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5377B -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05377B CN108605377B CN201680080376.5A CN201680080376A CN108605377B CN 108605377 B CN108605377 B CN 108605377B CN 201680080376 A CN201680080376 A CN 201680080376A CN 108605377 B CN108605377 B CN 1086053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communication
- signal strength
- user terminal
- communication repe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9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by using a location-limited connec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or limited proximity of ent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3—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using wearable devices, e.g. using a smartwatch or smart-gla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3—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hared identity modules, e.g. SIM 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通信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通信;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控制,用于在通过通信器接收到第一通信信号时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从所连接的用户终端接收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以及基于接收到的连接信息通过通信器与发送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因此,IoT设备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安全地接入无线AP。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其中电子设备通过用户的终端连接至无线接入点的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最近发展,人们使用无线网络而不是有线网络。由于无线技术不受有线网络的移动性的约束,因此已经在使用无线网络的各种技术上进行了积极地研究。
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情况下,所谓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允许智能电话等在距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预定范围内使用互联网。
除了智能电话之外,各种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最近还被配置为具有Wi-Fi功能。例如,大多数闭路电视(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CCTV)、机器人真空吸尘器、微波炉、空调、洗衣机、扬声器、等电子产品可以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
然而,这样的IoT设备可能被约束不能接入无线AP,因为它没有显示器、输入单元等。
进一步地,当IoT设备接入无线AP时,用户要求的单独注册过程、接入用户不期望的另一个集线器设备等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用户的终端用于将电子设备安全地连接到无线接入点。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使用用于用户的终端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的信号的强度来将电子设备连接到无线接入点。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其用户可以容易地连接电子设备和无线接入点。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来实现的,该电子设备包括:通信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通信;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控制,用于在通过通信器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与发送该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从所连接的用户终端接收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以及基于所接收的连接信息通过通信器与发送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例,IoT设备可以通过诸如智能电话等的用户终端安全地接入无线AP。进一步地,IoT设备可以根据通信的信号强度与用户终端和无线AP中的每个连接。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输入,被配置为接收用户的输入,其中,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输入,控制器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并且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输入,与发送具有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因此,响应于第一用户输入,IoT设备与最强信号强度的用户终端连接,并且响应于第二用户输入与用户终端指定的无线AP连接。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容易地控制与用户终端的连接,并且基于与用户终端中期望连接的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例如SSID和密码,将电子设备与无线AP连接。
当基于用户的第一输入与发送具有高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三信号强度的第三通信信号的外部设备连接时,控制器可以基于用户的重复输入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因此,当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输入与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不期望设备连接时,IoT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的重复输入与下一个最强信号强度的用户终端连接。
当用户终端被放置在距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时,控制器可以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因此,当用户终端在IoT设备附近移动时,有可能通过最强的信号强度与用户终端连接。
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接入通信中继器的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因此,用于与AP连接的信息从用户终端获得,并用于与无线AP的连接。
用户输入包括在电子设备的外侧提供的至少一个按钮。因此,IoT设备根据信号强度仅通过按钮输入依次连接到用户终端和无线AP。
通信器可以包括无线保真(Wi-Fi)模块和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因此,IoT设备可以通过Wi-Fi或NFC通信方法与在其邻近的用户终端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来实现的,该方法包括:当通过通信器接收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与发送该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从所连接的用户终端接收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基于所接收的连接信息,与通过通信器发送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例,IoT设备可以通过诸如智能电话等的用户终端安全地接入无线AP。进一步地,IoT设备可以根据通信的信号强度与用户终端和无线AP中的每个连接。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输入,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并且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输入,与发送具有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因此,响应于第一用户输入,IoT设备与最强信号强度的用户终端连接,并且响应于第二用户输入与用户终端指定的无线AP连接。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容易地控制与用户终端的连接,并且基于关于与用户终端中期望连接的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例如SSID和密码,将电子设备与无线AP连接。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当基于用户的第一输入与发送具有高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三信号强度的第三通信信号的外部设备连接时,基于用户的重复输入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因此,当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输入与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不期望设备连接时,IoT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的重复输入与下一个最强信号强度的用户终端连接。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当用户终端被放置在距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时,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因此,当用户终端在IoT设备附近移动时,有可能通过最强的信号强度与用户终端连接。
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接入通信中继器的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因此,从用户终端获得用于与AP连接的信息,并用于与无线AP的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来实现的,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通信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通信;存储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控制,用于当通过通信器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与发送该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将关于与所连接的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通过将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来与电子设备连接、以及控制通信器将存储的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信息发送到所连接的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例,智能电话等用户终端可以向IoT设备提供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以便IoT设备可以接入无线AP。进一步地,用户终端使用足够弱的信号强度以仅被邻近设备感测,从而与IoT设备连接并安全地发送信息。
控制器可以在被放置在距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发送用于实施通信中继器功能的预定应用程序来将具有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这里,预定应用程序可以由软件使能接入点(Software Enabled Access Point,Soft-AP)实现。因此,当用户终端在IoT设备附近移动时,执行用作无线AP的软件,以便用户终端可以使用绝对弱的信号强度来与IoT设备连接。也就是说,当IoT设备从其邻近的用户终端接收到具有绝对弱的信号强度的信号时,用户终端可以通过相对强的信号强度与IoT设备连接。
通信器可以包括Wi-Fi模块和NFC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因此,用户终端可以通过Wi-Fi或NFC通信方法与其邻近的IoT设备连接。
在被放置在距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器可以通过NFC通信方法将具有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因此,当用户终端在IoT设备附近移动时,NFC通信方法用于通过绝对弱的信号强度与IoT设备连接。
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接入通信中继器的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因此,用户终端存储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并将存储的连接信息提供给IoT设备,从而使IoT设备接入无线AP。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控制显示装置的方法来实现的,该方法包括:当通过通信器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与发送该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存储关于与所连接的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通过将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来与电子设备连接;以及将存储的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发送到所连接的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例,智能电话等用户终端可以向IoT设备提供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以便IoT设备可以接入无线AP。进一步地,用户终端使用足够弱的信号强度以仅被邻近设备感测,从而与IoT设备连接并安全地发送信息。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被放置在距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发送用于实施通信中继器功能的预定应用程序,将具有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这里,预定应用程序可以通过Soft-AP实现。因此,当用户终端在IoT设备附近移动时,执行用作无线AP的软件,以便用户终端可以使用绝对弱的信号强度来与IoT设备连接。也就是说,当IoT设备从其邻近的用户终端接收到具有绝对弱的信号强度的信号时,用户终端可以通过相对强的信号强度与IoT设备连接。
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接入通信中继器的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因此,用户终端存储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并将存储的连接信息提供给IoT设备,从而使IoT设备接入无线AP。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使用用于在用户的终端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的信号的强度来将电子设备连接到无线接入点。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用户的终端用于将电子设备安全地连接到无线接入点。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用户容易连接电子设备和无线接入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智能电话上显示连接到无线AP的状态的示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智能电话上执行Soft-AP并与外围设备连接的示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智能电话上与IoT设备连接并提供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的示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从智能电话接收的关于与无线AP连接的信息来接入电子设备中的无线AP的示例。
图7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响应于顺序的按钮按压连接智能电话和无线AP的示例。
图8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响应于顺序的按钮按压连接智能电话和无线AP的示例。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便由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地实现。本发明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发明,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部分,并且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自始至终指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下面,将首先参考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包括的元件的特征。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包括用户输入11、控制器12和通信器13,并且可以例如由家用电器实体化,诸如具有无线保真(Wi-Fi)功能的闭路电视(CCTV)、机器人真空吸尘器、微波炉、空调、洗衣机、扬声器、等。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诸如Wi-Fi、近场通信(NFC)等的通信方法与用户终端14连接。用户终端14可以由显示装置实体化,并且可以例如通过用户的智能电话、智能手表、平板个人计算机等实现。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诸如Wi-Fi等的通信方法与通信中继器15连接。通信中继器15充当接入点(AP)。通信中继器15是构成无线局域网(WLAN)的设备之一,并且具有路由和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功能,从而例如用作与用于互联网的有线LAN连接的中继器。通信中继器15可以例如由无线路由器实体化。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0中的元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包括其他附加元件。
当通过通信器13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电子设备10与发送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14连接。电子设备10从所连接的用户终端14接收关于与通信中继器15的连接的信息。电子设备10与通信中继器15连接,该通信中继器15基于所接收的连接信息通过通信13发送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电子设备10具有通过诸如智能电话等的用户终端14安全地接入无线接入点的效果。进一步地,有益的是,用于电子设备10和用户终端14之间的通信的信号的强度用于连接电子设备10和无线接入点。
通信器13与外部设备通信。通信器13可以与用户终端14和通信中继器15连接。通信器13可以包括Wi-Fi模块和NFC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并且从而通过Wi-Fi或NFC通信方法与外部设备连接。或者,通信器13可以通过Wi-Fi直连、蓝牙(Bluetooth)、ZigBee、低功率无线个域网(low power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6LoWPAN)、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法与外部设备通信。通信器13可以执行与外部设备的配对,以便通过蓝牙方法与外部设备通信。
用户输入11接收用于控制电子设备10的至少一个功能的用户的输入。例如,用户输入11可以包括在电子设备10的外侧提供的至少一个按钮。或者,用户输入11可以由键盘、鼠标等实体化,或者由在电子设备10的外侧提供的的输入面板实体化。进一步地,用户输入11可以从遥控器接收用户的输入。
根据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未示出)。该存储器可以被配置为存储关于与先前已连接的至少一个通信中继器15的连接的信息。例如,存储器可以存储已经使用用户终端14连接的通信中继器15的SSID和连接所需的密码。进一步地,存储器可以存储从用户终端14接收的用于通信中继器15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和密码。SSID指的是附着到通过无线LAN发送的每个分组的报头(header)的唯一标识符,并且服务于将一个无线LAN与其他无线LAN区分开来。因此,可以使用SSID来识别通信中继器15。
当通过通信器13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控制器12与发送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14连接。根据一个实施例,当用户终端14位于距电子设备10的预定范围内时,控制器12可以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14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10位于用户终端14附近,并且因此,通过与其他设备的信号强度相比的最强信号强度感测从用户终端14发送的第一信号的强度。
例如,当用户将用户终端14放置在电子设备10附近并且执行用于虚拟接入点操作的软件使能接入点(Soft-AP)时,用户终端14用作虚拟接入点并且使电子设备10能够通过Wi-Fi通信方法与用户终端14连接。或者,当在通信器13包括NFC模块并且NFC标签附着到电子设备的外侧的状态下,用户将用户终端14放置在电子设备10附近时,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NFC通信方法与用户终端14连接。
控制器12执行控制以从所连接的用户终端14接收关于与通信中继器15的连接的信息,并且基于所接收的连接信息通过通信器13与发送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这里,关于与通信中继器15的连接的信息包括用于接入通信中继器15的SSID和密码。例如,当用户将用户终端14放置在电子设备10附近并且用户终端14和电子设备10是通过Wi-Fi或NFC通信方法连接,电子设备10从用户终端14接收用于接入通信中继器的诸如SSID、密码等的信息,并接入与所接收的信息对应的通信中继器15。
根据一个实施例,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输入,控制器12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14连接,并且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输入,与发送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15连接。例如,通过按压提供在电子设备10外侧的按钮,有可能与在距电子设备10的附近范围内检测到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用户终端14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再次按压按钮,有可能与检测到具有下一个最强信号强度的通信继电器15连接。也就是说,响应于用户对电子设备10的顺序输入,电子设备10可以以从强信号强度的设备到弱信号强度的设备的顺序依次与设备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输入与发送具有高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三信号强度的第三通信信号的外部设备连接时,控制器12可以响应于用户的重复输入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14连接。例如,通过按压提供在电子设备10外侧的按钮,有可能与在电子设备10的位置处检测到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设备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所连接的设备不是用户期望的,用户再次按压按钮以便与检测到具有下一个最强信号强度的用户终端14连接。也就是说,响应于用户的简单控制,电子设备10以从强信号强度的设备到弱信号强度的设备的顺序与设备连接,从而与用户终端14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这样的实施例,电子设备10从用户终端14接收用于接入无线AP的信息,并且从而安全地接入无线AP。进一步地,仅将用户终端14放置在电子设备10附近的操作足以使用户使电子设备10接入无线AP。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框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20包括信号接收器21、信号处理器22、显示器23、用户输入24、控制器25、存储器26、和通信器27,并且可以例如由智能电话、智能手表、平板计算机等用户终端实体化。显示装置20可以通过Wi-Fi等通信方法与通信中继器29连接。该通信中继器29用作AP。通信中继器29可以例如由无线路由器实体化。
显示装置20可以使用Wi-Fi、NFC等通信方法来与电子设备28连接。电子设备28可以例如由CCTV、机器人真空吸尘器、微波炉、空调、洗衣机、扬声器、等具有Wi-Fi功能的家用电器实体化。包括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20中的元件不限于以上描述的一个实施例,并且可以通过包括附加的其他元件来实体化。
当通过通信器27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显示装置20与发送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29连接,并存储关于与所连接的通信中继器29的连接的信息。显示装置20通过将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28来与电子设备28连接。显示装置20将存储的关于与通信中继器29的连接的信息发送到所连接的电子设备28。
根据本发明的这样的实施例,智能电话等用户终端将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提供给IoT设备,使得IoT设备可以接入无线AP。进一步地,用户终端使用绝对弱的信号强度来连接IoT设备。
信号接收器21接收广播信号或图像信号。该信号接收器21可以根据所接收的广播信号或图像信号的格式以及显示装置20的类型来以各种形式被实现。例如,信号接收器21可以由用于接收来自广播电台的射频广播信号或卫星信号的调谐器来实体化。或者,信号接收器21可以从连接到显示装置20的外部设备(例如,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播放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设备等)接收图像信号。像这样,信号接收器21不限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体化以接收广播信号或图像信号。
信号处理器22执行关于在信号接收器21中接收到的广播信号或图像信号的预置信号处理过程。作为信号处理器22中执行的信号处理过程的一个示例,有解码、去隔行(de-interlacing)、缩放、降噪,细节增强等,并且对信号处理过程的种类没有限制。信号处理器22可以通过集成了这些功能的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或者用于独立执行过程的各个组件安装到其上的图像处理板来实体化。
显示器23基于由信号处理器22处理的广播信号或图像信号显示图像。显示器23的类型没有限制,并且因此显示器23可以由诸如等离子显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柔性显示器等各种类型实体化。
用户输入24接收用于控制显示装置20的至少一个功能的用户的输入。例如,用户输入24可以包括在显示装置20中提供的触摸屏。该触摸屏可以被配置为感测触摸输入位置、触摸到的区域、和触摸输入。进一步地,触摸屏可以被配置为不仅感测真实触摸而且感测接近触摸。这里,真实触摸指的是用户的身体(例如手指)或作为触摸工具提供的触摸笔(例如定点设备、触针、触觉笔、电子笔等)实际触摸屏幕的情况。进一步地,接近触摸是指用户的身体或触摸工具实际上没有触摸屏幕但是以预定距离(例如,小于或等于30mm的可检测距离)接近屏幕的情况。或者,用户输入24可以由连接到显示装置20的键盘、鼠标等来实体化,或者可以由提供在显示装置20的外侧的输入面板来实体化。
通信器27与外部设备通信。通信器27可以与电子设备28和通信中继器29连接。通信器27可以包括Wi-Fi模块和NFC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并从而通过Wi-Fi或NFC通信方法与外部设备连接。或者,通信器27可以通过Wi-Fi直接、蓝牙、ZigBee、6lowpan、等短距离无线通信与外部设备通信。通信器27可以执行与外部设备的配对,以便通过蓝牙方法与外部设备通信。
存储器26可以被配置为存储关于与先前已连接的至少一个通信中继器15的连接的信息。也就是说,存储器26可以存储已连接的通信中继器15的SSID和密码。进一步地,SSID指的是附着到通过无线LAN发送的每个分组的报头的唯一标识符,并用于将一个无线LAN与其他无线LAN区分开。因此,可以使用SSID来识别通信中继器29。
当通过通信器27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控制器25与发送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29连接,并将关于与所连接的通信中继器29的连接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26中。关于与通信中继器29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通信中继器29的SSID和用于接入的密码。例如,用户可以在智能电话上设置Wi-Fi网络,以便接入检测到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无线AP。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话存储所连接的无线AP的SSID和用于接入的密码,并且当在未来可接入的范围内检测到无线AP时,自动接入智能电话先前已连接到的无线AP,而没有单独的设置。
控制器25通过将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28来与电子设备28连接。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器25当其处于距电子设备28的预定范围内时执行用于实施通信中继功能的预定应用程序,并且将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28。这里,预定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用于执行虚拟接入点操作的Soft-AP实现,例如,用于设置网络共享、移动热点等功能的应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当显示装置20在距电子设备28的预定范围内时,预定应用程序可以自动运行,或者可以由用户的控制执行。
例如,当用户将智能电话等显示装置20放置在电子设备28附近并且然后执行Soft-AP时,显示装置20用作虚拟接入点,并且电子设备28通过Wi-Fi通信方法与显示装置20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20可以通过低于用于连接通信中继器29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与电子设备28连接。也就是说,显示装置20执行Soft-AP,但是使用设置为足够弱以仅检测附近电子设备28的信号强度,从而仅允许近电子设备28接入其。
根据另一实施例,控制器25可以在其距电子设备28的预定范围内时通过NFC通信方法将具有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28。例如,当在显示装置20的通信器27包括NFC模块并且NFC标签附着到电子设备28的外侧的状态下,用户将显示装置20放置在电子设备28附近时,显示装置20可以通过NFC通信方法与电子设备28连接。
控制器25控制通信器27将存储在存储器26中的、关于与通信中继器29的连接的信息发送到所连接的电子设备28。例如,当用户将显示装置20放置在电子设备28附近并且显示装置20和电子设备28通过Wi-Fi或NFC通信方法连接时,显示装置20可以将SSID和密码作为先前存储的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发送到电子设备28。因此,显示装置20可以使用SSID和密码来使电子设备28能够接入通信中继器29。
像这样,根据本发明,仅将显示装置20放置在电子设备28附近的容易操作足以使用户将显示装置20与电子设备28连接,以便可以给出关于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的信息并且电子设备28可以安全地接入用户期望的无线接入点。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智能电话上显示连接到无线AP的状态的示例。如图3所示,智能电话30在网络设置屏幕31上显示Wi-Fi网络的设置状态。例如,网络设置屏幕31显示了在家中使用的“AP_home1”32和“AP_home2”33以及在办公室使用的“AP_office”34被注册为用于各种地方的无线接入点。此外,网络设置屏幕31显示了智能电话30正连接到“AP_home1”32并且不与“AP_home2”33和“AP_office”34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智能电话30可以存储用于接入“AP_home1”32、“AP_home2”33和“AP_office”34中的每个的连接信息。当智能电话30进入每个无线接入点可接入的区域时,所存储的连接信息用于立即接入。用于与无线接入点连接的这种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接入无线接入点的SSID和用于接入所需的密码。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智能电话上执行Soft-AP并与外围设备连接的示例。如图4所示,当智能电话40在IoT设备(例如,CCTV43)附近移动时,智能电话40可以自动执行Soft-AP作为用于作为虚拟接入点操作的预定应用程序。Soft-AP可以例如通过用于设置网络共享、移动热点等功能的应用程序来实现。或者,用户可以在智能电话40处于CCTV 43的预定范围内的状态下直接执行Soft-AP,使得智能电话40可以作为虚拟接入点操作。
在智能电话40中,网络设置屏幕41示出移动热点功能正在运行。也就是说,当执行移动热点功能时,智能电话40生成诸如“Hotspot1111”42的虚拟AP,并允许外围设备接入“Hotspot1111”42。在这种情况下,当“Hotspot1111”42被设置为虚拟AP时,智能电话40可以将信号强度设置为低于预定等级,以便仅与其邻近的CCTV 43连接。因此,智能电话40可以使用Wi-Fi通信方法来与CCTV 43连接。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智能电话上与IoT设备连接并提供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的示例。如图5所示,当用户将智能电话50放置在CCTV 53附近并且例如在智能电话50的网络设置屏幕51上设置移动热点功能时,智能电话50生成诸如“Hotspot1111”52的虚拟AP,并且因此,允许外围设备接入“Hotspot1111”52。在这种情况下,当“Hotspot1111”52被设置为虚拟AP时,智能电话50可以将信号强度设置为低于预定等级,以便仅与其附近的CCTV 53连接。因此,智能电话50可以通过弱信号强度与其附近的CCTV 53连接。
也就是说,智能电话50被设置用于具有足够弱以仅被CCTV 53检测到的信号强度的移动热点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仅在CCTV 53附近移动智能电话50来容易地使智能电话50与CCTV 53连接。因此,当用户将智能电话50放置在期望的CCTV 53附近并且自动地或手动地执行Soft-AP,而没有任何用于连接智能电话50和CCTV 53的单独认证过程时,实现在期望的CCTV 53附近的智能电话50之间的安全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通过前述方法连接智能电话50和CCTV 53时,智能电话50可以与所连接的CCTV 53一起形成安全通道。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话50能够通过安全通道向CCTV 53安全地发送信息。例如,智能电话50可以通过为CCTV 53形成的安全通道发送关于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的信息。也就是说,智能电话50向CCTV 53发送诸如正连接或已连接到其的无线接入点的SSID、密码等信息,并使CCTV 53基于该信息接入无线接入点。或者,智能电话50可以安全地将正在存储或从其他设备接收的无线接入点的诸如SSID、密码等的信息发送到CCTV 53。
像这样,根据本发明,当期望将不具有显示器或输入设备的IoT设备连接到无线接入点时,有可能通过使用户的终端在IoT设备附近移动并通过弱信号强度与IoT设备通信来安全地发送关于无线接入点的信息。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从智能电话接收的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来接入电子设备中的无线AP的示例。如图6所示,当智能电话61和CCTV 60通过作为虚拟AP操作的Soft-AP以低于预定等级的弱信号强度连接时,在智能电话61和CCTV 60之间形成安全通道,从而智能电话61可以通过安全通道将无线接入点的SSID和密码安全地发送到CCTV 60。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用户想要将CCTV 60连接到多个无线AP 62、63和64中的无线AP 62时,无线AP 62的SSID和密码从智能电话61通过安全通道发送到CCTV 60,使得CCTV60可以基于所接收的SSID和密码安全地接入无线AP 62。因此,用户可以使CCTV 60接入多个无线AP中的期望无线AP。
图7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响应于顺序的按钮按压连接智能电话和无线AP的示例。如图7所示,通过按压提供在CCTV 70的外侧的按钮,有可能通过Wi-Fi通信方法与可连接的设备中检测到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智能电话71连接。当CCTV 70与智能电话71连接时,CCTV70可以从所连接的智能电话71接收关于与无线AP 72的连接的信息,例如,诸如无线AP 72的SSID、连接所需的密码等信息。当再次按压按钮时,CCTV70可以基于从智能电话71接收的SSID和密码与检测到具有下一个最强信号强度的无线AP 72连接。
或者,当CCTV 70通过按压按钮与智能电话71连接时,CCTV 70从所连接的智能电话71接收关于与无线AP 72的连接的信息,并基于所接收的连接信息直接与无线AP 72连接,而没有另外按压按钮。像这样,根据本发明,IoT设备响应于第一用户输入与最强信号强度的用户终端连接,并且响应于第二用户输入与在用户终端中设计的无线AP连接。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信号强度容易地控制要连接的用户终端和无线AP。
图8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响应于顺序的按钮按压连接智能电话和无线AP的示例。如图8所示,通过按压提供在CCTV 80的外侧的按钮,有可能通过Wi-Fi通信方法与在可连接的设备中检测到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无线AP 83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无线AP 83不是用户期望的设备时,有可能通过再次按压CCTV 80的按钮来与可检测的具有下一个最强信号强度的智能电话81连接。当CCTV 80通过按压按钮两次与智能电话81连接时,CCTV 80可以从所连接的智能电话81接收关于与无线AP 82的连接的信息,例如,诸如无线AP 82的SSID、连接所需的密码等的信息,并基于所接收的信息与无线AP 82连接。
或者,CCTV 80可以与智能电话81连接,并通过按压按钮两次接收关于与无线AP82的连接的信息,并且基于从智能电话82接收的连接信息通过按压按钮三次来与无线AP82连接。
像这样,根据本发明,IoT设备可以响应于顺序的用户输入,以从强信号强度的设备到弱信号强度的设备的顺序与设备连接。也就是说,用户的容易控制足以连接用户终端和期望的无线AP。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首先,在操作S90处,当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电子设备与发送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在操作S90处,使用Wi-Fi和NFC通信方法中的至少一个来与用户终端连接。
接下来,在操作S91处,从所连接的用户终端接收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用于接入通信中继器的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的信息。最后,在操作S92处,基于所接收的连接信息连接发送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
根据本发明,IoT设备可以经由智能电话等用户终端安全地接入无线AP。进一步地,通信的信号强度用于从而从用户终端安全地接收用于接入无线AP的信息,并因此与无线AP连接。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首先,在操作S100处,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输入,电子设备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接下来,在操作S101,从所连接的用户终端接收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用于接入通信中继器的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的信息。最后,在操作S102处,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输入,连接发送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
这里,用户的第一输入和第二输入可以包括使用在电子设备的外侧提供的至少一个按钮的输入。进一步地,用户的第一输入和第二输入可以包括使用在电子设备外侧提供的输入面板的输入。此外,电子设备可以以各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
例如,如图7所示,通过按压提供在CCTV 70外侧的按钮,有可能通过Wi-Fi通信方法与在可连接的设备中检测到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智能电话71连接。在这种情况下,CCTV70可以从所连接的智能电话71接收诸如无线AP 72的SSID、接入所需的密码、等信息。当再次按压按钮时,CCTV 70可以通过使用从智能电话71接收的SSID和密码与可检测的具有下一个最强信号强度的无线AP 72连接。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首先,在操作S110处,当用户终端被放置在距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时,电子设备与发送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的用户终端连接。根据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附近的用户终端执行Soft-AP以用作虚拟AP,并且将信号强度设置为足够弱以仅可由附近电子设备检测。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检测其附近的用户终端的最强信号强度并与用户终端连接。当电子设备和用户终端连接时,可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安全通道,使得电子设备和用户终端可以通过安全通道彼此交换数据和信息。
根据另一实施例,当在电子设备和用户终端中的每个包括NFC模块并且NFC标签附着到电子设备的状态下用户终端在电子设备附近移动时,电子设备和用户终端可以通过NFC通信方法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电子设备和用户终端之间形成NFC通道,使得电子设备和用户终端可以通过NFC通道彼此交换数据和信息。
接下来,在操作S111处,从所连接的用户终端接收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用于接入通信中继器的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与用户终端正连接到的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或者关于与已经在用户终端中注册的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此外,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从另一外部设备接收的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
最后,在操作S112处,基于所接收的连接信息连接发送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诸如无线AP的SSID和从检测到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用户终端接收的密码的信息来接入检测到具有下一个最强信号强度的无线AP。
如此,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用户终端放置在IoT设备附近,IoT设备与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用户终端连接,并安全地接收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进一步地,从用户终端接收的信息用于接入无线AP。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首先,在操作S120处,当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显示装置与发送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接下来,在操作S121处,存储关于与所连接的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用于接入通信中继器的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的信息。例如,如图3所示,智能电话30可以显示示出Wi-Fi网络的设置状态的网络设置屏幕31,其中智能电话30正连接到注册的无线接入点中的“AP_home1”32,而不连接“AP_home2”33和“AP_office”34。在这种情况下,“AP_home1”32的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可以作为关于与当前所连接的“AP_home1”32的连接的信息存储。进一步地,至于其他注册的通信中继器,诸如“AP_home2”33和“AP_office”34,可以存储用于接入它们中的每个的SSID和密码。
接下来,在操作S122处,通过将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来实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为将第二信号强度设置为低于第一信号强度,可以在电子设备附近实施Soft-AP功能。因此,仅允许显示装置附近的电子设备检测从显示装置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并连接到显示装置。最后,在操作S123处,将存储的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发送到所连接的电子设备。
像这样,根据本发明,智能电话等用户终端向IoT设备提供关于与无线AP的连接的信息,使得IoT设备可以接入无线AP。进一步地,用户终端基于足够弱以仅由其附近的设备可检测的信号强度与IoT设备连接,因此有可能安全地发送该信息。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首先,在操作S130处,当显示装置被放置在距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时,执行预定应用程序,以便通过将具有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来实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Soft-AP实现预定应用程序。例如,如图5所示,当用户将智能电话50放置在CCTV 53附近并且例如通过智能电话50的网络设置屏幕51启动移动热点功能时,智能电话50生成诸如“Hotspot1111”52的虚拟AP并且因此允许外围设备接入“Hotspot1111”52。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话50可以将虚拟AP,例如“Hotspot1111”52,设置为具有低于预定等级的信号强度以便仅其附近的CCTV 53可以进入。因此,智能电话50可以通过弱信号强度接入邻近范围内的CCTV 53。最后,在操作S131处,将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发送到所连接的电子设备。
尽管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明确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用户输入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用户的输入;
通信器,被配置为与用户终端和通信中继器通信;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控制,用于:
基于所述用户终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将所述用户终端识别为在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通信中继器的多个设备当中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设备,
基于经由所述用户输入单元的用户输入,通过所述通信器与被识别为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设备的所述用户终端连接,
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关于与所述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接收的关于与所述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器与所述通信中继器连接,
其中,所述用户输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按钮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基于经由所述用户输入单元的第二用户输入和所接收的关于与所述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器与所述通信中继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输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按钮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通信器还被配置为与另一通信中继器连接,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输入并且如果所述另一通信中继器被识别为具有比所述用户终端更强的信号强度的第三设备时,与所述另一通信中继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关于与所述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包括用于接入所述通信中继器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输入单元包括提供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外侧的至少一个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通信器包括无线保真(Wi-Fi)模块和近场通信(NFC)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7.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通信器从用户终端接收第一通信信号,以及从通信中继器接收第二通信信号;
基于所述用户终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将所述用户终端识别为在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通信中继器的多个设备当中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设备,
基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输入,通过所述通信器与被识别为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设备的所述用户终端连接,
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关于与所述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接收的关于与所述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器与所述通信中继器连接,
其中所述用户输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按钮按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与所述通信中继器连接包括:基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用户输入和所接收的关于与所述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器与所述通信中继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输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按钮按压。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器;
通信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通信;
存储器;
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控制,用于
当通过通信器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与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将关于与所连接的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通过将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来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以及控制所述通信器将存储的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信息发送到所连接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在被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而识别为在包括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通信中继器的多个设备当中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设备、并且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输入时,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
其中所述用户输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按钮按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在被放置在距所述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发送用于实施通信中继功能的预定应用程序来将具有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所述电子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预定应用程序包括软件使能接入点(Soft-AP)。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器包括无线保真(Wi-Fi)模块和近场通信(NFC)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被放置在距所述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通过NFC通信方法将具有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所述电子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包括用于接入所述通信中继器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和接入所需的密码。
15.一种控制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通过通信器接收到具有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信号时,与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中继器连接;
存储关于与所连接的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
通过将具有低于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子设备来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以及
将存储的关于与通信中继器的连接的信息发送到所连接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在被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预定范围内而识别为在包括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通信中继器的多个设备当中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设备、并且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输入时,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
其中所述用户输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按钮按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012361 | 2016-02-01 | ||
KR1020160012361A KR102470455B1 (ko) | 2016-02-01 | 2016-02-01 | 전자기기,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들의 제어방법 |
PCT/KR2016/014152 WO2017135557A1 (ko) | 2016-02-01 | 2016-12-05 | 전자기기,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들의 제어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05377A CN108605377A (zh) | 2018-09-28 |
CN108605377B true CN108605377B (zh) | 2022-04-15 |
Family
ID=59500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0376.5A Active CN108605377B (zh) | 2016-02-01 | 2016-12-05 |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72156B2 (zh) |
EP (1) | EP3389334B1 (zh) |
KR (1) | KR102470455B1 (zh) |
CN (1) | CN108605377B (zh) |
WO (1) | WO201713555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392270B1 (ko) * | 2017-09-18 | 2022-04-29 | 에스케이플래닛 주식회사 | 사용자단말 및 그 동작 방법, 그리고 아이오티장치 |
JP6680318B2 (ja) * | 2018-08-09 | 2020-04-1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機通信システム、空調機通信システムの接続確認方法、無線lanアダプタ、及び、空調機通信システムの接続確認プログラム |
KR102195475B1 (ko) * | 2019-06-14 | 2020-12-28 |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 서버, IoT 디바이스, 및 그 동작 방법 |
JP2021072573A (ja) * | 2019-10-31 | 2021-05-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
KR20210111539A (ko) * | 2020-03-03 | 2021-09-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의 통신 방식들을 이용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US11678290B2 (en) * | 2020-11-25 | 2023-06-13 |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 Wireless connection monitoring, classification, and priority |
CN114326426A (zh) * | 2021-12-28 | 2022-04-12 | 艾拉物联网络(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全屋通讯控制方法 |
CN117221853A (zh) * | 2022-06-02 | 2023-12-12 | 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机器人自动组网的方法和系统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355563A1 (en) * | 2010-02-10 | 2011-08-10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Method for automatic pairing to a wireless network |
US8594680B2 (en) * | 2011-02-16 | 2013-11-26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a private and efficient geolocation system |
KR101276861B1 (ko) * | 2011-07-27 | 2013-06-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가전제품 및 이를 포함하여 이루어지는 온라인 시스템 |
KR101833825B1 (ko) * | 2011-11-11 | 2018-03-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KR101844211B1 (ko) * | 2011-12-28 | 2018-05-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가전기기의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 네트워크 설정 방법 |
KR101997577B1 (ko) * | 2012-03-23 | 2019-10-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리더를 구비한 모바일 단말 장치와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태그를 구비한 디바이스 및 그 ap 연결 방법 |
US20140004861A1 (en) * | 2012-03-29 | 2014-01-02 | Yang-seok Choi | Dual Mode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JP2015532720A (ja) * | 2012-06-20 | 2015-11-12 | ヒュージフロ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る装置 |
KR101974820B1 (ko) * | 2012-09-10 | 2019-08-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기기 |
US8917708B2 (en) * | 2012-09-28 | 2014-12-23 | Intel Corporation |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of hybrid wireless wide area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JP6044392B2 (ja) * | 2013-02-28 | 2016-12-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及び機能実行装置 |
WO2014178605A1 (ko) * | 2013-04-30 | 2014-11-06 | 인텔렉추얼디스커버리 주식회사 | 스마트 가전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관리 시스템 |
US20140362991A1 (en) * | 2013-06-10 | 2014-12-11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Method of connecting an appliance to a wifi network |
US9521614B2 (en) | 2013-09-23 | 2016-12-13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Power efficient method for Wi-Fi home automation |
KR102136543B1 (ko) * | 2013-12-17 | 2020-08-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기 간 통신이 가능한 기기를 서버에 등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10971496B (zh) * | 2013-12-20 | 2022-05-2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方法及其装置 |
KR102210823B1 (ko) * | 2013-12-20 | 2021-02-0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스마트 홈 디바이스를 위한 연결 방법 및 그 장치 |
KR102218295B1 (ko) | 2014-02-06 | 2021-0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가전 기기, 가전 기기의 네트워크 연결 시스템 및 가전 기기의 네트워크 연결 방법 |
US10159079B2 (en) * | 2014-05-21 | 2018-12-18 |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ocial-aware cooperative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CN104793587B (zh) * | 2015-03-02 | 2017-08-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设备、系统、方法及装置 |
US9832630B2 (en) * | 2015-11-23 | 2017-11-28 | Intel IP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wireless peer-to-peer discovery |
-
2016
- 2016-02-01 KR KR1020160012361A patent/KR10247045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12-05 US US16/071,771 patent/US107721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2-05 CN CN201680080376.5A patent/CN108605377B/zh active Active
- 2016-12-05 EP EP16889535.7A patent/EP3389334B1/en active Active
- 2016-12-05 WO PCT/KR2016/014152 patent/WO2017135557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470455B1 (ko) | 2022-11-24 |
CN108605377A (zh) | 2018-09-28 |
KR20170091397A (ko) | 2017-08-09 |
WO2017135557A1 (ko) | 2017-08-10 |
US20190029069A1 (en) | 2019-01-24 |
EP3389334B1 (en) | 2020-07-22 |
US10772156B2 (en) | 2020-09-08 |
EP3389334A4 (en) | 2018-11-14 |
EP3389334A1 (en) | 2018-10-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05377B (zh) |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163379B (zh) | 一种发现及配网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KR102225408B1 (ko) | 구성 접속 디바이스 | |
CN103512159B (zh) | 空调及空调控制系统 | |
CN110352606A (zh) | 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和图形用户界面 | |
KR20160021046A (ko) | 통신 태그를 구비한 디바이스의 사용자에 의한 조작을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대응하는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사용자 단말기,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 |
EP3192218B1 (en) | Terminal for internet of things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 |
US10779143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ther electronic device in electronic device | |
US11032862B2 (en) |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method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devices | |
CN107147549B (zh) | 智能家居设备联网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349221A1 (en) | Simple and assisted mechanism for registering an internet-of-things (iot) device | |
CN105491135B (zh) | 建立数据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454810A (zh) | 一种建立热点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8833233A (zh) | 设备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482095B2 (en) | Wireless control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state of a power switch | |
CN114531670A (zh) | 一种设备配网方法及装置 | |
EP4319255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network management oper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07534958B (zh) | 信号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JP2004088299A (ja) | 通信装置 | |
CN114244540A (zh) | 权限控制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060079768A (ko) | 이동 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
KR20160111220A (ko) | 전기제품, 전기제품의 펌웨어 업데이트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
US2024013773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for chan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12607531B (zh) | 智能电梯权限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 |
WO2022057731A1 (zh) | 电子设备及其定位控制方法和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