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2447A - 充电装置及位置偏移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及位置偏移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2447A
CN108602447A CN201680080902.8A CN201680080902A CN108602447A CN 108602447 A CN108602447 A CN 108602447A CN 201680080902 A CN201680080902 A CN 201680080902A CN 108602447 A CN108602447 A CN 108602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point
buses
vertical distanc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09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原润
三好史泰
中谷博司
高仲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nd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nd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nd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02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244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7/00Power lines or r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of special types, e.g. suspension tramway, ropeway, underground rail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7/00Power lines or r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of special types, e.g. suspension tramway, ropeway, underground railway
    • B60M7/003Power lines or r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of special types, e.g. suspension tramway, ropeway, underground railway for vehicles using stored power (e.g. charg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8Bu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具备充电部、计测部及检测部。充电部对停在矩形的规定区域的车辆所具备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计测部能够计测与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该第一面设于车辆的车顶或车底即第一位置并且以水平面为基准朝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具有第一角度的倾斜度。检测部基于与第一面内的第一点之间的第一铅垂距离和与行进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于第一点的第一面内的第二点之间的第二铅垂距离之第一差分、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角度,检测车辆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角度。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及位置偏移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位置偏移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全球变暖和防备石油资源枯竭,导入了利用电能行驶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在公共交通机构中也正在进行电动汽车的导入。电动汽车需要对该电动汽车中搭载的蓄电池等蓄电功能部充电电能。作为电动汽车的一例的EV公共汽车,通过在乘客在停靠站上下车的期间对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能够实现高效的运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5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89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为了从设置于地面上的充电器对电动汽车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要求能够自动执行充电而不通过人工。例如,在停靠站设置充电器,在乘客在停靠站上下EV公共汽车的期间对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时,EV公共汽车的驾驶员要进行安全确认以及向乘客收取车费的工作,因而期望省去因充电产生的劳力,自动执行充电。但是,为了使对电动汽车的蓄电功能部的充电自动化,需要使电动汽车准确地停在能够由充电器进行充电的规定区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具备充电部、计测部以及检测部。充电部对停在矩形的规定区域的车辆所具备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计测部能够计测与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该第一面设置于车辆的车顶或车底即第一位置,并且以水平面为基准朝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具有第一角度的倾斜度。检测部基于与第一面内的第一点之间的第一铅垂距离和与行进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于第一点的第一面内的第二点之间的第二铅垂距离之第一差分、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角度,检测车辆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充电区域的上方观察的俯视图的一例。
图3A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一例的图。
图3B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一例的图。
图3C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一例的图。
图3D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一例的图。
图3E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车顶设置的第一反射面的一例的图。
图5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的检测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5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的检测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5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的检测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6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检测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6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的检测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6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的检测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7A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从充电区域的上方观察计测铅垂距离的第一反射面内的点的关系的图的一例。
图7B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从充电区域的上方观察计测铅垂距离的第一反射面内的点的关系的图的一例。
图8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从充电区域的出口侧观察计测铅垂距离的第一反射面内的点的关系的图的一例。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在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车顶设置的反射面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在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车顶设置的反射面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在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车顶设置的反射面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的检测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在充电区域的车顶设置的反射面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的检测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示出向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显示部显示的位置偏移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8是示出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充电方法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及位置偏移检测方法的充电系统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具有充电部102、供电部103、第一测距仪K1、第二测距仪K2、位置偏移检测部105以及显示部106。充电部102对停在充电区域A内的EV(Electric Vehicle:电动车辆)公共汽车1(车辆的一例)所具备的蓄电池等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部102通过供电部103,向EV公共汽车1的蓄电功能部供给电力从而对该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该供电部103设置成可移动到设置于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的受电部104附近。
在此,充电区域A是矩形的规定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区域A是将从该充电区域A的入口朝向该充电区域A的出口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矩形的区域。具体地,充电区域A其长度方向的长度是与EV公共汽车1的车长(例如,10m)相同、或者EV公共汽车1的车长加上规定的容许偏移得到的长度。另外,充电区域A其宽度方向的长度是与EV公共汽车1的车宽(例如,2m)相同、或者EV公共汽车1的车宽加上规定的容许偏移得到的长度。在此,规定的容许偏移是对停在充电区域A内的EV公共汽车1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时在充电区域A内容许EV公共汽车1的位置偏移。
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是与设置于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第一位置的一例)的第一反射面H1(第一面的一例)对置设置,并且能够计测与该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的计测部的一例。第一测距仪K1(第一计测部的一例)能够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第二测距仪K2(第二计测部的一例)设置在比第一测距仪K1更靠充电区域A的入口侧的位置,并且能够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通过未图示的支柱等结构体设置在第一反射面H1的上方,并且设置成能够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和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线上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是激光测距仪等,并且能够以小于等于1.0mm的精度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等对象物之间的距离。
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检测部的一例)基于通过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等,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位置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存储对停在充电区域A的EV公共汽车1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时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容许的EV公共汽车1的倾斜等、在充电区域A中容许的EV公共汽车1的位置偏移(以下,称作容许位置偏移)。而且,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与检测到的EV公共汽车1的位置偏移相关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106设置于停在充电区域A的EV公共汽车1的前方、且该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目视确认的位置,并且能够显示位置偏移信息等各种信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由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检测到的位置偏移小于等于容许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记载为EV公共汽车1已经准确到达充电区域A。
接着,使用图2及图3A~图3E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1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充电区域的上方观察的俯视图的一例。图3A~图3E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一例的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关于充电区域A,以该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为x轴,以该充电区域A的宽度方向为y轴。如图3A所示,以充电区域A的铅垂方向为z轴。
图3B是从充电区域A的出口侧观察停在充电区域A的EV公共汽车1的图。图3C是从侧面观察停在充电区域A的EV公共汽车1的图。图3D是从上方观察停在充电区域A的EV公共汽车1的图。图3E是从上方观察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倾斜地停车的EV公共汽车1的图。在EV公共汽车1如图3E所示那样停在充电区域A的情况下,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倾斜的角度β(以下,称作倾斜角度)。
接着,使用图4,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在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1的车顶设置的第一反射面H1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在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车顶设置的第一反射面的一例的图。
如图4所示,第一反射面H1是在与EV公共汽车1的行进方向D1正交的正交方向D2上以水平面为基准具有第一角度θ1的倾斜度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面H1优选使用产生漫反射的材质的部件等不发生镜面反射的部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面H1的以EV公共汽车1的车顶为基准的高低差设为数cm~数10cm。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面H1优选为具有从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的内侧朝向外侧相对于水平面逐渐变高的倾斜的面。由此,能够防止从第一测距仪K1或第二测距仪K2等朝向第一反射面H1照射的光朝向EV公共汽车1的外侧反射,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一反射面H1反射的光进入EV公共汽车1的乘客的眼睛。
接着,使用图5A~5C、图6A~6C、图7A~7B及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的位置偏移检测部105进行的位置偏移的检测处理。图5A~5C及图6A~6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的检测处理的一例的图。图7A~7B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从充电区域的上方观察计测铅垂距离的第一反射面内的点的关系的图的一例。图8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从充电区域的出口侧观察计测铅垂距离的第一反射面内的点的关系的图的一例。
图5A及图6A是从充电区域A的出口侧观察EV公共汽车1的图。图5B及图6B是EV公共汽车1的侧视图。图5C及图6C是从充电区域A的上方观察EV公共汽车1的图。如图5A~5C及图6A~6C所示,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P1、P2(第一点及第二点的一例)各自之间的铅垂距离,该点P1、P2在EV公共汽车1的行进方向D1上的位置互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平行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因此,如图5A、图5B及图5C所示,在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未倾斜而准确到达的情况下,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P1之间的铅垂距离h1和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P2之间的铅垂距离h2相等。
另一方面,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以倾斜角度β倾斜地停车的情况下,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P1及点P2距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的高度不同。因此,如图6A、图6B及图6C所示,在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倾斜地停车的情况下,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的与点P1之间的铅垂距离h1和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与点P2之间的铅垂距离h2不同。
由此,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基于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的与点P1(第一点的一例)之间的铅垂距离h1(第一铅垂距离的一例)和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与点P2(第二点的一例)之间的铅垂距离h2(第二铅垂距离的一例)之差分(第一差分的一例)、点P1与点P2之间的距离L、以及第一角度θ1,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β。在此,点P1与点P2之间的距离L以及第一角度θ1是预先设定的值,因此,如果能够求出铅垂距离h1与铅垂距离h2之差分,则使用三角函数能够检测出EV公共汽车1的倾斜角度β。
具体地,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检测EV公共汽车1的倾斜角度β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获取点P1与点P2之间的距离L(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测距仪K1与第二测距仪K2之间的距离)。在此,连结点P1和点P2的直线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x轴)以EV公共汽车1的倾斜角度β相交。由此,如图7B所示,从点P2起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x轴)的垂线m由下述的式(1)表示。
m=L×sinβ…(1)
另外,在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倾斜地停车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与点P1之间的铅垂距离h1和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与点P2之间的铅垂距离h2存在差分h。而且,差分h由下述的式(2)表示。
h=L×sinβ×tanθ1…(2)
而且,根据上述的式(2),通过下述的式(3),能够求出倾斜角度β。
β=sin-1(h/L×tanθ1)…(3)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判断检测到的倾斜角度β是否大于容许位置偏移所包含的规定角度。在此,规定角度是能够通过充电部102对EV公共汽车1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的倾斜角度β的上限角度。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β超过规定角度的情况下,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位置偏移。而且,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位置偏移信息(例如,用于校正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倾斜的移动方向、检测到的倾斜角度β)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修正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倾斜角度β。另一方面,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β小于等于规定角度的情况下,不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位置偏移,而将表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已经准确到达的信息作为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倾斜角度β,因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使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更准确地停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两个测距仪作为计测部的一例,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两点各自之间的铅垂距离,但是也可以使用一个测距仪作为计测部的一例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两点各自之间的铅垂距离。这种情况下,该一个测距仪设为,在EV公共汽车1在充电区域A内移动的过程中,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EV公共汽车1的行进方向D1上的位置互不相同的两点各自之间的铅垂距离。
另外,当在EV公共汽车1的车顶设置第一反射面H1的情况下,优选地,第一反射面H1设置为覆盖设置在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的空调室外机以及用于充电的设备等各种设备。由此,能够使设置在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的各种设备不与街边树木等接触。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在EV公共汽车的车底设置第一反射面的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EV公共汽车1的车底(第一位置的一例)设置有第一反射面H1。因此,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设置成与EV公共汽车1的车底相对,能够计测与EV公共汽车1的行进方向D1上的位置互不相同的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嵌入充电区域A的路面,并且能够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平行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线上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位置偏移检测部105使用由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等检测EV公共汽车1的倾斜角度β。
这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即使在第一反射面H1设置于EV公共汽车1的车底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在停在充电区域的EV公共汽车的上方具有第一反射面的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至少在覆盖充电区域A的顶棚R设置有第一反射面H1。因此,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设置在EV公共汽车1的车顶,并且设置成能够计测与在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的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测距仪K2设置在比第一测距仪更靠EV公共汽车1的后方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设置在与EV公共汽车1的行进方向平行的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偏移检测部105设置在EV公共汽车1内。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位置偏移检测部105使用由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等检测EV公共汽车1的倾斜角度β。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判断检测到的倾斜角度β是否大于规定角度。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β超过了规定角度的情况下,将用于校正倾斜角度β的EV公共汽车1的移动方向以及倾斜角度β等作为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另一方面,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β小于等于规定角度的情况下,将表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已经准确到达的信息作为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
这样,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即使在停在充电区域A的EV公共汽车1的上方设置第一反射面H1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反射面H1用作设置有充电区域A的公共汽车停靠站的遮雨顶棚,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设置第一反射面H1引起的成本增加,并且能够以与周围景观不存在不协调的方式设置第一反射面H1。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以下例子:在EV公共汽车的车顶或车底,计测与设置在比第一反射面更靠EV公共汽车的行进方向的前方的位置且不具有倾斜度的第二反射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并使用与第一反射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和与第二反射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之差分,检测充电区域A的宽度方向上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省略说明。
图11是示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在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车顶设置的反射面的一例的图。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EV公共汽车1在该EV公共汽车1的车顶,具有设置在比第一反射面H1更靠行进方向D1的前方的位置且不具有倾斜度的第二反射面H2。第二反射面H2优选使用产生漫反射的材质的部件等的不发生镜面反射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EV公共汽车1进入充电区域A时,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首先计测与第二反射面H2之间的铅垂距离。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与第二反射面H2之间的铅垂距离存储为基准距离href1。另外,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与第二反射面H2之间的铅垂距离存储为基准距离href2。由于第二反射面H2不具有倾斜度(换言之,由于第二反射面H2是水平的),因此基准距离href1与基准距离href2相等。
接着,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当第二测距仪K2位于第一反射面H1的上方时,第一测距仪K1计测与第二反射面H2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h1,第二测距仪K2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h2。因此,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h2比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的铅垂距离h1短。之后,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当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位于第一反射面H1的上方时,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一同计测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h1、h2。
若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铅垂距离h1比基准距离ref1短,或者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h2比基准距离ref2短,则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求出铅垂距离h1与基准距离ref1之差分h1y、及铅垂距离h2与基准距离ref2之差分h2y中的至少一个。即,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求出基准距离href1与铅垂距离h1之差分h1y,铅垂距离h1是与正交方向D2上的位置和在第二反射面H2内计测到基准距离href1的位置相同的、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或者,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求出基准距离ref2与铅垂距离h2之差分h2y,铅垂距离h2是与正交方向D2上的位置和在第二反射面H2内计测到基准距离href2的位置相同的、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
接着,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基于差分h1y、EV公共汽车1停在充电区域A内时(EV公共汽车1已经准确到达充电区域A时)的差分h1y的值hp(以下,称作基准值)、以及第一角度θ1,计算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Δy1(以下,称作左右偏移)。具体地,位置偏移检测部105通过下述的式(4)求出左右偏移Δy1。
Δy1=(hp-h1y)/tanθ1…(4)
另外,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基于差分h2y、基准值hp以及第一角度θ1,计算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宽度方向的左右偏移Δy2。具体地,位置偏移检测部105通过下述的式(5)求出左右偏移Δy2。
Δy2=(hp-h2y)/tanθ1…(5)
而且,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检测到的左右偏移Δy1、Δy2中的至少一个大于容许位置偏移所包含的规定偏移量的情况下,将用于校正左右偏移Δy1、Δy2的EV公共汽车1的移动方向以及检测到的左右偏移Δy1、Δy2作为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另一方面,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检测到的左右偏移Δy1、Δy2均小于等于规定偏移量的情况下,将表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已经准确到达的信息作为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
这样,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左右偏移Δy1、Δy2,因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使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更准确地停车。
(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以下例子:计测与第三反射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并使用与第一反射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和与第三反射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之差分,来判断EV公共汽车相对于充电区域的长度方向有无位置偏移,该第三反射面在EV公共汽车的车顶或车底设置在比第一反射面更靠EV公共汽车的行进方向的后方的位置且与第一反射面平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图12是示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在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车顶设置的反射面的一例的图。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EV公共汽车1在该EV公共汽车1的车顶,具有设置在比第一反射面H1更靠行进方向D1的后方的位置且与第一反射面H1平行的第三反射面H3(第三面的一例)。另外,第三反射面H3从EV公共汽车1的车顶起在铅垂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面H1之差分(第三差分的一例),大于由于EV公共汽车1的倾斜角度β产生的、第一反射面H1内的两点的铅垂距离之差分(第一差分的一例)的上限hq(以下,称作差分上限)。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分上限hq设为考虑了第一反射面H1内的两点的铅垂距离的差分的误差的值。另外,第三反射面H3优选使用产生漫反射的材质的部件等的不发生镜面反射的部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设置于在EV公共汽车1已经准确到达充电区域A的情况下能够计测与第三反射面H3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EV公共汽车1进入充电区域A时,首先,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变化为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存储为基准铅垂距离。之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等待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从而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变化。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差分上限hq的情况下,判断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消除。
或者,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存储为基准铅垂距离。之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等待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从而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变化。而且,位置偏移检测部105也可以在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差分上限hq的情况下,判断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消除。
而且,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判断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消除的情况下,将表示EV公共汽车相对于充电区域A已经准确到达的信息作为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
这样,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能够高精度地判断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消除,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使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更准确地停车。
(第六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以下例子:在由第二测距仪计测到的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二测距仪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差分上限时,判断为EV公共汽车相对于充电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接近在充电区域中能够通过充电部进行充电的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EV公共汽车1进入充电区域A时,首先,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变化为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存储为基准铅垂距离。之后,在位置偏移检测部105中,当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时,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的铅垂距离变化为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铅垂距离存储为基准铅垂距离。
而且,位置偏移检测部105等待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从而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变化。而且,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差分上限hq的情况下,检测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与充电区域A中能够通过充电部102进行充电的位置(以下,称作准确到达位置)之差分小于等于规定阈值。此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接近准确到达位置的信息作为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
另外,位置偏移检测部105等待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从而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变化。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差分上限hq的情况下,判断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消除。
这样,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能够高精度地判断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减少、以及该位置偏移消除,因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使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更准确地停车。
(第七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以下例子:第二测距仪在EV公共汽车的车顶或车底,能够计测与设置在比第三反射面更靠EV公共汽车的行进方向的后方的位置且平行于第一反射面的第四反射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在由第一测距仪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与由第二测距仪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差分上限以后,在通过充电部102进行充电之前,由第二测距仪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了变化时,检测EV公共汽车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图13是示出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在进行充电的EV公共汽车的车顶设置的反射面的一例的图。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EV公共汽车1在该EV公共汽车1的车顶具有设置在比第三反射面H3更靠行进方向D1的后方的位置且与第一反射面H1平行的第四反射面H4(第四面的一例)。另外,第四反射面H4从EV公共汽车1的车顶起在铅垂方向上的位置至少与第三反射面H3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反射面H4从EV公共汽车1的车顶起在铅垂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反射面H1、第二反射面H2及第三反射面H3均不同。另外,第四反射面H4优选使用产生漫反射的材质的部件等的不发生镜面反射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判断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消除以后,在通过充电部102对EV公共汽车1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之前,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了变化时,检测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通过了准确到达位置。由此,能够检测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行驶超出。此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位置行驶超出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
接着,使用图13及图14,对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1的位置偏移的检测流程进行说明。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的检测流程的一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EV公共汽车1在该EV公共汽车1的车顶,从行进方向D1的前方起依次具有第二反射面H2、第一反射面H1、第三反射面H3及第四反射面H4。
如图14所示,直至EV公共汽车1接近充电区域A为止的期间,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计测与地表面之间的铅垂距离。当EV公共汽车1通过充电区域A的入口时,第二测距仪K2计测与设置在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的第二反射面H2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进一步,EV公共汽车1进入充电区域A内时,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一同计测与第二反射面H2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存储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与第二反射面H2之间的铅垂距离(基准距离Href1)以及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与第二反射面H2之间的铅垂距离(基准距离Href2)(步骤S1)。
接着,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当第二测距仪K2位于第一反射面H1的上方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求出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h2与基准距离Href2之差分h2y。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基于差分h2y、基准值hp及第一角度θ1,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宽度方向的偏移(左右偏移)(步骤S2)。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检测到的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显示于显示部106的位置偏移信息并对EV公共汽车1的左右偏移进行修正。
接着,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当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位于第一反射面H1的上方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基于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P1之间的铅垂距离h1和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P2之间的铅垂距离h2之差分、点P1与点P2之间的距离L、以及第一角度θ1,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β(旋转偏移)(步骤S3)。此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求出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铅垂距离h1与基准距离Href1之差分h1y。而且,位置偏移检测部105也可以基于差分h1y、基准值hp及第一角度θ1,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宽度方向的偏移(左右偏移)(步骤S3)。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检测到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显示于显示部106的信息并对EV公共汽车1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进行修正。
另外,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在第二测距仪K2位于第三反射面H3的上方从而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判断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是否达到差分上限hq。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与第三反射面H3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差分上限hq的情况下,判断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接近准确到达位置(步骤S4)。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接近准确到达位置、以及在步骤S3中检测到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变小。
另外,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当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位于第三反射面H3的上方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判断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是否达到差分上限hq。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与第三反射面H3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差分上限hq的情况下,判断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消除(换言之,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已经准确到达)(步骤S5)。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在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上EV公共汽车1已经准确到达、以及在步骤S3中检测到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已经准确到达。
之后,在通过充电部102进行充电之前,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错误地使EV公共汽车1在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第二测距仪K2位于第四反射面H4的上方从而由该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了的变化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检测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换言之,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未准确到达)(步骤S6)。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未准确到达、以及在步骤S3中检测到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的位置已经开始偏移。
或者,也可以是,在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使EV公共汽车1移动,第一测距仪K1位于第四反射面H4的上方从而由该第一测距仪K1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了变化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检测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换言之,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行驶超出了能够充电的位置)(步骤S7)。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行驶超出了能够充电的位置、以及在步骤S3中检测到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已经行驶超出了能够充电的位置。
这样,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EV公共汽车1在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上的行驶超出,因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使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更准确地停车。
(第八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在停在充电区域的EV公共汽车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及第四反射面的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图15是用于说明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设置于充电区域的车顶的反射面的一例的图。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充电区域A的顶棚R沿着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从朝向充电区域A的EV公共汽车1的入口侧起依次具有第二反射面H2、第一反射面H1、第三反射面H3及第四反射面H4。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在EV公共汽车1的车顶设置有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
而且,与第七实施方式同样地,位置偏移检测部105使用由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与各反射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宽度方向的偏移、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倾斜、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以及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行驶超出。
接着,使用图16,对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1的位置偏移的检测流程进行说明。图16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EV公共汽车的位置偏移的检测流程的一例的图。
如图16所示,直至EV公共汽车1接近充电区域A为止的期间,由设置在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的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为无穷大。当EV公共汽车1通过充电区域A的入口时,第一测距仪K1计测与设置在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的第二反射面H2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进一步,当EV公共汽车1进入充电区域A内时,第一测距仪K1及第二测距仪K2一同计测与第二反射面H2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存储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与第二反射面H2之间的铅垂距离(基准距离Href1)以及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与第二反射面H2之间的铅垂距离(基准距离Href2)(步骤S11)。
接着,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当第一测距仪K1位于第一反射面H1的下方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求出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铅垂距离h1与基准距离ref1之差分h1y。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基于差分h1y、基准值hp及第一角度θ1,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宽度方向的偏移(左右偏移)(步骤S12)。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检测到的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显示于显示部106的位置偏移信息并对EV公共汽车1的左右偏移进行修正。
接着,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当第二测距仪K2位于第一反射面H1的下方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基于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P1之间的铅垂距离h1和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P2之间的铅垂距离h2之差分、点P1与点P2之间的距离L、以及第一角度θ1,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β(旋转偏移)(步骤S13)。此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求出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h2与基准距离Href2之差分h2y。而且,位置偏移检测部105也可以基于差分h2y、基准值hp及第一角度θ1,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宽度方向的偏移(左右偏移)(步骤S13)。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检测到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显示于显示部106的位置偏移信息并对EV公共汽车1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进行修正。
另外,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在第一测距仪K1位于第三反射面H3的下方从而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判断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是否达到差分上限hq。然后,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一测距仪K1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与第三反射面H3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差分上限hq的情况下,判断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接近准确到达位置(步骤S14)。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接近准确到达位置、以及在步骤S13中检测到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变小。
另外,当EV公共汽车1进一步进入充电区域A内并且第二测距仪K2位于第三反射面H3的下方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判断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与第一反射面H1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是否达到差分上限hq。而且,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基准铅垂距离、与在该基准铅垂距离之后由第二测距仪K2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与第三反射面H3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差分上限hq的情况下,判断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消除(换言之,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已经准确到达)(步骤S15)。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在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上EV公共汽车1已经准确到达、以及在步骤S13中检测到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已经准确到达。
之后,在通过充电部102进行充电之前,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错误地使EV公共汽车1在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第一测距仪K1位于第四反射面H4的下方,从而由该第一测距仪K1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了变化时,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检测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换言之,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未准确到达)(步骤S16)。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未准确到达、以及在步骤S13中检测到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的位置已经开始偏移。
进一步,在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使EV公共汽车1移动,第二测距仪K2位于第四反射面H4的下方从而由该第二测距仪K2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检测出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换言之,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行驶超出了能够充电的位置)(步骤S17)。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表示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行驶超出了能够充电的位置、以及在步骤S13中检测到的旋转偏移及左右偏移的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6。由此,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确认在充电区域A的前后方向上EV公共汽车1已经行驶超出了能够充电的位置。
这样,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即使在将第一反射面H1、第二反射面H2、第三反射面H3及第四反射面H4设置在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的上方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以下例子:在停在充电区域的EV公共汽车的上方,沿着充电区域的长度方向,在比第四反射面更靠充电区域的出口侧的位置具有第五反射面。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充电区域A的顶棚R沿着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在比第四反射面H4更靠充电区域A的出口侧的位置具有第五反射面H5。与第二反射面H2同样地,第五反射面H5是相对于水平面不具有倾斜度的反射面。另外,第五反射面H5优选使用产生漫反射的材质的部件等的不发生镜面反射的部件。由此,设置在覆盖充电区域A的顶棚R的反射面成为在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上对称的结构。
由此,在EV公共汽车1行驶超出充电区域A并从充电区域A的出口侧再次后退进入充电区域A内的情况下,以及EV公共汽车1错误地从充电区域A的出口侧进入的情况下,与图16所示的EV公共汽车1的位置偏移的检测流程同样地,位置偏移检测部105也能够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位置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覆盖充电区域A的顶棚R,沿着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按照第二反射面H2、第一反射面H1、第三反射面H3、第四反射面H4及第五反射面H5的顺序设置反射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EV公共汽车1的车顶或车底,沿着EV公共汽车1的行进方向D1,从EV公共汽车1的前方起按照第二反射面H2、第一反射面H1、第三反射面H3、第四反射面H4及第五反射面H5的顺序设置反射面。
这样,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在EV公共汽车1行驶超出充电区域A并从充电区域A的出口侧再次后退进入充电区域A内的情况下,以及EV公共汽车1从充电区域A的入口侧或出口侧前进进入的情况下,均能够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位置偏移。
图17是示出在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中的显示部显示的位置偏移信息的一例的图。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检测到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β(旋转偏移)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将能够识别旋转偏移的箭头等的旋转偏移信息1701显示在显示部106。另外,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检测到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左右偏移)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将能够识别左右偏移的箭头等的左右偏移信息1702显示在显示部106。
另外,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检测到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前后方向的偏移)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将能够识别前后方向的偏移的箭头等的前后偏移信息1703显示在显示部106。另外,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在未检测到上述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即,EV公共汽车1已经准确到达充电区域A的情况下),将指示EV公共汽车1停止的文字等的停止指示信息1704显示在显示部106。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位置偏移检测部105将与倾斜角度β、左右偏移、以及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作为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设置于EV公共汽车1的外部的显示部106,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向在设置于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席的显示部等发送位置偏移信息并将该位置偏移信息显示在设置于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席的显示部等。
另外,在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中,充电部102使供电部103移动到设置于EV公共汽车1的车顶的受电部104附近,并对EV公共汽车1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但是如图18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EV公共汽车1的车底设置有受电部104的情况下,充电部102在EV公共汽车1进入充电区域A内,受电部104移动到嵌入该充电区域A内的供电部103附近时,通过非接触充电等对EV公共汽车1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
进一步,在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位置偏移检测部105检测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的位置偏移的例子,但只要检测车辆相对于矩形状的规定区域的位置偏移即可,不限于此。例如,位置偏移检测部105还能够检测轮椅相对于用于推上和推下轮椅(车辆的一例)等的斜坡(规定区域的一例)的位置偏移。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EV公共汽车1的驾驶员D能够使EV公共汽车1相对于充电区域A更准确地停车。
此外,由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执行的程序通过预先集成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中来提供。由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执行的程序也可以构成为,以可安装格式或者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记录在CD-ROM、软盘(FD)、CD-R、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磁盘)等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来提供。
进一步,也可以构成为,将由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执行的程序存储在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并经由网络下载来提供。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由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执行的程序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来提供或发布。
由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执行的程序成为包括上述各部(位置偏移检测部105)的模块结构,作为实际硬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从上述ROM中读出并执行程序,由此上述各部被加载到主存储装置上,并且在主存储装置上生成位置偏移检测部105。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提出的,并不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背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及主旨内,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具备:
充电部,对停在矩形的规定区域的车辆所具备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
计测部,能够计测与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所述第一面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顶或车底即第一位置,并且以水平面为基准朝向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具有第一角度的倾斜度;以及
检测部,基于与所述第一面内的第一点之间的第一铅垂距离和与所述行进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点的所述第一面内的第二点之间的第二铅垂距离之第一差分、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角度,检测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规定区域的长度方向倾斜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计测部能够计测与第二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比所述第一面更靠所述行进方向的前方的位置并且不具有倾斜度,
所述检测部基于与所述第二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和与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位置与该第二面内的点相同的所述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之的第二差分、所述车辆停在所述规定区域时的所述第二差分的基准值、以及所述第一角度,检测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规定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计测部能够计测与第三面及所述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所述第三面在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比所述第一面更靠所述行进方向的后方的位置并且与所述第一面平行,
所述第三面从所述第一位置起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第三差分大于所述第一差分的上限,
所述检测部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到的与所述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与在该铅垂距离之后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所述第三差分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消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计测部具有:第一计测部,能够计测与所述第三面及所述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以及第二计测部,设置在比该第一计测部更靠所述规定区域的入口侧的位置并且能够计测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三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
所述检测部在由所述第二计测部计测到的与所述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与在该铅垂距离之后由所述第二计测部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所述第三差分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接近能够通过所述充电部进行充电的位置,并且,在由所述第一计测部计测到的与所述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与在该铅垂距离之后由所述第一计测部计测到的铅垂距离之差分达到所述第三差分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消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计测部能够计测与第四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所述第四面在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比所述第三面更靠所述行进方向的后方的位置并且与所述第一面平行,
所述第四面从所述第一位置起在铅垂方向上的位置至少与所述第三面不同,
所述检测部在检测到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没有位置偏移后,在通过所述充电部对所述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之前,由所述第二计测部计测的铅垂距离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检测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在检测到的所述车辆的倾斜超过规定角度的情况下,检测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规定区域的位置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通过无线通信向所述车辆的显示部发送与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规定区域的长度方向倾斜的角度、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规定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以及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规定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相关的信息。
8.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计测部及所述第二计测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沿着所述行进方向,从所述车辆的前方,按照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三面、所述第四面及第五面的顺序设置,
所述第五面设置于在所述规定区域的长度方向上比所述第四面更靠所述规定区域的出口侧的位置并且相对于水平面不具有倾斜度。
9.一种充电装置,具备:
充电部,对停在矩形的规定区域的车辆所具备的蓄电功能部进行充电;
计测部,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并且能够计测与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所述第一面设置于停在所述规定区域的所述车辆的上方并且以水平面为基准朝向所述规定区域的宽度方向具有第一角度的倾斜度;以及
检测部,基于与所述第一面内的第一点之间的第一铅垂距离和与所述规定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点的所述第一面内的第二点之间的第二铅垂距离之第一差分、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角度,检测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倾斜的角度。
10.一种位置偏移检测方法,包括:
计测与第一面内的点之间的铅垂距离,所述第一面设置于停在矩形的规定区域中进行充电的车辆的车顶或车底即第一位置,并且以水平面为基准朝向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具有第一角度的倾斜度;
基于与所述第一面内的第一点之间的第一铅垂距离和与所述行进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点的所述第一面内的第二点之间的第二铅垂距离之第一差分、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角度,检测所述车辆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倾斜的角度。
CN201680080902.8A 2016-02-05 2016-12-19 充电装置及位置偏移检测方法 Withdrawn CN1086024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1137 2016-02-05
JP2016021137A JP6602683B2 (ja) 2016-02-05 2016-02-05 充電装置および位置ずれ検出方法
PCT/JP2016/087830 WO2017134951A1 (ja) 2016-02-05 2016-12-19 充電装置および位置ずれ検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2447A true CN108602447A (zh) 2018-09-28

Family

ID=59500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0902.8A Withdrawn CN108602447A (zh) 2016-02-05 2016-12-19 充电装置及位置偏移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39473A1 (zh)
EP (1) EP3412492A4 (zh)
JP (1) JP6602683B2 (zh)
CN (1) CN108602447A (zh)
SG (1) SG11201806475QA (zh)
WO (1) WO20171349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803A (zh) * 2021-01-12 2021-04-20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对位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3972B2 (en) * 2018-06-27 2021-05-11 Intel Corporation Localizing a vehicle's charging or fueling port—methods and apparatuses
JP7482453B2 (ja) 2018-12-28 2024-05-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測位装置及び移動体
CN110113710B (zh) * 2019-05-14 2022-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费方法,以及终端、服务器和计费系统
JP7069232B2 (ja) * 2020-02-27 2022-05-17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給電システム、給電装置、及び、給電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8503A (ja) * 1992-04-02 1993-10-26 Hitachi Electron Eng Co Ltd トロリー線の高さ測定装置
CN101809842A (zh) * 2007-09-27 2010-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充电器和充电装置
EP1904342B1 (de) * 2005-07-08 2013-02-27 Robert Bosch Gmbh Parkvorrichtung
CN103029652A (zh) * 2011-10-06 2013-04-1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交界面的车辆导引系统以及车辆
JP2013236449A (ja) * 2012-05-08 2013-11-21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給電装置
WO2015114776A1 (ja) * 2014-01-30 2015-08-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駐車支援システム
GB2525239A (en) * 2014-04-17 2015-10-21 Bombardier Transp Gmbh Object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oreign objects in a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20150352963A1 (en) * 2014-06-10 2015-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rging compliance control
DE102014210759A1 (de) * 2014-06-05 2015-12-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Ortungssystem zur Bestimmung der Position eines Fahrzeugs in einer Lade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95495A1 (fr) * 1974-12-20 1976-07-16 Thomson Csf Dispositif d'identification a distance d'objets portant une information codee
US4050071A (en) * 1976-05-17 1977-09-20 Rca Corporation Bi-static radar speed sensor
JPS5596475A (en) * 1979-01-19 1980-07-22 Nissan Motor Co Ltd Obstacle detector for vehicle
JPS57126202A (en) * 1981-01-26 1982-08-05 Toshihiro Tsumura Controlling device of current collection for moving vehicle
US5281901A (en) * 1990-12-03 1994-01-25 Eaton-Kenway, Inc. Downward compatible AGV system and methods
JPH04285406A (ja) * 1991-03-13 1992-10-09 Tadao Totsuka 電気自動車の充電方法
JPH0741766A (ja) * 1993-07-30 1995-02-10 Adabu Techno:Kk コークス炉移動機械位置制御方法
US7209221B2 (en) * 1994-05-23 2007-04-24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obtaining and displaying information about objects in a vehicular blind spot
WO1997002167A1 (fr) * 1995-07-04 1997-01-23 Hiroyuki Minakami Systeme de trafic/transport
WO1997016806A1 (en) * 1995-11-01 1997-05-09 Carl Kupersmit Vehicle speed monitoring system
DE10002069C2 (de) * 2000-01-18 2002-01-24 Daimler Chrysler Ag Anordnung zur Verbesserung der Sicht in Fahrzeugen
US6624611B2 (en) * 2001-10-30 2003-09-23 Taw Security Concepts, Inc. Sensing vehicle battery charging and/or engine block heating to trigger pre-heating of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3194937A (ja) * 2001-12-25 2003-07-09 Denso Corp 障害物検知装置
US6927699B2 (en) * 2002-12-05 2005-08-09 Denso Corporation Object recogni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and inter-vehicle distance control unit
US7136753B2 (en) * 2002-12-05 2006-11-14 Denso Corporation Object recogni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inter-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apparatus
JP4427953B2 (ja) * 2003-01-29 2010-03-1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駐車支援装置
JP4461920B2 (ja) * 2004-06-23 2010-05-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駐車支援装置
DE112007000468T5 (de) * 2006-03-27 2009-01-15 Murata Mfg. Co., Ltd., Nagaokakyo-shi Radarvorrichtung und mobiles Objekt
JP5397321B2 (ja) * 2009-06-09 2014-01-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駐車支援システム
US20110106349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Masami Sakita Vehicle operated on electric highway
US8354920B2 (en) * 2010-01-22 2013-01-15 John Kole Vehicle overhead clearance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MX2012012454A (es) * 2010-04-26 2013-09-13 Proterra Inc Metodos y sistemas para la coleccion y carga automatica de un vehiculo electrico en una estacion de carga.
US20110298988A1 (en) * 2010-06-04 2011-12-08 Toshiba Alpin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method
DE102010053528A1 (de) * 2010-11-30 2012-05-31 Dialogika Gesellschaft Für Angewandte Informatik Mbh System für das automatische An- und Abdrahten während der Fahrt eines Oberleitungsfahrzeuges
JP5830876B2 (ja) * 2011-02-18 2015-12-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距離算出プログラム、距離算出方法及び距離算出装置
JP5538655B2 (ja) * 2011-03-25 2014-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レーダ装置
CN102917971B (zh) * 2011-04-13 2015-04-08 东芝三菱电机工业系统有限公司 集装箱装卸车对准系统及方法
US20130018766A1 (en) * 2011-07-12 2013-01-17 Edwin Roy Christman Minimalist approach to roadway electrification
US8483899B2 (en) * 2011-10-06 2013-07-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guidance system
US20130093583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Alan D. Shapiro Automotive panel warn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
DE102012205400A1 (de) * 2012-04-03 2013-10-1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rührungslosen Aufladen von Elektrofahrzeugen
JP6024361B2 (ja) * 2012-10-09 2016-11-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6170704B2 (ja) * 2013-03-29 2017-07-26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レーダ装置、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
JP5870957B2 (ja) * 2013-04-26 2016-03-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駐車支援装置、車両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BR112015024961B1 (pt) * 2013-04-26 2022-03-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vo receptor de potência, dispositivo de assistência para estacionamento, sistema de transferência de potência e dispositivo transmissor de potência
CN105189189A (zh) * 2013-05-31 2015-12-23 株式会社Ihi 车辆供电系统
EP3080894B1 (en) * 2013-12-03 2018-07-04 Utah State University Determining physical alignment between magnetic couplers
DE102013227129B4 (de) * 2013-12-23 2016-01-14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r Erfassung einer Relativposition, Verfahren zum kabellosen Laden eines Fahrzeugs, Orientierungssignalempfänger und induktive Ladevorrichtung
CN106463064B (zh) * 2014-06-19 2020-06-2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物体识别装置和使用该物体识别装置的车辆行驶控制装置
US9463706B2 (en) * 2014-07-23 2016-10-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frared triangulation method for locating vehicles for hands-fre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US9983300B2 (en) * 2014-10-17 2018-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ving object protec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pplications
JP2016098063A (ja) * 2014-11-19 2016-05-30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昇降路内形状測定装置、エレベータ昇降路内形状測定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昇降路内形状測定プログラム
US9779560B1 (en) * 2014-11-25 2017-10-03 Hunter Engineering Company System for multi-axis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of surfaces on a moving vehicle
JP2016176769A (ja) * 2015-03-19 2016-10-06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車両位置検出方法
US9776520B2 (en) * 2015-03-27 2017-10-03 Proterra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assist in vehicle positioning
DE102015213694A1 (de) * 2015-07-21 2017-01-26 Robert Bosch Gmbh Sensorsystem zum Erkennen überstehender oder freiliegender Objekte in der Umgebung eines Fahrzeugs
CN105035091B (zh) * 2015-08-10 2017-09-29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姿势变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KR101785034B1 (ko) * 2015-09-09 2017-10-12 광주과학기술원 라인 빔을 사용한 레이저 검지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정보 인식 방법
US9944192B2 (en) * 2015-11-13 2018-04-17 Nio Usa, Inc.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10336194B2 (en) * 2015-11-13 2019-07-02 Nio Usa, Inc.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device alignment and method of use
US10532663B2 (en) * 2015-11-13 2020-01-14 Nio Usa, Inc. Electric vehicle overhead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20170136887A1 (en) * 2015-11-13 2017-05-18 NextEv USA, Inc. Electric vehicle aerial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10632852B2 (en) * 2015-11-13 2020-04-28 Nio Usa, Inc. Electric vehicle optical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N107031523A (zh) * 2015-11-30 2017-08-11 法乐第未来公司 利用已知目标进行基于摄像头的车辆位置确定
CA3008650A1 (en) * 2015-12-17 2017-06-22 Humatics Corporation Radio-frequency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US11163313B2 (en) * 2015-12-18 2021-11-02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positioning vehicles using electric road systems and vehicles operated using these methods
JP2017114155A (ja) * 2015-12-21 2017-06-2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運転支援装置
US10757379B2 (en) * 2016-01-31 2020-08-25 Robert Louis Piccioni Public safety smart belt
US10514237B2 (en) * 2016-01-31 2019-12-24 Robert Louis Piccioni Public safety smart belt
US9711851B1 (en) * 2016-02-04 2017-07-18 Proxy Technologies, Inc. Unmanned vehic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US10343537B2 (en) * 2016-03-08 2019-07-09 Witricit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 vehicle
US10029577B2 (en) * 2016-06-15 2018-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 vehicle
DE102016221732B4 (de) * 2016-11-07 2023-10-19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Verfahren zum Leiten eines Kraftfahrzeugs in eine Ladeposition an einer induktiven Ladestation sowie Steuervor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
JP6446086B2 (ja) * 2017-03-31 2018-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10784725B2 (en) * 2017-09-27 2020-09-22 Utah State University Vehicle misalignment measurement and compensation in dynamic wireless charging applications
JP6756327B2 (ja) * 2017-11-10 2020-09-16 株式会社Soken 姿勢検出装置、及び姿勢検出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8503A (ja) * 1992-04-02 1993-10-26 Hitachi Electron Eng Co Ltd トロリー線の高さ測定装置
EP1904342B1 (de) * 2005-07-08 2013-02-27 Robert Bosch Gmbh Parkvorrichtung
CN101809842A (zh) * 2007-09-27 2010-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充电器和充电装置
CN103029652A (zh) * 2011-10-06 2013-04-1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交界面的车辆导引系统以及车辆
JP2013236449A (ja) * 2012-05-08 2013-11-21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給電装置
WO2015114776A1 (ja) * 2014-01-30 2015-08-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駐車支援システム
GB2525239A (en) * 2014-04-17 2015-10-21 Bombardier Transp Gmbh Object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oreign objects in a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DE102014210759A1 (de) * 2014-06-05 2015-12-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Ortungssystem zur Bestimmung der Position eines Fahrzeugs in einer Ladestation
US20150352963A1 (en) * 2014-06-10 2015-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rging compliance contro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803A (zh) * 2021-01-12 2021-04-20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对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806475QA (en) 2018-08-30
EP3412492A1 (en) 2018-12-12
US20190039473A1 (en) 2019-02-07
JP6602683B2 (ja) 2019-11-06
WO2017134951A1 (ja) 2017-08-10
EP3412492A4 (en) 2019-10-30
JP2017139941A (ja) 2017-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2447A (zh) 充电装置及位置偏移检测方法
CN106092056B (zh) 一种高速铁路桥梁基础沉降变形的车载动态监测方法
KR101419154B1 (ko) 트럭스케일에 있어서의 피계량차량의 무게중심위치계측장치 및 트럭스케일
CN105387873B (zh) 使用地图信息的传感器补偿校准方法和系统
KR101920303B1 (ko) 3차원 위치 판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7389028B (zh) 一种基于坐标投影的三维坐标转换方法及装置
US8473142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alculating a conformity between an estimated representation of an environment and the actual environment
US10551502B2 (en) Position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vehicle in a charging station
CN106056569B (zh) 行驶路面检测装置和行驶路面检测方法
CZ305470B6 (cs) Způsob měření, zpracování a využívání dat digitálního modelu terénu pro objektivní hodnocení geometrických parametrů měřených objektů a měřící zařízení pro provádění uvedeného způsobu
CN105510632B (zh) 获取汽车加速度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JP3728511B2 (ja) 移動式3次元構造測定装置
CN109937340B (zh) 架空线显示装置、架空线显示系统及架空线显示数据生成方法
CN107560612A (zh) 用于确定交通工具的角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14416A (zh) 用于确定主体的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40752B (zh) 随车检验轨道车辆动态包络线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09791167A (zh) 用于定位车载设备以用于获取以及远程传输与机动车辆和摩托车的运动和驾驶参数有关的数据的校准方法
CN104321614B (zh) 用于测定测量站的至少一条路轨的定向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设备
US2010002629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pole orientation angle of a magnetic levitation vehicle on a magnetic levitation track
JP2021120683A (ja) 出力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H07308001A (ja) 陸用乗用物の走行能力自動計測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50052965A (ko)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충전량 결정 방법
CZ35318U1 (cs) Zařízení pro vysoce přesné měření topografie ploch v pozemním stavitelství
JP2012017989A (ja) 可動式ホーム柵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CN109190587B (zh) 对车道线数据正确率和召回率进行评估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