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8336A - 打印设备、打印设备的主体和盒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打印设备的主体和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8336A
CN108688336A CN201711392013.8A CN201711392013A CN108688336A CN 108688336 A CN108688336 A CN 108688336A CN 201711392013 A CN201711392013 A CN 201711392013A CN 108688336 A CN108688336 A CN 108688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upporting member
movable part
sensor
prin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20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88336B (zh
Inventor
宝上和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728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817183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072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820263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88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8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88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8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04Ink-ribbon guides
    • B41J35/08Ink-ribbon guides with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0Constructions of guides for the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3/00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ribbons or like character-size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33/14Ribbon-feed devices or mechanisms
    • B41J33/16Ribbon-feed devices or mechanisms with drive applied to spool or spool spi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28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nk-ribbon mechanisms

Abstract

提供打印设备、打印设备的主体和盒,打印设备包括:基座;可移动部件,可移动地由基座保持以能够沿着与基座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对可移动部件施加偏压的弹簧;由可移动部件支撑的支承件;辊,可旋转地由支承件支撑,且在与基座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引导墨色带;被设置于辊以能够与辊一体地旋转的第一检测目标部件;和第一传感器,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且面对第一检测目标部件,且检测第一检测目标部件的旋转。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打印设备的主体和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主体以及在打印设备中使用的盒,该打印设备通过转印墨色带的墨而执行打印。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表2013-537508中,已经公开了一种通过加热墨色带(打印机墨色带)以转印墨而执行打印的打印设备(带设备)。在这个打印设备中,热敏性墨色带被缠绕在卷轴上,并且色带进给卷得以形成。从这个色带进给卷抽出(解开)的墨色带被输送,并且墨被设置于被加热的输送路径的热头(打印头)从所被输送的墨色带转印。在转印之后墨色带被缠绕到另一个卷轴,并且色带卷取卷(色带缠绕卷)得以形成。
在上述打印设备中,调节墨色带中的张力的张力调节单元被设置于打印头沿着输送方向的侧面中的一侧,并且检测墨色带的输送量的传感器组件被设置于打印头沿着输送方向的另一侧。张力调节单元设置有被设置于墨色带的输送路径的辊(张力调节辊)、在基板(板)中形成以使得张力调节辊进行往复运动的凹进部分、用于向张力调节辊施加恒定力的弹簧(拉伸弹簧),和检测张力调节辊的往复运动的位置传感器。传感器组件设置有被设置于墨色带的输送路径的辊(第一辊),和测量第一辊的旋转量的旋转传感器(传感器)。
发明内容
在传统技术中,因为张力调节单元和传感器组件已经如上所述被分开地设置,所以宽广的安设空间是有必要的,并且变得难以使得设备小型化。如果能够集成张力调节单元和传感器组件,则应该能够促进安设空间的减小,和小型化。
这里,在传统技术中通过组合张力调节单元和传感器组件而促进集成的情形中,将为张力调节单元的张力调节辊布置测量旋转量的旋转传感器。然而,在此情形中,因为张力调节辊如至此描述地那样在基板的凹进部分中移动(进行往复运动),所以不能在它已经所处状态下利用旋转传感器检测辊的旋转量。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中能够利用一个公共辊执行墨色带输送量的检测和墨色带中的张力调节的打印设备,和在该打印设备中使用的一种打印设备主体和一种盒。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打印设备通过将墨色带的墨转印到图像接收体而执行打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基座;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沿着与所述基座平行的第一方向可移动地由所述基座保持;弹簧,所述弹簧被构造为朝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对所述可移动部件施加偏压;支承件,所述支承件由所述可移动部件支撑;辊,所述辊可旋转地由所述支承件支撑,所述辊在与所述基座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引导所述墨色带;第一检测目标部件,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可旋转地被设置于所述辊,以能够与所述辊一体地旋转;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所述第一传感器被定位成面对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并且所述第一传感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的旋转。
在本发明中,引导墨色带的辊可旋转地由支承件支撑,并且支撑辊的支承件被基座保持,以能够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并且由在沿着第一方向的一侧处向其施加偏压的可移动部件支撑。辊能够与可移动部件一起地相对于基座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节施加到墨色带的张力。
在此情形中在另一方面,检测目标部件(第一检测目标部件)被一体地设置于辊,并且与辊一体地旋转。而且,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被设置成面对检测目标部件。因此,检测目标部件的旋转(换言之,辊的旋转)由第一传感器检测。结果,能够检测输送的墨色带量。
以此方式,在本发明中,包括可移动部件、弹簧、第一检测目标部件和第一传感器的机构被设置于辊的周。因此,能够执行墨色带中的张力调节和输送的墨色带量检测。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打印设备的主体,盒被可拆卸地安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盒包括:盒基座;辊,所述辊被构造为引导从色带卷抽出的墨色带,所述辊从所述盒基座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辊被设置于所述盒基座,以能够沿着与所述轴向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移动;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被设置于所述辊,以被从所述盒基座分开;和检测目标部件,在相对于所述支承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盒基座相反的一侧上的位置处,所述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所述辊。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基座;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可移动地由所述基座保持,以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移动,并且所述可移动部件被构造为在安设所述盒时支撑所述支承件;弹簧,所述弹簧被构造为对所述可移动部件施加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偏压;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在安设所述盒时,所述传感器被定位成面对所述检测目标部件,并且所述传感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检测目标部件的旋转。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公开内容,提供一种盒,所述盒能够从打印设备的主体拆卸。所述打印设备被构造为通过将墨色带的墨转印到图像接收体而执行打印,并且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可移动地由基座保持;弹簧,所述弹簧对所述可移动部件施加偏压;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所述盒包括:盒基座;辊,所述辊被构造为引导所述墨色带,并且所述辊在所述盒基座的法线方向上延伸;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被设置于所述辊,以被从所述盒基座分开,并且所述支承件被构造为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辊,并且在安设在所述打印设备的所述主体上时,所述支承件由所述可移动部件支撑;检测目标部件,在相对于所述支承件在所述法线方向上所述盒基座的相反侧上的位置处,所述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所述辊,并且所述检测目标部件被定位成在安设在所述打印设备的所述主体上时面对所述传感器;和线性引导件,所述线性引导件被设置于所述盒基座,以沿着与所述法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可移动地引导所述辊。
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一个公共辊执行墨色带中的张力调节和输送的墨色带量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外观的、从斜上侧看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打印设备的外观的、从斜下侧看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盒的总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盒的结构的分别从前侧看的前视图和从右侧看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盒的结构的从后侧看的后视图;
图6是示出盒被从打印设备移除的打印设备的总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打印设备主体的结构的分别从前侧看的前视图和从右侧看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打印设备主体的结构的从后侧看的后视图;
图9是概念地示出打印设备的概略图表;
图10是示出打印设备主体的详细结构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安设在打印设备主体上的盒的详细结构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在安设在图10中的打印设备主体上的状态下在图11中描绘的盒的透视图;
图13是从图12提取的主要构件的放大视图;
图14是通过包括引导辊100的竖直截面的侧截面视图;
图15A和图15B分别是图14中的部分A和部分B的放大视图;
图16A是示出磁体的概念布置的透视图,并且图16B是从沿着图16A中的方向P的箭头的方向的视图,示出磁体的磁力线的行为;
图17A是示出当不同的磁极被在轴向方向上布置时磁体的概念布置的透视图,并且图17B是从沿着方向Q的箭头的方向的视图,示出磁体的磁力线的行为;
图18是用于解释用于利用倾斜表面升高引导辊的尺寸关系的概略图表;
图19是示出不使用盒的、根据变型实例的打印设备的总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20当从另一个方向看打印设备时的透视图;
图21是在图20中描绘的结构中通过包括引导辊100X的竖直截面的侧截面视图;并且
图22是当从后侧看打印设备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面在参考附图时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以下说明中,竖直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对应于在每一个图表诸如图1中描绘的箭头的方向。
<打印设备的总体结构>
在图1和图2中,打印设备2包括具有外壳(外罩)21的打印设备主体4,和相对于外壳21沿着水平方向可拆卸地布置的盒3。在这个实例中,水平方向对应于前后方向。
<盒3的布置>
如在图3到图5中描绘(还参考将在以后描述的图11),盒3包括位于前侧处的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的盒基座32、两个卷轴33L和33R、四个引导辊100、101、102和103、具有轴的形式的导销35L和35R,和设置于盒基座32的把手31。
卷轴33L和33R朝向后侧水平突出。卷轴33L和33R位于将在以后描述的引导辊100和103的下侧处。卷轴33L和33R沿着左右方向位于将在以后描述的引导辊100和103之间。所述两个卷轴33L和33R中的一个被缠绕以形成卷。在这个实例中,形式为带的墨色带R(参考将在以后描述的图9)被绕卷轴33L缠绕以形成卷(参考在图9中描绘的进给侧卷RL)。在执行将在以后描述的打印时,已被缠绕的墨色带R被抽出。而且,所述两个卷轴33L和33R中的另一个在功能上用作缠绕色带以形成卷的色带卷取卷轴。在这个实例中,墨已经被转印至此的墨色带R被缠绕到卷轴33R以形成卷(参考在图9中描绘的卷取侧卷RR)。换言之,卷轴33A和33B是心轴。
引导辊100到103从盒基座32的后侧的矩形四角部分朝向后侧水平突出。引导辊100和101邻靠从卷轴33L上的卷抽出的墨色带R。相应地,引导辊100和101沿着预定输送路径(参考将在以后描述的图9)将墨色带R引导到热头42。引导辊102和103邻靠已经如上所述地使用的墨色带R。相应地,引导辊102和103引导指向卷轴33R上的卷的墨色带R。
导销35L和35R从盒基座32的后侧朝向后侧水平突出。导销35L和35R位于卷轴33L和33R的下侧处。导销35L位于卷轴33的左侧处。导销35R位于卷轴33R的右侧处。在安设在打印设备主体4的外壳21上时,导销35L和35R引导盒3。
盒基座32可旋转地支撑卷轴33L和33L。而且,在能够沿着引导辊100到103(将在以后详细地描述)中的引导辊100和103的竖直方向移动时,盒基座32被可旋转地支撑。进而,在其位置被沿着竖直方向固定的状态下,盒基座32可旋转地支撑引导辊101和102。而且,把手31被设置于盒基座32的前侧。通过用手抓持把手31,用户能够将盒3附接到打印设备主体4和将其从那里分开。
<打印设备主体的布置>
如在图1、图2和图6中描绘,打印设备主体4包括外壳21,和内置于外壳21中的热头42。
外壳21包括位于上侧处的上壁21U、位于左侧和右侧处的左右一对侧壁21L和21R、位于后侧处的后壁21B,和位于下侧处的下壁21D,从而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开口OP。热头42被布置成通过开口OP暴露。侧壁21L、上壁21U的左侧和下壁21D的左侧由单一金属板形成。而且,侧壁21R、上壁21U的右侧和下壁21D的右侧由单一金属板形成。
而且,如在图7和图8中描绘,打印设备主体4包括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的基座43。基座43具有指向前侧的表面,并且正交于基座43的方向指的是指向前侧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例如向前方向),和与法线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向后方向)。而且,平行于基座43的方向是平行于指向前侧的表面的方向(换言之,正交于法线方向的方向),并且是竖直方向和左右方向。驱动马达41a、驱动马达41b、驱动马达41c、卷轴接收部分44L、卷轴接收部分44R,和引导部件48R和48L被设置于基座43的后侧。驱动马达41a旋转地驱动卷轴33L。驱动马达41b旋转地驱动卷轴33R。驱动马达41c沿着竖直方向移位热头42。卷轴接收部分44L(例如第一安设部)在被邻靠的状态下支撑卷轴33L的前端。换言之,卷轴接收部分44L可旋转地支撑形式为绕卷轴33L缠绕的卷的墨色带R。卷轴接收部分44L由驱动马达41a旋转地驱动。卷取侧上的卷轴接收部分44R(例如第二安设部)在被邻靠的状态下支撑卷轴33R的前端。换言之,卷轴接收部分44R支撑形式为缠绕到卷轴33R的卷的墨色带R。卷轴接收部分44R由驱动马达41b旋转地驱动。引导部件48R和48L调整通过分别与导销35L和35R的前端接合而定位的水平孔45R和45L。
而且,引导接收部分46L和46R在基座43中形成。引导接收部分46L和46R是沿着前后方向在基座43中的通孔。引导接收部分46L和46R在被穿过时分别支撑引导辊100和103的前端,从而允许引导辊100和103移位。此时,通过更靠近这些引导接收部分46L和46R而由引导辊100和103向墨色带R施加张力的弹簧部件47L和47R被设置于基座43的后侧。将在以后描述张力调节的细节。
在对应于图7的图9中描绘了在盒3安设在具有上述布置的打印设备主体4上的状态下概念地示出打印设备2的概略图表。
如在图9中描绘,墨色带R被绕卷轴33L缠绕,并且由此进给卷RL得以形成。进给卷RL例如是色带进给卷。墨色带R被绕卷轴33R缠绕并且由此卷取卷RR得以形成。卷轴33R例如是色带卷取卷。在被引导辊100和101引导时,从进给卷RL抽出的墨色带R被引导到设置于墨色带的输送路径(例如色带路径)的热头42。此时,图像接收体P被在热头42和在打印设备2外侧分开地设置的压板辊Q之间输送。墨色带R在图像接收体P和热头42之间被引导。热头42加热墨色带R,并且将墨从墨色带R转印到图像接收体P。在墨转印之后,墨色带R在被引导辊102和103引导时被缠绕到卷取侧卷RR。
热头42能够通过沿着竖直方向移动而更靠近和从压板辊Q后退。换言之,热头42通常处于等待位置(参考图2中的点短划线),并且在打印时与墨色带形成接触时朝向压板辊Q挤压墨色带R。因此,在基座43中,墨色带R的引导杆36被靠近热头42布置。
<在引导辊100中的张力检测和输送量检测>
在具有上述布置和操作的打印设备2中,本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墨色带R的输送量检测和墨色带R中的张力调节是通过使用引导辊100执行的。其细节将在下面逐步地描述。
<引导辊100及其支撑结构>
如在图10到图15中描绘,引导辊100如上所述穿过基座43的引导接收部分46L,并且沿着正交于基座43的水平方向延伸。在这个实例中,水平方向是前后方向。换言之,水平方向还能够称作盒基座32的法线方向。水平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个实例。引导辊100包括是中空的并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套筒114、支承件113F和113R、连接部件(联接部件)115,和前后两个间隔器117F和117R。在以下说明中,“引导辊100旋转”意味着至少辊的外周(换言之,轴套筒114)旋转,并且整个辊(还包括将在以后描述的轴112)可以不是必要地旋转。
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轴112被设置在轴套筒114内侧。轴112被设置于紧固部分112A的后端。螺纹在紧固部分112A的前端112a上形成。而且,凸缘部分112b被设置于紧固部分112A的前端112a的后侧。凸缘部分112a具有其两侧被倒角从而能够利用扳手转动的圆柱体的形式。而且,紧固部分112A被紧固到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盒基座32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轴接收板131。相应地,轴112(换言之,引导辊100)被可拆卸地设定在轴接收板131中(换言之,被设定于盒基座32)。
这里,支承件113F和113R被分别固定到轴112的外周向部分沿着前后方向的两端。而且,轴套筒114被设置于轴112的外周部分,并且被支承件113F和113R相对于轴112可旋转地支撑。支承件113F和113R例如包括滚珠支承件。
连接部件115被销118固定到轴套筒114,并且能够与轴套筒114一起地旋转。连接部件115包括具有最大外径的大直径部分115a、具有小于大直径部分115a的外径的外径的中直径部分115b,和具有小于中直径部分115b的外径的外径(换言之,具有最小外径)的小直径部分115c。连接部件115的这些部分被从前侧到后侧地按照这个顺序布置。
轴支承件116(例如支承件)被设置于中直径部分115b的前侧(换言之,在大直径部分115a侧上)的外周侧。轴支承件116被布置成处于从盒基座32向后分开的状态下,并且包括是固定部件的外环部分116o和是可旋转部件的内环部分116i。内环部分116i被固定到连接部件115的中直径部分115b。相应地,连接部件可旋转地由轴支承件116支撑。特别地,轴支承件116在轴套筒114和连接部件115在此处被连接的位置的后侧上的位置处可旋转地支撑连接部件115。相应地,引导辊100可旋转地由轴支承件116与支承件113F和113R支撑。这里,如在图14中描绘,引导辊100在轴支承件116的前端表面的前侧(例如沿着第二方向的一侧)上的长度LF比引导辊100在轴支承件116的前端表面的后侧(例如沿着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上的长度LR更长。轴支承件116例如包括滚珠支承件。
磁体120(例如第一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在小直径部分115c的前侧上(换言之,中直径部分115b侧上)的部分的外周侧。换言之,磁体120被设置于相对于轴支承件116与盒基座32相反的一侧,并且在轴支承件116的后侧(例如沿着第二方向的一侧)上的位置处被固定到连接部件115。磁体120是永久磁体诸如铁氧体磁体和钕磁体。而且,在前侧处的上述间隔器117F被设置于在中直径部分115b的后侧(换言之,磁体120的前侧)上的部分的外周侧。在另一方面,在后侧处的前述间隔器117R被设置于在小直径部分115c的后侧(换言之,磁体120的后侧)上的部分的外周侧。而且,螺钉121被从间隔器117R的后侧拧入小直径部分115c的后端部中。间隔器117F、磁体120和间隔器117R被夹在或者夹持在固定到前述中直径部分115b的前侧的轴支承件116的后端表面和螺钉121的前端表面之间。相应地,间隔器117F、磁体120和间隔器117R被固定到连接部件115。结果,在被间隔器117F和117R定位于轴支承件116的后侧处时,磁体120被固定到连接部件115(换言之,引导辊100),并且与引导辊100一体地(更具体地,与轴套筒114一体地)旋转。
<竖直移动的可移动部件>
如上所述可旋转地支撑引导辊的轴支承件116被设置成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沿着平行于基座43的竖直方向移动的可移动部件200被基座43保持。竖直方向是正交于轴向方向的方向,并且还称作正交方向或者第一方向。
具有L形状的滑动板(滑板)201被固定到可移动部件200的下部。滑台202被固定到滑动板201的前侧。滑台202与被固定到基座43的轨道203接合,并且在轨道203上滑动。换言之,滑台202和轨道203在功能上用作第一线性引导件。在商业上可以获得的线性引导件能够被用作滑台202和轨道203。相应地,利用滑台202和轨道203的引导功能,可移动部件200能够沿着竖直方向滑动。在另一方面,是压缩弹簧的弹簧部件47L的上端部被固定到可移动部件200的下端部。替代压缩弹簧地,可以使用设置在外壳21的上端内表面和可移动部件200之间的拉伸弹簧。弹簧部件47L的下端部被固定到基座43。相应地,向上推力被由弹簧部件47L施加的偏压施加到可移动部件200。结果,在被滑台202和轨道203引导的状态下,可移动部件200被由弹簧部件47L施加的偏压向上推动。
当可移动部件200如上所述竖直移动时,通过位于滑动板201的下部处的邻靠表面201x邻靠是轨道203的上端的止动部203x,其位置的下限得到调整。类似地,通过可移动部件200的支承件保持部200b的右端200d邻靠是如在图10中描绘设置于基座43的右端200d的上侧壁的止动部43a的下表面,在可移动部件200的竖直运动中的位置的上限得到调整。右端200d的上侧壁是在安设引导辊100时位于引导辊100的右侧上的壁。此时其中可移动部件200能够竖直从上限移动至下限的范围(例如第一范围)例如被设定为±4mm。所述两个止动部对应于第一止动器。第一范围是例如参考引导辊100的中心(旋转轴线)限定的。
在一个情形中,可移动部件200位于位于后侧处的传感器保持部200a处,和传感器保持部200a的前侧(例如,沿着第二方向的一侧)处。而且,可移动部件200包括从传感器保持部200a朝向上侧(例如沿着第一方向的一侧)突出的支承件保持部200b。支承件保持部200b是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平坦表面。支承件保持部200b通过与可旋转地支撑引导辊100的轴支承件116的下端(特别地外环部分116o)形成接触而保持轴支承件116。相应地,轴支承件116由可移动部件200支撑。而且,在支承件保持部200b的前侧(例如沿着第二方向的第一侧)处的可移动部件200设置有在支承件保持部200b被从前侧(例如沿着第二方向的一侧)分开时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200c(例如沿着第一方向的另一侧)。
<利用第一传感器实现的旋转量检测>
这里,安装台(mounting stage)205被固定到传感器保持部200a的上部。安装台205例如是电路板。磁性传感器SE1(例如第一传感器)被设置于安装台205的上部,以沿着竖直方向面对磁体120。换言之,磁性传感器SE1经由安装台205被传感器保持部200a保持,并且检测与引导辊100一起地旋转的磁体120的旋转。磁性传感器SE1例如包括霍尔元件。
换言之,如在图16A中描绘,磁体120的相同磁极被在轴向方向上连续地布置,并且磁体120的不同磁极被在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而且,如在图16B中描绘,磁体120被布置成使得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磁性传感器SE1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线Ksh与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磁体120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线Kmh一致。当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磁性传感器SE1沿着前后方向(例如第二方向)的位置如在图15B中描绘与磁体120沿着前后方向的中心位置一致。更具体地,磁体120沿着前后方向的中心位置被包括在沿着前后方向在磁性传感器SE1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区域中。通过磁体120的这种布置,磁场强度在周向方向上改变。更具体地,沿着周向方向,在磁极的边界位置处磁性强度是极弱的,并且在最远离磁极的边界的位置处磁性强度是极强的。能够通过对于检测到的磁性强度变得极强和极弱的次数计数而检测磁体120的旋转量。
如上所述检测的引导辊100的旋转量被从磁性传感器SE1输出到未在图表中描绘的控制器。因为引导辊100具有引导被如上所述地输送的墨色带R的功能,所以墨色带R的输送量对应于引导辊100的旋转量。因为引导辊100的外径是已知的,所以控制器能够基于已经输入的引导辊100的旋转量检测输送的墨色带R的量。基于检测结果,控制器控制分别旋转地驱动卷轴33L和33R的驱动马达41a和41b,并且能够将输送墨色带R的实际速度调节成适当值。更具体地,控制器能够从驱动马达41a和41b的旋转速度和来自被设置于未描绘的、用于输送图像接收体P的设备的、检测输送图像接收体的速度的编码器的输入脉冲计算墨色带R的直径。而且,通过将驱动马达41a和41b的旋转速度调节成适当值,能够将输送墨色带R的速度调节成适当值。
用于检测引导辊100的旋转量的方法不被限制于如上所述利用磁性传感器SE1和磁体120的磁性方法,并且可以使用其中使用光学编码器(诸如旋转编码器)的已知的光学检测方法,或者非接触检测的另一种已知的方法。
<利用第二传感器实现的竖直运动检测>
在另一方面,如在图10、图12和图13中描绘,磁体保持器211被固定到可移动部件200的右上侧。磁体220(例如第二检测目标部件)将被固定到磁体保持器211的后侧。换言之,磁体220经由磁体保持器211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磁体保持器220是永久磁体诸如铁氧体磁体和钕磁体。
而且,磁性传感器SE2(例如第二传感器)被设置于基座43的上部,以沿着前后方向面对磁体220。磁性传感器SE2例如包括霍尔元件。这里,如上所述,通过轴支承件116与可移动部件形成接触,在被由弹簧部件47施加的偏压向上推动时,引导辊100被保持在能够竖直移动的状态下。引导辊100通过邻靠从进给侧卷RL(还参考图9中的箭头a)抽出的墨色带R进行引导。因此,当墨色带R中的张力变高时,引导辊100克服由弹簧部件47L施加的偏压地向下移动。而当墨色带R中的张力变低时,利用由弹簧部件47L施加的偏压,引导辊100向上移动。此时,根据如上所述与引导辊100一起地竖直移动的可移动部件200,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的磁体22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相应地,在固定侧上设置于基座43的磁性传感器SE2的位置和磁体220的位置相对地改变。相应地,在磁性传感器SE2的位置处磁体220的磁场的强度改变。磁性传感器SE1基于改变的磁场强度检测磁体220的位置(换言之,可移动部件200的位置和引导辊100的位置)。已经检测的引导辊100的位置被从磁性传感器SE2输出到未在图表中描绘的控制器。如前述那样,因为竖直移动的引导辊100的位置对应于被输送的墨色带R中的张力的幅值,所以控制器能够基于已经输入的引导辊100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检测墨色带R中的张力。相应地,基于检测结果,控制器能够利用已知的适当方法(包括上述驱动马达41a和41b的控制)调节墨色带R中的实际张力。与上述类似地,用于检测引导辊100的位置的方法不被限制于通过利用磁性传感器SE2和磁体220的磁性检测的方法,并且可以使用其中使用光学编码器的已知的光学检测方法,或者非接触检测的另一种已知方法。
在以上说明中,磁性传感器SE2在固定侧上被设置于基座43,并且磁体220在可移动侧上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然而,不限制于这种布置地,相反,磁体220可以在固定侧上被设置于基座43,并且磁性传感器SE2可以在可移动侧上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并且可以基于磁体220和磁性传感器SE2的相对移位量计算墨色带R中的张力。
可移动部件200、弹簧部件47L、轴支承件116、引导辊100、磁体200和磁性传感器SE1形成第一张力施加机构。第一张力施加机构调节如上所述设置于从进给侧卷RL至热头42的色带路径的墨色带R中的张力。
<在盒3中用于引导辊100的支撑机构>
在另一方面,在盒3侧上支撑引导卷100的上述轴接收板131被盒基座32保持,以能够沿着平行于盒基座32的竖直方向(例如第一方向)移动。
换言之,固定到轴接收板131的下部的前侧的滑台132与被固定到盒基座的轨道133接合,并且在轨道133上滑动。换言之,滑台132和轨道133在功能上用作第二线性引导件。在商业上可获得的线性引导件能够被用作滑台132和轨道133。相应地,利用滑台132和轨道133的引导功能,轴接收板131(换言之,引导辊100)能够沿着竖直方向(例如线性方向)滑动。
当轴接收板131以此方式竖直移动时,通过位于轴接收板131的前端部的下侧处的邻靠表面131x邻靠轨道133的止动部133x,其位置的下限得到调整。类似地,通过位于轴接收板131的上端处的邻靠表面131y邻靠设置于盒基座32的止动部32y,在轴接收板131的竖直运动中的位置的上限得到调整。此时其中轴接收板131能够从上限至下限竖直移动的范围(例如第二范围)例如被设定为±3[mm],这小于其中可移动部件能够竖直移动的范围(第一范围)。第二范围是参考可移动部件200的上端(支承件保持部200b)限定的。而且,沿着竖直方向,第一范围的中心的位置和第二范围的中心的位置一致。这里,特别地,在轴接收板131与止动部132x和32y中的任何一个支承件保持部的状态下,可移动部件200处于从上述两个止动部(是第一止动器)分开的状态下。所述两个止动部133x和32y对应于第二止动器。
而且,这里,设置于上述可移动部件200(参考图15B)的倾斜表面200c沿着竖直方向的长度L不小于其中可移动部件200能够竖直移动的范围(第一范围)的一半、其中轴接收板131能够竖直移动的范围(第二范围)的一半和引导辊100(参考图15B)的半径r的总和。
轴接收板131和轨道133与滑台132被布置成相互间是可移除的,并且通过移除轴接收板131和轨道133与滑台,能够从盒基座32移除轴112(换言之,引导辊100)。换言之,引导辊100被可拆卸地安设在作为第二线性引导件的滑台132和轨道133上。
<在引导辊103中的张力检测>
即使在引导辊103中,仍然通过类似于如在图12中描绘用于引导辊100的方法执行墨色带R的张力检测和调节。
换言之,与设置于类似于可移动部件200的可移动部件200A的支承件保持部200b类似地,通过引导接收部分46R插入的引导辊103相对于支承件接收部分(未在图表中描绘)被可旋转地支撑。换言之,在引导辊103中,类似于轴112的轴如已经如此延伸的那样延伸至后端侧。引导辊103延伸的部分是大直径部分。这里,类似于轴套筒114的轴套筒被支承件113F和113R连接到轴。轴套筒可旋转地由保持轴的后端的可移动部件200A支撑。虽然这里省略了详细的图表和说明,但是与可移动部件200类似地,可移动部件200A被设置成能够在被轨道引导时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并且由弹簧部件47R施加的偏压施加了沿着向上方向的推力。
而且,与关于可移动部件200类似地,如在图12中描绘,类似于磁体保持器211的磁体保持器211A被安设在可移动部件200A的上侧上。而且,类似于磁体220的磁体220A被固定到磁体保持器211A的后侧。类似于磁性传感器SE2的磁性传感器SE2A被设置于基座43的上部,以沿着前后方向面对磁体220A。这里,引导辊103如上所述与可移动部件200A形成接触。相应地,引导辊103在被由弹簧部件47R施加的偏压向上推动时被保持在能够竖直移动的状态下,并且通过邻靠被缠绕至卷取卷RR的墨色带R而进行引导(还参考图9中的箭头b)。因此,当墨色带R中的张力变高时,引导辊103克服由弹簧部件47R施加的偏压地向下移动,并且当在墨色带R中的张力变低时,引导辊103利用由弹簧部件47R施加的偏压向上移动。此时,与上述类似地,根据与引导辊103一起地竖直移动的可移动部件200A,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A的磁体220A沿着竖直方向移动。与上述类似地,基于从磁体220到磁性传感器SE2A的磁性强度的变化,磁体220A的位置(换言之,可移动部件200A和引导辊103的位置)得到检测。已经得到检测的引导辊103的位置被从磁性传感器SE2A输出到控制器,并且基于已经输入的引导辊103的位置,墨色带R中的张力得到检测,并且控制器基于已经得到检测的张力通过已知的适当方法(包括上述驱动马达41a和41b的控制)调节墨色带R中的实际张力。
被设置于从热头42至卷取侧卷RR的色带路径并且调节墨色带R中的张力的可移动部件200A、弹簧部件47R和轴支承件形成第二张力施加机构。第二张力施加机构不包括作为磁体200和磁性传感器SE1的布置。
<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2中,引导墨色带R的引导辊100可旋转地由轴支承件116支撑。而且,轴支承件116由被基座43保持的可移动部件200支撑,以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相应地,引导辊100能够与可移动部件200一起地相对于基座43沿着竖直方向移动。而且,因为向上偏压被弹簧部件47L施加到可移动部件200,所以能够以上述方式调节施加到墨色带R的张力。
磁体120被一体地设置于引导辊100,并且与引导辊100一体地旋转。而且,磁性传感器SE1被设置成面对磁体120。相应地,磁体120的旋转(换言之,引导辊100的旋转)由磁性传感器SE1检测。因为引导辊100的外径已知,所以能够基于磁体120的旋转量检测被输送的墨色带R的量。
结果,根据本实施例,可移动部件200、弹簧部件47L、轴支承件116、磁体120和磁性传感器SE1被绕一个引导辊100设置。因此,能够执行墨色带R中的张力调节和被输送的墨色带R的量检测这两者。结果,如与其中张力调节机构和检测被输送的墨色带R的量的传感器组件如上所述被分开地设置的传统结构相比,能够减小用于安设的空间,并且促进打印设备2的小型化。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引导辊100被上述紧固部分112A或者轴接收板131可拆卸地安设在盒基座32(更具体地,滑台132)上。相应地,在盒3中,能够从盒基座32移除并且分离引导辊100。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可移动部件200包括位于支承件保持部200b前面的倾斜表面200c。倾斜表面200c在从支承件保持部200b朝向前侧分离时向下侧倾斜。换言之,倾斜表面200c朝向后侧向上倾斜。相应地,在于打印设备主体4的基座43上沿着前后方向安设盒3时(参考图10和图12),引导辊100朝向基座43的前端能够朝向后侧推动倾斜表面200c。相应地,引导辊100在向下推动可移动部件200时由可移动部件200支撑。结果,能够以快速并且有效率的方式安设盒3,并且经由可移动部件200甚至在打印设备主体4侧处支撑被支撑在盒3侧上的引导辊100。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打印设备主体4包括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的磁体220,和检测磁体220的位置的、设置于基座43以面对磁体220的磁性传感器SE2。
在其中如上所述引导辊100(与可移动部件200一起地)能够相对于基部件43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布置中,能够利用相对于磁体220相对地移位的磁性传感器SE2检测磁体220。相应地,能够可靠地检测引导辊100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结果,能够检测墨色带R中的张力,并且通过驱动马达41a和41b的驱动控制可靠地执行张力调节。此时,特别地,能够将磁体220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并且将磁性传感器SE2设置于基座43。相应地,不象在磁体220被设置于基座43并且磁性传感器SE2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的情形中,能够形成使得磁性传感器SE2不被移动的结构。通常,该结构使得磁性传感器SE2被线束连接到基座43。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通过形成使得磁体120和220由磁性传感器SE1和SE2检测的布置,不象在以光学方式执行检测的情形中,它不易受到由于尘土引起的干扰所影响。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如在图16A中描绘,磁体120的相同磁极被在轴向方向上连续地布置,并且磁体120的不同磁极被在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并且进而,磁性传感器SE1沿着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Kmh与磁体120沿着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Ksh一致。这个布置具有以下意义。
换言之,例如即使在其中不同的磁极如在图17A中描绘被在轴向方向上布置的磁体120X的情形中,仍然能够利用磁性传感器SE1检测旋转。因此,能够使用磁体120X作为第一检测目标部件。然而,在使用磁体120X的情形中,因为磁力线如在图17B中描绘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环,所以磁场强度在轴向方向的中央位置处弱化。因此,为了确保检测准确度,有必要例如在轴向方向上(参考图17B中的ΔK)使得磁性传感器SE1X在轴向方向上的中心线Ksv和磁体120X在轴向方向上的中心线Kmv偏移。结果,当尺寸公差被加以考虑时,有必要受到偏移量ΔK充分地大,这妨碍了小型化。
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具有如在图16A中描绘在轴向方向上布置的相同磁极的磁体120。因此,磁力线如在图16B中描绘沿着径向方向形成环。因此,偏移等是不必要的,并且能够可靠地促进小型化。
而且,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竖直方向的范围(第一范围)中引导可移动部件200的轨道203被设置于基座43,并且在平行于竖直方向的范围(第二范围)中引导引导辊100的轨道133被设置于盒3。相应地,设置于盒3的引导卷100在盒3的盒基座32侧上被轨道133沿着竖直方向引导。而且,在打印设备主体4的基座43侧上,经由经由倾斜表面200c连接的可移动部件200,它被轨道203沿着竖直方向引导。以此方式,能够形成带有双端支撑的引导结构。因此,即使当墨色带R中的张力引起的力被施加到引导辊100时,引导辊100仍然能够在引导卷100的倾斜减小的状态下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而且,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轨道203的第一范围(在上述实例中±4mm)大于轨道133的第二范围(在上述实例中±3mm)。轨道203的引导范围(第二范围)是在盒3侧处直接引导引导辊100的范围,并且轨道203的引导范围(第一范围)是在打印设备主体4侧处引导可移动部件200的范围(换言之,间接地引导引导辊100的范围)。如上所述,轨道203的引导范围(第一范围)大于轨道203的引导范围(第二范围)。相应地,即使当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由于尺寸公差而存在变动时,轨道203仍然能够可靠地在整个第二范围中移动,并且能够确保引导辊100的可移动范围。
而且,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表面200c沿着竖直方向的长度L(参考图15B)不小于第一范围的一半、第二范围的一半和引导辊的半径r的总和。这个布置具有以下意义。
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在打印设备主体4和盒3是分别的结构的情形中,在于打印设备主体4侧上安设盒3之前,可移动部件200被弹簧部件47L推动到上侧,并且向上移位(参考图10)。而在盒3侧上,引导辊100被引导辊100的重量移位到下侧(参考图11)。在这种状态下,为了利用倾斜表面200c引导(升高)引导辊100,必要的是,当可移动部件200位于第二范围的上端处时,当引导辊100位于第一范围的下端处时,倾斜表面200c的下端位于引导辊100的下端的下侧处。在本实施例中,不使倾斜表面200c沿着竖直方向的长度L小于(“第一范围的一半”+“第二范围的一半”+“引导辊100的半径”)。这里,如上所述,第一范围是参考引导辊100的中心(旋转轴线)限定的。第二范围是参考可移动部件200的上端(支承件保持部200b)限定的。而且,第一范围的中心的位置和第二范围的中心的位置一致。在这种前提下,当第一范围被示意为“a”并且第二范围被示意“b”时,通过使得长度L不小于(a/2+b/2+r),倾斜表面200c能够可靠地移动引导辊100沿着竖直方向的下端。
而且,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基座43的止动器(诸如止动部203x)位于第一端的两端处,并且通过与可移动部件200形成接触而调整第一范围。而且,设置于盒3的止动部132x和32y位于第二范围的两端处,并且通过与引导辊100形成接触而调整第二范围。而且,在引导辊100和止动部132x与32y接触的状态下,可移动部件200和止动器(诸如止动部203x)被分离。
相应地,能够分别利用止动部203x和止动部132x与32y对于轨道203的引导范围(第一范围)和轨道133的引导范围(第二范围)设定预定极限。而且,在设定极限时,在引导辊100和止动部132x与32y接触的状态下,可移动部件200和止动部203被分开。通过使得尺寸为这种尺寸,由弹簧部件47R施加弹性偏压的功能不被止动部203x等禁用。并且能够促使一直有效地使用。
本发明不被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各种变型都是可能的。将在下面逐步地描述这种变型实例。
(1)不使用盒的情形
在该实施例中,缠绕进给侧卷RL的卷轴33L和缠绕卷取侧卷PR的卷轴33R被设置于独立于打印设备主体4的盒3。而且,卷轴33L和33R由设置于基座43的卷轴接收部分44L和44R接收,并且由驱动马达41a和41b驱动。然而,本教导不被限制于这种布置。换言之,盒3可以被省略,并且可以将对应于卷轴33L和33R的卷轴设置于基座43,并且所设置的卷轴可以直接由马达驱动。将在下面通过参考图19到图22描述这种变型实例。
<打印机的概略结构>
在图19到图21中描绘了根据这个变型实例的打印机2X的总体结构。在图19到图21中,为了明确布置而省略了对应于外壳21的外壳。如在图表中描绘,打印机2X包括对应于基座43的基本矩形基座43X、分别对应于卷轴33L和33R的两个卷轴33LX和33RX,和分别对应于引导辊100、101、102和103的四个引导辊100X、101X、102X和103X(在图表中省略了引导辊102X)。
与图9中的上述进给侧卷RL类似地,墨色带R被缠绕以在所述两个卷轴33LX和3RX中的一个(在这个实例中卷轴33LX)上形成卷。卷轴33LX由对应于驱动马达41a的驱动马达41aX旋转地驱动。相应地,在执行打印时被缠绕的墨色带R被抽出。而且,所述两个卷轴33LX和33RX中的另一个(在这个实例中卷轴33RX)由对应于驱动马达41b的驱动马达41bX旋转地驱动。相应地,与图9中的上述卷取侧卷RR类似地,在被抽出之后具有由对应于热头42的热头42X转印的墨的墨色带R被缠绕以绕卷轴33RX形成卷。
引导辊100X、101X、102X和103X分别从基座43X的角部朝向前侧水平突出。与引导辊100和101类似地,引导辊100X和101X邻靠从卷轴33LX上的卷抽出的墨色带R。相应地,引导辊100X和101X沿着预定输送路径将墨色带R引导到热头42X。与引导辊102和103类似地,在被如上所述地使用之后,引导辊102X和103X邻靠墨色带R。相应地,引导辊102X和103X引导指向卷轴33RX上的卷的墨色带R。
<引导辊100X及其支撑结构>
如在图19到图21中描绘,引导辊100X包括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对应于轴112和轴套筒114的组合(联合)体的轴112X、对应于轴支承件116的两个轴支承件116aX和116bX,和对应于间隔器117F和117R的间隔器117X。
轴112X从前侧到后侧包括具有最大外径的大直径部分112aX、具有小于大直径部分112aX的外径的外径的中直径部分112bX,和具有小于中直径部分112bX的外径的外径(换言之,具有最小外径)的小直径部分112cX。轴支承件116aX可旋转地支撑轴112X的中直径部分112bX。轴支承件116bX可旋转地支撑位于基座43X的前表面的后侧处的、在轴112X的中直径部分112bX上的部位。相应地,轴112X(换言之,整个引导辊100X)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下可旋转地由轴支承件116aX和116bX支撑。以此方式,在该变型实例中,该机构是这样的,即,轴112X旋转,并且不同于在其中轴112被固定到盒3并且轴套筒114绕轴112旋转的实施例中的机构。
对应于磁体120的磁体120X(例如第一磁体或者第一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小直径部分112cX的外周侧。这里,上述间隔器117X被设置于小直径部分112cX的前侧(换言之,磁体120的前侧)处的部分的外周侧。而且,对应于螺钉121的螺母121X被从磁体120X的后侧拧到小直径部分112cX的后端部中。相应地,间隔器117X和磁体120X被夹(夹持)在中直径部分112bX的后端表面和螺母121X的前端表面之间。相应地,间隔器117X和磁体120X被固定到轴121X。结果,在被间隔器117X定位于轴支承件116aX和116bX的后侧(例如沿着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处时,磁体120X被固定到轴112X(换言之,引导辊100X),并且与引导辊100X一体地旋转。
<竖直移动的可移动部件>
即使在本变型实例中,与在实施例中类似地,可旋转地支撑引导辊100X的轴支承件116aX和116bX仍然被设置成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因此,在本变型实例中,对应于能够沿着平行于基座43X的竖直方向移动的可移动部件200的可移动部件200X被基座43X保持。是基座43X沿着前后方向的通孔的、对应于引导接收部分46L的引导接收部分46LX在基座43X中形成。
换言之,可移动部件200X包括具有穿过引导接收部分46LX的上部的基部分200aX,和被一体地设置于基部分200aX的后侧以从基座43X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200bX。对应于滑台202的滑台202X被固定到基部分200aX的前侧。滑台202X与被固定到基座43X的、对应于轨道203的轨道203X接合,并且在轨道203X上滑动。相应地,利用滑台202X和轨道203X的引导功能,可移动部件200X能够沿着竖直方向滑动。在另一方面,是对应于弹簧部件47L的压缩弹簧的弹簧部件47RX的上端部被固定到基部件200aX的下端部。弹簧部件47RX的下端部被固定到基座43X。相应地,由弹簧部件47RX施加的偏压向可移动部件施加向上的推力。结果,在被滑台202X和轨道203X引导的状态下,可移动部件200X被由弹簧部件47RX施加的偏压向上推动。如至此描述地,磁体120X被设置于引导辊100X的轴112X,并且轴112X经由轴支承件116aX和116bX由可移动部件200X支撑。因此,能够说磁体120X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X。特别地,在这个实例中,如在图21中描绘,磁体120X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X沿着竖直方向(例如第一方向)的一侧(例如上侧)上的端部(换言之,在处于滑台202X的上端的上侧的、沿着高度方向的位置处)。
<由第一传感器实现的旋转量检测>
在另一方面,在此情形中,可移动部件200X的基部分200a支撑可旋转地支撑引导辊100X的轴支承件116aX的外周向侧(更具体地,在图表中省略的、类似于外环部分116o的外环部分)。而且,位于基部分200aX的后侧处的突出部分200bX支撑可旋转地支撑引导辊100X的轴支承件116bX的外周向侧(更具体地,在图表中省略的、类似于外轮部分116o的外环部分116o)。
而且,对应于安装台205的安装台205X被安设在突出部分200bX的上部上。对应于磁性传感器SE1的磁性传感器SE1X(例如第一传感器)被设置于安装台205X的上部,以沿着竖直方向面对磁体120X。换言之,磁性传感器SE1X经由安装台205X被可移动部件200X的突出部分200bX保持,并且磁性地检测与引导辊100X一起地旋转的磁体120X的旋转。与在实施例中类似地,已经检测的引导辊100X的旋转量被从磁性传感器SE1X输出到未在图表中描绘的控制器。如上所述,因为引导辊100X具有引导被输送的墨色带R的功能,所以控制器能够基于已经输入的引导辊100X的旋转量检测被输送的墨色带R的量。基于检测结果,控制器控制旋转地驱动卷轴33LX和33RX的驱动马达41aX和41bX,并且能够将输送墨色带R的实际速度调节成适当值。更具体地,与在实施例中类似地,墨色带R的直径是根据从编码器输入的脉冲和驱动马达41aX与41bX的旋转速度计算的,并且能够通过调节驱动马达41aX和41bX的旋转速度而将输送墨色带R的速度调节成适当值。因为磁体120X的详细结构类似于磁体120,所以省略其说明。而且,为了检测引导辊100X的旋转量,与在实施例中类似地,可以使用其中使用光学编码器的已知光学检测方法,或者非接触检测的另一种已知方法。
<由第二传感器实现的竖直运动检测>
在另一方面,如在图20和图21中描绘,对应于磁体220的磁体220X(例如第二磁体或者第二检测目标部件)被固定到可移动部件200X的基部分200a的下侧。特别地,在这个实例中,磁体220X被设置于在可移动部件200X沿着竖直方向(例如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例如下侧)上的端部(换言之,在这个实例中,在滑台202X的下端的下侧处沿着高度方向的位置)。
而且,对应于磁性传感器SE2的磁性传感器SE2X(例如第二传感器)被设置于基座43X,以沿着左右方向面对磁体220X。这里,如上所述,对于引导辊100X,轴支承件116aX和116bX被可移动部件200X保持。相应地,在被由弹簧部件47RX施加的偏压向上推动时,引导辊100X被保持在能够竖直移动的状态下,并且通过邻靠从上述进给侧卷抽出的墨色带R进行引导(也参考在图9中描绘的结构中的上述箭头a)。相应地,当墨色带R中的张力变高时,引导辊100X,克服由弹簧部件47RX施加的偏压地向下移动,并且当墨色带R中的张力变低时,由于由弹簧部件47RX施加的偏压,引导辊100X向上移动。
与在实施例中类似地,如前述那样根据与引导辊100X一起地竖直移动的可移动部件200X,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X的磁体220X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相应地,在磁性传感器SE2X的位置处由磁体220X产生的磁场的强度改变。基于改变的磁场强度,磁性传感器SE2X检测磁体220X的位置(换言之,可移动部件200X的位置和引导部件100X的位置)。已经检测的引导辊100X的位置被从磁性传感器SE2X输出到未在图表中描绘的控制器。如上所述,竖直移动的引导辊100X的位置对应于被输送的墨色带R中的张力的幅值。因此,控制器能够基于已经输入的引导辊100X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检测墨色带R中的张力。相应地,基于检测结果,控制器能够利用已知的适当方法(包括上述驱动马达41aX和41bX的控制)调节墨色带R中的实际张力。与上述类似地,用于检测引导辊100X的位置的方法不被限制于利用磁性传感器SE2X和磁体220X实现的磁性检测方法,并且可以使用其中使用光学编码器的已知光学检测方法,或者非接触检测的另一种已知方法。
在以上说明中,磁性传感器SE2X在固定侧上被设置于基座43X,并且磁体200X在可移动侧上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X。然而,本教导不被限制于这种布置。相反,磁体220X可以在固定侧上被设置于基座43X,磁性传感器SE2X可以在可移动侧上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X,并且可以基于磁体220X和磁性传感器SE2X的相对移位量计算墨色带R中的张力。
<在引导辊103X中的张力检测>
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表和说明,但是与在实施例的引导辊103中那样类似地,即使在引导辊103X中,仍然利用类似于用于引导辊100X的方法的方法执行墨色带R中的张力的检测和调节。
换言之,引导辊103经由适当的轴支承件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轴支承件由类似于可移动部件200X的可移动部件(未在图表中描绘)支撑。类似于可移动部件200X地,可移动部件被设置于基座43,以能够在被滑台和轨道引导时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并且由类似于弹簧部件47RX的弹簧部件施加的偏压施加向上的推力。
这里,类似于可移动部件200X,类似于磁体220X的磁体(未在图表中描绘)被固定到未在图表中描绘的可移动部件,并且类似于磁性传感器SE2X的磁性传感器(未在图表中描绘)被设置于基座43X,以沿着前后方向面对未在图表中描绘的磁体。结果,与上述类似地,当由引导辊103X引导的墨色带R中的张力变高时,引导辊103X克服由未在图表中描绘的弹簧部件施加的偏压地向下移动。而且,当使得墨色带R中的张力是低的时,利用由未在图表中描绘的弹簧部件施加的偏压,引导辊103X向上移动。结果,磁性强度根据被设置于引导辊103X的、未在图表中描绘的磁体和未在图表中描绘的可移动部件的竖直运动改变。基于磁性强度的变化,磁体的位置(换言之,引导辊103X的位置)由未在图表中描绘的磁性传感器检测。所检测的引导辊103X的位置被从磁性传感器输出到控制器,并且墨色带R中的张力得到检测,并且基于检测到的张力,控制器利用已知的适当方法(包括上述驱动马达41aX和41bX的控制)将墨色带R中的实际张力调节成适当值。
未在图表中描绘的可移动部件、未在图表中描绘的弹簧部件和未在图表中描绘的轴支承件(不包括诸如磁体200X和磁性传感器SE1X的布置)形成第二张力施加机构。第二张力施加机构如上所述调节设置于从热头42至卷取侧卷的色带路径的墨色带R中的张力。
<变型实例的效果>
即使利用本变型实例的打印设备2X,仍然实现了类似于实施例的效果。
换言之,引导墨色带R的引导辊100X可旋转地由轴支承件116aX和116bX支撑,并且轴支承件116aX和116bX由被基座43X保持的可移动部件200X支撑,以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相应地,引导辊100X能够与可移动部件200X一起地相对于基座43X沿着竖直方向移动。而且,因为向上偏压被弹簧部件47RX施加到可移动部件200X,所以能够如上所述调节施加到墨色带R的张力。
在另一方面,在此情形中,磁体120X被一体地设置于引导辊100X,并且与引导辊100X一体地旋转。而且,因为磁性传感器SE1X被设置于磁体120X,所以磁体120X的旋转(换言之,引导辊100X的旋转)由磁性传感器SE1X检测。因为引导辊100X的外径已知,所以能够基于磁体120X的旋转量检测被输送的墨色带R的量。
结果,即使在本变型实例中,利用其中可移动部件200X、弹簧部件47RX、轴支承件116aX和116bX、磁体120X和磁性传感器SE1X被绕一个引导辊100X设置的结构,执行墨色带R中的张力调节和被输送的墨色带R的量检测这两者仍然是可能的。结果,如与其中张力调节机构和检测被输送的墨色带R的量的传感器组件如前述那样被分开地设置的传统结构相比,仍然能够减小用于安设的空间,并且促进打印设备2X的小型化。
而且,即使在本变型实例中,打印设备2X仍然包括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X的磁体220X,和检测磁体220X的位置的、设置于基座43X以面对磁体220X的磁性传感器SE2X。在如上所述其中引导辊100X(与可移动部件200X一起地)能够相对于基座43X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结构中,磁体220X由相对于磁体220X相对地移位的磁性传感器SE2X检测。相应地,能够可靠地检测引导辊100X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结果,能够检测施加到墨色带R的张力,并且通过驱动马达41aX和41bX的驱动控制可靠地执行张力调节。此时,特别地,磁体220X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X,并且磁性传感器SE2X被设置于基座43X。相应地,不象在磁体220X被设置于基座43X并且磁性传感器SE2X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X的情形中,能够形成其中磁性传感器SE2不被移动的结构。通常,磁性传感器SE2X被线束连接到基座43X。
而且,即使在本变型实例中,磁体120X和220X仍然由磁性传感器SE1X和SE2X检测。相应地,不象在以光学方式执行检测的情形中,它不易受到由于尘土引起的干扰所影响。
而且,即使在本变型实例中,与在实施例中类似地,磁体120X的相同磁极被在轴向方向上连续地布置,并且磁体120X的不同磁极被在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并且进而,磁性传感器SE1X沿着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未在图表中描绘)与磁体120X沿着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未在图表中描绘)一致。相应地,与上述类似地,因为磁力线沿着径向方向形成环,所以偏移是不必要的,并且能够可靠地促进小型化。
而且,在本变型实例中,磁体120X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X的上侧的端部,并且磁体220X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200X的下侧的端部。相应地,能够将磁体120X和磁体220X布置成沿着竖直方向分开。因此,在其中布置磁性传感器SE1X的空间不与布置磁性传感器SE2X的空间干涉。而且,通过将磁体120x和磁体220X分开,因为在磁性传感器SE1X的位置处由磁体220X产生的磁场的强度和在磁性传感器SE2X的位置处由磁体120X产生的磁场的强度弱化,所以检测准确度得到改进。
(2)其它
在至此给出的说明中,提及术语诸如“垂直”、“水平”、“平行”和“平坦”并非旨在是在严格的意义上给出的。换言之,在术语“垂直”、“水平”、“平行”和“平坦”中,在设计和制造时的公差和误差是可接受的,并且这些术语分别意味着“基本垂直”、“基本水平”、“基本平行”和“基本平坦”。
而且,在至此给出的说明中,提及描述视觉尺寸和大小的术语诸如“相同”、“等价”和“不同”并非旨在是在严格的意义上的。换言之,在术语“相同”、“等价”和“不同”中,在设计和制造时的公差和误差是可接受的,并且这些术语分别意味着“基本相同”、“基本等价”和“基本不同”。
而且,除至此给出的说明之外,根据该实施例和变型实例的技术可以在适当地组合时使用。
虽然其它实施例和变型实例未在这里例示,但是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并且实现各种变型。

Claims (22)

1.一种打印设备,所述打印设备通过将墨色带的墨转印到图像接收体而执行打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基座;
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沿着与所述基座平行的第一方向可移动地由所述基座保持;
弹簧,所述弹簧被构造为朝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对所述可移动部件施加偏压;
支承件,所述支承件由所述可移动部件支撑;
辊,所述辊可旋转地由所述支承件支撑,所述辊在与所述基座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引导所述墨色带;
第一检测目标部件,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可旋转地被设置于所述辊,以能够与所述辊一体地旋转;和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所述第一传感器被定位成面对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并且所述第一传感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弹簧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端部被固定到所述基座,并且
所述可移动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弹簧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盒,所述盒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可移除地被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所述弹簧和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于所述基座,并且
所述支承件、所述辊和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被设置于所述盒,并且
在所述盒被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条件下,所述可移动部件支撑所述支承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包括:
传感器保持部,所述传感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以保持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支承件保持部,所述支承件保持部相对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处,所述支承件保持部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朝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并且所述支承件保持部与所述支承件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通过从被安设在所述基座上的状态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移动,所述盒被从所述基座移除,并且
所述可移动部件包括:
传感器保持部,所述传感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以保持所述第一传感器;
支承件保持部,所述支承件保持部相对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处,所述支承件保持部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朝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并且所述支承件保持部与所述支承件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接触;和
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支承件保持部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处,并且所述倾斜表面随着从所述支承件保持部朝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移开而朝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辊的从所述支承件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的长度比所述辊的从所述支承件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长度长,并且
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被布置在所述支承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和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二检测目标部件,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和所述基座中的一个;和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和所述基座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被定位成面对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件,并且所述第二传感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件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并且
所述第二传感器被设置于所述基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并且
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和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是永久磁体,并且
所述第一传感器是磁性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永久磁体的相同磁极被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连续,并且所述永久磁体的不同磁极被在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并且
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永久磁体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线性引导件,所述第一线性引导件被设置于所述基座,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范围中引导所述可移动部件;和
第二线性引导件,所述第二线性引导件被设置于所述盒,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范围中引导所述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线性引导件的所述第一范围大于所述第二线性引导件的所述第二范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倾斜表面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范围的一半、所述第二范围的一半与所述辊的半径的总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止动器,所述第一止动器被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止动器位于所述第一范围的两端处,并且所述第一止动器被构造为通过与所述可移动部件形成接触而调整所述第一范围;和
第二止动器,所述第二止动器被设置于所述盒,所述第二止动器位于所述第二范围的两端处,并且所述第二止动器被构造为通过与所述辊形成接触而调整所述第二范围,
在所述辊和所述第二止动器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可移动部件和所述第一止动器被分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辊被可拆卸地安设在所述第二线性引导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5和12至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安设部,所述第一安设部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色带进给卷,从所述色带进给卷抽出墨色带;
第二安设部,所述第二安设部用于支撑色带卷取卷,从所述色带进给卷抽出的所述墨色带被缠绕到所述色带卷取卷;
热头,所述热头在所述第一安设部和所述第二安设部之间被设置于墨色带路径,以通过加热将所述墨色带的所述墨转印到所述图像接收体;
第一张力施加机构,所述第一张力施加机构在所述热头和所述第一安设部之间被设置于所述墨色带路径,并且所述第一张力施加机构包括所述可移动部件、所述弹簧、所述支承件、所述辊、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和
第二张力施加机构,所述第二张力施加机构在所述热头和所述第二安设部之间被设置于所述墨色带路径,并且所述第二张力施加机构包括所述可移动部件、所述弹簧和所述支承件,并且所述第二张力施加机构不包括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和所述第一传感器。
18.根据权利要求5和12至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辊包括:
轴,所述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端部被附接到所述盒;
套筒,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轴可旋转地被设置于所述轴的外周;和
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被连接到所述套筒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上的端部,并且所述联接部件被与所述套筒一体地转动,并且
所述支承件被构造为将所述连接部件可旋转地支撑在将所述套筒和所述连接部件连接的位置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上的位置处,并且
在所述支承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被固定到所述连接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用于与盒一起使用,且包括主体,所述盒能够被可拆卸地安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盒包括:
盒基座;
辊,所述辊被构造为引导从色带卷抽出的墨色带,所述辊从所述盒基座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辊被设置于所述盒基座,以能够沿着与所述轴向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移动;
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被设置于所述辊,以被从所述盒基座分开;和
第一检测目标部件,在相对于所述支承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盒基座相反的一侧上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所述辊;其中
所述打印设备的所述主体包括所述基座、所述可移动部件、所述弹簧和所述第一传感器;
所述可移动部件被构造为在安设所述盒时支撑所述支承件;并且所述第一传感器被定位成在安设所述盒时面对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
20.一种盒,所述盒用于与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一起使用,其中所述打印设备包括主体,并且所述盒能够从所述主体拆卸,
所述盒包括:
盒基座、所述支承件、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件和线性引导件;其中
所述支承件被设置于所述辊,以被从所述盒基座分开,所述支承件被构造为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辊,并且在安设在所述打印设备的所述主体上时,所述支承件由所述可移动部件支撑;
在相对于所述支承件在法线方向上所述盒基座的相反侧上的位置处,所述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所述辊,并且所述检测目标部件被定位成在安设在所述打印设备的所述主体上时面对所述传感器;并且
所述线性引导件被设置于所述盒基座,以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引导所述辊。
21.一种打印设备的主体,盒被可拆卸地安设在所述主体上,
所述盒包括:
盒基座;
辊,所述辊被构造为引导从色带卷抽出的墨色带,所述辊从所述盒基座在轴向方向上延伸,所述辊被设置于所述盒基座,并且所述辊能够沿着与所述轴向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移动;
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被设置于所述辊,以被从所述盒基座分开;和
检测目标部件,在相对于所述支承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盒基座相反的一侧上的位置处,所述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所述辊,
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基座;
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可移动地由所述基座保持,以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移动,所述可移动部件被构造为在安设所述盒时支撑所述支承件;
弹簧,所述弹簧被构造为对所述可移动部件施加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偏压;和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在安设所述盒时,所述传感器面对所述检测目标部件,并且所述传感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检测目标部件的旋转。
22.一种盒,所述盒能够从打印设备的主体拆卸,
所述打印设备被构造为通过将墨色带的墨转印到图像接收体而执行打印,并且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可移动地由基座保持;
弹簧,所述弹簧用于对所述可移动部件施加偏压;和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被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件,
所述盒包括:
盒基座;
辊,所述辊被构造为引导所述墨色带,所述辊在所述盒基座的法线方向上延伸;
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被设置于所述辊,以被从所述盒基座分开,所述支承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辊,并且在安设在所述打印设备的所述主体上时,所述支承件由所述可移动部件支撑;
检测目标部件,在相对于所述支承件在所述法线方向上所述盒基座的相反侧上的位置处,所述检测目标部件被设置于所述辊,所述检测目标部件被定位成在安设在所述打印设备的所述主体上时面对所述传感器;和
线性引导件,所述线性引导件被设置于所述盒基座,以沿着与所述法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可移动地引导所述辊。
CN201711392013.8A 2017-03-31 2017-12-21 打印设备、打印设备的主体和盒 Active CN108688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2802A JP2018171830A (ja) 2017-03-31 2017-03-31 印刷装置
JP2017-072802 2017-03-31
JP2017107284A JP2018202633A (ja) 2017-05-31 2017-05-31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本体並びにカセット
JP2017-107284 2017-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8336A true CN108688336A (zh) 2018-10-23
CN108688336B CN108688336B (zh) 2020-01-17

Family

ID=59974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2013.8A Active CN108688336B (zh) 2017-03-31 2017-12-21 打印设备、打印设备的主体和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5980B1 (zh)
EP (1) EP3381706A1 (zh)
CN (1) CN1086883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2947A (zh) * 2019-02-19 2019-09-06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打码机及其马达转速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47139B1 (en) 2019-02-01 2020-05-1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and ribbon winding features
EP3698980A1 (en) * 2019-02-25 2020-08-26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and ribbon winding featur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71A (zh) * 1994-05-13 1996-11-20 阿鲁普斯电气株式会社 热传导打印机
GB2438441A (en) * 2006-03-20 2007-11-28 Markem Tech Ltd Solenoid operated actuator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958702A (zh) * 2010-07-22 2013-03-06 马肯-依玛士有限公司 带驱动器及操作带驱动器的方法
US20140212196A1 (en) * 2013-01-31 2014-07-3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Ribbon tens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ibbon printing system
CN106364182A (zh) * 2015-07-24 2017-02-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6666A (ja) 2007-06-29 2009-01-15 Nisca Corp リボンスプール、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刷装置
EP2392465A3 (en) 2010-06-03 2015-03-11 JVM Co., Ltd. Printer for automatic pack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71A (zh) * 1994-05-13 1996-11-20 阿鲁普斯电气株式会社 热传导打印机
GB2438441A (en) * 2006-03-20 2007-11-28 Markem Tech Ltd Solenoid operated actuator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958702A (zh) * 2010-07-22 2013-03-06 马肯-依玛士有限公司 带驱动器及操作带驱动器的方法
US20140212196A1 (en) * 2013-01-31 2014-07-3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Ribbon tens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ibbon printing system
CN106364182A (zh) * 2015-07-24 2017-02-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2947A (zh) * 2019-02-19 2019-09-06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打码机及其马达转速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81489A1 (en) 2018-10-04
EP3381706A1 (en) 2018-10-03
CN108688336B (zh) 2020-01-17
US10105980B1 (en)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8336A (zh) 打印设备、打印设备的主体和盒
US9004629B2 (en) Image quality by printing frequency adjustment using belt surface velocity measurement
US9557575B2 (en) Image stabilization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WO2015046119A1 (ja) 缶印刷装置および缶検査装置
CN104070862B (zh) 印刷装置
US10500750B2 (en) Cutting apparatus
US20130106041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table mechanism, position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5999752B2 (ja) バリアブル印刷機
JPH021989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搬送装置
WO2012043015A1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191490B2 (ja) シート形状の基材のアライメントに対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602415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40265109A1 (en) Tracking in belt on belt architecture through self-alignment
JP6562000B2 (ja) 搬送ベルトの張力調整方法、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202633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本体並びにカセット
US922126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700964B (zh) 记录材料传送设备和记录材料传送方法
JP7017118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13493B (zh) 光学防手震驱动结构
JP6893357B2 (ja) 位置決め装置
CN105936185B (zh)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JP2011126206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の傾き調整方法
JP2004277088A (ja) 帯状体の位置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印刷装置、並びに帯状体の位置調整方法
JP4929067B2 (ja) 印刷装置
TW201946854A (zh) 電池材料用運送裝置以及電池製造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