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56219B - 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56219B
CN108756219B CN201810629315.0A CN201810629315A CN108756219B CN 108756219 B CN108756219 B CN 108756219B CN 201810629315 A CN201810629315 A CN 201810629315A CN 108756219 B CN108756219 B CN 1087562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rod
top frame
winding drum
bul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93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56219A (zh
Inventor
于海波
罗德鹏
刘虎子
叶全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293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56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56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6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56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6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 E04G25/06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ith parts held together by positive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包括:底座;顶架,其为长方体结构;一对转动支撑杆,其相对铰接设置于顶架的长度边对应侧面的中部,所述转动支撑杆由第一顶杆和液压伸缩杆构成,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与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端连接;角度调节装置,双轴电机,其分别通过减速器与两组收缩组件的连接轴连接,以驱动连接轴转动。本发明能够实现角度倾斜,后期还能对楼板底面进行养护,方便施工。

Description

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与其他行业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大多数企业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科技含量低,施工效率差,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频繁的用到对于楼板的支撑装置,现有的支撑装置不能方便进行转动,因此不能有效的根据楼顶的施工需求来改变其位置,并且传统的三角支撑架与钢支撑主体相焊接一起的,导致不方便运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能够实现角度倾斜,后期还能对楼板底面进行养护,方便施工。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包括:
底座;
顶架,其为长方体结构;
一对转动支撑杆,其相对铰接设置于顶架的长度边对应侧面的中部,所述转动支撑杆由第一顶杆和液压伸缩杆构成,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与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端连接;
角度调节装置,其包括:
两组收缩组件,其位于顶架底面长度边中线连线上的正下方,所述收缩组件包括第一卷筒、第二卷筒、连接轴和支架,所述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的尺寸相同,且间隔固定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连接轴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一卷筒上绕设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顶架底面的宽度边连接,所述第二卷筒上绕设有第二钢丝绳,其绕向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绕向相反,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顶架底面另一个宽度边连接;
双轴电机,其分别通过减速器与两组收缩组件的连接轴连接,以驱动连接轴转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多根辅助撑杆,所述辅助撑杆由一对第二顶杆、一个第一中杆和一个底杆构成,一对第二顶杆沿顶架底面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中杆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中杆的两端具有外螺纹,其水平螺纹连接于一对第二顶杆的下端,所述第一中杆与底杆通过连接孔连接固定,所述底杆的下端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楼板现浇底模,所述底模的底端固定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底部具有阶梯状的第一凸起,所述连接层的宽度边对应的侧面具有多个向内凹陷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从外往内为第一圆柱形结构、圆台形结构和第二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圆柱形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形结构;
所述顶架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阶梯状第二固定槽,其与所述第一凸起形状相匹配,所述顶架上表面宽度边方向设置有多列第一通孔;
夹紧件,其设置于所述顶架上表面,所述夹紧件相对第一固定槽处设置有与之形状匹配的第二凸起,所述夹紧件的下端面向两侧延伸形成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螺孔,其通过螺栓穿过螺孔和第一通孔与所述顶架固定,所述夹紧件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凸起下方,当所述夹紧件与所述连接层契合并与顶架固定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层的侧面相抵呈压缩状态。
优选的是,还包括养护水箱,包括:
外框,其内部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外框的底部具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同,所述外框宽度边对应的侧面具有多个向内凹陷的第三固定槽,其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结构相同,所述外框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贯通孔;
橡胶水袋,其装满水设置于所述外框中,并将所述外框内部填充满,所述橡胶水袋的顶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穿出所述外框且朝上设置;
顶推装置,其由多个连接有顶推部的支杆,连接各个支杆的主杆以及带动主杆上下移动的电推杆构成,所述电推杆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进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橡胶水袋连接,另一端与水箱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
优选的是,所述外框的顶面呈由中间向四周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外框顶面的四周向上延伸形成挡板,所述挡板与外框的顶面四周形成储水沟槽,在所述挡板一侧连接管路,所述管路与所述水箱连通。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针对的混凝土结构为现浇的混凝土楼板,在现场施工时,往往楼板需要倾斜一定角度或进行高度的调整,本申请通过转动支撑杆中的液压伸缩杆来调整顶架的高度,再通过两组收缩组件来调整顶架的倾斜角度。
辅助撑杆可以增强支撑体系的支撑强度和稳定度,转动支撑杆的角度调整好以后,此时顶架非水平状态,其下方的第二顶杆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通过转动第一中杆使连接孔正对下方,再通过连接底杆达到垂直支撑,由于倾斜角度每次都不确定,底座可以连接于滑轨上,滑轨固定于底座上设置。
为了对底模在进行倾斜度调整时还能实现稳定的固定,设置了连接层,通过连接层底部与顶架通过阶梯状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固定槽,防止连接层在倾斜后,后期浇筑会发生位置的偏移,再通过夹紧件实现二级固定,其中夹紧件可根据连接层的大小,调整在顶架上的位置,通过设置多列第一通孔就是为了实现上述位置调整,夹紧件和连接层之间通过特定结构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凸起实现紧密连接,夹紧件与连接层紧固后,为防止紧固过度对连接层具有机械损伤,而设置弹簧保证连接层与夹紧件之间具有一个反作用力。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收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辅助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养护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2-滑轨,3-顶架,6-辅助撑杆,7-连接层,8-养护水箱,41-液压伸缩杆,42-第一顶杆,51-第一卷筒,52-第一钢丝绳,53-第二钢丝绳,54-第二卷筒,55-双轴电机,56-支架,57-连接轴,61-第二顶杆,62-第一中杆,63-底杆,71-第二凸起,72-固定板,73-弹簧,74-第一凸起,81-外框,82-第三凸起,83-第三固定槽,84-橡胶水袋,85-挡板,86-管路,87-进水管,88-水箱,91-电推杆,92-主杆,93-支杆,94-顶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包括:
底座1;
顶架3,其为长方体结构;
一对转动支撑杆,其相对铰接设置于顶架3的长度边对应侧面的中部,所述转动支撑杆由第一顶杆42和液压伸缩杆41构成,所述第一顶杆42的下端与所述液压伸缩杆41的顶端连接;
角度调节装置,其包括:
两组收缩组件,其位于顶架3底面长度边中线连线上的正下方,所述收缩组件包括第一卷筒51、第二卷筒54、连接轴57和支架56,所述第一卷筒51和第二卷筒54的尺寸相同,且间隔固定于所述连接轴57上,所述第一卷筒51和第二卷筒54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连接轴57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支架56上,所述支架56与所述底座1固定,所述第一卷筒51上绕设有第一钢丝绳52,所述第一钢丝绳52的另一端与顶架3底面的宽度边连接,所述第二卷筒54上绕设有第二钢丝绳53,其绕向与所述第一钢丝绳52的绕向相反,所述第二钢丝绳53的另一端与顶架3底面另一个宽度边连接;
双轴电机55,其分别通过减速器与两组收缩组件的连接轴57连接,以驱动连接轴57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针对的混凝土结构为现浇的混凝土楼板,在现场施工时,往往楼板需要倾斜一定角度或进行高度的调整,本申请通过转动支撑杆中的液压伸缩杆41来调整顶架3的高度,再通过两组收缩组件来调整顶架3的倾斜角度,具体操作为:如图1所示,当需要顶架3的左边向下倾斜10°时,通过双轴电机55驱动第一卷筒51和第二卷筒5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一卷筒51将第一钢丝绳52收起,而第二卷筒54对第二钢丝绳53放线,实现顶架3两侧的同步调整,从而实现了顶架3角度的调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多根辅助撑杆6,所述辅助撑杆6由一对第二顶杆61、一个第一中杆62和一个底杆63构成,一对第二顶杆61沿顶架3底面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中杆62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中杆62的两端具有外螺纹,其水平螺纹连接于一对第二顶杆61的下端,所述第一中杆62与底杆63通过连接孔连接固定,所述底杆63的下端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辅助撑杆6可以增强支撑体系的支撑强度和稳定度,转动支撑杆的角度调整好以后,此时顶架3非水平状态,其下方的第二顶杆61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通过转动第一中杆62使连接孔正对下方,再通过连接底杆63达到垂直支撑,由于倾斜角度每次都不确定,底座1可以连接于滑轨2上,滑轨2固定于底座1上设置。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楼板现浇底模,所述底模的底端固定有连接层7,所述连接层7底部具有阶梯状的第一凸起74,所述连接层7的宽度边对应的侧面具有多个向内凹陷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从外往内为第一圆柱形结构、圆台形结构和第二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圆柱形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形结构;
所述顶架3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阶梯状第二固定槽,其与所述第一凸起74形状相匹配,所述顶架3上表面宽度边方向设置有多列第一通孔;
夹紧件,其设置于所述顶架3上表面,所述夹紧件相对第一固定槽处设置有与之形状匹配的第二凸起71,所述夹紧件的下端面向两侧延伸形成固定板72,所述固定板72上设置有螺孔,其通过螺栓穿过螺孔和第一通孔与所述顶架3固定,所述夹紧件上设置有弹簧73,所述弹簧73位于所述第二凸起71下方,当所述夹紧件与所述连接层7契合并与顶架3固定时,所述弹簧7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层7的侧面相抵呈压缩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对底模在进行倾斜度调整时还能实现稳定的固定,设置了连接层7,通过连接层7底部与顶架3通过阶梯状的第一凸起74和第二固定槽,防止连接层7在倾斜后,后期浇筑会发生位置的偏移,再通过夹紧件实现二级固定,其中夹紧件可根据连接层7的大小,调整在顶架3上的位置,通过设置多列第一通孔就是为了实现上述位置调整,夹紧件和连接层7之间通过特定结构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凸起71实现紧密连接,夹紧件与连接层7紧固后,为防止紧固过度对连接层7具有机械损伤,而设置弹簧73保证连接层7与夹紧件之间具有一个反作用力。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养护水箱8,包括:
外框81,其内部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外框81的底部具有第三凸起82,所述第三凸起82与所述第一凸起74结构相同,所述外框81宽度边对应的侧面具有多个向内凹陷的第三固定槽83,其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结构相同,所述外框81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贯通孔;
橡胶水袋84,其装满水设置于所述外框81中,并将所述外框81内部填充满,所述橡胶水袋84的顶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穿出所述外框81且朝上设置;
顶推装置,其由多个连接有顶推部94的支杆93,连接各个支杆93的主杆92以及带动主杆92上下移动的电推杆91构成,所述电推杆91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需要养护,往往楼板的底面不方便喷水养护,需要高射程的水管进行喷射,喷射完毕后会导致地面积水影响施工。本申请通过框架将养护水箱8整体固定,固定方式同连接层7,就不再赘述。在对楼板底部进行养护时,通过电推杆91按一定频率推动主杆92,各个支杆93连动,顶推部94穿过贯通孔,将橡胶水袋84挤压,在压力作用下水进入喷头,从而对楼板的底部进行补水养护。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进水管87,其一端与所述橡胶水袋84连接,另一端与水箱88连接,所述进水管87上设置有水泵。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框81的顶面呈由中间向四周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外框81顶面的四周向上延伸形成挡板85,所述挡板85与外框81的顶面四周形成储水沟槽,在所述挡板85一侧连接管路86,所述管路86与所述水箱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框81的顶面结构对喷射后的水流进行回收,最终导流至水箱,具有节水,提高现场施工环境的作用。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6)

1.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顶架,其为长方体结构;
一对转动支撑杆,其相对铰接设置于顶架的长度边对应侧面的中部,所述转动支撑杆由第一顶杆和液压伸缩杆构成,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与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端连接;
角度调节装置,其包括:
两组收缩组件,其位于顶架底面长度边中线连线上的正下方,所述收缩组件包括第一卷筒、第二卷筒、连接轴和支架,所述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的尺寸相同,且间隔固定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连接轴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一卷筒上绕设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顶架底面的宽度边连接,所述第二卷筒上绕设有第二钢丝绳,其绕向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绕向相反,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顶架底面另一个宽度边连接;
双轴电机,其分别通过减速器与两组收缩组件的连接轴连接,以驱动连接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辅助撑杆,所述辅助撑杆由一对第二顶杆、一个第一中杆和一个底杆构成,一对第二顶杆沿顶架底面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中杆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中杆的两端具有外螺纹,其水平螺纹连接于一对第二顶杆的下端,所述第一中杆与底杆通过连接孔连接固定,所述底杆的下端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楼板现浇底模,所述底模的底端固定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底部具有阶梯状的第一凸起,所述连接层的宽度边对应的侧面具有多个向内凹陷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从外往内为第一圆柱形结构、圆台形结构和第二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圆柱形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形结构;
所述顶架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阶梯状第二固定槽,其与所述第一凸起形状相匹配,所述顶架上表面宽度边方向设置有多列第一通孔;
夹紧件,其设置于所述顶架上表面,所述夹紧件相对第一固定槽处设置有与之形状匹配的第二凸起,所述夹紧件的下端面向两侧延伸形成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螺孔,其通过螺栓穿过螺孔和第一通孔与所述顶架固定,所述夹紧件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凸起下方,当所述夹紧件与所述连接层契合并与顶架固定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层的侧面相抵呈压缩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养护水箱,包括:
外框,其内部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外框的底部具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同,所述外框宽度边对应的侧面具有多个向内凹陷的第三固定槽,其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结构相同,所述外框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贯通孔;
橡胶水袋,其装满水设置于所述外框中,并将所述外框内部填充满,所述橡胶水袋的顶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穿出所述外框且朝上设置;
顶推装置,其由多个连接有顶推部的支杆,连接各个支杆的主杆以及带动主杆上下移动的电推杆构成,所述电推杆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橡胶水袋连接,另一端与水箱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的顶面呈由中间向四周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外框顶面的四周向上延伸形成挡板,所述挡板与外框的顶面四周形成储水沟槽,在所述挡板一侧连接管路,所述管路与所述水箱连通。
CN201810629315.0A 2018-06-19 2018-06-19 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 Active CN108756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9315.0A CN108756219B (zh) 2018-06-19 2018-06-19 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9315.0A CN108756219B (zh) 2018-06-19 2018-06-19 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6219A CN108756219A (zh) 2018-11-06
CN108756219B true CN108756219B (zh) 2020-04-21

Family

ID=63978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9315.0A Active CN108756219B (zh) 2018-06-19 2018-06-19 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562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1776A (zh) * 2019-11-15 2020-04-17 刘小根 一种房屋维修用临时承重支柱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46445U (zh) * 2009-11-20 2010-08-11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钢筋混凝土曲面建筑施工模板及支撑系统
CN201826522U (zh) * 2010-10-14 2011-05-1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倾斜钢筋混凝土墙模板支撑系统
KR101491074B1 (ko) * 2014-07-16 2015-02-23 주식회사 선우씨앤에스 철근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슬라브 거푸집 설치구조 및 이의 해체방법
CN206070404U (zh) * 2016-09-20 2017-04-05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箱涵顶段加腋处斜模板支撑结构
CN206554536U (zh) * 2017-03-10 2017-10-13 浙江亿达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支撑架
CN206646825U (zh) * 2017-03-31 2017-11-17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斜模板支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6219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26525U (zh) 建筑爬升模板体系装置
CN212583186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的可调节拉杆式悬挑型钢脚手架
CN103321155B (zh) 高架桥桥墩施工平台体系及搭建该体系并浇注桥墩的方法
CN108756219B (zh) 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
CN204676881U (zh) 大跨度交叉桁架钢结构支撑系统
CN209817430U (zh) 一种塔吊预留洞口的模板支撑结构
CN213268605U (zh) 钢筋支架及含该钢筋支架的筏板基础钢筋结构
CN207267290U (zh) 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
CN103866692A (zh) 新型盖梁承重架拼装方法
CN109372274B (zh) 一种高空网架安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2766974U (zh) 一种不需要满堂支架的盖梁承重架
CN207273541U (zh) 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成型模具
CN21181784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悬挑脚手架
CN211285276U (zh) 装配式连续刚构0#块托架
CN210236913U (zh) 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
CN112723094A (zh) 一种基于轻型钢平台同步爬升的集成附墙装置
CN219343935U (zh) 一种超长悬挑阳台结构的悬挑架施工体系
CN214941660U (zh) 一种预制立柱骨架
CN219099812U (zh) 一种桥梁浇筑模板的支撑装置
CN218176703U (zh) 一种调节支架
CN116873782B (zh) 一种塔机及其转换基座
CN212926974U (zh) 一种外挂架结构
CN115030562B (zh) 一种住宅叠合楼板用支撑装置
CN220167487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大梁用挂模装置
CN214117546U (zh) 一种电梯井布料机操作及防护一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