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4529B - 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54529B CN108654529B CN201810479226.2A CN201810479226A CN108654529B CN 108654529 B CN108654529 B CN 108654529B CN 201810479226 A CN201810479226 A CN 201810479226A CN 108654529 B CN108654529 B CN 1086545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ssence
- antibacterial
- self
- oil
- emulsif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2—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6—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by phase separation
- B01J13/10—Complex coacervation, i.e. interaction of oppositely charged partic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0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 A01N43/1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A01N43/1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xygen as the ring hetero ato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22—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skullcap, selfheal, lavender, perilla, pennyroyal, peppermint or spearmi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24—Lauraceae [Laurel family], e.g. laurel, avocado, sassafras, cinnamon or camph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28—Myrtaceae [Myrtle family], e.g. teatree or clov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40—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01N65/48—Zingiberaceae [Ginger family], e.g. ginger or galang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2—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6—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by phase separation
- B01J13/14—Polymerisation; cross-link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Botany (AREA)
- Cosmetic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分别制备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及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分别向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及聚丙烯酸钠水溶液添加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得到第一乳液及第二乳液,将第一乳液和第二乳液进行混合,加入交联剂,得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上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通过优化囊壁的配方,在不需要额外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制成香精微胶囊的囊壁,降低香精微胶囊的生产成本,使得香精微胶囊的囊壁及囊芯均具备抗菌功能,提高了香精微胶囊的抗菌性能,且由于未额外添加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有效的降低使用者发生皮肤过敏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精微胶囊,特别是涉及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日常生活中各种用品的加香已经成为越来越司空见惯的现象。由于绝大部分香精都具有较快的挥发速度,长效加香就显得尤为重要,微胶囊化技术是解决长效加香的好办法,将香精包覆在微胶囊内,通过一定的释放机制缓慢释放香气,达到长效加香的效果。许多香精,特别是天然香精还具有良好的杀菌功能,将加香与抗菌、杀菌功能相结合,在医疗、幼儿园、食堂等公共场合,以及贴身内衣、鞋垫等私人用品方面都非常重要,应用潜力巨大。
然而,通过微胶囊技术可以实现天然香精的缓慢释放,利用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可以达到一定的抑菌、杀菌功能,但作为香精的载体微胶囊材料本身不能抗菌、杀菌,那么天然抗菌香精的抑菌、杀菌性能将大打折扣,不能很好的得到发挥。另外,现有的香精微胶囊生产技术中,需要加入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不但提升了香精微胶囊的加工成本,还可能会导致使用者产生皮肤过敏等不良效果,这样会阻碍香精微胶囊的推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不用额外添加表面活性剂,降低香精微胶囊的生产成本,并且使得香精微胶囊的囊壁具备抗菌的功能,提高香精微胶囊的抗菌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壳聚糖季铵盐溶于水中,得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
将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加入至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进行乳化操作,得到第一乳液;
将聚丙烯酸钠溶于水中,得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
将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加入至所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进行乳化操作,得到第二乳液;
将所述第一乳液和所述第二乳液进行混合操作,得到混合乳液;
使所述混合乳液进行复凝聚化反应,完成所述复凝聚化反应后,再加入交联剂,并进行交联反应,得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所述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和所述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例为(2~6):(3~9):(1~3)。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交联剂的质量与所述壳聚糖季铵盐质量比例为(3~15):100。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为迷迭香香精、丁香香精、肉桂香精、生姜香精、桉叶油、紫苏油、山苍子油、薄荷油、九层塔精油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所述聚丙烯酸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wt%~8wt%。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所述壳聚糖季铵盐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wt%~6wt%。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搅拌状态下,进行所述交联反应。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10℃~40℃的温度下,进行所述复凝聚化反应;所述复凝聚化反应的反应时间2h~5h。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10℃~50℃的温度下,进行所述交联反应;所述交联反应的反应时间1h~4h。
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采用上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上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通过优化囊壁的配方,在不需要额外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制成香精微胶囊的囊壁,降低香精微胶囊的生产成本,使得香精微胶囊的囊壁及囊芯均具备抗菌功能,提高了香精微胶囊的抗菌性能,且由于未额外添加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有效的降低使用者发生皮肤过敏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的构思。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将壳聚糖季铵盐溶于水中,得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
通过将壳聚糖季铵盐溶于水中,基于壳聚糖季铵盐自身的水溶性,能够得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
S120:将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加入至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进行乳化操作,得到第一乳液。
由于所述壳聚糖季铵盐为良好的乳化剂,当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加入至所述壳聚糖季铵盐中时,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作为乳化体系的油相成分,即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为第一乳液的油相成分。
需要说明的是,壳聚糖季铵盐是海洋生物壳聚糖经化学改性修饰而制得的壳聚糖高级衍生物,属于天然生物助剂产品,是一种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水溶性,是天然的大分子表面活性剂;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香精为油性香精,步骤S120中将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添加到步骤S110所得的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时,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与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的溶剂(即水)互不相溶,密度较大的水位于容器下方,密度相对小的油溶性天然香精位于容器的上方,形成油/水界面,而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的溶质为壳聚糖季铵盐,由于壳聚糖季铵盐属于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步骤S110制备得到的壳聚糖季铵盐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季铵盐在壳聚糖季铵盐溶液中以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在进行步骤S120操作时,将油溶性天然香精添加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时,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与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的溶剂(即水)互不相溶,密度较大的水位于容器下方,密度相对小的油溶性天然香精位于容器的上方,形成油/水界面,而壳聚糖季铵盐此时作为表面活性剂存在,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的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上的亲水基朝向水,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上的疏水基朝向油溶性天然香精,并在油/水界面上形成薄膜,接着进行乳化操作,即进行搅拌,会使得油溶性天然香精被打散,形成许多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而位于油/水界面上的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则会在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与水之间形成薄膜,由此降低了油溶性天然香精和水的表面张力,又由于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则会在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与水之间形成薄膜,使得非极性的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变成了带正电荷胶粒,增大了油溶性天然香精的表面积和表面能,且由于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上的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的存在,带正电荷的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会吸附水中带负电荷的离子形成胶体双电层,阻止各个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之间相互碰撞、融合,使得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能够较长时间稳定存在于水中,形成乳液,即第一乳液。
需要说明的是,壳聚糖季铵盐是对天然高分子壳聚糖的季铵盐化改性产品,是一种带有正电荷的聚阳离子,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抗菌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也是一种天然大分子表面活性剂。进一步的,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方法,例如:取壳聚糖按1g:25mL的比例溶于水中,40℃下搅拌溶解,用NaOH调节pH为7,继续搅拌30min后按1g:25mL的比例加入体积分数为5%的HAc,40℃搅拌1h,接着加入0.2g失水甘油基三甲基氯化铵,在100℃、420W微波加热3min,产物经丙酮沉淀、过滤、干燥,即可。所述的失水甘油基三甲基氯化铵是用如下方法制备的:将环氧氯丙烷在冰浴中搅拌0.5h,按1:2的摩尔比通入干燥的三甲胺气体,1h内通完,继续在冰水浴中静置0.5h后,在20℃下搅拌4h,接着立即抽滤,并以丙酮洗涤产物,真空干燥,迅速移入干燥宣传品中。通过上述方法可制备得到步骤S110中所需用到的壳聚糖季铵盐,当然,上述例子仅供参考,实际操作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技术制备得到壳聚糖季铵盐。
进一步的,由于壳聚糖季铵盐本身即为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在制备第一乳液时,不需要额外向溶液内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节省成本,另外,市面上常用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经常会导致使用者发生皮肤过敏等问题,本发明中选用壳聚糖季铵盐作为微胶囊的制备原料之一,利用壳聚糖季铵盐本身取代小分子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的减少使用者发生皮肤过敏等问题。
S130:将聚丙烯酸钠溶于水中,得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
通过将聚丙烯酸钠溶于水中,基于聚丙烯酸钠自身的水溶性,能够得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
S140:将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加入至所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进行乳化操作,得到第二乳液。
由于所述聚丙烯酸钠为良好的乳化剂,当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加入至所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时,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作为乳化体系的油相成分,即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为第二乳液的油相成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S120和所述步骤S140中的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的材质相同或相异,即所述步骤S120和所述步骤S140中的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的组分和比例相同或相异,并且本申请中出现关于所述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的质量的描述,为所述步骤S120和所述步骤S140中的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的质量总和。
需要说明的是,聚丙烯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带有负电荷的聚阴离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固态产品为白色(或浅黄色)块状或粉末,液态产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溶解于冷水、温水、甘油、丙二醇等介质中,对温度变化稳定,具有固定金属离子的作用,能阻止金属离子对产品的消极作用,是一种具有多种特殊性能的表面活性剂。在步骤S130制备所得到的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聚丙烯酸钠,进行步骤S140操作时,将油溶性天然香精添加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时,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与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的溶剂(即水)互不相溶,密度较大的水位于容器下方,密度相对小的油溶性天然香精位于容器的上方,形成油/水界面,而聚丙烯酸钠此时作为表面活性剂存在,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的聚丙烯酸钠阴离子上的亲水基朝向水,聚丙烯酸钠阴离子上的疏水基朝向油溶性天然香精,并在油/水界面上形成薄膜,进行乳化操作,即,进行搅拌时,油溶性天然香精会被打散成许多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而位于油/水界面上的聚丙烯酸钠阴离子则会在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与水之间形成薄膜,由此降低了油溶性天然香精和水的表面张力,并使得非极性的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变成了带负电荷胶粒,增大了油溶性天然香精的表面积和表面能,且由于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上聚丙烯酸钠阴离子的存在,带负电荷的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会吸附水中的带正电荷的离子形成胶体双电层,阻止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之间相互碰撞,使得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能够较长时间稳定存在于水中,形成乳液,即第二乳液。
S150:将所述第一乳液和所述第二乳液进行混合操作,得到混合乳液。
通过将所述第一乳液和所述第二乳液进行混合操作,能够得到新的乳化体系,即得到混合乳液。
S160:使所述混合乳液进行复凝聚化反应,完成所述复凝聚化反应后,再加入交联剂,并进行交联反应,得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
通过步骤S120制备得到的第一乳液中的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薄膜是不稳定的,当溶液温度升高,或者将溶液长时间静置后,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薄膜会破开,被各个小油溶性天然香精油滴会相互碰撞、融合,恢复初始状态,同理步骤S140制备得到的第二乳液中,聚丙烯酸钠阴离子形成的薄膜在长时间静置或者溶液温度升高后也会破开,因此,为了得到稳定的微胶囊,需要进行步骤S150及步骤S160。将第一乳液及第二乳液混合,得到混合乳液,由于第一乳液中含有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第二乳液中含有聚丙烯酸钠阴离子,这两种带不同电荷的聚电解质的电荷相反,在静电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中和形成壳聚糖季铵盐和聚丙烯酸钠的复合物,使得其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需要说明的是,发生复凝聚化反应后得到的壳聚糖季铵盐和聚丙烯酸钠的复合物为线型预聚物,是由聚糖季铵盐阳离子以及聚丙烯酸钠阴离子组合的链式共聚物,其结构形态依旧处于不稳定状态。
接着,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使得壳聚糖季铵盐和聚丙烯酸钠的复合物上的壳聚糖季铵盐和聚丙烯酸钠相互键合交联成网络结构的较稳定分子,即,壳聚糖季铵盐和聚丙烯酸钠的复合物中的壳聚糖季铵盐与交联剂之间产生化学键,使得壳聚糖季铵盐与交联剂分子键合,同时交联剂的分子也和壳聚糖季铵盐和聚丙烯酸钠的复合物中的聚丙烯酸钠之间产生化学键,使得聚丙烯酸钠与交联剂分子键合,如此,通过新产生的化学键将壳聚糖季铵盐和聚丙烯酸钠的复合物中的壳聚糖季铵盐以及壳聚糖季铵盐相互连接,形成相对稳定的三维网状结构,并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微球状,即,得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其中,壳聚糖季铵盐和聚丙烯酸钠通过交联反应形成囊壁,油溶性天然香精作为囊芯。
进一步地,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后,还进行连续搅拌操作,能够使得混合溶液与交联剂混合的更加均匀,进而能够使得交联反应进行地更加高效和充分。可以理解,在交联反应初期,为了使得的壳聚糖季铵盐和聚丙烯酸钠的复合物进行充分的接触,采用较大的搅拌强度,例如,采用搅拌速度为2000转/分钟~3000转/分钟对反应体系进行快速搅拌;而在交联反应中期,强度太大的搅拌会影响交联反应的稳定进行,则采用中等的搅拌强度,例如,采用搅拌速度为1000转/分钟~1800转/分钟对反应体系进行搅拌;到了交联反应后期,为了不破坏交联反应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三维网状结构,则采用缓和的搅拌强度,例如,采用搅拌速度为500转/分钟~800转/分钟对反应体系进行缓和搅拌,如此,随着交联反应的不断进行,相应的减小搅拌速度,能够使得交联反应进行地更加高效和彻底,使得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更加稳定。
为了提高交联反应的稳定性,还在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的操作后,还加入缓冲剂,例如,所述缓冲剂为酒石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乙酸、丙酸、丁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及其钠、钾、钙盐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所述缓冲剂为酒石酸、柠檬酸和乳酸的混合物,如此,能够使得交联反应的速度更加稳定,且能够使得酸碱物质对反应体系的交联速度的影响变得不敏感,进而使制备得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稳定性更好,不易受外界的酸碱物质的影响而发生变质。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其囊壁的成分含有壳聚糖季铵盐,而壳聚糖季铵盐本身具备抗菌性,即,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囊壁亦具备抗菌性,且囊芯内的油溶性天然香精也具备抗菌效果,因此,上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囊壁和囊芯均具有抗菌效果,解决现有的微胶囊表面容易粘附细菌的问题。
进一步的,上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中采用的壳聚糖季铵盐分子量为5~30万,聚丙烯酸的分子量为1~25万,且通过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尺寸为200nm~10μm。
一实施例中,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所述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和所述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例为(2~6):(3~9):(1~3),所述交联剂的质量与所述壳聚糖季铵盐质量比例为(3~15):10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为迷迭香香精、丁香香精、肉桂香精、生姜香精、桉叶油、紫苏油、山苍子油、薄荷油、九层塔精油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中的油溶性天然香精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的挥发,随着油溶性天然香精的不断挥发,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香味也会不断减弱直至消失,为了延长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使用寿命,保持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散发香味的持续性,需要抑制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中油溶性天然香精的挥发速度,其中,影响香精挥发速度的主要的因素是香精本身沸点以及蒸汽压,其中蒸汽压与环境中的气压、温度等因素均有关,的涉及较多不可控的变量,控制起来难度较大,而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作为产品需要放置到不同的环境中使用,想要通过改变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蒸汽压来调整其挥发速度的难度较大,因此,对于上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来说,采用改变油溶性天然香精的沸点的方式,来抑制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中油溶性天然香精的挥发速度,是相对比较可行且性价比较高的措施。香精本身的沸点越低,其挥发速度越快,反之,香精的沸点越高,挥发的速度就越慢,例如,为了抑制油溶性天然香精的挥发速度,使得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能够长时间稳定地散发香气,提高油溶性天然香精的沸点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在调配油溶性天然香精过程中还添加有保湿剂,所述保湿剂的主要成分包括甘油(丙三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及壳聚糖,将保湿剂与油溶性天然香精混合形成共沸物,即改变油溶性天然香精的沸点,由此起到抑制油溶性天然香精的挥发速度,从而延长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能够长时间稳定的散发香气,提高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使用寿命。一实施例中,步骤S110制得的所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所述聚丙烯酸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wt%~8wt%。步骤S130制得的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所述壳聚糖季铵盐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wt%~6wt%。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反应的效率及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品质,在搅拌状态下,进行所述交联反应,在10℃~40℃的温度下,进行所述复凝聚化反应;所述复凝聚化反应的反应时间2h~5h,在10℃~50℃的温度下,进行所述交联反应;所述交联反应的反应时间1h~4h。
上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在香精微胶囊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囊壁的配方,在不需要额外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生成香精微胶囊的囊壁,降低香精微胶囊的生产成本,使得香精微胶囊的囊壁具备抗菌功能,使得香精微胶囊内外都具备抗菌的功能,提高了香精微胶囊的抗菌性能,且由于未额外添加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有效的降低使用者发生皮肤过敏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主要以壳聚糖季铵盐以及聚丙烯酸钠为制作微胶囊的囊壁的主要原材料,其原理是,将壳聚糖季铵盐的聚电解质以及聚丙烯酸钠的聚电解质电荷相反,将其混合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复凝聚反应,进而成膜形成微球,并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后,形成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囊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利用壁材壳聚糖季铵盐、聚丙烯酸钠的自乳化作用,实现了微胶囊制备过程的无皂化,避免了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后期使用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微胶囊的制备和分离成本。
油溶性天然香精结合具有抗菌功能的壳聚糖季铵盐壁材,达到双重抗菌效果,抗菌效果更好;完全采用天然抗菌材料,抗菌安全性高,无副作用。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制备过程完全在水溶液中实施,制备得到的香精微胶囊不用经过浓缩和分离,固含量高,可稀释后直接应用于织物及其他领域加香。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适用于各种油性香精体系,本发明以壳聚糖季铵盐、聚丙烯酸钠间的复凝聚物作为壁材,对香精的包埋率可达90%以上,原料利用率高,香精微胶囊的有效香精含量高,加香及抗菌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利用转谷氨酰胺酶、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等无毒交联剂对囊壁材料实施化学交联,体系中不存在甲醛等纺织行业严格限量的有害物质,经交联处理香精微胶囊耐酸碱、耐热、耐潮湿等性能都大大提高,使香精微胶囊的使用稳定性和长效性得到良好保障。
为了进一步说明书本发明的构思,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20及步骤S140分别利用壳聚糖季铵盐、聚丙烯酸钠的自乳化作用制作乳液,实现了微胶囊制备过程的无皂化,避免了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后期使用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微胶囊的制备和分离成本。采用壳聚糖季铵盐、聚丙烯酸钠作为囊壁的材料,使得囊壁具备抗菌效果,进一步提高抗菌安全性,且无副作用。上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完全在水溶液中实施,制备得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不用经过浓缩和分离,固含量高,可稀释后直接应用于织物及其他领域加香。且步骤S160中以壳聚糖季铵盐、聚丙烯酸钠间的复凝聚物作为壁材,对香精的包埋率可达90%以上,原料利用率高,香精微胶囊的有效香精含量高,加香及抗菌效果更好。步骤S160中加入的交联剂为转谷氨酰胺酶、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中的至少一种,利用转谷氨酰胺酶、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等无毒交联剂对囊壁材料实施化学交联,体系中不存在甲醛等纺织行业严格限量的有害物质,经交联处理香精微胶囊耐酸碱、耐热、耐潮湿等性能都大大提高,使香精微胶囊的使用稳定性和长效性得到良好保障。
下面为具体实施例部分:
实施例1
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分子量为5.2万的季铵盐化度46%的壳聚糖季铵盐溶于水中制备7.8wt%的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
将分子量为2.3万的聚丙烯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5.6wt%的聚丙烯酸钠水溶液;
将2g迷迭香香精、5g丁香香精、1g肉桂香精、4g生姜香精、6g桉叶油、5g紫苏油、2g山苍子油、3g薄荷油、2g九成塔精油分别加入到1000ml上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及714ml上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在120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分别高速乳化20分钟。
将乳化后的上述两种乳液混合,在25℃、15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快速搅拌进行复凝聚化反应3小时。
将1g转谷氨酰胺酶、0.8g过氧化酶、0.5g多酚氧化酶交联剂加入到上述反应后的混合乳液中,在28℃、8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搅拌交联反应4小时,静置,得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
实施例2
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分子量为16.5万的季铵盐化度36.5%的壳聚糖季铵盐溶于水中制备成3.8wt%的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
将分子量为8.2万的聚丙烯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4.1wt%的聚丙烯酸钠水溶液;
将3g迷迭香香精、4g丁香香精、2g肉桂香精、3g生姜香精、8g桉叶油、2g紫苏油、3g山苍子油、1g薄荷油、2g九成塔精油分别加入到800ml上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及740ml上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在150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分别高速乳化15分钟。
将乳化后的上述两种乳液混合,在35℃、8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快速搅拌进行凝聚化反应2.5小时。
将1g转谷氨酰胺酶、1g过氧化酶、1g多酚氧化酶交联剂加入到上述反应后的混合乳液中,在40℃、85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搅拌交联反应3小时,静置,得到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
实施例3
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分子量为26.8万的季铵盐化度53.6%的壳聚糖季铵盐溶于水中制备成2.8wt%的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
将分子量为4.5万的聚丙烯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3.2wt%的聚丙烯酸钠水溶液;
将10g迷迭香香精、8g丁香香精、9g肉桂香精、7g生姜香精、13g桉叶油、10g紫苏油、15g山苍子油、9g薄荷油、9g九成塔精油分别加入到1000ml上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及630ml上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在170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分别高速乳化12分钟。
将乳化后的上述两种乳液混合,在20℃、26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快速搅拌进行凝聚化反应4.5小时。
将2g转谷氨酰胺酶、1g过氧化酶、1.5g多酚氧化酶交联剂加入到上述反应后的混合乳液中,在20℃、25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搅拌交联反应4小时,静置,得到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
实施例4
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分子量为(5~30)万的季铵盐化度(35~55%)的壳聚糖季铵盐溶于水中制备成(2~8)wt%的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
将分子量为(1~25)万的聚丙烯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1~6)wt%的聚丙烯酸钠水溶液;
将1g迷迭香香精、4g丁香香精、2g肉桂香精、2g生姜香精、5g桉叶油、5g紫苏油、2g山苍子油、2g薄荷油、3g九成塔精油分别加入到900ml上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及900ml上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在120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分别高速乳化20分钟。
将乳化后的上述两种乳液混合,在25℃、15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快速搅拌进行凝聚化反应3小时。
将0.8g转谷氨酰胺酶、0.7g过氧化酶、1.2g多酚氧化酶交联剂加入到上述反应后的混合乳液中,在28℃、800转每分钟的速度下搅拌交联反应4小时,静置,得到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
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在使用过程中,确系能够达到较好的抗菌效果,并且持久性更强,使用时间较长,香味挥发持久,缓释性能优良。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块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壳聚糖季铵盐溶于水中,得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
将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加入至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进行乳化操作,得到第一乳液;
将聚丙烯酸钠溶于水中,得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
将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加入至所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进行乳化操作,得到第二乳液;
将所述第一乳液和所述第二乳液进行混合操作,得到混合乳液;
使所述混合乳液进行复凝聚化反应,完成所述复凝聚化反应后,再加入交联剂,并进行交联反应,得到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所述交联剂为转谷氨酰胺酶、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所述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和所述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例为(2~6):(3~9):(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的质量与所述壳聚糖季铵盐质量比例为(3~15):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抗菌天然香精为迷迭香香精、丁香香精、肉桂香精、生姜香精、桉叶油、紫苏油、山苍子油、薄荷油、九层塔精油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所述聚丙烯酸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wt%~8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所述壳聚糖季铵盐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wt%~6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在搅拌状态下,进行所述交联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在10℃~40℃的温度下,进行所述复凝聚化反应;所述复凝聚化反应的反应时间2h~5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在10℃~50℃的温度下,进行所述交联反应;所述交联反应的反应时间1h~4h。
10.一种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79226.2A CN108654529B (zh) | 2018-05-18 | 2018-05-18 | 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79226.2A CN108654529B (zh) | 2018-05-18 | 2018-05-18 | 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54529A CN108654529A (zh) | 2018-10-16 |
CN108654529B true CN108654529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63776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79226.2A Active CN108654529B (zh) | 2018-05-18 | 2018-05-18 | 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5452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92140B2 (ja) * | 2019-08-21 | 2021-06-18 | 株式会社フクハラ | ゴルフ用エアガンにおける圧縮空気圧回路構造 |
JP6843401B1 (ja) * | 2019-11-27 | 2021-03-17 | エレテン株式会社 | ブドウ状微粒集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衛生用紙 |
CN114391688B (zh) * | 2022-01-21 | 2024-01-30 | 甘肃医学院 | 一种苍耳子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43318A1 (de) * | 2001-03-22 | 2002-09-25 | Primacare S.L., c/o Cognis Iberica S.L. | Mikrokapseln (VII) |
CN101990890A (zh) * | 2010-11-16 | 2011-03-30 | 北京颖新泰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环己烯酮型除草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16000A (zh) * | 2011-12-13 | 2012-04-18 | 张维芬 | 一种用于肺吸入的壳聚糖季铵盐大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721655A (zh) * | 2014-01-06 | 2014-04-16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尺寸均一且大小可控的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CN103769019A (zh) * | 2014-01-08 | 2014-05-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荷叶/广藿香复合精油微胶囊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32596A (zh) * | 2014-12-30 | 2015-04-22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肉桂油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5921085A (zh) * | 2016-05-10 | 2016-09-07 | 天津市双马香精香料新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型乳化剂原位交联壳聚糖季铵盐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CN107630366A (zh) * | 2017-09-01 | 2018-01-26 | 南通香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薰衣草精油与艾叶油复配的微胶囊内衣整理剂及制备方法 |
-
2018
- 2018-05-18 CN CN201810479226.2A patent/CN1086545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43318A1 (de) * | 2001-03-22 | 2002-09-25 | Primacare S.L., c/o Cognis Iberica S.L. | Mikrokapseln (VII) |
CN101990890A (zh) * | 2010-11-16 | 2011-03-30 | 北京颖新泰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环己烯酮型除草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16000A (zh) * | 2011-12-13 | 2012-04-18 | 张维芬 | 一种用于肺吸入的壳聚糖季铵盐大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721655A (zh) * | 2014-01-06 | 2014-04-16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尺寸均一且大小可控的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CN103769019A (zh) * | 2014-01-08 | 2014-05-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荷叶/广藿香复合精油微胶囊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32596A (zh) * | 2014-12-30 | 2015-04-22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肉桂油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5921085A (zh) * | 2016-05-10 | 2016-09-07 | 天津市双马香精香料新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型乳化剂原位交联壳聚糖季铵盐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CN107630366A (zh) * | 2017-09-01 | 2018-01-26 | 南通香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薰衣草精油与艾叶油复配的微胶囊内衣整理剂及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54529A (zh) | 2018-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54529B (zh) | 自乳化内外双效抗菌香精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Massella et al. | Textiles for health: A review of textile fabrics treated with chitosan microcapsules | |
CN109233173B (zh) | 一种稳定乳液的水凝胶-固体两亲性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29697B (zh) | 一种具有双重pH响应性的木质素/无机氧化物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56588B (zh) | 微胶囊及其用途 | |
Thimma et al. | Study of complex coacervation of gelatin with sodium carboxymethyl guar gum: microencapsulation of clove oil and sulphamethoxazole | |
JP2639844B2 (ja) | 洗剤組成物 | |
EP3532025B1 (en) | Personal care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urface-modified particles and non-volatile functionalised silicone | |
CN110743472B (zh) | 一种精油微胶囊组合物、精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65393A (zh) | 一种静电作用诱导壳聚糖胶束的制备方法 | |
JPH02277889A (ja) | 疎水性液状コアを含有するマイクロカプセル | |
CN104841343A (zh) | 一种芳香微胶囊及其载银多层微胶囊乳液的制备方法 | |
JPS63258641A (ja) |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 | |
WO2002060573A2 (de) | Kapseln-in-kapsel-system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
KR102680962B1 (ko) | 마이크로 캡슐의 제조방법 | |
Chantong et al. | Gelation proces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ai silk fibroin hydrogels induced by various anionic surfactant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curcumin | |
CN104562843A (zh) | 多功能改性棕榈蜡乳液、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277196A (zh) | 长效聚氨酯芳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
Tian et al. | In situ complex coacervation supported by self-coated polydopamine interlayer on uniform-sized essential oils droplet | |
KR100419603B1 (ko) | 향 캡슐과 키토산을 함유한 섬유 유연제 | |
JPS59139920A (ja) | 乳化組成物 | |
KR101526689B1 (ko) | 바이오폴리머 마이크로캡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0367341B (zh) | 一种应用于谷物冲剂的植物油微囊粉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2411556B1 (ko) | 콜라겐을 함유하는 보습원단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KR20150121409A (ko) | 아스코빅애씨드 2-글루코사이드를 안정화시키는 방법 및 안정화된 아스코빅애씨드 2-글루코사이드를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