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1134A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81134A CN108681134A CN201810271539.9A CN201810271539A CN108681134A CN 108681134 A CN108681134 A CN 108681134A CN 201810271539 A CN201810271539 A CN 201810271539A CN 108681134 A CN108681134 A CN 1086811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wire grid
- metal wire
- display panel
-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8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125000001495 eth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C([H])([H])*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252 bulbus ocu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496 meth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72 m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8—Wire-grid 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填充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还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挡墙;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第一基底靠近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金属线栅,第一金属线栅包括第一甲金属线栅和第一乙金属线栅,第一甲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和第一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甲金属线栅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区交叠,第一乙金属线栅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交叠。如此,有效避免显示过程中形成暗纹,能够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面板的发展,现有技术提出一种曲面显示面板,曲面显示面板在视觉上能够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原因在于,人的眼球是凸起有弧度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弧度可以保证眼球上各个位置与显示面板的距离更均等,以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除了视觉上的不同体验,曲面显示面板给人的视野更广,因为微微向用户弯曲的边缘能够更贴近用户,与曲面显示面板中央位置实现基本相同观赏角度,除了作为大尺寸的显示面板之外,曲面显示面板的使用场景也包括手机、可穿戴智能设置以及车载显示器等。曲面显示面板逐渐成为面板厂商的追逐热点,柔性曲面显示装置的开发已经成为各厂商的研究重点。
现有的柔性曲面显示装置在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将显示面板强行弯曲后与曲面状盖板进行贴合,形成最终的曲面形状,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在弯曲过程中,因为显示面板受到剪切应力,显示面板的盒厚变薄,使得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不再是光学各向同性体,而是具有双折射性,使线偏振光经过后会变成圆偏振光,弯曲情况下,使得显示面板在曲率突变处(液晶盒厚变薄处)亮度偏暗,形成暗纹,导致显示面板在纯色显示状态下出现整体显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极大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通过紫外线偏振光照能在像素间隔区域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连接在一起,即使显示面板发生弯曲盒厚也不会发生变化,从而避免显示面板在纯色显示状态下形成暗纹的现象,使得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纯色显示状态下的整体显示亮度均匀,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区域,各所述子像素区域包括透光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子像素区域之间包括像素间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填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还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挡墙;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金属线栅,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包括第一甲金属线栅和第一乙金属线栅,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交叠,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挡墙交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区域,各所述子像素区域包括透光区,相邻的所述子像素区域之间包括像素间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分别制作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金属线栅,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包括第一甲金属线栅和第一乙金属线栅,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交叠;
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并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和高分子聚合物单体;
利用紫外偏振光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基板进行照射,使得高分子聚合物单体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在第一基板上设置有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甲金属线栅和第一乙金属线栅,与第一甲金属线栅对应的区域为透光区,与第一乙金属线栅对应的区域为像素间隔,通过紫外线偏振光照能在像素间隔区域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连接在一起,使得即使显示面板发生弯曲盒厚也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有效避免了在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纯色显示状态下形成暗纹的现象,使得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纯色显示状态下的整体显示亮度均匀,因此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甲金属线栅、第一乙金属线栅和黑矩阵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4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区域A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区域A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7所示为与图6所示像素排布对应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甲金属线栅、第一乙金属线栅和黑矩阵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9所示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A-A截面图;
图10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区域A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2所示为常黑显示模式显示面板在加电时的光线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常黑显示模式显示面板在不加电时的光线示意图;
图14所示为常白显示模式显示面板在不加电时的光线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常白显示模式显示面板在加电时的光线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现有的柔性曲面显示装置在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将显示面板强行弯曲后与曲面状盖板进行贴合,形成最终的曲面形状。曲面状盖板通常设计为三段式曲率半径设计,例如曲率半径呈现R150→R400→R150,因此存在曲率半径R从150到400的突变。在曲率突变处,因为显示面板受到剪切应力,使得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不再是光学各向同性体,而是具有双折射性,使线偏振光经过后会变成圆偏振光,弯曲情况下,使得显示面板在曲率突变处(液晶盒厚变薄处)亮度偏暗,形成暗纹,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整体显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极大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通过紫外线偏振光照能在像素间隔区域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连接在一起,即使显示面板发生弯曲盒厚也不会发生变化,从而避免显示面板在纯色显示状态下形成暗纹的现象,使得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纯色显示状态下的整体显示亮度均匀,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甲金属线栅、第一乙金属线栅和黑矩阵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4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区域A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该实施例体现了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一种排布示意图,参见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区域10,各子像素区域10包括透光区12,相邻的子像素区域10之间包括像素间隔11,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以及填充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液晶90,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还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
第一基板20包括第一基底21和设置在第一基底21靠近第二基板30一侧的第一金属线栅28,第一金属线栅28包括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第一甲金属线栅22的延伸方向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垂直;
第一甲金属线栅2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区12交叠,第一乙金属线栅23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交叠。
具体地,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区域10,相邻的子像素区域10之间设置有像素间隔11;参见图2,在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像素间隔11所在区域所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该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将将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连接在一起,同时对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在对显示面板100进行弯曲时,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能够有效阻止显示面板100的盒厚发生变化,从而避免显示面板100在纯色显示状态下形成暗纹的现象,使得显示面板在纯色显示状态下的整体显示亮度均匀,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特别是,参见图2、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基板20的第一基底21上设置有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其中第一甲金属线栅22所在区域与各子像素区域10的透光区12交叠,第一乙金属线栅23所在区域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在区域交叠,如此,采用紫外光从第一基板20远离第二基板30的一侧向第一基板20进行照射时,紫外光在进入到第一基板20之前,首先通过偏振器的作用转换为紫外线偏振光,该偏振器的偏振方向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所在区域的偏振方向一致,并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线栅方向垂直,以使形成的紫外线偏振光能够通过第一乙金属线栅23进入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液晶90中,使得在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而由于第一甲金属线栅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垂直,上述紫外线偏振光将无法通过第一甲金属线栅22进入液晶90中,如此,仅会在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像素间隔11所对应的区域生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基板20上设置第一金属线栅28,并通过紫外线偏振光照的方式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无需额外增加掩膜板来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而且利用金属线栅来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时,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的尺寸可以更加精细可控,精准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是位于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两个子像素区域之间的像素间隔11中的,当然,除此种方式外,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还可位于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排布且相邻的两个子像素区域之间的像素间隔中,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可呈现为连续的长条状,也可呈现为多个间断的长条状,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参见图2,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部分像素间隔11交叠,也就是说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位于像素间隔11中。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紫外线偏振光对显示面板进行照射时,紫外偏振光能够通过第一乙金属线栅23,在第一乙金属线栅23所对应的区域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当本申请将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设置在像素间隔11中时,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将不会遮挡显示面板的开口区,因此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的引入将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此外,将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置于像素间隔11中时,通过第一乙金属线栅23对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的尺寸可以很小,因此有效避免了由于引入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尺寸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显示不良的问题。
可选地,参见图4,第一甲金属线栅2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乙金属线栅23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或者,
参见图5,图5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区域A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该实施例体现了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参见图5,第一甲金属线栅22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乙金属线栅23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金属线栅28中,为保证紫外线偏振光能穿过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同时不能穿过第一甲金属线栅22,因此要求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垂直,此时,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排布方式可参见图4,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甲金属线栅22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乙金属线栅23是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此外,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排布方式也可参见图5,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甲金属线栅22是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乙金属线栅23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图3-图5所示实施例中,与子像素区域10的排布方向类似地,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和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除此种方式外,第一甲金属线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和排布方向还可为其他任意的方向,只要确保二者的延伸方向垂直即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参见图1和图3,在相邻两行子像素区域10中,一一对应的上下两个子像素区域10是平齐的,并未错开,在列方向(也就是第二方向),第一乙金属线栅23是整体连续的,除此种排布方式外,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7所示为与图6所示像素排布对应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中,子像素区域10的排布方式与图2不同,图6中相邻两行子像素区域10中,一一对应的上下两个子像素区域10并不是平齐的,而是错开一定距离的,如此,在列方向(也就是第二方向),各第一乙金属线栅23并不是连续的,此种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书所请求保护的范围内。当然,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除适用于图2或图6所示的子像素排布方式外,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的子像素区域排布方式,例如相邻两列子像素区域错开一定距离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7所示实施例中,通过紫外线偏振光、第一乙金属线栅和第一甲金属线栅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的形状均呈现图2所示的方形柱状结构,除此种方式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通过改变第一乙金属线栅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俯视图的形状来改变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的形状,例如当第一乙金属线栅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俯视图的形状为圆形时,对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的形状则为圆柱状,当然还可根据需要设定为其他的形状,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图3和图7所示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子像素区域之间均设置了高分子聚合物挡墙,除此种方式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高分子聚合物挡墙的位置还可根据需要设定,高分子聚合物挡墙的设置密度相比图3和图7可以适当减小,无需在每个相邻的子像素区域之间均设置,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采用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排布方式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密度较大,无需另外设置间隔柱,除此种方式外,可选地,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甲金属线栅、第一乙金属线栅和黑矩阵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9所示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A-A截面图,第一基板20包括第一基底21和间隔柱60,第一金属线栅28位于第一基底21靠近第二基板30的一侧的表面。考虑到第一金属线栅28通常是采用纳米压印的方式来形成的,形成第一金属线栅28的表面越平整越好,因此,在第一基底21靠近第二基板30的一侧形成第一金属线栅28的过程最好在完成间隔柱60的制作之前完成,例如可以直接在第一基底21上形成,第一金属线栅28与第一基底21直接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根据产品的高低温要求、面板压力要求、高分子聚合物挡墙的大小及密度等情况来实际确定是否需要设置间隔柱。
可选地,参见图3、图7-图9,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基板20还包括黑矩阵50,黑矩阵50设置在第一基底21靠近第二基板30的一侧,黑矩阵5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交叠。
具体地,考虑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需要通过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对各子像素区域的开启或关闭进行控制,而由于薄膜晶体管所对应区域并不平坦,导致此部分区域所对应的液晶紊乱,容易出现漏光现象而导致显示面板的对比度降低;此外,由于本申请位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并不能将薄膜晶体管所对应的区域完全覆盖,因此,本申请仍需要引入黑矩阵50将薄膜晶体管对应区域覆盖,该黑矩阵50有遮光作用,能够有效防止薄膜晶体管对应区域出现漏光的现象;当然除薄膜晶体管所对应区域中未被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覆盖的区域需要由黑矩阵50覆盖外,还有其他区域需要被黑矩阵50覆盖,例如显示面板中栅极线所对应区域等。以图9所示实施方式为例,当像素间隔11中设置有高分子聚合物挡墙时,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所对应的区域没有液晶存在,所以不会发生相邻像素间漏光的现象,因此高分子聚合物挡墙所对应区域不设置黑矩阵50,也就是黑矩阵5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交叠,而其他区域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黑矩阵50,可能发生漏光的区域均需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甲金属线栅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既可与透光区交叠,同时还可以与黑矩阵和间隔柱所在区域交叠,当然,由于黑矩阵本身是不透光的,在黑矩阵所对应区域不设置第一甲金属线栅也可,也就是黑矩阵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甲金属线栅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时同样能够达到本申请的技术目的,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10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区域A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该实施例所提供的是与图4所示第一金属线栅对应的在第二基板上设置的第二金属线栅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参见图4、图10和图11,第二基板30包括第二基底31和设置在第二基底31靠近第一基板20一侧的第二金属线栅38;
第二金属线栅38包括第二甲金属线栅32和第二乙金属线栅33,第二甲金属线栅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甲金属线栅22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甲金属线栅3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区12交叠;第二乙金属线栅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乙金属线栅33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交叠。
具体地,请参见图4、图10和图11,在第一基板20靠近第二基板30一侧所设置的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以及在第二基板30靠近第一基板20一侧设置的第二乙金属线栅33均起到偏光片的作用,当利用紫外线偏振光从第二基板30远离第一基板20的一侧向第一基板20进行照射时,紫外线偏振光能够通过第一基板20上的第一乙金属线栅23进入液晶90,而不能通过第一甲金属线栅22所对应的区域进入液晶90,液晶90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单体在受到紫外线偏振光的照射后将会在第一乙金属线栅23对应的区域汇聚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而第一甲金属线栅22所对应的区域(子像素区域10的透光区12)的液晶90不受影响;由于第一甲金属线栅2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甲金属线栅32的延伸方向垂直,且第二乙金属线栅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垂直,这就使得第二基板30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基板20上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线栅方向平行,以常黑显示模式的显示面板100为例,参见图12和图13,图12所示为常黑显示模式显示面板在加电时的光线示意图,图13所示为常黑显示模式显示面板在不加电时的光线示意图,在加电时,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将可通过透光区12而不可通过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对应的区域;在不加电时,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将不可通过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对应的区域和透光区12;以常白显示模式的显示面板100为例,参见图14和图15,图14所示为常白显示模式显示面板在不加电时的光线示意图,图15所示为常白显示模式显示面板在加电时的光线示意图,在不加电时,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将可通过透光区12而不可通过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对应的区域;在加电时,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将不可通过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对应的区域和透光区12。
需要说明的是,图12-图15所示实施例所对应的显示面板为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在加电或不加电时,液晶会发生90°的扭转,而且液晶所处平面发生变化,例如从水平方向扭转为竖直方向,或者从竖直方向扭转为水平方向。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除适用于TN面板外,还适用于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面板和FFS(Fringe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面板,这两种显示面板的液晶采取水平排列方式,在加电或不加电时,液晶会在同一水平面状态下发生90°的扭转,例如在相同的观察角度下,椭圆形的液晶旋转90°变为一个小圆点,本申请对此不再进行逐一列举。
可选地,请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第二基板30上的第二金属线栅38位于第二基底31靠近第一基板20一侧的表面。
考虑到第二金属线栅38通常是采用纳米压印的方式来形成的,形成第二金属线栅38的表面越平整越好,因此,在第二基底31靠近第一基板20的一侧形成第二金属线栅38的过程最好在平整的表面上完成,例如可以直接在第二基底31上形成,第二金属线栅38与第二基底31直接接触。
可选地,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图16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基板30包括第二基底31和设置在第二基底31远离第一基板20一侧的偏光片70,偏光片70的偏振方向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平行。
具体地,当第一基板20上采用第一金属线栅28来发挥偏光片70的作用时,在第二基板30上同样可采用第二金属线栅38的方式来发挥偏光片70的作用,例如图11-图15所提供的实施例;当然,除此种方式外,第二基板30远离第一基板20的一侧还可设置偏光片70,请继续参见图16,在第一基板20靠近第二基板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金属线栅28,在第二基板30远离第一基板20的一侧设置有偏光片70,该偏光片70的偏振方向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对应的线栅延伸方向平行,如此能够保证在显示面板100需要显示信息时,光线不会通过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对应的区域,仅能够通过子像素区域10的透光区1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图1、图3、图6和图7仅是本申请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实际上在显示面板100弯曲状态下的俯视图中,各子像素区域10的大小并非完全相等,各俯视图中的像素区域大小仅是示意,并非代表实际尺寸。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本身虽然是透光的,例如请参见图3和图11,但由于第二基板30侧的偏振方向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平行,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的过程中,光线是无法通过第一乙金属线栅23对应区域的,也即无法通过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在区域,因此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对应区域是不透光的,相邻子像素区域之间不会发生漏光混色,因为相比黑矩阵而言,在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对应的区域是没有液晶存在的,因此不会出现液晶因电场而发生旋转并引入混色问题,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偏振方向不一致的光线基本被反射回去了,因此本申请第一乙金属线栅23所对应的区域即使不设置黑矩阵,也就是说黑矩阵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是不交叠的,此种情况也不会发生相邻子像素区域之间的漏光混色问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图,结合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区域10,各子像素区域10包括透光区12,相邻的子像素区域10之间包括像素间隔11,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101、分别制作如图2所示的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第一基板20包括第一基底21和设置在第一基底21靠近第二基板30一侧的第一金属线栅28,第一金属线栅28包括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第一甲金属线栅22的延伸方向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甲金属线栅2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透光区12交叠;
步骤102、将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相对设置并在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填充液晶90和高分子聚合物单体;
步骤103、利用紫外线偏振光从第一基板20远离第二基板30的一侧对第一基板20进行照射,使得高分子聚合物单体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具体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制作的显示面板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参见图1-图4,显示面板100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区域10,相邻的子像素区域10之间设置有像素间隔11,通过上述步骤101所制作的第一基板20包括第一基底21和设置在第一基底21靠近第二基板30一侧的第一金属线栅28,第一金属线栅28包括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第一甲金属线栅22的延伸方向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甲金属线栅2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透光区12交叠,第一乙金属线栅23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部分像素间隔11交叠;通过上述步骤102将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成盒时,在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除填充液晶90外还一并填充了高分子聚合物单体;上述步骤103中,首先要利用偏振器将紫外光转换为紫外线偏振光,该偏振器的偏振方向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所在区域的偏振方向一致,并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线栅方向垂直,此时,利用紫外线偏振光从第一基板20远离第二基板30的一侧对第一基板20进行照射时,光线能够通过第一乙金属线栅23所对应的区域进入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位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单体将在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所对应的像素间隔11中汇聚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部分像素间隔11交叠,该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将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连接在一起,同时对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在对显示面板100进行弯曲时,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能够有效阻止显示面板100的盒厚发生变化,从而避免显示面板100在纯色显示状态下形成暗纹的现象,使得显示面板100和显示装置200在纯色显示状态下的整体显示亮度均匀,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基板20上设置第一金属线栅28,并通过紫外线偏振光照的方式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无需额外增加掩膜板来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而且利用金属线栅来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时,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的尺寸可以更加精细可控,精准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是位于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两个子像素区域之间的像素间隔11中的,当然,除此种方式外,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还可位于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排布且相邻的两个子像素区域之间的像素间隔中,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可呈现为连续的长条状,也可呈现为多个间断的长条状,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参见图2,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部分像素间隔11交叠,也就是说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位于像素间隔11中。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紫外线偏振光对显示面板进行照射时,紫外偏振光能够通过第一乙金属线栅23,在第一乙金属线栅23所对应的区域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当本申请将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设置在像素间隔11中时,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将不会遮挡显示面板的开口区,因此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的引入将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此外,将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置于像素间隔11中时,通过第一乙金属线栅23对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的尺寸可以很小,因此有效避免了由于引入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尺寸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显示不良的问题。
可选地,参见图4,第一甲金属线栅2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乙金属线栅23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或者,
参见图5,第一甲金属线栅22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乙金属线栅23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金属线栅28中,为保证紫外线偏振光能穿过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同时不能穿过第一甲金属线栅22,因此要求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垂直,此时,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排布方式可参见图4,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甲金属线栅22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乙金属线栅23是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此外,第一甲金属线栅22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排布方式也可参见图5,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甲金属线栅22是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乙金属线栅23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9,第一金属线栅28位于第一基底21靠近第二基板30的一侧的表面。考虑到第一金属线栅28通常是采用纳米压印的方式来形成的,形成第一金属线栅28的表面越平整越好,因此,在第一基底21靠近第二基板30的一侧形成第一金属线栅28的过程最好在完成间隔柱60的制作之前完成,例如参见图9,可以直接在第一基底21上形成,第一金属线栅28与第一基底21直接接触。
可选地,参见图3、图7和图9,第一基板20还包括黑矩阵50,黑矩阵50设置在第一基底21靠近第二基板30的一侧,黑矩阵5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交叠。
具体地,考虑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需要通过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对各子像素区域10的开启或关闭进行控制,而由于薄膜晶体管所对应区域并不平坦,导致此部分区域所对应的液晶90紊乱,容易出现漏光现象而导致显示面板100的对比度降低;此外,由于本申请位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并不能将薄膜晶体管所对应的区域完全覆盖,因此,本申请仍需要引入黑矩阵50将薄膜晶体管对应区域覆盖,该黑矩阵50有遮光作用,能够有效防止薄膜晶体管对应区域出现漏光的现象;当然除薄膜晶体管所对应区域中未被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覆盖的区域需要由黑矩阵50覆盖外,还有其他区域需要被黑矩阵50覆盖,例如栅极线所对应区域等。也就是说,以图9所示实施方式为例,当像素间隔11中设置有高分子聚合物挡墙时,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所对应的区域没有液晶存在,所以不会发生相邻像素间漏光的现象,因此高分子聚合物挡墙所对应区域不设置黑矩阵50,也就是黑矩阵5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交叠,而其他区域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黑矩阵50,可能发生漏光的区域均需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甲金属线栅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既可与透光区交叠,同时还可以与黑矩阵和间隔柱所在区域交叠,当然,由于黑矩阵本身是不透光的,在黑矩阵所对应区域不设置第一甲金属线栅也可,也就是黑矩阵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甲金属线栅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时同样能够达到本申请的技术目的,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参见图11,第二基板30包括第二基底31和设置在第二基底31靠近第一基板20一侧的第二金属线栅38;
第二金属线栅38包括第二甲金属线栅32和第二乙金属线栅33,第二甲金属线栅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甲金属线栅22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甲金属线栅3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区12交叠;第二乙金属线栅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乙金属线栅33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高分子聚合物挡墙交叠。
可选地,请参见图11-图15,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第二基板30上的第二金属线栅38位于第二基底31靠近第二基板30一侧的表面。
考虑到第二金属线栅38通常是采用纳米压印的方式来形成的,形成第二金属线栅38的表面越平整越好,因此,在第二基底31靠近第一基板20的一侧形成第二金属线栅38的过程最好在平整的表面上完成,例如可以直接在第二基底31上形成,第二金属线栅38与第二基底31直接接触。
可选地,请参见图16,第二基板30包括第二基底31和设置在第二基底31远离第二基板30一侧的偏光片70,偏光片70的偏振方向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平行。
具体地,当第一基板20上采用第一金属线栅28来发挥偏光片的作用时,在第二基板30上同样可采用第二金属线栅38的方式来发挥偏光片的作用,例如图11-图15所提供的实施例;当然,除此种方式外,第二基板30远离第一基板20的一侧还可设置偏光片,请继续参见图16,在第一基板20靠近第二基板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金属线栅28,在第二基板30远离第一基板20的一侧设置有偏光片,该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和第一乙金属线栅23对应的线栅延伸方向平行,如此能够保证在显示面板100需要显示信息时,光线不会通过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对应的区域,仅能够通过子像素区域10的透光区12。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挡墙本身虽然是透光的,例如请参见图3和图11,但由于第二基板30侧的偏振方向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的延伸方向平行,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的过程中,光线是无法通过第一乙金属线栅23对应区域的,也即无法通过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在区域,因此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对应区域是不透光的,相邻子像素区域之间不会发生漏光混色,因为相比黑矩阵而言,在高分子聚合物挡墙40所对应的区域是没有液晶存在的,因此不会出现液晶因电场而发生旋转并引入混色问题,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偏振方向不一致的光线基本被反射回去了,因此本申请第一乙金属线栅23所对应的区域即使不设置黑矩阵,也就是说黑矩阵与第一乙金属线栅23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是不交叠的,此种情况也不会发生相邻子像素区域之间的漏光混色问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图1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8,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中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在第一基板上设置有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甲金属线栅和第一乙金属线栅,与第一甲金属线栅对应的区域为透光区,与第一乙金属线栅对应的区域为像素间隔,通过紫外线偏振光照能在像素间隔区域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连接在一起,使得即使显示面板发生弯曲盒厚也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有效避免了在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纯色显示状态下形成暗纹的现象,使得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纯色显示状态下的整体显示亮度均匀,因此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区域,各所述子像素区域包括透光区,相邻的所述子像素区域之间包括像素间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填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还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挡墙;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金属线栅,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包括第一甲金属线栅和第一乙金属线栅,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交叠,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挡墙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部分所述像素间隔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或者,
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栅位于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和设置在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金属线栅;
所述第二金属线栅包括第二甲金属线栅和第二乙金属线栅,所述第二甲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甲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交叠;所述第二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乙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挡墙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线栅位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平行。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区域,各所述子像素区域包括透光区,相邻的所述子像素区域之间包括像素间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分别制作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金属线栅,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包括第一甲金属线栅和第一乙金属线栅,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交叠;
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并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和高分子聚合物单体;
利用紫外线偏振光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基板进行照射,使得高分子聚合物单体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挡墙,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与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部分所述像素间隔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或者,
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栅位于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挡墙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交叠。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和设置在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金属线栅;
所述第二金属线栅包括第二甲金属线栅和第二乙金属线栅,所述第二甲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甲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甲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交叠;所述第二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乙金属线栅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挡墙交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线栅位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乙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平行。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71539.9A CN108681134A (zh) | 2018-03-29 | 2018-03-29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71539.9A CN108681134A (zh) | 2018-03-29 | 2018-03-29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81134A true CN108681134A (zh) | 2018-10-19 |
Family
ID=63800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71539.9A Pending CN108681134A (zh) | 2018-03-29 | 2018-03-29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81134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13740A (zh) * | 2018-12-28 | 2019-04-12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683737A (zh) * | 2018-11-23 | 2019-04-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
CN110610664A (zh) * | 2019-09-25 | 2019-12-24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偏光功能的盖板、柔性显示面板和可卷绕的显示装置 |
CN110806662A (zh) * | 2019-10-28 | 2020-02-1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4967252A (zh) * | 2021-02-23 | 2022-08-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2021A (zh) * | 2005-02-07 | 2005-08-10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光栅偏振掩模板及其在投影光刻系统中的应用 |
JP2007219340A (ja) * | 2006-02-20 | 2007-08-30 | Epson Toyocom Corp | 複合ワイヤーグリッド偏光子、複合光学素子及び偏光光源 |
KR20070117724A (ko) * | 2006-06-09 | 2007-12-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도광판,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도광판 제작 방법 |
CN105785667A (zh) * | 2016-05-18 | 2016-07-2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
CN107290895A (zh) * | 2017-08-15 | 2017-10-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金属线栅,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207074325U (zh) * | 2017-08-31 | 2018-03-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
-
2018
- 2018-03-29 CN CN201810271539.9A patent/CN10868113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2021A (zh) * | 2005-02-07 | 2005-08-10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光栅偏振掩模板及其在投影光刻系统中的应用 |
JP2007219340A (ja) * | 2006-02-20 | 2007-08-30 | Epson Toyocom Corp | 複合ワイヤーグリッド偏光子、複合光学素子及び偏光光源 |
KR20070117724A (ko) * | 2006-06-09 | 2007-12-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도광판,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도광판 제작 방법 |
CN105785667A (zh) * | 2016-05-18 | 2016-07-2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
CN107290895A (zh) * | 2017-08-15 | 2017-10-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金属线栅,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207074325U (zh) * | 2017-08-31 | 2018-03-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83737A (zh) * | 2018-11-23 | 2019-04-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
CN109613740A (zh) * | 2018-12-28 | 2019-04-12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610664A (zh) * | 2019-09-25 | 2019-12-24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偏光功能的盖板、柔性显示面板和可卷绕的显示装置 |
CN110610664B (zh) * | 2019-09-25 | 2021-11-30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偏光功能的盖板、柔性显示面板和可卷绕的显示装置 |
CN110806662A (zh) * | 2019-10-28 | 2020-02-1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4967252A (zh) * | 2021-02-23 | 2022-08-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CN114967252B (zh) * | 2021-02-23 | 2023-10-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81134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0824786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394090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 |
CN10882881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7290909B (zh) |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 |
US20160357063A1 (en) | Wire grid polariz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30301263A1 (en) | Multi-display system and translucent cover used thereby | |
JP4974152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
CN107132687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00395638C (zh) | 液晶显示器 | |
JP2007334023A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
JP2007334024A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
CN104428828A (zh) | 显示装置 | |
US10969616B2 (en) | Display mode controlling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719318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JP2008216357A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
US20180210258A1 (en) | Flexi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9375427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212255944U (zh) | 透明显示装置 | |
US20210405490A1 (en) | Array substrate, light contro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5807522A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 |
JP3746403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4489346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1919163B (zh) |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5137663A (zh) | 显示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