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5312B -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5312B
CN108665312B CN201810433569.5A CN201810433569A CN108665312B CN 108665312 B CN108665312 B CN 108665312B CN 201810433569 A CN201810433569 A CN 201810433569A CN 108665312 B CN108665312 B CN 108665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tem
value
target
user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35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65312A (zh
Inventor
刘栋
程建波
彭南博
王汝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335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5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5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5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65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5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82Rating or review of business operator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1Market modelling; Market analysis; Collecting market dat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获取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其中,物品认可度值用于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将物品认可度值存储在目标存储区域中。该实施方式提高了确定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的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Description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对用户的行为、性格等特征进行较准确地分析,通常可以对用户建立用户画像,或者通过评分卡模型,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评分。在风险控制(例如信贷领域的风险控制)的场景下,用户画像和评分卡模型是制定相应策略的工具。风险控制中各种评分卡模型本身必须需要充足的数据,在数据不足时,用户画像可以作为补充。目前的用户画像大多针对用户的人口属性,如性别,年龄等。与产品相结合的用户画像可以对用户的行为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获取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其中,物品认可度值用于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将物品认可度值存储在目标存储区域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包括:对于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中的满意度评分,确定该满意度评分所处的满意度评分区间,以及确定预先设置的、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区间对应的权重值作为该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基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对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将求和所得的结果除以至少两个用户的用户数量,得到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包括: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确定目标属性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第一预设值,且目标属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目标属性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目标属性值的目标属性值标准差;基于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平均目标属性值和目标属性值标准差,确定得到用于调整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基于被获取数量和上架时间,确定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接受的程度的被接受度评分;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调整因子、被接受度评分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确定目标属性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之后,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或者目标属性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设置用于调整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为预设调整因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被获取数量和上架时间,确定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接受的程度的被接受度评分,包括: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以及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值;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第三预设值且大于第四预设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被获取数量,以及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被获取数量的被获取数量标准差;基于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平均被获取数量和被获取数量标准差,确定第一被接受度评分;确定上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响应于确定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获取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在上架后的预设时间内的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基于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平均被获取数量和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确定第二被接受度评分;将所得到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和第二被接受度评分相乘所得的结果确定为目标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以及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值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一预设评分;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二预设评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上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之后,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上架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二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三预设评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其中,物品信息集合与用户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物品信息包括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数量的物品数量值,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所付出的代价的物品兑换值,以及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物品认可度值是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生成的;对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集合,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及输出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包括:确定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数值;响应于确定小于等于预设数值,将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设置为预设的系数;响应于确定大于预设数值,确定获取物品信息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用户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以及确定获取物品信息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各个用户的用户获取数量的标准差;基于所确定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和所确定的标准差,得到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之后,方法还包括:对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的用户,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响应于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确定该用户的的理性度值作为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基于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调整该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以及调整该用户的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其中,第一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获得同一物品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第二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处于同一网络地址段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之后,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基于该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该用户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和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得到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包括: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得分为目标理性度得分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其中,理性度得分与理性度区间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第二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其中,物品认可度值用于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将物品认可度值存储在目标存储区域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成对于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中的满意度评分,确定该满意度评分所处的满意度评分区间,以及确定预先设置的、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区间对应的权重值作为该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计算模块,被配置成基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对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将求和所得的结果除以至少两个用户的用户数量,得到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单元包括: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成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确定目标属性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第一预设值,且目标属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目标属性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目标属性值的目标属性值标准差;基于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平均目标属性值和目标属性值标准差,确定得到用于调整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第四确定模块,被配置成基于被获取数量和上架时间,确定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接受的程度的被接收度评分;生成模块,被配置成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调整因子、被接收度评分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单元还包括:设置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或者目标属性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设置用于调整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为预设调整因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成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以及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值;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第三预设值且大于第四预设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被获取数量,以及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被获取数量的被获取数量标准差;基于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平均被获取数量和被获取数量标准差,确定第一被接受度评分;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成确定上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响应于确定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获取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在上架后的预设时间内的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基于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平均被获取数量和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确定第二被接受度评分;第三确定子模块,被配置成将所得到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和第二被接受度评分相乘所得的结果确定为目标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子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一预设评分;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二预设评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子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架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二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三预设评分。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出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其中,物品信息集合与用户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物品信息包括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数量的物品数量值,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所付出的代价的物品兑换值,以及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物品认可度值是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生成的;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对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集合,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输出单元,被配置成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及输出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成确定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数值;设置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小于等于预设数值,将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设置为预设的系数;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大于预设数值,确定获取物品信息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用户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以及确定获取物品信息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各个用户的用户获取数量的标准差;基于所确定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和所确定的标准差,得到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对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的用户,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调整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确定该用户的的理性度值作为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基于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调整该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以及调整该用户的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其中,第一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获得同一物品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第二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处于同一网络地址段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累计下单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基于目标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目标用户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和累计下单时间,得到目标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得分为目标理性度得分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其中,理性度得分与理性度区间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获取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最后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及存储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从而提高了确定表征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的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生成信息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输出信息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或用于生成信息的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保险类应用、金融类应用等。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硬件时,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电子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从终端设备101、102、103上获取的信息提供支持的后台信息处理服务器。后台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对获取到的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等信息进行处理,并可以将处理结果(例如物品认可度值)反馈给终端设备,或者将处理结果存储在后台信息处理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或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一般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地,用于生成信息的装置或用于输出信息的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105中。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该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首先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从远程(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或从本地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其中,目标物品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某个物品集合中的物品(例如某购物网站所出售的物品),满意度评分可以是用户针对目标物品进行评分的分数值,该分数值可以表征用户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通常,分数值越大,可以表征用户对目标物品越满意。应当理解,上述目标物品可以是实体物品,也可以是虚拟物品。
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作为示例,平均满意度评分可以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例如最近一个月),获得目标物品的各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打出的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步骤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首先,对于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中的满意度评分,确定该满意度评分所处的满意度评分区间,以及确定预先设置的、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区间对应的权重值作为该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然后,基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对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将求和所得的结果除以至少两个用户的用户数量,得到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
作为示例,假设对最近一个月的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11
其中,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12
为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Scomment为单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I()为示性函数,表示括号内的条件满足时,函数值为1,否则为0。例如I(Scomment=3)表示当Scomment等于3时函数值为1,否则为0。Npeo为获得目标物品的用户的数量。Σ表示对各个用户的满意度评分进行求和。在式(1)中,满意度评分的范围可以是1~5的整数,包括两个满意度评分区间,分别为Scomment≥4和Scomment=3,其中满意度评分区间Scomment≥4的权重为1,满意度评分区间Scomment=3的权重为0.5。其他满意度评分区间的权重为0。
步骤202,获取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进一步获取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其中,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可以是目标物品从上架到当前时间的时间段。上述被获取数量可以是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例如最近一个月)被用户获得的总数量(例如目标物品的销量)。上述目标属性值可以是表征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例如价格)的数值。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目标物品的实际被获得的数量和被退回的数量,确定目标物品在上述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例如,退回率可以为:目标物品的被退回的数量/(实际被获得的数量+被退回的数量)。
步骤203,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进一步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其中,物品认可度值可以用于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通常,物品认可度值越大,可以表示目标物品被用户的认可程度越高(例如目标物品的性价比越高)。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预设的物品认可度模型,确定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其中,物品认可度模型可以是对应关系表,在该对应关系表中,可以存储有以下信息:平均满意度评分和与平均满意度评分对应的第一数值(例如平均满意度评分越大,第一数值越大),上架时间和与上架时间对应的、表征上架时间对物品认可度值的影响的第二数值(例如上架时间越早,第二数值越大),被获取数量和与被获取数量对应的、表征被获取数量对物品认可度值的影响的第三数值(例如被获取数量越大,第三数值越大),目标属性值和与目标属性值对应的、表征目标属性值对物品认可度值的影响的第四数值(例如被获取数量越大,第四数值越大)。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目标物品对应的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第四数值的乘积,减去上述乘积与目标物品的退回率之积,得到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此外,物品认可度模型还可以是对输入的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物品的上架时间、物品的被获取数量、物品的目标属性值和物品的退回率进行数值计算以得到物品认可度值的计算公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步骤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
首先,确定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确定目标属性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
然后,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第一预设值,且目标属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目标属性值。其中,上述物品类别可以是预设的相似种类的物品的集合,例如,目标物品为“xx白酒”,目标物品所属物品类别可以是“白酒”。再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目标属性值的目标属性值标准差。基于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平均目标属性值和目标属性值标准差,确定得到用于调整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
作为示例,当被获取数量满足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21
(即第一预设值为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31
)且目标属性值满足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32
时(即第二预设值为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33
),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调整因子: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34
其中,N为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35
为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被获取数量(例如假设物品类别包括两个物品,被获取数量分别为N1、N2,则平均被获取数量为(N1+N2)/2),stdclassN为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被获取数量的标准差。P为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例如价格),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36
为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目标属性值(例如物品类别包括两个物品,目标属性值分别为P1、P2,则平均目标属性值为(P1+P2)/2),stdclassP为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目标属性值的目标属性值标准差。当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很小,且目标属性值很大(例如目标物品是较贵重的物品,价格较高,但是销量较低)时,通过公式(2)计算得到的调整因子,可以使最终计算得到的物品认可度值能够反映目标物品的真实情况。
再然后,基于被获取数量和上架时间,确定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接受的程度的被接受度评分。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预设的、用于表征物品的被获取数量、物品的上架时间和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的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确定目标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当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和上架时间确定后,则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该对应关系表中查找到与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和上架时间对应的被接受度评分。通常,当物品的被获取数量越大,上架时间越早,则表示该物品被用户接收的程度越大,相应地,该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越大。
最后,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调整因子、被接受度评分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
Raccept=Scomment×(1-preject)×Sbuy×a (3),
其中,Raccept为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Scomment为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preject为目标物品的退回率,Sbuy为目标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a为调整因子。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确定目标属性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之后,执行以下步骤: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或者目标属性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设置用于调整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为预设调整因子。通常,预设调整因子可以设置为1。
作为示例,当被获取数量满足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41
(即第一预设值为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42
),或者目标属性值满足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43
(即第二预设值为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44
)时,设置调整因子a为1。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步骤确定目标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
首先,确定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以及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值。其中,第三预设值和第四预设值可以是技术人员预先确定的、被获取数量的正常波动范围。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第三预设值且大于第四预设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被获取数量,以及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被获取数量的被获取数量标准差。基于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平均被获取数量和被获取数量标准差,确定第一被接受度评分。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一预设评分。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二预设评分。通常,对于在上述波动范围外的被获取数量,可以根据人的经验,设置预设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第一被接受度评分: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45
其中,Sbuy1为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N为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51
为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被获取数量,stdclassN为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被获取数量的标准差。min()表示取括号中的最小值,max()表示取括号中的最大值。由公式(4)可知,当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52
(即第三预设值为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53
第四预设值为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54
)时,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55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56
时,表示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太少,此时Sbuy1为0;当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57
时,表示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已足够大,此时Sbuy1为1。
然后,确定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响应于确定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获取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在上架后的预设时间内的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基于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平均被获取数量和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确定第二被接受度评分。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架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二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三预设评分。
作为示例,假设预设时间阈值为30天,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第二被接受评分: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58
其中,Sbuy2为目标物品的第二被接受度评分,t为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N为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59
为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被获取数量,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510
为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在上架后30天内的平均被获取数量,I()为示性函数,表示括号内的条件满足时,函数值为1,否则为0。由公式(5)可以看出,当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小于30天(即预设时间阈值)时,Sbuy2可以表征目标商品在上架30天后的预计被获取数量。当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大于等于30天时,Sbuy2设置为1。
最后,将所得到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和第二被接受度评分相乘所得的结果确定为目标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
步骤204,将物品认可度值存储在目标存储区域中。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生成的物品认可度值存储在目标存储区域中。其中,目标存储区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专门存储物品认可度值的区域(例如物品信息库),并且,目标存储区域可以设置在上述执行主体中,也可以设置在与上述执行主体通信连接的其他电子设备中。通常,目标存储区域可以存储有表征目标物品的物品信息,该物品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物品的认可度值,还可以包括目标物品的被获取(例如购买)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例如价格)等信息。
继续参见图3,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的应用场景的一个示意图。在图3的应用场景中,服务器301首先从远程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302。然后,服务器301对各个满意度评分计算平均值,得到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3(例如“4”)。接着,服务器301获取记录的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304(例如“50”天)、目标物品在最近一个月内的被获取数量305(例如“100”个)、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306(例如价格“50”元),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最近一个月内的退回率307(例如0.05)。再然后,服务器301将平均满意度评分303、上架时间304、被获取数量305、目标属性值306、退回率307输入预设的物品认可度模型308,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309。最后,服务器301将物品认可度值309存储在设置于服务器301中的目标存储区域310中。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获取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最后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及存储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从而提高了确定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的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400。该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运行于其上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从远程或从本地获取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其中,物品信息集合与用户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物品信息可以是记录的、对应的用户在某一时间段(例如最近一个月)获得(例如购买)的物品的物品信息。物品信息对应的用户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某个用户列表或某个用户集合中的用户(例如某购物网站的注册用户)。
其中,物品信息包括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数量的物品数量值,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所付出的代价的物品兑换值(例如花费),以及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在本实施例中,物品认可度值可以是采用如上述图2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而生成的。具体生成过程可以参见图2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2,对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集合,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集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首先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物品信息可以具有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认可度调整系数可以用于调整物品认可度值。例如,认可度调整系数可以与物品认可度值相乘,得到调整后的物品认可度值。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预设的、用于表征物品数量值和认可度调整系数的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中,确定该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通常,当目标用户所获得的某个物品的数量过大时,目标用户在获得该物品时的状态可能是非理性状态(例如用户大量购买降价商品),此时,可以基于认可度调整系数对该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进行调整。
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其中,理性度值可以表征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实践中,理性度值可以随着物品数量值的增大而减小,当某用户所获取的物品的数量超出对物品的正常需求时,则该用户的理性度值较低。通常,生成的用户的理性度值可以存储在用户的用户画像信息中,技术人员通过获取用户的用户画像,可以得到用户的理性度值,该理性度值可以与用户画像中的其他信息作为分析用户的行为的依据。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预设的理性度模型,确定用户的理性度值。其中,理性度模型可以是存储有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调整后的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理性度值的对应关系表;也可以是对输入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进行数值计算以得到理性度值的计算公式。
示例性的,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81
其中,Sreason为用户的理性度值,Raccept为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认可度值,Si为认可度调整系数,nbuy为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ntotalbuy为用户获取的物品的总数,cbuy为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兑换值,ctotalbuy为用户获取的物品的物品兑换值之和。在公式(7)中,方括号[]中的内容表示针对户获取的单个物品进行计算,Σ表示对用户获取的每个物品进行计算所得的结果再进行求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步骤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首先,确定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数值。然后,响应于确定小于等于预设数值,将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设置为预设的系数(通常设置为1)。响应于确定大于预设数值,确定获取物品信息表征的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用户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例如物品类别为“白酒”,购买该物品类别下的物品的用户有两个,且购买的白酒类物品的数量分别为n1、n2,则用户平均获取数量为(n1+n2)/2),以及确定获取物品信息表征的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各个用户的用户获取数量的标准差(例如上述举例中获取数量n1、n2的标准差);基于所确定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和所确定的用户获取数量标准差,得到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91
其中,Si为认可度调整系数,I()为示性函数,表示括号内的条件满足时,函数值为1,否则为0。nbuy为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92
为获取物品信息表征的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用户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stdclassn为获取的物品信息表征的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各个用户的用户获取数量的标准差。由公式(6)可知,当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93
(即预设数值为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94
)时,认可度调整系数为1;当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95
时,认可度调整系数为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196
可见,当nbuy增大时,可以使认可度调整系数减小,以降低用户非理性地获取物品对计算物品认可度值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之后之后,执行如下步骤:
首先,对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的用户,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这里,累计下单时间可以是用户在预设的时间段内(例如最近一个月内)累计进行下单操作(例如购买、兑换等获取物品的操作)的天数。例如,用户在最近一个月内的其中两天分别进行了下单操作,则累计下单时间为两天。
然后,响应于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例如7天),确定该用户的的理性度值作为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基于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调整该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以及调整该用户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其中,上述第一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获得同一物品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上述第二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处于同一网络地址段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重新计算每个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并重新计算目标用户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以调整该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和该用户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
应当理解,第一平均理性度值对应的物品可以是实体物品,也可以是虚拟物品(例如用户的个人账号、公众号等),相应地,获得该虚拟物品的用户可以是关注或收藏该虚拟物品的用户。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对应的用户可以是个人用户,也可以是集体用户(例如店铺、企事业单位等)。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基于该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该用户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和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得到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通常,当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时,说明用户的下单操作过少,计算得到的理性度值不足以反映用户的真实的理性程度,此时可以利用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和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作为对用户的理性度值的补充,有助于得到较准确地反映用户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预设的、表征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与第一平均理性度值、第二平均理性度值、累计下单时间的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得到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还可以基于预设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201
其中,Sreasonf为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tord为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tth为预设时间阈值,S1为,min()表示取括号中的最小值,max()表示取括号中的最大值,S1为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的均值,S2为用户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从公式(8)可以看出,当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最终理性度值为上述步骤中计算得到的理性度值;当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最终理性度值为
Figure BDA0001654041990000211
步骤403,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及输出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首先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其中,目标理性度值区间可以包含在预设的至少一个理性度值区间内,且目标理性度值区间可以是技术人员指定的理性度值区间。例如,上述至少一个理性度值区间包括[0,5)和[5,10]两个区间,技术人员指定区间[5,10]为目标理性度值区间。
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输出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其中,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用户的数量、目标用户的数量占预设的用户集合包括的用户的数量的比例、各个目标用户的用户名等等。
作为示例,预设的用户集合为未在指定期限(例如30天)内归还借用的物品(例如借款)的用户,该用户集合包括100个用户,理性度值处在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目标用户的数量为10个,则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列表的形式输出目标理性度值区间和目标用户占该用户集合包括的用户的数量的比例(即10%)。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如下步骤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
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得分为目标理性度得分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其中,理性度得分与理性度区间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理性度得分与理性度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用户的理性度得分。作为示例,假设已得到的各个用户的理性度值的范围为0~10,则可以划分为10个理性度值区间,分别为:[0,1)、[1,2)、…、[9,10],每个理性度值区间对应的理性度得分分别为:1、2、…、10,如果某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为3.5,则确定该用户的理性度得分为3。通过用户的理性度得分,可以更加简单直观地反映用户的理性程度,有助于为相关领域的人员分析用户的行为提供参考。
作为示例,预设的用户集合为未在指定期限(例如30天)内归还借用的物品(例如借款)的用户,该用户集合包括100个用户,目标理性度得分为5,且得分为5的目标用户的数量为10个,则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列表的形式输出目标理性度得分和目标用户占该用户集合包括的用户的数量的比例(即10%)。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首先获取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其中,物品信息包括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和物品认可度值,然后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基于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生成表征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最后输出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了确定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提高识别目标用户的准确性。
进一步参考图5,作为对上述图2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信息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信息的装置5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501,被配置成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第二获取单元502,被配置成获取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生成单元503,被配置成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其中,物品认可度值用于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存储单元504,被配置成将物品认可度值存储在目标存储区域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501可以首先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从远程(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或从本地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其中,目标物品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某个物品集合中的物品(例如某购物网站所出售的物品),满意度评分可以是用户针对目标物品进行评分的分数值,该分数值可以表征用户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通常,分数值越大,可以表征用户对目标物品越满意。然后,上述第一获取单元501可以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作为示例,平均满意度评分可以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例如最近一个月),获得目标物品的各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打出的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获取单元502可以进一步获取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其中,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可以是目标物品从上架到当前时间的时间段。上述被获取数量可以是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例如最近一个月)被用户获得的总数量(例如目标物品的销量)。上述目标属性值可以是表征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例如价格)的数值。上述第二获取单元502可以基于目标物品的实际被获得的数量和被退回的数量,确定目标物品在上述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例如,退回率可以为:目标物品的被退回的数量/(实际被获得的数量+被退回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生成单元503可以进一步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其中,物品认可度值可以用于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通常,物品认可度值越大,可以表示目标物品被用户的认可程度越高(例如目标物品的性价比越高)。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单元504可以将生成的物品认可度值存储在目标存储区域中。其中,目标存储区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专门存储物品认可度值的区域(例如物品信息库),并且,目标存储区域可以设置在上述装置500中,也可以设置在与上述装置500通信连接的其他电子设备中。通常,目标存储区域可以存储有表征目标物品的物品信息,该物品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物品的认可度值,还可以包括目标物品的被获取(例如购买)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例如价格)等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获取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对于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中的满意度评分,确定该满意度评分所处的满意度评分区间,以及确定预先设置的、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区间对应的权重值作为该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计算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基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对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将求和所得的结果除以至少两个用户的用户数量,得到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生成单元可以包括:第二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确定目标属性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三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第一预设值,且目标属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目标属性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目标属性值的目标属性值标准差;基于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平均目标属性值和目标属性值标准差,确定得到用于调整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第四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基于被获取数量和上架时间,确定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接受的程度的被接收度评分;生成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调整因子、被接收度评分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生成单元还可以包括:设置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或者目标属性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设置用于调整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为预设调整因子。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四确定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以及确定被获取数量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值;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第三预设值且大于第四预设值,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被获取数量,以及确定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被获取数量的被获取数量标准差;基于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平均被获取数量和被获取数量标准差,确定第一被接受度评分;第二确定子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确定上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响应于确定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获取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在上架后的预设时间内的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基于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平均被获取数量和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确定第二被接受度评分;第三确定子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将所得到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和第二被接受度评分相乘所得的结果确定为目标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子模块可以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一预设评分;响应于确定被获取数量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二预设评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确定子模块可以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架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设置目标物品的第二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三预设评分。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5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图2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图2描述的方法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装置5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考图6,作为对上述图4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输出信息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输出信息的装置600包括:获取单元601,被配置成获取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其中,物品信息集合与用户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物品信息包括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数量的物品数量值,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所付出的代价的物品兑换值,以及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物品认可度值是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生成的;第一生成单元602,被配置成对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集合,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输出单元603,被配置成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及输出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单元601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从远程或从本地获取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其中,物品信息集合与用户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物品信息可以是记录的、对应的用户在某一时间段(例如最近一个月)获得(例如购买)的物品的物品信息。物品信息对应的用户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某个用户列表或某个用户集合中的用户(例如某购物网站的注册用户)。其中,物品信息包括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数量的物品数量值,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所付出的代价的物品兑换值(例如花费),以及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在本实施例中,物品认可度值可以是采用如上述图2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而生成的。具体生成过程可以参见图2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集合,上述第一生成单元602首先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物品信息可以具有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认可度调整系数可以用于调整物品认可度值。例如,认可度调整系数可以与物品认可度值相乘,得到调整后的物品认可度值。。作为示例,上述第一生成单元602可以从预设的、用于表征物品数量值和认可度调整系数的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中,确定该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通常,当目标用户所获得的某个物品的数量过大时,目标用户在获得该物品时的状态可能是非理性状态(例如用户大量购买降价商品),此时,可以基于认可度调整系数对该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进行调整。然后,上述第一生成单元602可以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其中,理性度值可以表征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实践中,理性度值可以随着物品数量值的增大而减小,当某用户所获取的物品的数量超出对物品的正常需求时,则该用户的理性度值较低。通常,生成的用户的理性度值可以存储在用户的用户画像信息中,技术人员通过获取用户的用户画像,可以得到用户的理性度值,该理性度值可以与用户画像中的其他信息作为分析用户的行为的依据。作为示例,上述第一生成单元602可以基于预设的理性度模型,确定用户的理性度值。其中,理性度模型可以是存储有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调整后的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理性度值的对应关系表;也可以是对输入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进行数值计算以得到理性度值的计算公式。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单元603可以首先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其中,目标理性度值区间可以包含在预设的至少一个理性度值区间内,且目标理性度值区间可以是技术人员指定的理性度值区间。例如,上述至少一个理性度值区间包括[0,5)和[5,10]两个区间,技术人员指定区间[5,10]为目标理性度值区间。然后,输出单元603可以输出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其中,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用户的数量、目标用户的数量占预设的用户集合包括的用户的数量的比例、各个目标用户的用户名等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生成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确定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数值;设置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小于等于预设数值,将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设置为预设的系数;第二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大于预设数值,确定获取物品信息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用户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以及确定获取物品信息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各个用户的用户获取数量的标准差;基于所确定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和所确定的标准差,得到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600还可以包括:确定单元(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对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的用户,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调整单元(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确定该用户的的理性度值作为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基于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调整该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以及调整该用户的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其中,第一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获得同一物品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第二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处于同一网络地址段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600还可以包括:第二生成单元(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累计下单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基于目标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目标用户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和累计下单时间,得到目标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输出单元可以进一步被配置成: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得分为目标理性度得分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其中,理性度得分与理性度区间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6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图4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图4描述的方法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装置6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7,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700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的服务器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系统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生成单元和存储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的单元”。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服务器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服务器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服务器执行时,使得该服务器: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获取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基于平均满意度评分、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被获取数量、目标属性值和退回率,生成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其中,物品认可度值用于表征目标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将物品认可度值存储在目标存储区域中。
此外,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服务器执行时,还可以使得该服务器:获取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其中,物品信息集合与用户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物品信息包括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数量的物品数量值,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所付出的代价的物品兑换值,以及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物品认可度值是根据图2所示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生成的;对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集合,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从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及输出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4)

1.一种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
获取所述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所述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所述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所述目标物品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
基于所述平均满意度评分、所述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所述被获取数量、所述目标属性值和所述退回率,生成所述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其中,所述物品认可度值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
将所述物品认可度值存储在目标存储区域中,其中,
所述基于所述平均满意度评分、所述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所述被获取数量、所述目标属性值和所述退回率,生成所述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包括:
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
响应于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目标属性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目标属性值;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目标属性值的目标属性值标准差;基于所述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所述平均目标属性值和所述目标属性值标准差,确定得到用于调整所述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
基于所述被获取数量和所述上架时间,确定表征所述目标物品被用户接受的程度的被接受度评分;
基于所述平均满意度评分、所述调整因子、所述被接受度评分和所述退回率,生成所述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包括:
对于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中的满意度评分,确定该满意度评分所处的满意度评分区间,以及确定预先设置的、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区间对应的权重值作为该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
基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对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将求和所得的结果除以所述至少两个用户的用户数量,得到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或者所述目标属性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设置用于调整所述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为预设调整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被获取数量和所述上架时间,确定表征所述目标物品被用户接受的程度的被接受度评分,包括:
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以及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值;响应于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且大于所述第四预设值,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被获取数量,以及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被获取数量的被获取数量标准差;基于所述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所述平均被获取数量和所述被获取数量标准差,确定第一被接受度评分;
确定所述上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响应于确定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获取所述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在上架后的预设时间内的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基于所述上架时间、所述被获取数量、所述平均被获取数量和所述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确定第二被接受度评分;
将所得到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和第二被接受度评分相乘所得的结果确定为所述目标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以及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设置所述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一预设评分;
响应于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第四预设值,设置所述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二预设评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确定所述上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上架时间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设置所述目标物品的第二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三预设评分。
7.一种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其中,物品信息集合与用户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物品信息包括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数量的物品数量值,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所付出的代价的物品兑换值,以及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物品认可度值是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方法生成的;
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集合,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
从所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及输出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包括:
确定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数值;
响应于确定小于等于预设数值,将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设置为预设的系数;
响应于确定大于预设数值,确定获取物品信息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用户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以及确定获取物品信息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各个用户的用户获取数量的标准差;基于所确定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和所确定的标准差,得到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的用户,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
响应于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确定该用户的理性度值作为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基于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调整该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以及调整该用户的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其中,第一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获得同一物品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第二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处于同一网络地址段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基于该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该用户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和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得到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包括:
从所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得分为目标理性度得分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其中,理性度得分与理性度区间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
12.一种用于生成信息的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至少两个用户针对目标物品的满意度评分,以及基于所获取的满意度评分,确定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
第二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所述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所述目标物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被获取数量、所述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以及确定所述目标物品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退回率;
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平均满意度评分、所述目标物品的上架时间、所述被获取数量、所述目标属性值和所述退回率,生成所述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其中,所述物品认可度值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物品被用户认可的程度;
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物品认可度值存储在目标存储区域中,其中,
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目标属性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目标属性值;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目标属性值的目标属性值标准差;基于所述目标物品的目标属性值、所述平均目标属性值和所述目标属性值标准差,确定得到用于调整所述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
第四确定模块,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被获取数量和所述上架时间,确定表征所述目标物品被用户接受的程度的被接收度评分;
生成模块,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平均满意度评分、所述调整因子、所述被接收度评分和所述退回率,生成所述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成对于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中的满意度评分,确定该满意度评分所处的满意度评分区间,以及确定预先设置的、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区间对应的权重值作为该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
计算模块,被配置成基于所确定的满意度评分的权重值,对所获取的至少两个满意度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将求和所得的结果除以所述至少两个用户的用户数量,得到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生成单元还包括:
设置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或者所述目标属性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设置用于调整所述目标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的调整因子为预设调整因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四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以及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值;响应于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且大于所述第四预设值,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平均被获取数量,以及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的被获取数量的被获取数量标准差;基于所述目标物品的被获取数量、所述平均被获取数量和所述被获取数量标准差,确定第一被接受度评分;
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成确定所述上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响应于确定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获取所述目标物品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各个物品在上架后的预设时间内的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基于所述上架时间、所述被获取数量、所述平均被获取数量和所述历史平均被获取数量,确定第二被接受度评分;
第三确定子模块,被配置成将所得到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和第二被接受度评分相乘所得的结果确定为所述目标物品的被接受度评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
响应于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设置所述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一预设评分;
响应于确定所述被获取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第四预设值,设置所述目标物品的第一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二预设评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
响应于确定所述上架时间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设置所述目标物品的第二被接受度评分为第三预设评分。
18.一种用于输出信息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其中,物品信息集合与用户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物品信息包括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数量的物品数量值,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所付出的代价的物品兑换值,以及对应的用户获得的物品信息指示的物品的物品认可度值,物品认可度值是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方法生成的;
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集合,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确定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基于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物品兑换值、物品认可度值,以及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生成表征对应的用户获取物品的理性程度的理性度值;
输出单元,被配置成从所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值处于目标理性度值区间中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及输出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生成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成确定该物品信息集合中的物品信息包括的物品数量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数值;
设置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小于等于预设数值,将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设置为预设的系数;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大于预设数值,确定获取物品信息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用户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以及确定获取物品信息所属的物品类别中的物品的各个用户的用户获取数量的标准差;基于所确定的用户平均获取数量和所确定的标准差,得到物品信息对应的认可度调整系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的用户,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
调整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该用户的累计下单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确定该用户的理性度值作为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基于该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调整该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以及调整该用户的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其中,第一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获得同一物品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第二平均理性度值用于表征处于同一网络地址段的用户的理性度值的平均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所述累计下单时间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获得的物品对应的第一平均理性度值、所述目标用户所在的网络地址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理性度值和所述累计下单时间,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最终理性度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输出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
从所述至少一个物品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中,确定理性度得分为目标理性度得分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其中,理性度得分与理性度区间预先建立有对应关系。
23.一种服务器,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810433569.5A 2018-05-08 2018-05-08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665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3569.5A CN108665312B (zh) 2018-05-08 2018-05-08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3569.5A CN108665312B (zh) 2018-05-08 2018-05-08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5312A CN108665312A (zh) 2018-10-16
CN108665312B true CN108665312B (zh) 2020-09-29

Family

ID=63778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3569.5A Active CN108665312B (zh) 2018-05-08 2018-05-08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53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5009B (zh) * 2018-11-27 2023-06-27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57183B (zh) * 2018-12-18 2020-11-10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37109A (zh) * 2019-11-25 2021-05-25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9825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推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133811A (zh) * 2016-02-29 2017-09-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用户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7767227A (zh) * 2017-10-31 2018-03-06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网上商城的商品推荐方法、商品推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7395B2 (ja) * 2011-05-24 2014-12-10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情報選択装置、情報選択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3811A (zh) * 2016-02-29 2017-09-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用户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6779825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推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767227A (zh) * 2017-10-31 2018-03-06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网上商城的商品推荐方法、商品推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5312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5312B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00184B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1218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prioritizing opportunity based customer requirements
CN106897905B (zh) 用于推送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15546B (zh) 一种对象页面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40067581A1 (en) Electronic commercial transaction device
CN109213936B (zh) 商品搜索方法和装置
CN111325587A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1605A (zh) 业务对象推荐方法
CN114782024A (zh) 物资采购计划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3793081A (zh) 仓储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98261A (zh) 信息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33332A (zh) 一种金融电子资源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9978421B (zh) 信息输出方法和装置
CN104809550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9544299B (zh) 基于交易保障平台的买家身份评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3004A (zh) 信息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2308648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87208A (zh) 用户画像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61161B (zh) 商品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256981B (zh) 服务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209990A1 (en) Presenting opportunities for instant transactions
CN110838019A (zh) 确定试用品发放人群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32191B (zh) 货架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034183A (zh) 定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221, 2nd floor,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1, 2nd floor,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INGDONG FINANCI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221, 2nd floor,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1, 2nd floor,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after: Room 221, 2nd floor,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1, 2nd floor,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