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5839A -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5839A
CN108705839A CN201810731005.XA CN201810731005A CN108705839A CN 108705839 A CN108705839 A CN 108705839A CN 201810731005 A CN201810731005 A CN 201810731005A CN 108705839 A CN108705839 A CN 108705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device
cooling
support base
disk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310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5839B (zh
Inventor
张连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310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05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05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5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5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5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at least one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2Photovoltaic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其中,冷却装置包括:底座;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被构造为可转动部件;多个冷却室,沿周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并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抽气部,设置在所述冷却室上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抽气部通过制造风压差冷却所述冷却室内的待冷却物。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冷却室放置在可转动的支撑座上,使得在支撑座转动时,每个冷却室均会转动到用于接收零件的上料工位和用于释放零件的出料工位,并且通过从进气口朝向出气口流动的气流对零件进行冷却。多个冷却室设置在一个圆周区域内,可以显著降低冷却装置的占地面积,从而提高其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零件冷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背景技术
在机械生产中,经常出现零件温度较高需要冷却的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冷却方式为,将待冷却物放置在一个腔体中,利用水冷或风冷等形式对其冷却。该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的缺点,设备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例如在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利用太阳能层压机将玻璃、EVA、电池板、背板等部件层压成型。在层压过程中,需要对待压组件进行加热,而层压后的太阳能电池由于温度过高不适宜直接取出,因此需要进行降温冷却处理。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将待冷却的太阳能电池放置在一个腔体中,利用风扇等设备朝向腔体内吹风,该布置方式需要占据层压机中的较大空间,并导致层压机整体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冷却装置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层压机,该层压机配置有本公开提供的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
底座;
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被构造为可转动部件;
多个冷却室,沿周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并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
抽气部,设置在所述冷却室上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抽气部通过制造风压差冷却所述冷却室内的待冷却物。
可选地,所述抽气部包括分别与每个所述冷却室的出气口相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用于抽气的动力装置。
可选地,所述空腔形成为与多个所述冷却室的环绕方向相匹配的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凸出有多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出气口的导气柱,所述环形腔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形成为所述排气口。
可选地,所述抽气部还包括伸入到所述环形腔内侧的第一安装支架,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端部边缘形成有用于与相邻的外部风道对接的连接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到外部装置上的第二安装支架。
可选地,多个所述冷却室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
可选地,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可将其开闭的止挡件。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形成为格栅。
可选地,所述冷却室的一侧壁形成为可开闭的挡板。
可选地,所述挡板上安装有手持件。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座转动的驱动件。
可选地,所述底座形成有第一盘面,所述支撑座形成有第二盘面,所述第二盘面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盘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盘面和所述第二盘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连接件,另一者开设有供所述连接件在其中转动的连接槽。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设置为滚珠,所述连接槽设置为环形滑槽。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层压机,包括用于在层压后对太阳能电池冷却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为根据以上所述的冷却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冷却室放置在可转动的支撑座上,使得在支撑座转动时,每个冷却室均会转动到用于接收零件的上料工位和用于释放零件的出料工位,并且通过从进气口朝向出气口流动的气流对零件进行冷却。多个冷却室设置在一个圆周区域内,可以显著降低冷却装置的占地面积,从而提高其空间利用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冷却装置的一个角度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截面图;
图4是图1示出的冷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底座 110 支腿
120 第一盘面 130 第三安装支架
200 支撑座 300 冷却室
301 进气口 302 出气口
310 挡板 311 手持件
400 抽气部 410 空腔
420 动力装置 411 导气柱
412 第一开口 430 第一安装支架
431 第二开口 432 风机支座
433 连接面 434 第二安装支架
500 驱动件 600 减速机
700 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指冷却装置在一个使用状态的方向,具体可参考图2及图3的图面方向;“内”、“外”是针对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第一”、“第二”等属于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的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00、支撑座200、多个冷却室300以及抽气部400。其中,支撑座200设置在底座100上,并被构造为可转动部件;多个冷却室300沿周向设置在支撑座200上,并分别开设有进气口301和出气口302,冷却室300的布置方向的圆周与支撑座200的转动方向的圆周同向;抽气部400设置在冷却室300上并与出气口302连通,抽气部400通过制造风压差冷却冷却室300内的待冷却物,具体地,气流从冷却室300的进气口流入,从出气口302流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冷却室300放置在可转动的支撑座200上,使得在支撑座200转动时,每个冷却室300均会转动到用于接收零件的上料工位和用于释放零件的出料工位,并且通过从进气口301朝向出气口302流动的气流对零件进行冷却。多个冷却室300设置在一个圆周区域内,结构紧凑,可以显著降低冷却装置的占地面积,从而提高其空间利用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上料工位和出料工位的位置可以根据冷却装置的使用环境而具体设定,每个冷却装置可以包括一个上料工位和一个出料工位,而在需要提高冷却效率时,可以分别设置多个上料工位和多个出料工位,即至少两个冷却室300用于上料,至少两个冷却室300用于出料,并且不同的冷却室300可以同时上料,不同的冷却室300可以同时下料。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冷却装置中各部分的具体结构。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冷却装置在使用状态的摆放方向可以参照图2和图3的图面方向,具体地,底座100、支撑座200、冷却室300以及抽气部400大体上依次从下至上放置。下面的描述也基于该方向,但是需要指出,该描述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的摆放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抽气部400包括任意的能够产生吸力以用于抽气的动力装置420,例如下述的风机,每个冷却室的出气口302与该动力装置420连通。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抽气部400还包括分别与每个冷却室300的出气口302相连通的空腔410,空腔410开设有排气口,用于抽气的风机设置在该排气口处。这样即形成集中风道,可以将多个冷却室300的出气口302流出的气体集中排出,使得结构紧凑。其中,本公开对风机的类型也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离心式风机,具有风压大、风量大、冷却效果好等优点。
空腔410的形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进行适应性设计,参照图4,本实施方式中的空腔可以为环形腔,该环形腔的环绕方向与冷却室300的环绕方向相匹配,环形腔凸出有多个分别连接到出气口302的导气柱411,环形腔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开口412以形成为上述的排气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气口302形成在冷却室300的顶部,环形腔位于冷却室的上方,导气柱411竖直向下延伸并与出气口302对接。这样,在风机的作用下,气流分别经过进气口301、冷却室300、出气口302、导气柱411、环形腔以及第一开口412而排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环形腔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是针对其环形的轮廓而言的,具体地,环形腔的内侧是指内圈的内侧,环形腔的外侧是指其外圈的外侧。
本实施方式中,将空腔410设计为环形,可以在确保其与每个冷却室300均能够连接的情况下,减小其体积,可以将风机设置在环形腔的内侧而不会提高冷却装置整体的体积。具体而言,参照图1至图4,抽气部400还可以包括伸入到环形腔内侧的第一安装支架430,风机安装在该第一安装支架430上。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安装支架430可以形成为环形架,环形架的周面可以开设有位置对应于第一开口412的第二开口431,以确保气体能够顺畅流出。参照图3和图4,环形架的内侧设置有风机支座432,以用于安装风机。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支架430的端部边缘可以形成有用于与相邻的外部风道对接的连接面433,该连接面433例如可以采用法兰面的形式,方便与其他的外部风道连接,上述的外部风道可以用于将冷却装置排出的热气导向设备间外部,或导向其他装置以对该热气回收利用。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支架43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到外部装置上的第二安装支架434,该外部装置例如可以为设备间顶部的预埋连接件,用于将冷却装置整体限位在预设位置。附图中示出的第二安装支架434仅为示例性结构,本公开对其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架的顶部凸出于环形腔,第二安装支架可以设置在该凸出部分的外周面。
根据一些实施例,多个冷却室300可以等间隔地设置在支撑座200上,这样,支撑座200每次转动相同的角度,即可以使指定的冷却室300转动到预设位置,例如转动到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在图1至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冷却室300包括八个,即对应八个工位,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座200每转动45°,就可以使得一个冷却室300转动到下一个工位。
此外,冷却室300的出气口302处可以设置有可将其开闭的止挡件(图中未示出)。这样,当冷却室300处于上料工位或下料工位时,由于此时不需要对其中的零件进行冷却,且高速气流的流动会影响上料与下料的过程,可以通过止挡件封闭该冷却室300的出气口302,而其他工位的冷却室300的出气口302处于打开状态,即可以正常进行冷却。止挡件例如可以为简单的板类零件,在使用时通过抽拉的形式安装在冷却室300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进气口301可以形成为格栅,即可以采用类似车辆的进气格栅的结构。这样,可以在确保冷却室300的进气功能的同时,避免吸入其他体积较大的杂质,从而避免影响对冷却室300内零件的冷却。进一步地,格栅可以包括多组,以提高进气口301的进气效率。
本公开中,冷却室300为可开闭的腔室,以便进行上料或下料操作,参照图1,根据一些实施例,冷却室300的一侧壁可以形成为可开闭的挡板310。当挡板310打开时,可以对冷却室300进行上料操作或下料操作,当挡板310关闭时,可以对冷却室300内的零件进行冷却操作。本公开对挡板310的安装形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挡板310可以铰接在冷却室300的一个壁面上,也可以以滑动的形式安装。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4,挡板310上可以安装有手持件311,以方便操作者打开或关闭挡板310。
在图1至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进气口301即格栅设置在挡板310上,挡板310可拆卸地安装在冷却室300的其他壁面。这样,当冷却装置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可以将挡板310拆卸下进行清理或更换,尤其在进气口301堆积有灰尘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对其清理以提高进气效率。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底座100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支撑座200转动的驱动件500,该驱动件500可以为电机,通过电机输出轴的旋转可以带动支撑座200转动。底座100上可以设置有第三安装支架130,驱动件500固定在第三安装支架130上。进一步地,驱动件500和支撑座200之间可以设置有减速机600,以调整转动的速度,减速机600也可以安装在上述的第三安装支架130上。减速机600的输入轴连接在驱动件500的输出端,减速机600的输出轴连接在支撑座200上,当支撑座200为下述的盘类零件时,减速机600的输出轴连接在盘类零件的中心轴。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底座100可以包括支腿110和第一盘面120,支撑座200形成有第二盘面,第二盘面能转动地连接在第一盘面120上。具体地,第二盘面同轴设置在第一盘面120上方,第一盘面120的底部安装有上述的驱动件500和减速机600,第一盘面120的中心开设有通孔,减速机600的输出轴穿过该通孔连接到第二盘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盘面120和第二盘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连接件,另一者开设有供连接件在其中转动的连接槽。这里,连接件的转动是指其整体的运动方向为绕第二盘面的轴线转动。可以是连接件本身为可转动零件,且其自身的转动轴线即为第二盘面的轴线,也可以是连接件绕前述的轴线运动,只要其能够带动第二盘面转动即可。
例如,参照图4,连接件可以设置为滚珠700,连接槽可以设置为环形滑槽(图中未示出),该环形滑槽与第一盘面120以及第二盘面同轴,即其圆心为支撑座200的回转中心。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滑槽形成在第二盘面的底部,滚珠700设置在第一盘面120的上方,第一盘面120的上方可以形成有多个用于容纳滚珠700的凹坑,以防止滚珠700在滚动时脱离。这样,底座100和支撑座200之间设置的滚珠700可以减小二者在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从而减小磨损。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层压机,该层压机包括层压装置和用于在层压后对太阳能电池冷却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即为上述的冷却装置,太阳能电池板即为上述的待冷却物。本公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层压机具有上述的冷却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6)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
支撑座(2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并被构造为可转动部件;
多个冷却室(300),沿周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座(200)上,并分别开设有进气口(301)和出气口(302);以及
抽气部(400),设置在所述冷却室(300)上并与所述出气口(302)连通,所述抽气部(400)通过制造风压差冷却所述冷却室(300)内的待冷却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部(400)包括分别与每个所述冷却室(300)的出气口(302)相连通的空腔(410),所述空腔(410)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用于抽气的动力装置(4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410)形成为与多个所述冷却室(300)的环绕方向相匹配的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凸出有多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出气口(302)的导气柱(411),所述环形腔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开口(412)以形成为所述排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部(400)还包括伸入到所述环形腔内侧的第一安装支架(430),所述动力装置(42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4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430)的端部边缘形成有用于与相邻的外部风道对接的连接面(4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43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到外部装置上的第二安装支架(4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冷却室(300)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座(2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302)处设置有可将其开闭的止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01)形成为格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300)的一侧壁形成为可开闭的挡板(31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10)上安装有手持件(31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座(200)转动的驱动件(500)。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形成有第一盘面(120),所述支撑座(200)形成有第二盘面,所述第二盘面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盘面(12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面(120)和所述第二盘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连接件,另一者开设有供所述连接件在其中转动的连接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滚珠(700),所述连接槽设置为环形滑槽。
16.一种太阳能电池层压机,包括用于在层压后对太阳能电池冷却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
CN201810731005.XA 2018-07-05 2018-07-05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Active CN108705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1005.XA CN108705839B (zh) 2018-07-05 2018-07-05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1005.XA CN108705839B (zh) 2018-07-05 2018-07-05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5839A true CN108705839A (zh) 2018-10-26
CN108705839B CN108705839B (zh) 2023-12-12

Family

ID=6387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31005.XA Active CN108705839B (zh) 2018-07-05 2018-07-05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0583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7057A1 (de) * 1983-03-01 1984-09-06 Held Kurt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kupferkaschierter elektrolaminate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CN1735781A (zh) * 2003-06-23 2006-02-15 空气操作工学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CN204224898U (zh) * 2014-06-30 2015-03-25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裁床用裁刀冷却机构
CN204773931U (zh) * 2015-06-30 2015-11-18 山东淄博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层压机组件快速冷却装置
CN206170812U (zh) * 2016-08-30 2017-05-17 苏州市乐能光伏有限公司 层压机的出料冷却装置
WO2018117337A1 (ko) * 2016-12-22 2018-06-28 이재혁 태양전지용 냉각장치
CN207552417U (zh) * 2017-10-25 2018-06-29 江西凯美达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铝型材冷却装置
CN208664558U (zh) * 2018-07-05 2019-03-29 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7057A1 (de) * 1983-03-01 1984-09-06 Held Kurt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kupferkaschierter elektrolaminate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CN1735781A (zh) * 2003-06-23 2006-02-15 空气操作工学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CN204224898U (zh) * 2014-06-30 2015-03-25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裁床用裁刀冷却机构
CN204773931U (zh) * 2015-06-30 2015-11-18 山东淄博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层压机组件快速冷却装置
CN206170812U (zh) * 2016-08-30 2017-05-17 苏州市乐能光伏有限公司 层压机的出料冷却装置
WO2018117337A1 (ko) * 2016-12-22 2018-06-28 이재혁 태양전지용 냉각장치
CN207552417U (zh) * 2017-10-25 2018-06-29 江西凯美达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铝型材冷却装置
CN208664558U (zh) * 2018-07-05 2019-03-29 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5839B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6672B (zh) 窗机空调
WO2017041728A1 (zh) 立式空调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160123605A1 (en) Air conditioner
US20220228759A1 (en) Bladeless Cooling Fan
CN208664558U (zh)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CN105066393B (zh) 空调器
AU2017200100A1 (en) Caravan air conditioner using mixed flow axial fan assembly
EP3401546A1 (en) Axial fan assembly and motor home air-conditioner using same
CN104390279A (zh) 空调器
CN108705839A (zh) 冷却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层压机
CN111442376B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08716477A (zh) 一种可以360°旋转送风的电风扇
CN104359210A (zh) 空调器的出风换向运动机构及空调器
CN107514795A (zh) 接水盘装置及空调器
CN210986853U (zh) 一种通风降温效果较好的电气柜
CN206636805U (zh) 鼓风机及吸收体制造装置
CN207135063U (zh) 一种具有通风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板
CN214619951U (zh) 一种冶金厂房内鼓风循环系统
CN100545522C (zh)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机
CN206269252U (zh) 一种进风面积大的挂机结构
KR20090002421U (ko) 벤츄리 원리를 이용한 구조개선된 배기 환풍기
CN20490215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379659U (zh) 一种风管机用外机散热结构
CN210154368U (zh) 带消声器负压型离心抽风式冷却塔
CN107317554A (zh) 一种具有通风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1400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2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9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