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1106A - 一种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1106A
CN108601106A CN201810613691.0A CN201810613691A CN108601106A CN 108601106 A CN108601106 A CN 108601106A CN 201810613691 A CN201810613691 A CN 201810613691A CN 108601106 A CN108601106 A CN 108601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tc thermistor
heat conduction
shell
heat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36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Demeng auto parts partnership (limited partnership)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eng S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eng S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eng S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136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011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01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1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器,包括:壳体、PTC热敏电阻元件、卡箍和控制器元件;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壳体和第二导热壳体;所述控制器元件包括:控制器盒体和置于所述控制器盒体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与所述壳体相对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箍为U形,所述第一导热壳体和所述第二导热壳体卡入所述卡箍的U形开口中,所述卡箍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卡槽中;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热壳体和所述第二导热壳体分别与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通过设置卡箍不仅可使第一导热壳体和第二导热壳体夹紧在一起,也便于在需要的时候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器。
背景技术
加热器用于机动车辆的辅助加热。起加热功能的PTC热敏电阻元件需要置于密封的壳体中。一般的,可通过焊接或通过粘合剂连接上下壳体,但是在遇到需要维修或者更换PTC热敏电阻时,这种壳体不易打开,造成维修或者更换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加热器的壳体不易打开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器,包括:壳体、PTC热敏电阻元件、卡箍和控制器元件;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壳体和第二导热壳体;所述控制器元件包括:控制器盒体和置于所述控制器盒体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与所述壳体相对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箍为U形,所述第一导热壳体和所述第二导热壳体卡入所述卡箍的U形开口中,所述卡箍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卡槽中;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热壳体和所述第二导热壳体分别与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壳体的与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相隔的表面上,所述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壳体的与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相隔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导热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导热管道,所述第二导热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导热管道,所述第一导热管道和所述第二导热管道均用于冷却液流通;所述第一导热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热管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导热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热管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盖板的远离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二导热管道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二导热管道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出液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热管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导热壳体的远离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两角处;所述第二导热管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二导热壳体的远离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两角处,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热管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位置对应。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热壳体和所述第二导热壳体内设置有多个肋片。
进一步,还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导热壳体的靠近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处各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包括:PTC热敏电阻层、正电极、负电极、第一绝缘导热膜、第二绝缘导热膜、隔离框架和缓冲层;所述PTC热敏电阻层分别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电连接,所述PTC热敏电阻层由多个PTC热敏电阻组成;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与所述壳体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均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控制器盒体中,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和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膜分别设置在所述PTC热敏电阻层的相对的两表面上;所述隔离框架分隔成多个区块,所述PTC热敏电阻设置在所述隔离框架的所述区块中;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的与所述PTC热敏电阻层相隔的表面上。
进一步:所述隔离框架受热膨胀后的最大厚度不大于所述PTC热敏电阻层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表面采用热喷涂工艺或者氧化工艺涂覆有第一绝缘膜。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和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膜均由一层第二绝缘膜和一层导热硅胶膜组成,其中,所述第二绝缘膜比所述导热硅胶膜靠近所述PTC热敏电阻层,所述第二绝缘膜的厚度为0.05~0.1mm,所述导热硅胶膜的厚度为0.2~0.8mm。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和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膜均为具有纤维结构的硅胶膜,所述具有纤维结构的硅胶膜的厚度为0.2~0.8mm。
进一步:所述PTC热敏电阻层由多个PTC热敏电阻组成,所有所述PTC热敏电阻划分为至少一组,所述正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负电极的数量与所述PTC热敏电阻的分组的数量相同,每组所述PTC热敏电阻均与所述正电极电连接,每组所述PTC热敏电阻分别与每一所述负电极电连接;所述正电极位于所述PTC热敏电阻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之间,所述负电极位于所述PTC热敏电阻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膜之间。
进一步: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均为条状电极;所述PTC热敏电阻层、所述正电极、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膜、所述隔离框架和所述缓冲层均为凸字形;若所述负电极的数量为一个,则所述负电极为凸字形;若所述负电极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则所有所述负电极组成凸字形。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与所述壳体相对的表面设置有高压端接插件和低压端接插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通过设置卡箍不仅可使第一导热壳体和第二导热壳体夹紧在一起,也便于在需要的时候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的前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的水路结构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的PTC热敏电阻元件的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的PTC热敏电阻元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的PTC热敏电阻元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的PTC热敏电阻元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器。该加热器用于汽车的辅助加热。如图1~9所示,该加热器包括:壳体、PTC热敏电阻元件2、卡箍3和控制器元件。
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均为铝质导热壳体。
控制器元件包括:控制器盒体和置于控制器盒体中的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器盒体的与壳体相对的表面开设有卡槽41。具体的,控制器盒体可由第一盒体42和第二盒体43组成。第一盒体42位于相对远离壳体的一侧(即后盖),第二盒体43位于相对靠近壳体的一侧,因此,卡槽41可开设在第二盒体43的外表面上。第一盒体42和第二盒体43之间可通过O形密封圈(O-ring)密封。通过螺栓44(例如,M5螺栓)穿过第一盒体42、第二盒体43和卡箍3锁紧,从而将控制器盒体压紧在壳体的一端。
卡箍3为U形。卡箍3的材质可以为塑料。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卡入卡箍3的U形开口中,从而使卡箍3将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夹紧在一起。卡箍3的开口端插入卡槽41中。卡槽41不仅起到定位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的作用,还可以起到辅助卡箍3夹紧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的作用。
PTC热敏电阻元件2设置在壳体内,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分别与PTC热敏电阻元件2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控制器可控制PTC热敏电阻元件2进行加热,PTC热敏电阻元件2将热量传导到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上,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可将热量传递到目标位置。
因此,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利用卡箍3不仅可使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夹紧在一起,也便于在需要的时候拆卸。此外,通过卡箍3的夹紧,还可以将PTC热敏电阻元件2紧压在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之间,使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分别与PTC热敏电阻元件2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得更加紧密,从而更有利于传递热量。
具体的,壳体还包括:第一盖板13和第二盖板14。第一盖板13和第二盖板14一般为绝缘材料,例如硅胶。第一盖板13设置在第一导热壳体11的与PTC热敏电阻元件2相隔的表面上。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导热壳体11有两个相对的表面,一个表面与PTC热敏电阻元件2相对,则另一个表面就是与PTC热敏电阻元件2相隔的表面,下述的“相隔”的含义相同,不再赘述。第二盖板14设置在第二导热壳体12的与PTC热敏电阻元件2相隔的表面上。具体的,第一盖板13和第二盖板14可通过螺栓(例如M4螺栓)分别压紧在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上,并且通过O形密封圈(O-ring)密封。
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的导热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通过液体导热的方式。具体的,第一导热壳体11内设置有第一导热管道15。第二导热壳体12内设置有第二导热管道16(需要说明的是,图5示出的第二导热管道16仅仅是便于表示第二导热管道16与进液口17和出液口18连通,其实际位于第二导热壳体12中)。第一导热管道15和第二导热管道16均用于冷却液流通。第一导热管道15的第一端与第二导热管道16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道连通。第一导热管道15的第二端与第二导热管道16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管道连通。优选的,第一导热管道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靠近第一导热壳体11的远离控制器盒体的两角处。第二导热管道1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靠近第二导热壳体12的远离控制器盒体的两角处,且分别与第一导热管道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位置对应。同样的,连接第一导热管道15与第二导热管道16的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处,仍然可通过卡箍3压紧,并且通过O形密封圈(O-ring)密封。通过液体在第一导热管道15和第二导热管道16中流动,液体作为传导介质,与PTC热敏电阻元件2进行热量的交换;并随着液体的流动,将热量传导到其他位置。
第二盖板14的远离控制器盒体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进液口17和出液口18。第二导热管道16的第三端连接进液口17,第二导热管道16的第四端连接出液口18。
优选的,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内还设置有多个肋片19。通过设置该肋片19,可以增大导热面积。
优选的,该加热器还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5。第二导热壳体12的靠近进液口17和出液口18处各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可检测温度,从而便于控制器控制PTC热敏电阻元件2的加热功率。
PTC热敏电阻元件2包括:PTC热敏电阻层21、正电极22、负电极23、第一绝缘导热膜24、第二绝缘导热膜25、隔离框架26和缓冲层27。应当理解的是,“元件”在此仅为了表示由若干独立的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其具体的形式可以是装置等。
PTC热敏电阻层21分别与正电极22和负电极23电连接,从而可通电加热。此外,通过控制正电极22和负电极23的电压,可控制加热温度。PTC热敏电阻层21由多个PTC热敏电阻组成。具体的,多个PTC热敏电阻依次排列,形成多排多列。PTC热敏电阻的数量不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般的,在一定面积内可尽量多的布置,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PTC热敏电阻的数量为44个。每个PTC热敏电阻的厚度应基本保持一致,以避免某些位置的PTC热敏电阻与第一绝缘导热膜24和/或第二绝缘导热膜25接触不均匀,导致加热效率降低或者局部过热。所有PTC热敏电阻划分为至少一组。通过对PTC热敏电阻分组,可根据需求分别控制每组PTC热敏电阻进行加热。
控制器盒体的与壳体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开口。正电极22和负电极23均从开口伸入控制器盒体中,与控制器电连接。正电极22的数量为一个,负电极23的数量与PTC热敏电阻的分组的数量相同。每组PTC热敏电阻均与正电极22电连接,每组PTC热敏电阻分别与每一负电极23电连接。例如,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PTC热敏电阻的分组为三组,每组包含至少一列的PTC热敏电阻。负电极23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平行排列的第一负电极231、第二负电极232和第三负电极233。第一负电极231、第二负电极232和第三负电极233分别与三组PTC热敏电阻电连接。具体的,正电极22位于PTC热敏电阻层21与第一绝缘导热膜24之间,负电极23位于PTC热敏电阻层21与第二绝缘导热膜25之间。例如,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负电极231、第二负电极232和第三负电极233位于PTC热敏电阻层21与第二绝缘导热膜25之间。优选的,正电极22和负电极23均为条状电极。优选的,正电极22和负电极23周围布有绝缘胶垫,以避免漏电。
第一绝缘导热膜24和第二绝缘导热膜25分别设置在PTC热敏电阻层21的相对的两表面上,与PTC热敏电阻层21接触。
第一绝缘导热膜24和第二绝缘导热膜25可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PTC热敏电阻层21漏电;同时,第一绝缘导热膜24和第二绝缘导热膜25可起到导热的作用,使导热面积增大,从而有利于将PTC热敏电阻产生的热量高效地传递到壳体,以便其将热量进一步转移到所需的位置。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壳体的表面采用热喷涂工艺或者氧化工艺涂覆有第一绝缘膜(图中未示出)。该第一绝缘膜可以是陶瓷材质的膜。通过在壳体的表面设置第一绝缘膜,进一步起到绝缘的作用。应当理解的是,该第一绝缘膜一般涂覆在壳体的内表面上;此外,该第一绝缘膜还可以同时涂覆在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还应当理解的是,该第一绝缘膜涂覆在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的表面上。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导热膜24和第二绝缘导热膜25均由一层第二绝缘膜和一层导热硅胶膜组成。第二绝缘膜可以是聚酰亚胺膜。第二绝缘膜起到绝缘的作用,并将热量传递到导热硅胶膜;导热硅胶膜起到高效导热的作用,将热量传递到壳体。其中,第二绝缘膜比导热硅胶膜靠近PTC热敏电阻层21,即形成依次为PTC热敏电阻层21、第二绝缘膜和导热硅胶膜的层结构。优选的,第二绝缘膜的厚度为0.05~0.1mm,导热硅胶膜的厚度为0.2~0.8mm,从而更有利于在保证绝缘的同时高效的导热。应当理解的是,无论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绝缘膜,还是没有设置第一绝缘膜,第一绝缘导热膜24和第二绝缘导热膜25都可以是上述的两层膜结构。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当该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绝缘膜时,第一绝缘导热膜24和第二绝缘导热膜25可以是一层膜结构。具体的,第一绝缘导热膜24和第二绝缘导热膜25均为具有纤维结构的硅胶膜。该纤维结构的硅胶膜,由于具有纤维结构,强度比不具有纤维结构的纯硅胶高,不易损坏破裂,同时,硅胶可起到绝缘的作用。更优选的,具有纤维结构的硅胶膜的厚度为0.2~0.8mm,从而更有利于在保证绝缘的同时高效的导热。
隔离框架26的材质为隔热材料。隔离框架26分隔成多个区块。PTC热敏电阻设置在隔离框架26的区块中。优选的,该分隔的区块可以是并列设置的条状区块,则每列PTC热敏电阻设置在一个条状区块中。优选的,该分隔的区块可以是块状区块,则每一PTC热敏电阻设置在一个块状区块中。应当理解的是,该区块还可以是其他形式,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划分设置。隔离框架26受热膨胀后的最大厚度不大于PTC热敏电阻层21的厚度,以避免正电极22、负电极23与PTC热敏电阻层21分离。
缓冲层27设置在第一绝缘导热膜24的与PTC热敏电阻层21相隔的表面上。在加热器受到撞击的时候,加热器的壳体会向PTC热敏电阻元件2施加压力,缓冲层27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瞬间压力过大导致PTC热敏电阻碎裂;此外,可以使每个PTC热敏电阻都与壳体接触,平衡PTC热敏电阻的厚度不均匀,增大导热面积。缓冲层27的材质可以是压紧铜片,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延展性。
优选的,由于加热器在壳体的两角处有水路通道,因此,PTC热敏电阻层21的对应位置处可少设置PTC热敏电阻,使PTC热敏电阻层21形成凸字形。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PTC热敏电阻层21的对应位置,即两角处可各少设置两个PTC热敏电阻。同样的,正电极22、负电极23、第一绝缘导热膜24、第二绝缘导热膜25、隔离框架26和缓冲层27的形状也相应调整。例如,正电极22、第一绝缘导热膜24、第二绝缘导热膜25、隔离框架26和缓冲层27均为凸字形。若负电极23的数量为一个,则负电极23为凸字形;若负电极2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则所有负电极23组成凸字形。例如,当负电极23的数量为3个时,第一负电极231、第二负电极232和第三负电极233组成凸字形。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所有凸字形的结构的凸出端位于同侧相应的位置。
优选的,控制器盒体的与壳体相对的表面设置有高压端接插件45和低压端接插件46,可插接对应的插头。应当理解的是,该高压端插接件45和低压端插接件46的位置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通过卡箍3不仅可使第一导热壳体11和第二导热壳体12夹紧在一起,也便于在需要的时候拆卸;通过合理设置水路管道,便于热量的传递;采用的PTC热敏电阻元件2,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导热性,可高效地将热量传导到壳体;通过控制PTC热敏电阻的电压和数量,可控制加热温度。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PTC热敏电阻元件、卡箍和控制器元件;
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壳体和第二导热壳体;
所述控制器元件包括:控制器盒体和置于所述控制器盒体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与所述壳体相对的表面开设有卡槽;
所述卡箍为U形,所述第一导热壳体和所述第二导热壳体卡入所述卡箍的U形开口中,所述卡箍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卡槽中;
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热壳体和所述第二导热壳体分别与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壳体的与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相隔的表面上,所述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壳体的与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相隔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导热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导热管道,所述第二导热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导热管道,所述第一导热管道和所述第二导热管道均用于冷却液流通;
所述第一导热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热管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导热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热管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管道连通;
所述第二盖板的远离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二导热管道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二导热管道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出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导热壳体的远离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两角处;所述第二导热管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二导热壳体的远离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两角处,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热管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壳体和所述第二导热壳体内设置有多个肋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导热壳体的靠近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处各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包括:PTC热敏电阻层、正电极、负电极、第一绝缘导热膜、第二绝缘导热膜、隔离框架和缓冲层;
所述PTC热敏电阻层分别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电连接,所述PTC热敏电阻层由多个PTC热敏电阻组成;
所述控制器盒体的与所述壳体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均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控制器盒体中,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和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膜分别设置在所述PTC热敏电阻层的相对的两表面上;
所述隔离框架分隔成多个区块,所述PTC热敏电阻设置在所述隔离框架的所述区块中;
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的与所述PTC热敏电阻层相隔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表面采用热喷涂工艺或者氧化工艺涂覆有第一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膜的厚度为0.01~0.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和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膜均由一层第二绝缘膜和一层导热硅胶膜组成,其中,所述第二绝缘膜比所述导热硅胶膜靠近所述PTC热敏电阻层,所述第二绝缘膜的厚度为0.05~0.1mm,所述导热硅胶膜的厚度为0.2~0.8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和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膜均为具有纤维结构的硅胶膜,所述具有纤维结构的硅胶膜的厚度为0.2~0.8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热敏电阻层由多个PTC热敏电阻组成,所有所述PTC热敏电阻划分为至少一组,所述正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负电极的数量与所述PTC热敏电阻的分组的数量相同,每组所述PTC热敏电阻均与所述正电极电连接,每组所述PTC热敏电阻分别与每一所述负电极电连接;所述正电极位于所述PTC热敏电阻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之间,所述负电极位于所述PTC热敏电阻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膜之间;
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均为条状电极;所述PTC热敏电阻层、所述正电极、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膜、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膜、所述隔离框架和所述缓冲层均为凸字形;若所述负电极的数量为一个,则所述负电极为凸字形;若所述负电极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则所有所述负电极组成凸字形。
CN201810613691.0A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加热器 Pending CN1086011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3691.0A CN108601106A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3691.0A CN108601106A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1106A true CN108601106A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2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3691.0A Pending CN108601106A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11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7284A (zh) * 2021-11-04 2022-02-01 王怀东 一种ptc加热器
CN114727433A (zh) * 2022-01-26 2022-07-08 浙江微燃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导热结构件、导热壳体及加热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4241A (zh) * 2004-02-10 2005-08-17 凯特姆两合公司 用于低结构高度的电加热装置
CN202769966U (zh) * 2012-09-10 2013-03-06 钡泰电子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可抽换加热模块的电加热装置
CN103542528A (zh) * 2012-07-13 2014-0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装置以及电动车
CN204853983U (zh) * 2015-08-21 2015-12-09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ptc加热组件
CN206730033U (zh) * 2016-08-11 2017-12-12 慈溪市威韩电器有限公司 暖手宝
CN208445765U (zh) * 2018-06-14 2019-01-29 北京枫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4241A (zh) * 2004-02-10 2005-08-17 凯特姆两合公司 用于低结构高度的电加热装置
CN103542528A (zh) * 2012-07-13 2014-0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装置以及电动车
CN202769966U (zh) * 2012-09-10 2013-03-06 钡泰电子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可抽换加热模块的电加热装置
CN204853983U (zh) * 2015-08-21 2015-12-09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ptc加热组件
CN206730033U (zh) * 2016-08-11 2017-12-12 慈溪市威韩电器有限公司 暖手宝
CN208445765U (zh) * 2018-06-14 2019-01-29 北京枫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7284A (zh) * 2021-11-04 2022-02-01 王怀东 一种ptc加热器
CN114727433A (zh) * 2022-01-26 2022-07-08 浙江微燃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导热结构件、导热壳体及加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4287B (zh) 一种毛细管加热器件
JP6967829B2 (ja) 貼付け式均温器と伝熱流体を備える温度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応用装置
TW200526063A (en) Surface mount heater
CN108601106A (zh) 一种加热器
WO2003027779A3 (en) Dual capillary fluid vaporizing device
CN208445765U (zh) 一种加热器
US7865073B2 (en) Heating module comprising a heating surface, flow heate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206709363U (zh)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液体加热器
CN108962518A (zh) 一种ptc热敏电阻元件
CN208256394U (zh) 一种ptc热敏电阻元件
CN208069347U (zh) 一种大功率电加热组件
CN206944497U (zh) 一种ptc流体加热器
CN206061176U (zh) 一种ptc电加热装置
CN106568189A (zh) 一种电加热装置
CN208536397U (zh) 具备防冻装置的热水设备
TWI524808B (zh) 加熱器
CN2442178Y (zh) 直热式电热水器
JPH11325376A (ja) 酒の加熱管とこれを有した酒燗器
CN206442531U (zh) 一种便于电路连接的电暖器加热芯体
EP4383940A1 (en) Flow through hea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03376507A (zh) 光纤熔接机用高效加热槽及光纤熔接机
CN209027157U (zh) 冷媒加热器和空调器
ATE400980T1 (de) Flachheizprofil für direkte mediumbeheizung
CN216481629U (zh)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和系统
CN108245024A (zh) 一体化密封无菌饮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1

Address after: 241006 workshop 5, Xisan Road, Erb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Erba Town, Jiu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u Demeng auto parts partnership (limited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100176 Daxing District Tianbao garden four Li 72-2,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FENGSHA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