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9399A -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9399A
CN108609399A CN201810450673.5A CN201810450673A CN108609399A CN 108609399 A CN108609399 A CN 108609399A CN 201810450673 A CN201810450673 A CN 201810450673A CN 108609399 A CN108609399 A CN 108609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cargo
easing gear
impell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06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智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 Ting Zhi Da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 Ting Zhi Da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 Ting Zhi Da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 Ting Zhi Da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506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093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09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939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02Loading or unloading machi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conveyor for moving the loads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for picking-up the loads
    • B65G65/04Loading or unloading machi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conveyor for moving the loads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for picking-up the loads with pick-up shov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4Bulk
    • B65G2201/045Sand, soil and mineral 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卸货装置及具有所述卸货装置的装载设备。所述卸货装置包括支撑件及第二推动机构,所述支撑件用于对应预定区域设置;所述第二推动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用于推动所述预定区域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的货物,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推动件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沿第三水平方向与第四水平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所述卸货装置可以减少人工卸货、提高卸货效率,与此同时,由于所述第二推动件相对所述支撑件可伸缩设置,进而可提高本发明卸货装置对更多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如有利于避免所述第二推动机构的第二推动件与狭小开口卡住的情形发生。

Description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卸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背景技术
装载设备(如装载机)是一种较大型的装卸货物(包括散状物料及中小件包装体等)为主的工程机械,尤其适用于矿场、基建、道路修建以及热电企业等进行装卸、挖掘、推土、平整、推料等作业,是一种多用途高效率的工程机械。然而,现有装载设备通过推货件(如铲斗)对运输设备的箱体中的货物进行卸货时,推货件可以将预定区域的货物卸载,而对位于预定区域左右两侧的边缘区域内的货物难于卸载,通常需要进一步对边缘区域的货物进行人工卸货等,进而降低卸货效率,有必要改善。
特别地,当所述运输设备的箱体较长时,如所述运输设备的箱体两侧包括对称设置的多组活动箱板,其中每组活动箱板呈双开门的设计,每个活动箱板还与相邻一组的一个活动箱板相邻且二者开门方向相反,对所述运输设备的箱体中货物进行卸载时,一般只能利用装载设备的铲斗对每组活动箱板对应的箱体区域(如图14及图15所示的预定区域)的货物进行推动卸载,而难于对相邻两组活动箱板之间区域(如图14及图15所示的边缘区域)的残留货物进行卸载,因此导致可能需要人工卸货,降低卸货效率。另外,当所述箱体的开口较为狭小时,较难利用装载设备的铲斗对箱体中的残留货物进行卸载,降低了整体的卸货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效率较高的卸货装置及采用所述卸货装置的装载设备。
一种卸货装置,其包括:
支撑件,用于对应预定区域设置;
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且用于推动所述预定区域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的货物,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
第二推动件;及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沿第三水平方向与第四水平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与所述第四水平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为所述预定区域至所述边缘区域的方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件用于沿水平方向推动货物,所述卸货装置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推动机构沿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竖直方向运动,以调整所述第二推动件与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之间的距离或接触面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机构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传送件,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多个第二推动板,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件上;及
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运动使得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依次推动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
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枢接在所述辅助支架上;
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套设于所述第二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传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轮上;及
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运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轴,并且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轴前后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轴上均套设有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送件为环形传送件,所述第二推动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件的环形的外侧,所述第二传送件的一端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驱动轴上的所述第二传动轮上,另一端套设于另一个第二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轮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驱动轴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送件的数量与每个第二驱动轴上的第二传动轮的数量一致且对应,所述第二传送件的一端套设于其中一个第二驱动轴上对应的一个第二传动轮上,另一端套设于另一个第二驱动轴上的对应的一个第二传动轮上,各所述第二推动板与各所述第二传送件均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轮为链轮,所述第二传送件为环套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链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五驱动模组,所述第五驱动模组包括第五驱动器及第五驱动轴,所述第五驱动轴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枢接,所述第二推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五驱动轴上,所述第五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五驱动轴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转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模组,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用于驱动至少所述第二推动件沿第一水平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反的第二水平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对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及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进行推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三水平方向垂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四驱动模组,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沿着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可伸缩的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二固定架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架沿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做伸缩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在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运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机构的数量包括两个,所述两个第二推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用于推动所述预定区域两侧的两个边缘区域的货物。
一种装载设备,其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卸货装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载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使得所述卸货装置装设于所述装载机上;或者,所述装载设备还包括机体、与所述机体连接的铲斗,所述铲斗与所述支撑件直接或间接连接使得所述卸货装置装设于所述铲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卸货装置中,在使用推货件等机构(如装载设备的铲斗或者其他推货件)对运输设备的箱体的预定区域的货物进行推动卸载后,可将所述卸货装置置于所述箱体中,使得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预定区域,进而通过与支撑件连接的第二推动机构即可实现对预定区域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的货物的推动,如直接卸载或者推动至所述预定区域再由推货件等机构进行卸载,可以减少人工卸货,提高卸货效率。
具体地,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推动件及第二驱动组件,利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沿第三水平方向与第四水平方向活动,其中,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与所述第四水平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为所述预定区域至所述边缘区域的方向,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能够推动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进而可提高卸货效率。与此同时,由于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为所述预定区域至所述边缘区域的方向,因而所述第四水平方向为所述边缘区域至所述预定区域的方向,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相对所述支撑件可伸缩设置,进而可提高本发明卸货装置对更多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如利用本发明卸货装置对一些具有狭小开口的箱体中的货物进行卸货时,可先将所述第二推动件置于收缩状态,而在本发明卸货装置的主体进入所述箱体后再将所述第二推动件置于伸出状态,有利于避免第二推动件与狭小开口卡住的情形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卸货装置还可包括升降驱动组件,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可以调整所述第二推动件与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之间的距离及接触面积,从而施加合适的推动力至货物,有利于提高卸货效率,特别在运输设备的箱体底部凸凹不平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也有助卸载凹陷部分的残留货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多个第二推动板,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可包括第二传送件及第二驱动模组,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件上,而第二驱动模组则可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运动,进而可实现利用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配合以快速地推动货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机构中,当每个第二驱动轴上套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轮时,所述第二传送件可以由多个第二传动轮提供多个支点支撑,进而提高所述第二传送件的稳定性,避免连接所述第二传送件上的第二推动件在推动货物的过程中发生扭转或者倾斜。
所述第二推动机构中,各所述第二推动板均可连接各所述第二传送件,从而提高所述第二推动板与第二传送件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所述第二推动板在推动货物的过程中发生扭转或者倾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轮为链轮,所述第二传送件为环套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链条,所述链轮与所述链条配合可以提供较强的驱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板可以具有较强推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基体、及枢接在所述基体上的滚轮,所述滚轮表面包括沿滚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引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引结构嵌合的第二导引结构,所述第三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二固定件及所述第二推动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或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运动时,所述滚轮通过所述第一导引结构在所述第二导引结构上滚动,通过上述结构的所述第二固定件,不仅可以多方位受力托起所述第二推动机构,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此外,所述滚轮及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之间可以添加润滑油,使得二者可以顺畅配合并且维护操作方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机构还可包括第二连接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则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可包括第五驱动模组,所述第五驱动模组可包括第五驱动器及第五驱动轴,其中,所述第五驱动轴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枢接,所述第二推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五驱动轴上,通过所述第五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五驱动轴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可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二推动件可推动预定区域中的货物的有效作用范围,有助于提升卸货效率。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可包括第三驱动模组,所述第三驱动模组可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沿第一水平及第二水平方向运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对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及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进行推动,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的方向相反。由此,可利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以针对性地对特定位置的货物进行推动,提高对货物进行推动的灵活性。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沿着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可伸缩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可包括第四驱动模组,所述第四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固定架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架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在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运动。利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利于所述第四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二固定架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架更加平稳地运动,进而提升所述第二推动件推动货物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卸货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卸货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卸货装置的反向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卸货装置的第一推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卸货装置的第一推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卸货装置的第二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卸货装置的第二推动机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反向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卸货装置的锁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卸货装置的安装导引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卸货装置与外部物体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第一实施方式的装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还提供第二实施方式的装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一种运输设备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运输设备的箱体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卸货装置一变更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卸货装置 10、23、32、10’ 第二固定件 172、172’
支撑件 11、11’ 第二驱动组件 173、173’
推货件 12 第二推动件 174、174’
锁固机构 13、13’ 第二推动板 174a
安装导引机构 14、14’ 第二传送件 170
第一推动机构 15 第二驱动模组 175
第二推动机构 17、17’ 辅助支架 176、176’
X轴向 X 第三驱动模组 177
Y轴向 Y 第四驱动模组 178
Z轴向 Z 第五驱动模组 179
第一连杆 111 第二齿条 171a
第二连杆 112 第一支撑杆 171b
第三连杆 113 第二支撑杆 171c
第一加强杆 114 第三驱动轴 180
第二加强杆 115 第二驱动齿轮 181
第三加强杆 116 第三驱动器 182
延伸杆 117 本体 183
第二锁固部 116a 第一连接部 184
底板 124a 第二连接部 185
第一锁固板 124b 基体 186
第一锁孔 124c 滚轮 187
第二锁固板 116b 第一导引结构 188
第二锁孔 116c 第二导引结构 189
基板 121 第一固定架 190、190’
侧壁 122 第二固定架 191、191’
加强肋部 123 第一管体 190a
凹槽 125 第二管体 191a
主体部 126 第三齿条 178d
上边缘部 127 第四驱动轴 178b
下边缘部 128 第三驱动齿轮 178c
第一连接件 151 第四驱动器 178a
第一固定件 152、152’ 第五驱动器 193
第一驱动组件 153 第五驱动轴 192
第一推动件 154 第二驱动轴 194
升降驱动组件 155 第二传动轮 195
第一齿条 156 第二驱动器 196
转轴 157、165a 卡固驱动组件 131
第一驱动齿轮 158 驱动轴 132
升降驱动器 159 卡勾 133
顶架体 152a 卡固驱动器 134
侧架体 152b 承载板 135
条形部 152c 阻挡部 136
第一连接条 152d 台阶 137
第二连接条 152e 安装导引件 140
加强条 152f 导引表面 141
延伸架 152g 平面 142
第一驱动模组 161 斜面 143
第一传送件 160 外部物体/铲斗 22
第一推动板 154a 锁固件 144
第一驱动轴 162 装载设备 20、30
第一传动轮 163 机体 21、31
驱动器组件 164 箱体 40
第一驱动器 165 活动箱板 41
第三传动轮 166 一组活动箱板 41a
第四传动轮 167 预定区域 42
环形传送件 168 边缘区域 43
第二连接件 171 辅助固定件 44
前门 41b 后门 41c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卸货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卸货装置可以安装在现有装载机上,如安装在现有装载机的铲斗上,从而在现有装载机构成装载设备并在所述装载机的驱动下进行卸货;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卸货装置也可以直接替换现有装载机的铲斗从而与所述装载机的机体构成新型装载设备进行卸货。
如图1、2、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主要介绍安装在现有装载机的铲斗上的卸货装置10,具体地,所述卸货装置10包括支撑件11、推货件12、锁固机构13、安装导引机构14、第一推动机构15、及第二推动机构17。
所述支撑件11可以为支架结构但并不以限于上述,所述推货件12、第一推动机构15、第二推动机构17、锁固机构13、安装导引机构14可以均直接或间接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1上,从而形成整个卸货装置10。所述推货件12位于所述支撑件11前方,用于推动预定区域的货物。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1上且位于所述推货件12的后方,用于在所述推货件12部分卸载所述预定区域的货物后推动所述预定区域的残留货物。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也位于所述推货件12的后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的一侧,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1上或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上,且用于推动位于所述预定区域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的货物。本实施方式主要以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安装在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上进行说明。所述锁固机构13位于所述支撑件11远离所述推货件12的一侧,所述锁固机构13连接所述支撑件11,且所述锁固机构13还用于与外部物体(如装载机的铲斗)锁固以将所述卸货装置10固定在所述外部物体上。所述安装导引机构14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1或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远离所述推货件12的一侧,用于导引所述外部物体与所述卸货装置10进行组装固定。本实施方式主要以所述安装导引机构14安装在所述支撑件11上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11包括多条连杆相互连接构成的长方体支架,具体地,所述支撑件11包括多条沿X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杆111、多条沿垂直于所述X轴向的Y轴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连杆111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杆112、多条沿垂直于所述X轴向与所述Y轴向的Z轴向延伸且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111与所述第二连杆112的相交处的第三连杆113。所述多条第一连杆111、所述多条第二连杆112及所述多条第三连杆113可以分别位于其构成的长方体的棱所在处。
所述支撑件11还可以包括沿所述X轴向延伸的第一加强杆114、沿所述Y轴向延伸的第二加强杆115及沿所述Z轴向延伸的第三加强杆116。所述第一加强杆114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杆112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杆115与所述第一加强杆114垂直相接且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杆111之间。所述第三加强杆116也可以垂直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杆112之间。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加强杆114与所述第二加强杆115均位于所述支撑件11的顶部,如所述长方体的顶面,用于增加所述支撑件11顶部的承载力,所述第一加强杆114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且位于相邻两条第一连杆11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加强杆115的数量可以为两条,所述两条第二加强杆115可以相较于垂直穿过所述第一连杆111的沿Y轴向延伸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加强杆116也可以位于所述长方体的前方表面,即邻近所述推货件12设置,所述第三加强杆116的数量可以为两条,所述两条第三加强杆116可以相较于垂直穿过所述第二连杆112的沿Z轴向延伸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所述X轴向与所述Y轴向相垂直且均为水平面上的轴向,所述Z轴向为垂直与所述述X轴向与所述Y轴向的竖直方向的轴向。
所述支撑件1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延伸杆117,所述延伸杆117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1远离所述推货件12的一侧,所述延伸杆117可以用于所述卸货装置10与所述外部物体进行抵接(如抵接所述述外部物体的内侧),从而加固所述卸货装置10与所述外部物体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杆111、第二连杆112、所述第三连杆113、所述第一加强杆114、所述第二加强杆115、及所述第三加强杆116均可以为强度较好的金属材料,如钢材等,并且所述第一连杆111、第二连杆112、所述第三连杆113、所述第一加强杆114、所述第二加强杆115、及所述第三加强杆116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111、第二连杆112、所述第三连杆113、所述第一加强杆114、所述第二加强杆115、及所述第三加强杆116的横截面均可以大致呈“工”字形,且所述第一连杆111、第二连杆112、所述第三连杆113、所述第一加强杆114、所述第二加强杆115、及所述第三加强杆116的横截面尺寸大小均一致。
所述推货件12锁固在所述支撑件11上。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推货件12可以锁固在所述第三加强杆116上。所述推货件12的背侧,即邻近所述支撑件11一侧可以具有第一锁固部124,所述第三加强杆116上设置有第二锁固部116a,所述第一锁固部124与所述第二锁固部116a通过锁固件(如螺丝)锁固在一起使得所述推货件12固定在所述支撑件11的前方。所述第一锁固部124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推货件12背侧的底板124a、自所述底板124a朝向所述支撑件11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锁固板124b,所述两个第一锁固板124b上具有第一锁孔124c,所述第二锁固部116a包括朝向所述推货件12延伸的第二锁固板116b,所述第二锁固板116b具有第二锁孔116c,锁固件(如螺丝图未示)依次穿过一个第一锁固板124b的第一锁孔124c、所述第二锁固板116b的第二锁孔116c及另一个第一锁固板124b的第一锁孔124c将所述第一锁固部124与所述第二锁固部116a锁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固部124、所述第二锁固部116a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个第一锁固部124与对应的一个第二锁固部116a锁固,每个第一锁固部124的第一锁孔124c与每个第二锁固部116a的第二锁孔116c的数量均为两个,对应地,每个第一锁固部124与第二锁固部116a中,与所述第一锁孔124c及第二锁孔116c对应的锁固件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锁固件将一个第一锁固部124与对应的第二锁固部116a锁固。但是,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据需要设定合适数量的第一锁固部124、第二锁固部116a、第一锁孔124c、第二锁孔116c及锁固件。
所述推货件12包括基板121、侧壁122、及形成于所述基板121邻近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一侧的加强肋部123,所述第一锁固部124可以设置于所述基板121背侧且位于所述加强肋部123之间。所述基板121远离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的表面具有凹槽125,所述侧壁122连接在所述基板121的两侧边缘,如左右两个的边缘。所述加强肋部123可以为多条,所述多条加强肋部123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于水平方向(如X轴向与Y轴向)。
所述基板121包括主体部126、连接所述主体部126上端的上边缘部127、及连接所述主体部126下端的下边缘部128。每个侧壁122均大致垂直连接所述上边缘部127、所述主体部126及所述下边缘部128。所述上边缘部127与所述主体部126之间的夹角大致呈钝角,所述下边缘部128与所述主体部126之间的夹角也大致呈钝角,从而形成所述凹槽125。其中,所述下边缘部128长于所述上边缘部127,且所述下边缘部128与所述主体部126连接处的凹槽125深度大于所述上边缘部127与所述主体部126连接处的凹槽125深度。
请参阅图4,图4是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连接于所述支撑件11顶部,如连接于两条对称设置的第二加强杆115上。具体地,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包括连接所述支撑件11的第一连接件151、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51的第一固定件152、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件152上的第一驱动组件153、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53驱动下推动货物的第一推动件154。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51可以包括升降驱动组件155。所述第一固定件15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连接体150,如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52的顶端焊接固定的连接体150,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可以通过所述连接体150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52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体15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所述四个连接体150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固定件152顶部的四个角落设置。所述连接体150的材料也可以为金属,如钢材,其横截面也可以为“工”字型。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55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体150、所述第一固定件15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53与所述第一推动件154相对于所述连接体150沿垂直于所述Z轴向同时运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推动件154与所述预定区域的货物之间的距离或接触面积。可以理解,在变更实施方式中,如不需要使用升降驱动组件155的卸货装置,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55也可以被省略,所述连接体150直接与所述支撑件11连接即可。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55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体150上的沿所述Z轴向延伸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齿条156、转轴157、套设于所述转轴157两端的两个第一驱动齿轮158、及连接所述转轴157的升降驱动器159,所述升降驱动器159固定在所述支撑件11上(如顶部焊接或锁固在所述支撑件11上),所述两个第一驱动齿轮158与所述两个第一齿条156啮合,所述升降驱动器159驱动所述转轴157转动使得所述两个第一驱动齿轮158驱动所述两个第一齿条156在所述Z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体150、所述第一固定件15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53与所述第一推动件154在所述Z轴向运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齿条156分别固定于两个连接体150上,所述升降驱动器159套设于所述转轴157的中部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驱动齿轮158之间,所述升降驱动器159的顶部与所述支撑件11固定(如通过螺丝锁固或焊接固定)。所述升降驱动器159可以为电机但并不限于电机,也可以为其他驱动器件。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55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升降驱动组件155对应两个连接体150,且每个升降驱动组件155的两个第一齿条156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连接体150上。所述两个升降驱动组件155可以分别连接所述支撑件11的两端且结构相同,用于向所述第一固定件152施加较为均匀的拉力。
所述第一固定件152也为支架结构,其包括顶架体152a与连接于所述顶架体152a两侧且朝下方延伸的侧架体152b,所述顶架体152a可以包括多个垂直相交的条形部152c围成的矩形网格结构,所述顶架体152a的顶部可以与所述连接体150连接(如焊接固定)。每个侧架体152b可以包括与所述顶架体152a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条152d、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152d与所述顶架体152a之间的第二连接条152e、及倾斜连接于所述顶架体152a与所述第一连接条152d之间的加强条152f,所述加强条152f的一端可以连接所述顶架体152a与所述第二连接条152e的连接处,另一端可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152d与第二连接条152e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件152的材料也可以为金属,如钢材。所述第一固定件152还可以包括设置于顶架体152a上的延伸架152g,所述延伸架152g用于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53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52上,如设置或固定于所述顶架体152a及所述侧架体152b上。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53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模组161及第一传送件160,所述第一推动件15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推动板154a,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推动板154a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件160上。所述第一驱动模组161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160运动使得所述至少一第一推动板154a沿预定线路往复运动或绕预定轴向转动以推动所述预定区域的货物。可以理解,所述预定线路的往复运动可以是直线上的往复运动、曲线上的往复运动。所述绕预定轴向转动可以是周期性的循环转动或非周期性的转动,所述预定轴向可以为沿Y轴向的方向。
可以理解,若所述至少一第一推动板154a沿所述预定线路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数量最少可以为一个,所述第一传送件160可以在液压驱动器件的带动下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进行往复运动推动所述预定区域的货物,当然,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且也通过所述往复运动推动所述预定区域的货物。
若所述至少一第一推动板154a绕所述预定轴向转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数量最少也可以为一个,如通过沿所述预定轴向延伸的驱动轴作为第一传送件160,进而所述第一传送件160转动即可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不断推动所述预定区域的货物。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传送件160可以带动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运动(如绕所述Y轴向不断转动),从而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依次推动所述预定区域的货物。在另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160运动使得所述至少一第一推动板154a沿预定线路往复运动,并且也绕预定轴向转动以推动所述预定区域的货物,如先沿着所述预定线路往复运动,再绕预定轴向转动等,或者沿着所述预定线路做往复运动也相当于沿着预定轴向转动,如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推动板154a沿着环形线路做往复运动,页相当于沿着所述环形对应的预定轴向转动。
请参阅图5,图5是所述第一驱动模组161、第一传送件160及所述第一推动件154的组装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161包括第一驱动轴162、第一传动轮163、驱动器组件164,所述第一驱动轴162可以沿所述Y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驱动轴162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52的两个侧架体152b远离所述顶架体152a的底端枢接;所述第一传动轮163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轴162上,所述第一传送件160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轮163上;所述驱动器组件16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162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15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163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160运动。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驱动轴162的数量包括两个,每个第一驱动轴162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一传动轮163,所述第一传送件160的数量可以与每个第一驱动轴162上的第一传动轮163的数量一致且对应,所述第一传送件160为封闭的环形传送件,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件160的环形的外侧,所述第一传送件160的一端套设于其中一个第一驱动轴162上对应的一个第一传动轮163上,另一端套设于另一个第一驱动轴162上的对应的一个第一传动轮163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轮163为链轮,第一传送件160为链条,但是,可以理解,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轮也可以为带轮,所述第一传送件160也可以为其他器件,如传送带,只要能够达到带动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运动从而依次推动货物的效果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驱动轴162上套设有三个第一传动轮163,所述第一传送件160的数量也对应为三个,所述三个第一传动轮16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轴162的两侧及中部,每个第一传送件160分别套设在对应的两个第一传动轮163上。每个第一推动板154a均连接所述三个第一传送件160上,且每个第一推动板154a与所述三个第一传送件160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倾斜),所述三个第一传送件160连接有多个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可以理解,所述第一传送件160可以为套设于所述两个第一传动轮163上的环形传送链条,材料为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可以是长短交替设置的推动板,从而与货物的距离或接触面积不同,从而可以依次推动高低不同的货物,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货物推动过程中与第一推动板154a卡住。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也可以是软硬交替设置的多个推动板,从而对货物的推力大小可以不同,可以推动不同重量或大小的货物,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货物推动过程中与第一推动板154a卡住。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还可以是长短交替设置结合软硬交替设置的多个推动板,如长推动板也为软推动板,短推动板为硬推动板,从而可以推动不同高度的货物、对货物的推力大小可以不同,进而推动不同高度、重量、大小的货物,也可以减少货物推动过程中与第一推动板154a卡住。特别在所述预定区域的底部凸凹不平时,所述长短交替设置及/或软硬交替设置的第一推动板154a也有助卸载凹陷部分的残留货物。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器组件164包括第一驱动器165、第三传动轮166、第四传动轮167及环形传送件168。所述第一驱动器包括转轴165a,所述第三传动轮166套设于所述转轴165a上,所述第四传动轮167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轴162上,所述环形传送件168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轮166上,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四传动轮167上,所述第一驱动器165用于驱动所述转轴165a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三传动轮166、所述环形传送件168、所述第四传动轮167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轴162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152转动,进而所述第一驱动轴162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163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160运动,从而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循环推动所述预定区域的货物。所述第一驱动器165可以为电机但并不限于电机,也可以为其他驱动器件,所述第一驱动器165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52上,如所述顶架体152a顶部,所述环形传送件168可以位于其中一个侧架体152b的外侧。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传送件160可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朝远离所述推货件12的方向推动货物。此种推货方向可以将所述推货件12推货后的预定区域的残留货物卸载至远离所述推货件12一侧,避免所述推货件12阻挡残留货物或货物均积压至所述推货件12的一侧。当然,在变更实施方式中,可以调整所述第一传送件160的转动方向,合理设置所述推货件12的尺寸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可以朝向邻近所述推货件12的一侧推动残留货物。然而,可以理解,通过调整所述第一传送件160的循环转动方向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其他传送件或驱动组件实现上述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对货物的推动方向的改变。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可以用于将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推动至所述预定区域,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进一步按照前述方式(朝向远离所述推货件12一侧的方向或者朝向所述推货件12的方向)推动及卸载所述预定区域的货物。
请参阅图6、图7及图8,图6是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反向示意图。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包括第二连接件171、第二固定件172、第二驱动组件173及第二推动件174,所述第二连接件171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1或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上,所述第二固定件17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71,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73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172上,所述第二推动件174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73并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73的驱动下对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进行推动。
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73可以包括第二传送件170、第二驱动模组175、辅助支架176、第三驱动模组177、第四驱动模组178、第五驱动模组179。
所述第三驱动模组177用于驱动至少所述第二推动件174沿第一水平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反的第二水平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对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及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进行推动。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属于在所述X轴向上的两个相反的方向。
所述第二连接件171包括沿所述X轴向延伸的第二齿条171a、与所述第二齿条171a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71b以及与所述第二齿条171a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杆171c。所述第一支撑杆171b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71c与所述第二齿条171a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齿条171a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52上,如焊接固定或螺丝锁固在所述第一固定件152的延伸架152g上。
所述第三驱动模组177包括第三驱动轴180、套设于所述第三驱动轴180上的第二驱动齿轮181、及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轴180的第三驱动器182,所述第三驱动器182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72上方,所述第三驱动器182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驱动轴180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81相对所述第二齿条171a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或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运动。所述第三驱动器182可以为电机但并不限于电机,也可以为其他驱动器件。
所述第一支撑杆171b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71c固定在所述支撑件11或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上,本实施方式主要以所述第一支撑杆171b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71c固定在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的侧架体152b上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支撑杆171b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71c的材料也可以为金属,如钢材。所述第二固定件172包括本体183及位于所述本体183上且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84与第二连接部185,所述第一连接部18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71b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171c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18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71c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171b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18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85共同夹持所述第一支撑杆171b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71c以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71上。
所述第一连接部18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85包括基体186、及枢接在所述基体上的滚轮187,所述滚轮187表面包括沿滚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引结构188,所述第一支撑杆171b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71c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引结构188嵌合的第二导引结构189,所述第三驱动模组177驱动所述第二固定件172、所述第四驱动模组178、所述第五驱动模组179、所述辅助支架176、所述第二驱动模组175、所述第二传送件170及所述第二推动件174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或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运动时,所述滚轮187通过所述第一导引结构188在所述第二导引结构189上滚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引结构188为凹槽,所述第二导引结构189为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但是在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引结构188与所述第二导引结构189的结构也可以互换。
所述第四驱动模组178用于驱动至少所述第二推动件174沿第三水平方向及与所述第三水平方向相反的第四水平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对位于所述第三水平方向及所述第四水平方向上的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进行推动。
所述第二固定件172的本体183包括第一固定架190及第二固定架191,所述第一固定架190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71,具体地,如前所述,所述第一固定架19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8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85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71的第一支撑杆171b、第二支撑杆171c连接,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8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71的第二齿条171a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191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架191通过所述第五驱动模组179、所述辅助支架176及所述第二驱动模组175与所述第二推动件174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191与所述第一固定架190沿着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可伸缩的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模组178驱动所述第二固定架191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架190沿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做伸缩运动,从而带动至少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在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运动。可以理解,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与所述第四水平方向属于在Y轴向上的两个相反的方向。所述第一固定架190可以包括多个(如四个)第一管体190a,所述第二固定架191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管体190a数量相同的第二管体191a,所述第一管体190a与所述第二管体191a一一对应且可伸缩的套接。
所述第四驱动模组178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190内侧的沿所述Y轴向延伸的第三齿条178d、第四驱动轴178b、套设于所述第四驱动轴178b上的第三驱动齿轮178c、及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轴178b的第四驱动器178a,所述第四驱动器178a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架191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驱动轴178b带动所述第三驱动齿轮178c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四驱动器178a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架191沿所述Y轴向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191的第五驱动模组179、第二驱动模组175、辅助支架176及第二推动件174在所述Y轴向运动。所述第四驱动器178a可以为电机但并不限于电机,也可以为其他驱动器件,所述第四驱动器178a可以焊接或锁固在所述第一固定架190的内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支架176通过所述第五驱动模组179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172的第二固定架191。所述第五驱动模组179用于驱动至少所述第二推动件174沿所述Z轴向转动以对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进行推动。具体地,所述第五驱动模组179包括第五驱动器193及第五驱动轴192,所述第五驱动轴192沿所述Z轴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72的第二固定架191枢接,所述第二推动件174通过所述辅助支架176、所述第二驱动模组175及所述第二传送件170间接连接在所述第五驱动轴192上,所述第五驱动器193用于驱动所述第五驱动轴192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172的第二固定架19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74转动。所述第五驱动器193可以为电机但并不限于电机,也可以为其他驱动器件,所述第五驱动器193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72的第二固定架191顶部。
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包括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件170上,各所述第二推动板174a与各所述第二传送件170均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组175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170运动使得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依次推动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所述第二驱动模组175包括第二驱动轴194、第二传动轮195及第二驱动器196,所述第二驱动轴194枢接在所述辅助支架176上,所述第二传动轮195套设于所述第二驱动轴194上,所述第二传送件170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轮195上,所述第二驱动器196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194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17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195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170运动。所述第二驱动器196可以套设于所述第二驱动轴194上,且所述第二驱动器196为电机但并不限于电机,也可以为其他驱动器件。
所述第二驱动轴194的数量包括两个,每个第二驱动轴194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二传动轮195,所述第二传送件170的数量与每个第二驱动轴194上的第二传动轮195的数量一致且对应,所述第二传送件170为环形传送件,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件170的环形的外侧,所述第二传送件170的一端套设于其中一个第二驱动轴194上对应的一个第二传动轮195上,另一端套设于另一个第二驱动轴194上的对应的一个第二传动轮195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可以是长短交替设置的推动板,从而与货物的距离或接触面积不同,从而可以依次推动高低不同的货物,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货物推动过程中与第二推动板174a卡住。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也可以是软硬交替设置的多个推动板,从而对货物的推力大小可以不同,可以推动不同重量或大小的货物,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货物推动过程中与第二推动板174a卡住。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还可以是长短交替设置结合软硬交替设置的多个推动板,如长推动板也为软推动板,短推动板为硬推动板,从而可以推动不同高度的货物、对货物的推力大小可以不同,进而推动不同高度、重量、大小的货物,也可以减少货物推动过程中与第二推动板174a卡住。特别在所述边缘区域的底部凸凹不平时,所述长短交替设置及/或软硬交替设置的第二推动板174a也有助卸载凹陷部分的残留货物。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的数量包括两个,所述两个第二推动机构17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的相对两侧,用于推动所述预定区域两侧的边缘区域的货物。
请参阅图9,图9是所述锁固机构1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锁固机构13包括卡固驱动组件131、驱动轴132及卡勾133,所述卡勾133套设于所述驱动轴132上,所述卡固驱动组件131驱动所述驱动轴132转动使得所述卡勾133与外部物体卡固或分离。具体地,所述卡固驱动组件131包括卡固驱动器134,所述卡固驱动器134的顶部可以连接所述支撑件11,如与所述第二连杆112与所述第一加强杆114的相交处锁固,且所述卡固驱动器134还套设于所述驱动轴132上以驱动所述驱动轴132转动。所述卡固驱动器134可以为电机但并不限于电机,也可以为其他驱动器件。所述卡勾13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如图1所示,所述卸货装置10还包括承载板135,所述承载板135连接所述支撑件11且与所述锁固机构13相对设置,所述锁固机构13用于将所述外部物体的一端锁固,所述承载板135用于承载外部物体的另一端,从而将所述卸货装置10固定在所述外部物体上。所述承载板135内侧还包括邻近所述外部物体设置的阻挡部136,所述阻挡部136与所述承载板形成台阶137,使得所述外部物体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台阶137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部136为多个。
所述安装导引机构14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1上,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导引件140,所述两个安装导引件140可以分别设置于(如锁固或焊接于)所述支撑件11远离所述推货件12的两个第三连杆113上。每个安装导引件14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其在受力时均可发生一定形变。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图10是所述安装导引件140的结构示意图。每个安装导引件140可以大致朝着远离所述推货件12的方向延伸,且包括导引表面141。所述两个安装导引件140的导引表面141对称设置,所述导引表面141包括平面142及连接于所述平面142远离所述支撑件11一侧的斜面143,所述两个安装导引件140的斜面143之间距离沿所述斜面至所述平面142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两个斜面143用于与所述外部物体(如铲斗)接触以进行安装导引,具体地,请参阅图11,当沿所述X轴向安装所述卸货装置在所述外部物体22上时,所述两个安装导引件140可以同时接触所述外部物体22,所述两个斜面143可以抵接所述外部物体22的内侧,进一步沿所述X轴向进行安装时,所述两个导引表面141受所述外部物体22的内侧压力(如所述铲斗的凹槽宽度逐渐变小导致)使得所述两个安装导引件140发生一定形变从而可以与所述外部物体22内侧更紧密抵接。当所述外部物体22与所述两个安装导引件140未摆正时,其中一侧的安装导引件140受力大而另一侧的安装导引件140受力小,从而使得所述卸货装置10可以从受力大一侧朝向受力小一侧运动,进而所述外部物体22可以与所述两个安装导引件140摆正,进而与所述卸货装置10摆正。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导引机构14还包括两个锁固件144,所述两个锁固件144分别锁固在所述两个安装导引件140上,用于抵接并支撑所述外部物体22以与所述外部物体22固定。具体地,所述两个锁固件144可以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两个安装导引件140上,每个锁固件144可以相对对应的安装导引件140沿所述Y轴向滑动,从而所述两个锁固件144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小于所述两个斜面143之间的距离到大于所述两个斜面143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区间变化,当所述两个锁固件144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两个斜面143及所述两个平面142之间的距离时,每个锁固件144可以通过螺丝等元件与所述安装导引件140固定,进而所述两个锁固件144可以支撑于所述外部物体22内侧,进一步与所述外部物体22安装固定。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提供第一实施方式的装载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也是本发明卸货装置10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所述装载设备20可以包括机体21,与所述机体21连接的铲斗22,及卸货装置10,所述机体21与所述铲斗22可以构成现有结构的装载机,所述铲斗22可以与所述支撑件11直接或间接连接使得所述卸货装置23装设于所述机体21与所述铲斗22构成的装载机上。其中,所述铲斗22可以如图9所示的外部物体22的结构,所述卸货装置23采用前述卸货装置10及其变更实施方式的卸货装置,进而通过所述卸货装置10的锁固机构13与所述铲斗22锁固,以及还通过其安装导引机构14与所述铲斗22摆正及进一步安装固定,由于前面已对所述锁固机构13如何锁固以及所述安装导引机构14如何与所述外部物体22(即所述铲斗)配合,此处就不再赘述具体配合过程及原理。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发明还提供第二实施方式的装载设备30的结构示意图,也是本发明卸货装置10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所述装载设备30可以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装载机,其包括机体31及卸货装置32可以理解,所述机体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机体21基本相同,即与现有未装设铲斗的装载机的机体21基本相同,所述卸货装置32可以采用前述卸货装置10及其变更实施方式的卸货装置,所述机体21与所述卸货装置10直接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卸货装置10装设于所述机体21上,如所述机体21与所述卸货装置10的支撑件11直接连接使得卸货装置10装设于所述机体21上,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卸货装置32可以省略其锁固机构13与安装导引机构14,将所述卸货装置32的支撑件11与所述机体21直接连接固定即可。
请参阅图14及图15,图14是装载有所述卸货装置10的装载设备20或30需要卸载的货物的运输设备的部分(如运输设备的箱体40)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运输设备的箱体40的俯视图。所述运输设备的箱体40包括对称设置的多组活动箱板41,其中每组活动箱板41呈双开门的设计,每个活动箱板41还与相邻一组的一个活动箱板41相邻且二者开门方向相反。使用所述卸货装置10对所述箱体40中的货物进行卸货时,可以使用驱动装置(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装载机21与22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装载机的机体31)驱动所述卸货装置10,使得所述卸货装置10的推货件12先对每组活动箱板41的箱体区域(即所述预定区域42)进行第一次推动卸货,第一次推动卸货后,所述卸货装置10的推货件12由所述箱体40的一侧穿过所述箱体40运动至所述箱体40的另一侧,使得所述卸货装置10的支撑件11大致位于所述箱体40中,且对应所述预定区域42,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大致对应所述预定区域42,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在预定区域42工作,从而推动所述预定区域42的残留货物,进而将所述预定区域的残留货物从所述箱体进行卸载,所述两个第二推动机构17可以对应所述预定区域42两侧的边缘区域43,进而所述两个第二推动机构17可以工作从而推动所述预定区域42两侧的边缘区域43(即两组活动箱板之间的区域)的货物至所述预定区域42,再由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将所述货物卸载。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为所述预定区域42至所述边缘区域43的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也是所述预定区域42到其中一侧的边缘区域43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也可以将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向靠近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的方向推动并使货物进入第一推动机构15所在预定区域42,进而由第一推动机构15推动卸货,也可以将货物向远离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的方向推动以使货物进入相邻的预定区域42,然后,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卸货装置10从相邻的两个活动箱板41之间进入所述相邻的预定区域42,再通过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清理货物。
此外,所述卸货装置10工作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55可以带动所述第一推动件154与所述第二推动件174沿所述Z轴向做升降运动,从而调整所述第一推动件154与所述预定区域42的货物之间的距离或接触面积以及所述第二推动件174至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之间的距离或接触面积,从而施加合适的推动力至货物,有利于提高卸货效率,特别在运输设备的箱体40底部(包括预定区域42的底部与边缘区域43的底部)凸凹不平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55也有助卸载凹陷部分的残留货物。
所述第三驱动模组177也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在所述X轴向运动,所述第四驱动模组178也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在所述Y轴向运动,所述第五驱动模组179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在所述Z轴向转动,不仅可以调整所述第二推动件174的推货范围还可以有利于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被推动至所述预定区域42,进一步利用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将货物完全卸载。
此外,如图14及15所述,所述运输设备的箱体40中,所述边缘区域43还可以设置有辅助固定器件44,用于将每组活动箱板41对应的箱体区域中的货物进行拉紧等辅助固定。具体地,所述辅助固定器件44可以为设置于所述预定区域一侧或两侧的边缘区域中的“X”形拉链,也可以为“π”形拉链或者其他形状的拉链,所述拉链的每条链体可以为金属环依次连接构成的链体。由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可以在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55的驱动下进行所述Z轴向的升降,以及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177、第四驱动模组178及第五驱动模组179的驱动下可以进行所述X轴向的前后移动、所述Y轴向的左右伸缩及绕所述Z轴向进行转动,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可以绕过所述辅助固定器件44对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进行推动,避免所述辅助固定器件44对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工作造成遮挡。
可以理解,所述卸货装置10不限于对图14及图15所示的具有多组活动箱板的箱体40进行卸货,其当然也可以对只具有一组或两组活动箱板41的箱体进行卸货,同样可以实现一对活动箱板41对应的箱体区域一侧或两侧的边缘区域43进行卸货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卸货装置10中,在使用推货件等机构(如推货件12、装载设备的铲斗22、32或者其他推货件)对运输设备的箱体40的预定区域43的货物进行推动卸载后,可将所述卸货装置10置于所述箱体40中,使得所述支撑件11对应所述预定区域42,进而通过与支撑件11连接的第二推动机构17即可实现对预定区域42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43的货物的推动,如直接卸载或者推动至所述预定区域42再由推货件等机构进行卸载,可以减少人工卸货,提高卸货效率。
具体地,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包括第二推动件174及第二驱动组件173,利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73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74沿第三水平方向与第四水平方向活动,其中,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与所述第四水平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为所述预定区域42至所述边缘区域43的方向,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174能够推动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进而可提高卸货效率。与此同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为所述预定区域42至所述边缘区域43的方向,因而所述第四水平方向为所述边缘区域43至所述预定区域42的方向,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174相对所述支撑件11可伸缩设置,进而可提高本发明卸货装置10对更多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如利用本发明卸货装置10对一些具有狭小开口的箱体中的货物进行卸货时,可先将所述第二推动件174置于收缩状态,而在本发明卸货装置10的主体进入所述箱体40后再将所述第二推动件174置于伸出状态,有利于避免第二推动件174与狭小开口卡住的情形发生。
本发明卸货装置10通过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推动预定区域42的货物以及通过第二推动机构17推动位于所述预定区域42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43的货物,使得所述预定区域42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的货物也可以被推动进而卸载,从而可以提高卸货效率。特别地,当所述运输设备的箱体40较长时,相邻两组活动箱板41之间区域的残留货物可以利用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推动进而可以进一步卸载,提高卸货效率。
本发明卸货装置10中,所述推货件12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的前方,所述推货件12可以先推动以部分卸载所述预定区域42的货物,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再在所述推货件12部分卸载所述预定区域42的货物后推动所述预定区域42的残留货物,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进一步推动边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使得所述预定区域42及所述边缘区域43的残留货物均可以被推动进而卸载,减小人工卸货,提高卸货效率。
特别地,当所述运输设备的箱体40较长时,虽然在所述推货件12首次推动所述预定区域42的货物后,相邻两组活动箱板41之间边缘区域13的残留货物会较多,但是可以利用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推动进而可以进一步卸载,提高卸货效率。可以理解,所述推货件12可以现有装载机的铲斗结构及作用类似,即对货物进行推动卸载,但是由于本发明进一步在推货件12后方设置了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可以进一步清理卸载所述预定区域42的残留货物,相较于现有铲斗来说,本发明卸货装置10的效率可以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也可以位于所述推货件12的背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的左侧、右侧或左右两侧,用于在所述推货件12部分卸载所述预定区域42的货物后推动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使得所述边缘区域43的残留货物均可以被推动进而卸载,进而减小人工卸货。特别地,由于具有所述位于推货件12背侧的第二推动机构17,所述推货件12推货后的边缘区域43的残留货物可以被推动进而卸载,使得所述卸货装置10相较于一般具有推刮卸货功能的铲斗以及铲斗两侧具有辅助卸货功能铲斗来说可以减少人工卸货,提高卸货效率。
其中,对于具有多组活动箱板41的箱体40,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可以将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推动至两侧任意一个预定区域42,再通过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及/或所述推货件12进行推或刮从而进行卸载。
另外,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及/或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位于所述推货件12的背侧,所述推货件12第一次推动货物后,可以从所述箱体40的一侧穿过所述箱体40移动至另一侧,此时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及/或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可以刚好位于所述箱体40内,进而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及/或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可以对箱体40内的残留货物进行卸载,可以不需要再移动所述推货件12,可见,所述卸货装置40使用方便且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55可以调整所述第一推动件154与所述预定区域42的货物之间的距离或接触面积以及调整所述第二推动件174与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之间的距离及接触面积,从而施加合适的推动力至货物,有利于提高卸货效率,特别在运输设备的箱体底部凸凹不平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55也有助卸载凹陷部分的残留货物。
所述第一传送件160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所述第一驱动模组161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160使得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依次推动货物,可以有效提升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的推货效率。
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中,通过所述驱动器组件164可以同时带动多个第一传送件160及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不用一个传送件使用一个驱动器,可以减少驱动器的使用、降低成本,也有助于所述卸货装置10整体尺寸及重量的降低。
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中,每个第一推动板154a均可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送件160,从而提高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与第一传送件160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在推动货物的过程中发生扭转或者倾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轮163为链轮,所述第一传送件160为环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轮163的链条,所述链轮与所述链条配合可以提供较强的驱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可以具有较强推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将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推动至所述预定区域42,再通过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5将货物卸载,可以避免所述活动箱板41及辅助固定器件44的遮挡,有效卸载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当然,在变更实施方式中,当没有活动箱板41及辅助固定器件44的遮挡,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也可以直接将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从前方或后方(如所述推货件12所在的一侧或者所述锁固机构13所在的因一侧)进行卸载。
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中,每个第二推动板174a均可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送件170,从而提高所述第二推动板174a与第二传送件170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所述第二推动板174a在推动货物的过程中发生扭转或者倾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轮195为链轮,所述第二传送件170为环套于所述第二传动轮195的链条,所述链轮与所述链条配合可以提供较强的驱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板174a可以具有较强推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件177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8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85包括基体186、及枢接在所述基体186上的滚轮187,所述滚轮187表面包括沿滚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引结构188,所述第一支撑杆171b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71c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引结构188嵌合的第二导引结构189,通过上述结构的所述第二固定件、第一支撑杆171b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71c,不仅可以多方位受力托起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此外,所述滚轮187及所述第一支撑杆171b、第二支撑杆171c之间可以添加润滑油,使得二者可以顺畅配合并且维护操作方便。
所述第二传送件170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所述第二驱动模组175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170使得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依次推动货物,可以有效提升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的推货效率。
所述第三驱动模组177也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在所述X轴向运动,所述第四驱动模组178也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在所述Y轴向运动,所述第五驱动模组179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在所述Z轴向转动,不仅可以调整所述第二推动件174的推货范围,还可以有利于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被推动至所述预定区域42,以及有利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绕过所述辅助固定器件44对所述边缘区域43的货物进行推动,避免所述辅助固定器件44对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工作造成遮挡。此外,所述第四驱动模组178也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74在所述Y轴向运动,可以使得所述卸货装置10的推货件12进行推货卸货时,所述第二推动件174(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模组175、所述第五驱动模组179、所述第二固定架191等)先收缩至所述支撑件11内或所述推货件12的背部,如不突出于所述支撑件11或所述推货件12的两侧,从而避免所述第二推动件174等在运输设备的箱体40的活动箱板41处被卡住,不能进入箱体40内进行货物卸载。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及/或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可以是长短交替设置的推动板,从而与货物的距离或接触面积不同,从而可以依次推动高低不同的货物,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货物推动过程中与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及/或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卡住。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及/或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174a也可以是软硬交替设置的多个推动板,从而对货物的推力大小可以不同,可以推动不同重量或大小的货物,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货物推动过程中与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及/或所述第二推动板174a卡住。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板154a及/或所述第二推动板174a还可以是长短交替设置结合软硬交替设置的多个推动板,如长推动板也为软推动板,短推动板为硬推动板,从而可以推动不同高度的货物、对货物的推力大小可以不同,进而推动不同高度、重量、大小的货物,也可以减少货物推动过程中与所述第一推动板154a及/或所述第二推动板174a卡住。
进一步地,在第一种实施方式及使用状态时,所述卸货装置10可以安装在现有装载机的铲斗22上,从而无需改动现有装载机,所述卸货装置10可与所述装载机21及22轻松拆卸,也非常便于应用及运输等。另外,所述锁固机构13能够自动驱动所述卡勾133锁固或脱离所述外部物体22(如铲斗),使得安装及拆卸所述卸货装置10也非常便利。所述安装导引机构14也能在安装所述卸货装置10时进行导引及与所述外部物体22摆正,也使得所述卸货装置10的安装便利,所述安装导引件140、所述锁固件144及/或所述延伸杆117还能进一步与所述外部物体22锁固(如抵接所述外部物体22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外部物体22卡固),也加固了所述卸货装置10与外部物体22的连接,提高所述卸货装置10及使用所述卸货装置10的装载设备20的稳固性与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卸货装置10也可以省略所述推货件12、第一推动机构15的第一推动件154及第一驱动组件153,如图16所示,所述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卸货装置10’包括支撑件11’、锁固机构13’、安装导引机构14’、第一固定件152’、及第二推动机构17’,所述支撑件11’、锁固机构13’、安装导引机构14’、第一固定件152’及第二推动机构17’与图1-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11、锁固机构13、安装导引机构14、第一固定件152、第一连接件151、及第二推动机构17的结构基本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此外,图16所示的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的第二驱动组件173’可以相较于图1-13中的第二驱动组件173省略第五驱动模组179及第三驱动模组177等结构,同时,所述第二连接件171也可以被省略,所述第二固定架191’可以直接与辅助支架176’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件172’的第一固定架190’可以直接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52’上连接固定,或者,在其他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件172’的第一固定架190’也可以直接与前述的第一连接件连接固定或者直接与所述支撑件11’连接固定。
图16所示的变更实施方式的卸货装置10’使用时,可以先用其他推货装置(如装载机的铲斗)先推动以至少部分卸载所述预定区域(如图14所示的42)的货物后,再将所述卸货装置10’放置于所述预定区域,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7’对预定区域的残留货物与所述边缘区域(如图14所示的43)的货物进行推动,同样可以达到减少人工卸货、提高卸货效率等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可利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73’的第四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74’沿第三水平方向与第四水平方向活动,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174’相对所述支撑件11’可伸缩设置,进而可提高本发明卸货装置10’对更多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在利用本发明卸货装置10’对一些具有狭小开口的箱体中的货物进行卸货时,可先将通过第四驱动模组控制所述第二推动件174’置于收缩状态,而在本发明卸货装置10’的主体进入所述箱体后再将所述第二推动件174’置于伸出状态,有利于避免第二推动件174’与狭小开口卡住的情形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方式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另外,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Claims (14)

1.一种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装置包括:
支撑件,用于对应预定区域设置;
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且用于推动所述预定区域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的货物,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
第二推动件;及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沿第三水平方向与第四水平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与所述第四水平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为所述预定区域至所述边缘区域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件用于沿水平方向推动货物,所述卸货装置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推动机构沿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竖直方向运动,以调整所述第二推动件与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之间的距离或接触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传送件,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多个第二推动板,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件上;及
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运动使得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依次推动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
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枢接在所述辅助支架上;
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套设于所述第二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传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轮上;及
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轴,并且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轴前后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轴上均套设有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送件为环形传送件,所述第二推动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板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件的环形的外侧,所述第二传送件的一端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驱动轴上的所述第二传动轮上,另一端套设于另一个第二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第二驱动轴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二传动轮,
所述第二传送件的数量与每个第二驱动轴上的第二传动轮的数量一致且对应,所述第二传送件的一端套设于其中一个第二驱动轴上对应的一个第二传动轮上,另一端套设于另一个第二驱动轴上的对应的一个第二传动轮上,各所述第二推动板与各所述第二传送件均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轮为链轮,所述第二传送件为环套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链条。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五驱动模组,所述第五驱动模组包括第五驱动器及第五驱动轴,所述第五驱动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枢接,所述第二推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五驱动轴上,所述第五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五驱动轴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转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模组,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用于驱动至少所述第二推动件沿第一水平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反的第二水平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对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及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所述边缘区域的货物进行推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三水平方向垂直。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四驱动模组,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沿着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可伸缩的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二固定架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架沿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做伸缩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在所述第三水平方向或所述第四水平方向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的数量包括两个,所述两个第二推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用于推动所述预定区域两侧的两个边缘区域的货物。
13.一种装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2项任意一项所述的卸货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使得所述卸货装置装设于所述机体上;
或者,所述装载设备还包括机体、与所述机体连接的铲斗,所述铲斗与所述支撑件直接或间接连接使得所述卸货装置装设于所述铲斗上。
CN201810450673.5A 2018-05-11 2018-05-11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Withdrawn CN1086093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0673.5A CN108609399A (zh) 2018-05-11 2018-05-11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0673.5A CN108609399A (zh) 2018-05-11 2018-05-11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9399A true CN108609399A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6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0673.5A Withdrawn CN108609399A (zh) 2018-05-11 2018-05-11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93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9654A (zh) * 2020-06-09 2020-07-17 深圳惠通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瓶装饮品自动贩卖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8058A (en) * 1960-10-11 1964-05-13 Aktieboliget Overums Bruk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oading devices for loading goods lying on the ground
DE3136316A1 (de) * 1981-09-12 1983-04-28 PHB Weserhütte AG, 5000 Köln Kratzerkombination mit mehreren selbsttaetig betaetigbaren kratzerfoerderern zur entnahme von schuettgut
CN202744026U (zh) * 2012-07-24 2013-02-20 万金林 防扬尘散质物料快速运装车
CN206245266U (zh) * 2016-12-08 2017-06-13 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雪器
CN107324077A (zh) * 2017-07-12 2017-11-07 安徽工程大学 适于收粮机的收粮总成
CN206667318U (zh) * 2017-01-21 2017-11-24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吸尘功能的装载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8058A (en) * 1960-10-11 1964-05-13 Aktieboliget Overums Bruk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oading devices for loading goods lying on the ground
DE3136316A1 (de) * 1981-09-12 1983-04-28 PHB Weserhütte AG, 5000 Köln Kratzerkombination mit mehreren selbsttaetig betaetigbaren kratzerfoerderern zur entnahme von schuettgut
CN202744026U (zh) * 2012-07-24 2013-02-20 万金林 防扬尘散质物料快速运装车
CN206245266U (zh) * 2016-12-08 2017-06-13 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雪器
CN206667318U (zh) * 2017-01-21 2017-11-24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吸尘功能的装载机
CN107324077A (zh) * 2017-07-12 2017-11-07 安徽工程大学 适于收粮机的收粮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9654A (zh) * 2020-06-09 2020-07-17 深圳惠通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瓶装饮品自动贩卖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9399A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108529254A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208377936U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208747196U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208377976U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108529253A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108584452A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208377859U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208747083U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108750542A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208747177U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208747082U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108609400A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208747081U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108529255A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CN215400988U (zh) 搬运机器人及物流系统
CN108861647A (zh) 卸货装置及装载设备
KR20050012436A (ko) 적재 및 이송을 위한 유동바닥 구조
CN207497023U (zh) 卧式盒装物料竖立的装置及盒装物料码垛系统
CN214530837U (zh) 一种举升装置和装载机
JP6313567B2 (ja) 充填袋転倒装置
CN214086062U (zh) 倾倒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14777284U (zh) 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
CN110817451B (zh) 一种货物移动装置及集装箱码垛机
CN207175372U (zh) 一种横向双工位半自动堆高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