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9622A - 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9622A
CN108619622A CN201810432905.4A CN201810432905A CN108619622A CN 108619622 A CN108619622 A CN 108619622A CN 201810432905 A CN201810432905 A CN 201810432905A CN 108619622 A CN108619622 A CN 108619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static
gear
dynamic ropes
cor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29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19622B (zh
Inventor
李峰
王炜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Qinglia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4329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9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9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9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19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96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62B1/08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 mechanisms for the winches or pulleys
    • A62B1/1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 mechanisms for the winches or pulleys mechanically 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下降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它包括摆动机构、第一静力绳、导绳条、第一固定板、总固定板、动力绳、摩擦轮、第一单向离合环、第一绳孔、第二绳孔、固定轴、驱动环、第二单向离合环等,其中本发明利用使用者的突然下坠产生的重力拉动作用,使得摆动板与摩擦轮紧紧配合下将动力绳限位,这样使用者将会在动力绳的缓冲作用下有效的防止使用者的持续下坠;另外在摩擦轮的单向旋转带动下,摩擦轮可以将动力绳向下拉,进而缩短了被拉紧的动力绳的长度,最终使得动力绳反复缓冲的次数减少,更加有效地保护了使用者的身体。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下降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是在操作人员处,即操作人员将下降器通过安全钩连接在半身安全带上,然后通过握力控制下降速度,也可由绳索下方末端的人员通过拉紧绳索,由其张力来控制;二是在被困人员处,救援人员将下降器与被困人员连接后,通过控制下降器的下降速度来控制被困人员的下降速度,直至安全到达地面。对于第一类,当操作人员因为意外而突然下坠时,在下降器的保护作用下,动力绳被拉紧且在动力绳的弹性缓冲下,动力绳会出现类似蹦极一样的反复伸长收缩的过程,但是由于动力绳反复缓冲的次数越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越不利,所以就需要一种可以减少反复缓冲次数的下降器。
本发明设计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摆动机构、第一静力绳、导绳条、第一固定板、总固定板、动力绳、摩擦轮、第一单向离合环、第一绳孔、第二绳孔、固定轴、驱动环、第二单向离合环、第一齿轮、卷绳轮、第二齿轮、第二涡卷弹簧、第二静力绳、第二连接块、驱动轴、卷绳槽、第三连接块,其中总固定板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摆动机构安装在总固定板上;导绳条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导绳条由竖直条、第一弧形条和第二弧形条构成;导绳条中开有第一绳孔;第一绳孔贯穿竖直条和第一弧形条且贯穿到第二弧形条的中端;第二弧形条的下端开有第二绳孔且第二绳孔与第一绳孔相通;固定轴的一端安装在总固定板上,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离合环;摩擦轮安装在第一单向离合环的外圆面上;第二齿轮安装在固定轴上且位于摩擦轮与总固定板之间;驱动环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摩擦轮侧面上;驱动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单向离合环,另一端穿过总固定板且安装有卷绳轮;第二涡卷弹簧嵌套在驱动轴上,第二涡卷弹簧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块安装在总固定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块安装在卷绳轮的侧面上;第二涡卷弹簧位于总固定板与卷绳轮之间;卷绳轮的外圆面上开由卷绳槽;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静力绳缠绕在卷绳槽上;动力绳穿过第一绳孔和第二绳孔与摆动机构和摩擦轮相配合;第一静力绳的一端安装在摆动机构上。
上述摆动机构包括摆动板、第一涡卷弹簧、销孔、圆孔、压力传感器、销、第一连接块、圆杆,其中摆动板由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构成;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相连接的中间位置开有销孔;第二弧形板上开有圆孔;U型板中安装有圆杆;圆杆位于圆孔中;销的一端安装在总固定板上,另一端安装在销孔中;第一涡卷弹簧嵌套在销上,第一涡卷弹簧的一端安装在销的外圆面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安装在摆动板上。
上述第一静力绳的一端安装在U型板上。
上述动力绳与摆动板的一端相摩擦配合。
上述第一绳孔的直径与动力绳的直径相同;第二绳孔的直径大于第一绳孔的直径。
上述竖直条的中心线与第一静力绳的自然下垂的轴线共线。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摩擦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静力绳未安装在卷绳槽的一端与固定机构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第二涡卷弹簧未被压缩时,第二静力绳在卷绳槽中缠绕大于3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涡卷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绳孔的内圆面上涂有润滑材料。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动力绳的上端与固定机构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静力绳未连接U型板的一端安装在防护装置上。
本发明中摆动机构:销的一端安装在总固定板上,另一端安装在销孔中,那么摆动板可以围绕销的轴线摆动;第一涡卷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那么在第一涡卷弹簧的复位作用下,摆动板的一端始终可以与动力绳或者摩擦轮的外圆面相摩擦配合;第一涡卷弹簧所提供的复位力比较小,无法将动力绳通过摩擦接触限位。
导绳条被第一固定板固定;第二绳孔的直径大于第一绳孔的直径,那么动力绳在与摆动板和摩擦轮的接触处,第二绳孔不影响动力绳被摩擦轮拉动。
竖直条的中心线与静力绳的自然下垂的轴线共线,那么位于导绳条之上且未进入第一绳孔的动力绳就与静力绳的自然下垂的轴线共线,这样就保证了本发明在拉动动力绳时,位于导绳条之上且未进入第一绳孔的动力绳始终处于竖直状态,有利于本发明的滑动下降。
上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攀岩顶处,用于牵引动力绳,保证使用者在向上攀爬过程中,动力绳始终处于拉紧状态;这样当本发明正常滑动于动力绳上时,静力绳松弛长度保证在0.5米内,起到保护使用者的作用。
固定轴的一端安装在总固定板上,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离合环,那么第一单向离合环被固定;摩擦轮安装在第一单向离合环的外圆面上,第二齿轮安装在固定轴上,驱动环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摩擦轮侧面上,那么在第一单向离合环的单向作用下,第二齿轮只能经驱动环带动摩擦轮沿着单一方向旋转,且摩擦轮的旋转只能使得动力绳被向下拉。
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那么第一齿轮可以带动第二齿轮旋转。
卷绳轮和第二单向离合环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二单向离合环上,那么在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单向作用下,卷绳轮可以经驱动轴和第二单向离合环带动第一齿轮单向旋转,且第一齿轮的单向旋转方向与摩擦轮的单向旋转方向相反;第二涡卷弹簧的作用可以在卷绳轮的旋转下旋转储能和使得卷绳轮旋转复位。
当第二涡卷弹簧未被压缩时,第二静力绳在卷绳槽中缠绕3卷,那么被缠绕多圈的第二静力绳在被释放的过程中,卷绳轮旋转且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单向旋转的方向相反,此时第二涡卷弹簧压缩储能;在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单向作用下,卷绳轮无法经驱动轴和第二单向离合环带动第一齿轮旋转。当第二静力绳释放完毕后,在第二涡卷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第二涡卷弹簧带动卷绳轮方向旋转,第二静力绳再次被缠绕,此时在第二单向离合环的作用下,卷绳轮可以经驱动轴和第二单向离合环带动第一齿轮旋转。
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摩擦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放大传动比,使得第二齿轮在少量旋转的情况下,摩擦轮依然可以旋转很多。
当使用者利用本发明攀爬时,首先动力绳的上端与固定机构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绳孔和第二绳孔与摆动板和摩擦轮相配合;第一静力绳的一端安装在U型板上,另一端安装在使用者的防护装置上;第二静力绳在卷绳轮上缠绕大于3圈,第二静力绳的另一端与固定机构相连接。
当使用者攀爬时不小心意外失足后,由于使用者的自由落体,第一静力绳从松弛状态变为拉紧状态,那么使用者可以经第一静力绳、U型板和圆杆拉动摆动板的第二弧形板向下摆动,进而第一弧形板向上摆动而紧紧挤压动力绳,动力绳在摩擦轮和摆动板的紧紧挤压下被限位,这样本发明将无法在动力绳上滑动,进而防止了使用者继续下坠。在下坠的过程中,被缠绕大于3圈的第二静力绳在被释放,在第二静力绳在被释放的过程中,卷绳轮旋转且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单向旋转的方向相反,此时第二涡卷弹簧压缩储能;在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单向作用下,卷绳轮无法经驱动轴和第二单向离合环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由于动力绳的弹簧缓冲作用,当动力绳被拉伸到最大极限时,使用者下坠到最低点,此时在动力绳的弹簧恢复下,动力绳带动本发明和使用者向上反弹;
在反弹的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当动力绳拉动本发明向上反弹到第一静力绳从松弛状态变为拉紧状态时所在的位置时,本发明在反弹力拉动下速度达到最大值,且动力绳处于未被拉伸的状态,动力绳反弹拉动力在本发明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消失,在第一阶段的反弹过程中,动力绳的反弹拉动力持续拉动着本发明,使用者依然经第一静力绳、U型板和圆杆拉动摆动板的第二弧形板向下摆动,进而动力绳依然在摩擦轮和摆动板的紧紧挤压下被限位,那么由于摩擦轮和摆动板的配合限位,此时第二涡卷弹簧的复位力无法带动摩擦轮的旋转;第二阶段,由于动力绳反弹拉动力的消失,那么在本发明的惯性下,本发明会继续向上移动,且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由于本发明的使用者会出现失重状态,那么第一静力绳、U型板和圆杆的重力效应将会失效,使用者无法经第一静力绳、U型板和圆杆拉动摆动板的第二弧形板向下摆动,进而动力绳无法在摩擦轮和摆动板的紧紧挤压下被限位,进而第二涡卷弹簧的复位力开始起作用;第二涡卷弹簧的复位,第二涡卷弹簧带动卷绳轮方向旋转,第二静力绳再次被缠绕,此时在第二单向离合环的作用下,卷绳轮可以经驱动轴和第二单向离合环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经第二齿轮和驱动环带动摩擦旋转;摩擦轮在此旋转方向上不受第一单向离合环的限制,摩擦轮使得动力绳被向下拉紧;缠绕大于3圈能够保证在此状态下动力绳可以被垃紧;相对地本发明在摩擦轮的单向旋转下被向上拉,这样位于导绳条之上且未进入第一绳孔的动力绳的长度就减小了。
当减小的位于导绳条之上且未进入第一绳孔的动力绳再次被本发明和使用者拉伸时,重复上述反弹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且随后重复的幅度将会比上一次越来越小,直到本发明和使用者不再拉伸动力绳,使用者最终在动力绳的反复缓冲下停止下来。
使用者因为意外而突然下坠时,在下降器的保护作用下,动力绳被拉紧且在动力绳的弹性缓冲下,动力绳会出现类似蹦极一样的反复伸长收缩的过程;本发明的设计减小了的动力绳可被拉伸的长度和次数,这样使用者在下坠过程中的往复缓冲的次数就会减少,对使用者的身体的损害大大降低,更加保护了使用者。
在使用者最后安全地再次抓住攀爬的安全点后,动力绳不在被拉伸,在第二涡卷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第二静力绳被再次缠绕多圈;由于使用者再次抓住攀爬的安全点,所以使用者的身体不在拉动第一弧形板向下摆动,进而摆动板将无法与摩擦轮紧紧挤压配合来摩擦限位动力绳,使用者可以拉动总固定板使得本发明在动力绳上跟随使用者的移动而移动。
相对于传统的下降器技术,本发明利用使用者的突然下坠产生的重力拉动作用,使得摆动板与摩擦轮紧紧配合下将动力绳限位,这样使用者将会在动力绳的缓冲作用下有效的防止使用者的持续下坠;另外在摩擦轮的单向旋转带动下,摩擦轮可以将动力绳向下拉,进而缩短了被拉紧的动力绳的长度,最终使得动力绳反复缓冲的次数减少,更加有效地保护了使用者的身体。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一)示意图。
图2是整体部件(二)示意图。
图3是摆动机构示意图。
图4是摆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涡卷弹簧安装示意图。
图6是导绳条安装示意图。
图7是导绳条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8是摩擦轮安装示意图。
图9是摩擦轮安装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10是第二涡卷弹簧安装示意图。
图11是摩擦轮与动力绳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摆动机构;2、第一静力绳;3、导绳条;4、第一固定板;5、总固定板;6、动力绳;7、摩擦轮;8、第一单向离合环;10、摆动板;12、第一涡卷弹簧;13、U型板;14、第一弧形板;15、第二弧形板;16、销孔;17、圆孔;19、销;20、第一连接块;21、圆杆;23、竖直条;24、第一弧形条;25、第二弧形条;26、第一绳孔;27、第二绳孔;28、固定轴;29、驱动环;30、第二单向离合环;31、第一齿轮;32、卷绳轮;33、第二齿轮;34、第二涡卷弹簧;35、第二静力绳;36、第二连接块;37、驱动轴;38、卷绳槽;39、第三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摆动机构1、第一静力绳2、导绳条3、第一固定板4、总固定板5、动力绳6、摩擦轮7、第一单向离合环8、第一绳孔26、第二绳孔27、固定轴28、驱动环29、第二单向离合环30、第一齿轮31、卷绳轮32、第二齿轮33、第二涡卷弹簧34、第二静力绳35、第二连接块36、驱动轴37、卷绳槽38、第三连接块39,如图1所示,其中总固定板5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板4;摆动机构1安装在总固定板5上;如图6所示,导绳条3安装在第一固定板4上;导绳条3由竖直条23、第一弧形条24和第二弧形条25构成;如图7所示,导绳条3中开有第一绳孔26;第一绳孔26贯穿竖直条23和第一弧形条24且贯穿到第二弧形条25的中端;第二弧形条25的下端开有第二绳孔27且第二绳孔27与第一绳孔26相通;如图2、8、9所示,固定轴28的一端安装在总固定板5上,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离合环8;摩擦轮7安装在第一单向离合环8的外圆面上;第二齿轮33安装在固定轴28上且位于摩擦轮7与总固定板5之间;驱动环29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31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摩擦轮7侧面上;如图2、10所示,驱动轴37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单向离合环30,另一端穿过总固定板5且安装有卷绳轮32;第二涡卷弹簧34嵌套在驱动轴37上,第二涡卷弹簧34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块39安装在总固定板5上,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块36安装在卷绳轮32的侧面上;第二涡卷弹簧34位于总固定板5与卷绳轮32之间;卷绳轮32的外圆面上开由卷绳槽38;第一齿轮31与第二齿轮33相啮合;第二静力绳35缠绕在卷绳槽38上;如图11所示,动力绳6穿过第一绳孔26和第二绳孔27与摆动机构1和摩擦轮7相配合;如图1所示,第一静力绳2的一端安装在摆动机构1上。
如图3所示,上述摆动机构1包括摆动板10、第一涡卷弹簧12、销孔16、圆孔17、压力传感器、销19、第一连接块20、圆杆21,如图4所示,其中摆动板10由第一弧形板14和第二弧形板15构成;第一弧形板14和第二弧形板15相连接的中间位置开有销孔16;第二弧形板15上开有圆孔17;如图3、5所示,U型板13中安装有圆杆21;圆杆21位于圆孔17中;销19的一端安装在总固定板5上,另一端安装在销孔16中;第一涡卷弹簧12嵌套在销19上,第一涡卷弹簧12的一端安装在销19的外圆面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20安装在摆动板10上。
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静力绳2的一端安装在U型板13上。
上述动力绳6与摆动板10的一端相摩擦配合。
上述第一绳孔26的直径与动力绳6的直径相同;第二绳孔27的直径大于第一绳孔26的直径。
上述竖直条23的中心线与第一静力绳2的自然下垂的轴线共线。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齿轮33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31的直径;摩擦轮7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31的直径。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静力绳35未安装在卷绳槽38的一端与固定机构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第二涡卷弹簧34未被压缩时,第二静力绳35在卷绳槽38中缠绕多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涡卷弹簧1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绳孔26的内圆面上涂有润滑材料。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动力绳6的上端与固定机构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静力绳2未连接U型板13的一端安装在防护装置上。
本发明中摆动机构1:销19的一端安装在总固定板5上,另一端安装在销孔16中,那么摆动板10可以围绕销19的轴线摆动;第一涡卷弹簧1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那么在第一涡卷弹簧12的复位作用下,摆动板10的一端始终可以与动力绳6或者摩擦轮7的外圆面相摩擦配合;第一涡卷弹簧12所提供的复位力比较小,无法将动力绳6通过摩擦接触限位。
导绳条3被第一固定板4固定;第二绳孔27的直径大于第一绳孔26的直径,那么动力绳6在与摆动板10和摩擦轮7的接触处,第二绳孔27不影响动力绳6被摩擦轮7拉动。
直条的中心线与静力绳的自然下垂的轴线共线,那么位于导绳条3之上且未进入第一绳孔26的动力绳6就与静力绳的自然下垂的轴线共线,这样就保证了本发明在拉动动力绳6时,位于导绳条3之上且未进入第一绳孔26的动力绳6始终处于竖直状态,有利于本发明的滑动下降。
上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攀岩顶处,用于牵引动力绳6,保证使用者在向上攀爬过程中,动力绳6始终处于拉紧状态;这样当本发明正常滑动于动力绳6上时,静力绳松弛长度保证在0.5米内,起到保护使用者的作用。
固定轴28的一端安装在总固定板5上,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离合环8,那么第一单向离合环8被固定;摩擦轮7安装在第一单向离合环8的外圆面上,第二齿轮33安装在固定轴28上,驱动环29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31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摩擦轮7侧面上,那么在第一单向离合环8的单向作用下,第二齿轮33只能经驱动环29带动摩擦轮7沿着单一方向旋转,且摩擦轮7的旋转只能使得动力绳6被向下拉。
第二齿轮33与第一齿轮31相啮合,那么第一齿轮31可以带动第二齿轮33旋转。
卷绳轮32和第二单向离合环30安装在驱动轴37上,第二齿轮33安装在第二单向离合环30上,那么在第二单向离合环30的单向作用下,卷绳轮32可以经驱动轴37和第二单向离合环30带动第一齿轮31单向旋转,且第一齿轮31的单向旋转方向与摩擦轮7的单向旋转方向相反;第二涡卷弹簧34的作用可以在卷绳轮32的旋转下旋转储能和使得卷绳轮32旋转复位。
当第二涡卷弹簧34未被压缩时,第二静力绳35在卷绳槽38中缠绕3卷,那么被缠绕多圈的第二静力绳35在被释放的过程中,卷绳轮32旋转且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31单向旋转的方向相反,此时第二涡卷弹簧34压缩储能;在第二单向离合环30的单向作用下,卷绳轮32无法经驱动轴37和第二单向离合环30带动第一齿轮31旋转。当第二静力绳35释放完毕后,在第二涡卷弹簧34的复位作用下,第二涡卷弹簧34带动卷绳轮32方向旋转,第二静力绳35再次被缠绕,此时在第二单向离合环30的作用下,卷绳轮32可以经驱动轴37和第二单向离合环30带动第一齿轮31旋转。
第二齿轮33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31的直径,摩擦轮7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31的直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放大传动比,使得第二齿轮33在少量旋转的情况下,摩擦轮7依然可以旋转很多。
具体实施方式:当使用者利用本发明攀爬时,首先动力绳6的上端与固定机构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绳孔26和第二绳孔27与摆动板10和摩擦轮7相配合;第一静力绳2的一端安装在U型板13上,另一端安装在使用者的防护装置上;第二静力绳35在卷绳轮32上缠绕大于3圈,第二静力绳35的另一端与固定机构相连接。
当使用者攀爬时不小心意外失足后,由于使用者的自由落体,第一静力绳2从松弛状态变为拉紧状态,那么使用者可以经第一静力绳2、U型板13和圆杆21拉动摆动板10的第二弧形板15向下摆动,进而第一弧形板14向上摆动而紧紧挤压动力绳6,动力绳6在摩擦轮7和摆动板10的紧紧挤压下被限位,这样本发明将无法在动力绳6上滑动,进而防止了使用者继续下坠。在下坠的过程中,被缠绕大于3圈的第二静力绳35在被释放,在第二静力绳35在被释放的过程中,卷绳轮32旋转且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31单向旋转的方向相反,此时第二涡卷弹簧34压缩储能;在第二单向离合环30的单向作用下,卷绳轮32无法经驱动轴37和第二单向离合环30带动第一齿轮31旋转。由于动力绳6的弹簧缓冲作用,当动力绳6被拉伸到最大极限时,使用者下坠到最低点,此时在动力绳6的弹簧恢复下,动力绳6带动本发明和使用者向上反弹;
在反弹的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当动力绳6拉动本发明向上反弹到第一静力绳2从松弛状态变为拉紧状态时所在的位置时,本发明在反弹力拉动下速度达到最大值,且动力绳6处于未被拉伸的状态,动力绳6反弹拉动力在本发明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消失,在第一阶段的反弹过程中,动力绳6的反弹拉动力持续拉动着本发明,使用者依然经第一静力绳2、U型板13和圆杆21拉动摆动板10的第二弧形板15向下摆动,进而动力绳6依然在摩擦轮7和摆动板10的紧紧挤压下被限位,那么由于摩擦轮7和摆动板10的配合限位,此时第二涡卷弹簧34的复位力无法带动摩擦轮7的旋转;第二阶段,由于动力绳6反弹拉动力的消失,那么在本发明的惯性下,本发明会继续向上移动,且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由于本发明的使用者会出现失重状态,那么第一静力绳2、U型板13和圆杆21的重力效应将会失效,使用者无法经第一静力绳2、U型板13和圆杆21拉动摆动板10的第二弧形板15向下摆动,进而动力绳6无法在摩擦轮7和摆动板10的紧紧挤压下被限位,进而第二涡卷弹簧34的复位力开始起作用;第二涡卷弹簧34的复位,第二涡卷弹簧34带动卷绳轮32方向旋转,第二静力绳35再次被缠绕,此时在第二单向离合环30的作用下,卷绳轮32可以经驱动轴37和第二单向离合环30带动第一齿轮31旋转;第一齿轮31经第二齿轮33和驱动环29带动摩擦旋转;摩擦轮7在此旋转方向上不受第一单向离合环8的限制,摩擦轮7使得动力绳6被向下拉紧;缠绕大于3圈能够保证在此状态下动力绳6可以被垃紧;相对地本发明在摩擦轮7的单向旋转下被向上拉,这样位于导绳条3之上且未进入第一绳孔26的动力绳6的长度就减小了。
当减小的位于导绳条3之上且未进入第一绳孔26的动力绳6再次被本发明和使用者拉伸时,重复上述反弹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且随后重复的幅度将会比上一次越来越小,直到本发明和使用者不再拉伸动力绳6,使用者最终在动力绳6的反复缓冲下停止下来。
使用者因为意外而突然下坠时,在下降器的保护作用下,动力绳6被拉紧且在动力绳6的弹性缓冲下,动力绳6会出现类似蹦极一样的反复伸长收缩的过程;本发明的设计减小了的动力绳6可被拉伸的长度和次数,这样使用者在下坠过程中的往复缓冲的次数就会减少,对使用者的身体的损害大大降低,更加保护了使用者。
在使用者最后安全地再次抓住攀爬的安全点后,动力绳6不在被拉伸,在第二涡卷弹簧34的复位作用下,第二静力绳35被再次缠绕多圈;由于使用者再次抓住攀爬的安全点,所以使用者的身体不在拉动第一弧形板14向下摆动,进而摆动板10将无法与摩擦轮7紧紧挤压配合来摩擦限位动力绳6,使用者可以拉动总固定板5使得本发明在动力绳6上跟随使用者的移动而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使用者的突然下坠产生的重力拉动作用,使得摆动板10与摩擦轮7紧紧配合下将动力绳6限位,这样使用者将会在动力绳6的缓冲作用下有效的防止使用者的持续下坠;另外在摩擦轮7的单向旋转带动下,摩擦轮7可以将动力绳6向下拉,进而缩短了被拉紧的动力绳6的长度,最终使得动力绳6反复缓冲的次数减少,更加有效地保护了使用者的身体。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Claims (8)

1.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摆动机构、第一静力绳、导绳条、第一固定板、总固定板、动力绳、摩擦轮、第一单向离合环、第一绳孔、第二绳孔、固定轴、驱动环、第二单向离合环、第一齿轮、卷绳轮、第二齿轮、第二涡卷弹簧、第二静力绳、第二连接块、驱动轴、卷绳槽、第三连接块,其中总固定板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摆动机构安装在总固定板上;导绳条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导绳条由竖直条、第一弧形条和第二弧形条构成;导绳条中开有第一绳孔;第一绳孔贯穿竖直条和第一弧形条且贯穿到第二弧形条的中端;第二弧形条的下端开有第二绳孔且第二绳孔与第一绳孔相通;固定轴的一端安装在总固定板上,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离合环;摩擦轮安装在第一单向离合环的外圆面上;第二齿轮安装在固定轴上且位于摩擦轮与总固定板之间;驱动环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摩擦轮侧面上;驱动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单向离合环,另一端穿过总固定板且安装有卷绳轮;第二涡卷弹簧嵌套在驱动轴上,第二涡卷弹簧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块安装在总固定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块安装在卷绳轮的侧面上;第二涡卷弹簧位于总固定板与卷绳轮之间;卷绳轮的外圆面上开由卷绳槽;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静力绳缠绕在卷绳槽上;动力绳穿过第一绳孔和第二绳孔与摆动机构和摩擦轮相配合;第一静力绳的一端安装在摆动机构上;
上述摆动机构包括摆动板、第一涡卷弹簧、销孔、圆孔、压力传感器、销、第一连接块、圆杆,其中摆动板由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构成;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相连接的中间位置开有销孔;第二弧形板上开有圆孔;U型板中安装有圆杆;圆杆位于圆孔中;销的一端安装在总固定板上,另一端安装在销孔中;第一涡卷弹簧嵌套在销上,第一涡卷弹簧的一端安装在销的外圆面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安装在摆动板上;
上述第一静力绳的一端安装在U型板上;
上述动力绳与摆动板的一端相摩擦配合;
上述第一绳孔的直径与动力绳的直径相同;第二绳孔的直径大于第一绳孔的直径;
上述竖直条的中心线与第一静力绳的自然下垂的轴线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摩擦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静力绳未安装在卷绳槽的一端与固定机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其特征在于:当第二涡卷弹簧未被压缩时,第二静力绳在卷绳槽中缠绕大于3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涡卷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绳孔的内圆面上涂有润滑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绳的上端与固定机构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静力绳未连接U型板的一端安装在防护装置上。
CN201810432905.4A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19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2905.4A CN108619622B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2905.4A CN108619622B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9622A true CN108619622A (zh) 2018-10-09
CN108619622B CN108619622B (zh) 2020-08-28

Family

ID=63695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290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19622B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962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2071A (zh) * 2020-12-16 2021-04-13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登高防坠落速救装置
CN113559474A (zh) * 2021-07-03 2021-10-29 杨凤侠 一种户外探险用的降升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4627A (zh) * 1998-01-26 1999-08-04 邱凤鸣 高空救生器
GB2453021A (en) * 2007-08-13 2009-03-25 Checkmate Ltd Fall Arrest Block
CN201799022U (zh) * 2010-09-09 2011-04-20 北京工商大学 机械高楼逃生器
CN204563355U (zh) * 2015-01-05 2015-08-19 黄国勤 双制动式应急逃生器
CN204655825U (zh) * 2015-05-12 2015-09-2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自限速式救生索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4627A (zh) * 1998-01-26 1999-08-04 邱凤鸣 高空救生器
GB2453021A (en) * 2007-08-13 2009-03-25 Checkmate Ltd Fall Arrest Block
CN201799022U (zh) * 2010-09-09 2011-04-20 北京工商大学 机械高楼逃生器
CN204563355U (zh) * 2015-01-05 2015-08-19 黄国勤 双制动式应急逃生器
CN204655825U (zh) * 2015-05-12 2015-09-2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自限速式救生索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2071A (zh) * 2020-12-16 2021-04-13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登高防坠落速救装置
CN113559474A (zh) * 2021-07-03 2021-10-29 杨凤侠 一种户外探险用的降升器
CN113559474B (zh) * 2021-07-03 2022-11-04 玉环铭涵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探险用的降升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9622B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7952A (zh) 一种带整体救援装置的速差自控器
CN108619622A (zh) 一种保护人体的下降器
CN109999420A (zh) 一种带有助力与保护装置的杠铃深蹲架
US20100300809A1 (en) Follow-up fall prevention device
CA2476798C (en) Personal descent apparatus
CN207520537U (zh) 健身器材可调节安全机构
CN207017675U (zh) 一种楼梯防坠网
CN200995007Y (zh) 高灵敏速差防坠器
CN2870898Y (zh) 自救降落器
CN106390311A (zh) 可用于悬挂模式和顶绳模式的绳索悬挂装置
CN108785904A (zh) 一种基于伺服电机驱动的下降器
US4998683A (en) Spool and cord type safety device
CN216653179U (zh) 一种高处作业活动使用的缓速闭锁防坠装置
CN212914270U (zh) 一种高空自救安全绳
CN109568823A (zh) 一种缓冲式防坠安全器
CN205494729U (zh) 防坠落安全带挂环装置
CN201510658U (zh) 高楼火灾自救器
JPH0475671A (ja) 緊急避難装置
CN2810660Y (zh) 登高防坠落保护器
US6347816B1 (en) Methods for tying knots in ropes
TW201414523A (zh) 攀升輔助設備
CN108579026B (zh) 一种攀岩者使用的安全式吊绳装置
CN2232432Y (zh) 高层建筑居民索降机
CN201426923Y (zh) 降落器
CN101480515A (zh) 火灾楼安全滑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6

Address after: 210000 Kechuang building, Futian Road, Zhetang street, Li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Lishui hi tech Venture Capital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38000 Egg Ziling Village Group II, Kuzhu Township, Huangmei County,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u Hu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0

Address after: 21129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No.5 Shiqiu Avenue, Shiqiu street, Lishu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Qinglia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Kechuang building, Futian Road, Zhetang street, Li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Lishui hi tech Venture Capital Manage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