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7797A - 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7797A
CN108627797A CN201810219680.4A CN201810219680A CN108627797A CN 108627797 A CN108627797 A CN 108627797A CN 201810219680 A CN201810219680 A CN 201810219680A CN 108627797 A CN108627797 A CN 108627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rieval
interval
positioning signal
positioning
recei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96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7797B (zh
Inventor
内田茂生
藤原彰彦
平間美香
平林和訓
永井紘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27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7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7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7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00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 G01S1/02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68Marker, boundary, call-sign, or like beacons transmitting signals not carrying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00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 G01S1/02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04Details
    • G01S1/045Recei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0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1/0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using intensity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05Details
    • G01S5/0221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8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changing the clock frequency of a controller in the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其能够降低消耗电力,该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处理器。第一接口接收定位信号。处理器,将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检索定位信号的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当判定在用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定位信号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与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并使用在用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的定位信号指定自身的位置。

Description

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本申请主张申请日为2017年03月23日、申请号为US15/467,122的美国申请为优先权,并引用上述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将其公开内容全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智能手机等的便携终端中有从多个信标终端等接收无线信号并指定自身的位置的技术。例如,多个信标终端被设置在规定的建筑物等的规定区域内。
目前,便携终端有在规定区域外也检索来自信标终端的无线信号并消耗电力这样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其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处理器。第一接口接收定位信号。处理器,将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检索定位信号的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当判定在用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定位信号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与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并使用在用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的定位信号指定自身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对于定位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接口,发送接收与定位信号不同的信号,其中,所述处理器当判定接收到了定位信号时则使所述第二接口截止。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使第二接口截止,定位装置能够高精度地接收定位信号,并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对于定位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第一电波灵敏度检索定位信号,并当判定接收到了定位信号时则设定与第一电波灵敏度相比高的第二电波灵敏度。
根据这样的构成,定位装置能够接收更多的定位信号,从而使定位精度提高。
对于定位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当通过所述第一接口用所述第一检索间隔接收到了规定次数定位信号时,判定接收到了所述定位信号。
根据这样的构成,定位装置能够更准确地判定出接收到了定位信号。
对于定位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当在设定有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状态下在规定期间未接收所述定位信号时,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所述第一检索间隔。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对于定位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判定是否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在用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表示进入到定位区域的定位信号,当判定接收到了所述定位信号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所述第二检索间隔。
根据这样的构成,定位装置能够更准确地判定进入到定位区域,从而能够容易接收定位信号。
对于定位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判定是否接收到了表示已脱离定位区域的定位信号,当判定接收到了所述定位信号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所述第一检索间隔。
根据这样的构成,定位装置能够更准确地判定已脱离定位区域,从而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接口,接收定位信号;移动检测部,检测所述定位装置自身的移动;以及处理器,将通过接口检索定位信号的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并通过所述移动检测部判定所述定位装置自身是否已移动,当判定所述定位装置自身已移动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与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并使用在用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的定位信号指定所述定位装置自身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用于指定定位装置的位置,该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通过第一接口检索定位信号的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当判定在用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定位信号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与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使用在用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的定位信号指定所述定位装置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定位方法,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用于指定定位装置的位置,该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通过第一接口检索定位信号的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通过移动检测部判定所述定位装置是否已移动;当判定所述定位装置已移动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与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使用在用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的定位信号指定所述定位装置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定位方法,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进行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以及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定位系统 10 便携终端
11 CPU 12 RAM
13 ROM 14 NVM
15 操作部 16 显示部
17 第一通信部 18 第二通信部
19 移动检测部 21至23 信标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在规定区域(定位区域)内指定便携终端(定位装置)的位置。例如,定位系统在作为定位区域的规定的建筑物或规定的场地内,指定便携终端的位置。定位系统具有多个信标终端。定位系统基于多个信标终端所发送的无线信号指定便携终端的位置。
图1示出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1的构成例。
如图1所示,定位系统1包括便携终端10、信标终端21、信标终端22及信标终端23等。
便携终端10是用户等所持有的可携带的终端。便携终端10取得自身的位置。例如,便携终端10在显示部等中向用户等提示自身的位置。对便携终端10详细后述。
信标终端21用规定间隔及规定强度发送定位用的定位信号。信标终端21依照规定的通信规格发送定位信号。例如,信标终端21依照Bluetooth(蓝牙)或Wifi(无线保真)等的通信规格发送定位信号。在这里,信标终端21依照Bluetooth(蓝牙)的通信规格发送定位信号。
信标终端21被设置在定位区域内的规定位置。例如,信标终端21在作为定位区域的规定建筑物或规定场地内被设置在规定位置上。
定位信号存储表示已发送的信标终端的信息。例如,定位信号存储信标终端的ID等。在这里,定位信号是Bluetooth Low Energy(BLE)(蓝牙低能耗)信号。例如,定位信号的构成基于BLE规格被确定。此外,定位信号也可以在BLE规格中被构成在可自由设定的区域。另外,定位信号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指定构成。
信标终端22及23在定位区域内被设置在与信标终端21不同的位置上。信标终端22及23的构成由于与信标终端21同样,因此进行省略。
定位系统1具有三个信标终端(信标终端21、22及23)。定位系统1也可以具有大于等于四个信标终端。定位系统1所具备的信标终端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指定的个数。
接着,对便携终端10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便携终端10的构成例的框图。
如图2所示,便携终端10作为基本的构成,具有CPU11、RAM12、ROM13、NVM14、操作部15、显示部16、第一通信部17及第二通信部18等。这些各部通过数据总线相互连接。另外,便携终端10除具有图2所示那样的构成外还具有对应需要的构成,或者也可以去除指定构成。
CPU11(处理器)具有控制便携终端10整体的动作的功能。CPU11也可以具有内部缓存及各种接口等。CPU11通过执行内部存储器、ROM13或NVM14预先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
另外,CPU11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的各种功能中的一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硬件电路来实现。这时,CPU11控制通过硬件电路来执行的功能。
RAM12是易失性的存储器。RAM12暂时存储CPU11的处理中的数据等。RAM12基于来自CPU11的命令存储各种应用程序。此外,RAM12也可以存储执行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及应用程序的执行结果等。
ROM13是预先存储有控制用的程序及控制数据等的非易失性的存储器。ROM13所存储的控制程序及控制数据预先根据便携终端10的规格来被安装。ROM13诸如存储控制便携终端10的电路基板的程序(例如BIOS)等。
NVM14是可写入及改写数据的非易失性的存储器。NVM14诸如由硬盘,SSD、EEPROM(注册商品)或闪存等构成。NVM14根据便携终端10的使用用途来存储控制程序、应用软件及各种数据。
操作部15通过便携终端10的操作者来输入各种操作指示。操作部15向CPU11发送操作者所输入的操作指示的信号。操作部15诸如是键盘、数字键及触摸面板等。
显示部16是通过CPU11的控制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显示部16诸如是液晶显示器等。另外,当操作部15由触摸面板等构成时,显示部16也可以与操作部15一体地形成。
第一通信部17是以无线方式从信标终端21至23接收定位信号的接口。在这里,第一通信部17支持Bluetooth通信。
第二通信部18是以无线方式与其他终端发送接收数据的接口。例如,第二通信部18使用与第一通信部17的通信频率接近的频率发送接收数据。例如,第二通信部18支持与第一通信部17不同的通信规格。例如,第二通信部18是支持Wifi通信的接口。
接着,对CPU11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
首先,CPU11具有通过第一通信部17用规定的检索间隔(第一检索间隔)及规定的电波灵敏度(第一电波灵敏度)检索来自各信标终端的BLE信号的功能。
例如,CPU11用一秒至数秒的间隔作为第一检索间隔检索BLE信号。
此外,例如,CPU11检索具有规定强度的BLE信号。例如,CPU11通过第一通信部17检测BLE信号的强度。CPU11当BLE信号的强度超过了与电波灵敏度对应的阈值(灵敏度阈值)时(也就是说当BLE信号的强度超过规定强度时),BLE信号的检索成功(也就是说接收到了BLE信号)。
灵敏度阈值是当超过BLE信号的强度时则CPU11判定该BLE信号的检索已成功的阈值。
此外,CPU11具有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进入到定位区域的功能。在这里,CPU11当接收BLE信号时则判定为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
例如,CPU11当接收了规定次数BLE信号时判定为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例如,CPU11当检测BLE信号时,则使计数接收次数的计数器计数提高。CPU11当计数器的值超过规定阈值时,则判定为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通过这样,便携终端(定位装置)10能够更准确地判定出接收到了BLE信号(定位信号)。另外,CPU11也可以当检测出一次BLE信号时判定为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出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时将检索间隔设定为与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的功能。
例如,CPU11将检索间隔从第一检索间隔(例如一秒~数秒)向第二检索间隔(例如200毫秒~500毫秒)进行变更。另外,第二检索间隔并不限定于指定的间隔。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出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时使第二通信部18变为OFF(截止)的功能。
例如,CPU11使向第二通信部18进行供给的电力OFF(截止)。此外,CPU11也可以忽视来自第二通信部18的信号。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出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时,设定与第一电波灵敏度相比高的第二电波灵敏度作为第一通信部17的电波灵敏度的功能。
例如,CPU11降低灵敏度阈值。其结果,CPU11能够接收强度弱的BLE信号,第一通信部17的电波灵敏度上升。
此外,CPU11具有基于BLE信号取得自身的位置的功能。
例如,CPU11通过三点定位来指定自身的位置。例如,NVM14将各信标终端的ID和信标终端的位置进行对应并存储。CPU11取得与接收到的BLE信号所示的ID对应的信标终端的位置。此外,CPU11检测出接收到的BLE信号的强度。CPU11基于接收到的BLE信号的强度,计算出与信标终端的位置的距离。
CPU11基于三个定位信号,计算出与三个信标终端的各个位置的距离。CPU11基于与三个信标终端的各位置的距离指定自身的位置。
另外,CPU11也可以根据k近邻算法(最近邻居法)来指定自身的位置。CPU11指定自身的位置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指定的方法。
此外,CPU11也可以使外部装置指定自身的位置。例如,CPU11将接收到的BLE信号所存储的ID和该BLE信号的强度进行对应而向外部装置进行发送。外部装置基于接收到了的信息指定便携终端10的位置。外部装置将已指定的位置发送给便携终端10。CPU11从外部装置接收自身的位置。
此外,CPU11具有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脱离定位区域的功能。在这里,CPU11当无法接收BLE信号时则判定便携终端10脱离定位区域。
例如,CPU11当在规定时间未接收BLE信号时,判定便携终端10已脱离定位区域。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出便携终端10已脱离了定位区域时将检索间隔从第二检索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的功能。也就是说,CPU11将检索间隔返回到最初的检索间隔。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出便携终端10已脱离了定位区域时使第二通信部18变为ON(导通)的功能。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出便携终端10脱离定位区域时,将电波灵敏度从第二电波灵敏度设定为第一电波灵敏度的功能。也就是说,CPU11将第一通信部17的电波灵敏度返回到初始状态。
接着,对CPU1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图3是用于对CPU1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这里,第二通信部18处于ON(导通)状态。此外,CPU11设定了第一检索间隔及第一电波灵敏度。
首先,CPU11判定通过第一通信部17是否接收到了BLE信号(S11)。当判定为未接收有BLE信号时(S11的NO),则CPU11返回到S11。
当判定接收到了BLE信号时(S11的YES),则CPU11使计数器计数提高(S12)。当使计数器计数提高时,则CPU11判定计数器的值是否超过了规定阈值(S13)。当判定计数器的值未超过规定阈值时(S13的NO),则CPU11返回到S11。
当判定为计数器的值超过了规定阈值时(S13的YES),则CPU11设定第二检索间隔作为检索间隔(S14)。当设定第二检索间隔作为检索间隔时,则CPU11使第二通信部18变为OFF(截止)(S15)。当使第二通信部18变为OFF(截止)时,则CPU11设定第二电波灵敏度作为第一通信部17的电波灵敏度(S16)。
当设定第二电波灵敏度作为第一通信部17的电波灵敏度时,则CPU11基于BLE信号指定自身的位置(S17)。当指定自身的位置时,则CPU11判定是否继续接收有BLE信号(S18)。
当判定为继续接收有BLE信号时(S18的YES),则CPU11返回到S17。当判定未继续接收有BLE信号(也就是说,在规定时间未接收有)时(S18的NO),则CPU11设定第一检索间隔作为检索间隔(S19)。
当设定第一检索间隔作为检索间隔时,则CPU11使第二通信部18变为ON(导通)(S20)。当使第二通信部18变为ON(导通)时,则CPU11设定第一电波灵敏度作为第一通信部17的电波灵敏度(S21)。当设定第二电波灵敏度作为第一通信部17的电波灵敏度时,则CPU11结束动作。
另外,CPU11也可以将S14至S16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此外,CPU11也可以将S19至S21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此外,当在初始状态中第二通信部18为OFF(截止)时,则CPU11不进行S15及S20也可以。
如上那样构成的便携终端当未接收有BLE信号时,较宽广地设定BLE的检索间隔。此外,便携终端当接收BLE信号时,则缩小BLE信号的检索间隔。
其结果,便携终端当未在定位区域时,能够扩大检索间隔并降低消耗电力。此外,便携终端当进入到定位区域时能够以较短的间隔接收BLE信号,并高精度指定自身的位置。
此外,便携终端当接收BLE信号时,则使第二通信部OFF(截止)。其结果,便携终端能够防止在定位区域中由第二通信部对BLE信号产生干扰。因此,便携终端能够高精度接收BLE信号。此外,便携终端通过使第二通信部变为OFF(截止)从而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此外,便携终端当接收BLE信号时,则提高接收BLE信号的灵敏度。其结果,便携终端能够接收更多的BLE信号。例如,当进行三点定位时,便携终端基于大于等于三个BLE信号指定自身的位置。此外,便携终端当使用与接收到的BLE信号的强度的中央值和前后的值对应的BLE信号进行定位时则提高定位的精度。因此,便携终端通过接收更多的BLE信号从而能够使定位精度提高。
第二实施例
接着,对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在当接收来自指定的信标终端的BLE信号时则CPU11判定进入到定位区域的这点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定位系统不同。因此,对其他构成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示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1’的构成例。
如图4所示,定位系统1’除具有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1的构成,还具有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第一终端)及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第二终端)等。
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发送表示进入到定位区域的BLE信号。例如,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发送用于判定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的BLE信号。例如,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发送表示自身的ID的BLE信号。另外,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也可以发送存储表示进入到定位区域的信息的BLE信号。
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既可以用与信标终端21至23输出BLE信号的强度相比强的强度发送BLE信号,又可以用较弱的强度发送BLE信号。
例如,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被设置在定位区域的边界或入口等。
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发送表示已脱离定位区域的BLE信号。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发送判定便携终端10脱离了定位区域用的BLE信号。例如,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发送表示自身的ID的BLE信号。另外,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也可以发送存储表示脱离了定位区域的信息的BLE信号。
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既可以用与信标终端21至23输出BLE信号的强度相比强的强度发送BLE信号,又可以用较弱的强度发送BLE信号。
例如,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被设置在定位区域的出口等。
另外,定位系统1’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此外,定位系统1’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判定用终端25。
接着,对CPU11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
首先,CPU11具有当接收到了来自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的BLE信号时判定为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的功能。
例如,CPU11当从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接收到了规定次数BLE信号时判定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
例如,CPU11通过第一通信部17接收BLE信号。当接收BLE信号时,则CPU11判定BLE信号所示的ID是否是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的ID。CPU11当判定BLE信号所示的ID是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的ID时,则使计数接收次数的计数器计数提高。
CPU11当计数器的值超过规定阈值时,则判定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另外,CPU11也可以当从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检测出一次BLE信号时,判定便携终端10进入到定位区域。
此外,CPU11具有当接收到了来自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的BLE信号时,判定便携终端10已脱离定位区域的功能。
例如,CPU11通过第一通信部17接收BLE信号。当接收BLE信号时,则CPU11判定BLE信号所示的ID是否是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的ID。CPU11当判定BLE信号所示的ID是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的ID时,则判定便携终端10已脱离定位区域。
另外,CPU11也可以基于来自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或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的BLE信号指定自身的位置。此外,CPU11也可以不将来自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或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的BLE信号用于位置的指定。
接着,对CPU1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图5及图6是用于对CPU1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这里,对与图3的动作同样的流程,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CPU11判定是否已通过第一通信部17接收到了BLE信号(S11)。当判定接收到了BLE信号时(S11的YES),则CPU11判定接收到了的BLE信号是否是从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所接收的BLE信号(S31)。
当判定接收到了的BLE信号不是从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所接收的BLE信号时(S31的NO),则CPU11返回到S11。
当判定接收到了的BLE信号是从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所接收的BLE信号时(S31的YES),则CPU11使计数器计数提高(S32)。
当使计数器计数提高时,则CPU11判定计数器的值是否超过了规定阈值(S33)。当判定计数器的值未超过规定阈值时(S33的NO),则CPU11返回到S11。
当判定计数器的值超过了规定阈值时(S33的YES),则CPU11前进到S14。
当基于BLE信号指定自身的位置时(S17),则CPU11判定是否已通过第一通信部17接收到了BLE信号(S34)。当判定接收到了BLE信号时(S34的YES),则CPU11判定接收到了的BLE信号是否是从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所接收的BLE信号(S35)。
当判定接收到了的BLE信号不是从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所接收的BLE信号时(S35的NO),则CPU11返回到S17。
当判定接收到了的BLE信号是从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所接收的BLE信号时(S35的YES),则CPU11前进到S19。
当判定不是通过第一通信部17接收BLE信号时(S34的NO),则CPU11判定从接收BLE信号开始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36)。当判定从接收BLE信号开始已经过了规定时间时(S36的YES),则CPU11前进到S19。
当判定从接收BLE信号开始未经过规定时间时(S36的NO),则CPU11前进到S34。
另外,CPU11也可以当从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接收到了规定次数BLE信号时,前进到S19。
此外,第一判定用信标终端24和第二判定用信标终端25也可以是相同的信标终端。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终端当从规定信标终端接收BLE信号时则判定进入到定位区域。此外,便携终端当从其他规定信标终端接收BLE信号时则判定已脱离定位区域。其结果,便携终端能够更准确地判定已进入到定位区域或者已脱离定位区域。
此外,通过使该规定信标终端的强度变强,便携终端能够判定从更远离的位置进入到定位区域。
第三实施例
接着,对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在当便携终端10进行移动时则CPU11进行设定第二检索间隔等的动作的这点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定位系统1不同。因此,对其他的构成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1”的构成例。如图1所示,定位系统1”具有便携终端10”、信标终端21”、信标终端22”及信标终端23”等。
接着,对便携终端10”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便携终端10”的构成例的框图。
如图7所示,便携终端10”作为基本的构成具有CPU11、RAM12、ROM13、NVM14、操作部15、显示部16、第一通信部17、第二通信部18及移动(活动)检测部19等。这些各部通过数据总线相互连接。另外,便携终端10除图7所示那样的构成外,也可以还具有根据需要的构成,或者除去指定的构成。
移动检测部19检测便携终端10”的移动。也就是说,移动检测部19检测保持便携终端10”的用户的移动。例如,移动检测部19是加速度等。移动检测部19将便携终端10”的移动向CPU11进行发送。
CPU11具有通过移动检测部19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已移动的功能。例如,CPU11当基于来自移动检测部19的信号判定便携终端10”已移动了规定距离或规定时间时,判定便携终端10”已移动。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便携终端10”已移动时将检索间隔设定为与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的功能。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出便携终端10”已移动时使第二通信部18变为OFF(截止)的功能。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出便携终端10”已移动时,设定与第一电波灵敏度相比高的第二电波灵敏度作为第一通信部17的电波灵敏度的功能。
此外,CPU11具有基于来自移动检测部19的信号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已停止的功能。例如,CPU11当基于来自移动检测部19的信号判定便携终端10”在规定期间未移动时,则判定便携终端10”已停止。此外,CPU11也可以当在规定期间便携终端10”的移动与规定阈值相比小时判定便携终端10”已停止。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便携终端10”已停止时,将检索间隔从第二检索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的功能。也就是说,CPU11将检索间隔返回到最初的检索间隔。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出便携终端10”已停止时,使第二通信部18变为ON(导通)的功能。
此外,CPU11具有当判定出便携终端10”已停止时,将电波灵敏度从第二电波灵敏度设定为第一电波灵敏度的功能。也就是说,CPU11将第一通信部17的电波灵敏度返回到初始状态。
接着,对CPU1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图8是用于对CPU1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这里,便携终端10”位于定位区域内。此外,对与图3动作同样的流程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CPU11通过移动检测部19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已移动(S41)。当判定便携终端10”未移动时(S41的NO),则CPU11返回到S41。
当判定便携终端10”已移动时(S41的YES),则CPU11前进到S14。
当基于BLE信号指定自身的位置时(S17),则CPU11通过移动检测部19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已停止(S42)。当判定便携终端10”未停止时(S42的NO),则CPU11返回到S17。
当判定便携终端10”已停止时(S42的YES),则CPU11前进到S19。
另外,定位系统1”也可以具有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1或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系统1’的特征。
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终端,当进行移动时则设定第二检索间隔及第二接收灵敏度并使第二通信部OFF(截止)。其结果,便携终端当用户移动需要精度高的定位时,能够使定位的精度提高。
此外,便携终端当停止时则返回到初始状态。其结果,便携终端当用户停止不需要精度高的定位时,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例可以用其他的各种形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例及其变形均被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要旨中,而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第一接口,接收定位信号;以及
处理器,将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检索定位信号的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当判定在用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定位信号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与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并使用在用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的定位信号指定所述定位装置自身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口,发送接收与定位信号不同的信号,
其中,所述处理器当判定接收到了定位信号时则使所述第二接口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第一电波灵敏度检索定位信号,并当判定接收到了定位信号时则设定与第一电波灵敏度相比高的第二电波灵敏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器当通过所述第一接口用所述第一检索间隔接收到了规定次数定位信号时,判定接收到了所述定位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器当在设定有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状态下在规定期间未接收所述定位信号时,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所述第一检索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器判定是否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在用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表示进入到定位区域的定位信号,当判定接收到了所述定位信号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所述第二检索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器判定是否接收到了表示已脱离定位区域的定位信号,当判定接收到了所述定位信号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所述第一检索间隔。
8.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接口,接收定位信号;
移动检测部,检测所述定位装置自身的移动;以及
处理器,将通过接口检索定位信号的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并通过所述移动检测部判定所述定位装置自身是否已移动,当判定所述定位装置自身已移动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与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并使用在用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的定位信号指定所述定位装置自身的位置。
9.一种定位方法,用于指定定位装置的位置,该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通过第一接口检索定位信号的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
当判定在用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定位信号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与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
使用在用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的定位信号指定所述定位装置的位置。
10.一种定位方法,用于指定定位装置的位置,该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通过第一接口检索定位信号的间隔设定为第一检索间隔;
通过移动检测部判定所述定位装置是否已移动;
当判定所述定位装置已移动时,则将检索定位信号的所述间隔设定为与所述第一检索间隔相比窄的第二检索间隔;
使用在用所述第二检索间隔的检索中接收到了的定位信号指定所述定位装置的位置。
CN201810219680.4A 2017-03-23 2018-03-16 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Active CN1086277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467,122 US10036798B1 (en) 2017-03-23 2017-03-23 Positioning apparatus and positioning method
US15/467,122 2017-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7797A true CN108627797A (zh) 2018-10-09
CN108627797B CN108627797B (zh) 2022-05-10

Family

ID=62948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9680.4A Active CN108627797B (zh) 2017-03-23 2018-03-16 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0036798B1 (zh)
CN (1) CN1086277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6114A (zh) * 2019-06-14 2019-10-22 深圳市觅拓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定位装置、网关设备和网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9017B2 (ja) 2018-01-17 2022-04-2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評価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9752708A (zh) * 2019-02-28 2019-05-14 杭州羿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信号测距的寻丢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751A (zh) * 2003-05-09 2006-05-10 诺基亚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运营商信息检索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43634A (zh) * 2005-08-26 2008-08-13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US20130099975A1 (en) * 2010-04-23 2013-04-25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Search and rescue method and system
CN103155662A (zh) * 2010-09-10 2013-06-12 诺基亚公司 建立信号强度简档
US20130155896A1 (en) * 2010-08-20 2013-06-20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onsei University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Searching for an Access Point
JP2014075711A (ja) * 2012-10-04 2014-04-24 Nec Corp 無線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1369B2 (ja) * 2001-08-30 2006-06-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端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検索情報の送信方法
JP2005184233A (ja) * 2003-12-17 2005-07-07 Sony Corp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と符号化装置
NZ585581A (en) * 2007-12-06 2013-05-31 Telefonbuch Verlag Hans Muller Gmbh & Co Kg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and providing services to it based on service and device location match wherein location determination and matching are performed completely within the mobile device
JP2009182867A (ja) 2008-01-31 2009-08-13 Sogo Keibi Hosho Co Ltd 貨物搭載用端末および簡易測位方法
WO2013079998A1 (en) * 2011-12-02 2013-06-06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service advertisements
US20140133584A1 (en) * 2012-11-12 2014-05-15 Mediatek Inc. Bluetooth device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s establishing method
JP5503774B1 (ja) * 2013-04-23 2014-05-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タグ捜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KR101564828B1 (ko) * 2014-01-20 2015-10-30 한국과학기술원 도플러 주파수가 있는 미약한 대역확산 신호의 초고속 신호 획득 및 추적을 위한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15143631A (ja) * 2014-01-31 2015-08-06 アプリックスIp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ビーコン信号受信システム、記憶装置、端末装置及びビーコン信号受信方法
WO2017197578A1 (zh) * 2016-05-17 2017-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751A (zh) * 2003-05-09 2006-05-10 诺基亚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运营商信息检索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43634A (zh) * 2005-08-26 2008-08-13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US20130099975A1 (en) * 2010-04-23 2013-04-25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Search and rescue method and system
US20130155896A1 (en) * 2010-08-20 2013-06-20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onsei University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Searching for an Access Point
CN103155662A (zh) * 2010-09-10 2013-06-12 诺基亚公司 建立信号强度简档
JP2014075711A (ja) * 2012-10-04 2014-04-24 Nec Corp 無線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6114A (zh) * 2019-06-14 2019-10-22 深圳市觅拓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定位装置、网关设备和网管设备
CN110366114B (zh) * 2019-06-14 2020-09-08 深圳市觅拓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和定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7797B (zh) 2022-05-10
US10036798B1 (en) 2018-07-31
US10634758B2 (en) 2020-04-28
US20180306892A1 (en) 2018-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7797A (zh) 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EP3292543A1 (en) Parking spa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20150154016A1 (en) Internal software updat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3702029A (zh) 拍摄时提示对焦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56518A (zh)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284337A (zh) 一种基站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7329664A (zh) 阅读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992965A (zh) 进程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94535A (zh) 在可穿戴设备中显示搜索结果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234034A (zh) 蓝牙信号调整方法、装置、测试终端、系统及可读介质
JP2018055638A (ja) 判定装置
CN103688281A (zh) 基于区分准则对广告进行的区分显示
CN105243100A (zh) 地图渲染方法、提供渲染目标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42157A (zh) 一种隧道车流量的监测方法及终端
CN110246361B (zh) 基于智能道钉的停车管理方法、装置及手机终端
CN204695402U (zh) 高效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CN110599778A (zh) 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切换装置及地感式车辆检测器
KR101436301B1 (ko) 스마트워치를 이용한 하이패스 서비스 시스템
CN115514106A (zh) 无线充电设备的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77425A (zh)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34873A (zh) 电子装置的抗干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769093B (zh) 软件应用商店的推送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TWI547905B (zh) 金額顯示裝置及金額顯示方法
CN103763435B (zh) 一种事件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833660B (zh) 停车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