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8540A - 电动头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头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8540A
CN108688540A CN201710839752.0A CN201710839752A CN108688540A CN 108688540 A CN108688540 A CN 108688540A CN 201710839752 A CN201710839752 A CN 201710839752A CN 108688540 A CN108688540 A CN 108688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at turn
movable plate
manner
sli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397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天裕
洪晙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jm Ltd
Modern Enterprise
Original Assignee
Hjm Ltd
Modern Enterpri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jm Ltd, Modern Enterprise filed Critical Hjm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88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85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别利用马达来以电动方式调节形成于车辆的椅背的上端的头枕的上下方向位置及前后方向位置的电动头枕装置。

Description

电动头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头枕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分别利用马达来以电动方式调节在车辆的椅背的上端设置的头枕的上下方向位置及前后方向位置的电动头枕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设置于车辆内部的室内前侧和后侧的驾驶座、辅助座及儿童座的座位椅子的座椅(Seat)为了搭乘人员的便利而具有多种便利装置。
作为上述便利装置,包括根据搭乘人员的体型,向前后方向拉动座垫(seatcushion)的滑动(Sliding)功能、调节与靠背对应的椅背(seat back)的倾斜度的斜椅(Reclining)功能及以符合搭乘人员的身体尺寸的方式调节座垫的高度的座椅高度调节(height adjustment)功能。
同时,车辆用座椅以板使用在支撑椅背的上端形成支撑搭乘人员的头部的头枕(headrest)的头枕装置。
这种头枕装置以符合搭乘人员的身体的方式调节头枕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位置。
头枕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位置的调节功能可分别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力来驱动的手动方式和通过马达驱动的电动方式,使用这种电动方式的结构广泛应用于对应技术领域的电动头枕装置。
对于电动方式的电动头枕装置,公开专利公报第2006-0134430号中公开了使通过马达驱动来与头枕相连接的螺旋杆前进及后退,一次调节头枕的前后方向位置的电动头枕装置。
但是,上述文献公开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头枕的前后方向移动量仅依靠螺旋杆的长度,因此,无法确保能够满足搭乘人员的感性的头枕的前后方向移动量,为了确保充分的移动量,头枕的前后方向宽度需要增加。
为了解决这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人员利用马达来自动调节头枕的上下方向移动及前后方向移动,利用以X字形态交替配置的一对连接部件来将维持头枕的前后方向宽度维持在恒定水平以下,并可充分确保头枕的前后方向移动量的电动头枕装置参照(授权专利公报第10-1585850号)。
但是,上述结构与形成于头枕的内部的前后方向驱动部不同,用于体现头枕的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方向驱动部固定于椅背框架。因此,用于设置上下方向驱动部的空间需要单独形成在椅背靠椅,椅背的尺寸会增加,从而不利于空间使用。
并且,上述结构存在如下问题,上下方向驱动部使锁定杆自身向上下方向移动并调节头枕的上下方向位置,因此,与前后方向驱动部相比,发生相对更大的负荷。因此,在上下方向驱动部可适用能够承受更大负荷的马达及具有更高强度的部件,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头枕的前后方向驱动部及上下方向驱动部均收容于头枕的内部,由此可提高空间使用的电动头枕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维持锁定杆的固定状态,并调节头枕的前后方向突出量,由此可使用容量相对少的马达,并可使用强度相对低的部件,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成本可以显著降低的电动头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动头枕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锁定杆,下端部固定于椅背的上侧;以及头枕部,设置于上述锁定杆的上端部,上述头枕部包括:盖部件,形成上述头枕部的外形面,使上述锁定杆贯通并延伸;可动板,在上述盖部件的内部,以能够向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盖托架,配置于上述可动板的后方,固定于上述锁定杆;下部托架,固定于上述盖托架的下端;上部托架,配置于上述可动板和上述盖托架之间,通过连接部件,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相连接;第一驱动部,形成于上述上部托架,用于使上述可动板向上述上下方向移动;以及第二驱动部,形成于上述下部托架,用于使上述可动板和上述上部托架向前后方向移动,上述可动板、上述盖托架、上述下部托架、上述上部托架、上述第一驱动部及上述第二驱动部形成于上述盖部件的内部。
并且,若上述第一驱动部进行工作,则上述可动板向上述上下方向移动,上述上部托架维持固定的状态。
并且,若上述第二驱动部进行工作,则上述可动板和上述上部托架一同向上述前后方向移动。
并且,本发明还包括:一对导轨,固定于上述上部托架的前部面;以及导板,与上述可动板连接及固定,以与上述可动板形成为一体的方式移动,通过上述一对导轨来引导上述导板的上述上下方向移动。
并且,上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马达,固定于上述上部托架;第一丝杠,向上述上下方向延伸,通过上述第一马达驱动并进行旋转;以及第一滑动部,一侧与上述第一丝杠螺纹结合,另一侧固定于上述可动板或上述导板,若通过上述第一马达的驱动来使上述第一丝杠进行旋转,则上述第一滑动部沿着上述第一丝杠向上述上下方向移动。
并且,上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第一减速部,上述第一减速部设置于上述第一马达和上述第一丝杠之间,通过对上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进行减速来向上述第一丝杠传递。
并且,上述第一滑动部包括:螺母部,与上述第一丝杠螺纹结合;连接部,向相对于上述螺母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突出部,从上述连接部朝向上述可动板延伸,固定于上述可动板或上述导板,上述上部托架包括上述突出部贯通并延伸的管通孔。
并且,上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马达,固定于上述下部托架;第二丝杠,向上述上下方向延伸,通过上述第二马达来驱动并进行旋转;第二滑动部,与上述第一丝杠螺纹结合;以及连接部件,用于使上述盖托架和上述第二滑动部相连接,并使上述第二滑动部和上述上部托架相连接,若通过上述第二马达的驱动来使上述第二丝杠进行旋转,则上述第二滑动部沿着上述第二丝杠向上述上下方向移动,并调节上述盖托架与上述上部托架之间的间隔。
并且,上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臂,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盖托架的一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滑动部的第一端部相连接;第二连接臂,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滑动部的第一端部相连接,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滑动部的第二端部相连接;第三连接臂,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盖托架的另一侧面相连接,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滑动部的第二端部相连接;以及第四连接臂,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滑动部的第二端部相连接,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上部托架的另一侧面相连接。
并且,当上述第二滑动部向上述上下方向移动时,上述第一连接臂及上述第二连接臂之间的角度及上述第三连接臂及上述第四连接臂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
并且,上述上部托架包括:平板形主板;以及一对侧弯曲部,从上述平板形板的两侧面分别向后方弯曲而成,在上述一对侧弯曲部中的一个形成第一平转轴及第二平转轴,上述第二平转轴形成于上述第一平转轴的前方,在上述一对侧弯曲部中的另一个形成第三平转轴及第四平转轴,上述第四平转轴形成于上述第三平转轴的前方。
并且,上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杆,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平转轴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的一侧面相连接;第二连杆,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平转轴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的一侧面相连接;第三连杆,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三平转轴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的另一侧面相连接;第四连杆,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四平转轴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的另一侧面相连接;上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平转轴相连接,上述第四连接臂的另一端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四平转轴相连接。
并且,上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第二减速部,上述第二减速部设置于上述第二马达和上述第二丝杠之间,通过对上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进行减速来向上述第二丝杠传递。
并且,上述盖部件由可挠性材质形成,当上述第一驱动部或上述第二驱动部进行工作时,上述盖部件发生弹性变形。
本发明的电动头枕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头枕的前后方向驱动部及上下方向驱动部均收容于头枕的内部,由此可提高空间使用度。
并且,本发明的电动头枕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维持锁定杆的固定状态,并调节头枕的前后方向突出量,由此可使用容量相对少的马达,并可使用强度相对低的部件,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成本可以显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动头枕装置1的立体图。
图2及图3为图1所示的头枕部的内部结构的前部面立体图及后部面立体图。
图4及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驱动部的结构的前部面立体图及后部面立体图。
图6及图7为图4及图5所示的第一驱动部的主要结构的前部面立体图及后部面立体图。
图8及图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驱动部的结构的前部面立体图及后部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电动头枕的结构。
本发明可具有多种变更并可具有多种实施例,在图中例示特定实施例并在详细说明中进行具体说明。这并非将本发明限定在特定实施形态,而是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中的所有变更、等同技术方案或替代技术方案。
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第一、第二等术语用于说明多种结构要素,但是,上述结构要素并不局限于上述术语。上述术语仅用于区分两种结构要素,例如,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结构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结构要素,类似地,第二结构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结构要素。
和/或术语可包括多个相关记载项目的组合或多个相关记载项目中的一种项目。
在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连接”或“联接”的情况下,意味着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联接,也可以理解为在中间隔着其他结构要素的情况。相反,当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时,中间不存在其他结构要素。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使用,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只要在文脉上并未明确表示,单数的表现可包括复数的表现。
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用于指定在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而并非预先排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只要并未特殊定义,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在内的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具有如通常所使用的预先定义的的相关技术的文脉所具有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在本申请中,只要并未明确定义,不能被解释成异常或过度的形式性含义。
同时,以下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说明本发明而提供,图中的要素的形状及大小为了明确的说明而被夸张。
图1为本发明的电动头枕装置1的立体图,图2及图3为图1所示的头枕部1a的内部结构的前部面立体图及后部面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动头枕装置1包括:锁定杆20,下端部固定于椅背的上侧;以及头枕部1a,设置于锁定杆20的上端部。
锁定杆20使未图示的椅背和后述的头枕部1a相连接来支撑头枕部1a,如图3所示,呈具有上端水平部和两侧垂直部的U字形状。
在向椅背的外部露出的锁定杆20的上部坚固地附着头枕部1a,向椅背的内侧延伸的下部被未图示的椅背框架支撑。
头枕部1a直接与搭乘人员的头部或脖子部位相接触并对其进行支撑,在内部收容未图示的缓冲部件和作为以电动方式调节搭乘人员的头部或脖子部位的支撑位置的结构的后述的可动板10、第一驱动部60及第二驱动部70等。
另一方面,头枕部1a的外部面由形成头枕部1a的外形面并满足使用人员的感性的同时由具有规定可挠性(flexible)的材质形成的盖部件1b。如图所示,上述锁定杆20贯通盖部件1b来向头枕部1a的内部延伸。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头枕部1a的内部收容可动板10、盖托架50、下部托架40、上部托架30、第一驱动部60及第二驱动部70。
可动板10用于直接支撑从搭乘人员的头部或脖子部位向头枕部1a传递的负荷,以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调节这种支撑位置的方式向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
如图所示,可动板10呈平板形状,以能够支撑搭乘人员的头部或脖子部位的方式配置于头枕部1a的前方(图2的X方向)内侧,在可动板10和盖部件1b之间形成上述缓冲部件。
在可动板10的中央连接及附着后述的导板65,通过导板65进行支撑并同时通过导板65引导移动方向。
盖托架50形成于头枕部1a的后方内侧,并坚固地固定于锁定杆20,保护后述的第一驱动部60、第二驱动部70等的内部部件,并支撑这些内部部件。
通过上述可动板10传递的负荷通过后述的上部托架30及下部托架40向盖托架50传递,因此,盖托架50由具有规定强度的金属材质形成,优选地,如图所示,可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
如图3所示,盖托架50大致呈L字形状,利用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等已知的任意技术,L字形状的上端部坚固地固定在锁定杆20的上端水平部,L字形状的下端部坚固地固定在锁定杆20的两侧垂直部。
下部托架40利用后述的连接部件80来支撑上部托架30,以使上部托架30可以进行相对移动,与盖托架50类似地,具有规定强度的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工序形成。
下部托架40包括平板形状的主体41和从主体41的两侧面向上侧方向弯曲及延伸的一对弯曲部42。
下部托架40的主体41坚固地固定于上述盖托架50的L字形状的下端部,下部托架40的一对弯曲部42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连接部件80的下端部相连接。
上部托架30通过配置于可动板10和上述盖托架50之间的连接部件80以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40相连接,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对可动板10进行支撑。
与下部托架40类似地,上部托架30对具有规定强度的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工序来形成。
第一驱动部60形成于上部托架30,以电动方式使可动板10向上下方向进行移动来调节可动板10的上下方向位置。
更具体的,第一驱动部60包括:第一马达61,固定于上部托架30;第一丝杠63,向上下方向延伸,通过第一马达61驱动并进行旋转;第一滑动部64,一侧与第一丝杠63螺纹结合,另一侧固定于上述可动板10或上述导板65;以及第一减速部62,形成于第一马达61与第一丝杠63之间,通过第一马达61的输出进行减速来向第一丝杠63传递。
第二驱动部70形成于下部托架40,以电动方式使可动板10和上部托架30一同向前后方向移动来调节可动板10的上下方向位置。
更详细地,第二驱动部70包括:第二马达71,固定于下部托架30;第二丝杠73,向上下方向延伸,通过第二马达71来驱动并进行旋转;第二滑动部74,与第二丝杠73螺纹结合;连接部件75,用于使连接盖托架50和第二滑动部74相连接,并使第二滑动部74和上部托架30相连接;以及第二减速部72,形成于第二马达71和第二丝杠73之间,通过第二马达71的输出进行减速来向第二丝杠73传递。
参照图4以下,说明这些上部托架30、下部托架40、第一驱动部60及第二驱动部70的详细结构及作用。
图4及图5为用于说明调节支撑搭乘人员的头部或脖子部位的可动板10的上下方向(a-a')位置的单元及作用的图。
参照图4及图5,为了可动板10的上下方向(a-a')位置调节,向固定于上部托架30的上部弯曲部33的第一马达61供电来使第一驱动部60进行工作。
第一马达61的输出通过第一减速部62来向第一丝杠63传递,第一丝杠63向一方向旋转。此时,第一丝杠63通过第一减速部62及上部托架30的下部弯曲部34的作用进行旋转,但是,长度方向,即,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形成于第一丝杠63的外周面的螺纹与第一滑动部64的螺母部64a相结合。
并且,如图所示,第一滑动部64通过连接部64b及突出部64c与可动板10相连接,上述连接部64b向相对于螺母部64a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上述突出部64c从连接部64b朝向可动板10延伸并固定于可动板10。在此情况下,在上部托架30的主板31形成可使突出部64c贯通并向可动板10延伸的贯通孔31a。
因此,通过第一丝杠63的旋转力通过螺母部64a,改变使第一滑动部64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直线移动力,通过第一丝杠63的作用,第一滑动部64向上下方向移动,与第一滑动部64的突出部64c相连接的可动板10也与第一滑动部64移动向上下方向移动并调节上下方向位置。
此时,通过第一驱动部60的作用,可动板10仅调节上下方向位置的情况下,上部托架30维持固定的状态。
即,本发明的头枕部1a的前后方方向位置调节功能通过第一驱动部60的可动板10的上下方向位置调节体现,因此,不参与可动板10的上下方向位置调节功能的其他部件,即,上部托架30及第二驱动部70等维持固定状态,由此,可使作用于第一马达61的工作负荷最小限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适用更少输出的负荷。
另一方面,不直接参与从第一马达61向可动板10的动力传递的第一滑动部64因相对高的负荷作用,因此,如图5及图6所示,优选地,在螺母部64a和连接部64b之间追加加强部64d来提高第一滑动部64的强度。
并且,本发明的电动头枕装置1包括作为引导可动板1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并分散从可动板10向头枕部1a传递的负荷的手段,固定于上部托架30的前部面的一对导轨及连接及固定在可动板10的可动板10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进行移动的导板65。
如图4所示,一对导轨66的后部面以固定于上部托架30的主板31的前部面的方式整齐地排列,一对导轨66的前部面紧贴于可动板10的后部面。而且,在一对导轨66的侧面分别形成槽,导板65的两侧面凸缘部65a向导轨66的槽插入的状态下引导导轨65的上下方向移动。
导板65由板状部件形成,如上所述,前部面紧贴于可动板10的后部面并被坚固地固定,在两侧面形成上述凸缘部65a(详细结构参照图6及图7)。
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导板65的前部面和一对导轨66的前部面维持同时与可动板10的后部面相接处的状态。如上所述,维持一对导轨66及可动板10之间的接触面及导板65及可动板10之间的接触面,由此,分散从搭乘人员通过可动板10向头枕部1a传递的负荷,可防止上部托架30通过负荷变形或者破损的现象,由此,可提高头枕部1a的安全性。
图8及图9为用于说明调节支撑搭乘人员的头部或脖子部位的可动板10的前后方向(b-b')位置的单元及作用的图。
参照图8及图9,为了调节前后方向(b-b')位置,向通过附着托架76附着于下部托架40的第二马达71供给电力来时第二驱动部70进行工作。
第二马达71的输出通过第二减速部72向第二丝杠73传递,第二丝杠73向一方向进行旋转。第二丝杠73通过第二减速部72的作用进行旋转,但是,长度方向,即,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形成于第二丝杠73的外周面的螺纹与第二滑动部74的螺母部74a相结合。因此,第二丝杠73的旋转力通过螺母部74a变换为时第二滑动部74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直线移动力,通过第二丝杠73的作用,第二滑动部74向上下方向移动。
第二滑动部74的第一端部74b,即,以图为基准,左侧端部及第二端部74c,即,以图为基准,右侧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分别连接盖托架50和第二滑动部74并连接第二滑动部74和上部托架30的连接部件75相连接。
更详细地,连接部件75包括第一连接臂75a、第二连接臂75b、第三连接臂75c及第四连接臂75d。
第一连接臂75a和第二连接臂75b连接第二滑动部74的第一端部74b和盖托架50的上部托架30。
具体地,第一连接臂75a的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盖托架50的一侧面相连接,第一连接臂75a的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第二滑动部74的第一端部74b相连接。
第二连接臂75b的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第二滑动部74的第一端部74b相连接,第二连接臂75b的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部托架30的一侧面,优选地,以图为基准,形成于上部托架30的左侧的侧弯曲部32相连接。第二连接臂75b的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第二平转轴B相连接,在第二平转轴B与后述的连接部件80的第二连杆82相连接。
第三连接臂75c和第四连接臂75d分别将第二滑动部74的第二端部74c与盖托架50和上部托架30相连接。
具体地,第三连接臂75c的一端部与第一连接臂75a类似地,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盖托架50的另一侧面相连接,第三连接臂75c的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第二滑动部74的第二端部74c相连接。
与第二连接臂75b类似地,第四连接臂75d的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第二滑动部74的第二端部74c相连接,第四连接臂75d的另一端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部托架30的另一侧面,优选地,以图为基准,形成于上部托架30的右侧的侧弯曲部32相连接。第四连接臂75d的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第四平转轴D相连接,第四平转轴D与后述的连接部件80的第四连杆84相连接。
因此,通过上述第二滑动部74和连接部件75的结构,若第二丝杠73进行旋转,则第二滑动部74沿着第二丝杠73向上下方向移动,并调节第一连接臂75a和第二连接臂75b之间的角度,及第三连接臂75c和第四连接臂75d之间的角度,且调节盖托架50和上部托架30之间的间隔。
即,通过第二驱动部70的工作,上部托架30向前后方向移动,可动板10与上部托架30一同向前后方向移动,并调节可动板10的前后方向位置。
另一方面,当可动板10及上部托架30向前后方向移动时,对于上部托架30的水平面的角度,即,对于下部托架40的角度需要恒定维持。
为此,本发明的电动头枕装置1包括作为连接上部托架30和下部托架40,并恒定维持对于下部托架40的上部托架30的相对角度的连接部件80。
图8及图9例示性示出连接部件80包括第一连杆81、第二连杆82、第三连杆83及第四连杆84的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以下,以连接部件80由共4个连杆构成的实施例为基准进行说明。
以图为基准,在左侧,第一连杆81和第二连杆82形成于上部托架30的左侧弯曲部32和下部托架40的左侧弯曲部42之间。
第一连杆81的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形成于上部托架30的左侧弯曲部32的第一平转轴A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形成于下部托架40的左侧弯曲部42的第五平转轴E相连接。
第二连杆82中,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形成于上部托架30的左侧弯曲部32的第二平转轴B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形成于下部托架40的左侧弯曲部42的第六平转轴F相连接。如上所述,第二平转轴B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第二连接臂75b的另一端部相连接。
另一方面,以图为基准,在右侧,第三连杆83和第四连杆84形成于上部托架30的右侧弯曲部32和下部托架40的右侧弯曲部42之间。
第三连杆83的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形成于上部托架30的右侧弯曲部32的第三平转轴C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形成于下部托架40的右侧弯曲部42的第七平转轴G相连接。
第四连杆84中,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形成于上部托架30的右侧弯曲部32的第四平转轴D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形成于下部托架40的右侧弯曲部42的第八平转轴H相连接。如上所述,第四平转轴D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第四连接臂75d的另一端部相连接。
如上所述,通过由四个连杆构成的连接部件80,上部托架30和下部托架40相连接,因此,通过第二驱动部70的工作,下部托架40向前后方向移动,通过与车辆用刮水器类似的作用,对于下部托架40的上部托架30的相对角度可恒定维持。
另一方面,在第一杆81和第三杆83之间形成第一加强板85,在第二连杆82和第四连杆84之间形成第二加强板86(参照图4)。
通过这种第一加强板85和第二加强板86,可加强第一连杆81、第二连杆82、第三连杆83及第四连杆84的强度,通过可动板10,在向上部托架30的左侧或右侧中的一侧施加偏重的情况下,可将这种偏重向另一侧分散,并可防止通过偏重,上部板所发生的弯曲或变形。
至今,以第一驱动部60和第二驱动部70单独工作的实施例为基准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呈使第一驱动部60和第二驱动部70同时进行工作来同时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调节可动板10的支撑位置的结构,这种结构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如上所述,上述本发明的技术结构中,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实施呈其他具体形态。
因此,以上记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均是例示性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通过后述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体现,而并非通过上述详细说明体现,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含义及范围、其等价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锁定杆,下端部固定于椅背的上侧;以及
头枕部,设置于上述锁定杆的上端部,
上述头枕部包括:
盖部件,形成上述头枕部的外形面,使上述锁定杆贯通并延伸;
可动板,在上述盖部件的内部以能够向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
盖托架,配置于上述可动板的后方,固定于上述锁定杆;
下部托架,固定于上述盖托架的下端;
上部托架,配置于上述可动板与上述盖托架之间,通过连接部件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相连接;
第一驱动部,形成于上述上部托架,用于使上述可动板向上述上下方向移动;以及
第二驱动部,形成于上述下部托架,用于使上述可动板和上述上部托架向前后方向移动,
上述可动板、上述盖托架、上述下部托架、上述上部托架、上述第一驱动部及上述第二驱动部形成于上述盖部件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若上述第一驱动部进行工作,则上述可动板向上述上下方向移动,上述上部托架维持固定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若上述第二驱动部进行工作,则上述可动板和上述上部托架一同向上述前后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一对导轨,固定于上述上部托架的前部面;以及
导板,与上述可动板连接及固定,以与上述可动板形成为一体的方式移动,
通过上述一对导轨来引导上述导板的上述上下方向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驱动部包括:
第一马达,固定于上述上部托架;
第一丝杠,向上述上下方向延伸,通过上述第一马达驱动并进行旋转;以及
第一滑动部,一侧与上述第一丝杠螺纹结合,另一侧固定于上述可动板或上述导板,
若通过上述第一马达的驱动来使上述第一丝杠进行旋转,则上述第一滑动部沿着上述第一丝杠向上述上下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第一减速部,上述第一减速部设置于上述第一马达与上述第一丝杠之间,通过对上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进行减速来向上述第一丝杠传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滑动部包括:
螺母部,与上述第一丝杠螺纹结合;
连接部,向相对于上述螺母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
突出部,从上述连接部朝向上述可动板延伸,固定于上述可动板或上述导板,
上述上部托架包括使上述突出部贯通并延伸的管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驱动部包括:
第二马达,固定于上述下部托架;
第二丝杠,向上述上下方向延伸,通过上述第二马达来驱动并进行旋转;
第二滑动部,与上述第二丝杠螺纹结合;以及
连接部件,用于使上述盖托架和上述第二滑动部相连接,并使上述第二滑动部和上述上部托架相连接,
若通过上述第二马达的驱动来使上述第二丝杠进行旋转,则上述第二滑动部沿着上述第二丝杠向上述上下方向移动,并调节上述盖托架与上述上部托架之间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包括:
第一连接臂,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盖托架的一侧面相连接,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滑动部的第一端部相连接;
第二连接臂,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滑动部的第一端部相连接,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上部托架的一侧面相连接;
第三连接臂,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盖托架的另一侧面相连接,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滑动部的第二端部相连接;以及
第四连接臂,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滑动部的第二端部相连接,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上部托架的另一侧面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二滑动部向上述上下方向移动时,上述第一连接臂与上述第二连接臂之间的角度及上述第三连接臂与上述第四连接臂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托架包括:
平板形主板;以及
一对侧弯曲部,从上述平板形板的两侧面分别向后方弯曲而成,
在上述一对侧弯曲部中的一个形成第一平转轴及第二平转轴,上述第二平转轴形成于上述第一平转轴的前方,
在上述一对侧弯曲部中的另一个形成第三平转轴及第四平转轴,上述第四平转轴形成于上述第三平转轴的前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件包括:
第一连杆,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平转轴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的一侧面相连接;
第二连杆,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平转轴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的一侧面相连接;
第三连杆,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三平转轴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的另一侧面相连接;以及
第四连杆,上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四平转轴相连接,下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托架的另一侧面相连接,
上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部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平转轴相连接,上述第四连接臂的另一端以能够平转的方式与上述第四平转轴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第二减速部,上述第二减速部设置于上述第二马达与上述第二丝杠之间,通过对上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进行减速来向上述第二丝杠传递。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件由可挠性材质形成,当上述第一驱动部或上述第二驱动部进行工作时,上述盖部件发生弹性变形。
CN201710839752.0A 2017-02-16 2017-09-18 电动头枕装置 Pending CN1086885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70020995 2017-02-16
KR10-2017-0020995 2017-0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8540A true CN108688540A (zh) 2018-10-23

Family

ID=63844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39752.0A Pending CN108688540A (zh) 2017-02-16 2017-09-18 电动头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885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7216A (zh) * 2021-03-26 2021-06-18 重庆宏立至信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平移头枕
WO2023000682A1 (zh) 2021-07-21 2023-01-26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座椅头枕和车辆座椅
WO2023024477A1 (zh) * 2021-08-26 2023-03-02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座椅电动头枕和车辆座椅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98194A (ja) * 2013-11-18 2015-05-2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CN105034894A (zh) * 2014-04-21 2015-11-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动力头枕电连接器
DE102015009659A1 (de) * 2015-07-25 2016-02-18 Daimler Ag Sitzlehnenanordnung,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
CN105835737A (zh) * 2016-05-20 2016-08-10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可电动调节头枕高度的座椅
CN106256599A (zh) * 2015-06-19 2016-12-28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头枕和具备头枕的座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98194A (ja) * 2013-11-18 2015-05-2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CN105034894A (zh) * 2014-04-21 2015-11-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动力头枕电连接器
CN106256599A (zh) * 2015-06-19 2016-12-28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头枕和具备头枕的座椅
DE102015009659A1 (de) * 2015-07-25 2016-02-18 Daimler Ag Sitzlehnenanordnung,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
CN105835737A (zh) * 2016-05-20 2016-08-10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可电动调节头枕高度的座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7216A (zh) * 2021-03-26 2021-06-18 重庆宏立至信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平移头枕
WO2023000682A1 (zh) 2021-07-21 2023-01-26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座椅头枕和车辆座椅
WO2023024477A1 (zh) * 2021-08-26 2023-03-02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座椅电动头枕和车辆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8540A (zh) 电动头枕装置
CN105534138A (zh) 一种智能遥控电动床
CN104907456B (zh) 一种翅片排片装置
CN208329170U (zh) 一种可调张拉膜边角连接装置
CN107928238A (zh) 床垫的软硬度调节机构
CN206373255U (zh) 一种数控折弯机后挡料装置
CN110250789A (zh) 一种宽度方向可伸缩的床
CN209792315U (zh) 矫直机下工作辊
CN213925559U (zh) 一种熨烫机的升降导向装置
CN215745849U (zh) 汽车转向导向臂车架支架制备加工设备
KR101945797B1 (ko) 파워 헤드레스팅 장치
CN209773235U (zh) 管片螺栓折弯模具
CN209906996U (zh) 缝纫机
CN201324780Y (zh) 上辊挠度能够补偿的卷板机
CN214639857U (zh) 一种数控钢筋弯箍机角度调节平台
CN207202558U (zh)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及其座具
CN105127331A (zh) 一种用于钢筋桁架成型机的波浪成型装置
CN202936002U (zh) 用于纺织布带收卷机的入带架
CN107985136A (zh) 一种机动车座椅结构
CN205973458U (zh) 一种拱肋吊装用机械爪
CN210792911U (zh) 一种四向调节腰托和汽车座椅
CN218201674U (zh) 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
CN105081249B (zh) 辊轧装置
CN216335978U (zh) 一种轴承承重的收放卷
CN109967561A (zh) 一种副车架矫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