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9814A -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9814A
CN108599814A CN201810762268.7A CN201810762268A CN108599814A CN 108599814 A CN108599814 A CN 108599814A CN 201810762268 A CN201810762268 A CN 201810762268A CN 108599814 A CN108599814 A CN 108599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radio station
community
carrying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22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99814B (zh
Inventor
二木尚
网中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599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9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99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9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在第一小区(10)上与无线电终端(3)的第一无线电连接被建立的同时,第一无线电站(1)请求或者指令第二无线电站(2)准备在第二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通信。而且,在保持在第一小区(10)上与无线电终端(3)的无线电连接的同时,第一无线电站(1)指令无线电终端(3)或第二无线电站(2)在第二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从而,例如,使得单个无线电终端能够与多个无线电站的小区建立无线电连接,以实现由不同无线电站操作的小区的载波聚合。

Description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本申请是于2015年4月3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申请号为PCT/JP2013/003739、国际申请日为2013年6月14日、中国申请号为201380052242.9、发明名称为“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无线电站使用多个小区与无线电终端通信。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归因于移动业务的急剧最新增加的通信质量的降低并且提供更快高速通信,3GPP LTE(长期演进)检验了载波聚合(载波聚合:CA)功能的标准化,其中,无线电基站(演进节点B:eNB)使用多个小区与无线电终端(用户设备:UE)通信。注意,UE可以在CA中使用的小区限于单个eNB的小区(即,由单个eNB操作的小区)。
CA过程参考图17描述(非专利文献1)。图17示出执行由eNB操作的第一小区(小区1)和第二小区(小区2)的CA的实例。在步骤S1中,UE在第一小区上与eNB建立无线电连接(RRC连接建立)。在步骤S2中,UE经由第一小区(在小区1上的下行链路数据)从eNB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在此,对于UE,第一小区是主小区(主小区:PCell)。
在步骤S3中,eNB确定必须配置第二小区(辅小区:SCell)用于UE,并且经由PCell配置第二小区作为SCell(在小区1(包括小区2(辅小区:SCell)的配置)上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在步骤S4中,UE响应于第二小区的配置的完成,即,响应于使用第二小区的准备的完成(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将完成通知发送至eNB。
在步骤S5中,eNB将第二小区使用初始化的通知发送至UE(小区2激活)。在步骤S6中,UE通过同时使用第一和第二小区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小区1和小区2上的DL数据)。注意,仅要求步骤S6中的UE能够同时使用第一和第二小区用于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换句话说,不要求UE在第一和第二小区上不变地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例如,基于UE使用的下行链路数据数量或服务,确定是否使用第一和第二小区之一用于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或使用它们两者。UE在第二小区上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还可以通过使用类似于图17中所示的过程被基本执行。
虽然执行CA的UE具有物理层和至少部分MAC(介质访问控制)层的功能用于每个被聚合小区,但是UE具有与在CA不被执行的情况下相同的RLC(无线电链路控制)和较高层的结构。从而,核心网(演进分组核心:EPC)不知晓UE是否正在执行CA。
而且,关于异质网络(HetNet)环境,提出由不同eNB操作的小区被聚合的eNB间CA的概念(非专利文献2)。例如,在eNB间CA中,考虑使用由宏基站(宏eNB:MeNB)操作的宏小区和由微微基站(微微eNB:PeNB)操作的微微小区。
仍然进一步地,还提出具有广泛覆盖的宏小区被用于关于诸如UE移动性管理的控制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且具有相对好通信质量的微微小区被用于关于诸如用户数据的数据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非专利文献3)。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31 V11.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Section 5.3.5,2012年7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RWS-120046,Samsung Electronics,"Technologies forRel-12 and Onwards",3GPP TSG RAN Workshop on Rel-12 and Onwards Ljubljana,Slovenia,2012年6月11-12日
[非专利文献3]3GPP RWS-120010,NTT DOCOMO,"Requirements,CandidateSolutions&Technology Roadmap for LTE Rel-12 Onward",3GPP TSG RAN Workshop onRel-12 and Onwards Ljubljana,Slovenia,2012年6月11-12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传统载波聚合(CA)中,由于无线电终端(UE)通过由单个无线电站(eNB)操作的小区通信,从而UE可以配置小区。同时,在由不同eNB操作的小区的载波聚合(即,eNB间CA)中,为了同时使用由不同eNB操作的小区,要求UE执行用于在每个小区中执行通信(例如,RRC连接设定和RRC连接重新配置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小区配置。然而,在当前LTE规范下,当UE已在一个eNB的小区上建立无线电连接时,UE不能在另一个eNB的小区上建立任何无线电连接。
从而,本发明的一个目标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程序,其有助于使能单个无线电终端与多个无线电站的小区建立无线电连接,以实现由不同无线电站操作的小区的载波聚合。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第一方面,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无线电站,操作第一小区;以及第二无线电站,操作第二小区。在在第一小区上与无线电终端的第一无线电连接被建立的同时,第一无线电站指令第二无线电站准备在第二小区上与无线电终端通信。而且,在保持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第一无线电站指令无线电终端或第二无线电站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无线电站和无线电终端之间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
在第二方面,一种操作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包括:通信控制单元,控制与已在第一小区上建立第一无线电连接的无线电终端的通信。在在第一小区上与无线电终端的第一无线电连接被建立的同时,通信控制单元请求或指令第二无线电站准备在第二小区上与无线电终端通信。而且,在保持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通信控制单元指令无线电终端或第二无线电站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无线电站和无线电终端之间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
在第三方面,一种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包括:通信控制单元,控制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在由第一无线电站操作的第一小区上建立与无线电终端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响应于来自第一无线电站的指令或请求,通信控制装置准备在第二小区上与无线电终端通信。而且,在保持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通信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第一无线电站的指令,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无线电站和无线电终端之间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
在第四方面,无线电终端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根据第一、第二或第三方面,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第一或第二无线电站的指令,在保持与第一无线电站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配置第二小区。
在第五方面,一种在操作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a)在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无线电站和无线电终端之间的第一无线电连接被建立的同时,请求或指令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准备在第二小区上与无线电终端通信;以及
(b)在保持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指令无线电终端或第二无线电站在第二小区上与无线电终端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
在第六方面,一种在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a)在由第一无线电站操作的第一小区上与无线电终端的第一无线电连接被建立的同时,响应于来自第一无线电站的指令或请求,准备在第二小区上与无线电终端通信;以及
(b)在保持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响应于来自第一无线电站的指令,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无线电站和无线电终端之间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
在第七方面,无线电终端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来自根据第一、第二或第三方面的第一或第二无线电站的指令,在保持与第一无线电站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配置第二小区。
在第八方面,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第五方面的在第一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在第九方面,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在根据第六方面的第二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在第十方面,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在根据第七方面的无线电终端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方面,可以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程序,其有助于使能无线电终端与多个无线电站的小区建立无线电连接,以实现由不同无线电站操作的小区的载波聚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实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无线电站的结构实例的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无线电站的结构实例的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终端的结构实例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无线电站的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第一示例性过程);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无线电站的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第一示例性过程);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终端的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第一示例性过程);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实例的序列图(第一示例性过程);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无线电站的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第二示例性过程);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无线电站的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第二示例性过程);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终端的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第二示例性过程);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实例的序列图(第二示例性过程);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实例的序列图(第三示例性过程);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实例的序列图(第四示例性过程);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实例的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实例的序列图;以及
图17是示出LTE中的载波聚合过程的序列图(背景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解释特定实施例。贯穿附图,相同或相应组件由相同参考符号表示,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当必要时,将省略重复解释。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实例。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无线电站1、第二无线电站2、以及无线电终端3。无线电站1和2分别操作第一小区10和第二小区20。无线电站1和2例如是无线电基站或基站控制器。无线电终端3被配置成在保持在第一小区10上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在第二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这允许无线电终端3同时使用多个小区(例如,小区10和20)用于发送或接收任何信号(例如,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换句话说,无线电终端3支持由不同无线电站操作的小区的载波聚合。
注意,图1示出HetNet环境。特别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小区10具有比第二小区20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图1示出第二小区20布置在第一小区10中的分层小区结构。然而,图1中所示的小区结构仅是实例。例如,第一和第二小区10和20可以具有相等覆盖区域。换句话说,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被应用至同质网络环境。
为了使能无线电终端3同时使用由不同无线电站1和2操作的小区10和20用于信号发送或接收,要求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在小区10和小区20中的每个上与无线电终端3建立无线电连接。为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以以下方式操作。即,为了使能无线电终端3同时使用小区10和20用于信号发送或接收,无线电站1被配置成在在小区10上与无线电终端3的第一无线电连接被建立的同时,请求或指令无线电站2准备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而且,无线电站1被配置成在保持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指令无线电终端3或无线电站2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从而,根据本实施例,无线电终端3可以在小区10和20中的每个上建立无线电连接,用于实现由不同无线电站1和2操作的小区10和20的载波聚合。注意,表达“同时使用小区”不限于实际上在小区上同时接收或发送信号的方式。作为代替,虽然无线电终端3可以在两个小区上接收或发送信号,但是其包括实际上在任一个小区上接收或发送信号的方式,在各自小区上接收或发送不同类型的信号的方式,或者使用每个小区用于信号接收或发送之一的方式。
在第一示例性过程中,无线电站1指令无线电终端3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然后,无线电终端3响应于来自无线电站1的指令,配置小区20。从而,无线电终端3可以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站2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无线电站1可以在小区10上在无线电站1和无线电终端3之间,经由控制连接(例如,控制信道、或信令无线电承载(信令无线电承载:SRB)),将指令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从而,无线电终端3可以在与无线电站1通信的同时(即,在执行承载用户数据等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同时),容易地准备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站2的通信。
在第二示例性过程中,无线电站1指令无线电站2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无线电站2指令无线电终端3响应于来自无线电站1的指令,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然后,无线电终端3响应于来自无线电站1的指令,配置小区20。从而,无线电终端3可以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站2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在此,从无线电站1到无线电站2的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指令可以通过指令(或请求)被同时发送,以准备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可替换地,准备通信的指令(或请求)可以兼任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指令。换句话说,指令或请求准备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小区可以显式地或隐式地指示从无线电站1到无线电站2的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指令。即,当接收到准备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指令(或请求)时,无线电站2可以准备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并且还指令无线电终端3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从无线电站2到无线电终端3的指令可以在小区10上在无线电站1和无线电终端3之间,经由控制连接(例如,控制信道或信令无线电承载)从无线电站2被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而且,为了使能无线电终端3接收从无线电站2发送的指令,无线电站1可以经由小区10上的控制连接,将要求用于在小区20上接收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
注意,在本说明书中,“建立无线电连接”是指例如无线电终端和无线电站变为相互可通信,或者无线电终端和无线电站共享要求用于相互通信的信息。而且,“在无线电终端处配置小区”是指例如小区在无线电终端处变得可用,或者无线电终端完成使用小区的准备。仍然进一步地,“在无线电站处准备与无线电终端通信”是指例如无线电站保留要求用于与无线电终端的无线电连接的信息,无线电站生成要求用于与无线电终端的无线电连接的信息,无线电站允许与无线电终端的无线电连接,或者无线电站处于准备接受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的状态。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过程中,关于第一或第二无线电连接的建立的无线电终端3的终端独立信息可以从无线电站1被发送到无线电站2,或者从无线电站2被发送至无线电站1。而且,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过程中,关于第一或第二无线电连接的建立的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和无线电接入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无线电站2被发送到无线电站1,或者从无线电站1被发送到无线电站2。
关于第一或第二无线电连接的建立的无线电终端3的终端独立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列出的至少一个信息元素:
-无线电终端能力信息;
-无线电终端标识符信息;
-所选网络信息;
-承载信息;
-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
-无线电终端移动性历史信息;以及
-服务信息。
关于第一或第二无线电连接的建立的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列出的至少一个信息元素:
-服务小区信息;
-系统信息;
-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测量配置信息;
-移动性控制信息;以及
-安全配置信息。
关于第一或第二无线电连接的建立的无线电接入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列出的至少一个信息元素:
-无线电接入标识符信息;以及
-无线电接入资源信息。
第一和第二示例性过程可以被应用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应用的多种应用:第一无线电站1是操作(管理)具有相对大覆盖范围的小区的无线电站并且第二无线电站2是操作(管理)具有小覆盖范围的小区的较低功率无线电站(低功率节点:LPN)的应用。LPN可以是例如具有与无线电站1类似的功能的无线电站,或者可以是具有与无线电站1相比减少的功能的新型网络节点(新节点)。而且,第二小区可以是不同于传统小区的新型小区(新小区类型),即,第二小区可以使用不同于传统载波的新型载波。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站1和2以及无线电终端3的结构实例。图2是示出第一无线电站1的结构实例的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11经由天线接收从无线电终端3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重构任何被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所获得的接收数据经由通信单元14被传送到例如上层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装置或移动性管理装置的其他网络节点或其他无线电站。例如,从无线电终端3接收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被传输到上层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装置。而且,从无线电终端3接收的控制数据中的非接入层(NAS)控制数据被传输到上层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装置。而且,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从通信控制单元15接收将被发送到无线电站2的控制数据,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4将控制数据发送至无线电站2。
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2从通信单元14接收目的地为无线电终端3的用户数据,并且通过执行误差校正编码、速率匹配、交织等生成传输信道。而且,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2将控制信息添加到传输信道的数据序列中,以生成发送符号序列。无线电通信单元11执行诸如基于发送符号序列的载波调制、频率转换、信号放大等,以生成下行链路信号(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将所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而且,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2从通信控制单元15接收将被发送到无线电终端3的控制数据,并且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1将所接收的控制数据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
为了使能无线电终端3同时使用小区10和20用于用户数据的接收或发送,通信控制单元15与无线电站2和无线电终端3交换信号。即,通信控制单元15经由通信单元14将请求或指令准备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小区发送至无线电站2。而且,通信控制单元15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1或通信单元14,将指令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的消息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或无线电站2。仍然进一步地,在第一示例性过程的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15将关于由无线电站2操作的小区20的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与用于建立无线电连接的指令相同的消息被发送,或者可以通过单独消息被发送。在第二示例性过程的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15可以将关于由无线电站2操作的小区20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
图3是示出第二无线电站2的结构实例的框图。图3中所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3、以及通信单元24的功能和操作与图2中所示的无线电站1的相应元件的那些相同,即,无线电通信单元11、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以及通信单元14。
无线电站2的通信控制单元25从无线电站1接收请求或指令准备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消息,并且基于该消息配置无线电通信单元21,由此准备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在第二示例性过程中,通信控制单元25将关于由无线电站2操作的小区20的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与用于建立无线电连接的指令相同的消息被发送,或者可以通过单独消息被发送。
图4是示出无线电终端3的结构实例的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31支持由不同无线电站操作的小区的载波聚合,并且能够同时使用小区(例如,小区10和20)用于信号发送或接收。特别是,无线电通信单元31经由天线从无线电站1和无线电站2中的一个或两者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从任何被接收下行链路信号重构接收数据,并且将接收数据发送至数据控制单元33。数据控制单元33根据其目的使用接收数据。发送数据处理单元34和无线电通信单元31使用从数据控制单元33提供的发送数据生成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电站1和无线电站2中的一个或两者。
为了使能无线电通信单元31同时使用将在无线电通信单元31处同时使用的小区10和20,无线电终端3的通信控制单元35响应于来自无线电站1或无线电站2的指令,配置小区20。从而,无线电终端3可以与无线电站2通信,而且同时与无线电站1通信(即,同时执行承载用户数据等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中的一个或两者)。
以下,将给出用于在小区10和20上与无线电终端3建立无线电连接的过程的实例的描述,以使能无线电终端3同时使用小区10和小区20。首先,将参考图5至图8描述第一示例性过程,并且此后将参考图9至图12描述第二示例性过程。
(第一示例性过程)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过程的无线电站1的操作的流程图。在步骤S101中,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请求或指令无线电站2准备在小区20上与属于其本身小区10的无线电终端3通信(即,承载用户数据等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中的一个或两者)。在步骤S102中,无线电站1确定是否已经从无线电站2接收到对步骤S101中的请求或指令的肯定应答。如所描述的,在第一示例性过程中,无线电站1直接指令无线电终端3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从而,当接收到肯定应答(在步骤S102中为是)时,无线电站1将用于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的指令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步骤S103)。另一方面,当还未接收到肯定应答(在步骤S102中为否)时,无线电站1不指令第二无线电连接的建立,并且结束图5中所示的处理。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过程的无线电站2的操作的流程图。在步骤S201中,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从无线电站1接收指令或请求准备在小区20上与属于小区10的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消息。在步骤S202中,无线电站2确定是否从无线电站1接收到指令或请求。例如,如果因为小区20的高负载,导致无线电站2不能准备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无线电资源,则无线电站2可以拒绝来自无线电站1的指令或请求。当拒绝来自无线电站1的指令或请求时,无线电站2将否定应答发送至无线电站1(步骤S203),并且当接受指令或请求时,将肯定应答发送至无线电站1(步骤S204)。当无线电站2接受来自无线电站1的指令或请求时,无线电站2准备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过程的无线电终端3的操作的流程图。在步骤S301中,无线电终端3(通信控制单元35)从第一无线电站1接收用于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的指令。在步骤S302中,无线电终端3响应于在步骤S301中的指令配置小区20,并且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站2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在步骤S303中,无线电终端3通知无线电站1在小区20上完成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
图8是示出整个第一示例性过程的序列图。在步骤S401中,第一无线电站1和无线电终端3在第一小区10上建立第一无线电连接。在步骤S402中,无线电站1在小区10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在图8的实例中,无线电站1在小区10上发送目的地为无线电终端3的下行链路数据。
步骤S403至S406示出用于在小区20上与正在小区10上通信的无线电终端3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的过程。即,在步骤S403中,无线电站1请求或指令无线电站2准备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在步骤S404中,无线电站2将对步骤S403中的请求或指令的响应发送至无线电站1。响应是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当在步骤S404中发送肯定应答时,无线电站2基于来自无线电站1的请求或指令,准备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在步骤S405中,响应于接收到肯定应答,无线电站1在小区10上将用于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的指令发送至无线电终端3。在步骤S406中,无线电终端3基于来自无线电站1的指令,配置小区20。从而,在小区20上建立在无线电站2和无线电终端3之间的无线电连接。
通过完成步骤S406,无线电终端3可以同时使用小区10和小区20。从而,在步骤S407中,例如,无线电终端3在小区10和20处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注意,在步骤S407中,仅要求无线电终端3能够同时使用小区10和20用于通信(执行承载用户数据等的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中的一个或两者)。换句话说,不要求无线电终端3一直在第一和第二小区处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例如,基于无线电终端3使用的用户数据数量或服务,确定是使用小区10和20之一用于用户数据接收或发送还是使用它们两个。
例如,当无线电站2是具有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基本功能的无线电站时,即,当其是类似于无线电站1可以在其本身上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无线电站时,无线电站1可以在图8中的步骤S403中发送用于通信准备的请求。另一方面,例如,当无线电站2是具有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仅)部分功能的无线电站时,无线电站1可以在步骤S403中发送用于通信准备的指令。在此,“请求”和“指令”被区分如下。当接收这样的请求的节点确定是否接受请求时,使用“请求”。同时,当接收这样的指令的节点应该接受指令时,使用“指令”。注意,具有用于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仅)部分功能的无线电站例如是在无线电终端3和上层网络之间仅传输用户数据的无线电站,或者是在无线电终端3和上层网络之间仅传输控制相关信号的无线电站。可替换地,具有用于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仅)部分功能的无线电站可以是用于与无线电终端3通信的功能但是缺少用于与上层网络通信的功能的无线电站。
在图8中的步骤S403中,当发送请求或指令时,第一无线电站1可以发送以下信息:
-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例如,服务小区信息;
-终端独立信息:例如,无线电终端能力信息、无线电终端标识符信息、所选网络标识符信息、承载信息、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无线电终端移动性历史信息、服务信息、或其任何结合;以及
-无线电接入信息:例如,无线电接入标识符信息。
这样的信息可以通过请求或指令(即,通过相同消息)被发送,或者可以通过单独消息被发送。
在图8中的步骤S404中,当从无线电站1接受请求或指令时,无线电站2可以发送以下信息:
-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例如,系统信息、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移动性控制信息、安全配置信息、或其任何结合;以及
-无线电接入信息:例如,无线电接入标识符信息、无线电接入资源信息、或其结合。
这样的信息可以通过对请求或指令(即,通过相同消息)的响应被发送,或者可以通过单独消息被发送。
(第二示例性过程)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过程的无线电站1的操作的流程图。图9中的步骤S101和S102中的处理类似于图5中所示的第一示例性过程的步骤S101和S102中的那些。如描述的,在第二示例性过程中,无线电站1指令无线电站2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步骤S101中的通信准备指令(或请求)可以兼任从无线电站1到无线电站2的指令,以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图9中所示的过程表示步骤S101中的通信准备指令兼任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指令的情况。即,步骤S101中的通信准备指令(或请求)消息显式地或隐式地表示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指令。从而,在图9的实例中,不要求无线电站1将指令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指令的独立消息发送至无线电站2。在步骤S503中,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在第一小区10上指令无线电终端3接收第二小区20的信息。在步骤S504中,无线电站1确定是否已从无线电站2接收到完成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的通知,如果接收到完成通知,则结束图9的过程。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过程的基站2的操作的流程图。图10中的步骤S201至S204中的处理类似于图6中所示的第二示例性过程的步骤S201至S204中的那些。在步骤S605中,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指令无线电终端3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然后,无线电站2响应于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将完成通知发送至无线电站1(步骤S606和S607)。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过程的无线电终端3的操作的流程图。在步骤S701中,无线电终端3(通信控制单元35)在第一小区10上从第一无线电站1接收接收第二小区20的信息的指令。无线电终端3基于来自无线电站1的指令,在第二小区20上执行接收的操作。在步骤S702中,无线电终端3从第二无线电站2接收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的指令。在步骤S703中,响应于在步骤S701中的指令,无线电终端3配置小区20,并且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站2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在步骤S704中,无线电终端3向无线电站2报告在小区20上完成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
图12是示出整个第二示例性过程的序列图。图12中的步骤S401至S404中的处理类似于图8中所示的第一示例性过程的步骤S401至S404。在步骤S805中,无线电站1在第一小区10上指令无线电终端3接收第二小区的信息。步骤S805中的指令包括无线电终端2必须在第二小区20上执行接收操作的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在步骤S805中,无线电站1还可以发送限定用于无线电终端3的间隙周期(例如,间隙图案)的信息,以在小区20上执行接收操作。可替换地,在先前限定间隙周期的情况下,无线电终端3响应于来自无线电站1的第二小区20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的接收,可以自然地设置间隙周期。在此,间隙周期是指为了在第二小区20上接收信息,停止在第一小区10上到无线电终端3的发送或者不要求无线电终端3在第一小区上接收目的地为无线电终端3的任何信号的周期。
在步骤S806中,无线电站1指令无线电站2在小区20上与无线电终端3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如所描述的,步骤S806中的指令可以不被显式地给出。在步骤S807中,无线电站2指令无线电终端3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在步骤S808中,无线电终端3基于来自无线电站2的指令配置小区20。从而,在小区20上建立在无线电站2和无线电终端3之间的无线电连接。在步骤S809中,无线电站2通知无线电站1完成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通过在步骤S808中的完成,无线电终端3可以同时使用小区10和20。从而,在步骤S810中,例如,无线电终端3在小区10和20中的每个处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第一实施例被应用至3GPP LTE系统的实例。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实例可以类似于图1中所示的。注意,无线电站1和2对应于eNB,并且无线电终端3对应于UE。无线电站之间(即,eNB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使用X2作为直接接口被执行,可以使用S1作为接口经由核心网被执行,或者可以使用新限定的接口(例如,X3)被执行。无线电终端(UE)3支持由不同无线电站(eNB)操作的小区的载波聚合(eNB间CA)。注意,如在此使用的“eNB间CA”不限于在不同eNB的小区上同时接收或发送信号的方式。作为替换,虽然UE 3可以在不同eNB的两个小区上接收或发送信号,但是其包括实际上在不同eNB的任一个小区上接收或发送信号(例如,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方式,在不同eNB的各自小区上接收或发送不同类型的信号的方式,或者使用不同eNB的每个小区用于信号接收和发送之一的方式。以下,将给出关于作为eNB 1和eNB 2的无线电站1和2和作为UE 3的无线电终端3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在小区10和20中的每个与UE 3之间建立无线电连接的过程可以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过程。即,在建立在小区10上与UE 3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eNB 1请求或指令eNB 2准备在小区20上与UE 3通信。而且,在保持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eNB 1指令UE 3或eNB 2在小区20上与UE 3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在指令eNB 2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时,可以隐式地给予对eNB 2的指令。从而,根据本实施例,UE 3可以在小区10和20中的每个上建立无线电连接,用于执行由不同eNB 1和2操作的小区10和20的载波聚合。
在此,可以例如基于服务类型或所要求的QoS(或QCI),确定eNB 1和2中的哪一个将被用于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发送。而且,在从eNB 2发送用户数据相关信号(用户面(UP)信号)的同时,可以从eNB 1发送控制相关信号(控制面(CP)信号)。
第三示例性过程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例性过程。在第三示例性过程中,eNB 1指令UE 3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在该情况下,eNB 1可以通知UE 3关于在小区20上的无线电连接的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RRC连接重新配置信息)。然后,UE 3响应于来自eNB 1的指令,配置小区20。从而,UE 3可以在小区20上与eNB 2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
第四示例性过程对应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示例性过程。在第四示例性过程中,eNB 1指令eNB 2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响应于来自eNB 1的指令,eNB 2指令UE 3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eNB 2可以通知UE 3关于在小区20上的无线电连接的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RRC连接重新配置信息)。然后,UE 3响应于来自eNB 2的指令,配置小区20。从而,UE 3可以在小区20上与eNB 2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
在第三和第四示例性过程中,关于第二无线电连接的建立的UE 3的终端独立信息(UE上下文信息)的至少部分还可以从eNB 1被发送至eNB 2或者从eNB 2被发送至eNB 1。而且,在第三和第四示例性过程中,关于第一或第二无线电连接的建立的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RRC连接重新配置信息)和无线电接入信息(无线电接入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eNB2被发送至eNB 1或者从eNB 1被发送至eNB 2。
终端独立信息(UE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列出的至少一个信息元素:
-无线电终端能力信息(UE能力信息):例如,UE无线电接入能力、UE网络能力、UE安全能力、或其任何结合;
-无线电终端标识符信息(UE标识信息):例如,C-RNTI、(S-)TMSI、短MAC-1、或其任何结合;
-所选网络信息(UE所选网络信息):例如,GUMMEI(全球唯一MME标识符)、eNB UESIAP ID、MME UE SIAP ID、CSG ID、或其任何结合。
-承载信息(Bearer Information):例如,E-RAB ID、E-RAB等级QoS参数、UL GTP隧道端点ID、或其任何结合;
-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RRC上下文信息):AS-Config、AS-Context、ue-ConfigRelease、ue-RadioAccessCapabilityInfo、或其任何结合。
-无线电终端移动性历史信息(UE历史信息):例如,最后访问小区信息;以及
-服务信息(Service Information):例如,QCI、QoS、MBMS信息、或其任何结合。
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RRC连接重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列出的至少一个信息元素:
-服务小区信息(Serving Cell Information):例如,物理小区ID(PCI)、EUTRAN小区全球ID(ECGI)、或其结合;
-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例如,MIB(主信息块)、SIB(系统信息块)x(x=1,2,…)、或其结合。
-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例如,PhysicalConfigDedicated、Mac-Mainconfig、RLC-Config、PDCP-Config、logicalChannelIdentity、drb-Identity、eps-BearerIdentity、或其任何结合。
-测量配置信息(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例如,MeasObject、ReportConfig、或其结合;
-移动性控制信息(Mobility control information):例如,targetPhysCellId、carrierFreq、newUE-Identity、或其任何结合;以及
-安全配置信息(Security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例如,SecurityAlgorithmConfig。
无线电接入信息(Radio Access information)可以包括以下列出的至少一个信息元素:
-无线电接入标识符信息(Radio acces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例如,RACH前导索引;以及
-无线电接入资源信息(Radio access resource information):例如,PRACH资源配置。
第三和第四示例性过程可以被应用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应用的多种应用:eNB 1是操作(管理)具有相对大覆盖范围的宏小区的宏无线电基站(宏eNB:MeNB),并且eNB 2是操作(管理)具有小覆盖范围的低功率无线电站(低功率节点:LPN)。LPN可以是例如具有与MeNB类似的功能的微微无线电基站(微微eNB:PeNB),或者可以是具有与MeNB相比减少的功能的新型网络节点(新节点)。而且,第二小区(小区20)可以是不同于传统小区的新型小区(新小区类型),即,第二小区可以使用不同于传统载波的新型载波(新载波类型)。
以下,将描述第三和第四示例性过程的特定实例。图13是示出整个第三示例性过程的序列图,并且图14是示出整个第四示例性过程的序列图。注意,在图13和图14中,第一小区10被称为小区1,并且第二小区20被称为小区2。
(第三示例性过程)
在步骤S901中,eNB 1和UE 3在小区10上建立第一无线电连接(RRC连接建立)。在步骤S902中,eNB 1在小区10上与UE 3通信。在图13的实例中,eNB 1在小区10上发送目的地为UE 3的下行链路数据。在步骤903中,UE 3或eNB 1执行小区20的探测或决定(辅小区发现或决定)。在步骤S904中,eNB 1请求或指令操作小区20的eNB 2准备在小区20上与属于其本身小区(服务小区)10的UE 3通信(即,承载用户数据等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中的一个或两者)(辅小区准备请求(或指令))。在步骤S905中,eNB 2将对在步骤904中的请求或指令的响应发送至eNB 1(辅小区准备请求(或指令)响应)。当在步骤S905中发送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时,eNB 2基于来自eNB 1的请求或指令,准备在小区20上与UE 3通信。
在步骤S906中,响应于肯定应答的接收,eNB 1在小区10上将用于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的指令发送至UE 3(RRC连接重新配置)。指令包括第二小区20的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辅小区配置)。在步骤S907中,UE 3基于来自eNB 1的指令,配置小区20。从而,在小区20上建立eNB 2和UE 3之间的无线电连接(RRC连接建立)。
在步骤S908中,eNB 1在第一小区10上将指令小区20的激活的消息发送至UE 3(即,使用初始化),以指令载波聚合(辅小区激活)。在步骤S909中,eNB 1通知eNB 1完成小区20的配置,即,用于载波聚合的辅小区的配置(辅小区配置完成)。通过步骤S909的完成,UE 3可以执行小区10和20的载波聚合。从而,在步骤S910中,例如,UE 3在小区10和20中的每个处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第四示例性过程)
图14中的步骤S901至S905中的处理类似于图13中的步骤S901至S905中的那些。在步骤S1006中,eNB 1在服务小区(服务小区)10处指令UE 3接收第二小区20的信息(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在步骤S1007中,eNB 1指令eNB 2在小区20上与UE 3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辅小区准备完成)。在步骤S1008中,eNB 2指令UE 3在小区20上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RRC连接重新配置)。
在步骤S1009中,UE 3基于来自eNB 2的指令,配置小区20。从而,在小区20上建立eNB 2和UE 3之间的无线电连接(RRC连接建立)。在步骤S1010中,eNB 2通知eNB 1完成第二无线电连接建立(辅小区配置完成)。通过完成步骤S1010,UE 3可以执行小区10和20的载波聚合。从而,在步骤S1011中,例如,UE 3在小区10和20中的每个处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第二实施例的修改。在本实施例中,将给出在无线电站1和2和上层网络之间的承载以及上层网络中的承载的设定的描述。为了传输用户数据,承载与小区10和20上的第一和第二无线电连接(即,数据无线电承载(演进分组系统无线电承载:EPSRB))相关,其通过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过程配置。
在LTE系统中,S1承载被用于在无线电站(eNB)1或2和上层网络(演进分组核心:EPC)之间传输用户数据。在上层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装置(即,服务GW:S-GW)和eNB之间建立S1承载。而且,在LTE系统中,在EPC中的两个数据传输装置(即,S-GW和P-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之间建立S5/S8承载。EPS RB和S1承载共同称为无线电接入承载(E-UTRAN无线电接入承载:E-RAB)。E-RAB被用于经由eNB在UE和EPC之间传输用户数据。而且,包括E-RAB和S5/S8承载的P-GW和UE之间的承载被称为EPS承载。EPS承载被建立用于每个UE。而且,单个UE可以使用多个EPS承载。在该情况下,与单个UE相关的EPS承载例如通过它们传输的用户数据的QoS分类相互不同。
EPS承载、E-RAB和S1承载的设定通过上层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装置(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控制。关于S1承载,MME与S-GW并且与eNB通信,以在MME、S-GW和eNB之间共享承载上下文(例如,S-GW和eNB的IP地址、以及S-GW和eNB的端点标识符),并且随后建立S1承载。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实例的框图。作为上层网络的特定实例的EPC 4包括MME 5和S/P-GW 6。eNB 1和2每个都与MME 5(S1-MME)和与S/P-GW 6相关的承载(S1承载)建立控制连接,用于传输用户数据。
接下来,将参考图16的序列图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S1承载(或E-RAB、EPS承载)的设定过程。注意,在图16中,第一小区10被表示为小区1,并且第二小区20被表示为小区2。在步骤1101中,通过UE 3的信号发送,配置eNB 1、MME 5和S/P-GW 6、用于经由小区10在UE 3和EPC 4之间传输用户数据的EPS承载。在步骤S1102中,为了使能UE 3根据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过程执行小区10和20的载波聚合,小区20被配置为辅小区。在步骤S1103中,eNB 2请求MME 5建立承载(S1承载、E-RAB、或EPS承载),用于经由小区20在UE 3和EPC 4之间传输用户数据。从而,通过UE 3、eNB 2、MME 5和S/P-GW 6的信号发送,执行承载设定过程。eNB 2根据承载设定过程来设定S1承载(或E-RAB)。在步骤S1104和S1106中,S/P-GW 6将目的地为UE3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至与eNB 1相关的第一S1承载或者与eNB 2相关的第二S1承载。在步骤S1105和S1107中,eNB 1和2将经由S1承载接收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发送至UE 3。
在此,例如基于服务类型或所要求的QoS(或QCI),可以确定eNB 1和2中的哪一个将被用于传输下行链路用户数据。而且,可以从eNB 1发送控制相关信号(控制面(CP)信号),同时可以从eNB 2发送用户数据相关信号(用户面(UP)信号)。
注意,关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三或第四示例性过程,示出在请求(或指令)准备在小区20上与UE 3通信时,UE 3的所选网络信息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从eNB 1被发送至eNB 2的实例。所选网络信息的特定实例是GUMMEI、eNB UE S1AP ID、MME UE S1APID、CSG ID、或其任何结合。承载信息的特定实例是E-RAB ID、E-RAB级别QoS参数、UL GTP隧道端点ID、或其任何结合。将UE 3的所选网络信息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到eNB 2的优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eNB 2可以触发用于经由小区2传输UE 3的用户数据的承载的设定。即,仅要求eNB 2基于所选网络信息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生成承载设定请求,并且将所生成的请求发送至MME 5。从而,本实施例可以大大减少由于与不同无线电基站的承载设定导致的UE 3的负载。
其他实施例
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UE 3可以在辅小区(小区20)上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送层1或层2的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息)。特别是,UE 3可以使用辅小区(小区20)的PUCCH,用于在辅小区(小区20)上中继对下行链路接收的响应(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CQI(信道质量指令符)/PMI(预编码矩阵指令符)、或RI(秩指令符))。
注意,在单个eNB操作多个小区的正常CA中,使用PUCCH的L1/L2控制信息在主小区上被完全发送。如果在eNB间CA中采用类似于正常CA的架构,则要求eNB 1和eNB 2之间的连网,并且从而处理延迟、附加网络加载等将发生。相反,用于对辅小区(小区20)上的下行链路接收的响应的辅小区(20)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使用消除了eNB 1和eNB 2之间的连网的必要性。
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eNB 1可以例如将无线电接入前导标识符(RA前导ID)、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中使用的掩码值(RA PRACH掩码)发送至eNB 2。从而,可以减少第二小区上的上行链路中的接入延迟。
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无线电链路的终端标识符(C-RNTI)在主小区(小区10)和辅小区(小区20)上可以相同。
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用于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同步(即,用于管理同步)的时间对准(TA)定时器可以被提供用于主小区(小区10)和辅小区(小区20)中的每个。而且,当存在多个辅小区时,还可以将单个TA定时器提供给多个辅小区,以确定同步。从而,主小区和辅小区(或辅小区组)可以属于不同定时组(定时提前组:TAG)。
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eNB 2可以将MIB(主信息块)/SIB(系统信息块)信息和安全上下文发送至eNB 1。从而,UE 3可以平稳地配置辅小区(小区20)。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被添加用于载波聚合的辅小区(小区20)可以被用于仅下行链路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或用于仅上行链路分量载波(CC)。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主小区(小区10)和辅小区(小区20)可以在不同双工模式下。例如,主小区(小区10)可以处于FDD(频分双工)下,同时辅小区(小区20)可以处于TDD(时分双工)下。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参考的附图示出异质网络(HetNet)环境。然而,这样的环境还可应用至同质网络(Homogeneous Network)。同质网络的实例可以是通过由宏(或微)基站操作的宏(或微)小区形成的蜂窝网络。
由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以及无线电终端3(通信控制单元35)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每个都可以通过使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半导体处理设备实现。可替换地,这些处理每个都可以通过使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微处理单元(M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计算机系统执行程序被实现。更特别地,包括用于使计算机系统执行参考流程图和序列图解释的算法的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被创建并且被提供给计算机系统。
该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被存储并且被提供给计算机。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实例包括磁性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盘、硬盘驱动器等)、光学磁性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CD-ROM(只读存储器)、CD-R、CD-R/W、以及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膜ROM、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除PROM)、闪存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实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以及电磁波。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线(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而且,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主要给出了LTE系统的描述。然而,这些实施例还可以应用至除了LTE系统之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3GPP 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3GPP2 CDMA2000系统(1xRTT HRPD(高速分组数据)、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WiMAX系统等。
而且,上述实施例仅是由本发明人获得的技术思想的应用的实例。不必说,这些技术思想不限于在以上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并且可以以多种方式改变。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于2012年10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23177的优先权的益处,并且其公开完全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一无线电站
2 第二无线电站
3 无线电终端
10 第一小区
20 第二小区
15 通信控制单元
25 通信控制单元
35 通信控制单元

Claims (18)

1.一种被配置为操作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包括:
与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连接的接口;和
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接口向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输出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被配置为请求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准备用于由无线电终端聚合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同时在所述第一小区上保持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
经由所述接口从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接收所述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和
在保持所述无线电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之间的所述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送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消息,所述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消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请求包括与第一承载相关的第一承载信息和与第二承载相关的第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承载是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和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连接的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并且
所述第二承载是通过所述第二无线电站的、所述核心网络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承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
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与第三承载相关的第三承载信息,
所述第三承载是所述无线电终端与所述第二无线电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三承载映射到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还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接收所述第一承载信息和所述第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被配置为:在保持所述无线电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之间的所述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协助所述无线电终端将所述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组的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是第一e节点B(eNB),并且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是第二eN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媒体接入控制配置(mac-MainConfig)、所述第二小区上的无线电链路控制配置(RLC-Config)、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PDCP-Config)、和所述第二小区上的logicalChannelIdentity,用于由所述无线电终端聚合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
7.一种被配置为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包括:
与操作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连接的接口;和
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接口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接收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被配置为请求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准备用于由无线电终端聚合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同时在所述第一小区上保持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和
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经由所述接口向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输出所述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被配置为:在保持所述无线电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之间的所述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送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所述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请求包括与第一承载相关的第一承载信息和与第二承载相关的第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承载是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和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连接的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并且
所述第二承载是通过所述第二无线电站的、所述核心网络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承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二无线电站,其中,
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与第三承载相关的第三承载信息,
所述第三承载是所述无线电终端与所述第二无线电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三承载映射到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二无线电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发送所述第一承载信息和所述第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二无线电站,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被配置为:在保持所述无线电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之间的所述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协助所述无线电终端将所述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组的小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二无线电站,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是第一e节点B(eNB),并且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是第二eNB。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二无线电站,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媒体接入控制配置(mac-MainConfig)、所述第二小区上的无线电链路控制配置(RLC-Config)、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PDCP-Config)、和所述第二小区上的logicalChannelIdentity,用于由所述无线电终端聚合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
13.一种无线电终端,包括:
接收器;和
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由第一无线电站操作的第一小区上建立无线电站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第一无线电连接;
控制所述接收器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接收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包括由第二无线电站操作的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小区上保持所述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基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组的小区;和
执行作为主小区的所述第一小区与作为所述辅小区组的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的聚合,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从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接收与第一承载相关的第一承载信息和与第二承载相关的第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第一承载是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和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连接的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是通过所述第二无线电站的、所述核心网络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承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电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三承载信息,所述第三承载信息与作为所述无线电终端与所述第二无线电站之间的承载的第三承载相关,所述第三承载映射到通过所述第二无线电站的、作为核心网络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承载的第二承载。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电终端,其中,所述无线电终端还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二小区上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来发送层1控制信息和层2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6.一种操作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接口向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输出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被配置为请求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准备用于由无线电终端聚合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同时在所述第一小区上保持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
经由所述接口从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接收所述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和
在保持所述无线电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之间的所述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送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消息,所述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消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请求包括与第一承载相关的第一承载信息和与第二承载相关的第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承载是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和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连接的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并且
所述第二承载是通过所述第二无线电站的、所述核心网络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承载。
17.一种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接口从操作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接收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被配置为请求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准备用于由无线电终端聚合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同时在所述第一小区上保持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和
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经由所述接口向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输出所述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被配置为:在保持所述无线电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之间的所述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送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所述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请求包括与第一承载相关的第一承载信息和与第二承载相关的第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承载是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和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连接的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并且
所述第二承载是通过所述第二无线电站的、所述核心网络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承载。
18.一种无线电终端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由第一无线电站操作的第一小区上建立无线电站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第一无线电连接;
控制包括在所述无线电终端中的接收器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接收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无线电连接配置信息包括由第二无线电站操作的第二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小区上保持所述建立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基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组的小区;和
执行作为主小区的所述第一小区与作为所述辅小区组的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的聚合,其中,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经由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从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接收与第一承载相关的第一承载信息和与第二承载相关的第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第一承载是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和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连接的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是通过所述第二无线电站的、所述核心网络与所述无线电终端之间的承载。
CN201810762268.7A 2012-10-05 2013-06-14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Active CN1085998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3177 2012-10-05
JP2012223177 2012-10-05
CN201380052242.9A CN104704900B (zh) 2012-10-05 2013-06-14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2242.9A Division CN104704900B (zh) 2012-10-05 2013-06-14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9814A true CN108599814A (zh) 2018-09-28
CN108599814B CN108599814B (zh) 2021-08-03

Family

ID=50434552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2242.9A Active CN104704900B (zh) 2012-10-05 2013-06-14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201810756094.3A Active CN108934076B (zh) 2012-10-05 2013-06-14 无线电终端、基站、无线电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201810762268.7A Active CN108599814B (zh) 2012-10-05 2013-06-14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CN201810768733.8A Active CN108934077B (zh) 2012-10-05 2013-06-14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2242.9A Active CN104704900B (zh) 2012-10-05 2013-06-14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201810756094.3A Active CN108934076B (zh) 2012-10-05 2013-06-14 无线电终端、基站、无线电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8733.8A Active CN108934077B (zh) 2012-10-05 2013-06-14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5) US9743448B2 (zh)
EP (2) EP3410801A1 (zh)
JP (6) JP6287842B2 (zh)
KR (6) KR102255714B1 (zh)
CN (4) CN104704900B (zh)
BR (1) BR112015007189B1 (zh)
CA (1) CA2886958C (zh)
ES (1) ES2692070T3 (zh)
HK (1) HK1209555A1 (zh)
IN (1) IN2015DN02303A (zh)
TR (1) TR201815895T4 (zh)
WO (1) WO20140542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43448B2 (en) 2012-10-05 2017-08-22 Nec Corporation Establishing simultaneous radio connection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two eNodeBs
JP6259578B2 (ja) 2013-03-25 2018-01-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
KR102157798B1 (ko) * 2013-10-29 2020-09-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142965B2 (en) * 2014-08-01 2018-11-27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application services to user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244580B2 (en) 2014-10-16 2019-03-26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application services to user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5696320A (zh) * 2015-08-20 2023-02-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ue的接入、切换和加密控制的方法与设备
WO2017171908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Intel Corporation Geo-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vehicle-to-vehicle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N113645672A (zh) * 2016-07-29 2021-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建立辅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US11570708B2 (en) * 2016-09-09 2023-01-31 Ofinno, Llc Deactivation timer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321398B2 (en) 2016-09-10 2019-06-11 Ofinno, Llc Deactivation timer management and cross carrier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JP2020057834A (ja) * 2017-02-07 2020-04-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4125893A (zh) * 2017-08-11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392135B (zh) 2017-08-11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8401530B (zh) * 2017-08-21 2019-11-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承载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3905451B (zh) * 2017-11-15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JP7043252B2 (ja) * 2017-12-28 2022-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1601841B2 (en) * 2018-08-01 2023-03-07 Nec Corporation Radio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26852A1 (en) 2019-08-15 2021-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ue) mobility his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71882A2 (en) * 2007-12-12 2009-06-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anaging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39098A2 (ko) * 2010-05-04 2011-1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mtc 서비스 네트워크 오버로드의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110275359A1 (en) * 2010-05-05 2011-11-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Two Radio Systems
CN102450079A (zh) * 2009-06-07 2012-05-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建立无线承载的装置和方法
US20120140743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638899A (zh) * 2011-02-11 2012-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业务承载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48515C1 (de) * 1995-12-27 1997-07-10 Buna Sow Leuna Olefinverb Gmbh Verfahren zur Trocknung und Konditionierung von expandierbaren Styrolpolymerisat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GB2448762B (en) * 2007-04-27 2009-09-30 Nec Corp Scheduliing inform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2349329A (zh) 2009-03-12 2012-02-0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执行特定于分量载波的重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KR101559801B1 (ko) * 2009-04-21 2015-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집합 방식을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rc 연결 또는 재연결을 수행하는 방법
NL1036914C2 (nl) * 2009-04-29 2010-11-01 Wouter Garot Verankeringsorgaan.
CN102823186B (zh) * 2009-09-25 2016-04-20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多载波网络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JPWO2011040041A1 (ja) 2009-09-30 2013-02-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3606167A1 (en) * 2009-10-29 2020-02-05 NEC Corporation Signaling of carrier aggreg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base stations
US20110134831A1 (en) * 2009-12-03 2011-06-09 Nokia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Providing Multi-System Carrier Aggregation
JP5446823B2 (ja) * 2009-12-16 2014-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123517A (zh) * 2010-01-11 2011-07-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EP3694247A1 (en) * 2010-04-02 2020-08-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via a relay node
US9326211B2 (en) * 2010-06-10 2016-04-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configuration and handover procedures for fuzzy cells
EP2583398B1 (en) * 2010-06-21 2014-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signaling of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989140B2 (en) * 2010-06-28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ity in a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404759B (zh) * 2010-09-16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n接口的承载复用方法及系统
EP2636271A1 (en) 2010-11-03 2013-09-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WO2012081923A2 (ko) * 2010-12-16 2012-06-21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무선연결 재설정 수행장치 및 방법
WO2012108399A1 (ja) * 2011-02-10 2012-08-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KR102073027B1 (ko) 2011-04-05 2020-02-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적 기술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타임 정렬 타이머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55682B (zh) * 2011-03-03 2016-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载波汇聚方式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2139016A2 (en) * 2011-04-07 2012-10-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l data caching
CN103460772A (zh) * 2011-04-13 2013-12-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载波聚合共享无线电网络基础设施的方法和设备
KR101896001B1 (ko) * 2011-07-12 2018-09-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종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단말의 이동성 관리 방법
KR101613026B1 (ko) * 2011-08-12 2016-04-1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전력 제어 및 타이밍 어드밴스를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9510259B2 (en) * 2011-11-10 2016-1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 for handling a data transferral in a cellular network
WO2013075738A1 (en) * 2011-11-22 2013-05-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arrier aggregation optimization
US9763226B2 (en) * 2012-01-11 2017-09-1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econdary cell preparation for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EP2813023A1 (en) * 2012-02-10 2014-12-1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TWI484853B (zh) * 2012-03-14 2015-05-1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通訊系統及其通訊方法
JP5899600B2 (ja) * 2012-07-04 2016-04-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20140045507A1 (en) * 2012-08-07 2014-02-13 Chandra Sekhar Bontu Code rate adap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801163B2 (en) * 2012-09-10 2017-10-24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Uplink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in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US9743448B2 (en) * 2012-10-05 2017-08-22 Nec Corporation Establishing simultaneous radio connection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two eNodeBs
US9351309B1 (en) * 2015-04-14 2016-05-2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ynamic allocation of carrier aggreg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device reques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71882A2 (en) * 2007-12-12 2009-06-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anaging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50079A (zh) * 2009-06-07 2012-05-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建立无线承载的装置和方法
WO2011139098A2 (ko) * 2010-05-04 2011-1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mtc 서비스 네트워크 오버로드의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110275359A1 (en) * 2010-05-05 2011-11-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Two Radio Systems
US20120140743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638899A (zh) * 2011-02-11 2012-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业务承载的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APPORTEUR (SAMSUNG): "Draft CR on introduction of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71,RAPPORTEUR (SAMSUNG),R2-1045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4900A (zh) 2015-06-10
JPWO2014054201A1 (ja) 2016-08-25
JP2021184651A (ja) 2021-12-02
EP2906006A1 (en) 2015-08-12
KR20150053941A (ko) 2015-05-19
CN108934076B (zh) 2024-02-27
HK1209555A1 (zh) 2016-04-01
KR20200077608A (ko) 2020-06-30
US10869350B2 (en) 2020-12-15
EP2906006A4 (en) 2016-07-27
US9743448B2 (en) 2017-08-22
TR201815895T4 (tr) 2018-11-21
JP7428229B2 (ja) 2024-02-06
US10757746B1 (en) 2020-08-25
US20190387563A1 (en) 2019-12-19
CA2886958C (en) 2021-04-13
JP2024028590A (ja) 2024-03-04
KR101814510B1 (ko) 2018-01-10
US20200296786A1 (en) 2020-09-17
JP2023024660A (ja) 2023-02-16
CN108599814B (zh) 2021-08-03
BR112015007189B1 (pt) 2022-09-06
BR112015007189A2 (pt) 2017-07-04
US20210136850A1 (en) 2021-05-06
KR20170031266A (ko) 2017-03-20
ES2692070T3 (es) 2018-11-30
KR20190053976A (ko) 2019-05-20
JP2018082493A (ja) 2018-05-24
CN108934077A (zh) 2018-12-04
KR102127195B1 (ko) 2020-06-29
KR20210060659A (ko) 2021-05-26
CN108934077B (zh) 2024-02-23
IN2015DN02303A (zh) 2015-08-28
WO2014054201A1 (ja) 2014-04-10
CN104704900B (zh) 2018-07-20
CN108934076A (zh) 2018-12-04
JP2020018010A (ja) 2020-01-30
JP6287842B2 (ja) 2018-03-07
US20150245403A1 (en) 2015-08-27
KR101817969B1 (ko) 2018-01-12
US10448445B2 (en) 2019-10-15
JP6939866B2 (ja) 2021-09-22
JP7207475B2 (ja) 2023-01-18
EP2906006B1 (en) 2018-08-15
JP6610686B2 (ja) 2019-11-27
US20170180091A1 (en) 2017-06-22
EP3410801A1 (en) 2018-12-05
KR20180006493A (ko) 2018-01-17
CA2886958A1 (en) 2014-04-10
KR102255714B1 (ko) 2021-05-26
KR102327399B1 (ko) 202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4900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075994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station, radio terminal, network apparatus, bearer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0113766A (zh) 主基站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