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2034B - 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32034B CN108632034B CN201810755906.2A CN201810755906A CN108632034B CN 108632034 B CN108632034 B CN 108632034B CN 201810755906 A CN201810755906 A CN 201810755906A CN 108632034 B CN108632034 B CN 1086320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e
- particle
- ghz
- sequence
- partic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2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ZPUCINDJVBIVPJ-LJISPDSOSA-N cocaine Chemical compound O([C@H]1C[C@@H]2CC[C@@H](N2C)[C@H]1C(=O)OC)C(=O)C1=CC=CC=C1 ZPUCINDJVBIVPJ-LJISPDSO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2—Quantum cryptograph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70—Photonic quantum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2—Quantum cryptography
- H04L9/0858—Details about key distillation or coding, e.g. reconciliation, error correction, privacy amplification, polarisation coding or phase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采用发送一个粒子给接收方的方法,通过减少量子信道中传输的粒子数来提高通信的传输效率;通信过程中发送方保留3个粒子,利用一个量子态编码3bit的信息,因此提高了编码容量,增加了通信双方交换的信息比特数,使传输效率提高到6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量子安全通信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信息包含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两个研究方向,近二十年来量子通信飞速发展,为保密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是一种新的量子通信形式,它利用量子信道直接传输秘密信息,通信双方不需要提前建立密钥。
现有的基于五粒子簇态和量子一次一密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发送方自己保留2个粒子,然后给接收方发送两个粒子,给控制方发送了一个粒子,因此一个态只能编码2bit信息。量子通信传输效率与使用的量子比特数有关,通信中使用的量子比特数越大,传输效率就越低,所以该协议的传输效率较低为40%。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该方法有效提高量子通信的传输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发送方Alice利用n个五粒子态|ψ>12345形成一个序列S,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均包括五个粒子,该五个粒子分别为粒子A1、粒子A2、粒子A3、粒子A4和粒子A5;
步骤2,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1,形成序列S1;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2,形成序列S2;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3,形成序列S3;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4,形成序列S4;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5,形成序列S5;
步骤3,发送方Alice分别发送序列S4和序列S5给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发送方Alice自身保留序列S1,S2和S3;
步骤4,发送方Alice判断是否存在窃听者Eve,若存在,则执行步骤5,否则,放弃此次通信;
步骤5,发送方Alice从序列S1,S2和S3中分别选取序号相同的粒子A1、粒子A2和粒子A3进行联合GHZ测量,得到n个GHZ测量结果;控制方Charlie对序列S5中的每个粒子A5执行单粒子测量,得到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接收方Bob对序列S4中的每个粒子A4执行幺正操作处理,得到n个幺正操作处理结果;n个GHZ测量结果包括8种GHZ态,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包括两种粒子A5的状态,n个幺正操作处理结果包括8种粒子A4的状态;
步骤6:获取GHZ态、粒子A5的状态和粒子A4的状态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步骤7,发送方Alice对n个GHZ测量结果按照编码规则进行编码得到n个编码结果,n个编码结果形成序列SA;
步骤8,发送方Alice将要发送的信息序列M与序列SA进行异或运算,得到序列SB;发送方Alice公开序列SB的值,接收方Bob获取序列SB的值;
步骤9,控制方Charlie将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发送给接收方Bob,接收方Bob根据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和n个幺正操作处理结果,以及GHZ态、粒子A5的状态和粒子A4的状态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获取n个GHZ测量结果;接收方Bob根据n个GHZ测量结果以及编码规则得到序列SA;接收方Bob将序列SA和序列SB进行异或运算得到信息序列M。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的判断是否存在窃听者Eve,采用的方法如下:
发送方Alice选择四个量子态{|0>,1>,+>,|-}中的任意一个,将其作为诱骗光子分别插入序列S4和序列S5中,发送方Alice记录诱骗光子的位置与初始态,并将诱骗光子的位置与初始态通知给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
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分别选取Z基{|0>,|1>}或X基{|+>,|-}中的一个测量诱骗光子,分别得到测量后的诱骗光子的状态;
发送方Alice将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测量得到的测量后的诱骗光子的状态与诱骗光子的初始态进行比较,若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测量得到的测量后的诱骗光子的状态中存在与诱骗光子的初始态不一致的状态,则存在窃听者Eve,否则不存在窃听者Eve。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分别选取Z基{|0>,|1>}或X基{|+>,|-}中的一个测量诱骗光子,选取方法如下:
若诱骗光子的初始态为|0>或|1>,则使用Z基{0>,|1>}测量,若诱骗光子的初始态为|+>或|->,则使用X基{+>,|->}来测量。
可选地,所述步骤6中获取的GHZ态、粒子A5的状态和粒子A4的状态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如下:
其中,α与β的关系满足α2+β2=1。
可选地,所述步骤7中的编码规则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发送一个粒子给接收方,通过减少量子信道中传输的粒子数来提高通信的传输效率。
2.通信过程中发送方保留3个粒子,利用一个量子态编码3bit的信息,因此提高了编码容量,增加了通信双方交换的信息比特数,提高了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发送方Alice利用n个五粒子态|ψ>12345形成一个序列S,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均包括五个粒子,该五个粒子分别为粒子A1、粒子A2、粒子A3、粒子A4和粒子A5。
其中,五粒子态|ψ>12345的形式如下:
上式中,α与β的关系满足α2+β2=1;|00000>、|01001>、|01010>、|00011>、|10100>、|11101>、|11110>、|10111>、|01100>、|00101>、|00110>、|01111>、|11000>、|10001>、|10010>和|11011>均表示五个粒子的状态。
步骤2,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1,形成序列S1;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2,形成序列S2;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3,形成序列S3;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4,形成序列S4;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5,形成序列S5;
步骤3,发送方Alice分别发送序列S4和序列S5给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发送方Alice自身保留序列S1,S2和S3。
步骤4,为了检测信道安全,发送方Alice判断是否存在窃听者Eve,若存在,则执行步骤5,否则,放弃此次通信。
步骤5,发送方Alice从序列S1,S2和S3中分别选取序号相同的粒子A1、粒子A2和粒子A3进行联合GHZ测量,得到n个GHZ测量结果;控制方Charlie对序列S5中的每个粒子A5执行单粒子测量,得到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接收方Bob对序列S4中的每个粒子A4执行任意一种幺正操作处理,其中幺正操作包括I,X,Y和Z,得到n个幺正操作处理结果;n个GHZ测量结果包括8种GHZ态,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包括两种粒子A5的状态,n个幺正操作处理结果包括8种粒子A4的状态。
其中,幺正操作的四种形式分别为:
步骤6,获取GHZ态、粒子A5的状态和粒子A4的状态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步骤7,发送方Alice对n个GHZ测量结果按照编码规则进行编码得到n个编码结果,n个编码结果形成序列SA;
步骤9,控制方Charlie将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发送给接收方Bob,接收方Bob根据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和n个幺正操作处理结果,以及GHZ态、粒子A5的状态和粒子A4的状态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获取n个GHZ测量结果;接收方Bob根据n个GHZ测量结果以及编码规则得到序列SA;接收方Bob将序列SA和序列SB进行异或运算,得到信息序列M。
具体地,在又一实施例中,步骤4中的判断是否存在窃听者Eve,采用的方法如下:
发送方Alice选择四个量子态{|0>,|1>,|+>,|-}中的任意一个,将其作为诱骗光子分别插入序列S4和序列S5中,发送方Alice记录诱骗光子的位置与初始态,并将诱骗光子的位置与初始态通知给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
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分别选取Z基{|0>,|1>}或X基{|+>,|-}中的一个测量诱骗光子,分别得到测量后的诱骗光子的状态;
发送方Alice将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测量得到的测量后的诱骗光子的状态与诱骗光子的初始态进行比较,若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测量得到的测量后的诱骗光子的状态中存在与诱骗光子的初始态不一致的状态,则存在窃听者Eve,否则不存在窃听者Eve。
具体地,在又一实施例中,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分别选取Z基{|0>,|1>}或X基{|+>,|->}中的一个测量诱骗光子,选取方法如下:
若诱骗光子的初始态为|0>或|1>,则使用Z基{0>,|1>}测量,若诱骗光子的初始态为|+>或|->,则使用X基{+>,|->}来测量。
具体地,在又一实施例中,步骤6中获取的GHZ态、粒子A5的状态和粒子A4的状态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如下:
其中,8种GHZ态,其形式分别为:
具体地,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7中的编码规则如下:
实施例
1.测量重发攻击
窃听者Eve随机选择两个测量基中的一个对捕获粒子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发送相应的粒子给接收方Bob。由于诱骗光子是从两个非正交基中随机选择并随机插入到被传输的序列中,窃听者Eve不知道诱骗光子的位置与初始态,因此当窃听者Eve在诱骗光子上执行一些操作时将引起错误,并且在窃听检测时被发现。测量重发攻击引起的检测粒子错误率为1-(1/2)n,其中n代表诱骗光子的个数。
2.截获重发攻击
窃听者Eve捕获部分粒子,然后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一串粒子发送给接收方Bob。同样的,由于窃听者Eve不知道诱骗光子的位置及初始态,因此当窃听者Eve随机发送粒子时将引起错误,并且在窃听检测时被发现。当传输序列中存在n个诱骗光子时窃听者Eve攻击的错误率为1-(1/4)n。
3.辅助粒子攻击分析
窃听者Eve借助辅助粒子对传输的粒子进行纠缠,即窃听者Eve对窃听系统和发送量子态组成的一个更大的希尔伯特空间做幺正操作。窃听者Eve借助辅助粒子|e>和传输的量子态|0>,|1>,|+>,|->分别进行幺正操作U之后的状态为
因为U是幺正操作,a00,b01,b10和a11具有|a00|2+|b01|2=|b10|2+|a11|2=1的关系。此外,如果窃听者Eve的U操作满足|b01|=|b10|=0条件时,窃听者Eve将得不到任何信息。而在本方法中,发送方Alice发送信息序列时,没有根据信息序列进行量子态的转换,因此满足条件|b01|=|b10|=0。此外,窃听者Eve的窃听将改变诱骗光子的状态,从而在窃听检测时被检测到。
4、通信效率分析
从信息论角度定义量子通信的效率为:
其中bs为通信双方交换的有用信息比特数,qt和bt分别为发送方Alice和接收方Bob间交换的量子比特数和经典比特数。
Claims (5)
1.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发送方Alice利用n个五粒子态|ψ>12345形成一个序列S,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均包括五个粒子,该五个粒子分别为粒子A1、粒子A2、粒子A3、粒子A4和粒子A5;
步骤2,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1,形成序列S1;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2,形成序列S2;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3,形成序列S3;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4,形成序列S4;从序列S中的每个五粒子态中提取粒子A5,形成序列S5;
步骤3,发送方Alice分别发送序列S4和序列S5给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发送方Alice自身保留序列S1,S2和S3;
步骤4,发送方Alice判断是否存在窃听者Eve,若存在,则执行步骤5,否则,放弃此次通信;
步骤5,发送方Alice从序列S1,S2和S3中分别选取序号相同的粒子A1、粒子A2和粒子A3进行联合GHZ测量,得到n个GHZ测量结果;控制方Charlie对序列S5中的每个粒子A5执行单粒子测量,得到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接收方Bob对序列S4中的每个粒子A4执行幺正操作处理,得到n个幺正操作处理结果;GHZ测量结果包括8种GHZ态,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包括两种粒子A5的状态,n个幺正操作处理结果包括8种粒子A4的状态;
步骤6:获取GHZ态、粒子A5的状态和粒子A4的状态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步骤7,发送方Alice对n个GHZ测量结果按照编码规则进行编码得到n个编码结果,n个编码结果形成序列SA;
步骤8,发送方Alice将要发送的信息序列M与序列SA进行异或运算,得到序列SB;发送方Alice公开序列SB的值,接收方Bob获取序列SB的值;
步骤9,控制方Charlie将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发送给接收方Bob,接收方Bob根据n个单粒子测量结果和n个幺正操作处理结果,以及GHZ态、粒子A5的状态和粒子A4的状态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获取n个GHZ测量结果;接收方Bob根据n个GHZ测量结果以及编码规则得到序列SA;接收方Bob将序列SA和序列SB进行异或运算得到信息序列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判断是否存在窃听者Eve,采用的方法如下:
发送方Alice选择四个量子态{|0>,|1>,|+>,|->}中的任意一个,将其作为诱骗光子分别插入序列S4和序列S5中,发送方Alice记录诱骗光子的位置与初始态,并将诱骗光子的位置与初始态通知给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
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分别选取Z基{|0>,|1>}或X基{|+>,|->}中的一个测量诱骗光子,分别得到测量后的诱骗光子的状态;
发送方Alice将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测量得到的测量后的诱骗光子的状态与诱骗光子的初始态进行比较,若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测量得到的测量后的诱骗光子的状态中存在与诱骗光子的初始态不一致的状态,则存在窃听者Eve,否则不存在窃听者Eve。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Bob和控制方Charlie分别选取Z基{|0>,|1>}或X基{|+>,|->}中的一个测量诱骗光子,选取方法如下:
若诱骗光子的初始态为|0>或|1>,则使用Z基{|0>,|1>}测量,若诱骗光子的初始态为|+>或|->,则使用X基{|+>,|->}来测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获取的GHZ态、粒子A5的状态和粒子A4的状态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如下:
其中,α与β的关系满足α2+β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55906.2A CN108632034B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55906.2A CN108632034B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2034A CN108632034A (zh) | 2018-10-09 |
CN108632034B true CN108632034B (zh) | 2020-05-12 |
Family
ID=63689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5590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32034B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320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39365A (zh) * | 2019-01-22 | 2019-04-16 | 西北大学 | 基于量子傅里叶变换的5粒子Brown态传输3粒子W态的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81328A (zh) * | 2013-06-03 | 2013-09-04 | 浙江工商大学 | 基于单个量子纠缠态测量相关性的抗信息泄露量子对话协议 |
CN107222307A (zh) * | 2017-06-06 | 2017-09-29 | 西北大学 | 一种基于四粒子簇态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44638B2 (en) * | 2016-05-26 | 2018-08-07 | 1Qb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quantum computing |
-
2018
- 2018-07-11 CN CN201810755906.2A patent/CN10863203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81328A (zh) * | 2013-06-03 | 2013-09-04 | 浙江工商大学 | 基于单个量子纠缠态测量相关性的抗信息泄露量子对话协议 |
CN107222307A (zh) * | 2017-06-06 | 2017-09-29 | 西北大学 | 一种基于四粒子簇态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基于五粒子团簇态的可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聂义友;《光子学报》;20140115;第43卷(第1期);0127001-1-0127001-5 * |
基于量子纠缠的受控隐形传态及量子安全对话方案的研究;胡钰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20160315(第03期);A005-47 * |
基于非最大纠缠的五粒子Cluster态的高效量子态共享方案;孙新梅;《物理学报》;20131208;第62卷(第23期);230302-1-230302-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2034A (zh) | 2018-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27308B (zh) | 一种具有双向身份认证功能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 | |
CN103888476B (zh) | 一种基于三粒子ghz纠缠态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
CN106712940B (zh) | 一种测量与设备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 |
CN107222307B (zh) | 一种基于四粒子簇态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
CN111447056B (zh) | 一种可配置诱骗态量子数字签名方法 | |
CN105490804B (zh) | 基于三粒子ghz态的两方量子密钥协商协议 | |
CN105245331B (zh) | 基于四粒子ghz态的两方量子密钥协商协议 | |
CN106888085B (zh) | 一种基于最大纠缠ghz态的多方量子对话方法 | |
TW201616830A (zh) | 量子金鑰分發、隱私放大及資料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 |
CN108768623B (zh) | 一种基于5粒子Brown态传输4粒子态的量子隐形通信方法 | |
CN111030751B (zh) | 基于多自由度的与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
CN103684743B (zh) | 基于非最大纠缠信道和信号重排技术的多方控制量子隐写方法 | |
CN108696321B (zh) | 基于连续变量的两步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
CN108847939B (zh) | 一种基于量子网络的mdi-qkd方法 | |
CN111541544B (zh) | 一种基于双场协议的量子数字签名方法 | |
CN112272085B (zh) | 一种基于时间片段辅助贝尔态测量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方法 | |
CN106102052A (zh) | 一种联合信道幅度和相位的二维无线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法 | |
CN110929294A (zh) | 单向传输的量子数据库隐私查询方法 | |
CN103763114A (zh) | 一种基于部分纠缠ghz信道的联合监控量子广播通信方法 | |
CN109274495B (zh) | 两个基于Bell态的半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
CN108632034B (zh) | 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
CN108923914B (zh) | 一种基于4粒子簇态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法 | |
CN105227303A (zh) | 基于扩展的ghz-w态和量子一次一密的确定安全量子通信与身份认证协议 | |
CN114389805A (zh) | 一种基于高斯调制相干态的cv-qkd的后处理方法 | |
CN110098929B (zh) | 基于两粒子纯纠缠态的两方量子隐私比较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