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0453A -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0453A
CN108710453A CN201810671485.5A CN201810671485A CN108710453A CN 108710453 A CN108710453 A CN 108710453A CN 201810671485 A CN201810671485 A CN 201810671485A CN 108710453 A CN108710453 A CN 108710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touch panel
capacitanc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14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10453B (zh
Inventor
侯立杰
张利达
高晨明
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14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104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10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0453A/zh
Priority to US16/961,240 priority patent/US1142924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1077 priority patent/WO2020001116A1/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19613A priority patent/KR102406530B1/k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10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0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基板内或者所述基板上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的形状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状对应;并且,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构造为六边形形状的电极,各电极相连接形成所述电极层。本公开实施例具有结构简单且适用性更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触控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触摸设备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及,而传统的触摸面板几乎都是矩形的,对应的触摸电极图案也是矩形或者正方形。随着物联网、穿戴设备的出现,异形屏的应用和需求旺盛,因此逐渐产生多种形状的触控面板,如圆形或者椭圆形。
而采用方形的触摸电极很难适应上述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触摸面板,因此,现有的方形形状的触摸电极并不能适用于多样化的触控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能够结构简单且适用性更好的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基板内或者所述基板上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的形状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状对应;
并且,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构造为六边形形状的电极,各电极相连接形成所述电极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以及以所述第一电极为中心依次延伸相接设置的第二电极。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检测模块,其与所述电极层的各电极连接,并用于检测各电极的电容值;
数据处理模块,其配置为基于所述检测模块所检测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在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总和超过第一阈值时,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电极的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确定为所述触控面板被触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并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在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中,确定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极为第三电极,以该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形成预设范围,该预设范围即被确定为所述触控选择区域。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进一步配置为:
建立三轴坐标系,基于所述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中心在三轴坐标系内的各坐标轴上的投影距离确定该电极在对应坐标轴上的权重;
对于每个坐标轴,计算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与该电极在该坐标轴上的权重的乘积之和,并计算该和与该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之和之间的比值,
基于对应于各坐标轴的所述比值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坐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相同的正六边形。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板构造为圆形或椭圆形。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用于确定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并包括:
获取触控面板的电极层上的各电极的电容值,其中所述电极层的形状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状对应;并且,所述电极层上的各电极构造为六边形形状,且各电极相连接形成所述电极层;
基于获取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获取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包括:
确定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
在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总和超过第一阈值时,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电极的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确定为所述触控面板被触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获取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包括:
确定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
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并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包括:
在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中,确定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极为第三电极;
以该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形成预设范围,该预设范围即被确定为所述触控选择区域。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包括:
建立三轴坐标系;
获取所述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中心在三轴坐标系内的各坐标轴上的投影距离确定为该电极在对应坐标轴上的权重;
对于每个坐标轴,计算各对应坐标轴的所述权重与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之和,与该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之和之间的比值;
基于对应于各坐标轴的所述比值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坐标。
本公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中的电极层可以由六边形形状的电极形成,相对于方形电极其更适用于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触控面板,同时由于六边形结构的组合多样性,其组成的电极层也适用于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的触控面板,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另外,通过采用六边形形状的电极可以减少电极的设置数量,从而可以减少处理电极的电路,进而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减少对应的电路设计和功耗;另外,采用六边形的电极设置,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三轴坐标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确定触控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可以包括基板1,以及形成在基板1内(如图2所示)或者形成在基板1上(如图1所示)的电极层2。其中基板1可以作为用于执行触控操作的面板,如在触控面板作为手机等能够进行显示触控的电子设备的触控屏时,基板1可以为透明的玻璃基板,在触控面板为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时,基板1可以不透明的操作基板,或者也可以通过在基板1上涂覆遮光材料使其为不透光的状态,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极层2的形状可以与触控面板的形状相对应,以及电极层2的形状也可以与基板1的形状相对应。例如,触控面板或者基板1为圆形或椭圆形时,则电极层2可以构造成与其对应的圆形或者椭圆形,在触控面板或者基板1为方形时,电极层2也可以构造成与其对应的方形,或者在触控面板或者基板1为其他形状时,电极层2同样也可以构造成与其对应的形成,从而实现触控面板对应区域的触控功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除了包括上述基板1以及电极层2之外,还可以包括与该电极层连接的检测模块3和数据处理模块4,同时在构造为触控屏的触摸面板时还可以包括:偏光板、液晶层、TFT(薄膜晶体管)基板等器件,以实现触摸面板的显示和触控等功能,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执行对应的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基板1的一个表面或者内部可以涂覆导电薄膜,并可以在该导电薄膜上形成电极层2的电极图案。并且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极层2可以包括多个六边形形状的电极,各电极相连接形成所述电极层2。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极层2可以由多个相互连接的六边形形状的电极构成,其中,如图3所示,各电极可以为相同边长的正六边形。其中电极层2可以包括第一电极21以及该第一电极21为中心依次延伸相接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22。也即,每两个相邻的电极都具有一个公共边。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将位于电极层2的中心的电极称为第一电极21,并以第一电极21为中心向外延伸设置多圈第二电极22,且每圈第二电极22都与其相邻圈的电极的相连接。其中,以与第一电极21相邻的一圈为第一圈,则第一圈上可以设置有6个第二电极22,每个第二电极22与形成第一电极21的六边形具有一条公共边,以此类推,在第二圈上可以设置有12个六边形,同理,该第二圈上的每个第二电极22可以分别与第一圈上相邻的第二电极21相接。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假设第二电极22的圈数是r,电极层2上的正六边形的电极的个数是h,r和h的关系为:h=3r2+3r+1。
或者,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形成电极的六边形的边长可以不同。其中第一电极所对应的六边形的边长为各第二电极所对应的六边形的边长的n倍,n为大于1的整数。例如第一电极的边长可以为2r,而以第一电极21为中心向外延伸相接设置的第二电极的边长可以为r,此时,每个第一电极21的一个边可以分别连接2个第二电极22,以此类推,再分别形成多圈第二电极22。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电极所对应的六边形的边长可以不同,只要能够实现通过多个六边形形状的电极相互连接以构成对应于触控面板的电极层2,即可以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
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过六边形形状的电极所形成的电极层可以形成更接近圆形的形状,其相对于方形电极可以更适用于目前出现的圆形、椭圆形等异形触控面板,同时由于六边形形状的电极也可以组合构造成方形形状,因此也适用于方形触控面板,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另外,由于无论何种形状的触控面板,其有效的触控操作的触控区域几乎都是圆形的,通过六边形电极构成的电极层也更加接近圆形,从而可以对有效触控区域的拟合更加完美;另外,对于同样大小的触控面板,如果利用同样面积的方形和正六边形的电极,需要的方形电极的数量要远大于所需要的正六边形的数量,因此,通过六边形形状的电极设计可以节约电极的数量,同时还可以减少触控芯片的采样、转换、存储等相关电路面积。
另外,电极层2在加电后,同种电荷在这个边界有限的的平板电容上会呈现出“非均匀”分布,具体可以利用保角变换的方法来求解,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边缘和尖角处的电荷量高于中心的电荷量,尖角的电荷量高于边缘,这也符合尖端放电的原理。这种边缘场的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尽量避免。而面积相同的正六边形和方形,正六边形比方形更接近圆形,其上面各点更“均匀”的靠近圆心,而且也更避免了尖角。而且,在执行触控操作时,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控区域在移动过程中,对经过路径上所覆盖的电极的电容影响更均匀,进而计算位置的精准性更一致。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触控操作对电极电容变化的影响正比于接触面积在电极图案内的投影面积。在方形电极和正六边形电极上的投影有以上几种可能,当触控点落到相邻的4个方形顶点的交界点时,同时作用于这4个方形电极,在单个电极上的影响力最弱,也是有效信号最容易被噪声干扰的情况。如果采用正六边形电极,对电极影响力最弱的情况,发生在触控点落在三个相邻正六边形的顶点交界点上,但是此时对单个电极的影响力也比方形的情况要好些,在这两种情况时,信号量大小的比值约为6.51:4.91,也即正六边形的电极受到触控的影响更小,能够更灵敏的反应触控操作。
另外,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3和数据处理模块4。
其中,检测模块3可以与电极层2内的各电极连接,并用于检测各电极的电容值。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与检测模块1连接,并可以基于检测模块1所检测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即,检测模块1可以用于检测电极层2内的电容值大小,由于具有触控操作时,触控操作会造成电极的电容值的变化,通过检测模块3可以实时的检测到电极的电容值,并确定各电容的电容变化量,并可以将该电容变化量传送给数据处理模块4,使得数据处理模块4确定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触控操作,以及触控操作的位置等信息。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检测模块3可以包括电容传感器,每个电极都可以分别与电容传感器连接,或者每个电极都可以分别连接一个电容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可以与上述电容传感器连接,以接收对应的电容值。
首先,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基于电容的变化量来确定是否存在触控操作,例如,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基于电极层2的全部电极的电容变化量来确定是否存在触控操作,或者也可以根据发生电容变化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来确定是否存在触控操作。其中,数据处理模块2可以从检测模块2获取全部电极的电容值,获取全部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值,在确定发生电容值变化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总和超过第一阈值时,可以确定触控面板被执行了触控操作。或者,数据处理模块4也可以在确定至少一个电极的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确定为触控面板被触控。如果数据处理模块2确定发生电容值变化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总和未超过第一阈值,同时全部发生电容变化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都未超过第二阈值,则可以确定触控面板未被执行触控操作,此时可以不做出响应。其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定。
如果确定了触控面板被触控,则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进一步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并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
如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首先根据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来确定触控选择区域,该触控选择区域即为触控操作的大概位置区域。本公开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获取电极层2上的各电极的标识信息和对应的位置信息,例如,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存储有上述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或者,也可以从设置的存储器中获取该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检测模块3在向数据处理模块4发送各电极的电容值或者电容变化量值时,可以发送电极的标识信息,以方便数据处理模块4确定哪些位置的电极发生了电容变化。其中标识信息是唯一确定电极的信息,如可以为唯一编码,或者标号等信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在确定触控选择区域时,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所有电极的位置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即该触控选择区域是由所有电容量变化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所形成的。或者,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也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基于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极的位置确定触控选择区域。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在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中,确定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极为第三电极,以该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形成预设范围,该预设范围即被确定为所述触控选择区域。例如,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根据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预设圈数,将该预设圈数内的电极所形成的区域确定为触控选择区域。即,在执行触控操作时,电极电容量最大的位置,可以被大致确定为触控中心附近的位置,此时可以以该位置所对应的电极为中心,向外扩展预设圈数的电极,从而形成触控选择区域。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上述预设范围。例如,可以根据预设设置的参数确定预设圈数的信息,即用户可以预先设定该圈数信息,或者也可以是数据处理模块4内预先存储了该圈数信息,在执行触控选择区域的确定时,可以直接通过该设定的信息执行操作。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4也可以根据预设时间内用户执行触控操作的触控范围来确定上述预设圈数,即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记录预设时间内用户执行触控操作时的触控区域的范围,并基于该范围大小以及电极的大小来确定上述预设圈数。例如,上述触控区域的范围可以通过面积的方式体现,通过预设时间内触控操作的触控范围的面积的平均值来确定触控操作的平均范围,基于该平均范围与电极的大小即可以确定预设圈数的信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上述触控操作可以包括单点触控操作,或者也可以为连续的触控操作,对于连续的触控操作其可以视为多个单点触控操作。
在确定了上述预设圈数之后,数据处理模块4在可以按照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扩展该预设圈数所对应的预设范围,从而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在确定了触控选择区域后,数据处理模块4则可以进一步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如可以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
其中,如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获取各电极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可以按照坐标的形式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建立三轴坐标系来表示各电极的位置信息。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三轴坐标系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三轴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u轴、v轴和w轴分别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每两个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上述第一电极的中心可以为该三轴坐标系的圆心。为了方便的表述,可以定义方形的垂直坐标轴分别是x轴和y轴,对应正六边形的垂直坐标轴也是x轴和y轴,并且每隔2π/3的角度就分布u轴、v轴和w轴,其中w轴与y轴方向相反。其中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可以与三轴坐标系中的u轴、v轴和w轴之间进行坐标转换,而且由于u轴、v轴和w轴是在二维平面内平均分布的三轴坐标,所以有效的正六边形的坐标值都满足u+v+w=0,即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加和为零。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将三轴坐标系中的坐标u、v和w值转换成直角坐标系中的x和y。由U/V/W坐标(u,v,w)转成X/Y坐标(x,y)的公式可以为:
其中,sign(p)为p的极性,取值结果为+1或者1,当p为0时,取结果为+1.其中q的取值为非负的实数。
同时本公开实施例可以由X/Y坐标(x,y)转成U/V/W坐标(u,v,w),公式为:
其中,eps为一极小的正实数,sign(x)为x的极性,取值结果为+1或者1,当x为0时,取结果为+1.其中x的取值为非负的实数。
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分别获取电极层2中的各电极在上述三轴坐标系中的位置,例如可以确定电极中心在三轴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进一步地,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基于确定的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中心在三轴坐标系内的各坐标轴上的投影距离确定该电极在对应坐标轴上的权重;以及对于每个坐标轴,计算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与该电极在该坐标轴上的权重的乘积之和,并计算该和与该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之和之间的比值,并可以进一步基于对应于各坐标轴的所述比值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坐标。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4在确定了触控选择区域后,可以确定该触控选择区域内的电极的位置信息。从而可以确定每个电极对应于各坐标轴的权重,例如各电极对于u轴的第一权重可以为各电极的中心在u轴上的第一投影距离,各电极对于v轴的第二权重可以为各电极的中心在v轴上的第二投影距离,各电极对于w轴的第三权重可以为各电极的中心在w轴上的第三投影距离。在获得了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相对于各坐标轴的三个权重值之后,可以分别获得各电极对应于坐标轴的权重与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之和。例如,将各电极对应于u轴的第一权重与对应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加和获得第一加和值,将各电极对应于v轴的第二权重与对应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加和获得第二加和值,以及将各电极对应于w轴的第三权重与对应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加和获得第三加和值,最后基于第一加和值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值之和之间的第一比值确定触控位置的u轴坐标值,基于第二加和值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值之和之间的第二比值确定触控位置的v轴坐标值,以及基于第三加和值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值之和之间的第三比值确定触控位置的w轴坐标值,从而基于上述u轴坐标值、v轴坐标值和w轴坐标值确定触控位置。即,由上述三个坐标值形成的点即可以被确定为触控位置。
通过上述配置即可以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了通过平面内的三轴坐标系的方式确定触控位置,其可以适用于各种形状的触控面板,相对于传统的直接坐标轴的方式,且不需要执行横向和纵向的不全操作,从而节省了电路设计,降低了对应的成本。
进一步地,由于实际使用中,常常会引入噪声而使得触控位置中的u、v、w坐标值加和并不满足u+v+w=0的条件,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触控位置的精确度,可以将三轴坐标值转换成直角坐标值进行优化。其中,可以将确定的触控位置的三轴坐标值中的三个值(u、v和w)分别两两组合,转换成直角坐标系中的x值和y值,得到三组x值和y值,再基于该三组x值和y值的均值确定直角坐标系下的触控位置的坐标值,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位置精度。例如,可以分别基于三轴坐标值中的u值和v值确定第一组x值和y值,基于三轴坐标值中的u值和w值确定第二组x值和y值,以及基于三轴坐标值中的v值和w值确定第三组x值和y值,再将三组x值取均值得到x,再将三组y值取均值得到y,利用x和y得到直角坐标系下的触控位置的坐标值。
以上仅为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的一个示例,本公开对确定权重以及基于权重确定触控位置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制。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的电极层可以由六边形形状的电极形成,相对于方形电极其更适用于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触控面板,同时也适用于方形的触控面板,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另外,通过采用六边形形状的电极可以减少电极的设置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减少对应的电路设计和功耗;另外,采用六边形的电极设置,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具有触控功能的设备,即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任意的具有触控功能的设备,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任意位置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不同的设定,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制。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的触控面板的具体配置与上述实施例的说明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电子设备也可以具备其他数据处理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上述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或者电子设备中,以用于确定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其中该方法可以包括:
S1:获取触控面板的电极层上的各电极的电容值,其中所述电极层的形状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状对应;并且,所述电极层上的各电极构造为六边形形状,且各电极相连接形成所述电极层;
S2:基于获取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以包括检测模块3和数据处理模块4(如图4所示)。其中,检测模块3可以与电极层2内的各电极连接,并用于检测各电极的电容值。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与检测模块1连接,并可以基于检测模块1所检测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即,检测模块1可以用于检测电极层2内的电容值大小,由于具有触控操作时,触控操作会造成电极的电容值的变化,通过检测模块3可以实时的检测到电极的电容值,并确定各电容的电容变化量,并可以将该电容变化量传送给数据处理模块4,使得数据处理模块4确定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触控操作,以及触控操作的位置等信息。
首先,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基于电容的变化量来确定是否存在触控操作,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确定触控信息的方法流程图,其中,示出了步骤S2可以进一步包括:
S201:确定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
S202:在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总和超过第一阈值时,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电极的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确定为所述触控面板被触控。
本公开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基于电极层2的全部电极的电容变化量来确定是否存在触控操作,或者也可以根据发生电容变化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来确定是否存在触控操作。其中,数据处理模块2可以从检测模块2获取全部电极的电容值,获取全部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值,在确定发生电容值变化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总和超过第一阈值时,可以确定触控面板被执行了触控操作。或者,数据处理模块4也可以在确定至少一个电极的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确定为触控面板被触控。如果数据处理模块2确定发生电容值变化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总和未超过第一阈值,同时全部发生电容变化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都未超过第二电极,则可以确定触控面板未被执行触控操作,此时可以不做出响应。其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定。
如果确定了触控面板被触控,则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进一步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获取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包括:
确定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
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并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并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
如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首先根据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来确定触控选择区域,该触控选择区域即为触控操作的大概位置区域。本公开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获取电极层2上的各电极的标识信息和对应的位置信息,例如,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存储有上述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或者,也可以从设置的存储器中获取该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检测模块3在向数据处理模块4发送各电极的电容值或者电容变化量值时,可以发送电极的标识信息,以方便数据处理模块4确定哪些位置的电极发生了电容变化。其中标识信息是唯一确定电极的信息,如可以为唯一编码,或者标号等信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确定触控选择区域还可以包括:
在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中,确定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极为第三电极;
以该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形成预设范围,该预设范围即被确定为所述触控选择区域。
数据处理模块也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基于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极的位置确定触控选择区域。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在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中,确定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极为第三电极,以该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形成预设范围,该预设范围即被确定为所述触控选择区域。例如,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根据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预设圈数,将该预设圈数内的电极所形成的区域确定为触控选择区域。即,在执行触控操作时,电极电容量最大的位置,可以被大致确定为触控中心附近的位置,此时可以以该位置所对应的电极为中心,向外扩展预设圈数的电极,从而形成触控选择区域。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上述预设范围。例如,可以根据预设设置的参数确定预设圈数的信息,即用户可以预先设定该圈数信息,或者也可以是数据处理模块4内预先存储了该圈数信息,在执行触控选择区域的确定时,可以直接通过该设定的信息执行操作。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4也可以根据预设时间内用户执行触控操作的触控范围来确定上述预设圈数,即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记录预设时间内用户执行触控操作时的触控区域的范围,并基于该范围大小以及电极的大小来确定上述预设圈数。例如,上述触控区域的范围可以通过面积的方式体现,通过预设时间内触控操作的触控范围的面积的平均值来确定触控操作的平均范围,基于该平均范围与电极的大小即可以确定预设圈数的信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上述触控操作可以包括单点触控操作,或者也可以为连续的触控操作,对于连续的触控操作其可以视为多个单点触控操作。
在确定了上述预设圈数之后,数据处理模块4在可以按照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扩展该预设圈数所对应的预设范围,从而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在确定了触控选择区域后,数据处理模块4则可以进一步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如可以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可以包括:
建立三轴坐标系;
获取所述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中心在三轴坐标系内的各坐标轴上的投影距离确定为该电极在对应坐标轴上的权重;
对于每个坐标轴,计算并基于各对应坐标轴的所述权重与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之和,与该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之和之间的比值;
基于对应于各坐标轴的所述比值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坐标。
其中,如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获取各电极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可以按照坐标的形式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建立三轴坐标系来表示各电极的位置信息。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三轴坐标系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三轴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u轴、v轴和w轴分别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每两个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上述第一电极的中心可以为该三轴坐标系的圆心。为了方便的表述,可以定义方形的垂直坐标轴分别是x轴和y轴,对应正六边形的垂直坐标轴也是x轴和y轴,并且每隔2π/3的角度就分布u轴、v轴和w轴,其中w轴与y轴方向相反。其中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可以与三轴坐标系中的u轴、v轴和w轴之间进行坐标转换,而且由于u轴、v轴和w轴是在二维平面内平均分布的三轴坐标,所以有效的正六边形的坐标值都满足u+v+w=0,即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加和为零。
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分别获取电极层2中的各电极在上述三轴坐标系中的位置,例如可以确定电极中心在三轴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进一步地,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基于确定的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中心在三轴坐标系内的各坐标轴上的投影距离确定该电极在对应坐标轴上的权重;以及对于每个坐标轴,计算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与该电极在该坐标轴上的权重的乘积之和,并计算该和与该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之和之间的比值,并可以进一步基于对应于各坐标轴的所述比值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坐标。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4在确定了触控选择区域后,可以确定该触控选择区域内的电极的位置信息。从而可以确定每个电极对应于各坐标轴的权重,例如各电极对于u轴的第一权重可以为各电极的中心在u轴上的第一投影距离,各电极对于v轴的第二权重可以为各电极的中心在v轴上的第二投影距离,各电极对于w轴的第三权重可以为各电极的中心在w轴上的第三投影距离。在获得了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相对于各坐标轴的三个权重值之后,可以分别获得各电极对应于坐标轴的权重与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之和。例如,将各电极对应于u轴的第一权重与对应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加和获得第一加和值,将各电极对应于v轴的第二权重与对应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加和获得第二加和值,以及将各电极对应于w轴的第三权重与对应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加和获得第三加和值,最后基于第一加和值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值之和之间的第一比值确定触控位置的u轴坐标值,基于第二加和值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值之和之间的第二比值确定触控位置的v轴坐标值,以及基于第三加和值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值之和之间的第三比值确定触控位置的w轴坐标值,从而基于上述u轴坐标值、v轴坐标值和w轴坐标值确定触控位置。即,由上述三个坐标值形成的点即可以被确定为触控位置。
通过上述配置即可以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了通过平面内的三轴坐标系的方式确定触控位置,其可以适用于各种形状的触控面板,相对于传统的直接坐标轴的方式,且不需要执行横向和纵向的不全操作,从而节省了电路设计,降低了对应的成本。
进一步地,由于实际使用中,常常会引入噪声而使得触控位置中的u、v、w坐标值加和并不满足u+v+w=0的条件,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触控位置的精确度,可以将三轴坐标值转换成直角坐标值进行优化。其中,可以将确定的触控位置的三轴坐标值中的三个值(u、v和w)分别两两组合,转换成直角坐标系中的x值和y值,得到三组x值和y值,再基于该三组x值和y值的均值确定直角坐标系下的触控位置的坐标值,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位置精度。例如,可以分别基于三轴坐标值中的u值和v值确定第一组x值和y值,基于三轴坐标值中的u值和w值确定第二组x值和y值,以及基于三轴坐标值中的v值和w值确定第三组x值和y值,再将三组x值取均值得到x,再将三组y值取均值得到y,利用x和y得到直角坐标系下的触控位置的坐标值。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的电极层可以由六边形形状的电极形成,相对于方形电极其更适用于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触控面板,同时也适用于方形的触控面板,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另外,通过采用六边形形状的电极可以减少电极的设置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减少对应的电路设计和功耗;另外,采用六边形的电极设置,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基板内或者所述基板上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的形状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状对应;
并且,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构造为六边形形状的电极,各电极相连接形成所述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以及以所述第一电极为中心依次延伸相接设置的第二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模块,其与所述电极层的各电极连接,并用于检测各电极的电容值;
数据处理模块,其配置为基于所述检测模块所检测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在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总和超过第一阈值时,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电极的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确定为所述触控面板被触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并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在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中,确定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极为第三电极,以该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形成预设范围,该预设范围即被确定为所述触控选择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进一步配置为:
建立三轴坐标系,基于所述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中心在三轴坐标系内的各坐标轴上的投影距离确定该电极在对应坐标轴上的权重;
对于每个坐标轴,计算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与该电极在该坐标轴上的权重的乘积之和,并计算该和与该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之和之间的比值,
基于对应于各坐标轴的所述比值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坐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相同的正六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基板构造为圆形或椭圆形。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1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用于确定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并包括:
获取触控面板的电极层上的各电极的电容值,其中所述电极层的形状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状对应;并且,所述电极层上的各电极构造为六边形形状,且各电极相连接形成所述电极层;
基于获取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获取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包括:
确定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
在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总和超过第一阈值时,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电极的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确定为所述触控面板被触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获取的各电极的电容值,确定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包括:
确定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
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并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确定触控选择区域包括:
在电容变化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电极中,确定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极为第三电极;
以该第三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形成预设范围,该预设范围即被确定为所述触控选择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变化量和权重确定触控位置包括:
建立三轴坐标系;
获取所述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中心在三轴坐标系内的各坐标轴上的投影距离确定为该电极在对应坐标轴上的权重;
对于每个坐标轴,计算各对应坐标轴的所述权重与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乘积之和,与该触控选择区域内的各电极的电容之和之间的比值;
基于对应于各坐标轴的所述比值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坐标。
CN201810671485.5A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Active CN108710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1485.5A CN108710453B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US16/961,240 US11429241B2 (en) 2018-06-26 2019-04-02 Touch pan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hexagonal electrodes
PCT/CN2019/081077 WO2020001116A1 (zh) 2018-06-26 2019-04-02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KR1020207019613A KR102406530B1 (ko) 2018-06-26 2019-04-02 터치 패널, 전자 장치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1485.5A CN108710453B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0453A true CN108710453A (zh) 2018-10-26
CN108710453B CN108710453B (zh) 2020-09-11

Family

ID=63873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1485.5A Active CN108710453B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9241B2 (zh)
KR (1) KR102406530B1 (zh)
CN (1) CN108710453B (zh)
WO (1) WO202000111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1116A1 (zh) * 2018-06-26 2020-01-02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11078046A (zh) * 2019-12-05 2020-04-28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14118A (zh) * 2019-01-08 2020-07-14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中心计算方法、触控系统及触控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1757A (zh) * 2019-03-11 2019-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显示装置
CN113238684A (zh) * 2021-06-24 2021-08-10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二维触摸的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5109A (zh) * 2012-11-29 2013-02-27 锐迪科科技有限公司 互电容屏检测触摸区域的方法
CN104049815A (zh) * 2013-03-15 2014-09-17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CN104142757A (zh) * 2014-08-05 2014-11-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屏及其触控面板
CN104598090A (zh) * 2015-02-11 2015-05-06 深圳市乐特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多点触摸定位方法及触摸屏装置
CN105824476A (zh) * 2016-04-28 2016-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18651A1 (en) * 2008-02-28 2009-09-03 Sunlight Photonics Inc. Composite substrates for thin film electro-optical devices
CN101393502B (zh) 2008-10-31 2012-03-07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互电容式触摸屏及组合式互电容触摸屏
JP5459525B2 (ja) 2010-10-15 2014-04-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タッチ式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DE102010053684A1 (de) * 2010-12-08 2012-06-14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einer Position einer Berührung auf einem kapazitiven Sensorfeld
KR20130099420A (ko) * 2012-02-29 2013-09-06 주식회사 팬택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 스크린을 구비하는 단말기와 그의 터치 위치 검출 방법
US11093093B2 (en) * 2014-03-14 2021-08-17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ranscapacitive and absolute capacitive sensing profiles
CN104063108B (zh) * 2014-07-03 2017-04-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单层金属网格的互电容多点触控电极结构
TWI534677B (zh) * 2014-10-03 2016-05-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CN204631838U (zh) 2015-02-10 2015-09-09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4881179B (zh) * 2015-06-23 2017-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898888B (zh) * 2015-06-23 2017-09-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045426B (zh) 2015-08-13 2017-12-12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抗噪声方法及装置
KR102438256B1 (ko) * 2017-06-07 2022-08-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을 갖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732765B2 (en) * 2017-08-18 2020-08-04 Synaptic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ternative absolute profile determination
KR101960183B1 (ko) * 2017-09-07 2019-03-19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초박막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463296B (zh) * 2017-09-21 2024-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208506728U (zh) 2018-06-26 2019-02-15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8710453B (zh) 2018-06-26 2020-09-11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5109A (zh) * 2012-11-29 2013-02-27 锐迪科科技有限公司 互电容屏检测触摸区域的方法
CN104049815A (zh) * 2013-03-15 2014-09-17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CN104142757A (zh) * 2014-08-05 2014-11-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屏及其触控面板
CN104598090A (zh) * 2015-02-11 2015-05-06 深圳市乐特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多点触摸定位方法及触摸屏装置
CN105824476A (zh) * 2016-04-28 2016-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1116A1 (zh) * 2018-06-26 2020-01-02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US11429241B2 (en) 2018-06-26 2022-08-30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Touch pan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hexagonal electrodes
CN111414118A (zh) * 2019-01-08 2020-07-14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中心计算方法、触控系统及触控装置
CN111078046A (zh) * 2019-12-05 2020-04-28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78046B (zh) * 2019-12-05 2022-04-08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989374B2 (en) 2019-12-05 2024-05-21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Det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0453B (zh) 2020-09-11
KR102406530B1 (ko) 2022-06-08
KR20200096609A (ko) 2020-08-12
US20210165533A1 (en) 2021-06-03
US11429241B2 (en) 2022-08-30
WO2020001116A1 (zh) 2020-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0453A (zh) 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US8963561B2 (en) Randomizing one or more micro-features of a touch sensor
EP2880512B1 (en) Flexib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thereof
JP2020053096A (ja) 動的に調整可能な外観及び機能を有する入力/出力デバイス
US20150179122A1 (en) Discriminativ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9034365A (zh) 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0495453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US9465489B2 (en) Randomized mesh design
CN108415629A (zh) 一种结合了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23134A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装置控制方法
CN104011635A (zh) 导电片和触摸面板
CN104423572B (zh) 通过霍尔传感器感测滑动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感测系统
JP2011181057A (ja) 単層容量式タッチ装置
CN105094487B (zh) 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触摸显示装置
CN103530005A (zh) 触控显示面板的定位方法
CN108200416B (zh) 投影设备中投影图像的坐标映射方法、装置及投影设备
CN104765514A (zh) 通用随机化网格设计
CN110095128A (zh) 获取缺失道路情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793782B (zh) 用于触摸传感器的网格设计中的线间隔
CN107481309A (zh) 三维反射渲染方法及装置
US9465499B2 (en) Optical-band visibility for touch-sensor mesh designs
CN110909596B (zh) 侧脸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208506728U (zh) 一种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TWI641986B (zh) 用於判定使用者之數目與他們相對於一裝置之個別位置的方法、電子裝置及電腦可讀媒體
CN10580814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