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6915B - 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 - Google Patents

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6915B
CN108706915B CN201810393656.2A CN201810393656A CN108706915B CN 108706915 B CN108706915 B CN 108706915B CN 201810393656 A CN201810393656 A CN 201810393656A CN 108706915 B CN108706915 B CN 108706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emperature
mixture
fly ash
water b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36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6915A (zh
Inventor
曾文
郭琪
李艳琼
王中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oside Instrument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z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zh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z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936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06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06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6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6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6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30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metal or carbon-to-silicon linkages ; Other silico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Boron-organic compounds
    • C04B26/32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metal or carbon-to-silicon linkages ; Other silico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Boron-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包括多孔沥青、颜色填料、骨料、多孔粉煤灰微珠、轻质碳酸钙、滑石粉、有机膨润土、纯丙乳液、硅丙乳液、等,所述多孔粉煤灰微珠通过下述方式制得:将经烘干的粉煤灰与浓硫酸按照浓硫酸与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2‑1.6混合后在温度为180℃‑280℃下焙烧80min‑120min,然后通过水浴法将其中的可溶盐溶出并固液分离,所述水浴温度为45℃‑80℃,水浴时间0.5h‑1.0h;采用热反射与热阻技术手段“主动地”降低过高的路面温度,降低路面结构的工作温度,降温幅度可达15‑20℃,也可减少路体的蓄热量,从而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破坏,改善城市铺装的热物理特性,可以有效地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

Description

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路面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
背景技术
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危害不仅仅表现在会导致的夏季天气酷热上,还表现在危害市民的健康、家具大气污染、造成局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导致气候与物候失常、加剧能源危机。沥青路面以其行驶舒适性好、噪音低、施工周期短、造价低等特点成为国内外道路铺装的主要形式,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个显著缺点就是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新建的沥青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率可达0.95,再使用中的车轮荷载作用下,包裹石料的表层沥青被磨耗掉后露出石料,可以使路面吸收率降低,但仍达到0.80-0.85。由于具有较高的太阳辐射能量吸收率,导致大量的热量再道路结构中蓄积,不但提高了路面自身的温度,还向周围环境大量放热。而过高的路面温度是造成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和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采用热反射与热阻技术手段“主动地”降低过高的路面温度,降低路面结构的工作温度,控制车辙病害,同时改善城市铺装的热物理特性,可以有效地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
本发明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多孔沥青30-40份、颜色填10-20份、骨料35-45份、多孔粉煤灰微珠5-10份、轻质碳酸钙3-8份、滑石粉2-6份、有机膨润土5-15份、纯丙乳液1-10份、硅丙乳液1-10份、苯丙乳液1-10份、 聚乙烯醇5-15份、水玻璃1-5份、十二醇酯1-5份、乙二胺亚甲基磷酸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份、 聚氯乙烯树脂5-10份、分散剂1-3份、近红外反射材料2-6份、硅基微晶1-3份;
将灰分< 0.01%、 150℃<软化点< 300℃的沥青与小分子芳烃按 1:2 - 2 :1 的比例进行混合,再通过 100- 200℃的高温挤出造粒机与切断机获得粒径 0.1 -3mm、长度 1 -4mm 的沥青颗粒;然后将沥青颗粒经溶剂抽提,获得孔隙率 50%~ 80%的多孔沥青;
所述多孔粉煤灰微珠通过下述方式制得:将经烘干的粉煤灰与浓硫酸按照浓硫酸与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2-1.6混合后在温度为180℃-280℃下焙烧80min-120min,然后通过水浴法将其中的可溶盐溶出并固液分离,所述水浴温度为45℃-80℃,水浴时间0.5h-1.0h;
所述近红外反射材料通过下述方式制得:
将Zn(NO3)2·6H2O和Ni((NO3)2·9H2O溶于去离子水中,按照摩尔比P/Zn=1.7的比例加入磷酸溶液,于50-60℃的温度下水浴1-2小时并搅拌,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并调节pH=7,经沉淀、抽滤、洗涤和烘干获得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温度为600℃-900℃下热处理4-6小时。
进一步,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多孔沥青35份颜色填料15份、骨料40份、多孔粉煤灰微珠7份、轻质碳酸钙5份、滑石粉4份、有机膨润土10份、纯丙乳液7份、硅丙乳液7份、苯丙乳液7份、 聚乙烯醇10份、水玻璃3份、十二醇酯3份、乙二胺亚甲基磷酸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份、 聚氯乙烯树脂7份、分散剂2份;
进一步,所述骨料为焦宝石、高铝矾土、红柱石、蓝晶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 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颜色填料为碳黑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分散剂为N,N-乙烯二异硬脂酸酰胺 和接枝聚丁二烯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小分子芳烃为萘、甲基萘、联二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抽提溶剂为乙醇、丙酮、正庚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采用热反射与热阻技术手段“主动地”降低过高的路面温度,降低路面结构的工作温度,降温幅度可达15-22℃,也可减少路体的蓄热量,从而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破坏,改善城市铺装的热物理特性,可以有效地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多孔沥青30份、颜色填料10份、骨料35份、多孔粉煤灰微珠5份、轻质碳酸钙3份、滑石粉2份、有机膨润土5份、纯丙乳液1份、硅丙乳液1份、苯丙乳液1份、 聚乙烯醇5份、水玻璃1份、十二醇酯1份、乙二胺亚甲基磷酸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份、 聚氯乙烯树脂5份、分散剂1份;
将灰分< 0.01%、 150℃<软化点< 300℃的沥青与小分子芳烃按 1:2的比例进行混合,再通过 100℃的高温挤出造粒机与切断机获得粒径 0.1mm、长度 1mm 的沥青颗粒;然后将沥青颗粒经溶剂抽提,获得孔隙率 50%~ 80%的多孔沥青;
所述多孔粉煤灰微珠通过下述方式制得:将经烘干的粉煤灰与浓硫酸按照浓硫酸与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2混合后在温度为180℃下焙烧80min,然后通过水浴法将其中的可溶盐溶出并固液分离,所述水浴温度为45℃,水浴时间0.5h;
所述近红外反射材料通过下述方式制得:
将Zn(NO3)2·6H2O和Ni((NO3)2·9H2O溶于去离子水中,按照摩尔比P/Zn=1.7的比例加入磷酸溶液,于50℃的温度下水浴1小时并搅拌,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并调节pH=7,经沉淀、抽滤、洗涤和烘干获得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温度为600℃下热处理4小时。
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料为高铝矾土,本实施例中,按照同等重量份将高铝矾土替换为焦宝石、红柱石、蓝晶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 中的一种,或者替换为高铝矾土与焦宝石、红柱石、蓝晶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颜色填料为碳黑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为N,N-乙烯二异硬脂酸酰胺和接枝聚丁二烯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芳烃为萘、甲基萘、联二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提溶剂为丙酮,按照同等重量份将乙醇替换为乙醇、正庚烷中的一种,或替换为丙酮与乙醇、正庚烷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多孔沥青40份颜色填料20份、骨料45份、多孔粉煤灰微珠10份、轻质碳酸钙8份、滑石粉6份、有机膨润土15份、纯丙乳液10份、硅丙乳液10份、苯丙乳液10份、 聚乙烯醇15份、水玻璃5份、十二醇酯5份、乙二胺亚甲基磷酸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份、 聚氯乙烯树脂10份、分散剂3份;
将灰分< 0.01%、 150℃<软化点< 300℃的沥青与小分子芳烃按2 : 1 的比例进行混合,再通过200℃的高温挤出造粒机与切断机获得粒径 3mm、长度 4mm 的沥青颗粒;然后将沥青颗粒经溶剂抽提,获得孔隙率 50%~ 80%的多孔沥青;
所述多孔粉煤灰微珠通过下述方式制得:将经烘干的粉煤灰与浓硫酸按照浓硫酸与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6混合后在温度为280℃下焙烧120min,然后通过水浴法将其中的可溶盐溶出并固液分离,所述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1.0h;
所述近红外反射材料通过下述方式制得:
将Zn(NO3)2·6H2O和Ni((NO3)2·9H2O溶于去离子水中,按照摩尔比P/Zn=1.7的比例加入磷酸溶液,于60℃的温度下水浴2小时并搅拌,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并调节pH=7,经沉淀、抽滤、洗涤和烘干获得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温度为900℃下热处理6小时。
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料为红柱石,本实施例中,按照同等重量份将红柱石替换为高铝矾土、焦宝石、蓝晶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 中的一种,或者替换为红柱石与高铝矾土、焦宝石、蓝晶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颜色填料为碳黑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为N,N-乙烯二异硬脂酸酰胺和接枝聚丁二烯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芳烃为萘、甲基萘、联二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提溶剂为正庚烷,按照同等重量份将正庚烷替换为丙酮、正庚烷中的一种,或替换为正庚烷与丙酮、乙醇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多孔沥青30份颜色填料20份、骨料35份、多孔粉煤灰微珠10份、轻质碳酸钙3份、滑石粉6份、有机膨润土5份、纯丙乳液10份、硅丙乳液1份、苯丙乳液10份、 聚乙烯醇5份、水玻璃5份、十二醇酯1份、乙二胺亚甲基磷酸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份、 聚氯乙烯树脂10份、分散剂1份;所述多孔粉煤灰微珠通过下述方式制得:将经烘干的粉煤灰与浓硫酸按照浓硫酸与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2混合后在温度为280℃下焙烧80min,然后通过水浴法将其中的可溶盐溶出并固液分离,所述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0.5h;
所述近红外反射材料通过下述方式制得:
将Zn(NO3)2·6H2O和Ni((NO3)2·9H2O溶于去离子水中,按照摩尔比P/Zn=1.7的比例加入磷酸溶液,于60℃的温度下水浴1小时并搅拌,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并调节pH=7,经沉淀、抽滤、洗涤和烘干获得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温度为900℃下热处理4小时。
将灰分< 0.01%、 150℃<软化点< 300℃的沥青与小分子芳烃按 1:1 的比例进行混合,再通过 100- 200℃的高温挤出造粒机与切断机获得粒径 0.2mm、长度 2mm 的沥青颗粒;然后将沥青颗粒经溶剂抽提,获得孔隙率 50%~ 80%的多孔沥青。
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料为蓝晶石,本实施例中,按照同等重量份将蓝晶石替换为高铝矾土、红柱石、焦宝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 中的一种,或者替换为蓝晶石与高铝矾土、红柱石、焦宝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颜色填料为碳黑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为N,N-乙烯二异硬脂酸酰胺和接枝聚丁二烯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芳烃为萘、甲基萘、联二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提溶剂为乙醇,按照同等重量份将乙醇替换为丙酮、正庚烷中的一种,或替换为乙醇与丙酮、正庚烷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多孔沥青40份颜色填料10份、骨料45份、多孔粉煤灰微珠5份、轻质碳酸钙8份、滑石粉2份、有机膨润土15份、纯丙乳液1份、硅丙乳液10份、苯丙乳液1份、 聚乙烯醇15份、水玻璃1份、十二醇酯5份、乙二胺亚甲基磷酸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份、 聚氯乙烯树脂5份、分散剂3份;
将灰分< 0.01%、 150℃<软化点< 300℃的沥青与小分子芳烃按 1:2的比例进行混合,再通过150℃的高温挤出造粒机与切断机获得粒径 2mm、长度 3mm 的沥青颗粒;然后将沥青颗粒经溶剂抽提,获得孔隙率 50%~ 80%的多孔沥青;
所述多孔粉煤灰微珠通过下述方式制得:将经烘干的粉煤灰与浓硫酸按照浓硫酸与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混合后在温度为200℃下焙烧90min,然后通过水浴法将其中的可溶盐溶出并固液分离,所述水浴温度为50℃,水浴时间0.8h;
所述近红外反射材料通过下述方式制得:
将Zn(NO3)2·6H2O和Ni((NO3)2·9H2O溶于去离子水中,按照摩尔比P/Zn=1.7的比例加入磷酸溶液,于55℃的温度下水浴1小时并搅拌,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并调节pH=7,经沉淀、抽滤、洗涤和烘干获得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温度为700℃下热处理5小时。
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料为棕刚玉,本实施例中,按照同等重量份将棕刚玉替换为高铝矾土、红柱石、蓝晶石、碳化硅、焦宝石、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 中的一种,或者替换为棕刚玉与高铝矾土、红柱石、蓝晶石、碳化硅、焦宝石、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颜色填料为碳黑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为N,N-乙烯二异硬脂酸酰胺和接枝聚丁二烯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芳烃为萘、甲基萘、联二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提溶剂为乙醇,按照同等重量份将乙醇替换为丙酮、正庚烷中的一种,或替换为乙醇与丙酮、正庚烷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多孔沥青35份颜色填料10份、骨料45份、多孔粉煤灰微珠8份、轻质碳酸钙6份、滑石粉2份、有机膨润土15份、纯丙乳液7份、硅丙乳液1份、苯丙乳液6份、 聚乙烯醇10份、水玻璃2份、十二醇酯4份、乙二胺亚甲基磷酸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份、 聚氯乙烯树脂10份、分散剂2份;
将灰分< 0.01%、 150℃<软化点< 300℃的沥青与小分子芳烃按2 : 1 的比例进行混合,再通过 150℃的高温挤出造粒机与切断机获得粒径1mm、长度 2mm 的沥青颗粒;然后将沥青颗粒经溶剂抽提,获得孔隙率 50%~ 80%的多孔沥青;
所述多孔粉煤灰微珠通过下述方式制得:将经烘干的粉煤灰与浓硫酸按照浓硫酸与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2混合后在温度为220℃下焙烧110min,然后通过水浴法将其中的可溶盐溶出并固液分离,所述水浴温度为70℃,水浴时间0.6h;
所述近红外反射材料通过下述方式制得:
将Zn(NO3)2·6H2O和Ni((NO3)2·9H2O溶于去离子水中,按照摩尔比P/Zn=1.7的比例加入磷酸溶液,于52℃的温度下水浴1小时并搅拌,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并调节pH=7,经沉淀、抽滤、洗涤和烘干获得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温度为800℃下热处理4小时。
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料为焦宝石,本实施例中,按照同等重量份将焦宝石替换为高铝矾土、红柱石、蓝晶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 中的一种,或者替换为焦宝石与高铝矾土、红柱石、蓝晶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颜色填料为碳黑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为N,N-乙烯二异硬脂酸酰胺和接枝聚丁二烯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芳烃为萘、甲基萘、联二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提溶剂为乙醇,按照同等重量份将乙醇替换为丙酮、正庚烷中的一种,或替换为乙醇与丙酮、正庚烷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多孔沥青35份颜色填料15份、骨料40份、多孔粉煤灰微珠7份、轻质碳酸钙5份、滑石粉4份、有机膨润土10份、纯丙乳液7份、硅丙乳液7份、苯丙乳液7份、 聚乙烯醇10份、水玻璃3份、十二醇酯3份、乙二胺亚甲基磷酸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份、 聚氯乙烯树脂7份、分散剂2份;
将灰分< 0.01%、 150℃<软化点< 300℃的沥青与小分子芳烃按 1:2 的比例进行混合,再通过 100℃的高温挤出造粒机与切断机获得粒径 3mm、长度 2mm 的沥青颗粒;然后将沥青颗粒经溶剂抽提,获得孔隙率 50%~ 80%的多孔沥青;
所述多孔粉煤灰微珠通过下述方式制得:将经烘干的粉煤灰与浓硫酸按照浓硫酸与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4混合后在温度为280℃下焙烧80min,然后通过水浴法将其中的可溶盐溶出并固液分离,所述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1.0h;
所述近红外反射材料通过下述方式制得:
将Zn(NO3)2·6H2O和Ni((NO3)2·9H2O溶于去离子水中,按照摩尔比P/Zn=1.7的比例加入磷酸溶液,于50℃的温度下水浴1小时并搅拌,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并调节pH=7,经沉淀、抽滤、洗涤和烘干获得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温度为800℃下热处理5小时。
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料为焦宝石,本实施例中,按照同等重量份将焦宝石替换为高铝矾土、红柱石、蓝晶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 中的一种,或者替换为焦宝石与高铝矾土、红柱石、蓝晶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颜色填料为碳黑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为N,N-乙烯二异硬脂酸酰胺和接枝聚丁二烯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芳烃为萘、甲基萘、联二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提溶剂为乙醇,按照同等重量份将乙醇替换为丙酮、正庚烷中的一种,或替换为乙醇与丙酮、正庚烷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将材料铺装于路面层使用,降温幅度可达15-22℃。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多孔沥青30-40份、颜色填料10-20份、骨料35-45份、多孔粉煤灰微珠5-10份、轻质碳酸钙3-8份、滑石粉2-6份、有机膨润土5-15份、纯丙乳液1-10份、硅丙乳液1-10份、苯丙乳液1-10份、 聚乙烯醇5-15份、水玻璃1-5份、十二醇酯1-5份、乙二胺亚甲基磷酸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份、 聚氯乙烯树脂5-10份、分散剂1-3份、近红外反射材料2-6份、硅基微晶1-3份;所述颜色填料为碳黑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
所述多孔粉煤灰微珠通过下述方式制得:将经烘干的粉煤灰与浓硫酸按照浓硫酸与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2-1.6混合后在温度为180℃-280℃下焙烧80min-120min,然后通过水浴法将其中的可溶盐溶出并固液分离,所述水浴温度为45℃-80℃,水浴时间0.5h-1.0h;
所述多孔沥青通过下述方式制得:将灰分< 0.01%、 150℃<软化点< 300℃的沥青与小分子芳烃按 1:2 - 2 : 1 的比例进行混合,再通过 100- 200℃的高温挤出造粒机与切断机获得粒径 0.1 -3mm、长度 1 -4mm 的沥青颗粒;然后将沥青颗粒经溶剂抽提,获得孔隙率 50%~ 80%的多孔沥青;
所述近红外反射材料通过下述方式制得:
将Zn(NO3)2·6H2O和Ni (NO3)2·9H2O溶于去离子水中,按照摩尔比P/Zn=1.7的比例加入磷酸溶液,于50-60℃的温度下水浴1-2小时并搅拌,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并调节pH=7,经沉淀、抽滤、洗涤和烘干获得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温度为600℃-900℃下热处理4-6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为焦宝石、高铝矾土、红柱石、蓝晶石、碳化硅、 棕刚玉、白刚玉、氧化镁、白云石、石英、锆石英 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N,N-乙烯二异硬脂酸酰胺 和接枝聚丁二烯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芳烃为萘、甲基萘、联二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提溶剂为乙醇、丙酮、正庚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CN201810393656.2A 2018-04-27 2018-04-27 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 Active CN108706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3656.2A CN108706915B (zh) 2018-04-27 2018-04-27 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3656.2A CN108706915B (zh) 2018-04-27 2018-04-27 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6915A CN108706915A (zh) 2018-10-26
CN108706915B true CN108706915B (zh) 2021-03-23

Family

ID=63867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3656.2A Active CN108706915B (zh) 2018-04-27 2018-04-27 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069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9069B (zh) * 2018-10-19 2021-05-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冬季路面保温保护性罩面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71076A1 (ru) * 1978-09-07 1980-10-15 Управление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Братского Лесо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Поточна лини дл изготовлени теплоизол ционных изделий
CN101629042A (zh) * 2009-08-13 2010-01-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沥青路面用热反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2135A (zh) * 2014-09-25 2014-12-24 四川创越炭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软化点煤沥青的净化方法
CN104692353A (zh) * 2015-01-30 2015-06-10 南京理工大学 多孔近红外反射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3261A (zh) * 2017-08-10 2017-12-22 长安大学 一种复合式沥青降温路面上面层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71076A1 (ru) * 1978-09-07 1980-10-15 Управление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Братского Лесо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Поточна лини дл изготовлени теплоизол ционных изделий
CN101629042A (zh) * 2009-08-13 2010-01-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沥青路面用热反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2135A (zh) * 2014-09-25 2014-12-24 四川创越炭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软化点煤沥青的净化方法
CN104692353A (zh) * 2015-01-30 2015-06-10 南京理工大学 多孔近红外反射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3261A (zh) * 2017-08-10 2017-12-22 长安大学 一种复合式沥青降温路面上面层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6915A (zh) 201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8141A (zh) 一种赤泥砂基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4177107B (zh) 一种微孔轻量矾土耐火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06915B (zh) 热反射和热阻相结合的路用降温材料
CN102515787B (zh) 圆柱形凹凸棒建筑垃圾陶粒
CN105330331A (zh) 一种添加煤矸石的节能型烧结透水砖
CN103833412A (zh) 一种添加碘化银的具有抑菌效果的陶瓷滤芯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86277A1 (zh) 一种自保温砌块
CN108484120A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系统的陶瓷透水砖及其制作工艺
CN104072026B (zh) 一种利用陶瓷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6139A (zh) 一种节能环保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3880440A (zh) 一种微孔高强烧结耐火骨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67741A (zh) 一种高透水自清洁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42234A (zh) 一种汽车塑料件用防紫外线改性尼龙66材料
CN105439621A (zh) 一种透气防滑自清洁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5967743A (zh) 一种以稀土细尾砂制备的自清洁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78687A (zh) 一种过滤复合去霾分子硅酸钙石墨烯纳米基材及其生产方法
CN105418136A (zh) 一种可吸附汽车尾气的自清洁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18137A (zh) 一种具有吸附净化功能的自清洁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3897412A (zh) 一种沥青改性剂用纳米复合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8144A (zh) 一种新型防腐寿命长砂基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7445642A (zh) 一种人造生态透水花岗石的生产工艺
CN105439633A (zh) 一种高透水耐候砂基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7008576A (zh) 一种水淬铜渣作为絮凝剂沉降微细粒铅锌尾矿的方法
CN105967578A (zh) 一种防虫自清洁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18151A (zh) 一种吸音降噪自清洁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4

Address after: 401326 No. 15, unit 4, building 7, No. 15, aluminum City South Road, Xipeng Town,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aoside Instrum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00 annex 9-4, 401 Fuyun Avenue, Shuangfu street,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YUZHUO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