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4397A - 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4397A
CN108774397A CN201810611592.9A CN201810611592A CN108774397A CN 108774397 A CN108774397 A CN 108774397A CN 201810611592 A CN201810611592 A CN 201810611592A CN 108774397 A CN108774397 A CN 108774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temperature
wear
resistance
fire retar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15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冉进成
陈捷豪
官炳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UAJU PLA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UAJU PLA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UAJU PLA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UAJU PLA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115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743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74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43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份组成:尼龙树脂75~93.8%聚苯醚、5~20%纳米填料、1~4%润滑剂、0.1‑1%抗氧剂、0.1‑1%;所述的聚苯醚为马来酸酐接枝聚苯醚(PPO‑g‑MAH),接枝率为1~2%。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耐磨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极低吸水、耐热及与PA46相容性良好的PPO‑g‑MAH和有机改性纳米OZrP对尼龙树脂进行改性,大幅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吸水性,提高了产品尺寸稳定性,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提高了耐摩擦摩擦特性,尤其是改善了吸水后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本发明对于尼龙材料的应用和进一步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使得在机械、汽车、电器等领域的使用中的安全系数得以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PA)又称为聚酰胺,是工程塑料中开发最早、产量较大的品种之一。与其他工程塑 料相比,尼龙的力学强度高、耐磨、自润滑性好、耐油、耐腐蚀、加工流动性好,具有优良的 综合性能,其产量居五大工程塑料之首。PA是几乎所有磨损情况下使用的重要一类。然而, 由于酰胺基团的存在,它容易吸收水,这恶化了其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以尼龙6为例,在 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其平衡吸水率约为2.5%;而相对湿度为100%时, 其平衡吸水率高达9%。由于机械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直接相关,因此预期吸水率也会影响摩擦 学性能。这些缺点限制了其在工业服务中暴露于各种天气条件下的实际应用。聚苯醚(PPO) 具有高的拉伸强度、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良好的耐水性和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将PA与 PPO共混有望实现优势互补,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PA/PPO共混物。然而,由于PA和PPO是 典型的热力学不相容体系,PA6与PPO共混后两相界面张力大,机械性能较差。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967095.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以重量份 计,包括以下原料:聚酰胺树脂40~90份、聚酰亚胺15~45份、聚苯醚10~30份、聚苯并 咪唑5~2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15份、POE5~20份、SEBS3~15份、乙撑双硬脂酰胺5~20份、液态石蜡1~10份、填料1~10份、磺化环糊精5~20份、超细聚四氟乙烯 微粉3~15份。该发明的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力学强度、较好的耐磨性。但其是基于尼龙本身较好的耐磨性,并未对耐磨性改善方面予以测试或阐述,主要是针对抗静 电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其吸水性低,耐磨损性得以 提高,耐高温性能、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良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 下组份组成:
所述的聚苯醚为马来酸酐接枝聚苯醚(PPO-g-MAH),接枝率为1~2%。
优选的,本发明的耐磨尼龙复合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份组成:
所述的聚苯醚为马来酸酐接枝聚苯醚(PPO-g-MAH),接枝率为1~2%。
优选的,所述的纳米填料为有机改性层状磷酸锆(OZrP)。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有机改性层状磷酸锆(OZrP)制备方法,包括:以二氧杂环己烷 为溶剂,称取一定量的α-ZrP粉末分散于溶剂中,稍加搅拌或超声使其层离完全,形成均匀透 明的胶体溶液;再将KH-550加入容器,反应温度控制90℃,持续时间12h;产物经过滤、乙 醇水洗、干燥得到有机改性层状磷酸锆(OZrP)。
优选的,所述尼龙树脂为PA6、PA66、PA46、PA6T、PA9T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硅酮、季戊四醇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 混合的两种。
优选的,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酚类、含磷抗氧剂或由以上抗氧剂组成的复合抗氧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耐磨尼龙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分数比例称取各种原料,并对称取的各种原料进行干燥;
步骤二、将干燥后的尼龙树脂、阻燃剂和助剂置于高速混合机中混合5~10min,使原料混 合均匀;
步骤三、将步骤二混合后的原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 冷却、造粒得到改性的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
优选的,步骤一中包括将尼龙树脂和纳米填料在100℃条件干燥8h。
优选的,步骤三中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工作条件为:一区温度285~295℃,二区温度 290~300℃,三区温度290~300℃,四区温度290~310℃,五区温度290~310℃,六区温度 290~305℃,七区温度285~295℃,八区温度285~295℃,九区温度290~300℃,主机转速 240~300转/分钟
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聚苯醚与尼龙是热力学不相容体系,但是本发明通过接枝改性后的PPO链段上 的MAH能够与尼龙的端氨基发生化学反应,提高界面粘接力,减小分散相PPO的尺寸,使 二者达到相容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因此,本发明制备的耐磨尼龙复合材料,综合了PA和PPO 的优点,体系相容性良好,PPO均匀分散在PA基体中。在保持PA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 的情况下,具有较低的吸水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从而使得材料更适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应用。
(2)本发明制备的耐磨尼龙复合材料,特定含量的有机改性层状磷酸锆(OZrP)进一步提 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了吸水率,同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都大幅下降,提高了 材料的耐摩擦磨损性能。
(3)本发明制备的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磷酸锆因为较强的化学作用, 富集在磨损表面,有效保护材料表面不容易被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OZrP含量对PA46/PPO共混物吸水前后磨损(A)的影响;
图2为OZrP含量对PA46/PPO共混物吸水前后摩擦系数(B)的影响;
图3为PA46/PPO(A)与PA46/PPO/OZrP-2(B)共混物的冲击断面SEM图;
图4为PA46/PPO(A)与PA46/PPO/OZrP-2(B)共混物的磨痕(1)与磨削(2)的SEM-EDX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但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表1为实施例1~4和对比例耐磨尼龙复合材料的各组分含量。
在实施例及对比例复合材料配方中,PA46牌号为TW341,荷兰DSM公司生产。
所述的PPO牌号为CX-1F,日本出光公司生产。
所述的OZrP为自制。
所述的润滑剂为PETS,美国Lonza公司生产。
所述抗氧剂为1098和S9228按1:1混合。其中抗氧剂1098牌号为IRGANOX 1098,化学 名称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抗氧剂1098牌号为Doverpho S-9228,化学名称为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美国Dover公司生产。
本发明的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如下:
OZrP制备:方法为以二氧杂环己烷为溶剂,称取一定量的α-ZrP粉末分散于溶剂中,稍 加搅拌或超声使其层离完全,形成均匀透明的胶体溶液;再将KH-550加入容器,反应温度控 制90℃,持续时间12h;产物经过滤、乙醇水洗、干燥得到有机改性层状磷酸锆(OZrP)。
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首先使用前将PA46树脂和OZrP分别在100℃条件干燥8h。将干 燥后的PA46、PPO、OZrP、润滑剂、抗氧剂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分钟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 加工工艺如下:一区温度285~295℃,二区温度290~300℃,三区温度290~300℃,四区温 度290~310℃,五区温度290~310℃,六区温度290~305℃,七区温度285~295℃,八区温 度285~295℃,九区温度290~300℃,主机转速240~300转/分钟,产量80kg/h。挤出后冷 却、干燥、切粒即得耐磨尼龙复合材料。
按照上述制备方法,重量百分比配方如下表1:
表1实施例1~6及对比例的组份含量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比例1 对比例2
PA46(%) 88.3 87.3 86.3 85.3 99.3 89.3
PPO(%) 10 10 10 10 / 10
OZrP(%) 1 2 3 4 / /
润滑剂(%) 0.5 0.5 0.5 0.5 0.5 0.5
抗氧剂(%) 0.2 0.2 0.2 0.2 0.2 0.2
表2为制得耐磨尼龙复合材料测试性能表
表2耐磨尼龙复合材料测试性能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制得的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吸水率大幅下降,实施例2吸水率仅为 2.51%,相比对比例1吸水率下降了46.25%。同时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尤其是吸 水后拉伸强度保持率达到88.4%以上,而纯树脂拉伸强度吸水后保持率仅为73.2%。
图1、2为OZrP含量对PA46/PPO共混物吸水前后磨损(A)和(B)摩擦系数的影响。由图 中可见,随着OZrP的加入,PA46/PPO复合材料的磨损和摩擦系数先降低后升高,当OZrP含 量为2%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小的磨损和摩擦系数,分别为0.8mg和0.23。相比PA46/PPO,复合材料磨损和摩擦系数分别下降了94.48%和56.60%。摩擦性能的改善主要是由于OZrP优异的润滑作用,以及PA分子链与OZrP间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和OZrP的增强作用。此外,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PA46/PPO经过24h浸水处理后摩擦系数低,磨损增加。但是对于 PA46/PPO/OZrP,磨损也是明显降低的。这可能是因为在磨损过程中,OZrP聚集在磨损表面, 降低了水份对于基体的塑化效果,并进一步降低了表面摩擦系数所致。
图3为PA46/PPO(A)与PA46/PPO/OZrP-2(B)共混物的冲击断面SEM照片,从图中可以 看出,OZrP与基体之间具有较强的键合作用。一方面,OZrP表面氨基可以与PA46分子链上 的酰胺基形成氢键作用,另外一方面OZrP的加入增加了表面接触面积。
图4为PA46/PPO(A)与PA46/PPO/OZrP-2(B)共混物的磨痕(1)与磨削(2)的SEM-EDX结果。从图中A1可以看出,PA46/PPO表面摩擦后留下明显的犁沟状痕迹,进一步放大可以发现裂缝和空洞的存在。而且,从图A2可以看到自PA46/PPO磨损表面脱落的大量片状磨削,磨料磨损和疲劳磨损使材料表面严重破坏。与之相反的是,从图B1看到,PA46/PPO/OZrP-2共混物磨损表面得以较好保存,并未出现任何PA46/PPO/OZrP-2犁沟痕迹,即使放大5KX也没有观察到裂纹或孔洞。磨削从大的片状变成的小的条状。结果表面,OZrP可以有效保护材料表面免于磨损破坏。这可能是由于OZrP降低了摩擦系数同时增加了材料的强度与表面硬度。 此外,磨损表面和磨削的元素分析结果得到了类似的结论,PA46/PPO/OZrP-2磨损表面具有比 磨削更多的P与Zr元素含量。说明,纳米层状OZrP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可以在摩擦表面形 成一层保护层,相比基体材料更加不容易被摩擦力带走。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备的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利用极低吸水、较好耐热及与PA46相容性 良好的PPO-g-MAH和有机改性纳米OZrP对PA46改性,大幅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吸水性,保 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提高了耐摩擦摩擦特性,尤其是改善了吸水后的力学性能和耐 磨损性能。更加有利于尼龙复合材料在汽车、机械、电子电器领域中高温高湿环境下抗摩擦磨 损方面的应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份组成:
所述的聚苯醚为马来酸酐接枝聚苯醚(PPO-g-MAH),接枝率为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聚苯醚为马来酸酐接枝聚苯醚(PPO-g-MAH),接枝率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填料为有机改性层状磷酸锆(OZr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改性层状磷酸锆(OZrP)制备方法为:以二氧杂环己烷为溶剂,称取一定量的α-ZrP粉末分散于溶剂中,稍加搅拌或超声使其层离完全,形成均匀透明的胶体溶液;再将KH-550加入容器,反应温度控制90℃,持续时间12h;产物经过滤、乙醇水洗、干燥得到有机改性层状磷酸锆(OZrP)。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树脂为PA6、PA66、PA46、PA6T、PA9T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硅酮、季戊四醇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混合的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酚类、含磷抗氧剂或由以上抗氧剂组成的复合抗氧剂。
8.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耐磨尼龙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分数比例称取各种原料,并对称取的各种原料进行干燥;
步骤二、将干燥后的尼龙树脂、阻燃剂和助剂置于高速混合机中混合5~10min,使原料混合均匀;
步骤三、将步骤二混合后的原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冷却、造粒得到改性的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耐磨尼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包括将尼龙树脂和纳米填料在100℃条件干燥8h。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耐磨尼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工作条件为:一区温度285~295℃,二区温度290~300℃,三区温度290~300℃,四区温度290~310℃,五区温度290~310℃,六区温度290~305℃,七区温度285~295℃,八区温度285~295℃,九区温度290~300℃,主机转速240~300转/分钟。
CN201810611592.9A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7743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1592.9A CN108774397A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1592.9A CN108774397A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4397A true CN108774397A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24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1592.9A Pending CN108774397A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7439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3355A (zh) * 2019-04-09 2020-10-20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雨刮器轴套用耐磨ppo/pa66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4955A (zh) * 2016-05-09 2016-09-07 华南理工大学 低吸湿耐磨碳纤维增强耐高温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1626A (zh) * 2017-05-09 2017-08-04 西南大学 含有机改性磷酸锆的摩擦材料
CN107163245A (zh) * 2017-06-06 2017-09-15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纳米有机改性磷酸锆/mc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3340A (zh) * 2017-12-05 2018-05-08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一步法原位有机改性磷酸锆/浇铸尼龙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4955A (zh) * 2016-05-09 2016-09-07 华南理工大学 低吸湿耐磨碳纤维增强耐高温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1626A (zh) * 2017-05-09 2017-08-04 西南大学 含有机改性磷酸锆的摩擦材料
CN107163245A (zh) * 2017-06-06 2017-09-15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纳米有机改性磷酸锆/mc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3340A (zh) * 2017-12-05 2018-05-08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一步法原位有机改性磷酸锆/浇铸尼龙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睿翔等: ""聚苯醚接枝马来酸酐/聚酰胺66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工程塑料应用》 *
杨治: ""聚合物/有机修饰α-磷酸锆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 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3355A (zh) * 2019-04-09 2020-10-20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雨刮器轴套用耐磨ppo/pa66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3355B (zh) * 2019-04-09 2023-02-14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雨刮器轴套用耐磨ppo/pa66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5399A (zh) 一种高强度耐磨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3710B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酰胺齿轮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0436B (zh) 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塑品
CN103992615B (zh) 耐磨、抗静电聚甲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8481A (zh) 一种石墨烯/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5666B (zh) 全介质自承式电力光缆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及生产方法
US20130178565A1 (en) Thermoplastic molding composition and moldings produced therefrom with improved wear resistance
CN102558849A (zh) 增强pa6/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71162A (zh) 一种阻燃、耐磨的改性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798B (zh) 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CN102382452A (zh) 一种纳米改性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3415B (zh) 一种低成型收缩率、不翘曲变形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74397A (zh) 一种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062069B (zh) 耐磨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5724A (zh) 阻燃性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02176A1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シール部材
CN106147224B (zh) 一种耐高温、导热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20846A (zh) 糠胺型苯并噁嗪树脂/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组合物
CN104470981A (zh) 摩擦聚合物组合物
CN103304994A (zh) 耐磨耐水解增强型尼龙66复合材料
CN104419111B (zh) 一种高耐磨、高硬度聚甲醛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57992A (zh) 石墨烯改性的聚酰胺6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3020B (zh) 一种二元环保聚醚醚酮基刹车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00014A (zh) 一种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3116B (zh) 一种耐磨导电性高的pe-p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