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7962A -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协同杀真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协同杀真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77962A CN108777962A CN201780015436.XA CN201780015436A CN108777962A CN 108777962 A CN108777962 A CN 108777962A CN 201780015436 A CN201780015436 A CN 201780015436A CN 108777962 A CN108777962 A CN 1087779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unds
- formula
- compound
- plant
- dise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0 C[C@](NC(C(C(*C(C(C(CCN)N)=C1C*)=CCC=C1N)=O)=C*N)=*)N=CC Chemical compound C[C@](NC(C(C(*C(C(C(CCN)N)=C1C*)=CCC=C1N)=O)=C*N)=*)N=CC 0.000 description 2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8—1,2-Diazines; Hydrogenated 1,2-diazin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由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其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以及由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植物或用于栽培植物的土壤施用各自有效量的由上述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的步骤;所述组合物和方法针对植物病害具有优异的防治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2016年3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048172的优先权和利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发明涉及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已知一些化合物作为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参见专利文献1和2)。
引用文献清单
专利文献
[PTL 1]WO 2012/020772小册子
[PTL 2]WO 2012/084812小册子
发明概述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它们各自都对植物病害具有优异的防治功效。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人已经深入细致地研究而发现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它们各自都对植物病害具有优异的防治功效。结果,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包含由下述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和由下述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的组合物显示出优异的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
换言之,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
由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
[化学式1]
其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和
由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
[化学式2]
[2][1]中所述的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哒嗪化合物是由其中X表示氢原子的式(1)表示的化合物。
[3][1]或[2]中所述的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哒嗪化合物与所述甲酰胺化合物的重量比在1∶0.0125至1∶500的范围内。
[4]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植物或用于栽培植物的土壤施用各自有效量的以下化合物:
由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
[化学式3]
其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和
由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
[化学式4]
[5]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种子施用各自有效量的以下化合物:
由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
[化学式5]
其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和
由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
[化学式6]
[6]以下化合物的联合用途:由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
[化学式7]
其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和
由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
[化学式8]
本发明可以防治植物病害。
实施方案描述
本发明的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在下文中,称作“本发明组合物”)包含上述由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在下文中,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和上述由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在下文中,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
首先,描述本发明化合物1。
本发明化合物1是在例如WO 2012/020772小册子中描述的化合物,并且可以按照其中描述的方法制备。
本发明化合物1的实例包括下表1所示的化合物。
[表1]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化合物2。
本发明化合物2是在例如WO 2012/084812小册子中描述的化合物,并且可以按照其中描述的方法制备。
此处,本发明化合物2包括对映异构体。因此,本发明化合物2可以包括这些异构体各自本身,或者由这些异构体以各异构体的各自任意比例组成的任意混合物。本发明化合物2中包括的光学活性异构体的具体实例在表2中示出。在它们中,表2中示出的本发明化合物2-R是优选的。
[表2]
本发明化合物1与本发明化合物2的重量比通常在1∶0.0125至1∶500、优选1∶0.025至1∶100、并且更优选1∶0.1至1∶10的范围内。
尽管本发明组合物可以是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混合物本身,但是本发明组合物通常通过以下制备:混合本发明化合物1、本发明化合物2和惰性载体,并且如果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或其他用于制剂的助剂,然后配制成油溶液剂、可乳化浓缩物、可流动剂(flowables)、可湿性粉剂、粒状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等的形式。这样的制剂自身可用作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试剂或可在添加其他惰性组分的情况下用作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试剂。
本发明组合物通常可以包含总计0.1至99重量%、优选0.2至90重量%、并且更优选1至80重量%的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
关于配制所使用的惰性载体的实例包括固体载体和液体载体,并且固体载体的实例包括由以下组成的细粉或颗粒:矿物质(例如,高岭土、凹凸棒石粘土、膨润土、蒙脱石、酸性粘土、叶腊石、滑石、硅藻土或方解石),天然有机物(例如,玉米芯粉末或花生壳粉末),合成有机物(例如,尿素),盐(例如,碳酸钙或硫酸铵),合成无机物(例如,合成的含水氧化硅)等。此外,液体载体的实例包括芳族烃(例如,二甲苯、烷基苯或甲基萘),醇(例如,2-丙醇、乙二醇、丙二醇或乙二醇单乙醚),酮(例如,丙酮、环己酮或异佛尔酮),植物油(例如,大豆油或棉籽油),来源于石油的脂族烃,酯,二甲亚砜,乙腈和水。
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二烷基磺基琥珀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磷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萘磺酸盐甲醛缩聚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或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三甲基铵盐)。
其他用于制剂的助剂的实例包括水溶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多糖(例如,阿拉伯树胶、海藻酸及其盐、CMC(羧甲基-纤维素)或黄原胶),无机物(例如,硅酸铝镁或氧化铝-溶胶),防腐剂,着色剂,和PAP(酸式磷酸异丙酯),和稳定剂(例如,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本发明组合物也可以通过以下制备:根据上述过程分别将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配制成不同制剂,如果需要,进一步将它们用水稀释,之后,将分别制备的不同制剂或其所得稀释溶液彼此混合。
本发明组合物还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其他杀真菌剂和/或杀虫剂。
可以向植物或用于栽培植物的土壤施用本发明组合物以防治植物病害。
可以通过本发明防治的植物病害的实例包括以下病害,但是不限于此。
稻病害:稻瘟病(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褐斑病(宫部旋孢腔病菌(Cochliobolus miyabeanus))、纹枯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恶苗病(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
小麦病害:白粉病(麦类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赤霉病(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燕麦镰刀病菌(F.avenaceum)、山顶镰刀病菌(F.culmorum)、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 nivale))、锈病(例如,黄锈病(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黑锈病(小麦秆锈病菌(P.graminis))、褐锈病(小麦叶锈病菌(P.recondita)))、雪霉病(雪霉叶枯病菌(Micrdochium nivale))、雪腐小粒菌核病(核瑚菌属(Typhula sp.))、散黑穗病(小麦散黑粉菌(Ustilago tritici))、腥黑穗病(小麦网腥黑偻病菌(Tilletia caries))、眼斑病(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des))、壳针孢叶枯病(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颖枯病(颖枯壳多孢(Stagonospora nodorum))和黄斑病(小麦德氏霉(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大麦病害:白粉病(麦类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散黑穗病(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燕麦镰刀病菌(F.avenaceum)、山顶镰刀病菌(F.culmorum)、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 nivale))、锈病(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小麦秆锈病菌(P.graminis)、大麦褐锈病菌(P.hordei))、散黑穗病(裸黑粉病菌(Ustilagonuda))、云形病(大麦云纹病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网斑病(大麦网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斑点病(大麦斑点病菌(Cochliobolus sativus))、叶条纹病(大麦条纹病菌(Pyrenophora graminea))和由丝核菌真菌引起的猝倒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玉米病害:黑穗病(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南方叶枯病(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豹纹斑病(高粱胶尾孢菌(Gloeocercosporasorghi))、南方锈病(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灰斑病(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和由丝核菌真菌引起的猝倒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柑橘病害:黑点病(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疮痂病(柑橘痂囊腔菌(Elsinoe fawcetti))、果腐病(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意大利青霉菌(P.italicum))和疫腐病(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苹果病害:花枯病(苹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mali))、腐烂病(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白粉病(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leucotricha))、斑点落叶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疮痂病(苹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苦腐病(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和冠腐病(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
梨病害:疮痂病(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纳雪黑星菌(V.pirina))、黑斑病(日本梨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Japanese pear pathotype))、锈病(担子菌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疫霉果腐病、疫霉冠和根腐病(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和褐斑病(Stemphilium vesicarium);
桃病害:褐腐病(果生丛梗孢(Monilinia fructicola))、疮痂病(嗜果枝孢菌(Cladosporium carpophilum))和拟茎点霉病(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
葡萄病害:炭疽病(葡萄痂囊腔菌(Elsinoe ampelina))、晚腐病(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白粉病(葡萄白粉菌(Uncinula necator))、锈病(层锈菌属(Phakopsora ampelopsidis))、黑腐病(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i))和霜霉病(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
日本柿子病害:炭疽病(柿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kaki))和叶斑病(柿尾孢菌(Cercospora kaki)、柿叶球腔菌(Mycosphaerella nawae));
葫芦科病害:炭疽病(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白粉病(瓜类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蔓枯病(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镰刀菌萎蔫病(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霜霉病(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疫腐病(疫霉属(Phytophthora sp.))和猝倒病(腐霉菌属(Pythium sp.));
番茄病害:早疫病(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叶霉病(黄枝孢(Cladosporium fulvum))和晚疫病(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茄子病害:褐斑病(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和白粉病(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芸苔科病害:链格孢叶斑病(日本链格孢(Alternaria japonica))、白斑病(芸苔小尾孢(Cercosporella brassicae))、根肿病(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和霜霉病(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
大葱病害:锈病(柄锈菌属(Puccinia allii))、以及霜霉病(毁坏霜霉(Peronospora destructor));
大豆病害:紫斑病(大豆紫斑病菌(Cercospora kikuchii))、痂圆孢疮痂病(大豆痂原孢(Elsinoe glycines))、黑点病(菜豆间壳座大豆变种Diaporthe phaseolorumvar.sojae))、壳针孢褐斑病(大豆褐纹壳针孢(Septoria glycines))、尾孢菌叶斑病(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锈病(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疫霉根茎腐病(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sojae))、由丝核菌真菌引起的猝倒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靶斑病(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iicola))和菌核病(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菜豆病害:炭疽病(菜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thianum));
花生病害:叶斑病(球座尾孢(Cercospora personata))、褐叶斑病(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和白绢病(白绢菌(Sclerotium rolfsii));
豌豆病害:白粉病(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
马铃薯病害:早疫病(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晚疫病(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粉红腐烂病(Pink rot)(马铃薯疫霉绯腐病菌(Phytophthora erythroseptica))和粉痂病(马铃薯粉痂菌(Spongosporasubterraneanf.sp.Subterranea));
草莓病害:白粉病(白粉菌属(Sphaerotheca humuli))和炭疽病(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茶树病害:网饼病(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 reticulatum))、白星病(茶白星病菌(Elsinoe leucospila))、灰疫病(拟盘多毛抱属(Pestalotiopsis sp.))和炭疽病(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heae-sinensis));
烟草病害:褐斑病(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白粉病(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炭疽病(烟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abacum))、霜霉病(烟草霜霉菌(Peronospora tabacina))和黑胫病(烟草疫霉(Phytophthoranicotianae));
油菜籽病害:菌核病(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油菜籽猝倒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棉花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棉花猝倒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甜菜病害:尾孢叶斑病(甜菜生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叶枯病(稻纹枯病原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根腐病(稻纹枯病原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和丝囊菌根腐病(黑腐丝囊霉(Aphanomyces cochlioides));
蔷薇病害:黑斑病(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 rosae))、白粉病(蔷薇单丝壳菌(Sphaerotheca pannosa))和霜霉病(蔷薇霜霉(Peronospora sparsa));
菊花和菊科蔬菜病害;霜霉病(莴苣盘霜霉(Bremia lactucae))、叶枯病(菊壳针孢菌(Septoria chrysanthemi-indici))和白锈病(堀柄锈菌(Puccinia horiana));
各种植物病害:由腐霉属(Pythium spp.)((瓜果腐霉(Pythiumaphanidermatum)、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ianum)、禾生腐霉(Pythium graminicola)、畸雌腐霉(Pythium irregulare)、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引起的病害;灰霉病(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菌核病(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日本萝卜病害:链格孢叶斑病(甘蓝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
草坪用草病害:币斑病(银斑病病菌(Sclerotinia homeocarpa))、褐斑病和巨斑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香蕉病害:香蕉叶斑病(香蕉黑条叶斑病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香蕉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usicola));
向日葵病害:霜霉病(向日葵霜霉病菌(Plasmopara halstedii));
由曲霉菌属(Aspergillus spp.)、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赤霉菌属(Gibberella spp.)、木霉菌属(Tricoderma spp.)、根串珠霉菌属(Thielaviopsis spp.)、根霉菌属(Rhizopus spp.)、毛霉菌属(Mucor spp.)、伏革菌属(Corticium spp.)、茎点霉属(Phoma sp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p.)和色二孢属(Diplodia spp.)的细菌引起的各种植物的种子病害或生长早期阶段的病害;以及
由多粘霉属(Polymixa spp.)或油壶菌属(Olpidium spp.)介导的各种植物的病毒病害。
可以对其施用本发明组合物的植物的实例包括以下,但是不限于此。
作物:玉米、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高粱、棉花、大豆、小豆、菜豆、花生、荞麦、甜菜、油菜籽、向日葵、甘蔗、烟草等;
蔬菜:茄科蔬菜(例如,茄子、番茄、甜椒、辣椒或马铃薯),葫芦科蔬菜(例如,黄瓜、南瓜(pumpkin)、西葫芦、西瓜、甜瓜或南瓜(squash)),十字花科蔬菜(例如,日本萝卜、白萝卜、辣根、甘蓝、大白菜、卷心菜、芥菜、西兰花或花椰菜),紫菀科蔬菜(例如,牛蒡、苘蒿、朝鲜蓟或莴苣),百合科蔬菜(例如,大葱、洋葱、大蒜或芦笋),伞形科(ammiaceous)蔬菜(例如,胡萝卜、欧芹、芹菜或欧防风),藜科蔬菜(例如,菠菜或瑞士甜菜),唇形科蔬菜(例如,紫苏、薄荷或罗勒),草莓,甘薯,野山药,芋头等;
花卉;
观叶植物;
草坪用草;
水果:梨果类水果(例如,苹果、梨、日本梨、木瓜或温柏),核果类水果(例如,桃、李子、油桃、梅子(Prunus mume)、樱桃、杏或西梅),柑橘类水果(例如,温州蜜柑、橙、柠檬、酸橙或葡萄柚),坚果(例如,栗子、核桃、榛子、杏仁、开心果、腰果或澳洲坚果),浆果类水果(例如,蓝莓、蔓越莓、黑莓或树莓),葡萄,柿子,橄榄,日本李,香蕉,咖啡,海枣,椰子等;以及
除果树以外的树木:茶树,桑树,开花植物,行道树(例如,白腊树、桦树、山茱萸、桉树、银杏(ginkgo biloba)、丁香、枫树、橡树(quercus)、杨树、紫荆、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法国梧桐(plane tree)、榉树、日本香柏(Thuja standishii)、冷杉、铁杉、杜松、松树、云杉或紫杉(Taxus cuspidate))等。
上述“植物”可以包括已经通过基因重组赋予了抗性的植物。
本发明组合物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包括以下,但是不限于此。
一种本发明组合物,其中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组合表示如下:
本发明化合物1-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组合;
本发明化合物1-1和本发明化合物2-R的组合;
本发明化合物1-1和本发明化合物2-S的组合;
本发明化合物1-2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组合;
本发明化合物1-2和本发明化合物2-R的组合;和
本发明化合物1-2和本发明化合物2-S的组合。
一种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1并且包含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本发明组合物,其中本发明化合物1-1与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重量比是1∶0.0125至1∶500;
一种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1并且包含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本发明组合物,其中本发明化合物1-1与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重量比是1∶0.025至1∶100;
一种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1并且包含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本发明组合物,其中本发明化合物1-1与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重量比是1∶0.1至1∶10;
一种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2并且包含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本发明组合物,其中本发明化合物1-2与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重量比是1∶0.0125至1∶500;
一种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2并且包含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本发明组合物,其中本发明化合物1-2与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重量比是1∶0.025至1∶100;和
一种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2并且包含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本发明组合物,其中本发明化合物1-2与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的重量比是1∶0.1至1∶10。
本发明的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在下文中,称作“本发明的防治方法”)通过向植物或用于栽培植物的土壤施用各自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来进行。植物的实例包括植物的叶、植物的种子和植物的球茎。另外,本文所述的球根意指鳞茎、球根、根茎、块茎、块根和根托。
在本发明的防治方法中,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可以向植物或用于栽培植物的土壤分开施用相同的时间,但是从施用的方便性方面来看通常以本发明组合物的形式施用。
在本发明的防治方法中,施用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叶处理、土壤处理、根部处理和种子处理。
这样的叶处理包括例如通过叶面施用或茎施用将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施用到要栽培的植物的表面上的方法。
这样的土壤处理包括例如土壤撒播、土壤掺合和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试剂溶液至土壤的灌溉。
这样的根部处理包括例如将植物的整体或根部浸泡到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药用溶液中的方法,和使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本发明化合物2和固体载体的固体制剂附着至植物的根部的方法。
这样的种子处理包括例如向要防治植物病害的植物的种子或球茎施用本发明组合物,具体地,例如,通过将本发明组合物的悬浮液以雾状形式喷洒到种子的表面或球茎的表面上的喷雾处理,通过将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湿性粉剂、可乳化浓缩物或可流动剂添加少量水或原样施用至种子或球茎的涂抹处理,通过将种子浸入到本发明组合物的溶液中达一定时间的浸渍处理,膜包衣处理和颗粒包衣处理。
在本发明的防治方法中的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各自剂量可以根据待施用的植物的种类、作为防治对象的植物病害的种类或发生频率、剂型、施用时间、施用方法、施用部位、气候条件等而改变。在向植物的叶或用于栽培植物的土壤施用的情况下,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总量通常为每1000m2在1至500g、优选2至200g、并且更优选10至100g的范围内。另外,在用于种子的处理中的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总量通常为每1kg种子在0.001至10g、并且优选0.01至1g的范围内。
可乳化浓缩物、可湿性粉剂或可流动剂等通常通过用水稀释它们然后散布它们来施用。在该情况下,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各自浓度通常包含总计0.0005至2重量%、并且优选0.005至1重量%的本发明化合物1和本发明化合物2。粉剂或粒剂等通常在不稀释它们的情况下原样施用。
实施例
以下通过制剂例和试验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应限于此。
首先,描述制剂例。在本文中,“份”意指“重量份”。
制剂例1
将五(5)份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5份本发明化合物1-1,35份白炭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铵盐(重量比1∶1)的混合物和55份水混合,然后按照湿式研磨法对所得溶液进行精细研磨以获得各种可流动剂。
制剂例2
将五(5)份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5份本发明化合物1-2,35份白炭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铵盐(重量比1∶1)的混合物和55份水混合,然后按照湿式研磨法对所得溶液进行精细研磨以获得各种可流动剂。
制剂例3
将五(5)份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10份本发明化合物1-1,1.5份三油酸失水山梨醇酯和28份包含2份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然后按照湿式研磨法对所得溶液进行精细研磨,并且向其添加45.50份(包含0.05份黄原胶和0.1份硅酸铝镁)的水溶液,然后添加10份丙二醇,并且通过搅拌将混合物共混以获得各种可流动剂。
制剂例4
将五(5)份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10份本发明化合物1-2,1.5份三油酸失水山梨醇酯和28份(包含2份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然后按照湿式研磨法对所得溶液进行精细研磨,并且向其添加45.50份(包含0.05份黄原胶和0.1份硅酸铝镁)的水溶液,然后添加10份丙二醇,并且通过搅拌将混合物共混以获得各种可流动剂。
制剂例5
将四十(40)份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10份本发明化合物1-1,3份木质素磺酸钙,2份月桂基硫酸钠和45份合成的含水氧化硅充分研磨并且混合以获得各种可湿性粉剂。
制剂例6
将四十(40)份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10份本发明化合物1-2,3份木质素磺酸钙,2份月桂基硫酸钠和45份合成的含水氧化硅充分研磨并且混合以获得各种可湿性粉剂。
制剂例7
将五(5)份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5份本发明化合物1-1,14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和70份二甲苯充分混合以获得各种制剂。
制剂例8
将五(5)份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5份本发明化合物1-2,14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和70份二甲苯充分混合以获得各种制剂。
接下来,描述试验例。
试验例1
将本发明化合物1-1或本发明化合物1-2,与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混合,并且将所得混合物中的每一种用二甲亚砜稀释,以使得本发明化合物1等和本发明化合物2等的各自浓度是10ppm。将所得稀释溶液以每孔1μl份分配到微量滴定板(具有96个孔)中。然后向其分配其中预先接种了壳针孢叶枯病(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分生孢子的150μl马铃薯右旋糖液体培养基(PDB培养基)。将该板在18℃下培养四天,从而允许壳针孢叶枯病进行增殖,然后测量微量滴定板的各孔在550nm处的吸光度以检查壳针孢叶枯病的生长度。
基于分别获得的处理组和未处理组的生长度,通过下述“等式1”计算功效。由试验结果,确认为高功效。
等式1
功效(%)=100×(X-Y)/X
X:未处理组中的真菌的生长度
Y:处理组中的真菌的生长度
试验例2
用土壤填充塑料罐并且向其播种小麦(栽培品种Shirogane),并且使植物在温室中生长十天。将本发明化合物1-1或本发明化合物1-2以及选自本发明化合物2、本发明化合物2-R或本发明化合物2-S中的任一种各自按照上述制剂例1至8中任一个中所述的方法制成制剂,并且将所得制剂中的每一种用水稀释,以使得本发明化合物1等和本发明化合物2等的各自浓度分别是100ppm。将所得稀释溶液喷洒到叶部分以使其充分粘附到上述小麦的叶表面上。在喷洒稀释溶液后,将植物风干,并且在施用后一天通过向其喷洒来接种褐锈病(小麦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a))的夏孢子的水悬浮液。在接种后,将植物在27℃在潮湿条件下放置一天,然后在光照下栽培十至十五天,并且检查病斑面积(在下文中称作“处理组”)。
另一方面,除了不进行上述试剂溶液的叶施用,类似于处理组栽培小麦(在下文中称作“未处理组”)。类似于上述处理组检查褐锈病的病斑面积。
分别由处理组和未处理组的各个病斑面积,通过以下等式2计算处理组的功效。由试验结果,确认为高功效。
等式2
功效(%)=[1-(处理组的病斑面积)/(未处理组的病斑面积)]×100
试验例3
将本发明化合物1-1或本发明化合物2各自溶解到二甲亚砜中,以使得这些化合物的各自浓度被调整至下述表3中指示的浓度的一百五十倍。将所得试剂溶液以其1μl份/孔分配到各个微量滴定板(具有96个孔)中。将其中预先接种了壳针孢叶枯病(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分生孢子的149μl的YBG培养基(其通过将10g酵母提取物、10g细菌蛋白胨(Bacto Peptone)和20mL甘油溶解到1L水中,然后对培养基灭菌来制备)分配到其中分配有试剂溶液的各个孔中。将该板在18℃下培养四天,从而允许壳针孢叶枯病(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进行增殖,然后测量微量滴定板的各孔在550nm处的吸光度以检查壳针孢叶枯病的生长度(在下文中称作“处理组”)。
另一方面,除了使用二甲亚砜代替试剂溶液之外,类似于处理组的情况使壳针孢叶枯病增殖,并且检查生长度(在下文中称作“未处理组”)。由分别获得的处理组和未处理组的各个生长度,通过下述“等式1”计算功效。
由试验结果确认,当分别与上述化合物的单独使用组中的每一个相比时,本发明化合物1-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混合使用组中显示出协同效果。
等式1
功效(%)=100×(X-Y)/X
X:未处理组中的真菌的生长度
Y:处理组中的真菌的生长度
[表3]
试验例4
将五(5)份本发明化合物1-1、35份白炭黑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铵(重量比1∶1)的混合物和55份水混合,然后将混合物通过湿式研磨法精细研磨,以获得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1的可流动剂。分别地,除了使用本发明化合物2代替本发明化合物1-1之外,按照上述类似方法制备包含本发明化合物2的可流动剂。
将包含本发明化合物1-1的可流动剂和包含本发明化合物2的可流动剂中的每一种均用水稀释,并且如有需要,将所得稀释溶液彼此混合,以使得稀释溶液中的各化合物的各自浓度分别被调整至表4中所指示的浓度,以制备稀释溶液。
用土壤填充塑料罐并且向其播种小麦(栽培品种Shirogane),并且使植物在温室中生长十天。将上述稀释溶液喷洒到叶部分以使其充分粘附到上述小麦的叶表面上。在喷洒稀释溶液后,将植物风干,并且在施用一天后通过向其喷洒来接种褐锈病(小麦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a))的夏孢子的水悬浮液。在接种后,将植物在27℃在潮湿条件下放置一天,然后在光照下栽培十天,并且检查病斑面积(在下文中称作“处理组的病斑面积”)。
另一方面,除了不进行上述试剂溶液的叶施用之外,类似于处理组栽培小麦,并且接种褐锈病,并且检查其病斑面积(在下文中称作“未处理组的病斑面积”)。
分别由处理组和未处理组的各自病斑面积,通过以下等式2计算处理组的功效。
由试验结果确认,当分别与上述化合物的单独使用组中的每一个相比时,本发明化合物1-1和本发明化合物2的混合使用组中显示出协同效果。
等式2
功效(%)=[1-(处理组的病斑面积)/(未处理组的病斑面积)]×100
[表4]
Claims (6)
1.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
由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
[化学式1]
其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和
由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
[化学式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哒嗪化合物是由其中X表示氢原子的式(1)表示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哒嗪化合物与所述甲酰胺化合物的重量比在1∶0.0125至1∶500的范围内。
4.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植物或用于栽培植物的土壤施用各自有效量的以下化合物的步骤:
由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
[化学式3]
其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和
由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
[化学式4]
5.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种子施用各自有效量的以下化合物的步骤:
由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
[化学式5]
其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和
由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
[化学式6]
6.以下化合物的联合用途:由式(1)表示的哒嗪化合物:
[化学式7]
其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和
由式(2)表示的甲酰胺化合物:
[化学式8]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48172 | 2016-03-11 | ||
JP2016-048172 | 2016-03-11 | ||
PCT/JP2017/009711 WO2017155087A1 (en) | 2016-03-11 | 2017-03-10 | Synergistic fungicidal composition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77962A true CN108777962A (zh) | 2018-11-09 |
Family
ID=58398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5436.XA Pending CN108777962A (zh) | 2016-03-11 | 2017-03-10 |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协同杀真菌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059378A1 (zh) |
EP (1) | EP3426038A1 (zh) |
JP (1) | JP2017165715A (zh) |
CN (1) | CN108777962A (zh) |
AR (1) | AR107844A1 (zh) |
BR (1) | BR112018068013A2 (zh) |
CA (1) | CA3015194A1 (zh) |
WO (1) | WO201715508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4793A (zh) * | 2019-05-14 | 2019-07-19 |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Pyridachlometyl和噻菌腈的组合物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8240A (zh) * | 2010-08-10 | 2013-04-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3068234A (zh) * | 2010-08-10 | 2013-04-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3068239A (zh) * | 2010-08-10 | 2013-04-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3502220A (zh) * | 2010-12-20 | 2014-01-08 | I-F产品协作基金会 | 具有高杀真菌活性的氨基茚满酰胺及其植物保健组合物 |
CN104602523A (zh) * | 2012-06-15 | 2015-05-06 | I-F产品协作基金会 | 保护耕种作物的增效组合物及其用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962568A1 (en) * | 2014-07-01 | 2016-01-06 | Basf Se | Mixtures comprising a bacillus amyliquefaciens ssp. plantarum strain and a pesticide |
JP6833836B2 (ja) * | 2015-10-14 | 2021-02-24 | シンジェンタ パーティシペーションズ アーゲー | 殺菌・殺カビ性組成物 |
-
2017
- 2017-03-09 JP JP2017044762A patent/JP2017165715A/ja active Pending
- 2017-03-10 BR BR112018068013A patent/BR112018068013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7-03-10 EP EP17712860.0A patent/EP342603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3-10 WO PCT/JP2017/009711 patent/WO201715508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3-10 CA CA3015194A patent/CA301519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3-10 CN CN201780015436.XA patent/CN108777962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3-10 US US16/081,976 patent/US2019005937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3-10 AR ARP170100593A patent/AR107844A1/es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8240A (zh) * | 2010-08-10 | 2013-04-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3068234A (zh) * | 2010-08-10 | 2013-04-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3068239A (zh) * | 2010-08-10 | 2013-04-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3502220A (zh) * | 2010-12-20 | 2014-01-08 | I-F产品协作基金会 | 具有高杀真菌活性的氨基茚满酰胺及其植物保健组合物 |
CN104602523A (zh) * | 2012-06-15 | 2015-05-06 | I-F产品协作基金会 | 保护耕种作物的增效组合物及其用途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4793A (zh) * | 2019-05-14 | 2019-07-19 |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Pyridachlometyl和噻菌腈的组合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R107844A1 (es) | 2018-06-13 |
EP3426038A1 (en) | 2019-01-16 |
BR112018068013A2 (pt) | 2019-01-08 |
JP2017165715A (ja) | 2017-09-21 |
US20190059378A1 (en) | 2019-02-28 |
WO2017155087A1 (en) | 2017-09-14 |
CA3015194A1 (en) | 2017-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49794B1 (ko) | 식물 병해 방제 조성물 및 그의 용도 | |
CN109906034A (zh) | 杀真菌组合 | |
CN102858172A (zh) | 植物病害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4640448A (zh) |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2858169B (zh) |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3826455A (zh) |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2858164A (zh) |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2858165A (zh) |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及其用途 | |
EP3426035B1 (en) | Synergistic fungicidal composition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s | |
CN108777962A (zh) |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协同杀真菌组合物 | |
CN108777963A (zh) |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协同杀真菌组合物 | |
CN108777964A (zh) |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协同杀真菌组合物 | |
CN103153055B (zh) |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及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 |
EP3335558B1 (en) | Plant disease control composition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method | |
EP3335560B1 (en) | Plant disease control composition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method | |
CN107920524A (zh) |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 |
TW201540185A (zh) | 植物病防治組成物及植物病防治方法 | |
US10517297B2 (en) | Plant disease control composition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method | |
EP3426030A1 (en) | Synergistic fungicidal composition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