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4916A - 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4916A
CN108604916A CN201780006068.2A CN201780006068A CN108604916A CN 108604916 A CN108604916 A CN 108604916A CN 201780006068 A CN201780006068 A CN 201780006068A CN 108604916 A CN108604916 A CN 108604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base station
scheduling
array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60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4916B (zh
Inventor
侯晓林
王新
蒋惠玲
加山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604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4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当方法应用于基站时,包括: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及,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该天线子阵列发送给UE。本申请实施例的这种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能够提供一种兼顾性能和复杂度的多天线传输方案。

Description

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发明背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众多的用户希望与基站进行通信以获得服务。在这些场景中,使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的传输方案可以实现同时调度多个用户。随着天线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AAS)正逐渐应用于基站。这种大规模AAS通常包括几百个天线阵元(如128根、256根或者更多),这些阵元可以排成一个面板型作为面阵天线来使用。通过在基站端安装AAS,可以同时向更多的用户提供无线通信。
由于在基站端的有限空间内使用大规模AAS,无线传播信道的空间相关性较高,尤其对于用户密集分布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理论上可以采用非线性预编码方法进行多天线传输。但是,非线性预编码方法的实现复杂度随着天线数的增加而变得不可接受。因此,在高空间相关性的场景中,需要设计一种低复杂度的多天线传输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能够适用于高空间相关性的场景,并且兼顾了低的计算复杂度和系统性能。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
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其中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用于表示不同发送端的无线传播信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及,
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该天线子阵列发送给所述UE。
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多个指令模块,包括划分模块、接收模块、估计模块、波束赋形模块和发送模块;当所述指令模块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划分模块,用于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所述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其中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用于表示不同发送端的无线传播信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
所述波束赋形模块,用于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及,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相应的天线子阵列发送给所述UE。
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多个指令模块, 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当所述指令模块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信号,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该天线子阵列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及,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
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可以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以下操作:
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
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其中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用于表示不同发送端的无线传播信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及,
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该天线子阵列发送给所述UE。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通过基站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接收到的UE发送的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BRS通过该天线子阵列上发送给UE,与现有技术中将整个天线阵列进行波束赋形相比,能够降低计算的复杂度,适用于使用AAS、用户密集分布的场景,为存在高的空间相关性的场景提供了一种兼顾性能和复杂度的多天线传输方案。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侧进行多天线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子阵列的划分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子阵列的划分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子阵列的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子阵列的划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侧进行多天线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天线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UE侧进行多天线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天线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基站。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划分天线子阵列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包括根据天线阵列的结构和天线阵元的极化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对天线阵列进行划分。例如,可以根据天线阵列的结构进行均匀划分或者非均匀划 分。或者,根据天线阵元的极化方向,将具备相同极化方向的天线阵元划分成一个天线子阵列。或者,结合天线阵元的极化方向对天线阵列进行均匀划分或者非均匀划分。其中,每个天线子阵列所包含的天线阵元的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二维天线阵列为例,图2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子阵列的划分示意图。其中,天线阵列210被均匀划分成4个天线子阵列211、212、213和214,每个天线子阵列是一个规则的方形天线阵,各自包含4个天线阵元。
图2b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子阵列的划分示意图。其中,在横向上将天线阵列210均匀划分成4个天线子阵列221、222、223和224,每个天线子阵列是一个规则的横向条形天线阵,各自包含4个天线阵元。
图2c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子阵列的划分示意图。其中,在纵向上将天线阵列210均匀划分成4个天线子阵列231、232、233和234,每个天线子阵列是一个规则的纵向条形天线阵,各自包含4个天线阵元。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子阵列的划分示意图。其中,天线阵列300中的天线阵元包括两种极化方式,分别为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根据这两种极化方式将天线阵列300划分成天线子阵列310和320,各自包含16个天线阵元。其中,天线子阵列310中的天线阵元均为垂直极化,天线子阵列320中的天线阵元均为水平极化。
以上划分天线子阵列的方法仅为示例,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以将天线阵列划分成包含不同个数的天线阵元的天线子阵列。例如,将天线阵列210所包含的16个天线阵元划分成分别包含8个、6个和2个天线阵元的天线子阵列。其中,天线子阵列的形状以及所包含天线阵元的个数将影响其形成的波束的方向和覆盖范围。
步骤102,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
本步骤中,第一上行信号可以为上行参考信号,或者其他上行信号,例如上行数据或控制信号。发送端相关性参数用于表示不同发送端的无线传播信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例如,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可以表示为发送端相关性矩阵。
以上行参考信号为例,基站根据UE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具体为:根据上行参考信号计算得到整个天线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对所有UE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进行平均得到等价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将该等价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中对角线上的子矩阵确定为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上行信号为周期性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P-SRS),根据第k个用户发送的P-SRS估计出第k个用户的上行信道矩阵为Hk,假设用户总数为K,则等价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为:
其中,[·]H表示共轭转置运算。
若整个天线阵列被划分成L个天线子阵列,那么上述等价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其中,第l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为上述对角线上的第l个子矩阵Rll(l=1,...,L)。若第l个天线子阵列包括n个天线阵元,那么Rll为n*n的方形矩阵。
步骤103,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BRS,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通过该天线子阵列发送给UE。
本步骤中,根据发送端相关性参数计算得到特征参数,根据特征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BRS。具体而言,当发送端相关性参数为发送端相关性矩阵时,特征参数可以为与发送端相关性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和/或,与发送端相关性矩阵的次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例如,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l=1,...,L,其对应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Rll可以通过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唯一表示,对Rll进行特征值分解(EVD):
Rll=Q∑Q-1       (3)其中,∑为特征值对角阵,Q为特征向量矩阵,[·]-1表示求逆运算。当Rll满秩时,∑=diag(λ1,λ2,...,λn)包括从大到小排列的n个特征值λ1,λ2,...,λn,特征值向量Q={χ1,χ2,...,χn}包括相应的n个特征向量χ1,χ2,...,χn。最大特征值λ1对应的特征向量为χ1,次大特征值λ2对应的特征向量为χ2
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的特征向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在第l个天线子阵列上采用最大特征值λ1对应的特征向量χ1对下行参考信号sRS,l进行波束赋形,则得到BRS为yBRS,l=χ1sRS,l
或者,在第l个天线子阵列上采用次大特征值λ2对应的特征向量χ2对下行参考信号sRS,l进行波束赋形,则得到BRS为yBRS,l=χ2sRS,l
或者,使用这两个特征向量χ1和χ2对下行参考信号sRS,l进行波束赋形,得到两个BRSyBRS1,l=χ1sRS,l和yBRS2,l=χ2sRS,l,分别发送给UE。或者,也可以将得到的两个BRS叠加yBRS,l=χ1sRS,l2sRS,l,然后将合并后的BRS 发送给UE。
在具体应用时,考虑到长期演进(LTE)系统的兼容性,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或者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
对于L个天线子阵列上发送的多个BRS,可以通过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CDM)或者循环移位(CS)在时频资源上进行复用。
在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基站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接收到的UE发送的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BRS通过该天线子阵列上发送给UE,与现有技术中将整个天线阵列进行波束赋形相比,能够降低计算的复杂度,适用于使用AAS、用户密集分布的场景,为存在高的空间相关性的场景提供了一种兼顾性能和复杂度的多天线传输方案。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侧进行多天线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图1所述步骤的基础上,图4进一步包括:
步骤104,接收UE反馈的波束选择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波束选择信息调度用户。
本步骤中,波束选择信息可以为UE所选择的BRS对应的波束标识,或者,UE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标识。其中,波束标识可以为波束的索引,天线子阵列标识可以为天线子阵列的索引。
具体而言,UE接收到基站侧L个天线子阵列上发送的多个BRS,从中选择出一个或者多个BRS,确定出所选择的BRS对应的波束索引。若UE预先获知基站侧的天线子阵列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UE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出上述波束索引对应的天线子阵列的索引,将 其作为波束选择信息发送给基站。若UE不知道基站侧的天线子阵列的具体信息,那么将所选择的BRS对应的波束索引作为波束选择信息发送给基站。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波束选择信息确定UE选择的天线子阵列。若该波束选择信息为UE所选择的BRS对应的波束索引,基站通过天线子阵列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映射出UE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若该波束选择信息为UE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索引,那么基站可以直接从中确定出UE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
基站调度用户的方法包括:根据确定出的UE选择的天线子阵列将UE进行分组,得到与每个天线子阵列对应的一组待调度UE,然后为每组待调度UE确定出采用该组待调度UE对应的天线子阵列传输数据的调度用户。其中,一组待调度UE包括一个或多个UE。
在一实施例中,进行用户分组时,可以完全按照用户的反馈进行分组,即将反馈同一天线子阵列索引的UE归为一组待调度UE,不做任何调整。例如,假设有K个UE,对于L个天线子阵列,UE 1反馈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的索引为1,UE 2反馈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的索引为1和2,UE 3反馈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的索引为1和3,UE 4反馈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的索引为1,UE 5反馈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的索引为1,...,UE K反馈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的索引为L。
那么,基站可以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果。其中,有5个UE选择了索引为1的天线子阵列,这5个UE被归为一组。考虑到具体场景,如在该天线子阵列所形成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存在大量的用户等待被调度,比如目前多个用户在一个会议室内开会,这些用户同时向基站请求数据服务,基站确定出这些用户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索引都为1。
天线子阵列的索引 对应的一组待调度UE
1 UE 1、UE 2、UE 3、UE 4、UE 5
2 UE 2
3 UE 3
L UE K
表1针对天线子阵列进行UE分组示例
在另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基于调度均衡原则对UE进行分组,即对分配给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待调度UE个数进行均衡,使得所有待调度UE组内的UE个数较为接近。例如,如表2所示,当大多数UE反馈的天线子阵列索引为1时,基站可以适当在天线子阵列之间对划分为同一组的待调度UE进行调整,比如考虑在波束相近的天线子阵列之间进行调整,并将选择了多个天线子阵列的某些UE仅保留在一组中。与表1中不做任何调整的结果对比来看,如表2所示,分别将UE 4和UE 5分配在对应索引为2和3的待调度UE中,并在对应索引为1的待调度UE中删除UE 3,仅将UE 3分配到对应索引为3的待调度UE中。
天线子阵列的索引 对应的一组待调度UE
1 UE 1、UE 2
2 UE 2、UE 4
3 UE 3、UE 5
L UE K
表2针对天线子阵列进行UE分组示例
若UE除了向基站反馈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的索引,还将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上接收的BRS的RSRP一并发送给基站,此时基站还可以参 考每个UE所选择的天线子阵列上的RSRP进行用户分组。例如,在上述调度均衡原则中考虑在每组待调度UE中仅保留RSRP高于某个阈值的UE,以使分配给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待调度UE个数较为接近。
对于每组待调度UE,基站可以根据预设的调度度量从中确定出一个或多个调度用户。其中,调度度量可以为UE的几何平均吞吐量、比例公平调度度量或改进的比例公平调度度量等。
步骤105,向每个调度用户发送下行控制信令以触发每个调度用户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信号,基于第二上行信号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每个调度用户。
本步骤中,第二上行信号可以为上行参考信号,如非周期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A-SRS)。所发送的下行控制命令携带有指示调度用户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的指示位,从而触发调度用户向基站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然后,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且根据信道互惠(channel reciprocity)原则,估计出整个天线阵列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中,由于将整个天线阵列划分成多个天线子阵列,在天线子阵列之间信道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因此,可以在天线子阵列之间使用线性预编码算法,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性能。同时,在天线子阵列内部使用非线性预编码算法,以适应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即,分别计算两个预编码矩阵,采用级联的方式进行预编码。
具体而言,根据所有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采用线性预编码方法计算得到线性预编码矩阵,将其作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然后,根据估计出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和线性预编码矩阵,采用非线性预编码方法计算得到针对每个调度用户的非线性预编码矩阵,将其作为第二预编码矩阵。然后根据线性预编码矩阵和非线性预编码矩阵对每个调度用户 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例如,线性预编码可以采用迫零(ZF)或者块对角化(BD)算法,根据所有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线性预编码矩阵P。然后对于天线子阵列上的每个调度用户,对线性预编码矩阵P和下行信道矩阵为的乘积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如采用THP算法,得到非线性预编码矩阵Vk。进而根据P和Vk对所有的用户数据进行两次预编码,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时,可以在整个天线阵列上同时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所有的调度用户。在另一实施例中,若每个天线子阵列对应一组调度用户,每组调度用户包括了多个调度用户时,可以设置不同的发送时段,为每个天线子阵列指定一个发送时段,然后使用调度用户对应的天线子阵列在指定的发送时段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即在天线子阵列之间分时地发送。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基站接收UE反馈的波束选择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波束选择信息调度用户,针对每个天线子阵列确定出调度用户,使得对应不同天线子阵列的调度用户组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变弱,而仅在对应同一天线子阵列的调度用户之间保留高的空间相关性,进而使用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联合的方式进行级联预编码,提高了多用户复用的增益,增加小区吞吐。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多天线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包括基站和待调度用户UE 1,...,UE K。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基站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
步骤502,每个UE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信号。
例如,UE 1,...,UE K分别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P-SRS。
步骤503,基站根据接收到的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 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矩阵;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发送端相关性矩阵计算得到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向量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BRS。
步骤504,基站在每个天线子阵列上将相应的BRS发送给UE。
步骤505,UE根据接收到的BRS选择天线子阵列。
步骤506,UE向基站反馈波束选择信息。
步骤507,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波束选择信息调度用户。
步骤508,基站向每个调度用户发送下行控制信令以触发每个调度用户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信号。
如图5所示,假设UE 1和UE K为调度用户,此时基站触发UE 1和UE K向基站发送A-SRS。
步骤509,每个调度用户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信号。
步骤510,基站基于接收到的第二上行信号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级联预编码。
步骤511,基站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每个调度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除了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基站还可以同时向调度用户发送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的信令配置信息,以用于UE的数据信道的相关解调。
步骤512,每个调度用户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检测,从中获得自身的数据。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UE侧进行多天线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信号,以使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波束赋形 后的下行参考信号BRS通过该天线子阵列发送给用户终端。
例如,第一上行信号为P-SRS。
步骤602,从基站接收BRS,根据接收到的BRS选择波束,并生成波束选择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UE接收到基站侧L个天线子阵列上发送的BRS,估计出每个B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从中选择出一个或者多个BRS,例如,选择RSRP最大的BRS,或者选择RSRP最大和次大的BRS。UE根据选择的BRS所占用的资源可以确定出这些BRS对应的波束。
进一步,UE根据是否获知基站侧的天线子阵列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生成不同的波束选择信息。具体为,若UE无法获知上述对应关系,则将所选择的BRS对应的波束标识作为波束选择信息反馈给基站。若UE预先获知上述对应关系,可以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由波束标识映射出天线子阵列标识,将其作为波束选择信息反馈给基站。
在另一实施例中,UE除了向基站反馈波束选择信息,还可以将所选择的BRS的RSRP一并发送给基站,以使基站可以参考UE所选择的BRS的RSRP进行用户调度。
步骤603,向基站反馈波束选择信息,以使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波束选择信息调度用户。
当该UE为调度用户时,进一步执行步骤604和605。
步骤604,从基站接收下行控制信令,并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信号,以使基站基于第二上行信号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每个调度用户。
步骤605,从基站接收预编码后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检测。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基站7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 基站700包括:
划分模块710,用于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
接收模块720,用于接收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估计模块730,用于根据接收模块720接收到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划分模块710划分出的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
波束赋形模块740,用于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估计模块730估计出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及,
发送模块750,用于将波束赋形模块740得到的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相应的天线子阵列发送给UE。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800的结构示意图。在图7所示模块的基础之上,基站800进一步包括调度模块760和预编码模块770。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模块720进一步用于:接收UE反馈的波束选择信息。相应地,调度模块760,用于根据接收模块720接收到的波束选择信息调度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调度模块760用于:根据波束选择信息确定UE选择的天线子阵列,根据调度均衡原则和UE选择的天线子阵列,将UE进行分组,得到与每个天线子阵列对应的一组待调度UE;为每组待调度UE确定出采用该组待调度UE对应的天线子阵列传输数据的调度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750进一步用于:向调度模块760确定的每个调度用户发送下行控制信令以触发每个调度用户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信号。接收模块720进一步用于:接收每个调度用户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
相应地,预编码模块770,用于基于接收模块720接收到的第二上 行信号对调度模块760确定的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发送模块750进一步用于:将预编码模块770得到的预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每个调度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编码模块770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号估计每个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所有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根据每个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计算得到针对每个调度用户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为线性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为非线性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模块770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线性预编码矩阵和所述非线性预编码矩阵,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两次预编码。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9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用户终端900包括:
发送模块910,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信号,以使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其中,所述基站的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表示不同发送端的无线传播信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该天线子阵列发送给用户终端;及,
接收模块920,用于从基站接收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900进一步包括:
选择模块930,用于根据接收模块920接收到的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选择波束,生成波束选择信息。
相应地,发送模块910进一步用于:向基站反馈选择模块930确定的波束选择信息,以使基站根据波束选择信息调度用户;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选择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终端选择的天线子阵列,根据调度均衡原则和所述用户终端选择的天线子阵列,将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得到与每个天线子阵列对应的一组待调度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910进一步用于:响应于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上行信号;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进行两次预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
所述接收模块920进一步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终端和基站中各处理模块的功能,可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终端和基站中各处理模块,可通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软件在用户终端和基站上的运行而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 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9)

  1. 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
    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其中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用于表示不同发送端的无线传播信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及,
    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该天线子阵列发送给所述UE。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包括:
    根据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计算得到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对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为发送端相关性矩阵,所述特征参数为与所述发送端相关性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和/或,与所述发送端相关性矩阵的次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UE反馈的波束选择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波束选择信息调度用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波束选择信息调度用户包括:
    根据所述波束选择信息确定所述UE选择的天线子阵列;
    根据调度均衡原则和所述UE选择的天线子阵列,将所述UE进行 分组,得到与每个天线子阵列对应的一组待调度UE;
    为每组待调度UE确定出采用该组待调度UE对应的天线子阵列传输数据的调度用户。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向每个调度用户发送下行控制信令以触发每个调度用户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上行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每个调度用户。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号估计每个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所有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
    根据每个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计算得到针对每个调度用户的第二预编码矩阵;
    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为线性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为非线性预编码矩阵;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包括:
    根据所述线性预编码矩阵和所述非线性预编码矩阵,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两次预编码。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每个调度用户包括:
    设置不同的发送时段,为每个天线子阵列指定一个发送时段;
    使用所述调度用户对应的天线子阵列在指定的发送时段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10.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多个指令模块,包括划分模块、接收模块、估计模块、波束赋形模块和发送模块;当所述指令模块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划分模块,用于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所述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其中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用于表示不同发送端的无线传播信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
    所述波束赋形模块,用于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及,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相应的天线子阵列发送给所述UE。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所述UE反馈的波束选择信息;
    所述基站进一步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波束选择信息调度用户。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束选择信息确定所述UE选择的天线子阵列,根据调度均衡原则和所述UE选择的天线子阵列,将所述UE进行分组,得到与每个天线子阵列对应的一组待调度UE;为每组待调度UE确定出采用该 组待调度UE对应的天线子阵列传输数据的调度用户。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向每个调度用户发送下行控制信令以触发每个调度用户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上行信号;
    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每个调度用户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
    所述基站进一步包括:
    预编码模块,用于基于接收到的第二上行信号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每个调度用户。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号估计每个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所有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
    根据每个调度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计算得到针对每个调度用户的第二预编码矩阵;
    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为线性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为非线性预编码矩阵;
    所述预编码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线性预编码矩阵和所述非线性预编码矩阵,对每个调度用户的数据进行两次预编码。
  16. 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多个指令模块,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当所述指令模块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 以下操作: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信号,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其中,所述基站的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表示不同发送端的无线传播信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该天线子阵列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及,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选择波束,生成波束选择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波束选择信息,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选择信息调度用户;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选择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终端选择的天线子阵列,根据调度均衡原则和所述用户终端选择的天线子阵列,将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得到与每个天线子阵列对应的一组待调度用户终端。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响应于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上行信号;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进行两次预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
    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19. 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可以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以下操作:
    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至少两个天线子阵列;
    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估计每个天线子阵列的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其中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用于表示不同发送端的无线传播信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及,
    对于每个天线子阵列,根据所述发送端相关性参数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波束赋形后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该天线子阵列发送给所述UE。
CN201780006068.2A 2016-01-21 2017-01-13 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Active CN108604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0786.9A CN106992805A (zh) 2016-01-21 2016-01-21 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CN2016100407869 2016-01-21
PCT/CN2017/071025 WO2017124967A1 (zh) 2016-01-21 2017-01-13 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4916A true CN108604916A (zh) 2018-09-28
CN108604916B CN108604916B (zh) 2021-07-30

Family

ID=5936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0786.9A Pending CN106992805A (zh) 2016-01-21 2016-01-21 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CN201780006068.2A Active CN108604916B (zh) 2016-01-21 2017-01-13 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0786.9A Pending CN106992805A (zh) 2016-01-21 2016-01-21 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61599B2 (zh)
CN (2) CN106992805A (zh)
WO (1) WO201712496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7671A (zh) * 2020-08-07 2020-11-1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12994773A (zh) * 2019-12-12 2021-06-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空中基站和无人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435A (zh) * 2017-11-24 2019-06-0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执行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40610A1 (en) * 2018-01-18 2019-07-25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non-linear precoding
CN111937319B (zh) * 2018-04-04 2022-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0838862B (zh) * 2018-08-17 2022-06-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182561A (zh) * 2018-11-12 2020-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015249B (zh) * 2019-12-20 2022-09-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非码本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3315555B (zh) * 2020-02-27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EP4318968A4 (en) * 2021-03-31 2024-06-0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NETWORK OF OAM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727388B (zh) * 2021-11-01 2022-01-18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一种基于定向监听的信道使用方法及系统
CN117479222A (zh) * 2022-07-18 2024-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405350B (zh) * 2023-06-09 2023-10-20 清华大学 一种超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1663A (zh) * 2005-09-30 2007-04-04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天线信道复用的方法及波束赋形的方法
CN101359947A (zh) * 2007-07-30 2009-02-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天线阵列系统的广播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JP2015513257A (ja) * 2012-02-23 2015-04-30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大規模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多重入力多重出力通信方法
US20150124738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in systems employing an array-of-subarrays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CN105210306A (zh) * 2013-05-10 2015-12-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选择发送和接收波束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8525B2 (ja) * 2011-01-31 2014-04-2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JP6073073B2 (ja) * 2012-05-10 2017-0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4039017A (zh) * 2013-03-06 2014-09-10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调度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1663A (zh) * 2005-09-30 2007-04-04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天线信道复用的方法及波束赋形的方法
CN101359947A (zh) * 2007-07-30 2009-02-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天线阵列系统的广播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JP2015513257A (ja) * 2012-02-23 2015-04-30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大規模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多重入力多重出力通信方法
CN105210306A (zh) * 2013-05-10 2015-12-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选择发送和接收波束的设备和方法
US20150124738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in systems employing an array-of-subarrays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KHALEGHI BIZAKI等: "Power Loading by Minimizing the Average Symbol Error Rate on MIMO THP Systems",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773A (zh) * 2019-12-12 2021-06-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空中基站和无人机
CN111917671A (zh) * 2020-08-07 2020-11-1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11917671B (zh) * 2020-08-07 2023-11-1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2805A (zh) 2017-07-28
CN108604916B (zh) 2021-07-30
WO2017124967A1 (zh) 2017-07-27
JP6961599B2 (ja) 2021-11-05
JP2019508941A (ja) 2019-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4916B (zh) 多天线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US1168925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95759B (zh) Hybrid beamforming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etwork equipment
US9124327B2 (en) Channel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8476054B (zh) 发送波束标识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US10630353B2 (en) Two-stage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953672B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信道信息反馈的方法及终端
JP5809130B2 (ja) Mimo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通信するための方法
KR20200004860A (ko) 다중-사용자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에 대한 간섭 측정들 및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KR102202364B1 (ko)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단말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JP201113043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マルチユーザmimoの伝送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CN110958097B (zh) Csi的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9276658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MIMO network
US9602178B2 (en) Joint precoder and receiver design for MU-MIMO downlink
US1148303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precoding
KR101752327B1 (ko)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1290918B1 (ko) 다중 셀 환경에서 간섭 정렬 기법을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
US110702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716856B (zh) 闭环大规模mimo系统架构
CN103067064B (zh) 预编码矢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547079B (zh) 空分复用多址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