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3342B - 无线通信系统及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及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3342B
CN108713342B CN201780016001.7A CN201780016001A CN108713342B CN 108713342 B CN108713342 B CN 108713342B CN 201780016001 A CN201780016001 A CN 201780016001A CN 108713342 B CN108713342 B CN 108713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s
stations
reference signal
wireless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60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13342A (zh
Inventor
奥山达树
须山聪
小原辰德
奥村幸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713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3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13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3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1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involving interference determination or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有多个第一无线台、多个第二无线台、和对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及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管理装置具有:选择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以及指示单元,向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指示,以使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所述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来发送参考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及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及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中,为了实现系统容量的进一步大容量化、数据传输速度的进一步高速化、无线区间中的进一步低延迟化等,各种无线技术的研究正在推进。
在LTE中,实现了能够多个基站协调而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的被称为CoMP(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 Point))的技术。在CoMP中,多个基站协调地进行下行信号的发送,从而能够提高多个小区互相重叠的小区边缘处的接收质量提高。在图1中示出LTE中的协调发送的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5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认为只要能够构筑将多个基站超高密度地配置而使多个小区交叠(overlap),并且多个基站协调地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的超高密度分散天线系统,就能够将系统容量进一步大容量化。此外,认为伴随系统容量的大容量化,能够在区域内容纳更多的终端。在图2中示出超高密度分散天线系统的例子。
但是,在多个基站被超高密度地配置那样的超高密度分散天线系统中进行MIMO传输的情况下,有在各基站所具备的天线元件和各终端所具备的天线元件之间的传播信息的估计(信道估计)中使用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数目及上行参考信号的数目变得庞大这样的课题。
图3是用于说明课题的图。例如,将各基站所具备的天线元件数的合计设为“NT”,将第i个终端(终端(i))所具备的天线元件数设为“NRi”。在该情况下,为了能够在终端(i)侧对终端(i)所具备的天线元件和各基站所具备的天线元件之间的DL(下行链路(Downlink))的传播信息Hi(NT×NRi)进行估计,需要从各基站所具备的全部天线元件的各个发送正交的参考信号。
同样,为了能够在基站侧对基站所具备的天线元件和各终端所具备的天线元件之间的UL(上行链路(Uplink))的传播信息进行估计,需要从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存在的各终端所具备的全部天线元件的各个发送正交的参考信号。
也就是说,为了能够进行各基站所具备的天线元件和各终端所具备的天线元件之间的全部传播信息的估计(信道估计),需要进行对各基站所具备的全部天线元件数相应量的正交的参考信号、和各终端所具备的全部天线元件数相应量的正交的参考信号进行合计后的数目的参考信号的发送。若这样,则受限的无线帧数的大半被分配给参考信号用的无线帧,而有传输效率大幅度地降低这样的课题。
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削减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发送的参考信号数,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公开的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具有多个第一无线台、多个第二无线台、和对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及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管理装置具有:选择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以及指示单元,向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指示,以使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所述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来发送参考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公开的技术,提供能够削减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发送的参考信号数,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中的协调发送的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超高密度分散天线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课题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DL通信的操作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及移动台的功能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及移动台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10是表示选择方法(其一)所涉及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选择方法(其一)的操作例的图。
图11B是用于说明选择方法(其一)的操作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选择方法(其一)的操作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选择方法(其二)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选择方法(其三)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不过是一例,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设想了遵照LTE的方式的系统,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LTE,还能够应用于其他方式。
<系统结构>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管理装置1、多个基站2、以及多个移动台3。各基站2形成小区,基站2所形成的小区的各个交叠。
基站2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元件,使用1个以上的天线元件与移动台3进行通信。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2还包含任意方式的基站2。例如,可以是LTE中的eNB(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 B)),也可以是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基站2和移动台3不限于LTE,也可以以任意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移动台3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元件,使用1个以上的天线元件与移动台3进行通信。移动台3可以被称为U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也可以被称为终端。
管理装置1具备对基站2及移动台3进行管理的功能,进行用于多个基站2协调地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各种控制。此外,管理装置1具备用于选择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元件的功能。管理装置1可以被称为CU(中央单元(Central Unit)),可以被称为母台,也可以被称为汇聚处理装置。
在此,使用图5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DL通信的操作例。首先,各移动台3从移动台3所具备的各天线元件发送正交的UL参考信号(S11)。接下来,各基站2使用由基站2自身所具备的各天线元件接收到的UL参考信号,进行各移动台3所具备的天线元件和基站2自身所具备的各天线元件之间的信道估计(S12)。此时,各基站2进行用于在基于MIMO的DL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算出。另外,本无线通信系统以使用TDD(时分双工(Time Duplex Division))作为双工方式为前提。也就是说,基站2利用TDD的相反性(reciprocity),从而使用从UL参考信号估计出的传播信息进行在DL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算出。对预编码矩阵的算出能够应用任意的算出方法,但例如也可以使用块对角化法或固有模式法。
接下来,各基站2从基站2所具备的各天线元件发送正交的DL参考信号(S13)。各移动台3使用由移动台3自身所具备的各天线元件接收到的DL参考信号,进行各移动台3所具备的天线元件和基站2自身所具备的各天线元件之间的信道估计(S14)。此外,各移动台3进行用于在基于MIMO的DL信号的接收中使用的的后编码矩阵的算出。接下来,使用所算出的预编码矩阵及后编码矩阵,在基站2和移动台3之间进行DL的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5的步骤S11或步骤S13的处理过程中进行的参考信号的发送中,对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元件进行限定,从而能够削减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发送的参考信号数,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功能结构>
(管理装置)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图。如图6所示,管理装置1包含通信单元101、选择单元102、指示单元103及取得单元104。图6仅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主要的功能单元,还具有用于进行遵照在本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式的操作的未图示的功能。其中,也可以设为能够执行在后述的“<处理过程>”中说明的管理装置1的处理的一部分(例:仅特定的一个或多个选择方法、具体例、变形例等)。
通信单元101具有经由有线或无线与基站2及移动台3进行通信的功能。选择单元102具有选择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元件的功能。更具体而言,具有从各基站2或各移动台3所具备的全部天线元件之中,选择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的功能。
指示单元103具有向各基站2或各移动台3进行指示以使从由选择单元102选择出的天线元件发送参考信号的功能。取得单元104具有取得从各基站2或各移动台3通知给管理装置1的各种信息的功能。
(基站、移动台)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及移动台的功能结构例的图。如图7所示,基站2及移动台3具有信号发送单元201、信号接收单元202、受理单元203、测量单元204及通知单元205。图7仅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主要的功能单元,还具有用于进行遵照在本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式的操作的未图示的功能。其中,也可以设为能够执行在后述的“<处理过程>”中说明的管理装置1的处理的一部分(例:仅特定的一个或多个选择方法、具体例、变形例等)。
信号发送单元201具有根据高层的信号,生成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并进行无线发送的功能。此外,信号发送单元201具有经由受理单元203从被管理装置1指示的天线元件发送参考信号的功能。信号接收单元202包含从接收到的物理层的信号中取得更高的层的信号的功能。
受理单元203具有从管理装置1,受理应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元件的指示的功能。此外,受理单元203将所受理的指示传递给信号发送单元201。
测量单元204具有对由信号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S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INR(信号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power Ratio))、RSRP(接收信号接收功率(Receiving Signal ReceivedPower))等)进行测量的功能。
通知单元205具有将由测量单元204测量出的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通知给管理装置1的功能。
<硬件结构>
(管理装置)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1具有CPU 301、ROM 302、RAM 303、HDD 304、操作单元305、显示单元306、驱动装置307、NIC(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308。
CPU 301是进行管理装置1的整体控制的处理器。CPU 301执行在HDD304等中存储的操作系统、应用、各种服务等程序,实现管理装置1的各种功能。在ROM 302中存储各种程序或由程序利用的数据等。RAM 303作为用于加载程序的存储区域、或所加载的程序的工作区域等来使用。在HDD 304中存储各种信息及程序等。
操作单元305是用于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操作的硬件,例如是键盘或鼠标。显示单元306是进行面向用户的显示的硬件。
驱动装置307从记录了程序的存储介质309读取程序。由驱动装置307读取到的程序例如被安装到HDD 304。NIC 308将管理装置1连接到网络,是用于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通信接口。
另外,存储介质309是指非临时性(non-transitory)的存储介质。作为存储介质309的例子,有磁存储介质、光盘、光磁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器等。
(基站,移动台)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及移动台的硬件结构例的图。图9示出了与图7相比更接近安装例的结构。如图9所示,基站2具有进行与无线信号有关的处理的RF(射频(Radio Frequency))模块401、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BB(基带(Base Band))处理模块402、以及进行高层等的处理的装置控制模块403。
RF模块401对从BB处理模块402接收到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D/A(数字到模拟(Digital-to-Analog))变换、调制、频率变换、及功率放大等,从而生成应从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此外,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频率变换、A/D(模拟到数字(Analog to Digital))变换、解调等,从而生成数字基带信号,并转交给BB处理模块402。RF模块401例如包含图7所示的信号发送单元201的一部分、信号接收单元202的一部分。
BB处理模块402进行对IP分组和数字基带信号相互进行变换的处理。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412是进行BB处理模块402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422作为DSP412的工作区域来使用。BB处理模块402例如包含图7所示的信号发送单元201的一部分、信号接收单元202的一部分、受理单元203、测量单元204、通知单元205。
装置控制模块403进行IP层的协议处理等。处理器413是进行装置控制模块403所进行的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423作为处理器413的工作区域来使用。装置控制模块403例如也可以包含图7所示的受理单元203及通知单元205。
<处理过程>
接下来,具体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处理过程。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而有时将基站2及移动台3称为“发送点”。此外,在以下说明的处理过程以选择在DL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图5的S13)中使用的天线元件的方法为例进行说明,但在以下说明的处理过程还能够应用于选择在UL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图5的S11)中使用的天线元件的情况。
[选择方法(其一)]
在选择方法(其一)中,管理装置1的选择单元102筛减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基站2的数目(发送点的数目),从而对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元件数进行限定。
图10是表示选择方法(其一)所涉及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21中,各移动台3的测量单元204对从各基站2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例如SNR)进行测量。接下来,各移动台3的通知单元205将测量出的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基站2(发送点)及表示测量出的接收质量的反馈信息通知(发送)给管理装置1。管理装置1的取得单元104取得从各移动台3通知的反馈信息。规定的阈值也可以按每个移动台3而不同。例如,各移动台3也可以使用从基站2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期望的接收质量作为规定的阈值。
在步骤S22中,管理装置1的选择单元102选择从各移动台3通知的(反馈的)基站2。接下来,在步骤S23中,选择单元102确认所选择的发送点的数目是否为“N'TP”以上。另外,“N'TP”是作为应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发送点的数目而预先确定的阈值。在所选择的发送点的数目为“N'TP”以上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4的处理过程,在所选择的发送点的数目小于“N'TP”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5的处理过程。
在步骤S24中,管理装置1的选择单元102对选择完毕的发送点之中一部分发送点进行削减,以使所选择的发送点的数目成为“N'TP”。例如,选择单元102也可以对通知了发送点的移动台3的数目少的发送点进行削减。此外,选择单元102也可以对所通知的接收质量最小的发送点进行削减。此外,选择单元102也可以向各移动台3进行指示,以使提升在步骤S21的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规定的阈值,再次使得从各移动台3通知反馈信息。
在步骤S25中,管理装置1的选择单元102将未被选择的发送点的一部分添加到发送点,以使所选择的发送点的数目成为“N'TP”。例如,选择单元102也可以从未被选择的发送点之中,添加通知了发送点的移动台3的数目最多的发送点。此外,选择单元102也可以从未被选择的发送点之中,添加所通知的接收质量最大的发送点。此外,选择单元102也可以从未被选择的发送点之中,以离选择完毕的发送点的距离近的顺序添加发送点。此外,选择单元102也可以向各移动台3进行指示,以使提升在步骤S21的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规定的阈值,再次使得从各移动台3通知反馈信息。
在以上说明的步骤S21~S25的处理过程完成之后,管理装置1的指示单元103向各基站2进行指示,以使对所选择的各基站2,从各基站2所具有的全部天线元件发送参考信号。另外,指示单元103也可以进而对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进行指示,也可以对参考信号的序列等进行指示。
在此,使用图11A、图11B、及图12说明选择方法(其一)的操作例。另外,为了简化说明,假定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存在两个移动台3(移动台3a及移动台3b),并且基站2(发送点)存在11个。此外,假定“N'TP=4”。
如图11A所示,移动台3a例如判定为从发送点“1”、“2”、“3”、“4”及“6”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此外,如图11B所示,设移动台3b例如判定为从发送点“2”、“3”、“4”、“5”、“6”、“10”及“11”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在图12中示出从移动台3a及移动台3b通知的反馈信息的例子。另外,在图12的表中,移动台3a及移动台3b的列所示的数表示接收质量的等级,数越大则表示接收质量越良好。
首先,选择单元102选择图12所示的发送点“1”、“2”、“3”、“4”、“5”、“6”、“10”、“11”这8个发送点(图10的S22)。接下来,由于“N'TP=4”(图10的S23),所以选择单元102判断为需要削减三个发送点(图10的S24)。在此,根据图12,发送点“1”、“5”、“10”、“11”仅从移动台3a或移动台3b的其中一方被通知。从而,选择单元102削减这些发送点。由此,发送点的数目被削减为“2”、“3”、“4”、“6”这四个。
以上,说明了选择方法(其一)。选择方法(其一)例如适合于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存在的移动台3的位置较偏那样的情况。另外,在图10的步骤S21的处理过程中,各移动台3的通知单元205也可以将成功测量了接收质量的全部基站2的接收质量包含于反馈信息而进行通知。此外,管理装置1的选择单元102也可以保持与图10的步骤S21的处理过程所示的“规定的阈值”相当的阈值,在选择单元102侧判断由各移动台3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此外,“N'TP”的值也可以是使得具有一定程度的幅度的值。
[选择方法(其二)]
若考虑TDD的相反性,则设想在由基站2接收到的UL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低的情况下,从基站2发送的DL参考信号也无法到达移动台3。因此,在选择方法(其二)中,管理装置1的选择单元102基于由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存在的各基站2所具备的多个天线元件的各个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对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元件数进行限定。
图13是用于说明选择方法(其二)的图。图13的左侧示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存在的各基站2所具备的全部天线元件。各基站2的测量单元204对由基站2自身所具备的多个天线元件的各个接收到的UL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进行测量。此外,各基站2的通知单元205将表示测量出的接收功率的接收功率信息通知(发送)给管理装置1。管理装置1的取得单元104取得从各移动台3通知的接收功率信息。
接下来,管理装置1的选择单元102基于从各基站2通知的接收功率信息,从各基站2所具备的全部天线元件之中选择接收功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多个天线元件,作为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元件。接下来,管理装置1的指示单元103向各基站2进行指示,以使从所选择的多个天线元件发送参考信号。另外,指示单元103也可以进而对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进行指示,也可以对参考信号的序列等进行指示。图13的右侧示出了被选择为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元件的例子。
以上,说明了选择方法(其二)。选择方法(其二)也可以与选择方法(其一)组合。也就是说,也可以对通过选择方法(其一)选择出的发送点应用选择方法(其二),从而对该发送点所具备的多个天线元件之中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元件进一步进行削减。
[选择方法(其三)]
在选择方法(其三)中,管理装置1的选择单元102基于各基站2所具备的多个天线元件之间的相关性,对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元件数进行限定。更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选择单元102对各基站2所具备的多个天线元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从而将该多个天线元件分组为多个组。也就是说,选择单元102将属于同一组的多个天线元件视为一个高增益的天线。此外,管理装置1的指示单元103向各基站2进行指示,以使从属于同一组的多个天线元件发送同一参考信号(例如,乘以同一权重得到的参考信号)。另外,指示单元103也可以进而对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进行指示,也可以对参考信号的序列等进行指示。
作为对各基站2所具备的多个天线元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的方法,例如选择单元102也可以使用各天线元件之间的物理距离来评价相关性。表示各天线元件之间的物理距离的信息也可以经由维护系统等预先通知给管理装置1。更具体而言,选择单元102例如也可以将天线元件间的物理距离在规定的值(例如10λ等)的范围内的天线元件分组为同一组。
此外,作为评价相关性的其他方法,选择单元102例如也可以使用由各基站2中的各天线元件接收到的UL参考信号的信道估计值从而算出各天线元件之间的相关性,将所算出的相关性在规定的范围内(例如相关为0.8以上等)的天线元件的对分组为同一组。例如,在天线元件A和天线元件B的相关度为0.9,天线元件B和天线元件C的相关度为0.8,天线元件A和天线元件C的相关度为0.8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天线元件A~C分组为同一组。在使用本方法的情况下,UL的信道估计值由基站2算出并通知给管理装置1。
此外,选择单元102也可以考虑到由于衰减而信道估计值随时间变动的情况,以规定的时间间隔算出多个相关度,将所算出的多个相关度的平均值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天线元件的对分组为同一组。也就是说,选择单元102也可以使用总(ensemble)相关度进行分组。
另外,在将[选择方法(其三)]应用于UL的情况,即管理装置1的选择单元102基于各移动台3所具备的多个天线元件之间的相关度,对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元件数进行限定的情况下,各移动台3也可以将自身所具备的多个天线元件的数目及天线元件间的物理距离通知给管理装置1。
以上,说明了选择方法(其三)。选择方法(其三)也可以与选择方法(其一)组合。也就是说,也可以对通过选择方法(其一)选择出的发送点所具备的多个天线元件应用选择方法(其三),从而对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元件进一步进行削减。
<总结>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有多个第一无线台、多个第二无线台、和对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及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管理装置具有:选择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以及指示单元,向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指示,以使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所述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来发送参考信号。通过该无线通信系统,提供能够削减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发送的参考信号数,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的技术。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无线台具有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在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的各个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表示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第一无线台的反馈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装置,所述管理装置具有取得单元,该取得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取得所述反馈信息,所述选择单元基于所述反馈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在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中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第一无线台的多个天线,作为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由此,即使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存在的移动台3的位置较偏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削减参考信号数。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无线台具有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在该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的各个中对从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进行测量,将表示测量出的接收功率的接收功率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装置,所述管理装置具有取得单元,该取得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取得所述接收功率信息,所述选择单元基于所述接收功率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从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多个天线,作为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由此,通过利用TDD的相反性,从而能够筛减在各发送点中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元件,能够有效地削减参考信号数。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选择单元对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从而将该多个天线分组为多个组,所述指示单元向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进行指示,以使从属于同一组的多个天线发送同一参考信号。由此,能够在各发送点中,将相关度高的多个天线视为一个高效率的天线,能够有效地削减参考信号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管理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多个第一无线台、多个第二无线台、和对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及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管理装置具有:选择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以及指示单元,向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指示,以使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所述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来发送参考信号。通过该管理装置,提供能够削减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发送的参考信号数,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的技术。
<实施方式的补充>
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天线元件”的术语能够置换为“天线”或“天线端口”。另外,天线端口是指在3GPP中规定的与1个或多个物理天线进行了关联的逻辑端口。
以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装置(管理装置1/基站2/移动台3)的结构可以是在具备CPU和存储器的该装置中通过CPU(处理器)执行程序从而实现的结构,可以是由具备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的逻辑的硬件电路等硬件实现的结构,也可以程序和硬件同时存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所公开的发明不限定于那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这些数值不过仅是一例而也可以使用恰当的任意值。上述的说明中的项目的区分在本发明中并非本质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组合使用在2个以上的项目中记载的事项,也可以将在某项目中记载的事项(只要没有矛盾)应用于在其他项目中记载的事项。功能块图中的功能单元或处理单元的边界不限于必须与物理部件的边界对应。多个功能单元的操作也可以在物理上由一个部件进行,或者一个功能单元的操作也可以在物理上由多个部件进行。在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时序及流程图只要没有矛盾,则也可以调换顺序。为了便于对处理进行说明,使用功能块图对管理装置1、基站2、移动台3进行了说明,但那样的装置也可以由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由管理装置1所具有的处理器操作的软件、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由基站2所具有的处理器操作的软件及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由移动台3所具有的处理器操作的软件也可以分别被保存至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盘、CD-ROM、数据库、服务器、其他恰当的任意存储介质。
在实施方式中,基站2及移动台3分别是第一无线台及第二无线台的一例、或分别是第二无线台及第一无线台的一例。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MAC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他信号或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消息也可以被称为RRC信令。此外,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 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被应用于利用LTE(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SUPER 3G、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W-CDMA(注册商标)、GSM(注册商标)、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其他恰当的系统的系统及/或基于它们进行了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判定或判断可以通过以1比特表示的值(0或1)来进行,可以通过真伪值(布尔值(Boolean):真(true)或伪(false))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的值的比较)来进行。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及/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术语,也可以置换为具有同一或类似的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及/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signal)。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
UE有时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订户台、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台、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机、客户机、或某些其他恰当的术语。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determining)”、“决定(determining)”这样的术语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操作。“判断”、“决定”例如能包含将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up)(例如,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视为“判断”、“决定”等。此外,“判断”、“决定”能包含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接入(accessing)(例如,接入至存储器中的数据)视为“判断”、“决定”等。此外,“判断”、“决定”能包含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判断”、“决定”。也就是说,“判断”、“决定”能包含将任意操作视为“判断”、“决定”。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基于”这样的记载除非另行明示,否则其意思不是“仅基于”。换言之,“基于”这样的记载意味着“仅基于”和“至少基于”这双方。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等只要没有矛盾,则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的顺序提示了各种步骤的要素,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被输入输出的信息等也可以被保存至特定的地点(例如,存储器),也可以在管理表中进行管理。输入输出的信息等能被覆写、更新、或追记。也可以删除被输出了的信息等。也可以将被输入了的信息等发送给其他装置。
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一个来表示。例如,跨上述的说明整体而可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也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包含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它们没有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专利申请基于在2016年3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048754号而主张其优先权,将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048754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申请。
标号说明
1 管理装置
2 基站
3 移动台
101 通信单元
102 选择单元
103 指示单元
104 取得单元
201 信号发送单元
202 信号接收单元
203 受理单元
204 测量单元
205 通知单元

Claims (4)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多个第一无线台、多个第二无线台、和对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及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装置具有:
选择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以及
指示单元,向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指示,以使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所述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来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台具有:
通知单元,在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的各个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表示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第一无线台的反馈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还具有:
取得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取得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选择单元基于所述反馈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在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中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第一无线台的多个天线,作为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台具有:
通知单元,在该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的各个中对从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进行测量,将表示所测量出的接收功率的接收功率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取得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取得所述接收功率信息,
所述选择单元基于所述接收功率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从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多个天线,作为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对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从而将该多个天线分组为多个组,
所述指示单元向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进行指示,以使从属于同一组的多个天线发送同一参考信号。
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管理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多个第一无线台、多个第二无线台、和对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及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管理装置具有:
选择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以及
指示单元,向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或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进行指示,以使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所述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来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台具有:
通知单元,在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的各个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表示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第一无线台的反馈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还具有:
取得单元,从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取得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选择单元基于所述反馈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无线台所具备的多个天线之中,选择在所述多个第二无线台中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第一无线台的多个天线,作为在参考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多个天线。
CN201780016001.7A 2016-03-11 2017-03-02 无线通信系统及管理装置 Active CN108713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8754A JP6663256B2 (ja) 2016-03-11 2016-03-11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JP2016-048754 2016-03-11
PCT/JP2017/008335 WO2017154739A1 (ja) 2016-03-11 2017-03-02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3342A CN108713342A (zh) 2018-10-26
CN108713342B true CN108713342B (zh) 2023-07-07

Family

ID=59789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6001.7A Active CN108713342B (zh) 2016-03-11 2017-03-02 无线通信系统及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5593B2 (zh)
JP (1) JP6663256B2 (zh)
CN (1) CN108713342B (zh)
WO (1) WO20171547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3256B2 (ja) * 2016-03-11 2020-03-1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WO2018216999A1 (ko) * 2017-05-24 2018-11-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Miso 동작을 위한 게이트웨이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465266B1 (ko) * 2017-05-24 2022-11-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Miso 동작을 위한 게이트웨이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80133804A (ko) * 2017-06-07 2018-12-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주파수/타이밍 옵셋을 위한 게이트웨이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226028A1 (ko) * 2017-06-07 2018-12-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주파수/타이밍 옵셋을 위한 게이트웨이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9182135A1 (ja) * 2018-03-23 2019-09-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および送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01210A1 (ja) * 2005-03-25 2006-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マルチアンテナ・マルチユーザ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アンテナ選択方法
CN102301774A (zh) * 2009-01-30 2011-12-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3789B1 (en) * 1998-06-10 2001-11-06 Topcon Positioning Systems, Inc. Joint tracking of the carrier phases of the signals received from different satellites
JP4176463B2 (ja) * 2000-08-10 2008-11-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通信装置
US6693494B2 (en) * 2001-08-20 2004-02-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requency synthesizer with three mode loop filter charging
US7236553B1 (en) * 2004-01-23 2007-06-26 Silicon Image, Inc. Reduced dead-cycle, adaptive phase tra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154295B2 (ja) * 2008-05-02 2013-02-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CN102273283B (zh) * 2009-01-05 2014-06-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9674800B2 (en) * 2009-06-18 2017-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scaling for multi-carrier 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JP2011166699A (ja) * 2010-02-15 2011-08-25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296004B2 (ja) * 2010-04-23 2013-09-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送信方法、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KR20120007345A (ko) * 2010-07-14 2012-01-20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US8948293B2 (en) * 2011-04-20 2015-02-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own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enhancements for single-cell with remote radio heads
US8289917B1 (en) * 2011-05-02 2012-10-16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ining resource elements for the provis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KR101896001B1 (ko) * 2011-07-12 2018-09-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종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단말의 이동성 관리 방법
US8611916B2 (en) * 2011-07-26 2013-12-17 Hitachi, Lt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JP5984346B2 (ja) * 2011-08-15 2016-09-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246558B2 (en) * 2011-09-26 2016-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5959831B2 (ja) * 2011-11-24 2016-08-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712213B2 (en) * 2012-01-27 2017-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109655B1 (ko) * 2012-02-23 2020-05-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대규모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통신 방법
US9236916B2 (en) * 2012-03-15 2016-0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Nod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beamformed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CA2865770C (en) * 2012-04-19 2020-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si co-location identification of reference symbol por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3160795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communication between base-station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US8982693B2 (en) * 2012-05-14 2015-03-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Radio link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923792B2 (en) * 2012-07-05 2014-12-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radio signal and device therefor
EP2693654A1 (en) * 2012-08-03 2014-02-05 Alcatel Luc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modes
US9538518B2 (en) * 2012-08-28 2017-0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KR101971079B1 (ko) * 2012-09-20 2019-08-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14096777A (ja) * 2012-11-12 2014-05-22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EP2946499B1 (en) * 2013-01-17 2018-09-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andwidth
US9380466B2 (en) * 2013-02-07 2016-06-2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JP2014165506A (ja) 2013-02-21 2014-09-08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509469B2 (en) * 2013-04-04 2016-11-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a downlink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WO2014163138A1 (ja) * 2013-04-05 2014-10-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
US10404442B2 (en) * 2013-07-02 2019-09-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r-point parameter signalin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networks
JP6199653B2 (ja) * 2013-08-06 2017-09-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ンテナ構成決定方法
EP3050232B1 (en) * 2013-09-27 2020-04-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y signals for lte advanced
US20150103934A1 (en) * 2013-10-16 2015-04-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millimeter wave mimo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20160261325A1 (en) * 2013-11-04 2016-09-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12865B2 (en) * 2013-12-05 2016-04-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Bimodal serial link CDR architecture
JP2015164281A (ja) * 2014-01-31 2015-09-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KR102213362B1 (ko) * 2014-03-03 2021-02-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Mimo 시스템에서 가상 안테나 매핑 정보를 피드백하는 가상 안테나 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133816A1 (ko) * 2014-03-04 2015-09-11 엘지전자(주)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탐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009128B2 (en) * 2014-03-05 2018-06-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reflecting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erformance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531459B2 (en) * 2014-05-09 2016-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advanced receivers
US10433227B2 (en) * 2014-08-25 2019-10-01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LAN termination apparatus
US10003986B2 (en) * 2014-09-26 2018-06-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variable-duration reference signals
CN113438742A (zh) * 2014-12-25 2021-09-2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终端、无线电站和由其执行的方法
WO2016148127A1 (ja) * 2015-03-16 2016-09-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10291306B2 (en) * 2015-03-24 2019-05-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SI information on basis of CSI reporting typ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of
US20170006492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s
JP6663256B2 (ja) * 2016-03-11 2020-03-1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US9853807B2 (en) * 2016-04-21 2017-12-2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Automatic detection of change in PLL locking trend
US10367677B2 (en) * 2016-05-13 2019-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9804570B (zh) * 2016-09-30 2023-03-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成形的准共址
US10164649B2 (en) * 2016-11-30 2018-12-2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Hybrid phase lock loop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01210A1 (ja) * 2005-03-25 2006-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マルチアンテナ・マルチユーザ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アンテナ選択方法
CN102301774A (zh) * 2009-01-30 2011-12-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05593B2 (en) 2019-12-10
JP6663256B2 (ja) 2020-03-11
CN108713342A (zh) 2018-10-26
US20190074870A1 (en) 2019-03-07
WO2017154739A1 (ja) 2017-09-14
JP2017163499A (ja) 2017-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3342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管理装置
US10728810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605861A1 (e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605862A1 (e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219110B2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912458B2 (ja) 無線ユニット(ru)及び干渉波電力報告方法
EP3032890A1 (en)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200088812A (ko) 무선 통신에서 전송 블록 사이즈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JP201652440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無線通信を行う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WO2017195490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JPWO2017169829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報告方法
WO2018010479A1 (zh) 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US20220039136A1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JPWO2017130800A1 (ja) 基地局及び送信方法
CN106105328B (zh) 一种终端、网络设备和协作多点传输协作集选择方法
US20150180627A1 (en) Resource scheduling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s
JP5235201B2 (ja) セルラ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63036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1492592B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US11736956B2 (en) Base station
JP2020129707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干渉測定方法
US10383153B2 (en) Base station
JP2020182155A (ja) 基地局および基地局の通信方法
WO2023050068A1 (en) Uplin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CN117015013A (zh) 信号发送方法、通信装置、信号发送装置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