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1059U - 滤芯和净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滤芯和净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1059U
CN211921059U CN201922358022.6U CN201922358022U CN211921059U CN 211921059 U CN211921059 U CN 211921059U CN 201922358022 U CN201922358022 U CN 201922358022U CN 211921059 U CN211921059 U CN 211921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water
housing
por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580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明
帅师
印彩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580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1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1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1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芯和净水系统,其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滤芯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前置过滤机构和后置过滤机构,所述前置过滤机构具有入口端,所述后置过滤机构具有出水端;一端连通所述入口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端的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能由所述出水端方向向所述入口端方向导通。本申请能够实现复合滤芯的反向冲洗,使得净水系统的水路更为简洁。

Description

滤芯和净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和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净水系统一般具有前置过滤滤芯、膜过滤滤芯和后置过滤机构,水依次通过前置过滤滤芯、膜过滤滤芯和后置过滤机构净化后以供用户使用。当净水系统处于待机一段时间后,膜过滤滤芯中膜的原水侧的水会渗透过膜从而导致膜的进水侧的水的TDS上升。目前通常通过采用净水对膜过滤滤芯中膜的原水侧进行冲洗,从而使得膜的原水侧替换为净水,如此可以在净水系统处于待机一段时间下有效降低膜的进水侧的水的TDS上升量。在对膜过滤滤芯中膜的原水侧进行冲洗时,可以将经过膜过滤滤芯下游的净水通过回流支路管线引流至膜过滤滤芯的上游,例如,前置过滤滤芯的上游。但是。上述过程需要在净水系统中额外添加的回流支路管线,回流支路管线会导致整个系统的体积增大,水路更加复杂,净水系统的管线不够简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滤芯和净水系统,其能够实现复合滤芯的反向冲洗,使得净水系统的水路更为简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滤芯,所述滤芯包括:
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前置过滤机构和后置过滤机构,所述前置过滤机构具有入口端,所述后置过滤机构具有出水端;
一端连通所述入口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端的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能由所述出水端方向向所述入口端方向导通。
优选地,所述连通机构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入口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连通机构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单向阀的入口和/或出口处。
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中心管,所述前置过滤机构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后置过滤机构的出水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机构和所述后置过滤机构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为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环形空间;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内侧壁为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后置过滤机构的进水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第一壳体和用于容纳所述后置过滤机构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相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具有凹陷部,所述连通机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出水端的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为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二壳体最上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凹陷部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环形空间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最下端与所述凹陷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上端的中部具有一连通所述出水端的开口,所述中心管插设在所述开口中。
优选地,所述后置过滤机构包括:微滤过滤件和活性炭,来水先通过活性炭后再通过微滤过滤件。
优选地,所述后置过滤机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所述活性炭呈颗粒状,所述活性炭设置在所述第一喷胶棉和所述第二喷胶棉之间的空间中。
一种净水系统,所述净水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滤芯;膜过滤单元;
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入口端,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出口端,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后置过滤机构的进水端;
所述膜过滤单元的原水端能与所述滤芯的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所述膜过滤单元的净水端能与所述滤芯的所述第三端口相连通。
优选地,在预设条件下所述连通机构能由所述出水端方向向所述入口端方向导通,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净水系统的不向外输出净水时。
优选地,所述膜过滤单元至少包括RO膜过滤单元和纳滤膜过滤单元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滤芯可以使得净水系统在不增加额外体积的同时,在滤芯内部直接增加回水通道,通过将连通机构集成到滤芯内部实现正常制水过程中原水与净水的隔断,在冲洗过程中实现滤芯中后置过滤机构流出的净水回流至滤芯中前置过滤机构的入口端,以对膜过滤单元进行冲洗。本申请中的滤芯使得净水系统的水路更为简洁,无需额外添加净水回流的支路水管,有效避免了净水系统体积的增大。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净水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壳体;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21、凹陷部;122、贯穿孔;13、密封件;14、开口;15、密封盖;16、第二端口;17、第三端口;18、第一端口;2、前置过滤机构;21、入口端;22、出口端;3、后置过滤机构;31、进水端;32、出水端;33、微滤过滤件;34、活性炭;35、第一喷胶棉;36、第二喷胶棉;4、连通机构;41、单向阀;42、滤网;5、环形空间;6、中心管;7、支撑骨架;100、滤芯;200、泵;300、膜过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实现复合滤芯100的反向冲洗,使得净水系统的水路更为简洁,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滤芯和净水系统,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滤芯100可以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中的前置过滤机构2和后置过滤机构3,前置过滤机构2具有入口端21,后置过滤机构3具有出水端32;一端连通入口端21、另一端连通出水端32的连通机构4,连通机构4能由出水端32方向向入口端21方向导通。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净水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净水系统可以包括如上述滤芯100;膜过滤单元300;壳体1上具有第一端口18、第二端口16和第三端口17,第一端口18连通前置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第二端口16连通前置过滤机构2的出口端22,第三端口17连通后置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膜过滤单元300的原水端能与滤芯100的第二端口16相连通,膜过滤单元300的净水端能与滤芯100的第三端口17相连通。
当净水系统正常净水将净水输出供用户使用时,水先通过滤芯100的第一端口18流入滤芯100,之后进入滤芯100中的前置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进行过滤,再从前置过滤机构2的第二端口16流出,之后进入膜过滤单元300进行过滤,自膜过滤单元300的净水端流出的净水再流入至滤芯100的第三端口17,进入至后置过滤机构3进行过滤,最终从滤芯100排出后再供给用户使用。当需要对膜过滤单元300进行冲洗时,经过滤芯100中后置过滤机构3的净水通过连通机构4回流至滤芯100中前置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该净水再次经过前置过滤机构2后流出滤芯100,然后对膜过滤单元300进行冲洗,膜过滤单元300中原水侧的原水被净水所替换。通过上述过程使得净水系统在下一次正常制水刚放出水时该部分水的TDS(总溶解固体)得到有效降低。
本申请中的滤芯100可以使得净水系统在不增加额外体积的同时,在滤芯100内部直接增加回水通道,通过将连通机构4集成到滤芯100内部实现正常制水过程中原水与净水的隔断,在冲洗过程中实现滤芯100中后置过滤机构3流出的净水回流至滤芯100中前置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以对膜过滤单元300进行冲洗。本申请中的滤芯100使得净水系统的水路更为简洁,无需额外添加净水回流的支路水管,有效避免了净水系统体积的增大。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滤芯100,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所示,滤芯100的壳体1中用于容置前置过滤机构2、后置过滤机构3和连通机构4。前置过滤机构2和后置过滤机构3可以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前置过滤机构2具有入口端21和出口端22,后置过滤机构3具有进水端31和出水端32。连通机构4的一端连通入口端21,连通机构4的另一端连通出水端32,连通机构4能由出水端32方向向入口端21方向导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连通机构4可以包括单向阀41,单向阀41的入口与出水端32相连通,单向阀41的出口与入口端21相连通。通过上述方式使得连通机构4仅能由出水端32方向向入口端21方向导通,如此实现了在正常制水过程中,原水与净水之间的隔断,原水无法通过连通机构4流至后置过滤机构3的出水端32以排出供用户使用。由于原水中存在异物,其可能会导致单向阀41的出口出现堵塞或进入单向阀41内部而造成单向阀41内部堵塞,因此,连通机构4可以包括滤网42,滤网42设置在单向阀41的入口和/或出口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当异物被滤网42拦截以后,可以定期将连通机构4拆卸下来对其滤网42进行清洗即可。在其它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连通机构4也可以是其它满足仅能由出水端32方向向入口端21方向导通的部件,在本申请中并不对其做任何限定。
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上可以具有第一端口18、第二端口16和第三端口17。前置过滤机构2用于对水进行初级过滤,从而去除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前置过滤机构2可以大体呈管状,前置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与壳体1之间具有环形空间5,前置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为入口端21,第一端口18连通环形空间5。水从壳体1的第一端口18流入滤芯100,进而到达环形空间5,再由前置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进入前置过滤机构2进行过滤。前置过滤机构2的内侧壁为出口端22,出口端22与第二端口16相连通。经过前置过滤机构2过滤后的水从内侧壁流出,再通过壳体1上的第二端口16流出滤芯100。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前置过滤机构2内侧可以设置有具有镂空结构的支撑骨架7,前置过滤机构2套设在支撑骨架7上,支撑骨架7一方面用于对前置过滤机构2的径向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自前置过滤机构2内侧流出的水能够穿过支撑骨架7继续向上流动,进而流动至壳体1的第二端口16流出。第三端口17与后置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相连通。流出滤芯100的水经过膜过滤单元300过滤以后,再通过壳体1的第三端口17流入至滤芯100中,之后流至后置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经后置过滤机构3进行过滤。在正常制水状态下,经过后置过滤机构3过滤的水可以流出壳体1;在冲洗状态下,经过后置过滤机构3过滤的水可以通过连通机构4回流至环形空间5,进而可以流入前置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滤芯100可以包括中心管6,前置过滤机构2套设在中心管6外,中心管6的一端与后置过滤机构3的出水端32相连通。出水管用于将后置过滤机构3过滤的水引流穿过前置过滤机构2,最终排出壳体1。当存在支撑骨架7时,中心管6可以穿设过支撑骨架7,中心管6与支撑骨架7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从而便于自前置过滤机构2内侧流出的水向上流动。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上的第一端口18、第二端口16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上端。壳体1上的第三端口17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下端。因此,通过中心管6可以将后置过滤机构3过滤的水引流穿过前置过滤机构2进而由壳体1的上端排出,与第一端口18、第二端口16设置的位置相同,如此有助于系统中管线的布置和优化。
如图1所示,壳体1包括用于容纳前置过滤机构2的第一壳体11和用于容纳后置过滤机构3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的上端与第一壳体11的下端相密封连接。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12的侧壁上具有凹陷部121,连通机构4设置在凹陷部121中,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壳体12上开设有连通凹陷部121与出水端32的贯穿孔122。经过后置过滤机构3进行过滤后的水能够通过第二壳体12上的贯穿孔122流至凹陷部121中,随后可以进入连通机构4靠近中心的一端,即连通机构4的入口靠近壳体1中心,连通机构4的出口靠近壳体1的侧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体11套设在第二壳体12外,第二壳体12最上端的侧壁与第一壳体1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凹陷部121通过间隙与环形空间5相连通。连通机构4的出口流出的水可以进入至第二壳体12最上端的侧壁与第一壳体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之后再向上流动至前置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环形空间5中,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冲洗过程中实现滤芯100中后置过滤机构3流出的净水回流至滤芯100中前置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连通机构4的出口流出的水向下流动泄露处壳体1外,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可以具有密封件13,密封件13位于第一壳体11的最下端与凹陷部121之间。密封件13一般可以采用密封圈。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2上端的中部具有一连通出水端32的开口14,中心管6插可以设在开口14中。经过后置过滤机构3进行过滤后的水能够通过第二壳体12上端中部的开口14流至中心管6,通过中心管6引流穿过前置过滤机构2后从第一壳体11的上端排出。
如图1所示,后置过滤机构3主要起到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并有脱色、去除异味等等功效。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后置过滤机构3可以包括:微滤过滤件33和活性炭34,来水先通过活性炭34后再通过微滤过滤件33。活性炭34主要用于更加彻底的吸附净水中的异色、异味,调整净水的口感,同时抑制净水中细菌的再生。微滤过滤件33则主要用于过滤掉水中的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微粒和细菌。
如图1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后置过滤机构3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喷胶棉35和第二喷胶棉36。第一喷胶棉35和第二喷胶棉36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侧壁与第二壳体12的内壁相紧贴。活性炭34呈颗粒状,活性炭34设置在第一喷胶棉35和第二喷胶棉36之间的空间中。第一喷胶棉35和第二喷胶棉36主要用于实现对颗粒状的活性炭34的限位和收容。壳体1可以包括安装在第二壳体12的下端的密封盖15,壳体1上的第三端口17可以设置在密封盖15上。密封盖15与第二壳体12可以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换第二壳体12中的微滤过滤件33和活性炭34。经过膜过滤单元300过滤后的水,可以从密封盖15上的第三端口17流入至第二壳体12内,再流过第一喷胶棉35后经过活性炭34进行过滤,再从第而喷胶棉流出进入至微滤过滤件33。微滤过滤件33的外侧壁为入口,经过微滤过滤件33过滤后,水从微滤过滤件33上端面的中部流出,之后流入中心管6排出至壳体1外。
如图3所示,净水系统可以包括如上述任一的滤芯100;膜过滤单元300;壳体1上具有第一端口18、第二端口16和第三端口17,第一端口18连通前置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第二端口16连通前置过滤机构2的出口端22,第三端口17连通后置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膜过滤单元300的原水端能与滤芯100的第二端口16相连通,膜过滤单元300的净水端能与滤芯100的第三端口17相连通。膜过滤单元300的废水端与废水排出管线相连接,在废水排出管线上可以安装有废水比装置。
在上述净水系统中可以包括泵200,泵200一般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第二端口16与膜过滤单元300之间,泵200一方面可以起到增压作用,另外一方面,当净水系统处于冲洗状态时,其能够驱动后置过滤机构3的出水端32流出的水通过连通机构4回流至前置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如此使得净水系统中的水形成循环。当然,泵200也可以设置在上述循环水路的任何地方,其只需满足能够驱动净水系统中的水形成循环流动即可。
膜过滤单元300可以是采用膜类的过滤件从而形成的膜过滤单元300。例如,膜过滤单元300可以是RO膜过滤单元300、纳滤膜过滤单元300等等。当膜过滤达到一定程度后,水的污垢杂质便会沉积在膜上。当净水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下,膜原水侧的原水会慢慢渗透过膜达到膜的净水侧,进而导致净水侧的水的TDS值升高,这样,净水系统在下一次正常制水时,刚放出的这部分水的TDS偏高。本净水系统需要对膜过滤单元300进行冲洗时,经过滤芯100中后置过滤机构3的净水可以通过连通机构4回流至滤芯100中前置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该部分净水再次经过前置过滤机构2后流出滤芯100,然后对膜过滤单元300进行冲洗,从而使得膜过滤单元300中原水侧的原水被净水所替换。这样以后,当净水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下时,即使原水侧的净水慢慢渗透过膜达到膜的净水侧,净水侧的水的TDS值升高程度将大大降低。通过上述过程使得净水系统在下一次正常制水刚放出水时该部分水的TDS(总溶解固体)得到有效降低。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预设条件下连通机构4能由出水端32方向向入口端21方向导通,预设条件可以为净水系统不向外输出净水时,也就是净水系统对膜过滤单元300进行冲洗,通过净水替换膜过滤单元300中的原水时。在净水系统正常制水,并向外输出净水时,连通机构4可以由出水端32方向向入口端21方向导通,也可以由出水端32方向向入口端21方向不导通。
本申请中的净水系统无需额外添加净水回流的支路水管,有效避免了净水系统体积的增大,并使得净水系统的水路更为简洁。净水系统在滤芯100内部直接开设回水通道,通过将连通机构4集成到滤芯100内部的回水通道中,从而实现正常制水过程中原水与净水的隔断,在冲洗过程中实现滤芯100中后置过滤机构3流出的净水能回流至滤芯100中前置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进而再对膜过滤单元300进行冲洗,以将膜过滤单元300中原水侧的原水被净水所替换。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
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前置过滤机构和后置过滤机构,所述前置过滤机构具有入口端,所述后置过滤机构具有出水端;
一端连通所述入口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端的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能由所述出水端方向向所述入口端方向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机构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入口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机构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单向阀的入口和/或出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还包括:中心管,所述前置过滤机构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后置过滤机构的出水端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机构和所述后置过滤机构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为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环形空间;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内侧壁为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后置过滤机构的进水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第一壳体和用于容纳所述后置过滤机构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相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具有凹陷部,所述连通机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出水端的贯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为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二壳体最上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凹陷部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环形空间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最下端与所述凹陷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端的中部具有一连通所述出水端的开口,所述中心管插设在所述开口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过滤机构包括:微滤过滤件和活性炭,来水先通过活性炭后再通过微滤过滤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过滤机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所述活性炭呈颗粒状,所述活性炭设置在所述第一喷胶棉和所述第二喷胶棉之间的空间中。
13.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所述的滤芯;膜过滤单元;
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入口端,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出口端,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后置过滤机构的进水端;
所述膜过滤单元的原水端能与所述滤芯的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所述膜过滤单元的净水端能与所述滤芯的所述第三端口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条件下所述连通机构能由所述出水端方向向所述入口端方向导通,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净水系统的不向外输出净水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单元至少包括RO膜过滤单元和纳滤膜过滤单元之一。
CN201922358022.6U 2019-12-24 2019-12-24 滤芯和净水系统 Active CN211921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8022.6U CN211921059U (zh) 2019-12-24 2019-12-24 滤芯和净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8022.6U CN211921059U (zh) 2019-12-24 2019-12-24 滤芯和净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1059U true CN211921059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5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58022.6U Active CN211921059U (zh) 2019-12-24 2019-12-24 滤芯和净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1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5101A (zh) 一种具有滤芯组件的净水设备
JP4780467B2 (ja) 五方弁
CN110255747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WO2015053717A2 (en) Mobile system for purifying and preparing drinkable water, chemical multimedia filter and operation thereof
CN211921059U (zh) 滤芯和净水系统
CN104860420A (zh) 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机
CN112933973A (zh) 一种具有反冲洗功能的反渗透滤芯、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CN110255748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2532508U (zh) 滤芯和净水装置
US20230087869A1 (en) Hybrid filter assembly and method
CN208038156U (zh) 反渗透净水机
CN212504388U (zh) 一种管道直饮水净水装置
CN204661446U (zh) 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机
CN214360404U (zh) 一种家用式净水装置
CN205115205U (zh) 一种杀菌消毒纯水机
CN210367221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09906496U (zh)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CN211946514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1471013U (zh) 一种能够调整tds值的净水器
CN109231364B (zh)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29225A (zh) 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04752428U (zh) 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
CN213771568U (zh) 苦咸水过滤系统
CN104843913A (zh) 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
CN214218365U (zh) 滤芯和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