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7833A - 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7833A
CN112467833A CN202011303201.0A CN202011303201A CN112467833A CN 112467833 A CN112467833 A CN 112467833A CN 202011303201 A CN202011303201 A CN 202011303201A CN 112467833 A CN112467833 A CN 112467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ed
detection module
power
electric qua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32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敏
赵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nkpo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nkpo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nkpo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nkpo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032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78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7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7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涉及技术领域无线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位于充电座上,并在所述待充电设备位于所述充电座上时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获取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当前电量不够的待充电信号;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收到的待充电信号发出控制指令;以及第一充电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为所述移动设备充电。旨在保持移动设备电量充足的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

Description

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手持设备的流行,越来越多的手持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手持设备与外部设备的电力传输及通信仅限于借助连接器作为物理连接,这样每次对手持设备进行充电或者数据传输时都需要经过依次物理插拔的动作极其不方便,同时物理插拔机连接设备会有生锈、灰尘、放水、电器安全等诸多问题,并且多次插拔设备会造成设备寿命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107070550A于2017年8月18日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与数据交互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外部主体设备和手持设备,所述外部主体设备与所述手持设备无线连接;所述外部主体设备包括第一主控模块、第一光通讯模块以及无线发射模块;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光通讯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的接收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光通讯模块通过光的方式与所述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以及控制所述无线发射模块通过磁感应的方式对所述手持设备发送电能;所述手持设备包括第二主控模块、第二光通讯模块以及无线接收模块;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光通讯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接收端与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二光通讯模块通过光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光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交互,以及控制所述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发送的电能。
其虽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的问题,但其在完成充电后一直保持充电状态,不利于电池的养护,同时浪费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控制系统,旨在保持移动设备电量充足的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位于充电座上,并在所述待充电设备位于所述充电座上时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 ,获取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当前电量不够的待充电信号;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收到的待充电信号发出控制指令;第一充电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为所述移动设备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
第二充电单元,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进行管理;
电源检测模块,根据第二控制单元的检测指令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进行检测;
第二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电源监测模块检测的当前电量信息,并在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发送所述待充电信号给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并开启所述第二充电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在收到第一检测模块发送的通信信号之后,向所述电源检测模块发出检测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检测模块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开启第二充电单元时,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进行监控,并在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到达满电状态时,通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关闭所述第二充电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关闭所述第二充电单元的同时,向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发出满电信号,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接收所述满电信号后,断开第一充电单元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在所述待充电设备位于所述充电座上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时,若预设时长内未获取到所述待充电信号或满电信号,则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池电压、放电电流、剩余电量以及电池温度的自检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单元具有多个不同的功率充电电路,所述待充电信号包括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数值或者电量等级,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电路数值或电量等级控制不同的功率充电电路为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数值或者电量等级越低,则对应所述充电电路的功率越大。
进一步的,所述待充电设备与充电座之间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充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第一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位于所述充电座上,当待充电设备与所述充电座连接时,获取待充电设备的电量,并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当电量处于满电状态时,不充电;使得在保持待充电设备电铃充足的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位于充电座上,并在所述待充电设备位于所述充电座上时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获取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当前电量不够的待充电信号;第一控制单元100,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00收到的待充电信号发出控制指令;第一充电单元20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为所述移动设备充电。
具体的,待充电设备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便携式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本申请中所指的待充电设备是指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由于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次数少,放置时间长,为了保证全自动体外除颤仪始终处于可使用状态且当全自动体外除颤仪满电量时,切断充电电源,避免长时间接电缩短电池寿命,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在充电座上设置接触式开关,当全自动体外除颤仪与所述接触式开关接触后,第一检测模块300识别全自动体外除颤仪连接在充电座上。当然根据设计的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检测手段进行检测,使得充电座能识别全自动体外除颤仪,例如,第一检测模块300通过感应线圈的电容变化检测是否有全自动体外除颤仪连接于充电座上,当检测到全自动体外除颤仪与充电座分离时,第一检测模块300进入待机模式,继续等待全自动体外除颤仪与充电座完成连接,此时第一充电单元200处于关闭状态。
当检测到全自动体外除颤仪放置于充电座上时,第一检测模块300与全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通信,该通信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交互,例如无线蓝牙、红外线、以及电磁感应等,采用上述通信方式能保证数据稳定的传输,同时数据量小,功耗低,节约电能。第一检测模块300获取全自动体外除颤仪发送的当前电量不够的待充电信息,此时,通过第一控制单元100向第一充电单元200发送控制指令,打开第一充电单元200,完成对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充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检测模块300实时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位于所述充电座上,在待充电设备尚未与充电座连接时,保持第一充电单元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减少电能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当待充电设备与所述充电座连接时,第一检测模块300获取待充电设备的电量,并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当电量处于满电状态时,不进行充电;使得在保持待充电设备电量充足的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
第二充电单元500,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进行管理;
电源检测模块600,根据第二控制单元400的检测指令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进行检测;
第二控制单元400,获取所述电源监测模块检测的当前电量信息,并在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发送所述待充电信号给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00,并开启所述第二充电单元500。
具体的,全自动体外除颤仪包括对其自身进行充电管理的第二充电单元500,在对全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充电前,第二充电单元500保持关闭状态。电源检测模块600,当第一检测模块300检测到全自动体外除颤仪连接在充电座上时,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电源检测模块600获取自身的电量信息。第二控制单元400获取电源检测模块600获取的电量信息后对其进行电量剩余判断,当电量低于预设的电量时,发送待充电信号给第一检测模块300,并打开自身的第二充电单元500。当电量处于满电状态时,第二充电单元500保持关闭状态。
其中,预设的电量可以分为满电时电量值、可使用时电量值、不可使用时电量值三种。当然根据设计的需要也可以划分为更多的等级,例如满电时电量值、可多次使用时电量值、可单次使用时电量值以及不可使用时电量值等,将电量与预设的状态进行拼接,根据预设的状态进行不同的充电方式。本文中所述的状态包括快充电、慢充电以及不充电三种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电量的不同电量值与电量值相对应的充电状态,实现对全自动体外除颤仪不同的充电操作,满足对全自动体外除颤仪不同的充电需求,同时只有当除颤仪需要充电时,才打开第二充电单元500,降低了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电能内耗,延长了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在充电过程中出现危险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0在收到第一检测模块300发送的通信信号之后,向所述电源检测模块600发出检测指令。
具体的,当第一检测模块300检测到全自动体外除颤仪连接在充电座上时,电源检测模块600才获取电源的电量信息,避免频繁的检测电池电量信息,降低了电能的消耗。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检测模块600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0开启第二充电单元500时,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进行监控,并在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到达满电状态时,通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0关闭所述第二充电单元500。
具体的,电源检测模块600在所述第二充电单元500开启后实时检测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电量状态,当其电量处于未饱满状态时,保持第二充电单元500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对其进行充电;当其电量处于满电状态时,关闭第二充电单元500,降低能耗,延长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时间。当第二充电单元500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例如在实测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一次充满电的时间为一天时,当第二充电单元500连续打开两天或者更长时间时,第二控制单元400发出报警信息,提示第二充电单元500可能存在故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电量处于满电状态时,直接关闭第二充电单元500,降低了其自身的电能消耗,延长了其使用的时间,避免电池的过饱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0关闭所述第二充电单元500的同时,向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00发出满电信号,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00接收所述满电信号后,断开第一充电单元200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连接。
具体的,第二控制单元400关闭第二充电单元500的同时,想第一检测模块300发出已经充满的满电信号,第一检测模块300接受到满电信号后,直接关第一充电单元20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第二充电单元500的使用符合,同时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00在所述待充电设备位于所述充电座上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时,若预设时长内未获取到所述待充电信号或满电信号,则进行报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自动体外除颤仪长时间充电未接受到充满电信号时,进行报警,提高了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池电压、放电电流、剩余电量以及电池温度的自检模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电池电压、放电电流、剩余电量以及电池温度来检测其工作状态,保证全自动体外除颤仪能稳定的工作,使其在工作时,能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单元200具有多个不同的功率充电电路,所述待充电信号包括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数值或者电量等级,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00根据所述电路数值或电量等级控制不同的功率充电电路为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充电单元200具备多个不同的功率充电电路,其根据待充电信号中的电量数值或者电量的等级适配不同功率的充电电路,实现对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不同充电速度的控制,在减少充电时间的同时保护电池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数值或者电量等级越低,则对应所述充电电路的功率越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电量等级或者电路数值越低,与其对应的功率越大,通过大功率的电路实现对其快速充电,保证全自动体外除颤仪能快速投入到第二次的使用当中,提高其适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待充电设备与充电座之间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充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有线连接的连接端出现老化、锈蚀。采用无线的方式,便于延长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寿命,保证其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其中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是小功率的无线充电技术,例如QI等,也可以时大功率的无线充电技术,同时可以通过两个无线充电模块来减小无线充电设备损坏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位于充电座上,并在所述待充电设备位于所述充电座上时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 ,获取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当前电量不够的待充电信号;
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收到的待充电信号发出控制指令;以及
第一充电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
第二充电单元,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进行管理;
电源检测模块,根据第二控制单元的检测指令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进行检测;
第二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电源监测模块检测的当前电量信息,并在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发送所述待充电信号给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并开启所述第二充电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在收到第一检测模块发送的通信信号之后,向所述电源检测模块发出检测指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检测模块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开启第二充电单元时,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进行监控,并在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到达满电状态时,通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关闭所述第二充电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关闭所述第二充电单元的同时,向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发出满电信号,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接收所述满电信号后,断开第一充电单元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在所述待充电设备位于所述充电座上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时,若预设时长内未获取到所述待充电信号或满电信号,则进行报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池电压、放电电流、剩余电量以及电池温度的自检模块。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单元具有多个不同的功率充电电路,所述待充电信号包括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量数值或者电量等级,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电路数值或电量等级控制不同的功率充电电路为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数值或者电量等级越低,则对应所述充电电路的功率越大。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与充电座之间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充电。
CN202011303201.0A 2020-11-19 2020-11-19 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24678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3201.0A CN112467833A (zh) 2020-11-19 2020-11-19 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3201.0A CN112467833A (zh) 2020-11-19 2020-11-19 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7833A true CN112467833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37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3201.0A Pending CN112467833A (zh) 2020-11-19 2020-11-19 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783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18038U (zh) * 2011-08-26 2012-05-09 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及充电设备
CN107351716A (zh) * 2017-07-27 2017-11-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109742833A (zh) * 2018-12-15 2019-05-10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发射端、接收端、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方法
CN111555415A (zh) * 2020-06-24 2020-08-18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无线充电的控制系统、充电站无线供电的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18038U (zh) * 2011-08-26 2012-05-09 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及充电设备
CN107351716A (zh) * 2017-07-27 2017-11-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109742833A (zh) * 2018-12-15 2019-05-10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发射端、接收端、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方法
CN111555415A (zh) * 2020-06-24 2020-08-18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无线充电的控制系统、充电站无线供电的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1798B2 (en) Method, apparatus for emergency power supply and device associated thereto
CN102355037B (zh) 用于向多个电力接收设备无线传输电力的装置
CN102593540B (zh) 一种电池激活方法、模块及终端
CN203135541U (zh) 一种具有无线移动充电功能的装置
US20150050881A1 (en) Wireless power charger
KR20090056545A (ko) 멀티무접점충전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AU2015219706A1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abnormality during wireless charging
CN108604825B (zh)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终端及充电底座
KR101063156B1 (ko) 무접점 충전제어장치 및 충전제어방법
EP3591793A1 (en) Arbitrary rapid-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283238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CN104283239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CN103986040A (zh) 一种自动断电的usb充电连接线及其应用
CN105762898A (zh) 一种智能手机充电器
KR100971734B1 (ko) 멀티무접점충전이 가능한 무접점전력전송장치
CN107585690A (zh) 车载高压预警装置及实现方法
EP3518371B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n the basis of back cover-type mobile power supply
CN209948723U (zh) 一种具有双向充电功能的快充无线移动电源
CN112467833A (zh) 基于充电座的充电控制系统
WO2017134346A1 (en)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battery
CN104184179A (zh) 一种电池控制方法、装置和无线终端
CN204559373U (zh) 一种新型智能快速供电的无线电源适配器
CN211958825U (zh) 一种智能数据线控制系统
CN103715726A (zh) 用于ac充电器的充电装置及方法
CN110504729B (zh) 一种锂电池供电方法、存储介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