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7270B - 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7270B
CN108667270B CN201810290901.7A CN201810290901A CN108667270B CN 108667270 B CN108667270 B CN 108667270B CN 201810290901 A CN201810290901 A CN 201810290901A CN 108667270 B CN108667270 B CN 108667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duct
cabin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09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67270A (zh
Inventor
马永述
杨志千
蒋中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09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7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7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7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67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7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所述变流系统包括多个功率模块,所述多个功率模块平铺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内部,在所述功率模块上设置有散热器,且所述变流系统还包括利用外界气流对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通过上述变流系统,将功率模块安装在机舱内,从而省去了变流柜体,减少了电缆用量,并改善了各个功率模块的散热。

Description

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的装配和冷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在风力发电机组上,变流器多采用柜体形式进行封装,多个功率模块都被安装于同一个柜体中而形成单独的变流柜。变流柜一般安装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底部,通过多根具有一定长度的低压电缆(一般690V)与发电机连接。由于在发电机发电时,变流柜内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在变流柜内的功率模块周围一般配置有冷却系统,对其进行散热,并最终将其热量散发到塔筒外的大气中。
目前,变流柜一般采用IP54的防护等级,成本较高。另外,从发电机到变流柜连接的低压电缆用量大,成本高,且装配较为繁琐。在变流柜内额外的配置冷却系统,维护量大,耗能大。一旦冷却系统出现故障,变流柜内的各个变流器将无法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以改善诸如变流器中的各个功率模块的散热,并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流系统,包括多个功率模块,所述多个功率模块平铺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内部,在所述功率模块上设置有散热器,且所述变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外围并引导外界气流流经所述散热器而进行散热的风道结构。
可选地,所述多个功率模块沿着第一方向成排地布置在所述机舱的内壁上,所述散热器伸出到所述机舱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风道结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引导外界气流,并将外界气流分成多个分支气流而分别流经和冷却所述散热器。
可选地,所述风道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进风道和出风道以及相互隔开的多个冷却室,所述多个散热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冷却室中,所述进风道使气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分成所述多个分支气流而进入所述多个冷却室以对所述多个散热器分别进行冷却,随后气流流入所述出风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机舱的头部到尾部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多个功率模块平铺在所述机舱的顶板、侧板或底板的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功率模块通过紧固件在所述机舱的内壁上,并在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对在舱室的侧壁上沿第一方向成排地布置的多个散热器进行冷却,并包括布置在所述多个散热器的外周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引导外界气流,并将气流分为多个分支气流,使所述多个分支气流分别流经所述多个散热器。
可选地,在所述舱室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散热器从所述安装口伸出到所述舱室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风道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进风道和出风道以及相互隔开的多个冷却室,所述多个散热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冷却室中,所述进风道使气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分成所述多个分支气流而进入所述多个冷却室以对所述多个散热器分别进行冷却,随后气流流入所述出风道。
可选地,所述风道结构包括:分层板,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方,并覆盖所述多个散热器;多个隔板,固定在所述分层板与所述舱室的外侧壁之间,并将所述多个散热器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以在每个散热器周围形成所述冷却室;其中,在所述分层板的处于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部分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风道内的气流经由所述进气口流入所述冷却室内。
可选地,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多个侧挡板,与所述舱室的外侧壁垂直地固定在所述外侧壁上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所述分层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两个侧挡板,所述两个侧挡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以在所述两个侧挡板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道;上盖板,相连接地覆盖在所述多个侧挡板上方,其中,在所述两个侧挡板中的被固定到所述分层板的侧挡板上开设有出气口,且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分层板下方,所述冷却室内的气流经由所述出气口流入到所述出风道内。
可选地,在所述分层板的每侧均设置有两个侧挡板,从而在所述冷却室的两侧均设置有出风道。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进一步形成在所述分层板的处于相应的散热器前方的部分上,且所述出气口开设在所述侧挡板的处于相应的散热器后方的部分上。
可选地,所述进风道和/或出风道的横截面沿着气流方向渐缩。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与产生热的功率模块一体地设置,所述功率模块通过紧固件被固定在所述舱室的内侧壁上,并在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舱室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在所述机舱上设置有上述变流系统以及上述散热装置。
通过使散热器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并设置能够引流的风道结构,能够依靠外界自然风对多个功率模块分别独立地进行风冷,既能够进行可靠的散热,还完全摒弃了单独的冷却系统,因而能够显著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对于风力发电机组而言,变流器的功率模块直接安装在机舱内,充分利用了机舱内的空间,并能够显著减少变流器与发电机之间的低压线缆的用量,并且省去了变流柜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流系统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变流系统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变流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变流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舱室的侧壁,11:安装口,2:功率模块,21:散热器;22:主体部;3:分层板,31:进气口,4:隔板,5:侧挡板,6:上盖板,7:冷却室,8:进风道,9:出风道,51: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流系统。该变流系统可包括多个功率模块2,在每个功率模块2上可设置有散热器21,功率模块2和散热器21可一体地形成而作为单个部件。功率模块2可平铺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内部,比如可直接安装在机舱的内壁上。
通常,对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而言,其具有头部和尾部,在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外界气流或风从机舱的头部流向尾部,也就是说,机舱的头部为迎风侧,尾部为背风侧。在机舱内通常安装有轮毂、发电机、齿轮箱和各种电气机构等。轮毂一般在机舱内安装在前部,发电机、齿轮箱和电气机构安装在轮毂的后方。对于发电机等部件安装的机舱后部区域而言,大体上包括相互彼此连接的顶板、底板和侧板以及尾板。
多个功率模块2可按照矩阵形式安装在机舱的内壁上。例如,功率模块2可分成3组,每组可包括四个功率模块,并且每组功率模块可成排的布置。同样,散热器21也呈矩阵形式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每组功率模块2和相应的散热器21可沿着第一方向在机舱上布置。该第一方向可以是从机舱的头部(即,迎风侧)到尾部(即,背风侧)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可利用紧固件直接悬吊于机舱的内壁上,而散热器21可伸出到机舱外部。为了避免外界灰尘或水等异物进入到机舱内部,可在功率模块2与机舱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密封构件,以实现机舱密封。密封构件可包括有效地封闭两者之间的缝隙的密封圈、密封环或密封条等类似部件,或者开设在接触或相对的表面上的回形槽结构等。
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流系统还包括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能够引导外界气流流经散热器21并对散热器21进行散热。具体地说,风道结构可沿着第一方向引导机舱外部的外界气流,并且可以使同一股气流分流成多个分支气流,然后利用这些分支气流分别流经和冷却各个散热器21,从而实现对功率模块2和散热器21的独立冷却。
具体地说,风道结构可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进风道8和出风道9以及相互隔开的多个冷却室7,进风道8和出风道9可与这些冷却室7连通。在每个冷却室7内可布置有一个散热器21。进风道8使气流沿着第一方向分成多个分支气流,这些分支气流随后能够分别流入到各个冷却室7内,从而对各个冷却室7内的散热器21分别进行冷却。冷却过散热器21之后的分支气流再汇流到出风道9内,继而完成散热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可安装在机舱的顶板、侧板和底板的内壁上,其中,侧板为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延伸的大体竖直的板。因此,可直接利用这些板周围的从机舱头部流向机舱尾部的气流对功率模块2进行冷却。优选地,功率模块2可悬吊于机舱的顶板上,从而散热器21可竖直地向上凸出,散热装置能够捕获风力发电机组的上层气流并且为功率模块2提供单独的并联风道,来独立地冷却各个功率模块2。
在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将变流器从原来的单独的变流柜修改成安装在机舱内部,从而省去了大尺寸的变流柜体的使用,并充分利用的机舱内的空间。并且变流器与发电机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从而显著减少了变流器与发电机之间的低压线缆的使用量,降低了变流器的安装成本。另外,通过使各个功率模块的散热器置于机舱外部,利用外界高空的自然风或气流对功率模块独立地进行风冷,一方面有效地实现了功率模块的冷却,另一方面,还避免了设置单独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管路、冷却泵、冷却液等部件),从而能够显著降低成本,并且完全避免了目前由于冷却系统故障而导致变流器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确保了变流器在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便能够执行可靠的冷却,而不出现冷却故障。
下面针对散热装置进行具体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散热装置除了风力发电机组以外,还可以用于其他合适的舱室上。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以安装在周围存在流动的外界气流的舱室为例进行说明。
该散热装置可用来冷却任何合适的电子器件或装置。散热装置可包括多个散热器21和风道结构。这些散热器21可从舱室的侧壁1上伸出到舱室的外部,并且可从舱室的侧壁1上沿着第一方向成排地布置,例如,可沿着从舱室的迎风侧到背风侧的方向成排地布置。散热器21的数量可至少为两个。风道结构可大体上布置在散热器21的周围,并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引导外界气流,将气流分成多个分支气流,使得所述多个分支气流能够分别流经多个散热器21,从而与散热器21换热,带走散热器21上的热量。
散热器21可与需要冷却的器件或装置连接,例如,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散热器21可与待冷却的功率模块2一体地设置,在具体装置时,功率模块2可安装在舱室的内侧壁上,即,功率模块2可处于舱室内部,而散热器21可探出舱室。
功率模块2和散热器21在舱室上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功率模块2和散热器21可安装在舱室的顶侧壁上。这里所述的侧壁可以指舱室的任何侧壁,只要该侧壁是围成舱室的壁即可。可在舱室的侧壁1(例如,顶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11,散热器21可穿过该安装口11而暴露于侧壁1的外侧,而功率模块2可安装在侧壁1的内侧。安装口11的尺寸可设置成稍大于散热器21的尺寸并且仅允许散热器21穿过。
为此,为了避免外界灰尘、雨雪、盐雾等异物经由各个安装口11进入到舱室内,在功率模块2与舱室的内侧壁之间进一步安装有密封构件,以实现舱室的密封或者防止外界异物进入舱室内部。例如,密封构件可包括有效地封闭两者之间的缝隙的密封圈、密封环或密封条等类似部件,或者开设在接触或相对的表面上的回形槽结构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舱室的处于安装口11四周的内侧壁上或者在功率模块2的与侧壁1接触或者面对侧壁1同时也处于安装口11周围的部分上固定密封圈,从而从舱室的内部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合适的密封方式,只要使功率模块2与侧壁1之间不存在进出缝隙即可。例如,可以直接在安装口11的边缘与散热器21之间安装密封圈,从而在安装口11处在散热器21周围实现密封;或者还可以采用黏合剂将功率模块2与侧壁1之间的缝隙填死亦可。
功率模块2在固定时可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安装且固定到舱室的侧壁1上,或者贴附到舱室的内侧壁上,从而形成贴壁式结构。例如,可以通过诸如螺栓的紧固件直接将功率模块2的主体部22紧固到侧壁1上,或者还可以采用粘结、卡扣、栓系等任何其他结合方式安装。在采用螺栓将功率模块2紧固到舱室的侧壁1上时,螺栓的装配可从舱室的内部或者外部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风道结构可包括进风道8和出风道9以及相互隔开的多个冷却室7,冷却室7可形成在散热器21周围,也即,在每个冷却室7内容纳着一个散热器21。进风道8能够使气流沿着第一方向分成多个分支气流,这些分支气流可进一步流入到各个冷却室7中并与冷却室7内的散热器21换热,从而单独地冷却各个散热器21。
进风道8和出风道9可均与多个冷却室7连通。在需要对功率模块2进行冷却时,外界气流先流入到进风道8内,然后分流进入到多个冷却室7内,从而可大体上形成并联流路,而并行地或冷却过各个散热器21之后,再汇流到出风道9内。因此,在冷却完一个散热器21之后变热的气流不会流到另一个散热器21处,从而可避免气流混流,而影响整体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风道结构可包括分层板3,该分层板3可大体上平行于舱室的外侧壁,并可布置在多个散热器21上方,设置方式包括直接覆盖在散热器21上或者置于散热器21之上一定距离处。分层板3的长度和宽度保证能够覆盖这些功率模块2,例如,可覆盖一排功率模块2。进风道8可形成于分层板3之上。
在分层板3和舱室的外侧壁之间固定地连接有多个隔板4,这些隔板4可垂直于舱室的外侧壁和分层板3。隔板4能够将相邻的散热器21分隔开,以便在各个散热器21周围或者在相邻的两个隔板4之间形成冷却室7,同时这些冷却室7也是形成在分层板3下方的。也就是说,在散热器21的前后两侧都布置有隔板4,且隔板4与散热器21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以使冷却室7具有合适的尺寸,使得足够的外界气流能够流入到冷却室7内,并充分地冷却散热器21,实现期望的冷却效果,避免功率模块2的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的操作。
如上所述,进风道8形成在分层板3的上方,为此,可在分层板3的处于相邻两个隔板4之间的部分上开设有进气口31,如图3所示,从而流入到进风道8内的气流可经由各个进气口31而流入到相应的冷却室7内,从而对散热器21进行冷却。进一步,进气口31可形成在分层板3的处于相应的散热器21前方的部分上,该部分大体上可以是分层板3的处于相邻两个隔板4之间的部分的前部,使得从进气口31流入到冷却室7的气流可首先流到散热器21的前方,然后从散热器21的前方朝向散热器21的后方流动,从而带走散热器21的热量。
风道结构还可包括多个侧挡板5和上盖板6。这些侧挡板5均可与舱室的外侧壁垂直且固定在外侧壁上,并且可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在分层板3的至少一侧可沿着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两个侧挡板5,例如,一个侧挡板可直接与分层板3连接,而另一个侧挡板可远离分层板3,如图2所示。出风道9可形成在这两个侧挡板5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描述的分层板3的一侧指的是分层板3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
例如,可在功率模块2和分层板3的其中一侧设置一个侧挡板,利用该侧挡板封闭功率模块2和冷却室7的这一侧;在功率模块2和分层板3的另一侧可设置有两个侧挡板5,出风道9可形成在这两个侧挡板5之间,从冷却室7内冷却过散热器21的气流朝向一侧流动到出风道9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层板3、前后两个隔板4、舱室的内侧壁和处于分层板3两侧的侧挡板5围合而成冷却室7。
然而,在功率模块2的安装空间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功率模块2和分层板3的两侧均设置两个侧挡板5,从而可在冷却室7的两侧各自形成一个出风道9,从冷却室7内冷却过散热器21的气流朝向两侧分别流到两个出风道9内,下面基于该示例进一步进行描述。
上盖板6可直接覆盖在侧挡板5之上,且与侧挡板5的顶部固定。例如,上盖板6可以作为单个板而覆盖在所有的侧挡板5之上,即,多个风道结构可共用同一个上盖板6。或者,对于每一排功率模块2或每一个风道结构而言,可均设置一个上盖板6来覆盖处于同一排的功率模块2和相应的分层板3两侧的四个侧挡板5。在这种情况下,进风道8由上盖板6、分层板3和直接与分层板3连接的两个侧挡板5构成,出风道9可由两个侧挡板5、舱室的内侧壁和上盖板6构成,如图2所示。
另外,处于出风道9的一侧的侧挡板5的处于分层板3下方的部分上还可开设有出气口51,冷却室7中已经流经且冷却过散热器21而变热的气流可经由出气口51流入到出风道9中。例如,出气口51可开设在直接与分层板3连接的侧挡板5上。优选地在形成有两个出风道9的情况下,可在对应的(与分层板3直接连接的)两个侧挡板5上均开设出气口51,如图4所示,从而冷却室7内的气流可朝向两侧经由出气口51快速地流入到出风道9中,促使冷却室7内的气流快速流过功率模块2的散热器并快速流入到出风道9中。
出气口51的具体位置还进一步位于侧挡板5的处于相应的散热器21后方的部分上。因此,在进行散热时,气流从进气口31流入到冷却室7内并流到散热器21前方,然后快速流经散热器21带走热量流向散热器21后方,然后经由两侧的出气口51流到出风道9。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分层板3相当于将散热器21上方的空间分成了上下两层风道,即,进风道8和处于进风道8下层的冷却室7,因为气流在冷却室7中从前向后流动,因此,在本文中冷却室7也可称为冷却风道。同时,这些冷却风道相对于彼此是并联的,因而可实现对多个功率模块2的独立或并行地冷却。
另外,如上所述,在将进风道8和出风道9大体沿着从舱室的迎风侧到背风侧的方向设置时,能使尽可能多的气流能够直吹到进风道8内。为了进一步加快外界气流在风道结构内的流速,还可使进风道8沿着气流方向或者沿着第一方向(即,从舱室的迎风侧到背风侧的方向)渐缩地设置,进而可使气流更快地流经散热器21,提高散热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侧挡板5可呈梯形形状,上盖板6可相对于舱室的外侧壁呈一定的角度,从而从外形上来看,进风道8大体上呈喇叭形状。
对于出风道9而言,可通过使两个侧挡板5平行地设置,从而使出风道9各处的横截面积大体上一致。或者类似于进风道8,通过使两个侧挡板5彼此成一定角度,也可使得出风道9沿着气流的方向渐缩地设置,从而加快气流从冷却室7内流出并流入到出风道9内,然后快速地从出风道9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道8和出风道9都可以是前后贯通的,以使气流能够在风道结构内流畅快速地流动,而避免出现气流拥堵现象。
对于变流器的功率模块2来说,通常为了执行特定功能,功率模块2在布置时可分成多组,每组可成排地分布且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功率模块2。例如,功率模块2可分成三组,每组可包括四个功率模块2,且每组功率模块2可在舱室上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布置。因此,对于每组功率模块2而言,均可设置在一个上述散热装置来进行散热操作。
通过使散热器直接探出舱室外部而暴露于外界环境,并设置能够捕获气流和引流的风道结构,在冷却多个功率模块的情况下,能够依靠外界自然风对这些功率模块的各自的散热器单独地进行风冷,从而避免了气流混流,显著提高每个功率模块的冷却效果,确保模块的正常操作。另外,还完全摒弃了单独的冷却系统,因而能够显著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散热装置的结构和安装相对简单,占用的舱室内的空间较小,能够应用于各种合适的场所。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该风力发电机组可包括上述机舱和设置在该机舱的壁上的散热装置,并且可实现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些修改和完善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流系统,包括多个功率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功率模块(2)平铺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内部,在所述功率模块(2)上设置有散热器(21),所述多个功率模块(2)沿着第一方向成排地布置在所述机舱的内壁上,所述散热器(21)伸出到所述机舱的外部,所述变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器(21)的外围并引导外界气流流经所述散热器(21)而进行散热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引导外界气流,并在外界气流沿着第一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将同一股外界气流分流成多个分支气流而分别流经各个散热器(21),
其中,所述风道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成排布置的进风道(8)和出风道(9)以及相互隔开的多个冷却室(7),所述出风道(9)布置在所述进风道(8)的侧部,多个所述冷却室(7)位于所述进风道(8)内,每个所述冷却室(7)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31),每个所述冷却室(7)的侧部设置有出气口(51),多个所述散热器(21)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冷却室(7)中,所述进风道(8)使同一股外界气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分成所述多个分支气流,并且所述多个分支气流分别流入多个所述进气口(31),进而分别进入多个所述冷却室(7)以对多个所述散热器(21)进行独立冷却,随后气流经由所述出气口(51)流入所述出风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引导外界气流,并将外界气流分成多个分支气流而分别流经和冷却所述散热器(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机舱的头部到尾部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功率模块(2)平铺在所述机舱的顶板、侧板或底板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2)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机舱的内壁上,并在所述功率模块(2)与所述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
6.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对在舱室的侧壁(1)上沿第一方向成排地布置的多个散热器(21)进行冷却,并包括布置在所述多个散热器(21)的外周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引导外界气流,并将气流分为多个分支气流,使所述多个分支气流分别流经所述多个散热器(21),
其中,所述风道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成排布置的进风道(8)和出风道(9)以及相互隔开的多个冷却室(7),所述出风道(9)布置在所述进风道(8)的侧部,多个所述冷却室(7)位于所述进风道(8)内,每个所述冷却室(7)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31),每个所述冷却室(7)的侧部设置有出气口(51),所述多个散热器(21)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冷却室(7)中,所述进风道(8)使同一股外界气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分成所述多个分支气流,并且所述多个分支气流分别流入多个所述进气口(31),进而分别进入多个所述冷却室(7)以对所述多个散热器(21)进行独立冷却,随后气流经由所述出气口(51)流入所述出风道(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室的侧壁(1)上开设有安装口(11),所述散热器(21)从所述安装口(11)伸出到所述舱室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
分层板(3),设置在所述散热器(21)上方,并覆盖所述多个散热器(21);
多个隔板(4),固定在所述分层板(3)与所述舱室的外侧壁之间,并将所述多个散热器(21)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以在每个散热器(21)周围形成所述冷却室(7);
其中,在所述分层板(3)的处于相邻两个隔板(4)之间的部分上开设有进气口(31),所述进风道(8)内的气流经由所述进气口(31)流入所述冷却室(7)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
多个侧挡板(5),与所述舱室的外侧壁垂直地固定在所述外侧壁上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所述分层板(3)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两个侧挡板(5),所述两个侧挡板(5)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以在所述两个侧挡板(5)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道(9);
上盖板(6),相连接地覆盖在所述多个侧挡板(5)上方,
其中,在所述两个侧挡板(5)中的被固定到所述分层板(3)的侧挡板(5)上开设有出气口(51),且所述出气口(51)位于所述分层板(3)下方,所述冷却室(7)内的气流经由所述出气口(51)流入到所述出风道(9)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层板(3)的每侧均设置有两个侧挡板(5),从而在所述冷却室(7)的两侧均设置有出风道(9)。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1)进一步形成在所述分层板(3)的处于相应的散热器(21)前方的部分上,且所述出气口(51)开设在所述侧挡板(5)的处于相应的散热器(21)后方的部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8)和/或出风道(9)的横截面沿着气流方向渐缩。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1)与产生热的功率模块(2)一体地设置,所述功率模块(2)通过紧固件被固定在所述舱室的内侧壁上,并在所述功率模块(2)与所述舱室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
14.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机舱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流系统或者如权利要求6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CN201810290901.7A 2018-03-30 2018-03-30 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108667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0901.7A CN108667270B (zh) 2018-03-30 2018-03-30 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0901.7A CN108667270B (zh) 2018-03-30 2018-03-30 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7270A CN108667270A (zh) 2018-10-16
CN108667270B true CN108667270B (zh) 2020-04-14

Family

ID=63782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0901.7A Active CN108667270B (zh) 2018-03-30 2018-03-30 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72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3482B (zh) * 2020-03-26 2023-04-11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流器模块、变流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4132349B (zh) * 2021-11-26 2023-04-14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变流装置冷却系统、维护方法、维护装置及变流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8509Y (zh) * 1998-10-21 1999-11-10 李彦彬 户外交流金属封闭成套配电设备
CN102828920A (zh) * 2012-09-06 2012-12-19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冷却装置
CN205377687U (zh) * 2016-03-01 2016-07-06 永联科技南和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功率模块
CN105958797A (zh) * 2016-06-13 2016-09-21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变频器功率柜吸收电容散热结构
CN206099728U (zh) * 2016-08-31 2017-04-12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变频器功率模块的散热装置
CN206099726U (zh) * 2016-08-31 2017-04-12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变频器功率模块吸收电容散热装置
CN206865921U (zh) * 2017-05-17 2018-01-09 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8509Y (zh) * 1998-10-21 1999-11-10 李彦彬 户外交流金属封闭成套配电设备
CN102828920A (zh) * 2012-09-06 2012-12-19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冷却装置
CN205377687U (zh) * 2016-03-01 2016-07-06 永联科技南和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功率模块
CN105958797A (zh) * 2016-06-13 2016-09-21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变频器功率柜吸收电容散热结构
CN206099728U (zh) * 2016-08-31 2017-04-12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变频器功率模块的散热装置
CN206099726U (zh) * 2016-08-31 2017-04-12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变频器功率模块吸收电容散热装置
CN206865921U (zh) * 2017-05-17 2018-01-09 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7270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0929B (zh) 风力发电机组塔底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8495538A (zh) 一种大功率户外散热机柜
CN210224641U (zh) 一种防尘型配电柜
CN206674404U (zh) 管塔及基站
ES2569716T3 (es) Cierre de caja de ascensor con una unidad de control de ascensor
CN108667270B (zh) 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AU2006251721B2 (en) Condensing system
US11477921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power storage system
CN210502319U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
WO2020078386A1 (zh) 通风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211480140U (zh) 集装箱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US10015914B2 (en) Enclosures and methods of managing heat in heat generating modules
CN112922797A (zh) 风电储能系统和多能互补能量站
CN108649773B (zh) 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9164432U (zh) 一体变频机中的风冷变频器
CN108518320B (zh) 变流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1692531A (zh) 一种户外型电源箱体
CN207744291U (zh) 一种防水散热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06972372A (zh) 变电站
CN214501477U (zh) 一种机柜的空调系统
CN108716454B (zh) 机舱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8388390U (zh) 一种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及集装箱系统
CN205355605U (zh) 一种集成电气设备柜的集装箱的通风散热结构
CN110233437A (zh) 高散热配电柜
CN219269415U (zh) 一种出风口组件、散热系统及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