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1239A - 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1239A
CN108601239A CN201810270404.0A CN201810270404A CN108601239A CN 108601239 A CN108601239 A CN 108601239A CN 201810270404 A CN201810270404 A CN 201810270404A CN 108601239 A CN108601239 A CN 108601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ig
tool
laminated
elastic component
st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04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04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012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01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12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6Surface m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所述压合治具包括: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所述第一治具用于承载待压合件,所述第二治具包括治具基体和弹性件,所述治具基体与所述第一治具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治具基体与所述第一治具之间以朝向所述第一治具的方向抵压所述待压合件的待压合部位。根据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生产成本低,可以有效提高贴装后的焊接良率。

Description

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贴装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
背景技术
在SMT贴装工艺中,零部件(如USB接口)的贴装工艺一直在不断优化、调整,从零部件的结构设计、物料与电路板(如FPC)的匹配公差、使用贴装专用吸嘴、到制作精确的影像识别图像等各种方法,但自始至终,因各种不稳定的因素,零部件的一次贴装良率仍然不够理想,存在贴装起翘及贴装位移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压合治具,所述压合治具可以有效提高贴装后的焊接良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压合治具的压合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压合治具,包括:第一治具,所述第一治具用于承载待压合件;和第二治具,所述第二治具包括治具基体和弹性件,所述治具基体与所述第一治具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治具基体与所述第一治具之间以朝向所述第一治具的方向抵压所述待压合件的待压合部位。
根据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生产成本低,可以有效提高贴装后的焊接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通过锁定件锁定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为连接所述第一治具与所述治具基体的螺纹连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为连接所述第一治具与所述治具基体的夹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通过定位结构定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治具基体中的其中一个上的定位柱、和形成在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治具基体中的另一个上的定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的自由端为外凸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施力面的长度为所述弹性件的压缩量的二倍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长方体形外罩和沿所述长方体形外罩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由所述长方体形外罩罩设的多个导套式弹性压柱,每个所述导套式弹性压柱的压缩量相同且均为所述弹性件的压缩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套式弹性压柱的导套与所述治具基体无间隙挤压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治具包括承载区域和非承载区域,所述承载区域用于承载所述待压合件,所述治具基体包括支撑部和压合部,所述支撑部设在所述非承载区域上且支撑所述压合部,以使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承载区域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压合部上且在所述间隙内可伸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合部为矩形框形状且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部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部,所述支撑部设在所述第一边框部上,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边框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治具基体为合成石材料件或合金材料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压合件为具有数据线接口、耳机座、卡座、屏蔽框、屏蔽盖中的至少一个的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压合方法,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压合治具且包括如下步骤:将待压合件装载于所述第一治具;将第二治具压设在所述第一治具上且使所述弹性件抵压所述待压合件的待压合部位;将所述压合治具连同所述待压合件一并送入回流炉。
根据本发明的压合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的压合治具,从而提高了贴装后的焊接良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治具的承载状态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治具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合治具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压合治具的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压合治具100;间隙101;
第一治具1;承载区域11;非承载区域12;
第二治具2;治具基体21;支撑部211;第一边框部2111;第二边框部2112;
压合部212;
弹性件22;导套式弹性压柱221;导套2211;压柱2212;
长方体形外罩222;
锁定件3;螺纹连接件31;夹具32;第一磁铁332;第二磁铁331;
定位结构4;定位柱41;定位孔42;
待压合件200;待压合部位201;第一待压合部位2011;第二待压合部位20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
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用于SMT(即表面贴装技术),更加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用于对贴装完成的组件(即待压合件200)上需要压合的部位(即待压合部位201)进行压合,例如:“待压合件200”可以为具有数据线接口(例如USB接口)、耳机座、卡座、屏蔽框、屏蔽盖中的至少一个的电路板(优选该电路板用于终端设备等产品),其中“数据线接口(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待压合部位2011)、耳机座(如图1中所示的第二待压合部位2012)、卡座、屏蔽框、屏蔽盖中的至少一个”为“待压合部位201”。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待压合件200和待压合部位201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此外,“数据线接口”、“耳机座”、“卡座”、“屏蔽框”、“屏蔽盖”的概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详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包括: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
具体地,第一治具1用于承载待压合件200。也就是说,待压合件200是装载在第一治具1上的,例如,当第一治具1为单层部件时,待压合件200可以搁放在第一治具1的上表面上,而当第一治具1包括多层部件时,待压合件200可以夹在第一治具1的夹层内且通过第一治具1上的镂空区域显露出。优选地,第一治具1可以为贴装工序中采用的贴装治具,这样,在贴装工序结束后,不用将贴装好的待压合件200从贴装治具上取下再装载到第一治具1上。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治具1还可以不是贴装治具,这样,在贴装工序结束后,需要将贴装好的待压合件200从贴装治具上取下,再装载到第一治具1上。
具体地,第二治具2包括治具基体21和弹性件22,治具基体21与第一治具1相对设置(即大体平行设置),弹性件22位于治具基体21与第一治具1之间以朝向第一治具1的方向抵压待压合件200的待压合部位201。也就是说,当将待压合件200装载到第一治具1上后,需要将第二治具2与第一治具1相对,以使弹性件22采用其弹性力抵压待压合件200的待压合部位201。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通过采用弹性件22的弹性力来抵压待压合部位201,从而可以改善待压合部位201在后续过程(如过回流炉过程)中发生翘起或位移等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贴装后的焊接良率,以提高具有该待压合件200的产品(例如终端设备)的综合品质。
为了提高压合效果,确保弹性件22向待压合部位201施加的弹性力稳定、可靠,可以在后续过程(如过回流炉过程)之前,锁定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相对位置,即使得第一治具1与第二治具2相连。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通过锁定件3锁定相连,其中,可选的锁定件3为多种,下面仅以三个具体实施方式为例进行介绍,当然,锁定件3不限于以下三个具体实施例。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锁定件3为连接第一治具1与治具基体21的螺纹连接件31(例如螺钉、螺栓和螺母等),也就是说,第一治具1与治具基体21通过螺纹连接件31锁定相连,以锁定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相对位置。例如,当螺纹连接件31为螺钉时,可以在治具基体21上设置通孔,同时在第一治具1上设置螺纹孔,将螺钉自上向下穿过通孔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治具1与第二治具2的锁紧。又例如,当螺纹连接件31为螺栓和螺母时,可以在治具基体21和第一治具1上分别设置通孔,将螺栓自上向下或自下向上依次穿过两个通孔然后与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锁紧。由此,采用螺纹连接件31将第一治具1与第二治具2锁紧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便于量产。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锁定件3为连接第一治具1与治具基体21的夹具32(例如耐高温的工具夹、长尾夹等),也就是说,第一治具1与治具基体21通过夹具32锁定相连。这样,在向第一治具1上装载待压合件200、且压盖第二治具2之后,可以采用夹具32将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夹紧,以锁定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相对位置,确保弹性件22可以稳定且可靠地向待压合部位201施加弹性力。由此,无需在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上加工通孔和螺纹孔等结构,从而可以有效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加工难度,便于量产。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锁定件3为连接第一治具1与治具基体21的磁性材料,也就是说,第一治具1与治具基体21磁吸相连。例如,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上分别设有相反磁极的磁铁(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第一磁铁332和第二磁铁331),又例如,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磁铁、另一个为可被磁铁磁吸的磁性材料件,又例如,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中的其中一个的成型材料中添加有磁粉、另一个为可被磁粉磁吸的磁性材料件。由此,都可以确保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磁吸相连,以锁定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相对位置。由此,方便对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进行锁定和解除锁定,从而提高操作效率,便于生产。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不需要锁定件3,例如当第二治具2的重量较重时,只要不受外力,第二治具2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保证其与第一治具1相对位置较为稳定,此时可以不需要采用额外的锁定件3来锁定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相对位置。
为了提高压合效果,如图1所示,确保弹性件22向待压合部位201施加的弹性力位置准确,可以通过定位结构4限定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相对位置。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通过定位结构4定位配合。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结构4的功能与锁定件3的功能的区别在于,定位结构4不能起到锁定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定位结构4定位配合的状态下,沿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相对设置的方向,仅克服第二治具2的重力就可以将第二治具2相对第一治具1移动,但是在垂直于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相对设置的方向上,由于受定位结构4的限制,不能将第二治具2相对第一治具1移动。
由此,通过设置定位结构4,可以确保弹性件22向待压合部位201施加的弹性力位置准确,避免弹性件22施加的弹性力偏离待压合部位201(即压偏的问题),从而确保弹性件22施加的压合力可以均匀且准确地分布在待压合部位201上,从一步避免起翘等问题。此外,通过设置定位结构4使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定位配合,还可以确保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对位准确,方便上文所述的锁定件3实现锁定。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参照图1-图3,定位结构4包括设在第一治具1和治具基体21中的其中一个上的定位柱41、和形成在第一治具1和治具基体21中的另一个上的定位孔42,这样,当将定位柱41插入到定位孔42内后,即可以确保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定位配合。由此,定位结构4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加工和装配。优选地,定位柱41的自由端为外凸曲面(即沿定位柱41的轴向、朝向远离定位柱41中心点的方向凸出的曲面),由此,便于将定位柱41插入到定位孔42内,从而提高操作效率。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不需要定位结构4,例如当待压合部位201的表面积远大于弹性件22的施力面积、或者当弹性件22的施力面积远大于待压合部位201的表面积时,均可以不需要定位结构4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中,弹性件22可选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弹性压柱221、耐高温材质弹簧、耐高温胶质材料件等等,但是为了降低弹性件22与待压合部位201的对准难度,提高对准精确度,可以将弹性件22的施力表面设置的较大,例如可以将弹性件22的施力面(即用于抵压待压合部位201的表面)设置成长度为弹性件22压缩量的二倍以上(如图4和图5所示),例如施力面的长度可以是弹性件22的压缩量的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等。由此,说明弹性件22的施力面可以很大,从而可以降低找准弹性件22的施力面和待压合部位201的难度,提高弹性件22的施力面与待压合部位201对准的准确性。此外,当待压合部位201为多个时,由于弹性件22的施力面长度较长,可以同时抵压多个待压合部位201,从而降低结构复杂度,降低操作难度,方便使用。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件22包括长方体形外罩222和沿长方体形外罩22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由长方体形外罩222罩设的多个导套式弹性压柱221,每个导套式弹性压柱221的压缩量相同且均为弹性件22的压缩量。由此,弹性件2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实现,且弹性效果好,对于待压合部位201的抵压可靠性、稳定性、均匀性好。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保弹性件22的施力面设置成长度为弹性件22压缩量的二倍以上,例如,可以采用多个耐高温材质弹簧代替多个导套式弹性压柱221,以被长方体形外罩222罩设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导套式弹性压柱22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仅作简要介绍,即导套式弹性压柱221包括固定安装于治具集体的导套2211和穿设于导套2211的压柱2212,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压柱2212的一部分露在导套2211之外,当弹性件22抵压待压合部位201时,压柱2212的所述一部分的至少部分缩回到导套2211内部,其中,长方体形外罩222与多个导套式弹性压柱221的压柱2212的自由端固定相连,以随多个压柱2212进行往复移动,从而采用长方体形外罩222作为中间媒介代替多个压柱2212直接与待压合部位201直接接触,以向待压合部位201施加抵压作用力。
优选地,每个导套式弹性压柱221的导套2211与治具基体21无间隙挤压装配。由此,可以避免压合治具100在后续过程(如过回流炉过程),由于热胀冷缩造成导套2211松动的问题,确保弹性件22与治具基体21连接的可靠性,且确保弹性件22可以稳定、可靠、有效地向待压合部位201施加抵压力。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不将弹性件22的施力面设置成长度为弹性件22压缩量的二倍以上,例如可以直接选用弹性压柱221(如图1所示),而省略上文所述的长方体形外罩222,这一实施例将在后文中详细介绍,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治具1包括承载区域11和非承载区域12,承载区域11用于承载待压合件200,治具基体21包括支撑部211和压合部212,支撑部211压设在非承载区域12上且支撑压合部212,以使压合部212与承载区域11之间具有间隙101(也就是说,压合部212的朝向承载区域11的一侧表面、与承载区域11朝向压合部212的一侧表面、不接触),弹性件22安装在压合部212上且在间隙101内可伸缩。由此,通过在第二治具2上设置支撑部211,从而无需采用其他额外部件,即可确保第二治具2与承载区域11相对的部分与承载区域11间隔开,以避免压合部212向承载区域11上装载的待压合件200施加压力,且确保压合部212具有用于安装弹性件22的空间,进而简化了压合治具100的结构,降低了压合治具100的投入成本。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治具2还可以不具有支撑部211,此时可以通过额外部件来垫高第二治具2,以确保第二治具2与第一治具1之间具有用来安装弹性件22和避让待压合件200的间隙101空间。
优选地,参照图3,压合部212为矩形框形状且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部211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部2112,支撑部211设在第一边框部2111上,弹性件22设在第二边框部2112上。由此,第二治具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便于使用,且第二治具2可以很好地避让待压合件200不需要被压合的部分,以避免对这些不需要被压合的部分施力的问题。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压合部212还可以构造成其他更加复杂的结构(例如多边形结构等),以满足不同实际需求。
可选地,治具基体21为合成石材料件。也就是说,可以采用合成石材料加工治具基体21,从而方便加工,制造成本低,耐高温性好,压合可靠性高。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加工治具基体21,例如,还可以采用合金材料加工治具基体21,以使治具基体21为合金材料件。由此,方便加工,制造成本低,耐高温性好,压合可靠性高。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包括: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其中,第一治具1用于承载待压合件200(详见上文解释),第二治具2包括治具基体21和弹性件22,治具基体21与第一治具1相对设置(即大体平行设置),弹性件22位于治具基体21与第一治具1之间以朝向第一治具1的方向抵压待压合件200的待压合部位201(详见上文解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磁吸相连(例如,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上分别设有相反磁极的磁铁(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第一磁铁332和第二磁铁331),由此,方便对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进行锁定和解除锁定,从而提高操作效率,便于生产。又例如,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磁铁、另一个为可被磁铁磁吸的磁性材料件,又例如,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中的其中一个的成型材料中添加有磁粉、另一个为可被磁粉磁吸的磁性材料件)。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通过将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磁吸相连,可以锁定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相对位置,这样,在后续过程(如过回流炉过程)中,可以确保弹性件22向待压合部位201施加的弹性力稳定、可靠,从而提高压合治具100的压合效果,可以锁定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采用弹性件22的弹性力来抵压待压合部位201,从而可以改善待压合部位201在后续过程(如过回流炉过程)中发生翘起或位移等问题,以有效提高贴装后的焊接良率,进而提高具有该待压合件200的产品(例如终端设备)的综合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治具1包括承载区域11和非承载区域12,承载区域11用于承载待压合件200,治具基体21包括支撑部211和压合部212,支撑部211压设在非承载区域12且支撑压合部212,以使压合部212与承载区域11之间具有间隙101(也就是说,压合部212的朝向承载区域11的一侧表面、与承载区域11朝向压合部212的一侧表面、不接触),弹性件22安装在压合部212上且在间隙101内可伸缩。由此,通过在第二治具2上设置支撑部211,从而无需采用其他额外部件,即可确保第二治具2与承载区域11相对的部分与承载区域11间隔开,以避免压合部212向承载区域11上装载的待压合件200施加压力,且确保压合部212具有用于安装弹性件22的空间,进而简化了压合治具100的结构,降低了压合治具100的投入成本。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治具2还可以不具有支撑部211,此时可以通过额外部件来垫高第二治具2,以确保第二治具2与第一治具1之间具有用来安装弹性件22和避让待压合件200的间隙101空间。
优选地,支撑部211将压合部212支撑至与承载区域11具有5mm~10mm的间隙101,例如间隙101可以为7mm、8mm等,由此,压合治具100的结构紧凑,便于存放和使用,且生产成本低,而且可以确保设在该间隙101内的弹性件22具有足够的压缩量,以提供待压合部212件足够的抵压作用力。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该间隙101值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限定,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要求,例如还可以为10mm以上。
可选地,治具基体21为合成石材料件。也就是说,可以采用合成石材料加工治具基体21,从而方便加工,制造成本低,耐高温性好,压合可靠性高。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加工治具基体21,例如,还可以采用合金材料加工治具基体21,以使治具基体21为合金材料件。由此,方便加工,制造成本低,耐高温性好,压合可靠性高。优选地,由支撑部211和压合部212组成的治具基体21可以为厚度为5mm~15mm的合成石材料。或者优选地,第一治具1为铝合金材料件。
优选地,压合部212为矩形框形状且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部211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部2112,支撑部211设在第一边框部2111上,弹性件22设在第二边框部2112上。由此,第二治具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便于使用,且第二治具2可以很好地避让待压合件200不需要被压合的部分,以避免对这些不需要被压合的部分施力的问题。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压合部212还可以构造成其他更加复杂的结构(例如多边形结构等),以满足不同实际需求。
可选地,如图3所示,每个第一边框部2111上均设有两个支撑部211,且两个支撑部211在相应的第一边框部21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由此,可以提高支撑部211对于压合部212支撑的稳定性,且可以节省治具基体21整体的投入成本,降低治具基体21整体的加工工艺难度。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边框部2111上还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此时第一边框部2111的长度较短)或者三个以上支撑部211(此时第一边框部2111的长度较长),以满足不同实际需求。
可选地,如图3所示,至少一个支撑部211上具有第一磁铁332,非承载区域12上设有第二磁铁331,第二磁铁331与第一磁铁332的磁极相反且位置相对,以使第一治具1与第二治具2磁吸相连。由此,巧妙地利用了支撑部211的作用和结构特点,使得第一磁铁332和第二磁铁331的安装更加方便且距离更近,从而提高磁吸配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磁吸配合(详见上文),这里不作赘述。
可选地,如图3所示,每个支撑部211上均具有多排第一磁铁332,多排第一磁铁332在第一边框部211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每排第一磁铁332包括在第一边框部21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的多个第一磁铁332。由此,巧妙地利用了支撑部211的作用和结构特点,使得每个支撑部211上的第一磁铁332的数量更多,排布更加有序,从而更加方便第一磁铁332的装配,且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磁铁332和第二磁铁331磁吸的可靠性。简言之,通过在第二治具2与第一治具1贴合对位的位置,分别镶入多排磁铁(如高温磁铁),从而可以有效地加大压合治具100的贴合力。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磁铁332的具体排布方式和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选择,例如可以是单排,或者排列成花形、图案等等,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压合部212的四个顶角位置与非承载区域12通过定位结构4(详见上文解释)定位配合。由此,在确保定位结构4数量较少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在其他位置设置定位结构4,例如还可以在仅两个第一边框部2111的中部设置定位结构4,从而进一步减小定位结构4的数量。
例如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示例中,定位结构4包括设在支撑部211上的定位柱41和形成在非承载区域12上的定位孔42,这样,当将定位柱41插入到定位孔42内后,即可以确保第一治具1和第二治具2定位配合。由此,定位结构4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加工和装配。优选地,定位柱41的自由端为外凸曲面(即沿定位柱41的轴向、朝向远离定位柱41中心点的方向凸出的曲面),由此,便于将定位柱41插入到定位孔42内,从而提高操作效率。优选地,定位柱41的直径为3.8mm,定位孔42的直径为4.0mm,从而便于定位柱41与定位孔42的定位配合。
例如图1-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第一治具1的中间为承载区域11(即放置待压合件200、如柔性电路板FPC的区域),承载区域11的左右两侧为非承载区域12(即未放置待压合件200、如柔性电路板FPC的区域),两个第一边框部2111位于第一治具1左右两侧的两个非承载区域12的上方,此处可以设置支撑部211以与第一治具1进行支撑、对位、连接等对位设计。压合部212与承载区域11相对的部分需要考虑元器件的避位问题从而将压合部212设置为中空的框形,同时,压合部212与承载区域11相对的部分需要考虑弹性件22的安装问题,从而在压合部212上设置与第一治具1间隔开的第二边框部2112以用来安装弹性件22。
可选地,如图1所示,弹性件22为导套式弹性压柱221(详见上文解释)。由此,弹性件22的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动作可靠性高,对待压合部位201的抵压效果好,而且,将弹性件22设计为导套式,还可以方便维护和更换。优选地,导套式弹性压柱221的导套2211与治具基体21无间隙挤压装配。由此,可以避免压合治具100在后续过程(如过回流炉过程),由于热胀冷缩造成导套2211松动的问题,确保弹性件22与治具基体21连接的可靠性,且确保弹性件22可以稳定、可靠、有效地向待压合部位201施加抵压力。
优选地,导套式弹性压柱221的导套2211为不锈钢材质件,导套式弹性压柱221的压柱2212为耐380℃以上高温的铁氟龙塑胶材质件。由此,可以避免弹性件22吸热后产生的高温对待压合件200产生的不良影响。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弹性压柱221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导套2211和压柱2212。
优选地,导套式弹性压柱221的压缩量为1mm~2mm,由此,可以提高压合的可靠性。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待压合部位201的实际情况选择导套式弹性压柱221的压缩量。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压柱2212的表面平整光滑,从而避免在抵压待压合部位201时刮伤待压合部位201。
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当压合部212包括第二边框部2112时,构造为导套式弹性压柱221的弹性件22为多个且在第二边框部2112的长度方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由此,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使得压合治具100可以同时对多个待压合件200或多个待压合部位201实施压合,而且根据每个待压合部位201的高度不同,用于压合每个待压合部位201的弹性件22的实时压缩量可以不同。此外,弹性件22可选的种类有很多,已在上文中详述,这里不再赘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弹性件22的压缩量”指的是:弹性件22可以达到的最大压缩量;“弹性件22的实时压缩量”指的是:弹性件22工作时的具体压缩量。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可以将贴装压合后的不稳定因素排除(如贴合移位、翘起符高等),改善贴装压合后一次焊接的良率(实验表明,可将焊接不良率改善到10%以下),从而可以减少由于焊接不良造成的各种维修。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合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方法采用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合治具100进行,具体的压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步骤S1),将待压合件200装载于第一治具1,然后(步骤S2),将第二治具2压设在第一治具1上且使弹性件22抵压待压合件200的待压合部位201,接着(步骤S3),将压合治具100连同待压合件200一并送入回流炉,此时,弹性件22可以抵压待压合部位201,以确保待压合件200在过回流炉时出现待压合部位201的移位、翘起、浮高等问题。简言之,在过回流炉前,现将待压合件200贴装完成,然后采用压合治具100压合,之后将压合治具100与待压合件200同时过回流炉,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贴装后的焊接良率。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方法,工序简单,便于操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治具,所述第一治具用于承载待压合件;和
第二治具,所述第二治具包括治具基体和弹性件,所述治具基体与所述第一治具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治具基体与所述第一治具之间以朝向所述第一治具的方向抵压所述待压合件的待压合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通过锁定件锁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为连接所述第一治具与所述治具基体的螺纹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为连接所述第一治具与所述治具基体的夹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通过定位结构定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治具基体中的其中一个上的定位柱、和形成在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治具基体中的另一个上的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自由端为外凸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施力面的长度为所述弹性件的压缩量的二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长方体形外罩和沿所述长方体形外罩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由所述长方体形外罩罩设的多个导套式弹性压柱,每个所述导套式弹性压柱的压缩量相同且均为所述弹性件的压缩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套式弹性压柱的导套与所述治具基体无间隙挤压装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包括承载区域和非承载区域,所述承载区域用于承载所述待压合件,所述治具基体包括支撑部和压合部,所述支撑部设在所述非承载区域上且支撑所述压合部,以使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承载区域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压合部上且在所述间隙内可伸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部为矩形框形状且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部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部,所述支撑部设在所述第一边框部上,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边框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基体为合成石材料件或合金材料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压合件为具有数据线接口、耳机座、卡座、屏蔽框、屏蔽盖中的至少一个的电路板。
15.一种压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合治具且包括如下步骤:
将待压合件装载于所述第一治具;
将第二治具压设在所述第一治具上且使所述弹性件抵压所述待压合件的待压合部位;
将所述压合治具连同所述待压合件一并送入回流炉。
CN201810270404.0A 2018-03-29 2018-03-29 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 Pending CN1086012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0404.0A CN108601239A (zh) 2018-03-29 2018-03-29 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0404.0A CN108601239A (zh) 2018-03-29 2018-03-29 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1239A true CN108601239A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23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0404.0A Pending CN108601239A (zh) 2018-03-29 2018-03-29 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123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3529A (zh) * 2019-06-11 2019-08-2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具组件
CN110524086A (zh) * 2019-09-06 2019-12-0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电子元件的制造方法及辅助夹具
CN113210780A (zh) * 2021-06-02 2021-08-06 深圳市兆兴博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焊接方法和焊接治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6573A (zh) * 2007-12-18 2008-10-29 苏州明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夹具压杆
CN106112178A (zh) * 2016-08-19 2016-11-16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波峰焊载具
CN106879191A (zh) * 2017-02-24 2017-06-20 江西吉安奥海科技有限公司 Usb矫正方法和矫正治具
CN206425659U (zh) * 2017-01-12 2017-08-22 广东绿硕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点压板夹具
CN206732319U (zh) * 2017-03-18 2017-12-12 东莞市门萨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cb焊接治具
CN206963202U (zh) * 2017-06-23 2018-02-02 深圳市海能达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峰焊治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6573A (zh) * 2007-12-18 2008-10-29 苏州明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夹具压杆
CN106112178A (zh) * 2016-08-19 2016-11-16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波峰焊载具
CN206425659U (zh) * 2017-01-12 2017-08-22 广东绿硕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点压板夹具
CN106879191A (zh) * 2017-02-24 2017-06-20 江西吉安奥海科技有限公司 Usb矫正方法和矫正治具
CN206732319U (zh) * 2017-03-18 2017-12-12 东莞市门萨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cb焊接治具
CN206963202U (zh) * 2017-06-23 2018-02-02 深圳市海能达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峰焊治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3529A (zh) * 2019-06-11 2019-08-2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具组件
CN110153529B (zh) * 2019-06-11 2021-06-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具组件
CN110524086A (zh) * 2019-09-06 2019-12-0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电子元件的制造方法及辅助夹具
CN113210780A (zh) * 2021-06-02 2021-08-06 深圳市兆兴博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焊接方法和焊接治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1239A (zh) 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
CN108650805A (zh) 压合治具和压合方法
CN104081585A (zh) 电气互连机构及方法
CN106231874B (zh) 一种散热器导热胶泥压制工具及板卡散热结构
CN206154179U (zh) 装配装置
CN110465720A (zh) 一种多路smp连接器装配焊接夹具
CN208374427U (zh) 回流焊治具组件
CN205179530U (zh) 一种晶体管防松脱固定板组件
CN207026687U (zh) 一种过炉夹具结构
KR20100052449A (ko) 인쇄회로기판과 연성회로기판 납땜 접합용 지그
CN210467775U (zh) 一种用于管壳贴装芯片的夹具
CN208556258U (zh) 一种fpca过炉专用治具
CN220191131U (zh) 一种适用于多尺寸采集电路软板的过炉治具
US20120024593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ni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unit, and electric apparatus
CN209488944U (zh) Pcb治具
AU201836893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electronic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s
CN207011088U (zh) 一种可拼接的pcb电路板
CN207558775U (zh) 一种用于实现微波混合电路高精度装片的共晶烧结夹具
CN112917039A (zh) 阶梯形结构微带基板的焊接方法
CN207914746U (zh) 一种多芯片共晶石墨工装
CN215187635U (zh) 一种集成电路生产设备的插入式固定脚支架
TWI382146B (zh) 用於迴路式熱管系統的蒸發器的製造方法
CN110571173A (zh) 一种用于管壳贴装芯片的夹具
CN214852069U (zh) 一种防止静电屏蔽框焊点开路的治具
CN219678839U (zh) 一种电子线路板过炉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