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9816B - 用于执行能量效率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执行能量效率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9816B
CN108599816B CN201810170462.6A CN201810170462A CN108599816B CN 108599816 B CN108599816 B CN 108599816B CN 201810170462 A CN201810170462 A CN 201810170462A CN 108599816 B CN108599816 B CN 108599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s
link adap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04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99816A (zh
Inventor
姜永润
康裕根
金彦钟
申珉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99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9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99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9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04B7/0877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switching off a diversity branch, e.g. to save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5Independent weighting, i.e. weights based on own antenna recep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通过信道从基站接收数据信号的多个天线,所述链路自适应方法包括:基于来自基站的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和多个天线中第二数量的天线的组合,估计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接收条件下所述数据信号的多个数据传输速率和来处理数据信号的功耗;通过使用所述功耗和所述多个数据传输速率来计算多个能量效率;以及基于多个能量效率产生信道状态信息以执行链路自适应,并且确定多个天线中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天线的数量。

Description

用于执行能量效率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3月1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递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032520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符合示例性实施例的装置和方法涉及基于无线通信中的能量效率来执行链路自适应。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空间复用的频谱效率,已经执行了关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传输技术和高阶调制的研究和开发。然而,在每个信道环境中通过空间复用来实现复用增益是有问题的。
发明内容
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提供无线通信装置及其链路自适应方法,以在无线通信装置与基站进行通信时,基于能量效率通过链路自适应来在执行通信时高效地消耗电力。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多个天线,以通过信道从基站接收数据信号,所述链路自适应方法包括:基于来自基站的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和多个天线中第二数量的天线的组合来估计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接收条件下的数据信号的多个数据传输速率和处理所述数据信号的功耗;通过使用所述功耗和所述多个数据传输速率来计算多个能量效率;以及基于所述多个能量效率产生信道状态信息以执行链路自适应,以及基于所述多个能量效率确定所述多个天线中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天线的数量。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多个天线,用于通过信道从基站接收数据信号;以及链路自适应处理器,用于执行链路自适应。链路自适应处理器包括:能量效率计算处理器,基于来自基站的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和所述多个天线中第二数量的天线的组合,以通过使用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接收条件下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处理数据信号的功耗来计算多个能量效率。链路自适应处理器通过使用多个能量效率来产生信道的状态信息,并且基于多个能量效率来确定在个天线中接收数据信号的天线的数量。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记录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无线通信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所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来自基站的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和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天线中第二数量的天线的组合,估计多个接收条件下要从基站接收的多个数据信号的多个数据传输速率和处理所述多个数据信号功耗;通过使用所述功耗和所述多个数据传输速率来计算多个能量效率;基于所述多个能量效率产生信道状态信息以执行所述链路自适应;以及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和多个能量效率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多个天线中的接收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的天线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链路适配器的框图。
图3A、图3B和图3C是示出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信息的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链路适配器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能量效率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链路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链路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以减少计算估计的能量效率时的计算量。
图6B和图6C是示出了用于链路自适应方法的信息的图。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执行接收模式选择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图。
图9A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链路自适应模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9B是表示了用于选择链路自适应模式的参考信息的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能量效率执行链路自适应的片上系统(SoC)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可以包括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信道2和上行链路信道4彼此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WCA) 10(例如,终端)和基站20。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射频(RF)处理器、基带处理器220、解调器230和链路适配器100(例如,链路自适应处理器)。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10中的每个组件可以是包括模拟电路和/或数字电路的硬件块,或者可以是包括由处理器等执行的多个指令的软件块。
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包括可以经由与基站20的进行通信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各种装置。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包括以下任何一项:用户设备(UE)、移动台(MS)、移动终端(MT)、用户终端(UT)、订阅站(SS)、移动设备等。基站20可以包括与无线通信装置10和/或其他基站进行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可以通过与无线通信装置10和/或其它基站进行通信来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基站20例如可以包括节点B、演进节点B(eNB)、基站收发器系统 (BTS)、接入点(AP)等。
无线通信装置10和基站20之间的无线通信网络可以通过共享可用网络资源来支持众多用户之间的通信。例如,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各种方法(例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 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可以用于发送信息。
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信道2从基站20接收数据信号。基于下行链路信道2的条件,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产生信道状态信息(C SI)(即,信道的状态信息),以执行链路自适应。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信道4向基站20发送CSI。CSI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 (CQI)(即,信道的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秩指示符(RI)中的至少一个。基站20可以基于RI在向无线通信装置10发送数据信号时向无线通信装置10分配预定数量的秩,可以基于CQI来设置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并且可以通过基于PMI设置预编码串来执行链路自适应。
RF处理器210可以通过多个天线200从基站20接收数据信号。数据信号可以是通过载波信号具有高中频的RF信号。RF处理器210可以包括模拟下变频混频器,并且可以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频率执行下变频来产生基带信号。通过进一步包括诸如模数转换器等组件,基带处理器22 0可以执行诸如将基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等处理操作。解调器230可以包括信道估计器232(即,信道估计处理器)和MIMO检测器234。信道估计器232可以通过使用包括在从基站20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中的参考信号来估计下行链路信道2的状态来输出信道估计,并且MIMO检测器 234可以对从包括多个发射天线的基站20接收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链路适配器100可以基于能量效率产生用于链路自适应操作的CSI,并且确定在多个天线200中从基站20接收数据信号的接收天线(RX)的数量。确定在多个天线200中从基站20接收数据信号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可以包括变换或确定接收模式。针对基于能量效率的链路自适应操作,链路适配器100可以通过向RF处理器210和基带处理器220提供接收模式控制信号Rx_mode_CS来改变接收天线的数量。此外,链路适配器100向基带处理器220提供包括针对基于能量效率的链路自适应操作而产生的CSI在内的信号CSI_S,并且可以通过上行信道4向基站20提供由基带处理器220和RF处理器210处理的CSI。而且,为了基于能量效率执行链路自适应,链路适配器100还可以包括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即,能量效率计算处理器)。
随着从基站20发送数据信号的传输秩的数量增加,由MIMO检测器 234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所需的计算量也增加。因此,当无线通信装置 10与基站20进行通信时,无线通信的功耗可能增加。而且,随着在多个天线200中实际接收数据信号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增加,RF电路的数量增加。因此,当无线通信装置10与基站20进行通信时,无线通信装置 10的功耗可能增加。例如,关于传输秩和接收天线的数量的接收条件可以是当无线通信装置10与基站20进行通信时用于估计无线通信装置 10的功耗的参数。
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估计在无线通信装置10的与来自基站的传输秩的数量和多个天线中的接收天线的数量相关的多个接收条件下处理数据信号所消耗的功耗。而且,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通过使用多个接收条件下的传输秩的数量来估计数据信号的传输速率。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通过使用估计的功耗和估计的数据传输速率来计算多个估计的能量效率。作为示例,估计的能量效率可以对应于估计的功耗与估计的数据传输速率之间的比例。
链路适配器100可以通过使用估计的能量效率来产生CSI以基于能量效率来执行链路自适应,并且向基带处理器220提供CSI。而且,链路适配器100可以通过使用所计算的估计的能量效率来确定接收天线的数量,并且可以基于所确定的接收天线的数量通过RF处理器210 和基带处理器220来控制多个天线200。为了基于能量效率执行链路自适应,链路适配器100可以基于下行链路信道2的状态选择性地执行以下中的一个:产生基于能量效率的CSI和确定接收天线的数量。
通过基于能量效率产生CSI来执行链路自适应并确定接收天线的数量,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在与基站20进行通信时高效地消耗功率,由此延长电池使用的小时数。
图2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链路适配器100的框图。图3A至图3C示出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信息的构思。
参考图2,链路适配器100可以包括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存储器 120a和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即,链路自适应判定处理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存储器120a可以存储功耗表122a、关于秩124a的CQI 信息和先验信息126a。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能量效率可以基于以下方程(a)来计算:
估计的能量效率(bits/J)=估计的数据传输率(bps)/估计的功耗(Watt=J/s) 。
进一步参考图3A,功耗表122a可以是表示与传输秩的数量NRANK 和接收天线的数量NRX的不同组合相对应的估计功耗的列“功率”的信息。例如,当接收天线的数量NRX是4并且传输秩的数量NRANK是4时,估计的功耗可以与1400mW相对应。然而,图3A中的功耗表122a仅是示例,并且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应用各种示例性值。参考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耗表122a,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改变接收天线的数量NRX和传输秩的数量NRANK,并且相应地基于接收天线的数量 NRX和传输秩的数量NRANK的不同组合来获取调制解调器的估计的功耗。
进一步参考图3B,关于秩124a的CQI信息可以是表示关于传输秩的CQI和与COI相对应的估计数据传输速率的信息。通过关于124a的CQ I信息可以是关于多个传输秩的CQI信息,其中K是基站20可分配的传输秩的最大数量。例如,当传输秩的数量NRANK是3并且CQI是C31时,估计的传输速率可以是Est_T31。但是,图3B示出的关于秩124a的CQI信息仅是示例,并且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应用各种示例性值。关于秩124aCQI信息的估计的传输速率可以是用于计算估计的能量效率的参数,并且可以与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同。参考关于秩124a 的CQI信息,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改变每个数量的传输秩的CQI的值,并且可以获取与每个CQI相对应的估计的传输速率。
进一步参考图3C,当从基站20向无线通信装置10发送数据信号时,先验信息126a可以包括关于图1中的传输模式的信息和可分配给无线通信装置10的最大数量的传输秩MAX RANK。例如,在从基站20向图1 的无线通信装置10发送数据信号的情况下的传输模式可以是MODE_A,传输秩MAX RANK的最大数量可以是K,即第三数量。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参考先验信息126a来控制CSI的产生。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控制产生包括与传输模式相对应的信息的CSI的操作。例如,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 30a可以基于传输模式来控制产生包含与传输模式相对应的信息的CSI 的操作。例如,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基于传输模式来控制产生包括RI、CQI和PMI中的至少一个的CSI的操作。
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基于与可分配传输秩MAX RANK的最大数量有关的信息,参考先验信息126a来确定接收天线的数量。例如,当可分配的传输秩MAX RANK的最大数量是4时,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将在一个范围内的接收天线的数量确定为等于或小于3。
图3A至图3C所示的功耗表122a的信息、关于秩的CQI信息124a,以及先验信息126a仅是示例,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存储器 120a可以存储各种信息,以使得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更高效地计算能量效率,并且功耗表122a的信息、关于秩的CQI信息124a以及先验信息126a可以存储在能效计算器110的预定存储区域中。另外,图3A至图 3C所示的功耗表122a的信息、关于秩的CQI信息124a、以及先验信息1 26a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经历从基站20到另一基站的变化,根据下行信道 2或上行信道4的状态的变换,或者可以周期性地进行更新。
参考图2和方程(a),为了计算具有(比特/J)单位的估计能量效率,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参考功耗表122a,根据每个传输秩和接收天线数量来获取具有瓦特单位的估计功耗,并且可以参考关于秩的 CQI信息124a,根据每个传输秩的CQI来获取具有(bps)单位的估计传输速率。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参考功耗表122 a和关于秩的CQI信息124a来估计处理数据信号所消耗的功耗和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估计的功耗和估计的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多个估计的能量效率。例如,参考功耗表122a,当接收天线的数量NRX和发送秩的数量NRANK是(4,4)时,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获取1400mW的估计功耗,并且参考关于秩的CQI信息124a,当传输秩的数量NRANK是4时,可以获取与CQI C41至C4N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估计传输速率Est_T41至Est_T4N。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通过使用所获取的估计的传输速率Est_T41至Est_T4N和估计的功耗1400mW来计算估计的能量效率。类似地,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通过使用与接收天线的数量NRX和具有不同于(4,4)的值的传输秩的数量NRANK相对应的估计的功耗以及与传输秩的数量NRANK相对应估计的数据传输速率来计算能量效率。
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向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提供通过使用估计的功耗和估计的数据传输速率计算的估计的能量效率CAL_EEs。作为示例,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通过使用所计算的估计的能量效率CAL_EE来控制用于基于能量效率来执行链路自适应的CSI的产生,并且可以确定从基站20接收数据信号的接收天线的数量。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使用功耗表122a和关于秩的CQI信息124 a来计算多个估计的能量效率,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高效地减少计算量。
图4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链路适配器100的框图。
参考图4,链路适配器100可以包括能量效率计算器110、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CSI产生器140b和RX模式选择器150b。能量效率计算器110可以向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提供所计算的估计能量效率C AL_EEs。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将计算出的估计能量效率CAL EE彼此进行比较,并且可以基于比较结果,根据计算出的估计能量效率CAL_EE之中具有最大值的估计能量效率相对应的接收条件来产生第一链路自适应判定信号LADS_1和第二链路自适应判定信号LADS_2。
例如,当通过使用图3A中接收天线的数量NRX和传输秩的数量NRA NK为(2,2)的情况下1040mW的估计功耗以及图3B中传输秩的数量NRA NK是2且CQI是C22的情况下Est_T22的估计数据传输速率计算的估计能量效率在估计能量效率CAL_EE中具有最大的值时,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控制CSI产生器140b产生RI,以建议基站通过向无线通信装置10分配两个传输秩来向无线通信装置10发送数据信号,并且产生包括C Q I的C S I以建议基站20根据等于C22的CQI的值通过MCS对数据信号执行调制编码。而且,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将无线通信装置10中包括的多个天线中的接收天线的数量确定为2。
CSI产生器140b可以从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接收第一链路自适应判定信号LADS_1,并且可以基于第一链路自适应判定信号LADS_1 输出CSI。作为示例,基于先验信息126a中包括的基站20的传输模式(参考图3C),CSI产生器140b可以输出包括RI、CQI和PMI中的至少一个的 CSI。CSI产生器140b向图1中的基带处理器220输出CSI,并且基带处理器220可以在对CSI执行预定处理之后通过RF处理器210和多个天线200 向基站20发送CSI。
RX模式选择器150b可以从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接收第二链路自适应判定信号LADS_2,并且可以基于第二链路自适应判定信号LA DS_2输出接收天线选择信号Sel_S。作为示例,RX模式选择器150b可以基于图3C的先验信息126a中包括的可分配给无线通信装置10的最大传输秩数或者基站20的传输模式来输出接收天线选择信号Sel_S。RX模式选择器150b可以向RF处理器210输出接收天线选择信号Sel_S,并且 RF处理器210可以基于接收天线选择信号Sel_S来选择和激活多个天线 200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可以控制天线操作为接收天线。
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基于能量效率来设置链路自适应的周期,并且可以设置产生CSI的周期和确定接收天线的周期。例如,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可以将产生CSI的周期和确定接收天线的周期设置为基于能量效率的链路自适应周期。然而,这仅仅是示例,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图5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能量效率进行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装置10的链路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5,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在通过下行链路信道2接收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估计无线通信装置10的与传输秩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相关的多个接收条件下处理数据信号所消耗的功耗和数据信号的传输速率(操作S100)。无线通信装置10通过使用估计的功耗和估计的数据传输速率来计算多个估计的能量效率(操作S110)。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产生CSI以基于能量效率执行链路自适应,并且通过使用估计的能量效率中的至少一个和先验信息126a来确定多个天线中的接收天线的数量 (操作S120)。详细地,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产生CSI并且通过使用接收条件中与估计能量效率中具有最大值的估计能量效率相对应的信号条件,来确定接收天线的数量。
图6A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计算估计能量效率的情况下减少计算量的无线通信装置10的链路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图6B和图6C是示出了无线通信装置10的链路自适应方法的信息的图。
参考图6A,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信道2从基站20接收包括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数据信号(操作S101),例如初始传输。根据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检测基站20可分配给无线通信装置10的最大传输秩(操作S102)。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估计与比根据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检测到的可分配传输秩的最大数量小的传输秩数量相对应的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操作S103)。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操作S103可以使用先验信息126a中包括的最大数量的可分配传输秩(参考图3C)。例如,先前信息126a可以指示在预先执行的链路自适应操作期间(例如,在较早计算周期)从在基站20接收的预定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检测并存储的可分配传输秩MAX RANK的最大数量。之后,执行图5的操作S110。
当无线通信装置10基于能量效率执行链路自适应时,可执行大部分通信以减少分配给无线通信装置10的传输秩数量。据此,无线通信装置10通过将传输秩数量限制为小于无线通信装置10的多个接收条件中的可分配秩的最大数量并且估计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减少计算能量效率的计算量。然而,这仅是示例,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作为另一示例,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估计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同时在无线通信装置10的多个接收条件中将传输秩的数量限制为比可分配传输秩的最大数量少预定值或更多,从而进一步减少计算能量效率的计算量。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从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检测到的最大可分配传输秩是4,即在图3B中K等于4。
进一步参考图1,参考功耗表122a,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基于可分配的传输秩MAX_RANK的最大数量是4,在传输秩的数量NRANK等于或小于3的情况下获取估计的功耗。进一步参考图6C,无线通信装置10 参考关于秩124a的CQI信息,可以基于分配的传输秩的最大数量MAX_R ANK为4在传输秩NRANK的数量等于或小于3的情况下获取与每个CQI相对应的估计的传输速率。通过获取比图3A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更少数量的估计的功耗和估计的传输速率,并且通过使用相对较小数量的估计功耗和估计传输速率,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减少计算量。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当改变接收天线的数量时无线通信装置10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为了防止诸如通过改变接收天线的数量(其中确定接收天线的数量少于之前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以及基于结果来控制天线的情况)的基于能量效率执行链路自适应的中可能出现的解码错误,无线通信装置 10可以执行下面描述的操作。
参考图7,可以向基站20提供执行图5的操作S120所产生的CSI(操作S121)。之后,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从基站接收包括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数据信号(操作S122)。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从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检测当前(即,在当前传输模式下)传输秩的数量(操作 S130)。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将当前传输秩的数量与向基站提供的CSI 进行比较(操作S140)。更具体地,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根据CSI中包括的RI来区分基站20是否已经向无线通信装置10分配了传输秩。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根据基于比较结果确定的接收天线的数量来控制多个天线(操作S150)。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根据基于包括在CSI中的RI区分出基站20已经向无线通信装置10分配了传输秩时确定的接收天线的数量,控制多个天线。
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的图,以示出RX 模式选择器在控制多个天线中的操作。
参考图8,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RX1、RX2、RX3和RX 4。基于由链路自适应判定单元130a确定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图4所示的RX模式选择器150b可以选择并激活多个天线RX1至RX4中的至少一个,并控制天线操作为接收天线。作为示例,RX模式选择器150b可以考虑多个天线RX1至RX4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灵敏度S1、S2、S3和S4来选择接收天线。例如,当接收天线的数量确定为2时,可以选择并激活具有较大接收灵敏度值的两个天线。
通过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RX模式选择器150b考虑接收灵敏度来选择接收天线的操作,可以实现可最大化能量效率的链路自适应。
图9A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选择链路自适应模式的框图,图9B是表示了用于选择链路自适应模式的参考信息的图。
参考9A,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包括链路自适应模式选择器240(即链路自适应模式选择处理器)和链路适配器100。链路自适应模式选择器240可以接收与无线通信装置10的通信条件相关的信息COC_INFO。链路自适应模式选择器240可以基于与通信条件相关的信息COC_INFO来选择基于频率效率的链路自适应模式和基于能量效率的链路自适应模式之一。
进一步参考图9B,与通信状况修改的信息COC_INFO可以包括: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相关的信息:无线通信装置10的电池级别、能量效率级别、下行链路信道2的信道相关级别、接收天线数量、由基站20 可分配给无线通信装置10的最大秩数量以及无线通信装置10的多普勒频移级别。包括针对以下预先设置的参考级别信息的模式选择信息SE L_INFO242可以存储在链路自适应模式选择器240中:无线通信装置1 0的电池级别、能量效率级别、下行链路信道2的信道相关级别、接收天线数量,基站可分配给无线通信装置10的最大秩数量以及无线通信装置10的多普勒频移级别。
例如,当与通信条件相关的信息COC_INF0包括与等于或低于第一参考级别信息REF_LV1的电池级别有关的信息,包括与等于或低于第二参考级别信息REF_LV2的能量级别有关的信息,包括与等于或高于第三参考级别信息REF_LV3的下行链路信道2的信道相关级别相关的信息,包括与等于或高于第四参考电平信息REF_LV4的接收天线数量相关的信息,和/或包括与等于或高于第六参考电平信息REF_LV6的多普勒频移级别相关的信息时链路自适应模式选择器240可以选择基于能量效率的链路自适应模式。
否则,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则链路自适应模式选择器240可以选择链路自适应模式作为基于频率效率的链路自适应模式。
如上所述,链路自适应模式选择器240可以选择链路自适应模式,并且基于该选择来向链路适配器100输出模式控制信号MODE_CS。链路适配器100可以基于模式控制信号MODE_CS来执行链路自适应。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无线通信装置10的通信条件来选择基于能量效率的链路自适应模式和基于频率效率的链路自适应模式中的一个,链路适配器100可以改善无线通信装置10的通信的执行。
图10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能量效率来执行链路自适应的SoC 320的框图。
参考图10,SoC320可以放置在无线通信装置10上,并且由放置在无线通信装置10上的应用处理器310控制。同样,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SoC320可以包括可以基于能量效率执行链路自适应的链路适配器 100。
链路适配器100可以以硬件友好的方法或软件友好的方法基于能量效率来执行链路自适应。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在以软件友好的方法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情况下,链路适配器100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包括各种模块的程序和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的处理器。

Claims (18)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链路自适应方法,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通过信道从基站接收数据信号的多个天线,所述链路自适应方法包括:
基于来自基站的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和所述多个天线中第二数量的天线的组合,估计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接收条件下所述数据信号的多个数据传输速率和处理所述数据信号的功耗;
通过使用所述功耗和所述多个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多个能量效率;以及
基于所述多个能量效率产生信道状态信息以执行链路自适应,以及确定所述多个天线中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天线的数量,
其中所述估计包括:
估计与所述第一数量的传输秩相对应的所述多个数据传输速率和所述功耗,所述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小于由所述基站能够分配给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最大数量的传输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所述估计还包括:
参考表示与所述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和第二数量的天线相对应的功耗的功耗表来估计功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所述估计还包括:
参考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来估计多个数据传输速率,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包括与针对第一数量的传输秩中的每一个与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相对应地估计的多个数据传输速率相关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估计还包括:
根据以下项识别所述最大数量的传输秩: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检测到的信息,以及基于预先执行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链路自适应操作存储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中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所述多个能量效率中的每一个是所述功耗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多个数据传输速率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所述产生信道状态信息和确定天线数量包括:
将所述多个能量效率的值彼此进行比较;
基于所述比较,根据所述多个接收条件中与所述多个能量效率中具有最大值的最大能量效率相对应的信号条件来产生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最大值确定天线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产生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基于存储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存储器中的先验信息以及与所述基站的当前传输模式相关的信息计算的多个能量效率来产生信道状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信道状态信息;
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包括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检测第三数量的传输秩;
将第三数量的传输秩与信道状态信息进行比较;以及
根据天线的数量来控制所述多个天线,所述天线的数量是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来确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控制所述多个天线包括:
基于多个天线的接收灵敏度,根据天线的数量分别选择并激活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还包括:
基于与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条件相关的信息,在基于能量效率的链路自适应模式和基于频率效率的链路自适应模式中选择一个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的链路自适应模式。
1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多个天线,用于通过信道从基站接收数据信号;以及
链路自适应处理器,用于执行链路自适应,
其中所述链路自适应处理器包括:
能量效率计算处理器,基于来自所述基站的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和所述多个天线中第二数量的天线的组合,通过使用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接收条件下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处理所述数据信号的功耗来计算多个能量效率,
其中,所述链路自适应处理器通过使用所述多个能量效率来产生信道状态信息,并且确定所述多个天线中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天线的数量,以及
其中所述能量效率计算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与所述第一数量的传输秩相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功耗来计算多个能量效率,所述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小于由所述基站能够分配给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最大数量的传输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能量效率计算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根据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检测所述基站能够分配给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最大数量的传输秩。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功耗表和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所述功耗表包括与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和第二数量的天线相对应功耗,以及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表示针对第一数量的传输秩中的每一个与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相对应地估计的数据传输速率,
其中,所述能量效率计算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参考所述功耗表来估计所述功耗,并且参考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来估计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14.一种其上记录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无线通信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来自基站的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和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天线中第二数量的天线的组合,估计多个接收条件下要从基站接收的多个数据信号的多个数据传输速率和处理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的功耗;
通过使用所述功耗和所述多个数据传输速率来计算多个能量效率;
基于所述多个能量效率产生信道状态信息以执行所述链路自适应;以及
基于多个能量效率和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多个天线中接收多个数据信号的天线的数量,
其中所述估计包括:
估计与所述第一数量的传输秩相对应的所述多个数据传输速率和所述功耗,所述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小于由所述基站能够分配给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最大数量的传输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估计还包括:
基于包括与第一数量的传输秩和第二数量的天线相对应的功耗的功耗表来估计所述功耗。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估计还包括:
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来估计多个数据传输速率,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包括针对第一数量的传输秩中的每一个与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相对应地估计的多个数据传输速率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估计还包括:
根据以下项识别所述最大数量的传输秩: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检测到的信息,以及基于预先执行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链路自适应操作存储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中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产生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及确定所述天线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多个能量效率的值彼此进行比较;
基于所述比较,根据多个接收条件中与多个能量效率中具有最大值的最大能量效率相对应的信号条件,产生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最大值确定天线的数量。
CN201810170462.6A 2017-03-15 2018-02-28 用于执行能量效率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8599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32520 2017-03-15
KR1020170032520A KR102271769B1 (ko) 2017-03-15 2017-03-15 에너지 효율적인 링크 적응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9816A CN108599816A (zh) 2018-09-28
CN108599816B true CN108599816B (zh) 2021-12-31

Family

ID=63519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0462.6A Active CN108599816B (zh) 2017-03-15 2018-02-28 用于执行能量效率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506514B2 (zh)
KR (1) KR102271769B1 (zh)
CN (1) CN108599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7831B1 (ko) 2013-07-26 2020-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의 무선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45225B1 (ko) * 2019-10-23 2021-04-28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Swipt 수신기를 위한 재구성 가능한 이종 에너지 수집부 및 에너지 수집부 재구성 방법
CN114158081B (zh) * 2020-09-07 2023-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端到端感知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2039572B (zh) * 2020-09-10 2022-06-28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789A (zh) * 2011-03-03 2011-06-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无线通信的信道信息反馈自适应传输和带宽分配方法
CN105338609A (zh) * 2015-09-29 2016-02-17 北京工业大学 多天线系统高能效动态功率分配方法
WO2016045748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6341216A (zh) * 2016-10-10 2017-01-18 东南大学 一种无线通信链路自适应方法及上下行链路自适应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98978B1 (en) * 2005-01-28 2020-03-04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433315B1 (ko) * 2007-11-08 2014-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단말 및 그 무선단말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US8855257B2 (en) * 2008-02-11 2014-10-07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daptation techniques in MIMO
US7782829B2 (en) 2008-06-22 2010-08-24 Intel Corporation Energy-efficient link adapt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OFDMA systems
GB2475809B (en) * 2008-07-09 2012-09-12 Secureall Corp Low powe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03560B1 (ko) * 2008-11-12 2010-12-29 광주과학기술원 안테나 서브셋 정보 생성 장치와 그 방법, 및 상기 장치를 구비하는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통신 시스템
US8798120B2 (en) * 2009-03-18 2014-08-05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ing adaptive mode selection
JP5535538B2 (ja) 2009-07-07 2014-07-02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制御方法
JP5500894B2 (ja) * 2009-07-22 2014-05-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658264B2 (ja) * 2009-10-28 2015-01-21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ワーセービング方法
US8838161B2 (en) 2010-06-16 2014-09-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48511B2 (en) 2010-06-21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ergy saving mode with maintained number of advertised transmit antennas
WO2012045143A1 (en) 2010-10-08 2012-04-1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t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stimation
US8873515B2 (en) 2011-04-05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receive diversity switching
US8861414B2 (en) * 2011-04-08 2014-10-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devices
US9614606B2 (en) 2011-12-28 2017-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aware receive diversity control
US8792538B2 (en) 2012-01-17 2014-07-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codebook
JP6262155B2 (ja) * 2012-02-13 2018-01-17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受信機動作の方法及び装置
US8897731B2 (en) 2012-03-02 2014-11-2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ceiver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1932197B1 (ko) 2012-07-03 2018-1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안테나 개수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363749B2 (en) 2012-09-13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power scaling of digital modems
US9591574B2 (en) * 2012-10-09 2017-03-07 Apple Inc. Dynamic receive diversity selection for LTE
DE102013215729A1 (de) * 2013-03-26 2014-10-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swahl eines Funkübertragungskanals in einem Funksystem
KR102202935B1 (ko) 2013-06-21 2021-01-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대규모 다중 안테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에너지 효율적인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214999B2 (en) 2013-07-10 2015-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receive diversity using link qua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2200711B1 (ko) 2013-10-11 2021-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에너지 효율을 고려하는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820225B2 (en) * 2014-05-13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mobile device
US20160021618A1 (en) * 2014-07-18 2016-01-2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US10264525B2 (en) 2014-11-17 2019-04-16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Du Lac Energy 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CN107409112B (zh) * 2015-03-12 2020-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能量效率指示的子载波频率间隔的自适应
JP6586762B2 (ja) * 2015-04-07 2019-10-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705977B1 (ko) * 2015-05-12 2017-02-13 숭실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802.11ac 네트워크에서 에너지 효율적인 공간 스트림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69451B1 (ko) * 2015-07-16 2021-06-28 지티이 위스트론 텔레콤 에이비 측정 기반의 랜덤 액세스 구성
US9848383B2 (en) * 2015-10-16 2017-12-19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Arrangement for, and method of, conserving battery power in a Bluetooth low energy beacon
TW201739182A (zh) * 2016-03-30 2017-11-01 Idac控股公司 在5g系統中進階空間調變系統及方法
US10367677B2 (en) * 2016-05-13 2019-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490395B2 (en) * 2018-01-29 2022-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driven antenna array size adaptation
US10866625B2 (en) * 2018-12-20 2020-12-15 Intel Corporation Data rate adaptive link speed configuration for connection between host processor and mod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789A (zh) * 2011-03-03 2011-06-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无线通信的信道信息反馈自适应传输和带宽分配方法
WO2016045748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338609A (zh) * 2015-09-29 2016-02-17 北京工业大学 多天线系统高能效动态功率分配方法
CN106341216A (zh) * 2016-10-10 2017-01-18 东南大学 一种无线通信链路自适应方法及上下行链路自适应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05445A (ko) 2018-09-28
KR102271769B1 (ko) 2021-07-01
US20180270758A1 (en) 2018-09-20
US11343771B2 (en) 2022-05-24
US20200084719A1 (en) 2020-03-12
CN108599816A (zh) 2018-09-28
US10506514B2 (en)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9816B (zh) 用于执行能量效率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9560840B (zh) 用于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无线通信设备及操作其的方法
EP2737651B1 (en) Transmission mode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5089718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EP2750308B1 (en) Determining and indicating the number of reference resources needed for achieving a CQI level
CN112788767B (zh) 动态调整波束集合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07128676A1 (en) Generation, deployment and use of tailore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tables
US11018732B2 (en) Reporting of radio channel quality
EP2362563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JP2022501956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WO2016207699A1 (en) Enabling higher-order modul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WO2017143503A1 (en) Hybrid multiband and subband scheduling in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KR101799475B1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59855A (ko) 단일 사용자 snr 피드백에 기반한 다중 사용자 mimo 레이트 예측
KR20150104438A (ko) 공간 상관도를 갖는 채널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JP7206734B2 (ja) 基地局装置、選択方法及び無線システム
US1030663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signal
JP5340344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0915752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06025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cqi and rl reports
KR2019003689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609991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1886915A (zh) 基站、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WO201311569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relating to a power quotient used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