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1248A -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1248A
CN108601248A CN201810213271.3A CN201810213271A CN108601248A CN 108601248 A CN108601248 A CN 108601248A CN 201810213271 A CN201810213271 A CN 201810213271A CN 108601248 A CN108601248 A CN 108601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protective shell
terminal protective
blue pigment
c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32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1248B (zh
Inventor
徐力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132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01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01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1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1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1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8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ortable, e.g. battery operated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5/04Polyurethan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壳体材料中掺杂蓝色颜料;使用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制造移动终端保护壳。本申请还提供通过所述制造方法制造出的移动终端保护壳。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通过在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壳体材料中掺杂蓝色颜料,能够有效避免移动终端保护壳使用久了发黄的现象。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壳体,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已经应用非常广泛,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了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人们通常会在移动终端上包覆移动终端保护壳进行保护,为了美观或不影响移动终端本身的外观,人们通常会采用透明或与移动终端本身颜色相近的颜色移动终端保护壳来进行保护。然而,目前的透明移动终端保护壳等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往往会出现发黄等现象,影响了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由掺杂了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由掺杂了群青蓝颜料的TPU材料制成。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壳体材料中掺杂蓝色颜料;使用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制造移动终端保护壳。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通过在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壳体材料中掺杂蓝色颜料,能够有效避免移动终端保护壳使用久了发黄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示意出预设区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示意出预设区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预设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预设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预设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整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整体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出了两个侧壁相接处的边角区域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出了两个侧壁相接处的边角区域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出了移动终端保护壳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示意图。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用于套设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而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保护。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由掺杂了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制成。
从而,由于所述壳体材料中掺杂了蓝色颜料,蓝色能够对黄色进行对冲,能够消除移动终端保护壳100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产生的黄色,避免了影响壳体材料的原本颜色,维持了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良好外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材料为半透明或透明材料,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由掺杂了蓝色颜料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色颜料具体可为群青蓝颜料。所述壳体材料为TPU材料、透明或半透明树脂材料、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材料中的一种。其中,TPU材料为固态半透明、透明或高透明颗粒,主要为聚酯型或聚醚型分子。TPU材料具有耐油、耐化学药品、弹性好等特点,然而TPU的分子间隙比较大,使用时间长了之后汗液等进入TPU的分子间隙内,导致手机移动终端保护壳变黄,不美观,因此,通过掺杂蓝色材料,可有效避免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在使用久了发黄的问题。
显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材料还可为白色、黑色等颜色材料。所述蓝色颜料可为其他的蓝色颜料,例如,还可为酞青蓝、钴蓝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材料和所述蓝色颜料通过预设比例进行掺杂混合。其中,所述预设比例满足所述壳体材料和掺杂的蓝色颜料为所述预设比例时,即防止移动终端保护壳100黄化又不影响壳体材料原本的显示颜色。
即,若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壳体材料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时,所述壳体材料和蓝色颜料以所述预设比例掺杂满足人眼看上去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仍然是透明而不呈现蓝色的效果,同时能够防止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变黄。
若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壳体材料为白色、黑色或其他特定颜色的材料时,所述壳体材料和蓝色颜料以所述预设比例掺杂满足人眼看上去仍然为白色、黑色或其他特定颜色,同时能够防止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在使用久了后变黄或变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比例为所述壳体材料比上蓝色颜料的质量比、体积比等比例。
其中,当所述预设比例为质量比时,所述壳体材料和所述蓝色颜料之比的预设比例为:2500:1、3000:1、5000:1或2500:1~5000:1中的值。即,为一千克壳体材料中掺杂0.2~0.4克的蓝色颜料。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色颜料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材料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制造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过程中,可先将蓝色颜料按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再与等质量的壳体材料进行混合掺杂,例如,取1份蓝色颜料稀释成2500份,然后再与2500份的壳体材料混合掺杂,使得壳体材料和蓝色颜料的比例为2500:1;然后,将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进行融化等处理而转换为粘稠状态或液态;对处于粘稠状态或液态的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进行充分搅拌,使得蓝色颜料均匀分布在壳体材料中;然后再经过冷却以及注塑工艺等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通过加热而将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进行融化处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通过辐射特定的微波来实现将将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进行融化处理。
从而,本申请中,通过在原本的壳体材料中添加预设比例的蓝色颜料,能够防止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使用久了变黄,又能够维持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壳体材料的颜色,提高了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耐用度且不影响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外观。
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还进行了特定处理而具有净空效果。
其中,所述预设区域Z1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套设于移动终端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位置对应的区域,所述具有净空效果的预设区域Z1用于减少或避免了对天线的性能的影响。其中,所述预设区域Z1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位置对应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在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预设区域Z1内,或至少部分与所述预设区域Z1重合。
从而,本申请中,通过在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上特定处理形成具有净空效果的预设区域Z1,可有效避免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在套设于移动终端后对移动终端的天线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通过减薄处理而具有净空效果。
请参阅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示意出预设区域Z1的横截面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进行减薄处理时减少的厚度小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壳体厚度,而形成不贯穿的凹槽C1。由于所述不贯穿的凹槽减少了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厚度,从而有效减少了了对移动终端的天线造成的影响。
如图2所示,所述凹槽C1可开设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内表面N1的对应所述预设区域Z1的位置,从而可保持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外表面的一致性。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凹槽C1也可开设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外表面N2的对应所述预设区域Z1的位置。
请参阅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示意出预设区域Z1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进行减薄处理时减少的厚度等于壳体厚度,而在预设区域Z1形成贯穿的通槽C2。
由于所述通槽C2为完全贯穿,因此使得对应移动终端的天线设置的预设区域Z1可形成完全的净空区域,而避免对移动终端的天线性能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中分布有通孔和/或缝隙,而具有净空效果。其中,所述通孔和缝隙均贯穿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
请参阅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的俯视示意图。
如图4所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中形成有若干贯穿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通孔P1,且所述若干通孔P1呈矩阵式分布于所述预设区域Z1内。
从而,通过在预设区域Z1内形成若干通孔P1,通孔P1不会对天线的辐射造成遮挡,从而,通过所述若干通孔P1,能够减少对移动终端的天线的性能造成影响,同时又能够较好地维持外观的一致性。
显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通孔P1可杂乱排列、呈圆环形排列等方式进行排列。
其中,图4中示意的所述通孔P1的形状为圆孔。显然,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P1的形状也可为三角孔、方孔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P1可为微孔,例如,孔径可为0.05mm、0.3mm或0.05mm~0.3mm中的任意数值。在外观上,可保证肉眼不可见,在功能上,又能够实现降低或避免对移动终端的天线的性能的影响。
请参阅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的俯视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中形成有若干贯穿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缝隙F1。其中,所述若干缝隙为平行缝隙,相邻缝隙F1之间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壳体材料M1。
同样的,通过在预设区域Z1内形成若干缝隙F1,缝隙F1不会对天线的辐射造成遮挡,从而,通过所述若干缝隙F1,能够减少对移动终端的天线的性能造成影响,同时又能够较好地维持外观的一致性。
如图5所示,所述若干缝隙F1为直条型缝隙,显然,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缝隙F1也可为弧形缝隙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缝隙F1也可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缝隙F1为微缝,缝宽为0.05mm、0.3mm或0.05mm~0.3mm中的任意数值,且缝隙F1的数目为5条、10条或5条~10条中的任意数目。利用所述微缝F1的缝宽保证最大在0.05mm,使得所述微缝41无法被用户直接分辨出,并且保证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仍然具有不影响天线性能的净空效果,相反地,所述微缝F1的缝宽保证最大在0.3mm,使得在保证肉眼上仍然无法被用户识别出来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净空效果最好。同样,所述微缝F1的数目最小控制在5条,以保证净空效果,在所述微缝F1的条数最大控制在10条,以保证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外观要求。
请参阅图6,为再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的俯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预设区域Z1中同时分布有通孔P1和缝隙F1。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通孔P1构成了通孔列P2,通孔列P2平行于缝隙F1的延伸方向,且可和缝隙F1交替排列。
显然,通孔列P2和缝隙F2也可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而不相互夹杂。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P1和缝隙F1也可杂乱排列。其中,所述预设区域Z1中未设置所述通孔列P2和缝隙F1的位置即为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壳体材料区域。
请返回参考图1,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还包括背板10以及沿背板10的四个边S1朝远离背板10的方向延伸的四个侧壁20。其中,所述四个侧壁20具体为从所述背板10的内表面N11朝远离背板10的方向延伸出,而与所述背板10的内表面N11一起配合形成用于收容移动终端的收容空间。
所述预设区域Z1位于所述背板10上的靠近其中一个侧壁20的位置。
其中,图2和图3的侧面示意图可为从背板10的侧面方向观看的示意图。
其中,所述四个侧壁20为弧面,四个侧壁20的顶端在背板10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背板10内,且距离对应的边S1具有预设距离,从而每一侧壁20构成一收容槽结构。从而,当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收容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内时,所述四个侧壁20对移动终端的侧边进行包裹而可将移动终端紧密包裹于其中。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0.2mm、0.3mm等值,满足用户可施加一定的力即可将移动终端100从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中取出,又能够满足移动终端100较稳固地收容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中。其中,所述四个侧壁20的顶端指的是远离背板10的端。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背板10上开设有摄像头孔11以及指纹按键孔12,所述摄像头孔用于在移动终端收容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中时,露出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所述指纹按键孔12用于在移动终端收容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中时,露出移动终端的指纹按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10的内表面N11环绕所述指纹按键孔12的环状区域还进行了减薄处理而形成有台阶状的边环121。从而,所述指纹按键孔12通过所述边环121与移动终端的指纹按键的装饰圈配合而对指纹按键的边沿进行较好的包覆。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四个边S1具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长边S11、第二长边S12以及两个相对的第一短边S13、第二短边S14。其中,所述摄像头孔11靠近第一短边S13设置,且所述摄像头孔11为椭圆形孔,所述摄像头孔11沿着所述第一短边S13方向上的孔径大于垂直于所述第一短边S13方向上的孔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孔11为双摄像头孔,用于容纳或露出双摄像头或由摄像头和闪光灯组成的仿双摄像头。
所述指纹按键孔12靠近所述摄像头孔11,并设置于所述摄像头孔11的远离所述第一短边S13的一侧。
如图1所示,所述四个侧壁20相应包括分别从第一长边S11、第二长边S12延伸出来的第一长边侧壁201及第二长边侧壁202,分别从第一短边S13、第二短边S14延伸出来的第一短边侧壁203、第二短边侧壁204。
其中,所述预设区域Z1具体位于所述背板10上的靠近所述第一短边侧壁203的位置。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短边侧壁203未对应所述摄像头孔11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进音孔Y1,用于在移动终端收容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中时,露出移动终端的对应进音孔,例如,麦克风孔。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短边侧壁204上依次开设有扬声器孔K1、USB孔K2、第二进音孔Y2以及耳机孔K3,用于在移动终端收容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中时,分别与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孔、USB孔、进音孔以及耳机孔的位置对应而露出相应的功能孔。
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第一长边侧壁201上还设有两个音量键凸包T1,所述两个音量键凸包T1在第一长边侧壁201的内表面上形成收容腔,而用于在移动终端收容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中时收容移动终端的对应的上音量键和下音量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音量键凸包T1在第一长边侧壁201的内表面上形成的收容腔而共同位于一包围所述两个音量键凸包T1区域的整体收容腔内,所述整体收容腔实现对移动终端的上音量键和下音量键进行整体收容。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第二长边侧壁202上还设置有电源键凸包T2,所述电源键凸包T2在第二长边侧壁202的内表面上形成收容腔,而用于在移动终端收容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中时收容移动终端的电源键。
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四个侧壁20的远离背板10的一侧还均设置有凸肋L1,四个侧壁20上的凸肋L1首尾相接构成一凸环H1,所述凸环H1用于起到防滑的效果,从而增加握持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稳固性。
显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可仅在第一长边侧壁201和第二长边侧壁202上设置凸肋L1,从而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均为竖握手机时保证防止滑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背板10的内表面N11还进行了表面粗糙处理,例如形成了若干个细小凸点或者进行了磨砂处理,从而在移动终端收容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中时,增强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与移动终端的摩擦力,增强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对移动终端的收容稳固性。
请参阅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区域Z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背板10上的靠近两个相对侧壁20的位置。具体的,如图7所示,两个所述预设区域Z1分别设置于所述背板10上的靠近所述第一短边侧壁203和所述第二短边侧壁204的位置。从而,对于移动终端有上下天线的情况时,均能够较好地避免或降低对天线的影响。
显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区域Z1也可为设置为背板10上的靠近第一长边侧壁201和/或第二长边侧壁202的位置。
请参阅图8,为再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示意图。在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可为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至少一个侧壁20上的靠近所述背板10的位置。
具体的,如图8所述,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为设置于第一短边侧壁203上的靠近所述背板10的位置。
显然,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预设区域Z1的数量也可为两个,可分别设置于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靠近所述背板10的位置,例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短边侧壁203和所述第二短边侧壁204上的靠近所述背板10的位置。
由于移动终端的天线通常设置在靠近移动终端的短边的位置,从而,通过能够在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所述第一短边侧壁203和/或所述第二短边侧壁204上开设所述预设区域Z1,仍然能够在与移动终端的天线位置对应,而从另一面上避免对天线的影响。
显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边侧壁203和/或所述第二短边侧壁204上的靠近所述背板10的位置,以及所述背板10的靠近所述第一短边侧壁203和/或所述第二短边侧壁204的位置上均可设置预设区域Z1,从而,保证了移动终端的天线在移动终端保护套100的各个方向上均不会受到影响或影响大大降低,保证了使用移动终端保护套100的情况下的天线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区域Z1也可以为设置于所述第一长边侧壁201和/或第二长边侧壁202上的靠近背板10的位置。当所述预设区域Z1为两个或更多时,所述预设区域Z1也可分别设置于背板10上的靠近两个相邻侧壁20的位置,或者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侧壁20上的靠近背板10的位置。
请返回参阅图1,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包括四个边角区域J1,每一边角区域J1处形成有缓冲结构G1。
其中,所述缓冲结构G1能够缓冲移动终端掉落时的力,而实现移动终端摔落时的有效保护。从而,通过在各个边角区域J1处设置所述缓冲结构G1,能够实现移动终端摔落时的有效保护。
请一并参阅图9,为一实施例中示意出了两个侧壁20相接处的边角区域J1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侧壁20在边角区域J1处以向外凸起的圆弧过渡连接而在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边角区域J1处形成向外侧延伸的缓冲空间21,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所述缓冲空间21。
从而,当移动终端收容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时,所述移动终端的顶角部位和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边角区域J1处之间将具有所述缓冲空间21形成的间距,从而,如果移动终端发生了摔落事件,所述移动终端的顶角部位和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边角区域J1处之间的所述缓冲空间21将起到缓冲作用,而实现掉落保护。
请一并参阅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示意出了两个侧壁20相接处的边角区域J1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侧壁20位于所述边角区域J1处的部位从侧壁20的内表面N21进行减薄处理,从而在边角区域J1处同样形成向外侧延伸的缓冲空间22,同样,所述缓冲结构G1包括所述缓冲空间21。
从而,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在侧壁20的位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边角区域J1处的部位从侧壁20的内表面N21进行减薄处理,显然能够保证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外观上的圆润平滑,又能在边角区域J1处形成所述构成缓冲结构G1的缓冲空间22。
同样的,当移动终端收容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时,移动终端将和侧壁20未减薄的部分抵触,而无法和经过减薄处理的边角区域J1接触,从而所述移动终端的顶角部位和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边角区域J1处之间将具有所述缓冲空间22。从而,如果移动终端发生了摔落事件,所述移动终端的顶角部位和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边角区域J1处之间的所述缓冲空间22将起到缓冲作用,而实现掉落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侧壁20的内表面N21朝相邻侧壁20的方向在所述边角区域J1逐渐减薄而形成所述缓冲空间22。从而,每个侧壁20越接近两个相邻侧壁20的交汇顶点,即越接近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顶角位置的厚度越小,而从侧壁20的内表面N21形成纵深延伸的所述缓冲空间22。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为大致方形的结构,每一边角区域J1大致包括两个侧壁20相交的区域。具体的,所述边角区域J1可为包括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两个侧壁20相交顶点位置的一定范围(例如5毫米)内的区域。
其中,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10的内表面N11侧至少在对应边角区域J1的位置进行了减薄处理。从而,使得位于边角区域J1的缓冲空间22在垂直于背板10上的尺寸增大,进一步增大了缓冲结构G1的缓冲空间21/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10的内表面N11侧从距离边角区域J1的预设距离起沿着靠近所述边角区域的方向逐渐减薄。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可为0.1mm等。即,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0从原理边角区域J1到靠近边角区域J1的区域的厚度逐渐减小,从而在垂直于背板10的方向上加大缓冲空间21/22的纵深。
请一并参阅图11,为示意出了移动终端保护壳100部分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每一侧壁20的顶端D1与所述背板10的距离从距离边角区域J1的预设距离起沿着靠近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边角区域J1的方向逐渐增大,而在所述边角区域处形成凸起部Q1,以提升缓冲结构G1在侧壁20的顶端D1处的缓冲作用。
从而,当移动终端收容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0时,无论移动终端从哪个角落摔落,都能得到有效的缓冲,对移动终端进行了全方位保护。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等移动终端,而对手机、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等移动终端进行保护。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可为软壳或硬壳。
请参阅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前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壳体材料中掺杂蓝色颜料(S201)。
使用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制造移动终端保护壳(S202)。
请参阅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蓝色颜料按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再与等质量的壳体材料进行混合掺杂(S301)。例如,取1份蓝色颜料稀释成2500份,然后再与2500份的壳体材料混合掺杂,使得壳体材料和蓝色颜料的比例为2500:1。其中,所述预设比例满足所述壳体材料和掺杂的蓝色颜料为所述预设比例时,即防止移动终端保护壳100黄化又不影响壳体材料原本的显示颜色。
将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进行融化等处理而转换为粘稠状态或液态(S30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通过加热而将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进行融化处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通过辐射特定的微波来实现将将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进行融化处理。
对处于粘稠状态或液态的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进行充分搅拌,使得蓝色颜料均匀分布在壳体材料中(S305)。
经过冷却以及注塑工艺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S307)。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可包括如前所述的背板10以及沿背板10的四个边S1垂直延伸的四个侧壁20,以及形成于侧壁20上的孔或凸包等结构。
其中,步骤S301与图12中的步骤S201对应,为步骤S201的更具体的步骤。步骤S303~S307与图12中的步骤S202对应,为步骤S202的更具体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及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通过在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壳体材料中掺杂一定比例的蓝色颜料,能够有效避免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使用久了发黄的现象,且通过控制合适的比例,能够在肉眼上不影响壳体材料的本来的颜色,保证了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原来显示效果。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1,还通过在预设区域进行特定处理而使得所述预设区域具有净空效果,从而可以在移动终端收容在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中时,避免或降低对移动终端的天线的性能的影响。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还进一步通过在各个边角区域J1处设置所述缓冲结构G1,能够实现移动终端摔落时的有效保护。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由掺杂了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材料和所述蓝色颜料通过预设比例进行掺杂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满足所述壳体材料和掺杂的蓝色颜料为所述预设比例时,既防止移动终端保护壳黄化又不影响壳体材料原本的显示颜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为所述壳体材料比上蓝色颜料的质量比或体积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比例为质量比时,所述壳体材料和所述蓝色颜料之比的预设比例为:2500:1、3000:1、5000:1或2500:1~5000:1中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材料为半透明或透明材料,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由掺杂了蓝色颜料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材料为TPU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颜料为群青蓝颜料。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颜料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材料中。
10.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由掺杂了群青蓝颜料的TPU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颜料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材料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材料和所述蓝色颜料通过预设比例进行掺杂混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为质量比,所述壳体材料和所述蓝色颜料之比的预设比例为:2500:1、3000:1、5000:1或2500:1~5000:1中的值。
14.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在壳体材料中掺杂蓝色颜料;
使用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制造移动终端保护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壳体材料中掺杂蓝色颜料,包括:
将蓝色颜料按预设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再与等质量的壳体材料进行混合掺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满足所述壳体材料和掺杂的蓝色颜料为所述预设比例时,即防止移动终端保护壳黄化又不影响壳体材料原本的显示颜色。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制造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
将所述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进行融化处理而转换为粘稠状态或液态;
对处于粘稠状态或液态的掺杂有蓝色颜料的壳体材料进行充分搅拌,使得蓝色颜料均匀分布在壳体材料中;以及
经过冷却以及注塑工艺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移动终端保护壳。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为:2500:1、3000:1、5000:1或2500:1~5000:1中的值。
CN201810213271.3A 2018-03-14 2018-03-14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601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3271.3A CN108601248B (zh) 2018-03-14 2018-03-14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3271.3A CN108601248B (zh) 2018-03-14 2018-03-14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1248A true CN108601248A (zh) 2018-09-28
CN108601248B CN108601248B (zh) 2021-01-12

Family

ID=63626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3271.3A Active CN108601248B (zh) 2018-03-14 2018-03-14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124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0306B1 (en) * 1996-09-26 2002-04-30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Thermoplastic molding compounds
WO2002055592A1 (de) * 2001-01-10 2002-07-18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Weisse, antimikrobielle, biaxial orientierte, teilkristalline folie aus einem kristallisierbaren thermoplasten
CN1394114A (zh) * 2001-06-12 2003-01-29 诺基亚有限公司 用于可携式装置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13650A (zh) * 2010-09-24 2012-04-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44776A (zh) * 2012-12-31 2013-04-17 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耐黄变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3399167U (zh) * 2013-07-23 2014-01-15 林佐伟 新型手机保护壳
CN107033374A (zh) * 2017-06-06 2017-08-11 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 氯乙烯悬浮聚合后处理生产超白聚氯乙烯树脂的方法
CN107057321A (zh) * 2017-04-20 2017-08-18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色彩优良的耐候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0306B1 (en) * 1996-09-26 2002-04-30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Thermoplastic molding compounds
WO2002055592A1 (de) * 2001-01-10 2002-07-18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Weisse, antimikrobielle, biaxial orientierte, teilkristalline folie aus einem kristallisierbaren thermoplasten
CN1394114A (zh) * 2001-06-12 2003-01-29 诺基亚有限公司 用于可携式装置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13650A (zh) * 2010-09-24 2012-04-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44776A (zh) * 2012-12-31 2013-04-17 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耐黄变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3399167U (zh) * 2013-07-23 2014-01-15 林佐伟 新型手机保护壳
CN107057321A (zh) * 2017-04-20 2017-08-18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色彩优良的耐候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3374A (zh) * 2017-06-06 2017-08-11 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 氯乙烯悬浮聚合后处理生产超白聚氯乙烯树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1248B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4143B1 (ko) 핸드헬드 장치 인클로저
USD933626S1 (en) Mobile phone
US8160659B2 (en) Portable device including a transparent cover usable as an electrostatic capacity switch electrode and an antenna
US20130292281A1 (en) Shell device
CN205490686U (zh) 后摄像头壳体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0740592B (zh) 壳体、电子设备
US20160026155A1 (en) Smart watch
CN109459902A (zh) 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盖板、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417965A (zh) 摄像头装饰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09572131A (zh) 电子装置的壳体、电子装置及壳体的制造方法
US2016037789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3465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ffusively illuminated housing portions
CN103639866A (zh) 一种蓝宝石手机片
CN210215170U (zh) 一种图案玻璃盖板
CN108601248A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77633B (zh) 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5584266U (zh) 手机
CN208768113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CN109501503A (zh) 装饰膜及装饰盖板
CN208112723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JP2006030255A (ja) 半透過反射型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US8218094B2 (en) Televis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46016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ow profile optical plate for outputting visual feedback
JP5900059B2 (ja) イルミネーション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9507763A (zh) 光学薄膜和电子设备盖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