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8353A - 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8353A
CN108708353A CN201810529593.9A CN201810529593A CN108708353A CN 108708353 A CN108708353 A CN 108708353A CN 201810529593 A CN201810529593 A CN 201810529593A CN 108708353 A CN108708353 A CN 108708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sill
rib
sill
drainage groove
debris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95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8353B (zh
Inventor
陈剑刚
王喜安
陈晓清
赵万玉
陈华勇
唐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05295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08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08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8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8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8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5/00Artificial water canals, e.g. irrigation cana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5/00Artificial water canals, e.g. irrigation canals
    • E02B5/08Details, e.g. gates,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所述排导槽包括若干按一定间距设置的肋槛及其两侧的侧墙,肋槛沿泥石流运动方向的反方向呈拱形,拱脚处镶入侧墙基础或与侧墙基础连成整体,所述拱形肋槛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排导槽设计宽度确定拱形肋槛的半拱宽,接着根据肋槛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和泥石流冲击荷载确定荷载特征系数,然后根据侧墙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持力确定侧撑特征长度,最后确定最优拱轴线方程。该方法将肋槛设计成拱形,同时设计出拱形肋槛的最优拱轴线,能够有效地解决肋槛后土体支承失效和肋槛前荷载加大造成的肋槛破坏问题,为传统直肋槛损毁率较高的地区和工况提供了简便有效的肋槛优化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属于泥石流防 治工程、建筑工程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山洪泥石流灾害是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 对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在泥石流 治理中被大量使用。
目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均为横向贯穿排导槽底的直形肋槛, 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肋槛损毁率高,进而影响排导槽的正常运行。一方面 是在传统直形肋槛运行过程中,肋槛后部地基容易被冲刷侵蚀,引起肋槛后土 体支承失效,造成肋槛破坏;另一方面,在传统直形肋槛运行过程中,泥石流 冲击荷载增大时,肋槛内部的弯矩和拉裂缝急剧增大,造成肋槛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 槽的肋槛设计方法,该方法针对传统直形肋槛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将肋 槛设计成拱形,同时设计出拱形肋槛的最优拱轴线,能够有效地解决肋槛后土 体支承失效和肋槛前荷载加大造成的肋槛破坏问题,为传统直肋槛损毁率较高 的地区和工况提供了简便有效的肋槛优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所述软基消能 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若干按一定间距设置的肋槛及其两侧的侧墙;所述肋槛埋 入排导槽底、沿泥石流运动方向的反方向呈拱形,拱脚处镶入侧墙基础或与侧 墙基础连成整体(如图1所示)。现有传统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即东川 槽)的肋槛均为横向贯穿排导槽底的直形肋槛,本发明用受压构件代替受弯构 件,设计出拱形肋槛。
所述拱形肋槛由拱轴线控制,拱轴线方程的设计方法基于肋槛支承和肋槛 荷载特征,并结合合理拱轴线理论;所述的肋槛支承,只考虑侧墙基础的支承 作用,不考虑肋槛后土体的支承作用;所述的肋槛荷载,只考虑肋槛前的土压 力荷载和泥石流冲击荷载。最优拱轴线方程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
拱形肋槛的受力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侧墙基础对拱脚的纵向支撑力 Fy=(q1+q2)a,半拱宽a=B/2,Fx max为侧墙基础对拱脚的横向支撑力Fx的最大值 (即最危险工况下的值)。
所以,拱轴线上任一点弯矩Mx可表示为:
化简得:
又因为:欲使拱形肋槛内力最优,则肋槛横截面上不应存在拉应力和拉裂 缝,欲达到上述目的,则需要肋槛横截面上不存在弯矩,故最优拱轴线方程需 满足拱轴线上任一点弯矩Mx=0;荷载特征系数μ=q2/q1,侧撑特征长度λ=Fx max/ q1,代入公式2得:
(1+μ)x2+y2+2λy-(1+μ)a2=0 公式3 经化简得:
具体而言,所述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拱形肋槛设计方法步骤如下:
(一)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排导槽设计宽度B、单位 m;将排导槽设计宽度B代入公式a=B/2,计算得到拱形肋槛的半拱宽a、 单位m。
(二)根据肋槛高度、排导槽底土体性质和泥石流物理运动参数,分别代入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和泥石流冲击力计算 公式,确定肋槛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q1和泥石流冲击荷载q2、单位均为 kN/m;将土压力荷载q1和泥石流冲击荷载q2代入公式μ=q2/q1,计算得 到荷载特征系数μ。肋槛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q1为饱和土压力荷载。肋 槛所承受的泥石流冲击荷载q2不包括巨石冲击荷载。荷载特征系数μ一 般为0-1。
(三)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确定侧墙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Fxmax、 单位kN;将侧墙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Fxmax代入公式λ=Fx max/q1, 计算得到侧撑特征长度λ、单位m,式中q1为肋槛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 单位kN/m、由步骤(二)确定。
侧撑特征长度λ,取值一般为3-6m。侧撑特征长度λ的物理意义为 侧墙基础对拱脚的横向最大支撑力Fxmax与肋槛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q1的比值,即λ=Fx max/q1;侧墙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Fxmax是基于 侧墙基础的强度和侧墙基础的承载能力。侧撑特征长度λ的取值大小与 侧墙基础的厚度和侧墙外部土压力有关;当侧墙基础比肋槛厚、侧墙基 础外部土压力比肋槛承受的土压力荷载q1大时,λ适当取大值;当侧墙 基础厚度与肋槛厚度相等、侧墙基础外部土压力与肋槛所承受的土压力 荷载q1相等时,λ适当取小值。
(四)以拱轴线两侧脚点(即拱轴线上拱脚所在的点)连线的中点为坐标原 点,以泥石流运动方向的反方向为y轴正方向,y轴顺时针旋转90°为x 轴正方向,然后确定拱形肋槛(1)的最优拱轴线方程为
式中,μ—荷载特征系数,由步骤(二)确定;
a—拱形肋槛(1)的半拱宽,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
λ—侧撑特征长度,单位m,由步骤(三)确定。
所述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拱形肋槛的相邻肋槛间肋间距L、肋槛高度 H和肋槛厚度b根据现有直形肋槛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设计方法确定。 具体可以是: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自然沟床纵坡比降ic;根据泥石流类型,确定 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和相邻肋槛间的肋间距L、单位m;将自然沟床纵坡比降ic、 肋间距L和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代入公式H=(2+icL/2)(1-n),计算得拱形肋槛 高度H、单位m。针对稀性-过渡性泥石流,相邻肋槛间的肋间距L为10-15m; 针对水石流-泥流,相邻肋槛间的肋间距L为15-20m。针对稀性-过渡性泥石流, 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40-0.50;针对水石流-泥流,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50-0.60。肋槛厚度b一般为0.8-1.2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肋槛设计成拱形,用受 压构件代替受弯构件,将肋槛后土体的支承任务转嫁给更为稳定的侧墙基础, 从根本上解决了肋槛后土体冲击破坏对肋槛安全运行的影响;本发明同时设计 出拱形肋槛的最优拱轴线,充分考虑了肋槛支承和荷载特征,优化了肋槛的支 承体系和内力,增强了肋槛的承载能力和耐磨蚀能力;拱形肋槛在运行过程中 不易毁损,能够有效减小后期维护的投资;本发明为传统直肋槛损毁率较高的 地区和工况提供了简便有效的肋槛优化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拱形肋槛的受力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 肋槛 2 侧墙
L 肋间距 B 排导槽设计宽度
H 肋槛高度 b 肋槛厚度
q1 土压力荷载 q2 泥石流冲击荷载
Fx 侧墙基础对拱脚的横向支撑力 Fy 侧墙基础对拱脚的纵向支撑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某泥石流沟多次爆发稀性泥石流,严重影响当地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减轻泥石流灾害,拟在该流域堆积扇上修建软基消 能型排导槽来排导流域内爆发的泥石流。所述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若 干按一定间距设置的肋槛1及其两侧的侧墙2,肋槛1沿泥石流运动方向的反方 向呈拱形,拱脚处镶入侧墙2基础或与侧墙2基础连成整体,所述软基消能型 泥石流排导槽的拱形肋槛1设计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自然沟床纵坡比降ic为12%;根据泥石流类 型,确定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40,相邻肋槛1间的肋间距L为10m;将自 然沟床纵坡比降ic、肋间距L和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代入公式H=(2+icL/2)(1-n), 计算得拱形肋槛1高度H为1.56m。肋槛1厚度b为1.2m。
第二步,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排导槽设计宽度B为 8m;将排导槽设计宽度B代入公式a=B/2,计算得到拱形肋槛1的半拱宽a为 4m。
第三步,根据《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和泥石流 冲击力计算公式,分别确定肋槛1所承受的饱和土压力荷载q1为9.352kN/m, 肋槛1所承受的泥石流冲击荷载q2为9.352kN/m;将土压力荷载q1和泥石流冲 击荷载q2代入公式μ=q2/q1,计算得到荷载特征系数μ为1.0。
第四步,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确定侧墙2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 Fxmax为56.000kN;将侧墙2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Fxmax代入公式 λ=Fx max/q1=56.000/9.352,计算得到侧撑特征长度λ为6m。
第五步,以拱轴线两侧脚点连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以泥石流运动方向的 反方向为y轴正方向,y轴顺时针旋转90°为x轴正方向,然后确定拱形肋槛1 的最优拱轴线方程为代入得,最优拱轴线方程为: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3所示。某泥石流沟多次爆发水石流,严重影响当地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减轻泥石流灾害,拟在该流域堆积扇上修建软基消能型 排导槽来排导流域内爆发的泥石流。所述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若干按 一定间距设置的肋槛1及其两侧的侧墙2,肋槛1沿泥石流运动方向的反方向呈 拱形,拱脚处镶入侧墙2基础或与侧墙2基础连成整体,所述软基消能型泥石 流排导槽的拱形肋槛1设计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自然沟床纵坡比降ic为7%;根据泥石流类型, 确定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60,相邻肋槛1间的肋间距L为20m;将自然沟 床纵坡比降ic、肋间距L和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代入公式H=(2+icL/2)(1-n), 计算得拱形肋槛1高度H为1.08m。肋槛1厚度b为0.8m。
第二步,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排导槽设计宽度B为 8m;将排导槽设计宽度B代入公式a=B/2,计算得到拱形肋槛1的半拱宽a为 4m。
第三步,根据《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和泥石流 冲击力计算公式,分别确定肋槛1所承受的饱和土压力荷载q1为8.835kN/m, 肋槛1所承受的泥石流冲击荷载q2为0kN/m;将土压力荷载q1和泥石流冲击荷 载q2代入公式μ=q2/q1,计算得到荷载特征系数μ为0。
第四步,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确定侧墙2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 Fxmax为27.000kN;将侧墙2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Fxmax代入公式 λ=Fx max/q1=27.000/8.835,计算得到侧撑特征长度λ为3m。
第五步,以拱轴线两侧脚点连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以泥石流运动方向的 反方向为y轴正方向,y轴顺时针旋转90°为x轴正方向,然后确定拱形肋槛1 的最优拱轴线方程为代入得,最优拱轴线方程为: x2+(y+3)2=25。

Claims (9)

1.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所述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若干按一定间距设置的肋槛(1)及其两侧的侧墙(2),其特征在于:肋槛(1)沿泥石流运动方向的反方向呈拱形,拱脚处镶入侧墙(2)基础或与侧墙(2)基础连成整体,所述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拱形肋槛(1)设计方法步骤如下:
(一)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排导槽设计宽度B、单位m;将排导槽设计宽度B代入公式a=B/2,计算得到拱形肋槛(1)的半拱宽a、单位m;
(二)根据土压力计算公式,确定肋槛(1)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q1、单位kN/m;根据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公式,确定肋槛(1)所承受的泥石流冲击荷载q2、单位kN/m;将土压力荷载q1和泥石流冲击荷载q2代入公式μ=q2/q1,计算得到荷载特征系数μ;
(三)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确定侧墙(2)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Fxmax、单位kN;将侧墙(2)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Fxmax代入公式λ=Fx max/q1,计算得到侧撑特征长度λ、单位m,式中q1为肋槛(1)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单位kN/m、由步骤(二)确定;
(四)以拱轴线两侧脚点连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以泥石流运动方向的反方向为y轴正方向,y轴顺时针旋转90°为x轴正方向,然后确定拱形肋槛(1)的最优拱轴线方程为
式中,μ—荷载特征系数,由步骤(二)确定;
a—拱形肋槛(1)的半拱宽,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
λ—侧撑特征长度,单位m,由步骤(三)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自然沟床纵坡比降ic;根据泥石流类型,确定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和相邻肋槛(1)间的肋间距L、单位m;将自然沟床纵坡比降ic、肋间距L和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代入公式H=(2+icL/2)(1-n),计算得拱形肋槛(1)高度H、单位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稀性-过渡性泥石流,相邻肋槛(1)间的肋间距L为10-15m;针对水石流-泥流,相邻肋槛(1)间的肋间距L为15-20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稀性-过渡性泥石流,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40-0.50;针对水石流-泥流,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50-0.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肋槛(1)厚度b为0.8-1.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肋槛(1)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q1为饱和土压力荷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肋槛(1)所承受的泥石流冲击荷载q2不包括巨石冲击荷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荷载特征系数μ为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侧撑特征长度λ为3-6m。
CN201810529593.9A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 Active CN108708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9593.9A CN108708353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9593.9A CN108708353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8353A true CN108708353A (zh) 2018-10-26
CN108708353B CN108708353B (zh) 2020-03-17

Family

ID=6387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9593.9A Active CN108708353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0835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8773B2 (ja) * 1999-03-12 2005-01-12 有限会社ガイア 流下物捕捉構造
CN2734820Y (zh) * 2004-10-27 2005-10-19 陈洪凯 泥石流拦-汇-排综合治理结构
CN101463593A (zh) * 2009-01-08 2009-06-2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基于泥石流软基消能的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及应用
CN104831679A (zh) * 2015-05-15 2015-08-1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间距测算方法及应用
CN107700434A (zh) * 2017-08-15 2018-02-16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拱形格栅式钢筋混凝土泥石流拦挡坝及其建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8773B2 (ja) * 1999-03-12 2005-01-12 有限会社ガイア 流下物捕捉構造
CN2734820Y (zh) * 2004-10-27 2005-10-19 陈洪凯 泥石流拦-汇-排综合治理结构
CN101463593A (zh) * 2009-01-08 2009-06-2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基于泥石流软基消能的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及应用
CN104831679A (zh) * 2015-05-15 2015-08-1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间距测算方法及应用
CN107700434A (zh) * 2017-08-15 2018-02-16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拱形格栅式钢筋混凝土泥石流拦挡坝及其建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8353B (zh) 202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2469B (zh)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挡水坝及其与煤柱坝体和围岩的连接方法
CN101200885B (zh) 水利水电工程土石坝深基础防渗止水结构
CN103422886A (zh) 一种煤矿分布式地下水库的人工挡水坝及其筑坝方法
CN204299622U (zh)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挡水坝
CN203613507U (zh) 一种泥石流石笼防治结构体
CN204238948U (zh) 一种适用于傍山沿河隧道的棚洞结构
CN203412629U (zh) 一种煤矿分布式地下水库的人工挡水坝
CN102296573A (zh) 一种框架式泥石流拦砂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15749776A (zh) 一种基于断层注浆改造的煤柱回收方法
CN108708353A (zh) 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
CN103074846B (zh) 一种横向承载体系梁桥
CN206529682U (zh) 城市桥梁超高韧性混凝土横向挡块构造
CN201321596Y (zh) 既有桥梁防落石构造
CN204325837U (zh) 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的高路堤稳定侧向约束加固构造
CN202000363U (zh) 一种减少边坡水土流失的护坡结构
CN215715035U (zh) 一种用于水土保持设计的护坡加固结构
CN105544312B (zh) 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分区组合式复合地基
CN201080785Y (zh) 并联煤钻头
CN210003292U (zh) 高应力软岩隧洞大变形超前释放结构
CN203878546U (zh) 一种具有消能功能的涵洞
CN207794006U (zh) 一种防侵蚀堤坝
CN20805598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透水防冲墙结构
CN207405657U (zh) 一种斜拉式沉管隧道结构
CN214219739U (zh) 双耳墙整体式明洞结构
CN207092031U (zh) 一种大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