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5033B -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5033B
CN108615033B CN201810664381.1A CN201810664381A CN108615033B CN 108615033 B CN108615033 B CN 108615033B CN 201810664381 A CN201810664381 A CN 201810664381A CN 108615033 B CN108615033 B CN 108615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unit
area
fingerprint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43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15033A (zh
Inventor
杨乐
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43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50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5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5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15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5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指纹识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所述模组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呈阵列分布的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光敏二极管,薄膜晶体管,每排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本排的扫描线,每列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接入本列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获取光敏二极管在接收到手指反射的光线时产生的电信号,所述光敏二极管还设置一条工作电压线,所述工作电压线用于为所述光敏二极管提供工作的偏置电压,通过本申请可以将指纹识别功能设置在显示屏上,从而以增大指纹识别模组的面积以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是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身份鉴别的技术。每个人的指纹均不相同,且同一人的十指也存在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身份鉴定。
目前,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上设置了指纹识别模块,通常是将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正面home键、背面等非显示区域。然而,这种设置方式存在识别面积小、人机交互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以解决目前指纹识别模组识别面积小、人机交互性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包括:
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呈阵列分布的指纹识别单元;
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光敏二极管,与所述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
每排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一条扫描线,每排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本排的扫描线;所述扫描线用于输入扫描信号,所述扫描信号用于控制接入本排扫描线的薄膜晶体管的开关状态;
每列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设置一条数据线,每列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接入本列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获取光敏二极管在接收到手指反射的光线时产生的电信号;
所述光敏二极管还设置一条工作电压线,所述工作电压线用于为所述光敏二极管提供工作的偏置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所述指纹识别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指纹识别的指令后,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纹识别窗口,所述指纹识别窗口用于提示用户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的区域为采集指纹信息的区域;
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开启,并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关闭;
通过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组,所述模组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呈阵列分布的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光敏二极管,与所述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每排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一条扫描线,每排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本排的扫描线;所述扫描线用于输入扫描信号,所述扫描信号用于控制接入本排扫描线的薄膜晶体管的开关状态;每列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设置一条数据线,每列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接入本列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获取光敏二极管在接收到手指反射的光线时产生的电信号;所述光敏二极管还设置一条工作电压线,所述工作电压线用于为所述光敏二极管提供工作的偏置电压;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组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在基板上,所述基板可以应用于显示模组中,实现了全屏指纹识别功能,并且,在所述基板上设置了光敏二极管的布线方式,通过将光敏二极管对应的线路设置成每排共用扫描线、每列共用数据线、所有共用工作电压线的布线方式,提供了一种即简单合理、又能够对每个光敏二极管单独控制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的布线方式;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单元内光敏二极管和薄膜晶体管的连接方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的应用场景;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中:101、基板;102、RGBW单元;1021、包含指纹识别单元的RGBW单元;1022、不包含指纹识别单元的RGBW单元;103、指纹识别单元;104、白色像素子单元;106、薄膜晶体管;107、光敏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介绍具体的实施例前,首先介绍RGBW技术和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
所述RGBW技术就是在原有的RGB三原色上增加了W白色像素,成为四色型像素设计。
液晶显示屏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上基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RGBW单元1021”表示包含指纹识别单元的RGBW单元,“RGBW单元1022”表示不包含指纹识别单元的RGBW单元。
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模组的布线方式。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光敏二极管和薄膜晶体管的连接方式。
如图所示,所述模组包括:
基板101、位于所述基板101上呈阵列分布的指纹识别单元103;
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3包括:光敏二极管107,与所述光敏二极管107对应的薄膜晶体管106;
每排指纹识别单元103设置一条扫描线,每排指纹识别单元103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106的栅极接入本排的扫描线;所述扫描线用于输入扫描信号,所述扫描信号用于控制接入本排扫描线的薄膜晶体管106的开关状态;
每列指纹识别单元103中的光敏二极管107对应设置一条数据线,每列指纹识别单元103中的光敏二极管107对应的薄膜晶体管106的源极均接入本列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获取光敏二极管107在接收到手指反射的光线时产生的电信号;
所述光敏二极管107还设置一条工作电压线,所述工作电压线用于为所述光敏二极管107提供工作的偏置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基板101表示的是设置了薄膜晶体管106的下基板;同时所述模组用于RGBW显示屏中,所以,所述基板101上还设置了呈阵列分布的RGBW单元102,所述RGBW单元102中的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以及白色像素子单元所在的区域大小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RGBW单元102中的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白色像素子单元104,并非表示的为滤光片上的红色区域、绿色区域、蓝色区域、白色区域;而是在下基板上与滤光片上的红色区域、绿色区域、蓝色区域、白色区域的投影位置对应的区域,该区域中存在玻璃电极,所述RGBW单元102中的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白色像素子单元104分别表示的是滤光片中的红色区域对应的玻璃电极、绿色区域对应的玻璃电极、蓝色区域对应的玻璃电极、白色区域对应的玻璃电极。
所述RGBW单元102所占的区域四等分;所述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白色像素子单元104分别在一个四等分的区域中,这样,所述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以及白色像素子单元104所在的区域大小相同。为了将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3嵌入所述基板101中,可以将指纹识别单元103嵌入到所述白色像素子单元104所在的区域中,为了不对所述RGBW单元102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可以在不改变所述RGBW单元102在所述基板上的分布的情况下,将所述白色像素子单元104的面积做小,即将白色像素子单元104中玻璃电极的面积做小,将指纹识别单元103嵌入到所述白色像素子单元104所在的区域中。
图2所示的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的布线方式,可以看出不影响现有的RGBW模组中扫描线和数据线的布设,只是在增加了指纹识别单元103的列中增加一条数据线作为指纹识别的信号数据线,并且,由于白色像素子单元104不会参与实际的色彩的颜色,所以将白色像素子单元104对应的玻璃电极的面积减小后,也不会对现有的RGBW模组的色彩显示造成影响。且不会改变现有的RGBW单元102中像素子单元的排列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为了用于展示扫描线、数据线、工作电压线的布线方式,中间存在交叉的地方并非表示连在一起,每一排扫描线作为独立的一条线不与其他排的扫描线存在交叉连接,也不与数据线、工作电压线存在交叉连接;同理,每列数据线作为独立的一条线不与其他列的数据线存在交叉连接,也不与扫描线、工作电压线存在交叉连接;工作电压线可以均单独引出、也可以每排或每列单独引出,还可以所有的均连接在一起,但是工作电压线不与扫描线和数据线存在交叉连接。所述扫描线、数据线、工作电压线是如何与薄膜晶体管106和光敏二极管107连接的可参照图3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图3所示的光敏二极管和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连接方式中,指纹识别的过程包括:工作电压线保持接入工作电压,扫描线和数据线输入信号,此时薄膜晶体管导通,电容C内存储电荷,电容C的两端形成电压差;手指触摸显示屏的玻璃盖板时,光敏二极管根据手指反射的光线的强弱产生电流变化使得电容C两端的电压差变化,电容C两端的电压变化通过数据线端的电信号传输出去。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是一种指纹识别单元内光敏二极管和薄膜晶体管的连接方式的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光敏二极管和电阻串联的方式将光敏二极管根据手指反射的光线的强弱产生的电流变化通过数据线传输出去。在此不一一举例。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控制光敏二极管无法接收到光线的条件可以是:利用RGBW模组中的其它层,例如,将显示屏中的液晶分子均通过开关单元设置为非翻转状态,这时,经过上层偏光板入射到内部的光线不会产生极化现象,从而,也就无法穿过下层偏光板,也就无法被光敏二极管接收到光线。
控制光敏二极管可以接收到光线并进行指纹识别的条件可以是:利用RGBW模组中的其它层,例如,将显示屏中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对应的液晶分子的均通过开关单元设置为非翻转状态,这时经过下层偏光板入射出去的光线不会产生极化现象,从而,光线也就无法穿过上层偏光板,也就不会产生红色、绿色、蓝色光线。但是,将显示屏中白色像素子单元对应的液晶分子的均通过开关单元设置为翻转状态,这时经过下层偏光板入射出去的光线就会产生极化现象,从而,光线就能够穿过上层偏光板,也就会发出白色光线,白色光线就可以作为点光源了。同理,白色像素子单元对应的区域能够发射出去光线,同样也能够接收到光线,光敏二极管就可以根据手指反射的光线的强弱产生大小不同的电信号,从而生成指纹信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布线方式可以看出,在工作电压线给定输入电信号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扫描线和数据线控制每个光敏二极管的工作状态,例如,若要控制任意一个光敏二极管可正常工作,只要在工作电压线给定输入电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光敏二极管所在的行扫描线和列数据线同时开启即可。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所述RGBW模组所在的显示屏的液晶层控制光敏二极管能够接收到光线或者无法接收到光线来控制光敏二极管对应的数据线输出指纹信息,在此不做限制。
综上所述,在进行指纹识别时,需要指纹识别单元相邻的白色像素子单元在显示屏上的投影位置能够出射光线,也能够接收被手指反射的光线,同时,光敏二极管可正常工作。
如图4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的应用场景,滤光片层设置了阵列分布的红色区域、绿色区域、蓝色区域、白色区域,为了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滤光片的白色区域命名为白色滤光片。白色像素子单元对应到滤光片层对应的区域为白色区域(可以理解为无色、透明区域,具有高透光性),在进行指纹识别时,背光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白色滤光片照射到按压在显示屏的玻璃盖板上的手指上;光线被手指反射到显示屏内部,显示屏内部的光敏二极管会接收到反射的光线,由于不同的手指纹理,会造成不同位置的光敏二极管接收到的光线强弱不同,光敏二极管根据不同强弱的光线生成与所述光线强弱相关的电信号;就可以根据显示屏内嵌入的多个光敏二极管反馈的电信号生成指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单元无需单独设置点光源,是利用RGBW模组中的白色像素子单元对应到滤光片层中对应的高透光区域可以将背光发射出去照射到手指上的原理节省了点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光敏二极管在所述白色像素子单元所在的区域中;
所述光敏二极管和所述RGBW单元中的白光像素子单元为纵向排列。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1或图5,所述RGBW单元102中的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白色像素子单元104横向排列;
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3和所述RGBW单元102中的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横向排列;
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3和所述RGBW单元102中的白色像素子单元104纵向排列。
实际应用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3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白色像素子单元104的纵向下方、横向左方或横向右方等。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5,所述模组中所述RGBW单元10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光敏二极管107的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3的数量可以小于所述RGBW单元102的数量。如果在基板101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3的数量可以小于所述RGBW单元102的数量,那么基板中有的RGBW单元1021中包括指纹识别单元103,有的RGBW单元1022的就会不包括指纹识别单元103。当然,实际应用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3的数量也可以等于所述RGBW单元102的数量,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RGBW模组。
进一步的,参见图5,不包括指纹识别单元103的RGBW单元1022按照原有的排列方式,且所述红色像素子单元所占的面积、所述绿色像素子单元所占的面积、所述蓝色像素子单元所占的面积、白色像素子单元4所占的面积相等。包括指纹识别单元103的区域对应的RGBW单元1021中,所述白色像素子单元104所占的面积小于所述红色像素子单元所占的面积;所述红色像素子单元所占的面积、所述绿色像素子单元所占的面积、所述蓝色像素子单元所占的面积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5中,仅标识了RGBW单元中的白色像素子单元104,并未标识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在实际应用中,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并且,图1和图5所示的实例中并不表示所述RGBW模组仅包括图中所示的数量的RGBW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上的任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屏。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所在的终端设备,如图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在接收到指纹识别的指令后,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纹识别窗口,所述指纹识别窗口用于提示用户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的区域为采集指纹信息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到指纹识别的指令可以是:解锁指令,例如,黑屏状态下,用户触摸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解锁指令,还可以是,用户通过预设的按键或者触控屏上的预设的按钮发出的指纹识别的指令。
在接收到指纹识别的指令后,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指纹识别窗口,用户在所述指纹识别窗口内按压手指,以使得指纹一面紧贴显示屏的玻璃盖板。
作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纹识别窗口之后,还包括:
若接收到调节指令,则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调节为所述调节指令中指定的大小和/或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为可调的,例如,用户点击指纹识别窗口的任一边框以选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的一条边框线,用户的手指点击边框线后,就可以拖动该边框线至预定位置。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中,与被拖动的边框线相对的一条边框线位置不变,与被拖动的边框线相邻的两条边框线随着被拖动的边框线移动而伸缩,拉伸的过程4条边框线保持形成闭合的区域。
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它改变大小的方式,例如,用户点击所述指纹识别窗口的边框线,然后向外拖动,这时指纹识别窗口的中心位置保持不变,指纹识别窗口的大小随着手指在显示屏上向外拖动而变大,还可以是用户在显示屏上向内拖动,这时指纹识别窗口的中心位置保持不变,大小随着手指在显示屏上向内拖动而变小。
在改变所述指纹识别窗口的位置时,用户点击指纹识别窗口的任一个角(指纹识别窗口为多边形),拖动所述指纹识别窗口至预定位置,这时所述指纹识别窗口的大小不变,位置随着拖动实时改变。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它调节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602,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开启,并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关闭。
所述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开启,并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关闭包括:
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的工作电压线开启;
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对应的数据线和扫描线开启;
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对应的数据线和扫描线关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敏二极管正常工作的条件为:光敏二极管的扫描线、数据线、工作电压线均开启,而光敏二极管的工作电压线是共用的。所以,可以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的工作电压线开启,通过扫描线和数据线控制指纹识别窗口区域内的指纹识别单元工作,即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对应的数据线和扫描线开启;指纹识别窗口覆盖了哪几行指纹识别单元,那么就将哪几行的指纹识别单对应的扫描线开启;指纹识别窗口覆盖了哪几列指纹识别单元,那么就将哪几列的指纹识别单对应的数据线开启。同时,由于工作电压线为全屏的指纹识别单元共用,因此,在关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以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时,无法关闭所述工作电压线,只能通过关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对应的数据线或扫描线。这样,在通过数据线传递的电信号生成指纹信息时,就可以只接收到指纹识别窗口区域内的电信号。就无需根据整个屏幕上的电信号生成指纹信息,从而提高生成指纹信息的过程。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指纹识别窗口以外的区域有可能与指纹识别窗口区域公用扫描线或数据线,因为,将指纹识别窗口以外的区域关闭时,需要扫描线和数据线双方面控制,例如,指纹识别窗口以外的区域与指纹识别窗口的扫描线共用时,无法关闭指纹识别窗口以外区域的扫描线,就需要关闭指纹识别窗口以外区域的数据线。同理,有时数据线为两个区域共用时,需要通过扫描线控制。因为,指纹识别窗口以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若需要关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扫描线和数据线。
并且,进行指纹识别时,所述指纹识别窗口对应的区域的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对应的液晶分子通过开关单元设置为非翻转状态,这时经过下层偏光板入射出去的光线不会产生极化现象,从而,也就无法穿过上层偏光板,也就不会产生红色、绿色、蓝色光线。但是,将显示屏中白色像素子单元对应的液晶分子的均通过开关单元设置为翻转状态,这时经过下层偏光板入射出去的光线就会产生极化现象,从而,光线就能够穿过上层偏光板,也就会发出白色光线,白色光线就可以作为点光源了。同理,白色像素子单元对应的区域能够发射出去光线,同样也能够接收到光线,光敏二极管就可以根据手指反射的光线的强弱产生大小不同的电信号,从而生成指纹信息。当然,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以外的区域的液晶分子均设置为非偏转的状态,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以外的区域没有光线透出。
步骤S603,通过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在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中检测到用户的触点信息,则通过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所述指纹识别窗口区域内的光敏二极管为工作状态、且控制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区域内的像素单元发出白光作为点光源;控制所述指纹识别窗口区域以外的光敏二极管为非工作状态、且控制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区域以外的像素单元不发出光线;来实现只根据指纹识别窗口区域内的电信号生成指纹信息,由于原始数据量缩小,且数据量就是包含了指纹信息的区域,所以能够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终端设备7可以是内置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终端设备内的软件单元、硬件单元或者软硬结合的单元,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挂件集成到所述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终端设备中。
所述终端设备7包括:
显示模块71,用于在接收到指纹识别的指令后,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纹识别窗口,所述指纹识别窗口用于提示用户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的区域为采集指纹信息的区域;
指纹识别功能启动模块72,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开启,并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关闭;
采集模块73,用于通过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7还包括:
调节模块74,用于在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开启,并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关闭之前,若接收到调节指令,则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调节为所述调节指令中指定的大小和/或位置。
可选的,所述采集模块73还用于:
若在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中检测到用户的触点信息,则通过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可选的,所述指纹识别功能启动模块72还用于:
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的工作电压线开启;
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对应的数据线和扫描线开启;
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对应的数据线和扫描线关闭。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装置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存储器8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2。所述处理器8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各个指纹识别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6所示的步骤S601至S603。或者,所述处理器8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终端设备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7所示模块71至73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8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8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82在所述终端设备8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82可以被分割成显示模块、指纹识别功能启动模块、采集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指纹识别的指令后,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纹识别窗口,所述指纹识别窗口用于提示用户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的区域为采集指纹信息的区域;
所述指纹识别功能启动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开启,并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关闭;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其它模块或者单元可参照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存储器8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终端设备8的一个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8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81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8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8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8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8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8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呈阵列分布的指纹识别单元;
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光敏二极管,与所述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
每排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一条扫描线,每排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本排的扫描线;所述扫描线用于输入扫描信号,所述扫描信号用于控制接入本排扫描线的薄膜晶体管的开关状态;
每列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设置一条数据线,每列指纹识别单元中的光敏二极管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接入本列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获取光敏二极管在接收到手指反射的光线时产生的电信号;
所述光敏二极管还设置一条工作电压线,所述工作电压线用于为所述光敏二极管提供工作的偏置电压;
位于所述基板上呈阵列分布的RGBW单元;所述RGBW单元中的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蓝色像素子单元以及白色像素子单元所在的区域大小相同;将所述RGBW单元的白色像素子单元的玻璃电极面积缩小,并将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嵌入到所述白色像素子单元所在的区域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二极管在所述白色像素子单元所在的区域中;
所述光敏二极管和所述RGBW单元中的白光像素子单元为纵向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中所述RGBW单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光敏二极管的数量。
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
5.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指纹识别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指纹识别的指令后,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纹识别窗口,所述指纹识别窗口用于提示用户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的区域为采集指纹信息的区域;
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开启,并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关闭;
通过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开启,并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关闭之前,还包括:
若接收到调节指令,则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调节为所述调节指令中指定的大小和/或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包括:
若在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中检测到用户的触点信息,则通过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开启,并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关闭包括:
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的工作电压线开启;
将所述指纹识别窗口所在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对应的数据线和扫描线开启;
将所述显示屏中所述指纹识别窗口之外的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对应的数据线和扫描线关闭。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664381.1A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Active CN1086150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4381.1A CN108615033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4381.1A CN108615033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5033A CN108615033A (zh) 2018-10-02
CN108615033B true CN108615033B (zh) 2021-03-26

Family

ID=63665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4381.1A Active CN108615033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50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0457A (zh) * 2019-03-25 2019-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227940A1 (zh) * 2019-05-14 2020-11-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05409A (zh) * 2019-09-20 2020-01-17 南京元初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系统
CN111258096A (zh) * 2020-02-17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显示面板、指纹识别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552108B (zh) * 2020-06-08 2022-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111881847B (zh) * 2020-07-30 2022-1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29129A (ko) * 2013-09-09 2015-03-18 크루셜텍 (주) 지문 인식 센서
CN105095877A (zh) * 2015-08-12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光反射表面结构识别方法
CN106326845A (zh) * 2016-08-15 2017-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单元及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06355136A (zh) * 2016-07-11 2017-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其制作方法及驱动方法
CN106874892A (zh) * 2017-03-22 2017-06-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检测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6980842A (zh) * 2017-04-01 2017-07-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块和显示基板
CN107884968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918757A (zh) * 2016-10-11 2018-04-1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29129A (ko) * 2013-09-09 2015-03-18 크루셜텍 (주) 지문 인식 센서
CN105095877A (zh) * 2015-08-12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光反射表面结构识别方法
CN106355136A (zh) * 2016-07-11 2017-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其制作方法及驱动方法
CN106326845A (zh) * 2016-08-15 2017-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单元及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07884968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918757A (zh) * 2016-10-11 2018-04-1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显示面板
CN106874892A (zh) * 2017-03-22 2017-06-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检测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6980842A (zh) * 2017-04-01 2017-07-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块和显示基板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erspectives and limitations of touchless fingerprints;Sam Mil"shtein 等;《2017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chnologies for Homeland Security (HST)》;20170608;第1-6页 *
全面屏手机技术与趋势分析;李四维 等;《广东通信技术》;20171231(第12期);第60-65页 *
基于氧化锌薄膜晶体管的透明指纹识别系统;元永刚;《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80115;第2018年卷(第01期);第I135-18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5033A (zh) 2018-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5033B (zh)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CN208013965U (zh) 用于减轻莫尔效应的显示器下光学指纹传感器布置结构
CN108615032B (zh)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US10504922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synchronizing image display an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US20210240026A1 (en) Pixel Design for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s
CN108664895B (zh)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106355136B (zh) 一种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其制作方法及驱动方法
JP6947828B2 (ja) ディスプレイ及び電子装置
US9589170B2 (en) Information detection and display apparatus, and detecting method and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CN105760014B (zh)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20170371213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088821A1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1402935B2 (en) Display device
US9571821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ing device, object proximity detec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60034492A1 (en) Hand recognition system
CN106095211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02572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184247A (zh) 一种指纹识别元件、其识别方法、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
EP1936479A1 (en) Integra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Touchscree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914602A (zh) 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
CN108828816B (zh)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rgbw模组、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JP2014130374A (ja) 液晶表示装置、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を利用した物体形状の認識方法
US2021002699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system and integrated control device thereof, and security verification method
KR20100038046A (ko)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의 구동방법
WO2020220302A1 (zh) 纹路识别装置以及纹路识别装置的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