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5486A - 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5486A
CN108685486A CN201710220288.7A CN201710220288A CN108685486A CN 108685486 A CN108685486 A CN 108685486A CN 201710220288 A CN201710220288 A CN 201710220288A CN 108685486 A CN108685486 A CN 108685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hipping
variable power
pow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02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85486B (zh
Inventor
吴明川
周庄彪
杨伸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202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854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85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5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85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5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4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with tools driven from the top s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7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 A47J43/0705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for machines with tools driven from the upper s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7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 A47J43/0705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for machines with tools driven from the upper side
    • A47J43/0711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for machines with tools driven from the upper side mixing, whipping or cutt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eans For Foods Or Fodder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所述宽容量料理机包括加热装置、搅打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相连接,且配置有针对不同容量范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制浆控制模块,并用于根据当前容量所处的容量范围调用相应的制浆控制模块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本发明可实现较大容量范围的全程分段控制制浆,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容量的制浆需求。

Description

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豆浆机、破壁机等料理机的制浆容量范围太小。例如小容量豆浆机的容量通常在300-400mL的变化范围内,其最大容量与最小容量之差仅0.1L,不能满足在家庭人员较多时使用,而大容量豆浆机的容量虽相对较大(如0.9-1.3L),但最大容量与最小容量之差仍然仅0.4L,使得一人在家制作豆浆时,因容量太大而造成浪费。并且,目前的料理机进行制浆时,因容量变化范围较小,往往采用固化的制浆程序,从而不论放入的食材的多少,制浆的流程都是固定的,影响制浆效果。
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宽容量的料理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料理机的容量范围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该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能够满足用户对制浆容量的不同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宽容量料理机,包括加热装置和搅打装置,该宽容量料理机还包括: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相连接,且配置有针对不同容量范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制浆控制模块,并用于根据当前容量所处的容量范围调用相应的制浆控制模块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宽容量料理机的制浆方法,所述宽容量料理机包括加热装置、搅打装置和控制装置,且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有针对不同容量范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制浆控制模块,且所述制浆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宽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以及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所述当前容量所处的容量范围,并根据当前容量所处的容量范围调用相应的制浆控制模块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实现较大容量范围的全程分段控制制浆,并保证制浆效果,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容量的制浆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宽容量料理机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至图7为对应不同容量范围的制浆控制模块的制浆控制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料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料理机的搅拌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料理机的搅拌加热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所示的料理机中的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15为不同形状的搅拌加热锅的主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料理机中,搅拌加热锅与机座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其中采用了图4所示的搅拌加热锅;
图17图示了图13所示形状的搅拌加热锅与内胆的组装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养生机在更换装配有的炖蒸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方位词如“内、外”通常指的是相对于腔室而言的腔室内外。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宽容量料理机,如图1所示,该宽容量料理机包括加热装置、搅打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相连接,且配置有针对不同容量范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制浆控制模块,并用于根据当前容量所处的容量范围调用相应的制浆控制模块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
其中,所述宽容量料理机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该宽容量料理机上的容量选择旋钮,该容量选择旋钮响应于用户操作而生成指示所述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的容量信息,并将所述容量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例如,可配置容量选择旋钮为五档位的旋钮,分别示出0.3-0.5L、0.5-08L、0.8-1.2L、1.2-1.6L以及1.6-2.0L五个档位,以供用户选择。
可替换地,所述宽容量料理机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的液位传感器,且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向所述控制装置传输检测到的当前容量的信息。这里,优选为所述液位传感器能伸入至宽容量料理机内部的浆液中,以准确测量当前容量。
进一步地,每一制浆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制浆阶段:
1)预热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先进行全功率加热,再进行变功率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防溢装置可以是安装在料理机内的防溢棒,下文将详细描述。
其中,所述全功率加热是指以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进行加热,所述变功率加热则是指以低于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的可变功率进行加热。该阶段对食材进行了预热,而温度越高的食材,在搅打过程中产生的泡沫会越小。
2)搅打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变功率搅打-全功率搅打的第一过程(比如图3、图4的流程)或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全功率搅打的第二过程(比如图5-图7的流程)。
其中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中的搅打功率依次增加,且第二过程中进行两次变功率加热的加热功率相同或依次减小。
该阶段中,搅打与加热不同时进行,从而有利于降低制浆过程中的噪声。
3)熬煮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变功率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这里,所述加热装置在预热阶段、搅打阶段和熬煮阶段中进行变功率加热的加热功率可以依次减小或相同。另外,不同的制浆控制模块在各制浆阶段中所对应的加热功率、加热时间和加热次数可以相同或不同,且所对应的搅打时间和搅打次数可以相同或不同。
下述将会通过示例进一步详细介绍这三个阶段,在此则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宽容量料理机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的制浆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制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宽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来获取当前容量:1)控制装置获取宽容量料理机上的容量选择旋钮响应于用户操作而生成的指示所述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的容量信息;2)控制装置获取安装在宽容量料理机内的用于检测所述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的液位传感器所采集的当前容量的信息。
步骤S2,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所述当前容量所处的容量范围,并根据当前容量所处的容量范围调用相应的制浆控制模块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
其中,每一制浆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包括:预热步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先进行全功率加热,再进行变功率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搅打步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变功率搅打-全功率搅打的第一过程或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全功率搅打的第二过程,其中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中的搅打功率依次增加,且第二过程中进行两次变功率加热的加热功率相同或依次减小;以及熬煮步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变功率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这里,所述预热步骤、搅打步骤和熬煮步骤与上述的预热阶段、搅打阶段和熬煮阶段相适应。
此外,在预热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等待步骤,该等待步骤中,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在所述宽容量料理机启动预定时间后再进入所述预热步骤。如此,可避免料理机直接进入加热程序时产生的瞬时噪声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
下面通过制造豆浆的示例来具体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宽容量料理机的工作流程。该示例中,配置控制装置中设置有针对五个不同的容量范围的制浆控制模块,分别为:1)针对0.3L至0.5L的容量范围的第一制浆控制模块;2)针对0.5L至0.8L的容量范围的第二制浆控制模块;3)针对0.8L至1.2L的容量范围的第三制浆控制模块;4)针对1.2L至1.6L的容量范围的第四制浆控制模块;5)针对1.6L至2.0L的容量范围的第五制浆控制模块。
这里,对容量的分段可容错量进行调整,不同的容量范围对应的食材量也会不同,如表1所示。
表1:容量与食材量配比
容量 0.3L~0.5L 0.5L~0.8L 0.8L~1.2L 1.2L~1.6L 1.5L~2.0L
食材量 35g 55g 85g 110g 130g
其中,总容量是食材量与水量之和,根据选定的容量范围,用户可参考表1放入适当的食材和水。
下面分别介绍五个制浆控制模块所执行的控制流程。这里,为了更为清楚地描述控制流程中涉及的参数的变化,结合表2示出的参数进行描述。
表2:示例参数定义
一、针对0.3L至0.5L的容量范围的第一制浆控制模块
当所述当前容量处于0.3L至0.5L之间时,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制浆控制模块优选被配置为依次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31,启动宽容量料理机后,等待预定时间t0
这里,设置t0的目的在于使料理机在启动后不立即进行加热程序,从而避免了料理机启动后因加热程序而立即产生噪声,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需说明的是,该步骤S31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也可省略。
步骤S32,启动加热装置以全功率W加热t01,使浆液温度达到K2
步骤S33,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4加热t1,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S33实现由全功率加热转变为变功率加热,从而有利于有效降低全功率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泡沫,且该步骤循环N次,以保证将食材煮软,而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34,启动搅打装置以变功率Q搅打D后停止T5,循环N次。
步骤S35,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5加热t3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36,启动搅打装置以变功率Q1搅打D1后停止T5,循环N次。
步骤S37,启动搅打装置以全功率Q0搅打D2后停止T6,循环N次。
该步骤采用全功率搅打,以将浆液中的颗粒物打到细碎。
步骤S38,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6加热t1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该步骤S38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3,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3×N的时间。另外,在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也可不进行循环,而是在停止加热T1后直接转入下一流程。
经上述步骤S31-S38,实现了0.3L-0.5L的小容量制浆,各参数的合理配置更保证了制浆的效率和质量、营养、口感。
另外,需说明的是,对于下述第二至第五制浆控制模块,部分实施细节可参考这里的第一制浆控制模块的流程,下文则不再赘述。
二、针对0.5L至0.8L的容量范围的第二制浆控制模块
当所述当前容量处于0.5L至0.8L之间时,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制浆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依次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41,启动宽容量料理机后,等待预定时间t0
步骤S42,启动加热装置以全功率W加热t01,使浆液温度达到K2
步骤S43,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3加热t1,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从而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44,启动搅打装置以变功率Q搅打D后停止T5,循环N次。
步骤S45,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4加热t3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46,启动搅打装置以变功率Q1搅打D1后停止T5,循环N次。
步骤S47,启动搅打装置以全功率Q0搅打D2后停止T5,循环N次。
步骤S48,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5加热t1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该步骤S48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3,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3×N的时间。另外,在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也可不进行循环,而是在停止加热T1后直接转入下一流程。
经上述步骤S41-S48,实现了0.5L-0.8L的容量制浆,各参数的合理配置更保证了制浆的效率和质量、营养、口感。
三、针对0.8L至1.2L的容量范围的第三制浆控制模块
当所述当前容量处于0.8L至1.2L之间时,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制浆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依次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51,启动宽容量料理机后,等待预定时间t0
步骤S52,启动加热装置以全功率W加热t02,使浆液温度达到K1
步骤S53,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2加热t1,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从而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54,启动搅打装置以变功率Q搅打D后停止T3,循环N次。
步骤S55,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3加热t2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56,启动搅打装置以变功率Q1搅打D3后停止T3,循环N次。
步骤S57,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3加热t3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58,启动搅打装置以全功率Q0搅打D4后停止T4,循环N次。
步骤S59,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4加热t1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该步骤S59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2,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2×N的时间。另外,在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也可不进行循环,而是在停止加热T1后直接转入下一流程。
经上述步骤S51-S59,实现了0.8L-1.2L的容量制浆,各参数的合理配置更保证了制浆的效率和质量、营养、口感。
四、针对1.2L至1.6L的容量范围的第四制浆控制模块
当所述当前容量处于1.2L至1.6L之间时,如图6所示,所述第四制浆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依次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61,启动宽容量料理机后,等待预定时间t0
步骤S62,启动加热装置以全功率W加热t03,使浆液温度达到K1
步骤S63,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1加热t,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从而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64,启动搅打装置以变功率Q搅打D后停止T3,循环N次。
步骤S65,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2加热t1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66,启动搅打装置以变功率Q1搅打D3后停止T3,循环N次。
步骤S67,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3加热t2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68,启动搅打装置以全功率Q0搅打D4后停止T4,循环N次。
步骤S69,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4加热t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该步骤S69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2,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2×N的时间。另外,在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也可不进行循环,而是在停止加热T1后直接转入下一流程。
经上述步骤S61-S69,实现了1.2L-1.6L的容量制浆,各参数的合理配置更保证了制浆的效率和质量、营养、口感。
五、针对1.6L至2.0L的容量范围的第五制浆控制模块
当所述当前容量处于1.6L至2.0L之间时,如图7所示,所述第五制浆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依次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71,启动宽容量料理机后,等待预定时间t0
步骤S72,启动加热装置以全功率W加热t04,使浆液温度达到K。
步骤S73,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1加热t,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从而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74,启动搅打装置以变功率Q搅打D后停止T3,循环N次。
步骤S75,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2加热t1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76,启动搅打装置以变功率Q1搅打D3后停止T3,循环N次。
步骤S77,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3加热t2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1,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1×N的时间。
步骤S78,启动搅打装置以全功率Q0搅打D4后停止T4,循环N次。
步骤S79,启动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3加热t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该步骤S79中,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停止加热T2,以防止泡沫溢出,该步骤循环N次,共停止加热T2×N的时间。另外,在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后,也可不进行循环,而是在停止加热T后直接转入下一流程。
经上述步骤S71-S79,实现了1.6L-2.0L的大容量制浆,各参数的合理配置更保证了制浆的效率和质量、营养、口感。
这里,需说明的是,对于上述五个制浆控制模块的加热控制,可以通过可控硅控制加热装置来实现表2中的变功率加热,也可以采用间歇等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比如设定全功率W加热预设时间后停止几秒再进行20%W的变功率加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五个五制浆控制模块可实现0.3L-2.0L的容量范围的全程分段控制,充分解决了豆浆机等现有料理机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制浆容量的要求的问题;且每个容量段分别采用不同的制浆程序,从而保证每个容量段制浆的效率和质量、营养、口感。
进一步地,如图8、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宽容量料理机,该宽容量料理机还包括机座2和用于放置食材的搅拌加热锅4,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座2的内胆3和对该内胆加热的加热体6,所述搅打装置包括带有搅拌机头的搅拌盖1,搅拌盖1装配至机座2的顶端开口以罩盖内胆3,内胆中盛有加热介质,例如水等;其中,搅拌机头底端的搅拌刀15伸入搅拌加热锅4中以搅拌打浆,加热体6加热内胆3中的加热介质,并通过该加热介质或加热介质蒸汽来加热搅拌加热锅4中的打浆浆液。
本发明实施例的宽容量料理机中增设了炖蒸结构,即搅拌加热锅4,通过加热介质腔C中的加热介质和搅拌加热锅4,可实现炖、蒸等间接、立体式加热方式,使得受热更均匀,避免直接加热带来的受热不均,同时搅拌加热锅4内食材的营养释放也更充分,符合养生之道。搅拌加热锅4还便于拿取,方便炖蒸、搅打和倒出豆浆等操作。
具体地,当加热体6加热内胆3时,参见图8,可将加热介质腔C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沸腾的水可间接加热且立体式均匀加热炖蒸容器内的食材,如豆浆、果汁等,即实现炖、煮食功能。相较于现有的直接加热方式,加热更均匀稳定,不易破坏食材的内部纤维组织等,更具营养。
同时,沸腾的水产生水蒸气,可由加热介质腔C进入搅拌加热锅4的机头容纳腔B和搅打腔A内以蒸汽加热食材,实现蒸食功能。
特别地,为与搅拌机头配合,如图10、图16、图17所示,搅拌加热锅4的底部容腔形成为缩径的搅打腔A,搅拌加热锅4的上端口直径大于搅拌锅4的底面直径,搅拌机头底端的研磨罩16、搅拌刀15伸入搅打腔A中。通过对搅拌加热锅4的底端缩径设计,可实现小水量的充分打浆效果,搅打更充分,效率更高。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讲述搅拌加热锅4的底端缩径设计及其与搅拌机头配合的搅打效果。
搅拌机头的搅拌刀轴14伸入搅打腔A中,该搅拌刀轴14的底端安装有搅拌刀15和罩盖该搅拌刀15的研磨罩16,为适于伸入其中,搅打腔A的内径D1应大于研磨罩16的最大外径D,其中,优选地,研磨罩16的最大外径D为25~100mm,搅打腔A的内径D1为30~150mm。
结合图12和图16可见,当搅打一定量的食材(例如泡水后的豆)时,由于搅打腔A的直径(即底部圆筒段的外径)D1远小于顶部圆筒段41的直径D3,例如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底部圆筒段的外径D1与顶部圆筒段的外径D3的比值优选为不大于0.8,具有相当的缩径程度。这样往搅拌加热锅4内加注相应量的水即可,显然底部缩径设计的容腔内的水位更高。换言之,搅打相同量的食材所需的水量更少,搅打区域更集中,搅打、研磨效果更佳。
具体地,参见图10的一种优选结构的搅拌加热锅4,可以是多段式结构,例如包括顶部圆筒段41、底部圆筒段42乃至中间圆筒段等等。如图12所示的三段式缩径结构中,顶部圆筒段41、中间圆筒段、底部圆筒段42的直径依次减小,即D3>D2>D1。其中,底部圆筒段42的外径D1为30~150mm,中间圆筒段的直径D2为40~100mm,顶部圆筒段41的直径D3为100~260mm。当然,各直径大小根据具体要求而设计。同理,各圆筒段的轴向高度H1、H2、H3也具体设定。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以三段式缩径结构为例,H3>H2>H1参见图12,搅拌加热锅4可以分为三种规格,分别为20mm﹤H1﹤50mm,50mm﹤H2﹤100mm,100mm﹤H3﹤150mm;50mm﹤H1﹤100mm,100mm﹤H2﹤160mm,150mm﹤H3﹤200mm;100mm﹤H1﹤180mm,160mm﹤H2﹤240mm,200mm﹤H3﹤300mm,其中,H1为底部圆筒段42的高度,H2为底部圆筒段42与中间圆筒段的高度,H3为底部圆筒段41的高度。当然,搅拌加热锅4的锅体形状也不限于图12、图13所示的分段圆筒形状,还可以是图14所示的花瓶式锥筒形状或图15所示的鼓形筒形状。在图14、图15中,锅体横截面的两侧棱边为呈中心镜像对称的半径为R的双弧线,底端缩口、顶端扩口。优选地,双弧线也可以相应设计为三种规格,分别为100mm﹤R﹤150mm,150mm﹤R﹤260mm,260mm﹤R﹤350mm。
更具体地,底部圆筒段42形成搅打腔A,搅打腔A的内周壁可设置扰流筋、研磨筋(图中未能显示)等,以有助于细碎搅打食材。例如图10中通过由外至内的挤压成型,可在搅打腔A的内周壁形成扰流筋,同时搅打腔A的外周壁留下挤压(冲压)痕迹,即冲压凹槽44’。为助于减少沉渣积留并避免产生锐角结构,搅拌加热锅4的底端周缘可形成圆倒角结构,即搅打腔A的底壁边缘与其内周壁之间形成有圆倒角结构43,例如图14、图15中的半径r的圆倒角,其中,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圆倒角的半径r也可相应地设置为三种规格,分别为1mm﹤r﹤5mm,5mm﹤r﹤10mm,10mm﹤r﹤25mm。
其中,为使得研磨罩16、搅拌刀15在搅打腔A内获得最优的搅打效果。在各元件及其装配尺寸上应进行优化。
结合图12、图16可见,为容纳研磨罩16、搅拌刀15,搅打腔A的高度H1应大于研磨罩16的高度H,其中,优选地,研磨罩16的高度H也可以分为三种规格分别为10mm﹤H﹤30mm,30mm﹤H﹤50mm,50mm﹤H﹤100mm。使得研磨罩16能够完全没入搅打腔A中,增进搅拌打浆效果。搅拌刀15的直径为d,其中,优选地,搅拌刀15的搅拌直径d为20~100mm,距离搅拌刀轴14的底端间距为h1,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搅拌刀轴14的底端间距h1可以满足0.5mm﹤h1﹤10mm或10mm﹤h1﹤40mm两种规格要求。搅拌刀15完全容纳在研磨罩16内,可充分搅打其中的食材。
在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研磨罩16的最大外径D与搅打腔A的内径D1的比值优选为0.7~0.9,使得二者之间的径向间隙相对小。又例如,搅打腔A的内径D1与研磨罩16的最大外径D之差不小于5mm,即径向间隙不小于2.5mm,以保持搅打时的水流畅通。同样地,研磨罩16的底端与搅打腔A的底壁之间的高度间距h(即底部间距)不小于5mm,使得搅打时的水流能够呈立体状四处流动。同理,搅拌加热锅4的底壁与内胆3的底壁之间也优选地形成有间隙t,以避免直接加热,利于加热介质的立体导热。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研磨罩16的底端与搅打腔A的底壁之间的高度间距h为0mm﹤h﹤40mm,特别优选地设有两种规格,分别为5mm﹤h﹤20mm,20mm﹤h﹤40mm。搅拌加热锅4的底壁与内胆3的底壁之间形成的间隙t为0mm﹤t﹤60mm,特别优选地设有两种规格,分别为0.5mm﹤t﹤20mm,20mm﹤t﹤60mm。
另外,图10的搅拌加热锅4的顶端还形成有杯嘴49,方便倒出搅打后的食材。搅拌加热锅4的顶端还可设置耳把47,方便手工操作取拿,这种耳把47可一体成型,也可焊接、铆接等固定于搅拌加热锅4的锅体外壁,耳把47还可以是可隐藏的枢转式耳把等。此外,搅拌加热锅4的外周壁还可设有气孔、缺口等蒸汽通道,以供蒸汽进入其中。
参见图9,从功能区分,本发明的搅拌盖1可包括搅拌机头和机头盖,机头盖的径向尺寸大,大于内胆3的外径,也大于顶部圆筒段42的直径,从而机头盖可扣合至机座2的顶端以罩盖内胆3。其中搅拌机头用于伸入搅拌加热锅4中实现搅打功能。在具体结构上,搅拌盖1可包括构成外壳体的机头上盖11和机头下盖12,二者可卡扣配合或超声波焊接等固定连接在一起。搅拌机头内置于机头下盖12内,搅拌机头包括搅拌电机13和伸入内胆3中的搅拌刀轴14,搅拌刀轴14的底端安装搅拌刀15、研磨罩16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加热体6和所述搅拌电机13,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优选配置为本领域的常规控制板。在图8中,由于加热介质腔C的蒸汽会不断向上溢出,为避免接触蒸汽而损坏,控制搅拌电机13的控制板8不再设置在机头盖中,而是特别地设置在机座2的侧壁内,这样就有效地避免被加热,被水蒸气侵蚀。
同时为实现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电连接形式,机头盖与机座2的顶端周缘部之间形成有配对的电连接器17,机头盖罩盖于机座2上时,对齐的电连接器17之间形成电连接,此时机座2内的电路板组件7能够向搅拌电机13供电,控制板8也可通过配对插接的电连接器17或者通过无线通讯等其他方式,以电连接并控制搅拌电机13,例如控制搅拌电机13的启动、停止、转速、工作时长等各种参数。
控制板8同时也控制加热体6的加热,由于二者均设置在机座2内,可直接导线电连接。在图8中,加热体6优选地设置在内胆3的底部,加热体6可以是发热盘或IH加热线盘等,焊接在内胆3的底部,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例如厚膜加热、PTC加热等。
以图8所示的宽容量料理机为例,在食材加工过程中,感温、防溢控制必不可少。参见图9、图16、图17,其中的搅拌机头还设有伸入内胆3中的感温棒9和/或防溢棒10,其中防溢棒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溢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感温棒9和/或防溢棒10可通过配对插接的电连接器17或者通过无线通讯等其他方式,以与控制板8电连接,从而实时监控搅拌加热锅4中的食材的温度、液位等。
另外,为方便实现搅拌盖1与机座2之间的装配,参见图11,机座2的顶端开口的内周缘部可形成有环形止口凹槽21,搅拌盖1上设有与环形止口凹槽21形状匹配的环形止口凸台18,如图9所示。搅拌盖1可通过环形止口凸台18装配至机座2的环形止口凹槽21上。这种环形凹槽与凸台构成的扣合结构易于操作,可轻易地将机盖组件装配至机身组件上。
参见图11,环形止口凹槽21的底壁形成为水平支撑环面211,环形止口凹槽21的侧壁形成为向下且向内倾斜的倾斜配合环面212,环形止口凸台18上形成有相应形状的配合面。水平支撑环面211可在竖直方向上支撑机盖组件,倾斜配合环面212在径向支撑并防止机盖组件径向移位。而且倾斜配合环面212可起到装配时的自动定心作用,以防操作人员疏忽而扣合不到位时,搅拌盖1可顺着倾斜配合环面212密贴扣合机座2。
其中,搅拌加热锅4优选为食品级的不锈钢、陶瓷、玻璃、紫砂、木材或竹筒材质的锅体。搅拌加热锅4的表面还可喷涂有陶瓷涂层、易洗涂层等。
上述宽容量料理机中的搅拌盖1还可更换为设有蒸汽口的炖蒸盖1’,作为炖锅、蒸锅、电饭煲等使用,方便地实现各种蒸、炖、煮、煲汤等功能。如图18所示,该炖蒸盖1’能够装配至机座2的顶端开口以罩盖内胆3。相应地,作为炖蒸容器的搅拌加热锅4也更换为与炖蒸盖1’配合使用的尺寸更小的炖蒸杯4’。
其中,炖蒸杯4’置于盛有加热介质的内胆3内,顶部通过炖蒸盖1’罩盖。这种炖蒸杯4’不限于杯状,也可以是炖蒸盅等其他形式。通常,这种炖蒸杯、炖蒸盅等的尺寸相对内胆3较小,可方便的手持放入内胆3中。
由于沸腾态的水不断产生水泡,容易造成炖蒸杯4’不稳甚至倾倒,为此图18所示的宽容量料理机中还包括搁置于内胆3的底壁上用于夹持固定炖蒸杯4’的炖蒸支架5,该炖蒸支架5可由铁丝等箍成,具有三个或更多个支腿,从而能够稳定支撑在内胆3的底壁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炖蒸盖1’扣合至机座2时,若在二者之间增设可松开的锅牙锁合结构,且在炖蒸盖1’的蒸汽口设置适合的蒸汽阀,则图18所示的宽容量料理机甚至还可用作电压力锅等使用。
可见,图18所示的宽容量料理机作为组件,具有多种的功能性机盖,即具有搅拌盖1和炖蒸盖1’,采用搅拌盖1与机身组件配合使用,则形同豆浆机可用于搅打、粉碎及煮熟食材,采用炖蒸盖1’与机身组件配合使用时,则可实现对食材的蒸、煮、炖等多种功能,这样就实现了一机多能,可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宽容量料理机。
此宽容量料理机集成豆浆机、电饭煲等多种单一小家电产品的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养生需求,在炖、蒸、煮等符合国人认同的食材健康加工烹饪方式的基础上,还可实现食材碎化,乃至均匀加热、多容量制浆等功能,进而能够开发、衍生出更多的食材组合加工方式,适于加工更多的菜品。
可见,此宽容量料理机的操作菜单极为丰富,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养生需求,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单一产品的利用率,大大节约了厨房占用空间。
结合上述的控制板8,机座2的外侧壁上可相应地设置操作显示屏,操作显示屏上设有诸多菜单操作选择项,以供用户方便地选择、操作,从而加工制作相应的食品。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宽容量料理机,包括加热装置和搅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宽容量料理机还包括:
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相连接,且配置有针对不同容量范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制浆控制模块,并用于根据当前容量所处的容量范围调用相应的制浆控制模块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容量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容量料理机还包括机座(2)和用于放置食材的搅拌加热锅(4),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座(2)的内胆(3)和对该内胆加热的加热体(6),所述内胆中盛有加热介质,所述搅打装置包括带有搅拌机头的搅拌盖(1),所述搅拌盖(1)装配至所述机座(2)的顶端开口以罩盖所述内胆(3),所述搅拌机头包括搅拌电机(13)和伸入所述内胆(3)中的搅拌刀轴(14),所述搅拌刀轴(14)的底端安装搅拌刀(15),所述搅拌刀(15)伸入所述搅拌加热锅(4)中以搅拌打浆,所述加热体(6)加热所述内胆(3)中的加热介质,并通过该加热介质加热所述搅拌加热锅(4)中的打浆浆液;
其中,所述搅拌加热锅(4)的底部容腔形成为缩径的搅打腔(A),所述搅拌加热锅(4)的上端口直径大于所述搅拌加热锅(4)的底面直径;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加热体(6)和所述搅拌电机(13),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加热锅(4)包括顶部圆筒段(41)和相对于该顶部圆筒段(41)缩径的底部圆筒段(42),所述底部圆筒段的内腔形成为所述搅打腔(A);并且
所述搅拌机头包括伸入所述搅打腔(A)中的搅拌刀轴(14),该搅拌刀轴(14)的底端安装有所述搅拌刀(15)和和罩盖该搅拌刀(15)的研磨罩(16),且所述搅打腔(A)的内径大于所述研磨罩(16)的最大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宽容量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容量料理机还包括设置在该宽容量料理机上的容量选择旋钮,该容量选择旋钮响应于用户操作而生成指示所述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的容量信息,并将所述容量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宽容量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容量料理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的液位传感器,且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向所述控制装置传输检测到的当前容量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宽容量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每一制浆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执行以下制浆阶段:
预热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先进行全功率加热,再进行变功率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所述宽容量料理机的防溢装置;
搅打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变功率搅打-全功率搅打的第一过程或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全功率搅打的第二过程,其中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中的搅打功率依次增加,且第二过程中进行两次变功率加热的加热功率相同或依次减小;
熬煮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变功率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在预热阶段、搅打阶段和熬煮阶段中进行变功率加热的加热功率依次减小或相同;
其中,不同的制浆控制模块在各制浆阶段中所对应的加热功率、加热时间和加热次数相同或不同,且所对应的搅打时间和搅打次数相同或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容量料理机,其特征在于,针对0.3L至0.5L的容量范围的第一制浆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依次执行以下制浆阶段:
预热阶段,控制加热装置先以全功率W加热,再以变功率W4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搅打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Q搅打-变功率W5加热-变功率Q1搅打-全功率搅打Q0的第一过程;
熬煮阶段,控制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6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Q0>Q1>Q,W>W4≧W5≧W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容量料理机,其特征在于,针对0.5L至0.8L的容量范围的第二制浆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依次执行以下制浆阶段:
预热阶段,控制加热装置先以全功率W加热,再以变功率W3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搅打阶段,控制搅打装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Q搅打-变功率W4加热-变功率Q1搅打-全功率Q0搅打的第一过程;
熬煮阶段,控制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5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Q0>Q1>Q,W>W3≧W4≧W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容量料理机,其特征在于,针对0.8L至1.2L的容量范围的第三制浆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依次执行以下制浆阶段:
预热阶段,控制加热装置先以全功率W加热,再以变功率W2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搅打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Q搅打-变功率W3加热-变功率Q1搅打-变功率W3加热-全功率Q0搅打的第二过程;
熬煮阶段,控制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4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Q0>Q1>Q,W>W2≧W3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容量料理机,其特征在于,针对1.2L至1.6L的容量范围的第四制浆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依次执行以下制浆阶段:
预热阶段,控制加热装置先以全功率W,再以变功率W1,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搅打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Q搅打-变功率W2加热-变功率Q1搅打-变功率W3加热-全功率Q0搅打的第二过程;
熬煮阶段,控制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4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Q0>Q1>Q,W>W1≧W2≧W3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容量料理机,其特征在于,针对1.6L至2.0L的容量范围的第五制浆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依次执行以下制浆阶段:
预热阶段,控制加热装置先以全功率W加热,再以变功率W1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搅打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Q搅打-变功率W2加热-变功率Q1搅打-变功率W3加热-全功率Q0搅打的第二过程;
熬煮阶段,控制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3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Q0>Q1>Q,W>W1≧W2≧W3
12.一种宽容量料理机的制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容量料理机包括加热装置、搅打装置和控制装置,且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有针对不同容量范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制浆控制模块,且所述制浆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宽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以及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所述当前容量所处的容量范围,并根据当前容量所处的容量范围调用相应的制浆控制模块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宽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宽容量料理机上的容量选择旋钮响应于用户操作而生成的指示所述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的容量信息;和/或
所述控制装置获取安装在所述宽容量料理机内的用于检测所述容量料理机的当前容量的液位传感器所采集的当前容量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制浆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包括以下步骤:
预热步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先进行全功率加热,再进行变功率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所述宽容量料理机的防溢装置;
搅打步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变功率搅打-全功率搅打的第一过程或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变功率搅打-变功率加热-全功率搅打的第二过程,其中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中的搅打功率依次增加,且第二过程中进行两次变功率加热的加热功率相同或依次减小;以及
熬煮步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变功率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在预热步骤、搅打步骤和熬煮步骤中进行变功率加热的加热功率依次减小或相同;
其中,不同的制浆控制模块在各制浆阶段中所对应的加热功率、加热时间和加热次数相同或不同,且所对应的搅打时间和搅打次数相同或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浆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0.3L至0.5L的容量范围的第一制浆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包括以下步骤:
预热步骤,控制加热装置先以全功率W加热,再以变功率W4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搅打步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Q搅打-变功率W5加热-变功率Q1搅打-全功率搅打Q0的第一过程;
熬煮步骤,控制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6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Q0>Q1>Q,W>W4≧W5≧W6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浆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0.5L至0.8L的容量范围的第二制浆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包括以下步骤:
预热步骤,控制加热装置先以全功率W加热,再以变功率W3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搅打步骤,控制搅打装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Q搅打-变功率W4加热-变功率Q1搅打-全功率Q0搅打的第一过程;
熬煮步骤,控制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5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Q0>Q1>Q,W>W3≧W4≧W5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浆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0.8L至1.2L的容量范围的第三制浆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包括以下步骤:
预热步骤,控制加热装置先以全功率W加热,再以变功率W2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搅打步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Q搅打-变功率W3加热-变功率Q1搅打-变功率W3加热-全功率Q0搅打的第二过程;
熬煮步骤,控制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4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Q0>Q1>Q,W>W2≧W3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浆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1.2L至1.6L的容量范围的第四制浆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包括以下步骤:
预热步骤,控制加热装置先以全功率W,再以变功率W1,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搅打步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Q搅打-变功率W2加热-变功率Q1搅打-变功率W3加热-全功率Q0搅打的第二过程;
熬煮步骤,控制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4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Q0>Q1>Q,W>W1≧W2≧W3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浆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1.6L至2.0L的容量范围的第五制浆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搅打装置的搅打功率包括以下步骤:
预热步骤,控制加热装置先以全功率W加热,再以变功率W1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搅打步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搅打装置交替运行以进行变功率Q搅打-变功率W2加热-变功率Q1搅打-变功率W3加热-全功率Q0搅打的第二过程;
熬煮步骤,控制加热装置以变功率W3加热直至浆液泡沫触到防溢装置;
其中,Q0>Q1>Q,W>W1≧W2≧W3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热步骤之前还包括等待步骤,该等待步骤中,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在所述宽容量料理机启动预定时间后再进入所述预热步骤。
CN201710220288.7A 2017-04-06 2017-04-06 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 Active CN108685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0288.7A CN108685486B (zh) 2017-04-06 2017-04-06 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0288.7A CN108685486B (zh) 2017-04-06 2017-04-06 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5486A true CN108685486A (zh) 2018-10-23
CN108685486B CN108685486B (zh) 2021-08-10

Family

ID=63842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0288.7A Active CN108685486B (zh) 2017-04-06 2017-04-06 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8548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7876A (zh) * 2009-07-28 2010-01-20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制浆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69719U (zh) * 2010-11-20 2011-06-22 刘汉军 豆浆机
CN103505044A (zh) * 2012-06-26 2014-01-1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内粉碎杯的豆浆机
CN104872292A (zh) * 2015-05-26 2015-09-02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容量自适应的制浆方法
CN205697361U (zh) * 2016-02-16 2016-11-2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食物料理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7876A (zh) * 2009-07-28 2010-01-20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制浆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69719U (zh) * 2010-11-20 2011-06-22 刘汉军 豆浆机
CN103505044A (zh) * 2012-06-26 2014-01-1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内粉碎杯的豆浆机
CN104872292A (zh) * 2015-05-26 2015-09-02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容量自适应的制浆方法
CN205697361U (zh) * 2016-02-16 2016-11-2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食物料理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5486B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80115B (zh) 蒸笼结构、电炊具及其控制方法
CN206621294U (zh) 一种用于食物料理机的过热保护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206621295U (zh) 食物料理机的控制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CN206621263U (zh) 一种食物料理机的电控系统
CN103190845B (zh) 食品料理机及豆制品的制作方法
CN108685486A (zh) 宽容量料理机及其制浆方法
CN108261114A (zh) 料理机和养生机
CN206700070U (zh) 一种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控制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CN206630505U (zh) 食物料理机
CN206979397U (zh) 料理机和养生机
CN206621269U (zh) 料理机和养生机
CN108261105B (zh) 一种食物料理机的电控系统
CN103330510B (zh) 一种面包馒头加工机
CN206596027U (zh) 家用电器的控制装置、服务器、终端及食物料理机
CN206293875U (zh) 用于食物料理机的过流保护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206630497U (zh) 用于料理机的内锅及料理机
CN206630492U (zh) 料理机和养生机
CN108261106A (zh) 料理机
CN206651759U (zh) 料理机和养生机
CN206700079U (zh) 用于控制食物料理机的加热和搅打的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CN108261113A (zh) 一种食物料理机的搅打控制装置
CN206630496U (zh) 食物料理机
CN206714658U (zh) 一种食物料理机的搅打控制装置
CN103330499B (zh) 一种面包馒头多功能加工机
CN206621270U (zh) 料理机和养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