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6001B - 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6001B
CN108776001B CN201810889047.6A CN201810889047A CN108776001B CN 108776001 B CN108776001 B CN 108776001B CN 201810889047 A CN201810889047 A CN 201810889047A CN 108776001 B CN108776001 B CN 108776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rd
bird body
centrifugal
sensor
rota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90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6001A (zh
Inventor
熊俊
吕万韬
刘嘉
胡饶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Wuhu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tc Wuhu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Wuhu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tc Wuhu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890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76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76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6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6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6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8Shock-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采用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且包括步骤:S1、由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的离心式旋转装置使鸟体进行旋转;S2、鸟体的线速度达到设定值后,离心式旋转装置释放鸟体,并引导鸟体撞击试验件;其中,离心式旋转装置由驱动电机提供驱动力。本发明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采用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并由电动机提供源动力,配合离心式旋转装置,不需要较长的炮管与高压装置,试验系统整体占用空间小,且无需对高压装置进行特殊管理;而且试验系统噪音小,鸟体发射无激烈的爆炸声响,环境友好。

Description

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鸟撞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鉴于鸟撞问题的复杂性,要想对其建立完善的数学和力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进而得到解析解,难度很大。试验研究鸟撞问题是最早、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验证结构抗鸟撞能力、指导飞机鸟撞设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目前,地面鸟撞试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空气炮法。试验时,按照设计所要求的撞击载荷大小,用储气罐中的高压气体将鸟体在较长的炮管中加速到预定速度后出膛撞击试验件,该试验装置需要设计较长的炮管,根据不同的鸟体重量与撞击速度组合,炮管的长度在5米到20米不等,炮管有密封性要求,加工难度大,且空间占用率较大。储气罐为高压装置,每次试验前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充压,且高压装置为危险源,定期需进行耐压测试检查,高压储气罐对试验室的安全管理也提出较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目的是提高鸟撞试验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采用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且包括步骤:
S1、由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的离心式旋转装置使鸟体进行旋转;
S2、鸟体的线速度达到设定值后,离心式旋转装置释放鸟体,并引导鸟体撞击试验件;
其中,离心式旋转装置由驱动电机提供驱动力。
所述离心式旋转装置包括外壳体、可旋转的设置于外壳体上的旋转轴、与旋转轴连接的鸟体旋转臂和设置于鸟体旋转臂上的鸟体脱扣机构,鸟体旋转臂和鸟体脱扣机构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且鸟体旋转臂和鸟体脱扣机构与旋转轴同步旋转。
所述外壳体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且外壳体为圆形,外壳体的内腔体为圆形腔体,所述旋转轴与外壳体为同轴设置,所述鸟体旋转臂的一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鸟体脱扣机构设置于鸟体旋转臂的另一端。
所述离心式旋转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平衡配重旋转臂和设置于平衡配重旋转臂上的配重块,平衡配重旋转臂和所述鸟体旋转臂分别朝向旋转轴的一侧延伸。
所述平衡配重旋转臂位于所述鸟体旋转臂的长度方向上且平衡配重旋转臂和鸟体旋转臂沿所述外壳体的径向延伸,平衡配重旋转臂和鸟体旋转臂之间的夹角为180度。
所述离心式旋转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壳体连接且用于在所述鸟体脱扣机构释放鸟体后引导鸟体撞击试验件的引导管,引导管朝向外壳体的外部延伸,引导管的长度方向与外壳体相切。
所述引导管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引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体连接且引导管的内腔体与外壳体的内腔体连通,引导管的另一端开口为让鸟体释放出的鸟体发射出口;在所述步骤S2中,鸟体脱扣机构将鸟体释放后,鸟体穿过引导管,最终鸟体从引导管的鸟体发射出口向外射出,
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变速器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所述鸟体脱扣机构包括用于容纳鸟体且具有让鸟体通过的避让孔的收纳盒、设置于收纳盒中且用于将鸟体推出收纳盒的推板、用于对推板施加推动其进行移动的弹性作用力的弹性元件和用于实现避让孔的打开与关闭的盖板,收纳盒与所述鸟体旋转臂连接。
所述收纳盒为一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推板和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收纳盒的内腔体中,弹性元件为圆柱螺旋弹簧。
本发明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采用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并由电动机提供源动力,配合离心式旋转装置,不需要较长的炮管与高压装置,试验系统整体占用空间小,且无需对高压装置进行特殊管理;而且试验系统噪音小,鸟体发射无激烈的爆炸声响,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采用的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离心式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鸟体脱扣机构释放后鸟体位置示意图;
图4是鸟体射出位置示意图;
图5是鸟体脱扣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鸟体脱扣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发动机螺旋桨或风扇叶片鸟撞试验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驱动电机;2、第一联轴器;3、变速器;4、第二联轴器;5、外壳体;6、鸟体旋转臂;7、平衡配重旋转臂;8、鸟体脱扣机构;801、收纳盒;802、弹性元件;803、推板;804、盖板;9、鸟体;10、配重块;11、引导管;12、试验件;13、试验夹具;14、承力墙;15、第三传感器;16、摄像头;17、照明灯、18、第四传感器;19、第一传感器;20、第二传感器;21、口盖;22、螺旋桨或风扇叶片;23、电动机;24、变速器;25、旋转轴;26、抽真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采用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如图1至图4所示,该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包括用于使鸟体进行旋转且用于在鸟体的线速度达到设定值时引导鸟体撞击试验件的离心式旋转装置和为离心式旋转装置提供驱动力的驱动电机1,离心式旋转装置由驱动电机1提供驱动力。
本发明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由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的离心式旋转装置使鸟体进行旋转;
S2、鸟体的线速度达到设定值后,离心式旋转装置释放鸟体,并引导鸟体撞击试验件.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4所示,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是采用离心的方式对鸟体进行加速,使鸟体的速度能够达到鸟撞试验要求的设定值,相应的,设置驱动电机1与离心式旋转装置相配合,驱动电机1用于控制离心式旋转装置进行运转,离心式旋转装置对鸟体进行加速,最终可以使鸟体的线速度达到设定值。因此,本发明采用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不需要较长的炮管与高压装置,试验系统整体占用空间小,且无需对高压装置进行特殊管理;而且试验系统噪音小,鸟体发射时无激烈的爆炸声响,环境友好。
如图1至图4所示,离心式旋转装置包括外壳体5、可旋转的设置于外壳体5上的旋转轴25、与旋转轴25连接的鸟体旋转臂6和设置于鸟体旋转臂6上的鸟体脱扣机构8,鸟体旋转臂6和鸟体脱扣机构8设置于外壳体5的内部且鸟体旋转臂6和鸟体脱扣机构8与旋转轴25同步旋转,鸟体脱扣机构8用于夹紧和释放鸟体。旋转轴25用于接收驱动电机1产生的驱动力,外壳体5为固定设置,外壳体5和试验件为相对布置,外壳体5和试验件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外壳体5对旋转轴25提供支撑作用,旋转轴25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旋转轴25相对于外壳体5可旋转,在上述步骤S1中,驱动电机1运转后,旋转轴25进行旋转,旋转轴25并带动鸟体旋转臂6、鸟体脱扣机构8和鸟体同步进行360°旋转,对鸟体进行加速。
如图1至图4所示,外壳体5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且外壳体5为圆形,外壳体5的内腔体为圆形腔体,旋转轴25与外壳体5为同轴设置,鸟体旋转臂6的一端与旋转轴25固定连接,鸟体脱扣机构8设置于鸟体旋转臂6的另一端。鸟体旋转臂6具有一定的长度,鸟体旋转臂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鸟体旋转臂6沿外壳体5的径向延伸,旋转轴25是在外壳体5的中心处安装在外壳体5上,旋转轴25和鸟体脱扣机构8分别安装在旋转轴2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鸟体脱扣机构8与旋转轴25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略小于外壳体5的内腔体的半径。
如图1至图4所示,离心式旋转装置还包括与旋转轴25连接的平衡配重旋转臂7和设置于平衡配重旋转臂7上的配重块10,平衡配重旋转臂7和鸟体旋转臂6分别朝向旋转轴25的一侧延伸。平衡配重旋转臂7具有一定的长度,平衡配重旋转臂7位于鸟体旋转臂6的长度方向上且平衡配重旋转臂7和鸟体旋转臂6沿外壳体5的径向延伸,平衡配重旋转臂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平衡配重旋转臂7沿外壳体5的径向延伸,旋转轴25和配重块10分别安装在平衡配重旋转臂7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平衡配重旋转臂7的长度小于鸟体旋转臂6的长度,配重块10与旋转轴25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鸟体脱扣机构8与旋转轴25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平衡配重旋转臂7的长度方向和鸟体旋转臂6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度。配重块10是用于平衡鸟体高速旋转离心力,使设备平稳运行,提高运行稳定性,配重块10优选为铅块。
如图1至图4所示,离心式旋转装置还包括与外壳体5连接且用于在鸟体脱扣机构8释放鸟体后引导鸟体撞击试验件的引导管11,引导管11朝向外壳体5的外部延伸,引导管11具有一定的长度,引导管11的长度方向与外壳体5相切。引导管11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引导管11的一端与外壳体5连接且引导管11的内腔体与外壳体5的内腔体连通,引导管11的另一端开口为让鸟体释放出的鸟体发射出口。引导管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鸟体脱扣机构8将鸟体释放后,鸟体穿过引导管11,最终鸟体从引导管11的鸟体发射出口向外射出,引导管11引导鸟体沿第一方向射向试验件,冲击试验件。外壳体5为竖直设置,外壳体5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引导管11是在外壳体5的外圆面的底部与外壳体5固定连接,引导管11的长度方向与外壳体5的外圆面相切。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上述步骤S2中,当鸟体的线速度达到设定值时,此时平衡配重旋转臂7和鸟体旋转臂6均处于竖直状态且鸟体脱扣机构8位于旋转轴25的下方,鸟体旋转臂6的长度方向与引导管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鸟体脱扣机构8释放鸟体,鸟体从的引导管11的鸟体发射出口向外射出,撞击试验件。
在进行鸟撞试验前,需将外壳体5的内部空气抽净,以减少外壳体5的内部空气给旋转部件,如鸟体旋转臂6、平衡配重旋转臂7、鸟体脱扣机构8和配重块10产生的阻力。如图1至图4所示,外壳体5具有一个抽真空口26,该抽真空口26为在外壳体5的侧壁上贯穿设置的通孔,外壳体5是在抽真空口26处与外部设置的抽真空设备进行连接,抽真空设备将外壳体5中的空气抽出,抽真空设备可以是抽真空负压风机。在对外壳体5抽真空结束后,外壳体5的抽真空口26可由密封盖进行密封,密封盖插入抽真空口26中且密封盖与外壳体5为螺纹连接,方便拆装,抽真空口26处设有内螺纹,密封盖设有外螺纹。
如图1至图4所示,引导管11的鸟体发射出口处设有用于实现鸟体发射出口的打开与关闭的口盖21,该口盖21与第一旋转电磁阀连接,第一旋转电磁阀设置于引导管11上,口盖21与第一旋转电磁阀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旋转电磁阀用于控制口盖21进行旋转,口盖21的旋转中心线与引导管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口盖21的旋转角度不小于90度,第一旋转电磁阀为可输出旋转力的旋转电磁阀,其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不再赘述。口盖21的面积不小于鸟体发射出口的面积,在对外壳体5进行抽真空时,口盖21与引导管11的端面贴合,口盖21将引导管11的鸟体发射出口封闭,此时鸟体发射出口处于关闭状态,外壳体5整体处于封闭状态,然后可进行抽真空;在进行鸟撞试验时,在上述步骤S2中,第一旋转电磁阀驱动口盖21朝向引导管11的外侧上方旋转,使口盖21与引导管11脱离接触,口盖21逐渐将鸟体发射出口开启,最终使得鸟体发射出口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确保鸟体能够向外射出。在进行鸟撞试验时,驱动电机1开始工作前,需先保证鸟体发射出口与抽真空口26处于封闭状态,并将外壳体5内部的空气抽净。
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1通过变速器3与旋转轴25连接,驱动电机1和变速器3位于外壳体5的外部,变速器3用于将驱动电机1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旋转轴25,变速器3并起到增速作用。变速器3的输入轴(低速端)通过第一联轴器2与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连接,变速器3的输出轴(高速端)通过第二联轴器4与旋转轴25连接,变速器3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相平行且变速器3的输入轴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变速器3的输入轴的转速小于输出轴的转速。作为优选的,变速器3为无级变速器,其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在此不再赘述。无级变速器能够连续调节变速比,实现鸟体发射速度的连续调整,无炮管摩擦力影响,发射速度控制精度高。
如图5和图6所示,鸟体脱扣机构8包括用于容纳鸟体且具有让鸟体通过的避让孔的收纳盒801、设置于收纳盒801中且用于将鸟体推出收纳盒801的推板803、用于对推板803施加推动其进行移动的弹性作用力的弹性元件802和用于实现避让孔的打开与关闭的盖板804,收纳盒801与鸟体旋转臂6连接。收纳盒801为一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推板803和弹性元件802设置于收纳盒801的内腔体中。避让孔为收纳盒801的开口端设置的开口,收纳盒801具有一定的长度,收纳盒801的长度方向与鸟体旋转臂6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与鸟体旋转臂6的旋转中心线在空间上相垂直,鸟体旋转臂6的一端与旋转轴25固定连接,鸟体旋转臂6的另一端是在收纳盒8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收纳盒801固定连接。推板803为移动的设置于收纳盒801中,推板803与收纳盒801为滑动连接,收纳盒801的内部设有对推板803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槽,推板803嵌入导向槽中,导向槽为沿收纳盒80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上述步骤S2中,在弹性元件802的作用下,推板803可沿收纳盒801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避让孔的位置进行移动,进而可将鸟体推出收纳盒801。避让孔设置于收纳盒8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收纳盒80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推板803和弹性元件802设置于收纳盒801的内腔体中,弹性元件802夹在推板803与收纳盒801的封闭端之间,推板803位于弹性元件802与避让孔之间,弹性元件802优选为圆柱螺旋弹簧且为压缩弹簧,在收纳盒801中塞入鸟体后,弹性元件802被挤压,处于压缩状态。盖板804用于控制避让孔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盖板804与第二旋转电磁阀连接,第二旋转电磁阀设置于收纳盒801上,盖板804与第二旋转电磁阀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旋转电磁阀用于控制盖板804进行旋转,盖板804的旋转中心线与收纳盒80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盖板804的旋转角度不小于90度,盖板804的面积不小于避让孔的面积,第二旋转电磁阀为可输出旋转力的旋转电磁阀,其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步骤S1中,在将鸟体塞入收纳盒801中时,需先向收纳盒801外侧旋转盖板804,以将避让孔打开,然后将鸟体塞入收纳盒801中,最后旋转盖板804将避让孔关闭,盖板804对鸟体形成阻挡。当盖板804与收纳盒801的开口端的端面贴合,盖板804将收纳盒801的避让孔封闭,此时避让孔处于关闭状态,收纳盒801处于封闭状态,经避让孔塞入收纳盒801中的鸟体夹在推板803与盖板804之间;在进行鸟撞试验的过程中,在上述步骤S2中,当鸟体的线速度达到设定值时,收纳盒801处于引导管11的长度方向上,第二旋转电磁阀驱动盖板804朝向收纳盒801的外侧上方旋转,使盖板804与收纳盒801脱离接触,盖板804将避让孔开启,使得避让孔与引导管11的内腔体处于连通状态,弹性元件802伸长,弹性元件802推动推板803朝向靠近避让孔的位置移动,推板803将鸟体推出收纳盒801,收纳盒801中的鸟体经避让孔射入引导管11中,完成鸟体的释放,最终鸟体从的引导管11的鸟体发射出口向外射出,撞击试验件。
如图2至图4所示,设鸟体在引导管11中移动时的速度为V,即鸟体出射速度V=ω*L,其中ω为旋转轴25的旋转速度,L为鸟体旋转臂6的长度。假设驱动电机1的转速为3000RPM,外壳体5的直径为2米,离心式旋转装置就可以将鸟体加速到314m/s(参考音速340m/s),当电动机性能一定时,可以通过调整变速器3的变速比,或鸟体旋转臂6的长度,获得不同的发射速度。
在进行鸟撞试验时,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与测试系统相配合,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与测试系统受到控制系统的控制,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1的转速、变速器3的传动比和鸟体脱扣机构8释放鸟体的时间。
如图1至图4所示,外壳体5上设有用于检测鸟体的线速度的第一传感器19,第一传感器19为速度传感器,第一传感器19设置于引导管11与外壳体5的连接位置处,第一传感器19位于旋转轴25的正下方,第一传感器19与控制系统为电连接。在上述步骤S2中,当第一传感器19检测到鸟体的线速度达到设定值后,控制系统会发出指令至鸟体脱扣机构8,鸟体脱扣机构8释放鸟体。引导管11上设有用于在鸟体发射出口处检测是否有鸟体的第二传感器20,第二传感器20为位移传感器,第二传感器20设置于鸟体发射出口处,第二传感器20与控制系统为电连接。当鸟体到达鸟体发射出口时,第二传感器20在鸟体发射出口处检测到有鸟体,在上述步骤S2中,第二传感器20会将鸟体位置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收到信息后,控制系统会发出指令至第一旋转电磁阀,第一旋转电磁阀驱动口盖21朝向引导管11的外侧上方旋转,将鸟体发射出口打开,让鸟体正常发射出外壳体5,并撞击试验件,并最终模拟飞鸟撞击飞机结构。
如图1所示,测试系统设置在离心式旋转装置与试验件之间,测试系统包括第三传感器15、第四传感器18、摄像头16和照明灯17,第三传感器15为速度传感器,第四传感器18为应变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第三传感器15和第四传感器18与控制系统为电连接。第三传感器15与摄像头16为相对布置,第三传感器15和摄像头16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在上述步骤S2中,从离心式旋转装置中射出的鸟体从第三传感器15和摄像头16之间穿过,第三传感器15用于鸟体撞击试验件时的撞击速度,摄像头16用于记录撞击过程,照明灯17用于给试验件补光,第四传感器18设置于试验件上,第四传感器18用于记录试验件应力应变变化或位移变化。
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第三传感器15设置两个,摄像头16设置两个且摄像头16为高速摄像头16,照明灯17设置两个,两个照明灯17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采用两个冗余设计可以备份数据,有效防止设备故障时的数据丢失。
实施例一
如图7所示,进行鸟撞试验的试验件为飞机的螺旋桨22,电动机23通过变速器24与螺旋桨22连接,变速器24用于将电动机23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螺旋桨22,以驱动螺旋桨22进行旋转,螺旋桨22的轴线与引导管1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螺旋桨22正对引导管11。变速器24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23的电机轴连接,变速器24的输出轴通过另一联轴器与螺旋桨22连接。作为优选的,变速器24为无级变速器,其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在此不再赘述。无级变速器能够连续调节变速比,从而能够实现螺旋桨22的转速的连续调整。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进行鸟撞试验的试验件为飞机的风扇叶片22,电动机23通过变速器24与风扇叶片22连接,变速器24用于将电动机23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风扇叶片22,以驱动风扇叶片22进行旋转,风扇叶片22的轴线与引导管1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风扇叶片22正对引导管11。变速器24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23的电机轴连接,变速器24的输出轴通过另一联轴器与风扇叶片22连接。作为优选的,变速器24为无级变速器,其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在此不再赘述。无级变速器能够连续调节变速比,从而能够实现风扇叶片22的转速的连续调整。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由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的离心式旋转装置使鸟体进行旋转;
S2、鸟体的线速度达到设定值后,离心式旋转装置释放鸟体,并引导鸟体撞击试验件;
其中,离心式旋转装置由驱动电机提供驱动力;
所述离心式旋转装置包括外壳体、可旋转的设置于外壳体上的旋转轴、与旋转轴连接的鸟体旋转臂和设置于鸟体旋转臂上的鸟体脱扣机构,鸟体旋转臂和鸟体脱扣机构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且鸟体旋转臂和鸟体脱扣机构与旋转轴同步旋转,鸟体脱扣机构用于夹紧和释放鸟体;
所述离心式旋转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平衡配重旋转臂和设置于平衡配重旋转臂上的配重块,平衡配重旋转臂和所述鸟体旋转臂分别朝向旋转轴的一侧延伸且平衡配重旋转臂的长度小于鸟体旋转臂的长度;
所述平衡配重旋转臂位于所述鸟体旋转臂的长度方向上且平衡配重旋转臂和鸟体旋转臂沿所述外壳体的径向延伸,旋转轴和配重块分别安装在平衡配重旋转臂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配重块与旋转轴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鸟体脱扣机构与旋转轴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平衡配重旋转臂和鸟体旋转臂之间的夹角为180度;
所述鸟体脱扣机构包括用于容纳鸟体且具有让鸟体通过的避让孔的收纳盒、设置于收纳盒中且用于将鸟体推出收纳盒的推板、用于对推板施加推动其进行移动的弹性作用力的弹性元件和用于实现避让孔的打开与关闭的盖板,收纳盒与所述鸟体旋转臂连接;
推板为移动的设置于收纳盒中,推板与收纳盒为滑动连接,收纳盒的内部设有对推板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槽,推板嵌入导向槽中,在步骤S2中,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推板可沿收纳盒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避让孔的位置进行移动,进而可将鸟体推出收纳盒;
在进行鸟撞试验前,需将外壳体的内部空气抽净;外壳体具有一个抽真空口,外壳体在抽真空口处与外部设置的抽真空设备进行连接,抽真空设备将外壳体中的空气抽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且外壳体为圆形,外壳体的内腔体为圆形腔体,所述旋转轴与外壳体为同轴设置,所述鸟体旋转臂的一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鸟体脱扣机构设置于鸟体旋转臂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为铅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旋转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壳体连接且用于在所述鸟体脱扣机构释放鸟体后引导鸟体撞击试验件的引导管,引导管朝向外壳体的外部延伸,引导管的长度方向与外壳体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引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体连接且引导管的内腔体与外壳体的内腔体连通,引导管的另一端开口为让鸟体释放出的鸟体发射出口;在步骤S2中,当鸟体的线速度达到设定值时,此时平衡配重旋转臂和鸟体旋转臂均处于竖直状态且鸟体脱扣机构位于旋转轴的下方,鸟体旋转臂的长度方向与引导管的长度方向相垂直,鸟体脱扣机构释放鸟体,鸟体穿过引导管,最终鸟体从引导管的鸟体发射出口向外射出,撞击试验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的鸟体发射出口处设有用于实现鸟体发射出口的打开与关闭的口盖,该口盖与第一旋转电磁阀连接,第一旋转电磁阀设置于引导管上,第一旋转电磁阀用于控制口盖进行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外壳体抽真空结束后,外壳体的抽真空口由密封盖进行密封,密封盖插入抽真空口中且密封盖与外壳体为螺纹连接,抽真空口处设有内螺纹,密封盖设有外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变速器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为一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推板和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收纳盒的内腔体中,弹性元件为圆柱螺旋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设有用于检测鸟体的线速度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为速度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为电连接,引导管上设有用于在鸟体发射出口处检测是否有鸟体的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为位移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设置于鸟体发射出口处,第二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为电连接;测试系统包括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摄像头和照明灯,第三传感器为速度传感器,第四传感器为应变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为电连接;在步骤S2中,从离心式旋转装置中射出的鸟体从第三传感器和摄像头之间穿过,第三传感器用于鸟体撞击试验件时的撞击速度,摄像头用于记录撞击过程,照明灯用于给试验件补光,第四传感器设置于试验件上,第四传感器用于记录试验件应力应变变化或位移变化;第三传感器设置两个,摄像头设置两个,照明灯设置两个,两个照明灯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CN201810889047.6A 2018-08-07 2018-08-07 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 Active CN108776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9047.6A CN108776001B (zh) 2018-08-07 2018-08-07 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9047.6A CN108776001B (zh) 2018-08-07 2018-08-07 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6001A CN108776001A (zh) 2018-11-09
CN108776001B true CN108776001B (zh) 2020-09-11

Family

ID=64028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9047.6A Active CN108776001B (zh) 2018-08-07 2018-08-07 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760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77995C1 (ru) * 2022-02-16 2022-08-12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от имени которой выступа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по атомной энергии "Росатом" (Госкорпорация "Росатом")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згонное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9190B (zh) * 2020-04-27 2021-05-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水平弹射-撞击式叶片切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4646445B (zh) * 2020-12-18 2023-07-21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旋转叶片冲击试验装置和旋转叶片冲击试验方法
CN112747931B (zh) * 2020-12-29 2021-09-03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用于发动机吞咽试验的投射装置
CN113074902B (zh) * 2021-03-15 2022-01-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飞掷物定量释放试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8787A (zh) * 2013-10-28 2014-01-22 上海大学 钢球高速弹射装置
CN103940566B (zh) * 2014-04-02 2016-11-23 上海交通大学 可瞄准的电子控制式鸟弹撞击试验装置
CN105021089B (zh) * 2014-04-30 2017-06-23 王力丰 高初速弹丸发射装置及发射方法
CN105258900B (zh) * 2015-10-30 2018-03-13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鸟撞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CN105823614B (zh) * 2016-03-23 2018-04-1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真空状态下外物冲击实验真空箱密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77995C1 (ru) * 2022-02-16 2022-08-12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от имени которой выступа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по атомной энергии "Росатом" (Госкорпорация "Росатом")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згонное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6001A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6001B (zh) 离心式鸟撞试验方法
CN108716979B (zh) 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
CN109059643B (zh) 一种空气炮负压发射机构
CN111579190B (zh) 一种水平弹射-撞击式叶片切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3281197B (zh) 一种可多维运动的垂直轻气炮
US3422808A (en) Pneumatic accelerating device with frangible diaphragm release means
CN206813327U (zh) 一种内埋转轮式电磁弹射装置
CN208653751U (zh) 离心式鸟撞试验系统
CN113295368A (zh) 一种后向分离风洞投放模型试验发射机构
KR101863004B1 (ko) 전개식 활공 날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사체
CN109556820A (zh) 用于强冲击试验的高速运动体加速装置及其方法
CN108955371B (zh) 一种轻气炮的弹托电磁分离装置
CN113368442B (zh)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炮
CN211291211U (zh) 一种无线电引信近炸仿真测试装置
US3845665A (en) Te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ating acceleration functions
CN102211713B (zh) 一种接收的自动气控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53656A (zh) 一种烟雾弹发射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091532A (zh) 一种复合驱动的二级弹体加速装置及实验平台
CN210698780U (zh) 发射装置
CN113197191A (zh) 驱鸟炮
CN218627953U (zh) 一种电磁吸附式离心发射装置
CN220153376U (zh) 一种电磁发射装置的发射平台
CN205396525U (zh) 一种多旋翼武装直升机
US4017055A (en) Pneumatic valve apparatus
CN218583884U (zh) 一种负压吸附式离心发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