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837B -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31837B CN108631837B CN201710184769.7A CN201710184769A CN108631837B CN 108631837 B CN108631837 B CN 108631837B CN 201710184769 A CN201710184769 A CN 201710184769A CN 108631837 B CN108631837 B CN 1086318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trix
- antenna port
- pmi
- access network
- port group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9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JHIVVAPYMSGYDF-UHFFFAOYSA-N cyclohexan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 JHIVVAPYMSGYD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02274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00684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VRVXSZKCXFBTE-UHFFFAOYSA-N n-[4-(6,7-dimethoxy-3,4-dihydro-1h-isoquinolin-2-yl)butyl]-2-(2-fluoroethoxy)-5-methylbenz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C(OC)C(OC)=CC=2CCN1CCCCNC(=O)C1=CC(C)=CC=C1OCCF QVRVXSZKCXFBT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934 PMI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基于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终端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目标指示信息,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矩阵与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其中,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指示信息。该方法能够修正多个波束的指向性,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assiveMIMO)技术作为新一代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简称NR)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利用更多的空间自由度提高系统容量,因此其得到了广泛研究。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为了通过在发送端进行预编码来提高系统传输性能,发送端需要获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简称CSI),而CSI通常由接收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并上报给发送端。现有技术中,接收端向发送端上报的CSI主要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or,简称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ex,简称PMI)和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发送端可以根据PMI确定预编码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以提高系统传输性能。
大规模MIMO技术中引入了多面板的双极化阵列天线,从整体上来看,该天线结构的阵子间距不均匀,而现有预编码矩阵是针对均匀的阵子结构设计的,并不适用于多面板的双极化阵列天线,继续使用,可能会引起波束形状改变,从而带来波束精度下降和系统性能损失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编码矩阵无法适用于多面板的双极化阵列天线的技术问题,以及如果将现有技术中的预编码矩阵用于多面板的双极化阵列天线,所引起的波束形状改变进而带来波束精度下降和系统性能损失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1:终端基于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
步骤2:终端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目标指示信息,该码本包括预编码矩阵与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该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另外,第一矩阵用于从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第二矩阵包括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步骤3: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目标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上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
终端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采用的码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上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
终端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码本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目标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该第一PMI用于指示第一矩阵,第二PMI用于指示第二矩阵。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用于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信息,该方法包括:
步骤1: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目标指示信息;
步骤2:接入网设备根据码本确定目标指示信息对应的目标预编码矩阵,该码本包括指示信息与预编码矩阵的对应关系,该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第一矩阵用于从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第二矩阵包括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者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终端采用上述码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方面的步骤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上述码本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目标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第一PMI用于指示第一矩阵,第二PMI用于指示第二矩阵。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矩阵包括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第一矩阵用于表征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进一步地,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公式中的表示长度为的矩阵,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S小于或等于N,N为接入网设备的天线端口组的数量,M为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天线端口组两个极化方向之间的相位差,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为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l由上述第一PMI确定,j1,j2...jN由上述第二PMI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矩阵包含接入网设备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第一矩阵用于从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具体的,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表示长度为的矩阵,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N为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为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a1,a2...aN}由上述第一PMI确定,j1,j2...jN由上述第二PMI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矩阵包含接入网设备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第一矩阵用于从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具体的,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表示长度为的矩阵,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IM表示长度为M×M的单位矩阵;{a1,a2...aN}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总个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第二PMI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矩阵包含接入网设备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第一矩阵用于从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具体的,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目标预编码矩阵为其中,表示长度为的矩阵,k等于j1;IM表示长度为M×M的单位矩阵;{a1,a2...aN}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N为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总个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为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a1,a2...aN}根据第一PMI确定,j1根据第二PMI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矩阵包括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第一矩阵用于表征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具体的,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表示长度为的矩阵,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S小于或等于N,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天线端口分组的个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为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X为集合{2,4,8,…}中的值,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l根据第一PMI确定,j1,j2...jN根据第二PMI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矩阵包括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第一矩阵用于表征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具体的,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表示长度为的矩阵,k等于j1,S小于或等于N,N为接入网设备上天线端口组的个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为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为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X为集合{2,4,8,…}中的值,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l根据第一PMI确定,j1根据第二PMI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目标指示信息还包括:与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值为0的第三PMI,则目标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具体为:
目标预编码矩阵等于所述第一矩阵、第二矩阵和第三矩阵的积;其中,第三矩阵为一单位阵,单位矩阵的行数和列数均等于所述接入网设备的天线端口总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PMI包括在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随路上报的调制符号,该调制符号为第一矩阵中的θ被量化并调制后的符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种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种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的处理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的处理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九方面的程序。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十方面的程序。
可见,在以上各个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中,目标预编码矩阵W考虑了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或者,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可以为针对一个第一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因此,即使接入网设备存在多个天线面板,且多个天线面板阵列间距不均匀时,本申请通过这两种方式均能够修正多个波束的指向性,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面板双极化阵列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信令流程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接入网设备通过天线向终端发送数据。随着大规模MIMO技术的引入,天线的结构发展为多面板的双极化阵列天线。请参考图1a,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面板双极化阵列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天线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图中左侧每个方块代表一个天线面板,右侧的每个交叉线代表天线阵子,交叉线中的每根斜线代表一个极化方向。图中dg,H和dg,V分别代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天线面板之间的距离,其中dg,H和dg,V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天线阵子的数量不做限制。。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图1中涉及的网元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其他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1)、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2)、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是网络中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部分。RAN节点或RAN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或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或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RAN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这种结构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eNB的协议层拆分开,部分协议层的功能放在CU集中控制,剩下部分或全部协议层的功能分布在各个DU中,由CU集中控制各个DU。
3)、“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对于图1a所示的多面板的天线结构,虽然面板内的天线阵子之间距离是相等的,但是面板和面板之间的距离可能不等于天线阵子之间的距离,因此从整体上来看,该天线的天线阵子之间的距离已经不再是均匀的。而现有的预编码矩阵的设计都是针对均匀天线阵列设计的,均匀天线阵列中天线阵子是均匀分布的,即天线阵子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因此,使用传统的预编码矩阵的设计会改变波束形状,得不到所需波束,从而带来波束精度下降和系统性能损失。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在天线阵列间距不均匀时,例如,多面板天线,将整个天线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组,并设计矩阵来反应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性,进而通过该矩阵与这些天线端口组的子预编码矩阵来刻画预编码矩阵,从而解决了线性预编码矩阵引起的波束精度下降问题。或者设计矩阵来选择一个天线端口组,使得预编码矩阵仅针对一个天线端口组,减少了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波束精度下降的问题。从而通过这两种方式,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能够修正天线面板对应的多个波束的指向性,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从而提高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可以增大天线的容量。
关于天线分组的方式,可以将一个面板上的天线端口划分为一组,或者可以将每个面板上同一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算划分为一组。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信令流程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终端基于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目标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目标指示信息,以使接入网设备根据该目标指示信息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向终端发送信息。
可选的,该信息可以为下行参考信号。
S102:终端基于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具有多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端口。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具有多个天线面板,这多个天线面板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可选的,本申请中,该天线端口可以是用于传输beamformed CSI-RS信号的beamformed CSI-RS天线端口,一个beamformed CSI-RS天线端口可以对应一个波束,每个天线面板可以通过改变波束权值形成指向多个方向的多个波束,多个波束对应于多个不同的beamformed CSI-RS天线端口。
当接入网设备需要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时,可选的,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向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当终端设备接收到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后,基于这些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测量结果H,该H为信道矩阵。然后,终端可以对该H进行SVD分解得到特征矢量(即酉矩阵V),然后将该特征矢量和码本中的各个预编码矩阵进行对比,选择与该特征矢量最接近的预编码矩阵作为目标预编码矩阵。
S103:终端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目标指示信息,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矩阵与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其中,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S104: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指示信息。
具体的,当终端设备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后,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侧预设的码本,确定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目标指示信息,该目标指示信息可以为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码本索引,或者PMI。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侧预设的码本为本申请提供的新的码本。可选的,该新的码本可以是以码本索引和预编码矩阵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形式体现,还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体现。该新的码本中包括多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对应一个指示信息。该码本中的每个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二者的积,可选的,这里的“每个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二者的积”可以是每个预编码矩阵等于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还可以是第一矩阵、第二矩阵与其他矩阵或者其他参数之间的积,这里的“积”可以是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二者的乘积,还可以是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克罗内克积,总之,本申请所提供的新的码本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可以被拆分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或者被拆分成更多的矩阵。
上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接入网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接入网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该第二矩阵包括接入网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其中第二矩阵中的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为该天线端口组class B码本中所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例如,假设该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则该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为classB的码本中4天线端口的码本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可以是多个天线端口组各自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该相位差指的是无线信道的频域冲击响应之间的相位差;可选的,该差异参数还可以是能够表征上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其他差异的参数,例如幅度差异等等。当上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接入网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时,即终端设备确定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实际上仅对应了第一天线端口组,减少了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波束精度下降的问题,这样使得接入网设备在利用该针对一个第一天线端口组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进行下行数据处理时,其波束指向性明确,不会产生过多的波束旁瓣。
S105: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目标指示信息。
S106:接入网设备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指示信息对应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
具体的,对于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而言,二者均存储了本申请提供的新的码本。因此基于该新的码本,当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之后,基于该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目标指示信息,从新的码本中确定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进而利用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以提升系统的性能。
由上述描述可知,目标预编码矩阵W考虑了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或者,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可以为针对一个第一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因此,即使接入网设备存在多个天线面板,且多个天线面板阵列间距不均匀时,本申请通过这两种方式均能够修正多个波束的指向性,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见图2a所示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如图2a所示,在上述S101之前,该方法包括:
S201: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码本。
S202:终端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
具体的,接入网设备在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下发参考信号之后,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码本,即告知终端要使用哪一个码本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相同的天线端口数下对应多套新的码本(即本申请提供的码本),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自身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数确定自身所选择的码本,然后通过第一配置信息提前告知终端自己所选择的码本,这样使得终端设备在得到信道测量结果H并对其进行SVD分解后,可以结合分解的结果(即酉矩阵V),可以直接从第一配置信息所指示码本中查找与该酉矩阵相关度最高的预编码矩阵作为目标预编码矩阵W,从而结合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以及该码本,确定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对应在码本中的目标指示信息。故而,该实施例避免了接入网设备基于目标指示信息从所有新的码本中查找目标预编码矩阵W,而是具有针对性的直接从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的码本中确定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提高了目标预编矩阵的查找效率。
可选的,在上述S101之前,该实施例还可以包括S203和S204的步骤,可选的,该S203和S204可以位于S202之后执行,还可以与S201和S202并行执行。
S203: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码本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S204:终端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
具体的,在上述S101之前,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码本的参数,例如配置码本对应的天线端口数等。可选的,该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可选的,上述第二配置信息中所包括的内容在不同的场景下可能有一些差异,下述分别对两种场景进行介绍:
第一种场景:接入网设备的多块天线面板形成的多个波束(即beamformed CSI-RS天线端口)可以组合在一起,其多占的资源构成一个CSI-RS资源。假设接入网设备的天线面板数为N,即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数为N,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数等于M,则接入网设备共有M*N个天线端口(数目和),其可以对应本申请提供的码本中的一个长度为M*N的预编码矩阵,因此需要基于一个长度为MN的码本进行指示信息的反馈。
第二种场景:接入网设备上的一个天线面板形成的多个波束(即beamformed CSI-RS天线端口)可以组合在一起,其所占的资源形成一个CSI-RS资源。假设天线面板数为N,即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数为N,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beamformed CSI-RS天线端口数等于M,因此,共有N个CSI-RS资源。基于这N个CSI-RS资源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发送的CSI-RS信号可以联合起来进行CSI测量,对应一个长度为M*N的预编码矩阵,使用一个长度为M*N的码本进行PMI反馈。
基于上述第一种场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接入网设备上天线端口组的总个数(N)和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结合第一种场景的描述,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该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的总数确定自身所需使用的码本,然后通过第一配置信息告知给终端,使得终端基于接入网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的所有天线端口组下发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估计出的信道矩阵H包括了所有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信息。然后终端基于该信道矩阵H,从接入网设备告知的码本中的选择该信道矩阵H对应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可以等于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乘积,还可以等于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克罗内克积。在第一种场景下,该第一矩阵用于从接入网设备的所有天线端口组中选择出一个天线端口组,称为第一天线端口组,上述第二矩阵包括接入网设备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这里的子预编码矩阵w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一的描述,即一个子预编码矩阵w实际上为接入网设备的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在现有class B码本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w,这样N个子预编码矩阵w就可以构成一个第二矩阵。
基于上述第二种场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上述实施例一的所述部分天线端口组的个数S和这S个天线端口组中每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的个数。结合第二种场景的描述,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该接入网设备确定的S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的总数确定自身所需使用的码本,然后通过第一配置信息告知给终端,使得终端基于接入网设备通过这S个天线端口组下发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估计出的信道矩阵H包括了这S个天线端口组中所有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信息。然后终端基于该信道矩阵H,从接入网设备告知的码本中的选择该信道矩阵H对应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可以等于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乘积,还可以等于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克罗内克积。该第一矩阵用于表征所述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上述第二矩阵包括接入网设备的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这里的子预编码矩阵w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一的描述,即一个子预编码矩阵w实际上为接入网设备的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在现有class B码本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w,这样S个子预编码矩阵w就可以构成一个第二矩阵。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新的码本中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两个PMI,上述目标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该PMI可以为码本中的码本索引,该第一PMI用于指示第一矩阵,第二PMI用于指示第二矩阵。
上述介绍了两种不同的场景下第二配置信息的内容,以及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确定过程,下述分别从不同的场景,分别介绍不同的场景下,目标预编码矩阵的结构。
1、第一种场景下:
该场景下,目标预编码矩阵W可以拆分为一两级矩阵,还可以拆分为一三级矩阵,参见下述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几种实施方式中,均是以目标预编码矩阵W为拆分为两级矩阵为例,三级矩阵的结构可以参见之后的实施例:
(1)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即是行1列的矩阵,其第k+1个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被拆分为两级矩阵,分别是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该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将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相乘,即相当于从接入网设备的所有天线端口组中选择出一个天线端口组,所得到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为针对第一矩阵选择出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选的,上述第一PMI的值决定了a1,a2...aN的值,上述第二PMI的值决定了j1,j2...jN的值,可选的,第一PMI可以包括多个值,第二PMI也可以包括多个值。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即N=2,M=4,接入网设备共有8个天线端口。该例子下,其中a1,a2的取值可以是{0,1},a1,a2中仅有一个为1。W2为第二矩阵,W1为第一矩阵,和分别为两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例如,W1由第一PMI指示,即a1,a2的值由第一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W2由第二PMI指示,即j1和j2的值可以由第二PMI确定,j1可以等于j2,也可以不等于j2。可选的,该第二PMI可以是一种子带PMI。
针对上述例子,可选的,其对应的码本结构可以为表1所示,该表1中所示的码本结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新的码本。
表1
表1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PMI为i1,1,i1,2,对应的第二PMI为i2,1,i2,2,i2,3。即,该例子中,第一PMI包括两个值,分别是i1,1,i1,2,第二PMI包括三个值,分别是i2,1,i2,2,i2,3,并且i2,3与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对应。其中,i1,1等于第一矩阵中a1元素的值,i1,2等于第一矩阵中a2元素的值,且a1,a2中仅有一个为1,i2,1等于j1,i2,2等于j2
结合上述表1中所示的码本,假设终端设备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PMI i1,1
等于0,i1,2等于1,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第二PMI为i2,1等于0,i2,2等于1,i2,3等于1则接入网可以根据上述表1所示的码本,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中由于第一矩阵中的元素的值的限定,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为针对第一矩阵选择出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因此,减少了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波束精度下降的问题,这样使得接入网设备在利用该针对一个第一天线端口组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进行下行数据处理时,其波束指向性明确,不会产生过多的波束旁瓣。
(2)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IM表示长度为M×M的单位矩阵;{a1,a2...aN}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总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W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目标预编码矩阵相同,均为该实施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W也被拆分为两级矩阵。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IM表示长度为M×M的单位矩阵。第一矩阵中{a1,a2...aN}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可选的,上述第一PMI的值决定了a1,a2...aN的值,上述第二PMI的值决定了j1,j2...jN的值,可选的,第一PMI可以包括多个值,第二PMI也可以包括多个值。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即N=2,M=4,接入网设备共有8个天线端口。该例子下,其中a1,a2的取值可以是{0,1},a1,a2中仅有一个为1。W2为第二矩阵W1为第一矩阵和分别为两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例如,W1由第一PMI指示,即a1,a2的值由第一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W2由第二PMI指示,即j1和j2的值可以由第二PMI确定,j1可以等于j2,也可以不等于j2。可选的,该第二PMI可以是一种子带PMI。该例子中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即上述表1所示的码本结构,接入网设备能够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PMI和第二PMI,从表1所示的码本结构中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W。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第一PMI、第二PMI与表1中的i1,1,i1,2,i2,1,i2,2,i2,3之间的对应关系,参见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方式下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中由于第一矩阵中a1,a2...aN的元素的值的限定,使得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为针对第一矩阵选择出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因此,减少了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波束精度下降的问题,这样使得接入网设备在利用该针对一个第一天线端口组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进行下行数据处理时,其波束指向性明确,不会产生过多的波束旁瓣。
(3)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所述IM表示长度为M×M的单位矩阵;{a1,a2...aN}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总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也被拆分为两级矩阵,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IM表示长度为M×M的单位矩阵。第一矩阵中{a1,a2...aN}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可选的,上述第一PMI的值决定了a1,a2...aN的值,上述第二PMI的值决定了j1的值,可选的,第一PMI可以包括多个值,第二PMI也可以包括多个值。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即N=2,M=4,接入网设备共有8个天线端口。该例子下, 其中a1,a2的取值可以是{0,1},a1,a2中仅有一个为1。W1为第一矩阵W2为第二矩阵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例如,W1由第一PMI指示,即a1,a2的值由第一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W2由第二PMI指示,即j的值可以由第二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二PMI可以是一种子带PMI。
该实施方式下,也对应和表1类似的码本结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上均预设该码本结构,这样当终端设备上报了第一PMI和第二PMI时,接入网设备就可以基于这两个指示信息进行出目标预编码矩阵W,其和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举的例子中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方式类似。
该实施方式下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中由于第一矩阵中a1,a2...aN的元素的值的限定,使得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为针对第一矩阵选择出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因此,减少了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波束精度下降的问题,这样使得接入网设备在利用该针对一个第一天线端口组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进行下行数据处理时,其波束指向性明确,不会产生过多的波束旁瓣。
2、第二种场景,
该场景下,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结构可以拆分为一两级矩阵,还可以拆分为一三级矩阵,参见下述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述几种实施方式中,均是以目标预编码矩阵为拆分为两级矩阵为例,三级矩阵的结构可以参见之后的实施例:
(1)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上述实施例中的差异参数指的是该第一矩阵所表征的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该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S小于或等于N,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数量,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为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X为集合{2,4,8,…}中的值,所述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所述l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上共有N个天线端口组,由于接入网设备告知终端选择S个天线端口组进行信道测量(S小于或等于N),因此,终端确定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是基于这S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确定的矩阵。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被拆分为两级矩阵,分别是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由第一矩阵的结构可知,该第一矩阵表征了这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即本实施方式中所确定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基于该相位差可以这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波束进行修正,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可选的,上述第一PMI的值决定了l的值,l的值决定了θ的值,上述第二PMI的值决定了j1,j2...jN的值,可选的,第一PMI可以包括多个值,第二PMI也可以包括多个值。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即N=2,M=4,接入网设备共有8个天线端口。该例子下,其中,W2为第二矩阵,W1为第一矩阵,和分别为两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例如,W1由第一PMI指示,即l的值由第一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W2由第二PMI指示,即j1和j2和的值可以由第二PMI确定,j1可以等于j2,也可以不等于j2,该第二PMI可以是一种子带PMI。W1中的θ也可以进行标量量化,(例如用X个值对θ进行量化),并作为调制符号承载在PUSCH上随路由终端反馈给接入网设备。
针对上述例子,可选的,其对应的码本结构可以为表2所示,该表2中所示的码本结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新的码本。
表2
表2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PMI为i1,对应的第二PMI为i2,1,i2,2,i2,3。即,该例子中,第一PMI即i1,取值为0,1,2,3中的任一值,第二PMI包括三个值,分别是i2,1,i2,2,i2,3,并且i2,3与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对应。其中,i1的值等于l,l的值决定了θ的值,i2,1等于j1,i2,2等于j2。另外,上述i1之所以取值可以是{0,1,2,3},其主要取决于θ的量化比特数X,i1的最大值小于X;上述i2,3之所以取值可以是{0,1,2,3},其主要取决于的量化比特;上述i2,1,i2,2之所以取值可以是{0,1},其主要取决于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天线端口数。
结合上述表2中所示的码本,假设终端设备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PMI i1等于1,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第二PMI为i2,1等于0,i2,2等于1,i2,3等于3则接入网可以根据上述表2所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通式,W中的l=i1=1,j1=i2,1=i2,1=0,j1=i2,2=1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
结合上述描述,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中由于第一矩阵包含了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其可以基于该相位差对这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波束进行修正,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
(2)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S小于或等于N,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天线端口组的数量,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为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X为集合{2,4,8,…}中的值,所述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所述l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上共有N个天线端口组,由于接入网设备告知终端选择S个天线端口组进行信道测量(S小于或等于N),因此,终端确定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是基于这S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确定的矩阵。本实施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W与上述第二种场景下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目标预编码矩阵相同,均为该实施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W也被拆分为两级矩阵。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IM表示长度为M×M的单位矩阵。由第一矩阵的结构可知,该第一矩阵表征了这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即本实施方式中所确定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基于该相位差可以这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波束进行修正,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可选的,上述第一PMI的值决定了l的值,l的值决定了θ的值,上述第二PMI的值决定了j1,j2...jN的值,可选的,第一PMI可以包括多个值,第二PMI也可以包括多个值。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即N=2,M=4,接入网设备共有8个天线端口。该例子下,I4表示4×4的单位矩阵,W2为第二矩阵W1为第一矩阵和分别为两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第一子预编码矩阵w。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例如,W1由第一PMI指示,即l的值由第一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W2由第二PMI指示,即j1和j2和的值可以由第二PMI确定,j1可以等于j2,也可以不等于j2,该第二PMI是一种子带PMI。W1中的θ也可以进行标量量化,(例如用X个值对θ进行量化),并作为调制符号承载在PUSCH上随路由终端反馈给接入网设备。
该例子中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即上述表2所示的码本结构,接入网设备能够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PMI和第二PMI,从表2所示的码本结构中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W。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第一PMI、第二PMI与表1中的i1,i2,1,i2,2,i2,3之间的对应关系,参见第二种场景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方式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中,由于第一矩阵包含了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其可以基于该相位差对这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波束进行修正,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
(3)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所述S小于或等于N,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天线端口组的数量,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为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X为集合{2,4,8,…}中的值,所述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所述l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根据所述第二PMI对应。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也被拆分为两级矩阵,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IM表示长度为M×M的单位矩阵。由第一矩阵的结构可知,该第一矩阵表征了这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即本实施方式中所确定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基于该相位差可以这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波束进行修正,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可选的,上述第一PMI的值决定了l的值,l的值决定了θ的值,上述第二PMI的值决定了j1的值,可选的,第一PMI可以包括多个值,第二PMI也可以包括多个值。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即N=2,M=4,接入网设备共有8个天线端口。该例子下,W1为第一矩阵W2为第二矩阵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例如,W1由第一PMI指示,即l的值由第一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W2由第二PMI指示,即j1的值可以由第二PMI确定,该第二PMI是一种子带PMI。W1中的θ也可以进行标量量化,(例如用X个值对θ进行量化),并作为调制符号承载在PUSCH上随路由终端反馈给接入网设备。
该实施方式下,也对应和表2类似的码本结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上均预设该码本结构,这样当终端设备上报了第一PMI和第二PMI时,接入网设备就可以基于这两个指示信息进行出目标预编码矩阵W,其和上述第二种场景下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举的例子中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方式的目标预编码矩阵W中,由于第一矩阵包含了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其可以基于该相位差对这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波束进行修正,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
综上所述,无论目标预编码矩阵W所拆分出来的第一矩阵是用于从接入网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还是用于表征所述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其均可以避免接入网设备的天线面板对应的波束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终端上报给接入网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值为0的第三指示信息,因此,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上述第一PMI、第二PMI以及该值为0的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三PMI,该第三PMI用于指示第三矩阵。从本申请提供的新的码本中确定目标预编码矩阵W。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W可以被拆分为三个矩阵,分别是第一矩阵、第二矩阵和第三矩阵的积,该第三矩阵为一单位阵,该单位矩阵的行数和列数均等于接入网设备的天线端口总数。
故,结合上述第一种场景和第二种场景,下述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分别从两个场景出发,介绍目标预编码矩阵W可以被拆分为三级矩阵的具体情况:
1、第一种场景
(1)第一种实现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即N=2,M=4,接入网设备共有8个天线端口。该例子下,其中a1,a2的取值可以是{0,1},a1,a2中仅有一个为1。W2为第二矩阵,W1为第一矩阵,和分别为两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第一子预编码矩阵w。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例如,W1由第一PMI指示,即a1,a2的值由第一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W2由第二PMI指示,即j1和j2的值可以由第二PMI确定,j1可以等于j2,也可以不等于j2。可选的,该第二PMI可以是一种子带PMI。
针对上述例子,可选的,其对应的码本结构可以为表3所示,该表3中所示的码本结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新的码本。
表3
表3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PMI为i3,1,i3,2,对应的第二PMI为i2,1,i2,2,i2,3,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为i1。即,该例子中,第一PMI包括两个值,分别是i3,1,i3,2,第二PMI包括三个值,分别是i2,1,i2,2,i2,3,并且i2,3与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对应。其中,i3,1等于第一矩阵中a1元素的值,i3,2等于第一矩阵中a2元素的值,且a1,a2中仅有一个为1,i2,1等于j1,i2,2等于j2。
(2)第二种实现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即N=2,M=4,接入网设备共有8个天线端口。该例子下,其中a1,a2的取值可以是{0,1},a1,a2中仅有一个为1。W2为第二矩阵,W1为第一矩阵,和分别为两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例如,W1由第一PMI指示,即a1,a2的值由第一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W2由第二PMI指示,即j1和j2的值可以由第二PMI确定,j1可以等于j2,也可以不等于j2。可选的,该第二PMI可以是一种子带PMI。
针对上述例子,可选的,其也可以对应上述表3所示的码本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2、第二种场景
(1)第一种实现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即N=2,M=4,接入网设备共有8个天线端口。该例子下,其中,W2为第二矩阵,W1为第一矩阵,和分别为两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例如,W1由第一PMI指示,即l的值由第一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W2由第二PMI指示,即j1和j2和的值可以由第二PMI确定,j1可以等于j2,也可以不等于j2,该第二PMI是一种子带PMI。W1中的θ也可以进行标量量化,(例如用X个值对θ进行量化),并作为调制符号承载在PUSCH上随路由终端反馈给接入网设备。
针对上述例子,可选的,其对应的码本结构可以为表4所示,该表4中所示的码本结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新的码本。
表4
表4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PMI为i3,对应的第二PMI为i2,1,i2,2,i2,3,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为i1。即,该例子中,第一PMI即i3,取值为0,1,2,3中的任一值,第二PMI包括三个值,分别是i21i22i23,并且i23与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对应,i1的值恒为0。其中,i3的值等于l,l的值决定了θ的值,i2,1等于j1,i2,2等于j2。另外,上述i3之所以取值可以是{0,1,2,3},其主要取决于θ的量化比特数X,i3的最大值小于X;上述i2,3之所以取值可以是{0,1,2,3},其主要取决于的量化比特;上述i2,1,i2,2之所以取值可以是{0,1},其主要取决于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天线端口数。
(2)第二种实现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个数为4,即N=2,M=4,接入网设备共有8个天线端口。该例子下,其中,W2为第二矩阵,W1为第一矩阵,和分别为两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w。该W1和W2分别由独立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例如,W1由第一PMI指示,即l的值由第一PMI确定,可选的,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W2由第二PMI指示,即j1和j2和的值可以由第二PMI确定,j1可以等于j2,也可以不等于j2,该第二PMI是一种子带PMI。W1中的θ也可以进行标量量化,(例如用X个值对θ进行量化),并作为调制符号承载在PUSCH上随路由终端反馈给接入网设备,第三指示信息恒等于0。
针对该例子,可选的,其也可以对应上述表4所示的码本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提供了另一种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子预编码矩阵w,本实施例中,每个天线端口组的每个极化方向对应一个子预编码矩阵w,这里的子预编码矩阵w为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也分别从上述两种场景对目标预编码矩阵W进行介绍。
1、第一种场景
该场景下,所述表示长度为2×1的矩阵,所述k等于k1,k2...kN中的任一值,{a1,a2...aN}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极化方向总个数,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极化方向为2,即N=4。该例子下,W对应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两级矩阵,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a1,a2,a3,a4)与第一PMI对应,即第一PMI的值决定了(a1,a2,a3,a4)各自的取值,(a1,a2,a3,a4)中仅有一个为1,其余均为0,(k1,k2,k3,k4)与第二PMI对应,即第二PMI的值决定了(k1,k2,k3,k4)。其中,(k1,k2,k3,k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第二PMI可以是一种子带PMI。
针对上述例子,可选的,其对应的码本结构可以为表5所示,该表5中所示的码本结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新的码本。
表5
表5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PMI为i1,1,i1,2,i1,3,i1,4,对应的第二PMI为i2,1,i2,2,i2,3,i2,4。即,该例子中,第一PMI包括四个值,分别是i1,1,i1,2,i1,3,i1,4,第二PMI包括四个值,分别是i2,1,i2,2,i2,3,i2,4。其中,i1,1等于第一矩阵中a1元素的值,i1,2等于第一矩阵中a2元素的值,i1,3等于第一矩阵中a3元素的值,i1,4等于第一矩阵中a4元素的值,i2,1等于k1,i2,2等于k2,i2,3等于k3,i2,2等于k4。
2、第二种场景
该场景下,所述表示长度为2×1的矩阵,所述k等于k1,k2...kS中的任一值,所述S小于或等于N,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天线端口组的极化方向的总个数,所述l=l1,l2,lS-1表示不同极化方向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l=1,…,X-1,X为集合{2,4,8,…}中的值,所述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PMI对应,所述k1,k2...kS根据所述第二PMI对应。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这里以接入网设备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组,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极化方向为2,即N=2。该例子下,W对应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两级矩阵,第一矩阵为第二矩阵为与第一PMI对应,即第一PMI的值决定了各自的取值,(k1,k2,k3,k4)与第二PMI对应,即第二PMI的值决定了(k1,k2,k3,k4)。其中,(k1,k2,k3,k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可以进行标量量化(例如用X个值对进行量化),并作为调制符号承载在PUSCH上随路由终端反馈给接入网设备。另外,该第一PMI可以是一种宽带PMI,或者是一种子带PMI。第二PMI可以是一种子带PMI。
针对上述例子,可选的,其对应的码本结构可以为表6所示,该表6中所示的码本结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新的码本。
表6
表6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PMI为i1,1,i1,2,i1,3,,对应的第二PMI为i2,1,i2,2,i2,3,i2,4。即,该例子中,第一PMI包括三个值,分别是i1,1,i1,2,i1,3,,第二PMI包括四个值,分别是i2,1,i2,2,i2,3,i2,4。其中,i1,1,的值等于l1,i1,2,的值等于l2,i1,3,的值等于l3,i2,1等于k1,i2,2等于k2,i2,3等于k3,i2,2等于k4。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提供了另一种目标预编码矩阵W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也分别从上述两种场景对目标预编码矩阵W进行介绍。
1、第一种场景
该场景下,目标预编码矩阵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中,和是维度2×1的矩阵,该矩阵的各个元素表示同一面板上多个波束,且该矩阵的各个元素可以包含幅度信息或者相位信息。上述{a1,a2...aN}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即{a1,a2...aN}为面板选择因子),可选的,{a1,a2...aN}也可以为幅度因子,取值范围是0到1之间的实数。可选的,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对应,所述和根据所述第二PMI对应。可选的,第二矩阵中的和也可以进行标量量化,作为调制符号承载在PUSCH上随路反馈给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被拆分三级矩阵,即
其中,W1是第一矩阵W2是第二矩阵W3为M*M的单位阵IM。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可选的,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对应,所述和根据所述第二PMI对应,IM与恒为0的第三PMI对应。
当该目标预编码矩阵被拆分为三级矩阵的形式可以为:
2、第二种场景
该场景下,目标预编码矩阵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中,和是维度2×1的矩阵,该矩阵的各个元素表示同一面板上多个波束,且该矩阵的各个元素可以包含幅度信息或者相位信息。所述S小于或等于N,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天线端口分组的总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为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X为集合{2,4,8,…}中的值,所述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所述l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和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可选的,所述第二矩阵中的和也可以进行标量量化,作为调制符号承载在PUSCH上随路反馈给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被拆分两级矩阵,即
,W1是第一矩阵W2是第二矩阵S为接入网设备告知终端的为接入
网设备选择的部分天线端口组的总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IM
为M*M的单位阵,所述l根据所述第一PMI对应,所述和根据所述第二PMI对应。
可选的,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被拆分三级矩阵,即
综上上述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了多种目标预编码矩阵W,其均考虑了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或者,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可以为针对一个第一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因此,即使接入网设备存在多个天线面板,且多个天线面板阵列间距不均匀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W也能够修正多个波束的指向性,避免产生过多的旁瓣,提高了波束赋形增益,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容量。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终端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如图3所示,该终端包括:确定模块301和发送模块302。
所述确定模块301,用于基于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目标指示信息,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矩阵与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其中,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所述发送模块302,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指示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03。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03,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301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之前,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采用的所述码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304。所述第二接收模块304,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301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之前,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码本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矩阵,所述第二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矩阵。
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S小于或等于N,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的天线端口组的数量,所述M为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为所述天线端口组两个极化方向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为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所述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所述l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可以执行上述信息的传输方法的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终端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终端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终端的存储器中,由终端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此外,以上各接收模块是一种控制接收的模块,可以通过终端的接收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以上发送模块是一种控制发送的模块,可以通过终端的发送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向基站发送信息。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6A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A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发送器160、存储器161、处理器162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63。通信总线163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存储器161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61中可以存储各种程序,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可选的,该终端还可以包括接收器164。本实施例中,发送器160可以为终端中的射频模块或者基带模块,接收器164也可以是终端中的射频模块或者基带模块。其中,发送器160和接收器164均耦合至所述处理器16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62,用于基于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目标指示信息,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矩阵与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其中,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所述发送器160,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器164,用于在所述处理器162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之前,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采用的所述码本。
可选的,所述接收器164,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器162获取目标预编码矩阵之前,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码本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矩阵,所述第二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S小于或等于N,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的天线端口组的数量,所述M为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为所述天线端口组两个极化方向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为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所述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所述l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可以执行上述信息的传输方法的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6B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B,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收发装置130。其中,收发装置130可以与天线连接。在下行方向上,收发装置130通过天线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处理器11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处理器110对终端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收发装置130发送给网络设备。
该存储器120用于存储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或者图3-图5所示实施例各个模块的程序,处理器110调用该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操作,以实现图3-图5所示的各个模块。
或者,以上各个单元的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内嵌于该终端的某一个芯片上来实现。且它们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集成在一起。即以上这些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可选地,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信息。如图7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包括:接收模块701和确定模块702。
其中,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目标指示信息;
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指示信息对应的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码本包括指示信息与预编码矩阵的对应关系,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者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第一发送模块703。所述第一发送模块703,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码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704。所述第二发送模块704,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701接收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码本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矩阵,所述第二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S小于等于N,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天线端口组的数量,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为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所述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所述l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的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上述信息的传输方法的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接入网设备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接入网设备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此外,以上发送模块是一种控制发送的模块,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的发送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向终端发送信息。接收模块是一种控制接收的模块,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的接收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10A为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信息。如图10A所示,该站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器30、存储器31、处理器32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3。通信总线33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存储器31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1中可以存储各种程序,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可选的,该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发送器34。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器30,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目标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器32,用于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指示信息对应的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码本包括指示信息与预编码矩阵的对应关系,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者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发送器34,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码本。
可选的,所述发送器34,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码本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矩阵,所述第二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S小于等于N,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天线端口组的数量,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为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所述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所述l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的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上述信息的传输方法的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0B为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B,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天线110、射频装置120、基带装置130。天线110与射频装置120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20通过天线110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将终端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30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30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20,射频装置120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11发送给终端。
以上接入网设备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30,在一种实现中,以上各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130包括处理元件131和存储元件132,处理元件131调用存储元件13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此外,该基带装置130还可以包括接口133,用于与射频装置120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在另一种实现中,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130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例如,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130包括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处理元件131和存储元件132,由处理元件131调用存储元件132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方法或以上各个单元的功能;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方法或以上各个单元的功能;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总之,以上接入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存储元件和通信接口,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执行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Claims (20)
1.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基于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
所述终端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目标指示信息,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矩阵与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其中,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所述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指示信息;
所述目标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矩阵,所述第二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采用的所述码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码本的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6.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用于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信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目标指示信息;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指示信息对应的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码本包括指示信息与预编码矩阵的对应关系,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者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所述目标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矩阵,所述第二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码本。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码本的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的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发送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目标指示信息,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矩阵与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其中,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矩阵,所述第二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矩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在所述处理器获得目标预编码矩阵之前,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采用的所述码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器获取目标预编码矩阵之前,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码本的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16.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信息,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接收器和处理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目标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码本确定所述目标指示信息对应的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码本包括指示信息与预编码矩阵的对应关系,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积,所述第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或者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差异参数,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部分或者全部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矩阵,所述第二PM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矩阵;
所述第二矩阵包括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S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S小于等于N,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天线端口组的数量,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为S个天线端口组中各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位差,l=1,…,X-1,所述X等于θ的量化比特数,所述l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码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码本的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或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的数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所述接入网设备设备的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子预编码矩阵,所述的一矩阵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选择第一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W,且其中,所述表示长度为的矩阵,所述k等于j1,j2...jN中的任一值,所述第一矩阵中的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0,所述N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天线端口组的个数,所述M为每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所述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上两个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等于{+1,-1,+j,-j}中的任一个值,所述{a1,a2...aN}根据所述第一PMI确定,所述j1,j2...jN根据所述第二PMI确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4769.7A CN108631837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PCT/CN2018/079721 WO2018171604A1 (zh) | 2017-03-24 | 2018-03-21 |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4769.7A CN108631837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1837A CN108631837A (zh) | 2018-10-09 |
CN108631837B true CN108631837B (zh) | 2021-06-01 |
Family
ID=63584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4769.7A Active CN108631837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31837B (zh) |
WO (1) | WO20181716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46589B (zh) * | 2018-11-28 | 2022-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
WO2020227941A1 (zh) * | 2019-05-14 | 2020-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CN112020092B (zh) * | 2019-05-31 | 2022-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14788184A (zh) * | 2019-12-06 | 2022-07-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6781120A (zh) * | 2022-03-08 | 2023-09-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Pusch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WO2023201623A1 (en) * | 2022-04-21 | 2023-10-26 | Apple Inc.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for scalab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on a downlink |
WO2023206291A1 (en) * | 2022-04-28 | 2023-11-02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
CN117041985A (zh) * | 2022-04-29 | 2023-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0649A (zh) * | 2008-08-01 | 2010-02-03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预测时确定信道预测系数的方法、装置及信道预测器 |
CN102308491A (zh) * | 2008-12-21 | 2012-01-0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发送设备和方法 |
WO2015180178A1 (zh) * | 2014-05-30 | 2015-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装置和基站天线 |
CN105530075A (zh) * | 2014-10-04 | 2016-04-27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fd-mimo 通信中的csi 反馈方法和装置 |
CN106031065A (zh) * | 2015-01-30 | 2016-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基站及ue |
CN106487435A (zh) * | 2015-08-24 | 2017-03-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89285B2 (en) * | 2007-09-26 | 2015-03-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fficient MIMO precoding feedback scheme |
US8976884B2 (en) * | 2012-12-20 | 2015-03-10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array channel feedback |
CN103973410B (zh) * | 2013-02-01 | 2019-04-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6130614B (zh) * | 2016-07-15 | 2019-11-05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低开销反馈的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
-
2017
- 2017-03-24 CN CN201710184769.7A patent/CN108631837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21 WO PCT/CN2018/079721 patent/WO201817160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0649A (zh) * | 2008-08-01 | 2010-02-03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预测时确定信道预测系数的方法、装置及信道预测器 |
CN102308491A (zh) * | 2008-12-21 | 2012-01-0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发送设备和方法 |
WO2015180178A1 (zh) * | 2014-05-30 | 2015-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装置和基站天线 |
CN105530075A (zh) * | 2014-10-04 | 2016-04-27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fd-mimo 通信中的csi 反馈方法和装置 |
CN106031065A (zh) * | 2015-01-30 | 2016-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基站及ue |
CN106487435A (zh) * | 2015-08-24 | 2017-03-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1837A (zh) | 2018-10-09 |
WO2018171604A1 (zh) | 2018-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31837B (zh) |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
CN107733493B (zh) | 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454640B2 (en) |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KR101317136B1 (ko) | 프리코딩 방법, 시스템 및 프리코딩 코드북 구성 방법 | |
US10742272B2 (en) |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
KR102059125B1 (ko) |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채널 상태 정보 코드워드 구성 장치 및 방법 | |
JP5993006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底帯域プロセッシング及び無線周波数ビームステアリングの組み合わせ装置及び方法 | |
WO2018059072A1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
US20170250745A1 (en) | Beam Forming Using a Two-Dimensional Antenna Arrangement | |
CN108809388B (zh) |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 |
TWI795336B (zh) | 一種基於通道互易性的預編碼矩陣配置方法及裝置 | |
WO2016141796A1 (zh) |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及发送端和接收端 | |
CN109845133A (zh) | 用于混合天线架构的分级波束成形和秩自适应的系统和方法 | |
TW201815095A (zh) | 無線通訊方法和無線通訊裝置 | |
CN107395259B (zh) | 一种二级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 |
JP6556244B2 (ja) | コードブック確定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19509686A (ja) |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859996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distributed antenna arrays | |
US10778307B2 (en) | Beam scanning and search tracking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6452536B (zh) |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长期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282204B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982088B (zh) | 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 |
WO2020155116A1 (zh) | 一种pmi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 |
US20240275452A1 (en) | Parameter combination for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 |
WO2024109633A1 (zh) | 信道状态信息发送方法、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