所述第四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第四密封槽的下端,且所述第三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大于第四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密封壁包括位于第一密封壁和第二密封壁之间的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所述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依次与第三密封槽和第四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安装座在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流道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三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一流道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四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三流道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一密封壁内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相通;
或者,所述复合滤芯组件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外端盖外壁上的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第二密封槽的上端,且所述第三密封槽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密封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二密封壁内侧的第三密封壁,所述外端盖在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二过水间隙相通后构成第二水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密封壁与第三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密封槽还包括位于第二中央流道朝向安装座一端的第四密封槽,所述密封壁还包括位于第一密封壁内侧的第四密封壁,所述第四密封壁与第四密封槽密封配合,所述安装座在第二密封壁和第三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通孔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三密封壁和第一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第二过水间隙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一密封壁和第四密封壁之间形成水路并与中央流道相通,所述安装座在第四密封壁内形成水路并与第二中央流道相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密封壁呈同心状分布。
CN201710306704.5A 2017-05-04 2017-05-04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Active CN108786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6704.5A CN108786232B (zh) 2017-05-04 2017-05-04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6704.5A CN108786232B (zh) 2017-05-04 2017-05-04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6232A CN108786232A (zh) 2018-11-13
CN108786232B true CN108786232B (zh) 2021-09-10

Family

ID=64054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6704.5A Active CN108786232B (zh) 2017-05-04 2017-05-04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862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3397B (zh) * 2019-01-03 2024-04-05 碧克仑(北京)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锁水净水滤芯及与其配合的安装头
CN109847431B (zh) * 2019-01-30 2021-07-20 碧克仑(北京)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滤芯能相对旋转的复合过滤组件
CN109650573B (zh) * 2019-01-30 2024-03-19 碧克仑(北京)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口集成一端的复合滤芯组件及其配合的安装头
CN110372117A (zh) * 2019-08-27 2019-10-25 浙江朗诗德健康饮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一体式滤芯
WO2023090578A1 (ko) * 2021-11-16 2023-05-25 코웨이 주식회사 복합 필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정수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34598A1 (de) * 1973-07-07 1975-01-30 Faudi Feinbau Mehrstufiges filter
US4792397A (en) * 1987-06-09 1988-12-20 Harvard Corporation Filter apparatus with sealing collector and flow control element
KR100793984B1 (ko) * 2007-06-01 2008-01-16 주식회사 대동그린산업 기능성 복합수 샤워 시스템
CN202823173U (zh) * 2012-09-25 2013-03-2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方便拆装的ro膜滤芯结构
CN104129866B (zh) * 2014-08-11 2016-10-05 周成程 厨上型净水器及复合滤芯
CN204932968U (zh) * 2015-07-13 2016-01-06 珠海优品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滤芯机构
CN204961959U (zh) * 2015-08-12 2016-01-13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水路转换阀与带有水路转换阀的净水器
CN205461261U (zh) * 2016-01-04 2016-08-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滤芯、过滤装置和净水器
CN205925177U (zh) * 2016-01-04 2017-02-08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水路复合滤芯
CN205461184U (zh) * 2016-01-11 2016-08-17 韩东国 复合滤芯
CN105854375B (zh) * 2016-04-26 2018-02-13 碧克仑(北京)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进出水都在一端的可冲洗滤材的过滤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6232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6232B (zh)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N108786258B (zh)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N207210093U (zh) 一种净水机
JP2009528166A (ja) フィルター組立体
CN108569727B (zh) 净水系统
CN207760072U (zh) 一种净水机
CN211283909U (zh) 滤座、水路连接系统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KR100476096B1 (ko) 정수기용 필터
CN108371843B (zh)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RU2667289C1 (ru)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KR20070018151A (ko) 정수기용 필터장치
CN108569787B (zh) 复合滤芯、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系统
KR101776256B1 (ko) 관로일체형 덮개가 구비되는 정수기
CN111115883A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N212770122U (zh) 水路板和滤芯组件
EP3424886A1 (en) Composite filter element, composite filter element assembly,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CN110404329B (zh) 滤芯组件、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CN211513712U (zh)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111606444A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5327285U (zh) 水路板及净水机
CN211921059U (zh) 滤芯和净水系统
CN214990674U (zh) 一种复合ro膜滤芯
CN210313758U (zh) 一种密封分流的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N21416750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用后置滤芯、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N214437971U (zh) 一种具有反冲洗功能的反渗透滤芯、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