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1810B - 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1810B
CN108621810B CN201810373229.8A CN201810373229A CN108621810B CN 108621810 B CN108621810 B CN 108621810B CN 201810373229 A CN201810373229 A CN 201810373229A CN 108621810 B CN108621810 B CN 1086218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ge
frame
vehicle
range extender
extend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32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1810A (zh
Inventor
钟忠
胡红星
郭立书
石磊
徐锦
尹小燕
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732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218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21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1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1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by batteries charg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该多增程器车辆包括驾驶室和多个增程器,多个增程器均安装在驾驶室的下方,不会侵占车辆的上装设备或载运货物的空间,不需要额外防护,维护保养方便。本发明提供的多增程器分布方法,将多个增程器全部布置在驾驶室下方,不需要对增程器进行额外的防护,维护保养方便。

Description

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越野车和商用车都采用单发动机,单发动机一般布置在车头处驾驶室下方,而对于有多个增程器的分布式动力车辆而言,传统车辆发动机布置处的空间不足以布置多个增程器。
现有采用多增程器的分布式动力车辆,增程器一般布置在驾驶室后部的车架上方,或车辆尾部的车架上方,并采用专门舱室对增程器进行防护,这种传统的布置方案会占据部分上装设备或载运货物的空间,增加整车装备质量及成本,降低车辆装载量,日常维护需要拆卸增程器防护舱室,维护保养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增程器车辆,将多个增程器全部安装在驾驶室下方,结构紧凑,不占用车辆的上装设备或载运货物的空间,减少整车装备质量及成本,降低车辆装载量,驾驶室的壳体具有防护作用,避免增程器受到损坏。该多增程器车辆不需要额外增加防护舱,日常维护保养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多增程器分布方法,将多个增程器全部安装在驾驶室下方,结构紧凑,不占用车辆的上装设备或载运货物的空间,也不需要额外增加防护舱对增程器进行防护,日常维护保养方便。
本发明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增程器车辆,所述多增程器车辆包括驾驶室和多个增程器,多个所述增程器均安装在所述驾驶室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下方设有车架,多个所述增程器均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增程器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车架的上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包括前端和后端,部分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前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其余部分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后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增程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前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另一个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后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增程器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前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且沿所述车架的纵向布置。另外两个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后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且两个所述增程器均沿所述车架的横向布置,排成一排。
进一步地,所述增程器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前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且沿所述车架的纵向布置。另外两个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后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且两个所述增程器均沿所述车架的横向布置,排成一排。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前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或所述后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增程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后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往后翻,所述前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的所述增程器全部露出,便于检修。所述后端往前翻,所述后端下方的所述车架上的所述增程器全部露出,便于检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增程器分布方法,将增程器全部布置在车辆的驾驶室的前端下方和/或所述驾驶室的后端下方。所述驾驶室下方设有车架,所述增程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增程器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车架的上平面。
本发明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增程器车辆,将多个增程器全部安装在驾驶室下方,结构紧凑,不占用车辆的上装设备或载运货物的空间,减少整车装备质量及成本,降低车辆装载量,驾驶室的壳体具有防护作用,避免增程器受到损坏。该多增程器车辆不需要额外增加防护舱,日常维护保养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增程器分布方法,将多个增程器全部安装在驾驶室下方,结构紧凑,不占用车辆的上装设备或载运货物的空间,也不需要额外增加防护舱对增程器进行防护,降低成本。日常维护保养方便,同时,增程器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车架的上平面,有利于降低整车的重心,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的增程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的一种增程器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的另一种增程器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的一种增程器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的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的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多增程器车辆;101-驾驶室;103-前端;105-后端;107-前盖;110-增程器;13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传统越野车和商用车都采用单发动机,单发动机一般布置在车头处驾驶室下方,而对于有多个增程器的分布式动力车辆而言,传统车辆发动机布置处的空间不足以布置多个增程器,需采用全新的布置方案。现在有多个增程器的分布式动力车辆一般采用多个增程器布置在驾驶后部车架上方,或尾部车架上方的技术方案。这些方案都可以满足多个增程器的布置需求,但这些技术方案都有以下缺陷:
1)占据车辆上装设备或载运货物的部分空间。
2)需要对增程器进行防护,增加了整车整备质量及成本,降低了车辆装载量。
3)日常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大。
4)增程器布置高度较高,不利于降低车辆重心。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多增程器车辆,多个增程器的布置方式为:多个增程器全部设置在驾驶室下方的车架上,不占用车辆的载物空间,不需要额外增设防护舱对增程器进行保护。驾驶室的前盖打开,可以方便对驾驶室的前端下方的增程器进行维修保养,驾驶室向前翻转到位后,驾驶室的后端下方的增程器全部露出,能够方便地进行维修保养,节约成本,安全性能高,结构简单可靠,使用寿命长。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100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100的增程器110的安装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
为了更好的展示增程器110的布置方式,图中仅示出了多增程器车辆100的驾驶室101部分的示意图,并未将整车结构示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增程器车辆100,包括驾驶室101和多个增程器110,多个增程器110均安装在驾驶室101的下方。
驾驶室101下方设有车架130,多个增程器110均安装在车架130上,且增程器110的最低点低于车架130的上平面。图中A1、A2代表增程器110的最低点,B代表车架130的上平面。这样设置,驾驶室101的壳体罩设在增程器110外,驾驶室101的壳体与车架130共同作用,将增程器110包覆在内,能够对增程器110起到防护作用,无需额外增加防护舱对增程器110进行防护,节约成本,减少占用空间,并且增程器110的底部嵌设在车架130的上平面以下,降低了整车的重心,安全性能更高,整车装备的质量减轻,且不会影响车辆的装载量。
具体地,驾驶室101包括前端103和后端105,增程器110全部安装在前端103下方的车架130上和后端105下方的车架130上,一部分增程器110安装在前端103下方的车架130上,另一部分增程器110安装在后端105下方的车架130上。即驾驶室101前端103下方的车架130和后端105下方的车架130上均安装有增程器110。
或者,增程器110的布设方案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这样设置:增程器110安装在前端103下方的车架130上或后端105下方的车架130上,即仅安装在驾驶室101前端103下方的车架130上,或者仅安装在驾驶室101后端105下方的车架130上。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100的一种增程器110分布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
在本实施例中,增程器11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增程器110安装在前端103下方的车架130上,另一个增程器110安装在后端105下方的车架130上。沿轮胎的轴向为横向,沿车身的长度方向为纵向进行说明。优选地,安装在前端103下方的增程器110沿车架130的纵向布置,增程器110的长度方向与车身的长度方向一致;驾驶室101的壳体罩设在增程器110的外部,有效起到防护作用。安装在后端105下方的增程器110沿车架130的横向布置,增程器110的一端安装在车架130的左侧边缘上,增程器110的另一端安装在车架130的右侧边缘上,增程器110的长度方向与车身的长度方向垂直;驾驶室101的壳体罩设在增程器110的外部,有效起到防护作用。所有增程器110的最低点均低于车架130的上平面,这样有利于降低整车重心,减少占用空间,且安全性能更高。
当然,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两个增程器110均沿纵向布置或者两个增程器110均沿横向布置。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100的另一种增程器110分布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
增程器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增程器110安装在后端105下方的车架130上。优选地,两个增程器110沿车架130的横向布置,且两个增程器110排成一排,两个增程器110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两个增程器110关于车身轴线左右对称分布;增程器110的长度方向与车身的长度方向垂直,增程器110中的一部分延伸至车架130外。
当然,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两个增程器110均安装在后端105下方的车架130上,且两个增程器110沿车架130的纵向并排设置,即两个增程器110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每个增程器110无需延伸至车架130之外,便于安装。
或者,两个增程器110均安装在前端103下方的车架130上,且两个增程器110沿车架130的纵向并排设置,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两个增程器110沿车架130的横向并排设置。
第二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100的一种增程器110分布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
在本实施例中,增程器110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增程器110安装在前端103下方的车架130上,且沿车架130的纵向布置,增程器110的长度方向与车身长度方向一致。另外两个增程器110安装在后端105下方的车架130上,且两个增程器110均沿车架130的横向布置,排成一排,增程器110的长度方向与车身的长度方向垂直。即后端105的两个增程器110,一个位于车架130的左半边,另一个位于车架130的右半边,后端105的两个增程器110关于车身轴线左右对称分布,增程器110中的一部分延伸至车架130外。
当然,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前端103下方布置两个增程器110,在后端105下方布置一个增程器110。增程器110的安装方向既可以沿车架130的横向,也可以沿车架130的纵向,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100的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100的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和图7。
如图6所示,驾驶室101前端103的前盖107向上掀起,即前端103向后翻,设置在驾驶室101前端103下方的增程器110全部露出,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快速检修、维护、保养。如图7所示,驾驶室101的后端105向上翻转,即后端105往前翻,翻转到位后,设置在驾驶室101的后端105下方的增程器110全部露出,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快速检修、维护、保养。
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其他部分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100,不会侵占车辆的上装设备或载运货物的空间,不需要额外单独增设防护舱对增程器110进行防护,维护保养方便,并且发动机布置高度低,有利于降低车辆重心。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增程器110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增程器110安装在前端103下方的车架130上,且沿车架130的纵向布置。另外两个增程器110安装在后端105下方的车架130上,且两个增程器110均沿车架130的横向布置,排成一排。
可选地,四个增程器110也可以这样布置,在驾驶室101的前端103下方布置一个增程器110,其余三个增程器110均布置在驾驶室101后端105的车架130上。每个增程器110既可以沿车架130的横向布置,也可以沿车架130的纵向布置,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其他部分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互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替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增程器分布方法,将增程器110全部布置在车辆的驾驶室101下方。驾驶室101的前端103下方和/或驾驶室101的后端105下方设有增程器110,即把所有的增程器110均安装在驾驶室101前端103下方,或者把所有的增程器110均安装在驾驶室101后端105下方,或者,同时在驾驶室101的前端103下方和驾驶室101的后端105下方设置增程器110。
并且,驾驶室101下方设有车架130,增程器110安装在车架130上,增程器110的最低点低于车架130的上平面。所有增程器110的最低点均低于车架130的上平面,这样有利于降低整车重心,减少占用空间,且安全性能更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100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多增程器车辆100,多个增程器110全部设置在驾驶室101下方的车架130上,不占用车辆的载物空间,不需要额外增设防护舱对增程器110进行保护。驾驶室101的前盖107打开,可以方便对驾驶室101的前端103下方的增程器110进行维修保养,驾驶室101的后端105向前翻转到位后,驾驶室101的后端105下方的增程器110全部露出,能够方便地进行维修保养,节约成本,安全性能高,结构简单可靠,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提供的多增程器分布方法,增程器110全部布置于驾驶室101下方,驾驶室101和车架130将增程器110包裹在内,对增程器110起到防护作用,防止雨水、泥沙、飞石等对增程器110上的橡胶管、塑料件、呼吸器等薄弱部位造成危害。不会侵占车辆的上装设备或载运货物的空间,不需要额外单独增设防护舱对增程器110进行防护,维护保养方便,并且发动机布置高度低,有利于降低车辆重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增程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增程器车辆包括驾驶室(101)和多个增程器(110),多个所述增程器(110)均安装在所述驾驶室(101)的下方;所述驾驶室(101)下方设有车架(130),多个所述增程器(110)均安装在所述车架(130)上,所述驾驶室(101)包括前端(103)和后端(105);
所述前端(103)往后翻,所述前端(103)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的所述增程器(110)全部露出;所述后端(105)往前翻,所述后端(105)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的所述增程器(110)全部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增程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器(110)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车架(130)的上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增程器车辆,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部分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前端(103)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另一部分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后端(105)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增程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器(11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前端(103)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另一个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后端(105)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增程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器(110)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前端(103)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且沿所述车架(130)的纵向布置;另外两个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后端(105)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且两个所述增程器(110)均沿所述车架(130)的横向布置,排成一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增程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器(110)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前端(103)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且沿所述车架(130)的纵向布置;另外两个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后端(105)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且两个所述增程器(110)均沿所述车架(130)的横向布置,排成一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增程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01)包括前端(103)和后端(105),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前端(103)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或所述后端(105)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增程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器(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后端(105)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
9.一种多增程器分布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增程器(110)全部布置在车辆的驾驶室(101)的前端(103)下方和/或所述驾驶室(101)的后端(105)下方;所述驾驶室(101)下方设有车架(130),所述增程器(110)安装在所述车架(130)上,所述增程器(110)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车架(130)的上平面;
所述驾驶室(101)包括前端(103)和后端(105);所述前端(103)往后翻,所述前端(103)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的所述增程器(110)全部露出;所述后端(105)往前翻,所述后端(105)下方的所述车架(130)上的所述增程器(110)全部露出。
CN201810373229.8A 2018-04-24 2018-04-24 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 Active CN108621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3229.8A CN108621810B (zh) 2018-04-24 2018-04-24 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3229.8A CN108621810B (zh) 2018-04-24 2018-04-24 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1810A CN108621810A (zh) 2018-10-09
CN108621810B true CN108621810B (zh) 2020-08-28

Family

ID=6369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3229.8A Active CN108621810B (zh) 2018-04-24 2018-04-24 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18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9000B (zh) * 2019-05-08 2024-04-02 厦门市福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车用增程式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4475A (zh) * 2016-09-22 2016-12-07 芜湖联合新能源重卡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救援车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551B (zh) * 2015-11-25 2018-03-2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459802B (zh) * 2015-12-09 2018-02-09 清华大学 重型车辆的分布式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GB2554340B (en) * 2016-05-31 2022-05-11 Arrival Ltd Electric vehicle chassis
CN107650692B (zh) * 2017-08-14 2019-10-18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分布式动力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越野车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4475A (zh) * 2016-09-22 2016-12-07 芜湖联合新能源重卡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救援车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1810A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6346B2 (en) Chassis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2245417B (zh) 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辆结构
US8720636B2 (en) Motor vehicle having an electromotive unit and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thereof arranged in the vicinity of a running gear of the vehicle
CN102019840B (zh) 具有蓄能器区域的车辆
CN106457991A (zh) 具有能量存储器的车辆
JP2013023206A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装着構造
CN215245101U (zh) 交通工具底盘平台、交通工具底盘和交通工具
DE102013103154A1 (de) Batterie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CN108621810B (zh) 多增程器车辆及多增程器分布方法
CN103079953A (zh) 用于在航空电子设备舱中装配飞行器前舱的方法及设备
CN215284989U (zh) 一种电动车下车体车架及其电动车
US20230118900A1 (en) Vehicle chassis platform
CN113891828B (zh) 电动卡车用车架
CN102139623A (zh) 一种两人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总成布置结构
CN209904573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554145U (zh) 车架和车辆
CN114901510A (zh) 模块化电力能量储存系统结构、用于向车辆的电动马达提供电力能量的方法及包括电动马达和模块化电力能量储存系统结构的车辆
JP4479299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US11312419B2 (en)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CN206187009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厢体模块、轨道车辆车厢和轨道车辆
CN214564567U (zh) 一种低入口电动客车的电池布置结构
CN219727849U (zh) 车身下部结构及车辆
CN216580410U (zh) 一种车辆集成线束和车辆
CN220009893U (zh) 车架和车辆
US10246145B1 (en) Tire carr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