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4825B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4825B
CN108604825B CN201680079942.0A CN201680079942A CN108604825B CN 108604825 B CN108604825 B CN 108604825B CN 201680079942 A CN201680079942 A CN 201680079942A CN 108604825 B CN108604825 B CN 108604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harging
wireless charging
bas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99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4825A (zh
Inventor
张奎
郑立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4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4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1)及充电底座(2)。无线充电终端(1)包括终端线圈(14),用于与充电底座(2)通过电磁感应为所述无线充电终端(1)充电;终端温度传感器(13),用于获取无线充电终端(1)的温度;终端处理器(11),用于当温度超过预设的关机温度阈值时,向终端线圈控制器(12)发送关机通知;终端线圈控制器(12)用于接收该关机通知,并向充电底座(2)发送停止充电指令,以使得充电底座(2)中断与终端线圈控制器(12)的通讯,以停止充电;终端处理器(11)控制无线充电终端(1)关机。由于温度检测过程,在温度过高时会停止充电并自动关机,充电底座(2)停发信息使得无线充电终端(1)不会被激活开机,从而能够在关机状态下降温,解决无线充电过程中发热量大导致设备反复重启很可能引发事故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有线充电的线缆束缚越来越在意,借此无线充电技术得以高速发展。
现有的无线充电多采用电磁感应式充电方式,其充电效率绝大部分不超过60%,并且在充电的过程中,至少40%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热量,再加上60%的有效能量在充电过程中绝大部分也会转化成热量,使得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非常突出;另外,由于无线充电终端的设备本身比较小,热耗不容易散发出去,尤其是支持无线充电的可穿戴产品,在充电过程中热问题更为突出。
此外,由于很多可穿戴设备都不支持关机充电,在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采用无线充电会使得可穿戴设备的温度迅速升高到关机临界温度,在不支持关机充电的情况下,只要可穿戴设备放在通电的充电底座上,可穿戴设备就会重新开机,由于开机阶段热耗很严重,会使得可穿戴设备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可穿戴设备又会由于温度过高关机,而由于可穿戴仍旧在通电的充电底座上,会再次开机,从而导致可穿戴设备反复重启,温度持续升高,最终很可能引发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来解决现有技术无线充电过程中发热量大导致设备反复重启很可能引发事故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终端,该无线充电终端内设有终端线圈、与该终端线圈连接并用于控制该终端线圈的终端线圈控制器、与终端线圈控制器连接的终端处理器以及与终端处理器连接的终端温度传感器,该终端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该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终端线圈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通过与充电底座的电磁感应在终端线圈中产生电流为无线充电终端充电,另一方面该终端线圈也是一个接收器,能够接收充电底座发出的指令,具体的,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当终端处理器发现终端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超过预设的关机温度阈值时,会向终端线圈控制器发送关机通知,而终端线圈控制器会根据该关机通知产生停止充电指令,并通过终端线圈将该停止充电指令发送给充电底座,使得充电底座能够根据该停止充电指令中断与终端线圈控制器的通讯,以达到停止充电,随后,无线充电终端会在终端处理器的控制下关机。可以看出,由于无线充电终端会一直采集自身温度,当自身温度达到关机温度阈值时,会向终端线圈控制器发送关机通知,表示无线充电终端准备关机了,之后终端线圈控制器会向充电底座发送停止充电指令,使得无线充电断开,类似有线充电过程拔掉数据线,使得在关机之前或者关机的同时充电底座就会停止充电,且充电底座不会向无线充电终端发送任何信息,因此无线充电终端不会被激活开机,从而能够关机状态下降温,进而解决现有技术无线充电过程中发热量大导致设备反复重启很可能引发事故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线圈控制器发送停止充电指令的过程是首先由终端线圈控制器接收关机通知,之后由终端线圈控制器通过终端线圈向充电底座发送停止充电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线圈控制器还接收来自充电底座的恢复充电指令,而后终端控制器会根据恢复充电指对无线充电终端进行开机。可以看出,终端何时开机是由充电底座何时恢复充电而定的,充电底座在决定恢复充电后便向终端发送回复充电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终端内的温度传感器实际位于无线充电终端的电池处或者所述无线充电终端上与穿戴者相接触的一侧,由于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易发热,而电池过热往往会导致自燃或者爆炸等较为严重的后果,其次,设置在于传达者相接触的一侧是为了便于检测无线充电终端表面的温度,从而能够在温度达到人体接受温度之前就能够停止充电,防止出现烫伤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充电底座,包括底座线圈和与底座线圈连接并控制所述底座线圈的底座线圈控制器,其中,底座线圈主要用于通直流电以产生电磁场,以及还用于接收无线充电终端发出的停止充电指令;
底座线圈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停止充电指令断开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之间的通讯,以停止充电。可以看出,该充电底座能够配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无线充电终端实现温度过高停止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底座内也设置有与底座线圈控制器连接的底座温度传感器,该底座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底座与无线充电终端相接触的位置,主要用于检测无线充电终端的表面的温度,此设置主要用于充电底座在检测到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降到合适的范围后可以重新启动充电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中,无线充电终端首先会获取自身的温度,在自身温度超过预设的关机温度阈值时,该无线充电终端会向充电底座发送停止充电指令,以使得充电底座在接收到停止充电指令后,会根据该指令终端与无线充电终端之间的通讯,以停止充电,从而实现在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过高后能够及时停止充电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终端还会根据恢复充电指令后恢复充电并开机,由于在在停止充电后,充电底座并不会处于关机休眠状态,还是持续监测与充电底座相接触的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只要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到达预设的冷却温度阈值时,充电底座会向无线充电终端发送恢复充电指令,从而实现无线充电终端在较为恶劣且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能够充至预设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中,充电底座首先接收到停止充电指令,之后会根据该停止充电指令断开与无线充电终端之间的通讯,以停止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停止充电后,充电底座并不会处于关机休眠状态,还会持续监测与充电底座相接触的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只要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到达预设的冷却温度阈值时,充电底座会向无线充电终端发送回复充电指令,之后无线充电终端在接收到该恢复充电指令后便会恢复充电并开机,结合前述降温停止充电能够保证无线充电终端在较为恶劣且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能够充至预设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终端的一个实施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底座的一个实施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无线充电终端与充电底座之间的一个配合实施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无线充电终端与充电底座之间的另一个配合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来解决现有技术无线充电过程中发热量大导致设备反复重启很可能引发事故的问题。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电磁感应方式,在初级线圈上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或者变化的直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其传输功率在几瓦到十几瓦的范围,充电转换效率高,但是充电距离近,一般为数毫米到数厘米之间,需要特定的摆放位置的发送端与接收端才能精确充电。第二种是磁场共振方式,该方式的原理在于当发送端能量遇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接收端,便会由于共振效应进行电能传输,该方式的传输功率一般在千瓦级别,传输距离从数厘米到数米之间,尤其适合远距离大功率充电,充电转换效率较低,其次,由于功率大,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适合用作无线充电终端类设备。第三种是无线电波式,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电磁波转换为电流,通过电路传输电流,其传输功率在毫瓦级别,但是传输距离可达到10米以上,非常适合远距离小功率的充电,但是目前其能量转换效率非常低,用作无线充电终端的充电需要时间太长。因此应用在终端无线充电领域主要是采用电磁感应式,例如Qi无线充电标准便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式充电,在充电底座内设发射线圈,无线充电终端内设接收线圈,两个线圈共同构成一个电磁耦合感应器。发射线圈上通变化的直流电产生磁场,对附近的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可用于为移动设备供电或为电池充电。
Qi标准的无线充电系统由发射端设备(充电底座)和接收端设备(无线充电终端)组成。发射端设备包含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发射器将提供用以接收的能量。接收端设备包含一个接收器用来提供电能给负载(如电池),接收器还将为发射器提供信息。发射器内有能量转换单元,将电能转换为无线能源信号,接收器内的能量收集单元则将无线能源信号转换为电能。接收器将根据需要将电能输送至负载,发射器根据接收器的需要适配能量传递。
此外,为了保证无线充电过程的顺利进行,接收端设备需要对发射端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控,并能够随时接收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指令或者向接收端发送指令;即,无线充电过程中还伴随着发射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的通讯,发射端设备的发射器与接收端设备的接收器分别为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其具体的通讯过程可以是,由充电底座生成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调制在电磁波上并通过初级线圈发送给次级线圈,由次级线圈接收到该电磁波后解调取出其中的数据包并由无线充电终端处理。Qi无线充电标准中,发射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包的种类有很多,例如,用于发射端设备与接收端之间相互识别Qi协议版本的识别数据包;又例如,使得接收端设备能监测发射端设备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数据包;又例如接收端设备发出的用于指示给发射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当前充电状态的充电状态数据包等,通过这些数据包的传输能够使得无线充电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下面对现有无线充电终端的充电流程进行介绍。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底座内设置有底座线圈控制器和底座线圈,无线充电终端内设有终端线圈、终端线圈控制器以及处理模块,当然,该终端线圈控制器还会连接至终端的充电模块。具体充电过程为,首先充电底座通电,由底座线圈控制器控制底座线圈工作,通过该底座线圈向终端线圈发送充电指令,终端线圈控制器通过终端线圈接收该充电指令,激活充电功能,为终端系统供电,并通过充电模块对无线充电终端内的电池进行充电。
在此过程中,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热量,会使得终端温度逐渐升高,尤其是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很容易达到无线充电终端关机温度,一般来说,无线充电终端的电池保护温度较低,实际使用过程中,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达到这个温度,一旦超过这个温度便很可能发生危险,此时就需要对无线充电终端进行关机,让电池处于非工作状态下降温,但是由于充电底座内的底座线圈在底座充电控制器的控制下持续工作,相当于有线充电过程中一直为终端插上了充电线,这时即便终端关机,也会由于充电线连接到终端通电而使得终端被激活开机;此情形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支持关机充电的终端,这类终端在关机充电的情况下会自行启动到工作用的操作系统,而这个启动过程在相同的时间下会消耗比正常使用更多的电量,因此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得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非但没有因为关机降温,反而由于重新启动温度可能进一步升高,极易出现才刚进入操作系统便立即自动关机,或者温度上升太快,还未进入操作系统终端便会自动关机,对于无线充电终端来说,此类情形下,无线充电终端关机后由于底座线圈仍在工作,又会激活使得无线充电终端开机,从而陷入关机到开机的循环,如此便会使得温度上升很快,很容易造成热熔短路甚至起火,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事故的问题。
可以看出,现有技术由于此问题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合理的充电底座的控制机制,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充电底座和无线充电终端之间的充电过程进行适当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终端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以图2为基础并结合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终端进行描述,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终端的一个实施例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无线充电终端与充电底座之间的一个配合实施例图,该无线充电终端1可包括:终端线圈14、与所述终端线圈14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终端线圈14的终端线圈控制器12、与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12连接的终端处理器11以及与所述终端处理器11连接的终端温度传感器13其中,
终端线圈14,用于工作时与充电底座通过电磁感应在所述终端线圈14中产生电流为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充电;
终端温度传感器13,用于获取所述无线充电终端1的自身温度,
终端处理器11,在当无线充电终端1自身温度超过预设的关机温度阈值时,终端处理器11会向终端线圈控制器12发送关机通知;
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12根据接收的关机通知,向所述充电底座2发送停止充电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底座2中断与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12的通讯,以停止充电;
所述终端处理器11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关机。
可以理解的是,在Qi无线充电标准中,无线充电过程伴随着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相互发送的信号,这些信号使得发送端与接收端能够知晓对方的信息,当信号停止发送时时,便会出现停止充电。
可选的,该终端线圈控制器12接收关机通知并停止充电指令的操作实际可以是,终端线圈控制器12接收所述关机通知;终端线圈控制器12通过所述终端线圈14向所述充电底座2发送停止充电指令。
可以看出,实际终端线圈控制器12与充电底座2之间的通讯是通过终端线圈14进行的,该终端线圈14在充电过程中为接收线圈,在发送停止充电指令时则作为发射线圈。
其中,该终端线圈控制器12上还连接有为无线充电终端供电的充电模块15,该充电模块15实际为无线充电终端的电源管理模块的一个部分,主要用于控制充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在终端线圈控制器12将电能输入所述充电模块15后,由该充电模块15为无线充电终端1的各器件供电,并未无线充电终端1内的与充电模块15连接的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12还用于接收并根据来自充电底座2的恢复充电指令恢复充电;
所述终端处理器11还用于根据所述恢复充电指令执行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开机。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在充电过程中,用户不可能时刻在无线充电终端旁关注设备,因此当无线充电终端的自身温度过高关机后,应当能够在恢复到正常温度后自行开机继续充电,最终用户能够得到充电完成的无线充电终端,而不是充电过程因为温度过高断开充电而未充到预定电量的无线充电终端。
可选的,针对可穿戴设备时,该温度传感器13设置的位置会与在普通终端内有所不同,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其一,由于其体积较小,电池占用空间比例却不小,在终端温度升高时,其电池很容易达到预设的关机温度,从而引起自动关机,因此,将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电池附近检测电池温度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由于其穿戴的特殊性,需要与用户接触,而用户的温度耐受性也不高,过高的温度就可能出现烫伤等问题,因此在可穿戴设备与用户的接触处也可设置温度传感器13,并将自动关机的温度设置到不会烫伤用户的温度,从而能够保证用户与可穿戴设备的接触处不会发生烫伤问题。
此外,可选的,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13的精度,可以选用热敏电阻器作为温度传感器13,当然,除了热敏电阻器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电阻温度计,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底座的一个实施例图,该充电底座2可包括底座线圈22和与该底座线圈22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底座线圈22的底座线圈控制器21,该底座线圈22用于接收无线充电终端1发送的停止充电指令,该底座线圈控制器21根据所述停止充电指令断开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1的通讯,以停止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该充电底座2可以通过底座线圈22接收无线充电终端1发出的停止充电指令,底座线圈控制器会根据该停止充电指令断开与无线充电终端1之间的通讯,即不在对底座线圈通直流电,相当于有线充电中拔掉充电线,此时,无线充电终端1关机也不会被底座线圈22所激活,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终端1关机降温的目的。
可选的,充电底座2还包括设于所述充电底座2上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1相接触的位置的底座温度传感器23,底座温度传感器23与底座线圈控制器21相连接,底座温度传感器23用于检测所述无线充电终端1的温度;
所述底座线圈控制器21在当所述接触温度达到预设的冷却温度阈值时,通过底座线圈22向所述无线充电终端1发送恢复充电指令。
可以立理解的是,该底座温度传感器23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2相接触的所述无线充电终端1的温度,该温度能够反映出无线充电终端1当前的温度,因此只要预设一冷却温度阈值,即只要到达或者低于该冷却温度阈值时如无线充电终端1即可开机继续充电,此时,只要无线充电终端1冷却至此冷却温度阈值即可使得底座线圈控制器21产生恢复充电指令,并通过底座线圈22发送至无线充电终端1,从而恢复对无线充电终端的供电,无线充电终端会由于该恢复充电指令而进行开机,从而达到无人值守即可自动为无线充电终端1充至预设的电量值。
需要说明的是,此方式除了对应正常的充电环境,尤其可针对高温环境下的无线充电终端1,在此环境中,无线充电终端1即便处于关机状态,其温度仍旧相对较高,从而在反复重启的过程中极易过热产生事故,此外,上述场景还主要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无线充电,由于可穿戴设备的体积较小,且往往采用密封的方式设计,内部热量不容易及时排除,积累热量情况较为常见,因此反复重启更易过热产生事故。
可选的,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13的精度,可以选用热敏电阻器作为温度传感器13,当然,除了热敏电阻器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电阻温度计,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通过图2至图4所示,无线充电终端1会一直采集自身温度,当自身温度达到关机温度阈值时,会向终端线圈控制器12发送关机通知,表示无线充电终端1准备关机了,之后终端线圈控制器12会向充电底座2发送停止充电指令,使得无线充电断开,类似有线充电过程拔掉数据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终端关机后充电底座持续工作,此现有技术相当于为关机的设备插入充电数据线,会使得设备开机,设备开机过程发热量大,可能刚开机就由于温度过高关闭,从而出现反复重启,可能引发事故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关机之前就停止充电,因此设备不会被激活开机,从而能够关机状态下降温。
上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终端和充电底座进行了介绍,下面以一个实际的充电过程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无线充电终端与充电底座之间的另一个配合实施例图,该图中包括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终端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充电底座,该充电过程具体可为:
501、在无线充电状态下,无线充电终端检测到自身温度超过关机温度阈值;
502、无线充电终端向充电底座发送停止充电指令。
该停止充电指令的的生成过程是由无线充电终端内的终端处理器首先生成关机通知并发送至无线充电终端内部的终端线圈控制器,而后由终端线圈控制器接收到该关机通知后,生成停止充电指令,并通过终端线圈发送至充电底座。
503、充电底座在接收到停止充电指令后停止发Ping包,并断开与无线充电终端的通讯;
504、无线充电终端断开与底座线圈模块的通讯;
505、无线充电终端关机。
步骤501至步骤505为无线充电终端检测自身温度超过关机温度阈值时的关机操作流程,在完成此流程后,无线充电终端便可进行降温。
下面步骤506至步骤59是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降到冷却温度阈值时,无线充电终端自动开机的过程:
506、充电底座检测到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达到冷却温度阈值;
507、充电底座向无线充电终端发送Ping包,并发送恢复充电指令;
508、无线充电终端接收到恢复充电指令后恢复与底座线圈模块的通讯,并恢复对无线充电终端的系统供电;
509、在恢复供电后,无线充电终端开机。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无线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包括终端线圈、与所述终端线圈连接并控制所述终端线圈的终端线圈控制器、与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连接的终端处理器以及与所述终端处理器连接的终端温度传感器:其中,
所述终端线圈,用于与充电底座通过电磁感应在所述终端线圈中产生电流为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充电;
所述终端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
所述终端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超过预设的关机温度阈值时,向终端线圈控制器发送关机通知;
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关机通知,并向所述充电底座发送停止充电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底座根据所述停止充电指令中断与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的通讯,以停止充电,防止所述无线充电终端被激活开机;
所述终端处理器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关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关机通知,并向所述充电底座发送停止充电指令包括:
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接收所述关机通知;
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通过所述终端线圈向所述充电底座发送停止充电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线圈控制器接收来自充电底座的恢复充电指令;
所述终端处理器根据所述恢复充电指令执行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开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为可穿戴设备,所述终端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的电池处或者所述无线充电终端上与穿戴者相接触的一侧。
5.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底座线圈和与所述底座线圈连接并控制所述底座线圈的底座线圈控制器;
所述底座线圈用于,通电以产生电磁场;
所述底座线圈还用于接收无线充电终端发出的停止充电指令;
所述底座线圈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停止充电指令断开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之间的通讯,以停止充电,防止所述无线充电终端被激活开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
与所述底座线圈控制器连接的底座温度传感器,所述底座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充电底座上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相接触处的位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
所述底座线圈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冷却温度阈值时,向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发送恢复充电指令。
7.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充电终端获取自身温度;
当自身温度超过预设关机温度阈值时,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向充电底座发送停止充电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底座根据所述停止充电指令中断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之间的通讯,以停止充电,防止所述无线充电终端被激活开机;
无线充电终端关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充电终端接收来自充电底座的恢复充电指令;
所述无线充电终端根据所述恢复充电指令恢复充电并开机。
9.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充电底座接收来自无线充电终端的停止充电指令;
所述充电底座根据所述停止充电指令断开与所述无线充电终端之间的通讯,以停止充电,以便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关机并防止所述无线充电终端被激活开机;
充电底座检测与所述充电底座相接触的所述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
当所述无线充电终端的温度到达预设的冷却温度阈值时,所述充电底座向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发送恢复充电指令,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终端根据所述恢复充电指令恢复充电并开机。
CN201680079942.0A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 Active CN108604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4496 WO2018081997A1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4825A CN108604825A (zh) 2018-09-28
CN108604825B true CN108604825B (zh) 2021-08-13

Family

ID=62075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9942.0A Active CN108604825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4825B (zh)
WO (1) WO20180819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6827A (zh) * 2018-11-05 2020-05-1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自移动设备的充电及保护/节能的方法、充电站及系统
CN110912275B (zh) * 2019-10-30 2023-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104092B (zh) * 2020-05-22 2022-08-23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无线充电的管理方法、颈部按摩仪和移动设备
EP4228117A4 (en) * 2020-10-16 2024-05-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HEADPHONE CHARGING CASE, CHARGING CAS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112671610B (zh) * 2020-12-23 2022-08-23 艾体威尔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ocket的无线底座信号检测系统及方法
TWI780957B (zh) * 2021-09-06 2022-10-11 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系統及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7084B2 (en) * 2013-03-13 2017-05-30 Nxp Usa, In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4052028B (zh) * 2013-03-13 2019-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通信终端及其电池过温检测与保护装置
CN103269092B (zh) * 2013-03-28 2016-04-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方法和无线充电器
KR102147550B1 (ko) * 2014-02-17 2020-08-24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US10014733B2 (en) * 2014-08-28 2018-07-03 Apple Inc. Temperatur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system
CN105958565A (zh) * 2016-05-10 2016-09-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控制器、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4825A (zh) 2018-09-28
WO2018081997A1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4825B (zh)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
US1133612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by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i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US100332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charging during mode transition of a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device
KR102363631B1 (ko) 무선 충전에서의 이상 상황 방지 방법
EP3282546B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unit,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unit,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US10797507B2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therefor
KR102039350B1 (ko) 무선 전력 수신기에서 비정상 상태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US10418860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load of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i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US20190148987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5515617B (zh) 在无线充电网络中传输/接收ptu存在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KR101897634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및 각각의 제어 방법
US1078470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power i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unit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unit
CN109699195B (zh) 无线电力发送器、无线电力接收器及其操作方法
KR101063156B1 (ko) 무접점 충전제어장치 및 충전제어방법
KR102423599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및 상기 무선 전력 송신기의 제어 방법
JP6925873B2 (ja) 非接触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受電方法
CN105576853A (zh) 无线充电的异物检测装置及方法
US20130335019A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7134346A1 (en)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battery
KR102426688B1 (ko) 무선 충전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CN112467833A (zh) 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
CN114665545A (zh) 储能设备的电能输出方法及储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